第一篇:关于网络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系的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 孟 君
武汉电视台 王光艳
论文摘要:网络诞生最初就是应用于教学和科研,本文追溯了网络产生的来源。网络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新名词,本文分析了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的革新和给教学活动带来的新问题,并就目前在网络教学中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应该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Internet 网络教学 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Internet是计算机逐步普及之后最令人激动的应用。它的起源应是1969年美国ARPA网(即阿帕网)的诞生,美国政府希望在经受了一次核打击以后,如果任何一个连线失败,信息仍能由其他网络链路传送或使信息传送能够迅速恢复,它本是美国进行军事竞赛的副产品,无心插柳柳成荫,三十年后的今天并没有一棵核炸弹在美利坚爆炸,却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今天,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入了Internet(包括全功能IP连接和电子邮件连接),网上用户多达几百 万,而且每月还在以10%—15%的速度递增,Internet对人类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Internet这个舶来品,我们习惯称之为因特网,它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由成千上万的独立信息网络结成的集合体。在我国,随着PC的普及和电信事业的发展,许多单位、学校和家庭都拥有了计算机和程控电话,具备了连入因特网的最基本的硬件条件。我国于1994年正式加入因特网,而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从1986年就开始与因特网连接。其实,ARPA网也是萌芽于以教育、科研为主体的计算机网络,它把在洛杉机的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和在盐湖城的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州立大学)等四所大学用网络连接起来,以利于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方便进行学术研究。因特网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也是教育上的技术应用。它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本文仅从网络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1.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
和方法。在网络教学中,课堂教学将有多媒体参与,学生学习以PC为主,从中获取信息并与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家庭作业以电子文件为主。这种学习方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枯燥的学习方式 运用网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 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2.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够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人体 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网络教学就是以静止和运动的视觉信息为主,加上有声语言和文字说明,图、像、文、声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按照以往传统教学的传递信息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目前形式的发展的,因此必须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这也正是传统教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正是能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能使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所提供的所有教学素材库。网络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式地传播大量的信息,这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大信息量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3.注重交互性
进行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网络的交互式功能非常广泛,包括点播图像资源、视频游戏、重复播放、选举投票、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可视电话、交互式教学等,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也成为远距离教学和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允许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教学形式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但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我们可以想见,解除这种种羁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前景将更为灿烂。
2.网络教学带来的问题
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革新,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如重视 接受信息,轻视实践活动;重视智商培养,轻视情商培养;重视智力活动,轻视体力活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轻视传统文化遗产等等。现在的孩子往往抱怨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未来学生的生活终日面对着冰冷枯燥的计算机,与同学和教师间的交往会更少,生活会更孤独,不利于天真浪漫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习惯于使用网络的人热衷于现代科学技术,我国是文明古国,而国画、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却被年轻一代所抛弃。迷恋于网络的人往往也会轻视体力劳动,而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减少了课外活动和户外活动,对传统的一切东西不屑一顾,不会拼音不会写字,而且现在的学生许多已出现孤独、冷漠、感情贫乏、性格孤僻的病态症状,这些都是迫切需要人们引起重视的问题。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录像,能迅速地得到大量复杂运算的结果,使学习者养成了只看图不看文字、不愿动笔计算的毛病,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当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即LED),应设计比 较宽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1.阅读一定量的手写材料和书本,掌握读、写、算的技能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字占有很大的份量,是学生不可忽缺少的基本功。而在计算机上汉字输入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有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等等,学生慢慢习惯用计算机打字,写字意识逐步淡化,写字技能逐步退化,更不愿意进行创造性思维,这种人是现代社会里的新文盲。网络教学已经把繁重的阅读、运算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事情,使得学生从以前的“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中解放出来,使学习变成乐学。然而,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学习永远离不开勤奋与思考。
读、写、算是现代人最基本的技能,而计算机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不需要运算过程和推理步骤,一按键就可以知道结果,学生们似乎更迷恋于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对英国1650名21岁的青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0%的人是文盲,有半数以上的人不会阅读手写信件,有55%的人不会做13岁儿童应该会做的算术题。因此必须要使学生脱离这种状态,让学生从计算机中回到书本中来,进行一定量的阅读练习、写字练习和算术练习。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不宜过多使用网络教学,只有把学生的基础打扎实了,才有获得更多的信息,才有可能竖起坚实的知识高墙来。如果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不会,又怎么可能掌握尖端的科学技术,更不可能进行发明创造。2 注重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交往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人际交往分不开,学生往往会从他人 获取新的信息和创意。教育过程也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感
网络课堂环境中的协同学习活动,学生之间不再是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连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声音、文本和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由此形成一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环境。这种人际交往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完全不同,它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的私有化空间封闭性更强,人际关系减少,教师与学生交往的频度不同,兼具有不公平性,因此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更要突破封闭性,加强协同和交互,注重人际交往,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
3如何使用网络,教师是关键
网络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 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都取决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
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与传统的电教手段交叉使用,取长补短。传统的电教手段在某种形式上可能落后于网络,但它们可能会更注重某种感官的刺激,突出教学重点。另外,教师在如何布置家庭作业方面可能更要大伤脑筋,要避免学生思维雷同、相互抄袭,甚至是直接从网上下载,因此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更要符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的脑筋活动起来。4 不停留于吸收,创新更为重要
网络的确能够提供大量的即时信息,但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创 造的源泉终究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的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新,教师也要进行创新。
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编排,围绕教学重点,摒弃一些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争取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独创性人才。当然,学生也要学会创新,从正确的拼音、简单的单词拼写和算术运算开始,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把教学带入的一个新的天地里,学生阅读的不是印刷 出物,而是磁盘、图文电视以及其他数字传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它们溶图、文、声、像四位于一体,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也要有忧患意识,基础教育是学习的源头,提倡终生教育也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基础教育不搞好,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教育的气氛,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创造教育体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因此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冲突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作者简介:孟君,女,生于1975年4月22日,2000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在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从事教学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和传播学,已在《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电教》等刊物上发表关于交互式电视、电视教学、科教电视节目等教育技术学论文多篇,并参与国家教育部课题“关于影像教学研究”的研究。
第二篇:关于网络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系的思考
关于网络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系的思考
经济系:蒋训林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Internet是计算机逐步普及之后最令人激动的应用,对人类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Internet萌芽于以教育、科研为主体的计算机网络,它把在洛杉机的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和在盐湖城的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州立大学)等四所大学用网络连接起来,以利于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方便进行学术研究。我国于1994年正式加入因特网,而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从1986年就开始与因特网连接,因特网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也是教育上的技术应用。它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本文仅从网络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一、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在网络教学中,课堂教学将有多媒体参与,学生学习以PC为主,从中获取信息并与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家庭作业以电子文件为主。这种学习方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枯燥的学习方式
运用网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2.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够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人体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网络教学就是以静止和运动的视觉信息为主,加上有声语言和文字说明,图、像、文、声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按照以往传统教学的传递信息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目前形式的发展的,因此必须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这也正是传统教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正是能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能使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所提供的所有教学素材库。网络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式地传播大量的信息,这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大信息量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3.注重交互性
进行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网络的交互式功能非常广泛,包括点播图像资源、视频游戏、重复播放、选举投票、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可视电话、交互式教学等,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也成为远距离教学和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允许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教学形式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但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我们可以想见,解除这种种羁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前景将更为灿烂。
二、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当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即LED),应设计比较宽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1.注重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交往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人际交往分不开,学生往往会从他人获取新的信息和创意。教育过程也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感。
网络课堂环境中的协同学习活动,学生之间不再是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连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声音、文本和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由此形成一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环境。这种人际交往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完全不同,它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的私有化空间封闭性更强,人际关系减少,教师与学生交往的频度不同,兼具有不公平性,因此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更要突破封闭性,加强协同和交互,注重人际交往,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
2.如何使用网络,教师是关键
网络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都取决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
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与传统的电教手段交叉使用,取长补短。传统的电教手段在某种形式上可能落后于网络,但它们可能会更注重某种感官的刺激,突出教学重点。另外,教师在如何布置作业方面可能更要大伤脑筋,要避免学生思维雷同、相互抄袭,甚至是直接从网上下载,因此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更要符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的脑筋活动起来。
3.不停留于吸收,创新更为重要
网络的确能够提供大量的即时信息,但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创造的源泉终究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的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新,教师也要进行创新。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编排,围绕教学重点,摒弃一些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争取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独创性人才。当然,学生也要学会创新,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把教学带入的一个新的天地里,学生阅读的不是印刷出物,而是磁盘、图文电视以及其他数字传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它们溶图、文、声、像四位于一体,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也要有忧患意识,在网络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教育的气氛,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创造教育体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因此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冲突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第三篇:培养作文批改创新与学生能力
培养作文批改创新与学生能力
几十年来,学生作,教师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创新呢?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稿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是学生写,教师改,却不符合写作本身的规律,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尽管教师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批改,重点讲评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一、讲意义,让学生重视。
就是在让学生自批互改之前,教师要讲清这样做的目的意义,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为达到“终身受用”之目的,并不是单纯为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教方法,让学生会改。
首先,学生写完后,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其次、要求学生互改时注意两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需“三遍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当然每次作文侧重一两个问题)
再次、批语有共同要求。要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表扬,少批评。
三、分小组,让学生互改。
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评语由一个写字好的执笔)。看完后,与本组同学交换,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有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然后有组长将四人的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
四、勤指导,让学生改好改对。
在学生批改过程中,教师巡回加强指导,既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繁杂的问题,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知道批语如何写,错字、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因此,教师要随叫随到,别怕麻烦,并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词典、讨论或查阅手头资料,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问题多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批语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五、做笔记,让学生有收获。
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边批边记,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通过看、记,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为以后写此类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六、写后记,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轮流批阅后,再发给作者,作者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要看批语,改正错字,病句,甚至重写,然后对照笔录的别人作文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过程。
七、再审阅,使教师心中有数。
学生写完作文后记,再次交上来,教师既看原文,又看批语,还看后记,并随时做审阅记录,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以发现学生收益。
八、搞讲评,让学生晓之作文之理
教师经过浏览审阅,对全班学生作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写出讲评提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讲评要每次侧重一两个重点。
上述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审阅,重点讲评“八法”,体现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精神,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八法”使学生得到了传统作文批改法中得不到的三个提高过程:
(一)从写到改的提高过程。即从写、批两个方面来看,评价同一文章是一个把自己和别人的作文对照、比较的提高过程。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自己做了,又看了别人如何做的,这就从选材组材、段落安排、开头结尾、中心确定、词法句型、修辞运用上一一进行比较。指出了别人的优点就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避免了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步,在评论中提高。
(二)从“批改”到再写“后记”的提高过程。学生改罢别人的作文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别人给自己的批语,有一个重新看待、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过程,这就是在评价、比较过程中,在眼界比较开阔、标准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来一个回头望,来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掂量,从而写出后记,谈出体会和收获,这无疑是知识、能力提高升华的过程。
(三)从“审”到“评”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不光是教师的工作,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的过程。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文,量度自己的文章,谈了体会后,很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原文,别的同学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以及自己写作后记中的体会给予订正、纠偏、评价,所以,浏览审阅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原文、批改评语、后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在讲评过程中分析、归纳、综合,使学生在如何写文章、如何评价文章、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等方面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提高。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学生写、评、后记几个环节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谈的作文批改创新,与让几个尖子学生替教师判作文是截然不同的,既有质的区别,又有量的差别,这表现在:
学生自批互改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效果不同。教师让几个学生代劳判作文是看完了事,而本文让学生自批互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重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学生活动面不同。这里有部分与全体的目的不同。教师让几个学生代而劳之判作文是单纯为减少教师工作量,而本文让数量之差。
心理状态不同。前者有雇佣思想,后者是主动参与,有主人翁责任感。
教师的工作量不同。前者教师可不在场,而后者在课堂上有教师的巡回指导点拨,解答疑难,并教之以方法,再加上浏览审阅,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必然多。
综上所述,作文批改创新八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符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向东
摘要:现代高科技和人才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的竞争,而创新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指导观察
2、引导想象
3、鼓励求异
4、诱发灵感
关键词:求异 创新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因而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产生疑惑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恐怕不能单单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标》中就有如下论述:“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下就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的一些看法。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的竞争,而创新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是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能力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反映。创新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能力,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获得新成果、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它通常不是首次发现。创新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等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是创新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整个课堂中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有所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1、教育创新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提出 “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张村、李村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现代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新想法,鼓励别出心裁等。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其次,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三,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序进行观察,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第四,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对“围成”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选择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而选择10厘米、16厘米、6厘米和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却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地认识。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所学知识与方法系统化、条理化。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的连结,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诱发学生的创选性想象。
1、指导观察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16、8厘米,10、8、6厘米和10、16、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的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2、引导想象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
②、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3、鼓励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多元化地思考,在探索与求异中发现和创新。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演变进行变式训练,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2.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和练习题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诱发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
7、6/
13、4/
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7/
3、13/
6、9/
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能确保中国在未来的竞争中够立于不败之地。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标 》
第五篇:中学作文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需要我们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是写作者的一种宝贵品质,也是作文写出新意、深意的基本条件。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当以素质教育为本,针对中学生作文实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着重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素质,写作创新文章,以催发其创新精神,成为创新人才。
一、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的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内在力量。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思”和“乐写”。因此,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是迈向成功的秘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做好素材的积累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解决学生写作时“腹内空空”,“望题兴叹”的难题,必须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契诃夫曾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观察要全方位,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的方面,也可以是身边的看惯了的琐细事物。
2.要求学生写好素材笔记、读书笔记。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世界的窗口”。从书籍中可以看到广阔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并督促学生养成多搜集素材,多读好书,写好素材笔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如:优美词语、佳句名段、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的活动很多:可以参观一座工厂、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所建筑物;可以调查访问某位专业户、先进集体、模范人物;也可以是去听讲座、看电影、参加义务劳动等。组织活动时要注意:(1)参观前布置活动目的,参观中指导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活动后写好素材笔记;(2)活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作文课或双休日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
(二)推荐优秀作品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每次批阅全体作文后,接着按照“优、良、差”三类分开,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对于优秀习作,一是在全班范读;二是集中展览;三是向报刊、杂志社推荐发表。这样可以使学生分享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可以形成稳定和浓厚的兴趣。
(三)建立写作小组是培养兴趣的措施。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建立写作兴趣小组。因为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一周只有两节,而且大多是两周写一次大作文。这是远远不够的,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并适时适量开展一些写作讲座,逐渐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激励学生开启创新之门
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主要体现在作文的批改、作文的评语和作文的讲评上。
(一)语文教师作文的批改要讲究方式,批改方式多样化,如精改精评、略改精评、精改略评、自改自评、面改面评等。
(二)教师所下的批语要有启发性。
1.在作文中设疑。如:你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这段话和你表现的主旨有什么关系等。
2.引导领悟写作规律。如:按题目要求,本文的叙写重点应是:___,而你写的内容是:___,和全文应叙写的重点的关系是:___。
3.指导学生将作文提高档次。如:“此文只叙欠议,能否添加能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深化主旨?再如:议论文叙述事例宜简洁,本文举例似嫌过详,可否改的简洁写?
(三)教师讲评时应分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作文讲评可分类进行。优秀作品勤展评,多推荐发表;水品低的作文尽可能找出闪光点多表扬;抄袭或模仿的作文要给以正面引导,不讽刺、不挖苦学生。
2.让学生做讲评的主人。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读习作、评写作的活动,针对所读作品展开评议、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评析写作的方法,使学生成为作文讲评的主人。
三、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多角度作文,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主题,根据一个题目写成多篇作文,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想象作文,训练学生想象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独创性。教师可通过看图作文、续写作文、补写作文、假象作文、科幻作文等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的写作,有效地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求异作文,训练学生求异思维。求异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如:我在教授学生进行《穷人》的续写时,大多学生顺着思路,写西蒙两个孩子长大后,勤劳干活,来报答桑娜和渔夫的养育之恩。但也有些同学反其道而写之,写了桑娜和渔夫由于生活负担过重,积累成疾,悲惨而死的结局,这样的故事则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四、还学生以“自由”的写作时空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的关键是给学生的思维松绑,还写作以自由的天地。
(一)教师的思想要松绑。教师的思想要解放,须充分发扬民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与学生建立互尊、互信的关系。教师应有一种大胆探索,对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去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打破坛坛罐罐、条条框框,大胆创新。
(二)开阔学生视野,放任学生心泉流淌。教师要开阔学生视野,一是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从前人那里获得光辉的思想,获得间接经验。二是要通过观察,丰富自身的直接经验。做到了思想开阔,则会像陶行知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文章有法,文无定法”,作文应是学生一泓心泉的自然流淌。只要文章真实、健康,学生写什么都可以,可任心灵之马纵横驰骋,可任思想之鹰展翅翱翔,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