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4: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对话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体现。在中小学阶段,对话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小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有限和交际经验缺乏,在语言输出要求相对较高的对话教学中,如果缺乏相应的辅助性支持,学生在语言的思维、组织、加工、建构和输出等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交流上的障碍,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对话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学习支架,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撑,形成有效的“生长点”或“脚手架”,使对话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将有助于提高对话教学效果。[主题词] 对话教学;支架理论;应用

一、引言

英语对话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现行的各种中小学英语教材无一不包含学生必修的对话学习内容。如在全国广泛使用的PEP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三至六年级每个单元的A、B两部分都分别设计了学生必修的对话教学板块。这些对话内容丰富,接近生活,语言地道,并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通过这些专项的对话学习,学生能从中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获得大量的语言信息和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教材编写的意图也正是希望“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育部,2001)。[1]但文本内容与真实交际之间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英语阅历不深的小学生来说,在从文本对话的学习向真实语言的交际过渡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恰当的辅助性支撑,往往难以达到期望的目标。支架理论恰好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值得我们探索和运用。

二、支架理论的概述与思考

“支架”原本是建筑施工的辅助性设置。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等一些学者,在俄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列·斯·韦格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理论(scaffolding)。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学习者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区域过渡,个人的实际水平往往难以独立完成,常常需要一些辅助性的支持,方能顺利抵达这个区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依据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适时、合理、有效地为学生 1 提供如语言信息、语言形式、交际策略等相关支持,帮助学生从对话的已知区域逐步通向未知区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小学英语的对话教学,由于小学生英语阅历较浅,组织、建构语言的能力有限。因此,在英语对话教学中为学生适时、适当地提供一定的支持,促进学生顺利地学生,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英语对话教学中,一些教师因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恰当的策略,教学常常照本宣科,方法单一,将本该属于语言交际的对话课扭曲为句型操练课,反复地讲解句型结构,机械地操练重点句型,学生无法获得交互式的语言体验和实践,对话学习长期处于无目的无意义的状态,学生深感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黄和斌教授曾指出:学外语主要靠“经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或理性的分析。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机械的练习,造成学生主动思维与语言建构过程缺失,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彰显,语言交际能力也随之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学生通过多年学习,最终还是又聋又哑,对话教学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搭建有效的对话学习支架,促进学生真正实现语言交际,是对话教学的重要举措。下面,笔者以小学英语PEP Book6 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B Let’s talk为例: Chen: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arah? Sarah: Spring.Chen: Why do you like spring? Sarah: Because I can plant trees.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Chen: Winter.Sarah: Why do you like winter? Chen: Because I can skate.就如何在对话教学中搭建对话教学支架,促进小学生逐步形成用英语思维,学会建构语言,帮助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获得良好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做法。

三、支架理论在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一)搭建背景性支架,引导学生进入对话情景

对话课是一种言语交际性极强的课型。对话是交流双方或多方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发生的言语交际活动。交际必然在一定背景、意图和意义下产生和延续,如果没有语言背景、意义和意图的对话那就谈不上是交际,至多是生硬的拼凑,生硬的拼凑最终难免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对话一定将难以持续和发展。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语言交际的背景性 支架,将学生对话交流的视线、情感和思维引入对话的情景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语言思维,使学生有效地感知对话内容和意图,产生对话交流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乐于交流,这是对话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教学My favorite season前,教师先向学生播放一段人们在不同季节中的对话场景,通过这一背景支架的搭建,为学生的后续的对话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语言场景,使学生感知人们在不同的季节所进行的活动、着装、天气等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对话交流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这样,这一支架的搭建,就为师生语言交流架起了有效的桥梁,帮助教师顺利地引出交流的目的语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使对话教学产生了良好的交际开端,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背景性支架形式多样,可以是情节完整的故事、可以优美动听的歌曲、可以是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游戏等多方面的内容,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主要以对话教学内容而定。总而言之,达成激活对话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因素,能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为进一步对话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即可。

(二)搭建探究性支架,帮助学生内化对话内容

在对话教学的探究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充分经历语言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内化对话内容。经历足够的语言探究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小学生英语阅历不深,对新语言的组织、加工、建构的能力有限,如果在对话练习、探究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辅助性支持,学生常常力不从心,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当对话进入探究阶段,适时适当地为学生搭建一些有效的探究性支架,从而“能够形成使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生长点’或‘脚手架’,使对话教学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动态推进,使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李祎,2007)[2] 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各种各样的对话教学活动,逐步内化对话内容,形成对话交际能力,这是十分必要的措施。例如,在教学My favorite season的presentation和practice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探究活动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语言:

1、以直观的季节信息让学生观察,师生口头交流各自喜欢的季节和原因,让学生初步理解和练习目标对话;

2、教师提供家人对季节的爱好信息,促进学生交流家庭成员喜欢的季节及原因,如My father’s favorite season is summer.He can go to swim.My mother’s favorite season is…Can you tell us what’s your parents’ favorite season?促进学生交流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让文本逐步接近生活,训练学生的对话交际 能力。

3、提供调查表,组织学生互相调查和记录对方及其家人喜爱的季节和原因,然后再向其他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学生逐步独立地使用语言;

4、提供录音或视听材料,让学生倾听他人交流喜欢的季节和原因,然后复述,培养学生获取语言信息与语言转述的能力。这样,教师层层搭建各种支架,教学活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持续不断地“生成”和“利用”语言,产生语言输出,逐步推动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认知发展。让学生既较好地掌握了文本内容,又让文本内容得到一定的延伸并接近生活,使学生在语言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也逐步领会了对话学习的目的性,可无形地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动力。语言探究性支架的搭建,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运用、进而内化对话内容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顺利攀升,逐步形成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探究性支架的搭建,一是活动难度要呈现递进性,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二是活动形式要多样性,能不断刺激和增强学生语言探究的感观效果,使学生能够不厌其烦、甚至渴望进行语言探究;三是活动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变课堂练习为课堂生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对话学习的作用和魅力。

(三)搭建延展性支架,拓展学生对话空间

教材中的文本对话内容仅仅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的依据和范本,其内容和形式都是有限的。“我们所选用的一套教材只不过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可以以它为出发点开始我们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最佳的语言习得效果,教师还需使用更多的语言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刘倩,2000)[3]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仅照本宣科,教学容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内容与形式的单调也会让学生枯燥无味。因此,对对话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开发,使文本内容得到适当的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对话资源,开阔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视野,从而拓宽学生语言交际空间,使学生在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才是对话教学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1、纵向型延展性支架的搭建。对话的纵向延展是指在文本对话话题不变的情况下,就讨论的话题内容进行一定延伸、拓展。其做法可以是教学新旧内容的有机整合,也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如在交流喜欢季节的原因时,文本所给的内容仅限于人们的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搭建气候、穿着等支架,引导学生联系以往所学的相关话题,将旧话题有机地整合到新话题之中,从多种角度和途径来思考和交流当前的话题,如在讨论喜欢春天的原因时,可从气候的角度回 答Because it’s windy and warm,也可以从穿着的角度来回答Because I can wear T-shirt等,还可以从气候、活动、穿着多方面同时回答,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言发展。一个支架的搭成,往往其中包括着丰富的信息,如搭建人们的季节活动支架中,其中还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对话交流内容就会更丰富,空间更广阔,对话就可以进一步纵深发展。

2、横向型延展性支架的搭建。对话的横向延展是指以文本目标语言结构为基础,就目标语言结构中的关键进行改变,拓展延伸出更多的话题,逐步以树状形式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开阔的视野。如教学目标语言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和 Why do you like the season?后。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话题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可以进行横向型延展支架的搭建,为学生提供发展方向的语言、媒体、思维方式等支撑,将交流引向favorite book teacher fruit ball team …和 why,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维和语言的窗户,让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语言世界,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语言交流空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学生自己走路,甚至越走越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用它撬动地球”。教学才能有较大的成功和希望。

四、结束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对话教学中,搭建对话支架目的是帮助形成对对话的理解、交流、内化,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顺利通向最近发展区,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支架搭建仅是一种手段,使学生学会自主构建语言和独立运用语言才是支架搭建的目的。因此,只有在必要时,教师介入,相机搭建支架,提供相关支持;不必要时,教师则要及时拆除支架和及时“隐退”,将任务转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维、自主构建语言和运用语言,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班班通在英语对话教学中运用

“班班通”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朱河镇初级中学刘垣衍

摘要 :“班班通”的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特别是能以视频和录音呈现对话教学,有效地避免了以前枯燥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用英语组织口头对话的兴趣。

关键词 :现状 兴趣记忆 交际性 主动性

纸张和笔墨统治了课堂上千年,虽然可以再挖掘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已近极限,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日渐升温的计算机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进步,且随着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产生,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班班通教学被越来越多作为外语教学的突破口。理论研究表明:我们的学习所得有90%左右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班班通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而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语言环境的缺乏

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语言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必然缺少现实鲜活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表达时容易犯一些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错误。课内学生学来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手段是“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主讲。由于教师对知识的呈现一般以汉字形式和口授形式,学生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课堂上的重要活动就是记录教师的板书和口授的知识内容,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环境的缺失极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

二、有效地运用“班班通”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口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录音机播放,虽然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模仿,但是缺少视觉刺激,做练习也只能仅凭课本,学生常常感觉比较枯燥。而多媒体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项。教师可以机动、灵活地组织不同形式(如通话、节目传送、兼听、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语言教学的同时,能让学生在大屏幕(或自己的显示屏)上看到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多媒体信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讲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及文化习俗时,教师播放出生动 1

形象的情景、清晰的语言,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现代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班班通教学提高了记忆的牢固度

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视觉识记效果较好);听觉型(听觉识记效果较好);运动觉型(动觉识记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50%.;只看能记住65%,;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5%。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在交际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3、利用班班通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交流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不仅能实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利于学生的自学。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通过老师范读来直接对学生进行口语指导。这种范读受到了老师知识水平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令人感觉单调乏味,效果不大;同时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学生很少有与老师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而且有些学生因自身性格的害羞或发音不纯正等因产生心理障碍。在同学面前不敢大胆开口,生怕出错让人嘲笑。而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可较好地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是使处于非语言环境中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听纯正、地道的英语。有利于学生的模仿,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加强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的焦虑情绪释放,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班班通教学可以较好地顺应这种社会变化,加强学生对情景的理解能力,有效

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4、班班通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虽然课堂中的听说交际教学需要教师花许多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可谓费时费力费心。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我们的班班通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这是非常值得努力去做的。在教学中,听说交际活动使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是根据需要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时的帮助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与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者等等。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培养和开拓,真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特点。

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班班通的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对它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切忌过分依赖。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黑板。只有让多媒体和黑板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都为教学服务,我们才能引导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也才能使学生学英语具有新鲜感,轻松感,愉悦感,自信感,成就感-,这样英语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多媒体这种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开动脑筋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取舍。决定哪些信息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在课前要颇下功夫、颇费脑筋的准备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柯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

2、汪兆龙《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044、《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095、《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4.046、《外语电化教学》2002.12.

第三篇:(全英文论文)游戏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

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3、(英语毕业论文)《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4、(英语毕业论文)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5、(英语毕业论文)《蝴蝶梦》中吕蓓卡形象分析

6、(英语毕业论文)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7、(英语毕业论文)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bel and Fergusson in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英语毕业论文)论《达芬奇密码》中的基督教元素(开题报告+论文)

9、(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白苍鹭》

10、(英语毕业论文)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开题报告+论文)11、12、13、(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英语毕业论文)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开题报告+论文)14、15、述)16、17、18、(英语毕业论文)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19、20、(英语毕业论文)论《芒果街上的小屋》汉译本中的异化策略()(英语毕业论文)“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1、22、23、24、25、26、27、28、29、30、述)

31、(英语毕业论文)“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开(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英语毕业论文)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英语毕业论文)从《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爱情观

(英语毕业论文)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英语毕业论文)《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形成过程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形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32、33、34、35、36、37、38、39、40、(英语毕业论文)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谈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英语毕业论文)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英语毕业论文)关于战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的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英语毕业论文)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

(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1、42、43、(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霍桑对美国形象的思考

(英语毕业论文)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4、述)45、46、(英语毕业论文)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英语毕业论文)从自私基因论分析《伊索寓言》的寓意

(英语毕业论文)《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7、48、49、50、51、52、53、(英语毕业论文)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urs in The Great Gatsby(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开题报告+论文)

54、(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开题报告+论文)55、56、57、58、59、(英语毕业论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英语毕业论文)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60、61、(英语毕业论文)中英文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语毕业论文)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2、63、64、65、66、(英语毕业论文)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房地产广告差异(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形象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7、68、69、70、(英语毕业论文)歧义的语用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1、72、73、74、(英语毕业论文)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

(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75、(英语毕业论文)Resonant Effect of Dialogues in Lolita on Reader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76、(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77、78、79、(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英语毕业论文)Discussing 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80、81、82、(英语毕业论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3、84、85、86、87、88、89、90、(英语毕业论文)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

(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

(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91、文)

92、献综述)

93、(英语毕业论文)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开题报告+论(英语毕业论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隐喻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 Pip’s Growth in Great Expectatio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4、9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开题报告+论文)96、(英语毕业论文)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7、98、99、100、101、102、103、104、(英语毕业论文)《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

(英语毕业论文)《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

(英语毕业论文)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

(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105、(英语毕业论文)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06、角度107、108、109、论文)110、111、(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述)

112、(英语毕业论文)“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3、献综述)114、115、116、+论文)117、11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英语毕业论文)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普通而独特的女性形象(英语毕业论文)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英语毕业论文)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Bird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9、120、网为例121、122、123、124、125、126、文)

127、Words 128、129、130、(英语毕业论文)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英语毕业论文)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英语毕业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论《红字》中海斯特的抗争与命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论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知识分子的悲剧(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英语毕业论文)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开题报告+论(英语毕业论文)《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英语毕业论文)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的情人》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31、述)(英语毕业论文)《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132、133、134、外文翻译)135、136、137、文)138、139、140、(英语毕业论文)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英语毕业论文)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英语毕业论文)解析《丽姬娅》中的哥特美学(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开题报告+论(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英语毕业论文)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英语毕业论文)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141、142、143、论文)144、145、146、147、148、149、述)150、(英语毕业论文)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觉醒》中艾德娜自杀的必然性

(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新词的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英语毕业论文)英文中“and”的用法及译法探析

(英语毕业论文)“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英语毕业论文)心理效应对后进生学习影响之探究(英语毕业论文)《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开题报告+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51、152、+论)

153、+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透视《野草在歌唱》的人物及意象(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154、155、156、157、(英语毕业论文)从饮食角度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毕业论文)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

(英语毕业论文)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158、159、160、161、(英语毕业论文)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62、163、164、(英语毕业论文)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英语毕业论文)“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

(英语毕业论文)《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65、166、167、168、169、170、171、(英语毕业论文)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英语毕业论文)《麦克白》的独白

(英语毕业论文)汉英颜色词语的内涵语义浅析

(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的修辞(英语毕业论文)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72、中进行对比

173、文献综述)174、175、176、177、(英语毕业论文)析“花”在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义(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英语毕业论文)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178、179、(英语毕业论文)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英语毕业论文)从E.B.怀特与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看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开题报告+论文)180、181、182、183、184、述)

185、思想

186、论文)187、188、189、190、(英语毕业论文)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英语毕业论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对比

(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英语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从到《到灯塔去》的主要角色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Today's Female 191、192、述)193、194、195、196、197、198、文)199、200、(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英语毕业论文)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英语毕业论文)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

(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论(英语毕业论文)《蝇王》中的人物原型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英语毕业论文)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

第四篇:以支架理论优化英语读写教学

蒋力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14062)摘要:教师可尝试将支架理论运用于英语读写教学中,通过学习范文中的词汇、句型、内容、篇章结构等,为学生写作搭建词句支架、内容支架、结构支架,创造小组合作的写作契机,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以译林新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Task板块的教学设计为例,分为情境导入(课前热身)、写前阶段、写中阶段和写后阶段4个步骤借助“支架”实施教学,实现了读与写的结合。关键词:支架 读写教学 词句 内容 结构

译林新版初中英语教材Task板块的设置目的在于:紧密结合单元话题,综合运用整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指导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充分内化范文材料,仿照范文的话题、结构、语言、思想,重组成一篇新的文本。也就是说,进行读与写的结合,读为写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把教学重点只放在了讲解语言点上;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在练习或测验中碰到写作题时,才进行“学生写—教师改—简单评讲—例文背诵”这样的浅层次的写作教学。这样的做法背离了教材板块设置的初衷,忽视了范文对写作的示范作用。

笔者认为,不妨将支架理论运用于英语读写教学中,通过学习范文中的词汇、句型、内容、篇章结构等,为学生写作搭建词句支架、内容支架、结构支架,创造小组合作的写作契机,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支架”一词来源于建筑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所谓“支架”,就是指在学习者原有能力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差异时,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帮助。支架理论指导下的读写教学,教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简单易行的步骤,根据学生实际提供适时的帮助,并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逐步减少帮助,以发展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呈现

下面,以译林新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Task板块的教学设计为例,呈现笔者以支架理论优化读写教学的实践。

(一)教材分析

该板块的学习任务是:学会在写作之前列大纲,并根据大纲完成一篇有关礼仪习惯的作文。教材A部分以结构图的形式,展示了关于餐桌礼仪的演讲稿写作大纲;同时,提供了有关餐桌礼仪表达的有用句型,为后续写作提供了语言知识。B部分是Amy和Daniel根据大纲以“Goodtablemanners”为题制作的网页,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了文本范例和语篇框架。C部分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先制订写作大纲,并撰文介绍其他方面的礼仪。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分为情境导入(课前热身)、写前阶段、写中阶段和写后阶段。以校园文明礼仪导入课堂;写前阶段,借助餐桌礼仪的图片看图说话,分析写作大纲和范文,指导学生获取词汇、句型、内容和篇章结构等写作素材;写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写作大纲,按照大纲布局写出初稿;写后阶段,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挑选作品点评修改。课后,学生二次修改,制作英文小报展览。

(三)教学过程

步骤1:情境导入(课前热身)。师Goodmorning,boysandgirls。生Goodmorning,MissJiang。

生Listentoyourteachercarefully。生Dontleavethetaprunning。生Queueforyourturntogetyourlunch。„„

教师及时抓住课堂师生问候的契机表扬学生,引入话题,将学生带入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情境中。随后,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公共场合基本礼仪的了解,以及对校园生活的熟悉,通过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激活了学生本单元已学内容的相关表达,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营造出有趣、积极、竞争的氛围。步骤2:写前阶段。

(1)搭建词句支架,让学生了解如何表达。(出示图片。)

师Lookatthesepeople。Whatishedoing? 生No,hedoesnt。师Whataretheydoing? 生No,theydont。

(教师边说边出示这4种句型。)

这一环节,教师出示的每张图片的下方都配有文字提示,学生将提示和图片内容一对照,就能马上理解其含义。这些词汇都是餐桌礼仪的常用词汇,也是B部分大纲和范文的核心内容。在词汇准备的基础上,句型应用就是过渡和桥梁。随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关注4种句型,用句型框架帮助学生连词成句,丰富他们对餐桌礼仪的多种表达。借助所搭建的词汇支架,学生对A部分写作大纲的主体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借助所搭建的句型支架,学生更好地理解了B部分范文中有关良好礼仪与不良做法的表达。(2)搭建内容支架,让学生知道要写什么。教师出示写作内容提示: ①Whatisthenameofthetalk? ②Whyisitheld?

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回答的信息,看着屏幕提供的Usefulexpressions(常用表达)口头描述写作大纲。比如描述题目时,教师搭建内容支架:。。is/aregoingtoholdatalkon。。学生讨论后补充:Wearegoingtoholdatalkongoodtablemanners。

教师出示的4个问题,涵盖了写作大纲的主要内容,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到大纲应包括题目、主旨、时间、地点、内容和结论。接着,让学生口头描述大纲,实际就是进行口头写作。之前环节的词汇和句型输入,为此做好了语言知识方面的准备,常用表达的积累也为此搭建了内容方面的支架。这些都使口述任务水到渠成,也让学生明白了后续写作的主要内容。

(3)搭建结构支架,让学生学会布局。

教师要求学生补全以“Goodtablemanners”为题的范文。学生填完后,逐句朗读校对,再分段、分组齐读。最后,分析段落大意和篇章结构,将段意和段落配对: A。ConclusionB。Timeandplace C。PurposeD。Content Paragraph1: Paragraph2: Paragraph3: Paragraph4:

在之前词句支架和内容支架的铺垫之后,本环节的范文填空其实已经口头练习过,所以完成起来比较容易。这一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范文,从范文中学习如何构建篇章结构。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段落大意以及篇章结构,分别是:演讲目的、时间和地点、主要内容、演讲结论。(4)举一反三,丰富表达。

学生先在范文里找出如何表达演讲目的:Wearegoingtoholdatalkon。。Thepurposeistoteach。。about。。接着,小组合作,举一反三,写出自己创新的表达其他演讲目的的句子并展示。例如:Iamgoingtoholdatalkaboutgoodmannersinthelibrary。Thepurposeistoteachstudentsaboutrulesinthelibrary。如此,从目的到时间、地点,从礼仪内容到结论,逐一操练。之后,学生再一次学习记忆教材第76页的Usefulexpressions。实践表明,为了达到能够流畅地输出语言的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范文中的有用表达进行分析、识别;再利用小组合作,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积极运用所学语言,迁移书本知识到现实生活。这样,促进学生间相互帮助,互为“支架”,共同进步。步骤3:写中阶段。(1)进入情境列大纲。

请学生根据提示,以“Goodmannersinthelibrary”为题,列出写作大纲。内容提示如下: 我们将于下周五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良好图书馆礼仪的报告。报告的目的是教学生掌握一些在图书馆里的礼仪规则。这些规则主要包括:请保持安静;在图书馆里不要吃喝;不要到处扔垃圾;借书时请排队;书看完后请放回原处。

此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仿照A部分大纲列出新的结构图,教师选取其中内容较好的进行全班展示。

(2)合作探究定初稿。具体的写作任务如下:

学校将要组织一次宣传„„文明礼仪的活动,时间为下周五下午三点,地点为学校报告厅,主要目的是教新生一些„„的礼仪规范,以使在场的每个人感觉舒服。请学生创建一个网页,以生动的形式介绍这一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

请每组组长上前来抽取一个彩色信封,分发信封里的写作提示给每个组员。共有六个场景:inthecinema(在电影院)、inthestreet(在大街上)、inthelibrary(在图书馆)、inthesupermarket(在超市)、inthedinninghall(在餐厅)、inthepark(在公园)。学生组内合作,完成写作任务。

组长抽取彩色信封时,教室里出现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获取写作提示后,同学相互交流,眼神中流露出的是胸有成竹的喜悦。这样的教学设计,利用真实的语言任务和语言环境,让学生生成出真实的语言,完成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换。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又激发了学生对写作持续的积极情感。步骤4:写后阶段。

教师提供样本,学生自我修改,小组内互相品评。随后,组内推选作品,教师特意选用中等偏下水平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修改。接着,每个小组找出典型错误的句子及佳句,教师汇总后投影展示。对于错句,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修改,但不透露“出处”;对于佳句,教师注明作者,大力表扬。最后,要求学生课后继续修改,并制作成英文小报,在板报处展览。

同伴修改作文的方式,有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选择错误较多的作品修改和共同改错句,目的是让学生像照镜子洗脸一样,把脏的地方看清楚、洗干净。学生看到别人和自己错得一样,会对错处更感兴趣,而不会觉得丢面子,从而学会细致认真,学会接受别人的评价。佳作展示,让写出佳句的学生颇为自豪,对他们是激励,也让其他学生从中取长补短。

二、总结与反思

写作是一种表达技能,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读写结合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写作素材,为学生句式表达、感知内容以及构建篇章提供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案例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为了优化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精心设计,用好教材。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不提倡教师轻率地抛开教材,而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有机组合教材,充分利用教材。

第二,情境导入,激趣增效。英语课程标准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和挖掘情境资源,以便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支架教学,循序渐进。教师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一边是层层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使每一步的教学要求接近学生的能力水平;一边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搭建辅助支架,各环节步步推进。“支架式教学所隐含的意义是教师引导着教学进行,使学习者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第四,合作探究,共同提升。小组学习是读写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形式,这也为学生之间互为“支架”提供了可能。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还要鼓励他们坦诚地相互评价,以此来提升自我修改文章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互动和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激发灵感,发现新知,产生顿悟,以达成新的理解,生成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感悟”。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英语教师,2009(8)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吴红。例谈初中英语写作支架的搭建[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8)[4]胡洁元。例谈支架模式在读写教学中的运用[J]。

第五篇:利用支架理论 促进英语写作教学

利用支架理论 促进英语写作教学 2008年 第16期 作者:● 张灵贤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是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模式。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批改于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形成了“学生听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习作头痛”的现象。作为教育者,很有必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新写作教学观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四种基本技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以全面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通过笔者的实践反思,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支架理论,能够明确目标,构建支架,帮助提升,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上述现象。

一、建构主义及支架理论的引入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支架(scaffolding),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会被逐渐撤离。这些由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给学生,用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各种辅助物,就被称为支架。支架式教学即“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和儿童之间温暖的、愉快的合作,在这种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敏感的、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发展,当儿童技能提高时,让她们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支持儿童的自立、自治、自主、自发性”(Laura E.Berk & Winsler, 1995)。“支架”理论的核心是: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教师一学习者对话的互动形式,帮助学习者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从而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支架”理论与写作教学

“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中,只是起着向导的作用,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支架的提供者,是为了给学生以支持和鼓励、提示和辅助。教师的作用就如同教学生学走路,最终还要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能代替他走路和思考,教师要做的是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分析,及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助,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Nunan(1999)认为一篇文稿的完成需要经过六道递归程序,即聚焦(Focusing)、评估(Evaluation)、思路(Generating ideas)、结构(Structuring)、成文(Drafting)和检查(Reviewing)。同时他们指出,写作不仅是个人认知行为,而且具有社会性和合作性。英语写作既不是简单的记录思想的孤立行为,也不是从属于口语的附属行为,它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建构过程,要有真实情景的存在,要有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者提供(也得到)与处理过程有关的反馈,以指导随后对知识修改和重构。它的心理基础是强调积极学习、自我调节、元认知和建构“支架”。重视“支架”的建构将有利于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下促进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笔者拟通过一堂写作课实例来阐述“支架”理论的应用价值。作文的题目及要求为:为汶川大地震中的同龄人写一封信,表达你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安慰及鼓励。开头和结尾已写出。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建构主义支架理论进行的一堂写作课。参加学生为高三年级。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预热(etudes),探索(exploration)和独立探索(excursion)等步骤,井在探索(exploration)阶段中融入展示(presentation)和评价(evaluation)内容,让学生在每一步写作过程中了解写作、学习写作、解决写作问题。一)预热(etudes)这是教学的开始阶段,笔者开始搭建脚手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笔者创设学生有兴趣参与的,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情境。以实录为例:笔者通过课件为学生播放汶川大地震中的镜头,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提供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如21世纪报中的一些文章,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

1、What can we see from the pictures?

2、How to describe the earthquake?

3、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 victims in the earthquake? 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给出如下答案:

1、We can see many buildings fell down, some people lose their life.2、horrible, unexpected, destructive

3、Be strong, hold on, don’t lose heart, we’ll be with you等。

笔者利用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对于已有的认知产生深层次的思维,构成挑战,为学生下面的写作进行了语言的输入,思想的准备。在这里,教师把握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学生所要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即捕捉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探索(exploration)笔者此时给出作文题目。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构思。本次写作课前,笔者曾向学生讲解过有关“审题构思”、“扩展段落”、“主题句”等相关写作基础知识。因此,给出题目之后,笔者即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审题构思,并列出写作提纲。而教师可以提供讲解的“支架”。一会儿,大多数同学已完成任务,笔者叫一名学生读了他的提纲。如下所示:

Paragraph 1: Write about what we have heard and seen about the earthquake.Paragraph 2: Express hopes and what we can do for them.Paragraph 3: Offer them encouragement and comfort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可略写,第二段需要详写。这样,全文层次清楚,详略得当。当然也有同学这样写:

Paragraph 1: Enquire about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w them care and comfort.Paragraph 2: Encourage them to be strong-minded and try to overcome the disaster.这样也是较好的提纲,但显然太笼统了。不如第一位学生的那么紧凑。从其他学生的表情和反应来看,他们都十分赞同第一位同学对全文的总体构思。那些未能按时写出提纲的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启发。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扩展段落。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第一段中应该写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有关地震的事。每组选了具有号召力的组长,在生生相互讨论中,由他组织组内成员轮流发言,请另外一名同学做记录,让大家评出最优秀的句子写下来。几分钟后,有些小组完成了。笔者请一位组长读了他们的讨论结果,是这样写的: We are very shocked to learn that you have experienced a terrible earthquake.They say many people lost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I have read the newspaper and watched the TV programs about the natural disaster.I know you are undergoing a really difficult time.基本上按照提纲完成段落写作,行文流畅,语法正确。

然后进行的是第二段的写作。教师利用头脑风暴,让每位同学说出他们为灾区同龄人做的事。同学们的答案很多: I’m the volunteer of a charity, I called on my friends to raise some money to buy some food and tents to help the victims.I wrote some encouraging poems to the students.I will welcome them to come to shanghai, we can live together and play together and study together.I have organized a party and invited many students to attend to mourn the victims.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写出第二段。其中一名同学写到:I’m very worried about your situation and hope I can be of help.I call on my classmates to raise money for you, we hope you can have new books and school bags and return to school soon.We have drawn some pictures for you, and you will find it is a wonderful world we are in.Anyhow,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一段应该说写得很好,首先是主题句,表示作者愿意提供帮助的心情,然后写作者为他们做了什么。这时教师顺便要讲解主题句的作用及支撑句的写法。

接着是最后一段,教师激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表示安慰、激励的用语,并让每组组长写在黑板上,去掉重复的表达方式,供其他同学选择使用。这些单词及短语如下:

carry on, move on, suffer a great loss, be confident of, brave, hopeful, optimistic, have strong faith, in panic, united, make effort , try one’s best, conquer difficulty, realize one’s dream, don’t lose heart, gain power.对于以上表达方式的用法教师进行答疑,学生们同样经过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段落。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Although you have suffered a great loss, you have to face up to the reality, we still have a lot to do, we have to realize our wonderful dreams, we have to make up for what we have lost and missed, we have to look after all those who need our help.So be brave and carry on, everything will be better.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把各个段落组合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并提醒他们在组合过程中,为了达到篇章和段落内部的连贯性,应适当使用一些过渡词语。过渡词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以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不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其中。和增加使用新学语言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即兴成分更大,交际真实感更强,学生可以通过言语协商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并蕴含着大量尝试性或建设性使用语言的机会。在这里教师不断引导、激励、帮助学生完成写作过程。要真正实现英语写作教学的高效率,就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独立写作与同学合作多肯定,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从而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三)独立探索(excursions)教师提供支架的目的是为了有一日能撤走支架,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习。在提供支架的过程中,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渐地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生。所以学生写完后,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检查全文,确保无误后,再和小组成员交换修改。改正他人的错误时,也学习他人作文的长处,紧接着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最后的修改,最后交给老师批改。笔者经过详细的批改后,在下一节课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使学生知道一篇好的作文从构思到成文的步骤,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并逐渐学会自己独立完成作文。

三、教师在写作中的支架作用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有目标的循环往复的活动,教师的职责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支持性的写作氛围,并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让他们在反复写作、修改中,开拓思路,完善文章内容。根据支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写作时教师仅仅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助手,负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他们写作之前,之后以及写作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指导、鼓励和帮助。

第一、为学生搭建起写作的“脚手架”,根据学习者原有的写作水平,制定出“最临近发展区”,给出高于现有写作能力的写作任务,确保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该任务。

第二、指导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引导学生对写作任务作深入的理解,进行写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帮助学生从永久记忆中找出有关知识,包括有关主题的知识、有关读者的知识和有关修辞的知识,并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第三、善于鼓励协作学习,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仅要善于鼓励其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更要鼓励其相互合作,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愉快地写作。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成文后相互批改作文,这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他人,相互取长补短。再者,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其写作时碰到的困难,发现其错误,给出中肯的建议;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和风格,如写作态度、写作策略等,以便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能结合个体差异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四、注重学习者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评价写作成品时要注意把整个写作过程与成品结合起来考虑,不仅要看到学生经过修改、复查和润色后的成文,更要看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克服的困难,而且评价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才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久而久之产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动机,从而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就得以形成与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撤去“脚手架”,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支架”理论对写作教学的帮助

(1)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教学思想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把“支架”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就可以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语言教学的关键不在教而在学。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语言教学过程不在乎教师在做什么,而在乎学生在做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夏纪梅:1999)写作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此可见,把“支架”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这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的,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事实上,这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新的挑战。由于师生间大量的互动,教师必须比独自授课时更熟悉教材和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解答和引导。在设计课堂讨论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兴趣、性格等诸多相关因素。在讨论偏离主题时,要适时调整方向。此外,对那些缺乏自信或天生腼腆的学生要多加鼓励。总之,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识和状态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第二语言习得已建立的多种模式中,其共同点都是把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动机作为成功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不是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无论教师下多大力气去教,也不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有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而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4)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传统写作课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是批改作文。我们的许多教师熬更守夜,甚至牺牲假日,好不容易把作文批改好。遗憾的是,面对涂满了红墨水的作业本,许多学生并不认真去看,往往是看一眼分数就合上了。由此可见,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费力不讨好,还有可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互为支架,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在相互交流中不断闪现,集体的智慧通常能创造出比个人劳动更丰硕的成果。正如我们应用“支架”理论的教学实践所表明的那样,短短一节课,就可以使全班同学完成从审题构思、扩展段落和完成全文的整个过程,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负担,并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从与成绩好的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启迪,完成他们个人原先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支架”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打破了外语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实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交际学习语言。我国有不少成语反映了古人的教育思想,如出自《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等,与“支架”理论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处理好吸收国外新的教学理论与继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关系,在吸收中继承,在吸收中创新,从而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新路子。参考文献:

1、L.E.Berk & Winsler.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 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NAEYC, 1995.2、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Thomson Learning, 1999

3、张国荣.“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4、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005

5、夏纪梅.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下载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支架理论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运用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话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摘 要: 对话理论是关于引导人们如何遵循平等、互动等原则,通过话语交流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理论。它源自西方,具有平等、开放、互动、生......

    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正广泛传播世界各国。我国有关多元智能的研究也日 益增多, 但对于如何在教学设计层面应用这一理论,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话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对话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火车头 (永靖县川城学校 张静) 农村初级中学中,英语教学是个顽疾。随着教材的改革,农村英语教学面临着极大地困惑。新教材容量大而课时少,农村学生学习......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比较长的对话,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会觉得比较难掌握,学习兴趣不高;死记硬背对话也只能“事倍功半”,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若......

    关于对话教学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话教学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作为时代精神的回话,教育领域也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 “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中国教育部与法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的,是在借鉴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做中......

    音乐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报告

    音乐智能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研 究 报 告 一、 音乐智能理论与学前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音乐智能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1.音乐智能的概念 音乐智能(Musical int......

    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多媒体和 网络 信息技术的迅猛 发展 和普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 应用 ,但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 问题 。如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