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10: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我国企业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将会逐渐减弱,竞争的加剧使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如何审视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如何确定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质量管理

经济一体化六西格玛管理 1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advantage of low labor costs, will be gradually reduced, increased competition make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 how to examine the role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how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is the enterpris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must think seriously about the problem.key words:six sigma quality management economic integration management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目录„„„„„„„„„„„„„„„„„„„„„„„„„„„„„„„„3 前言„„„„„„„„„„„„„„„„„„„„„„„„„„„„„„„„4

一、我国企业中的质量管理的现状„„„„„„„„„„„„„„„„„„„5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概念„„„„„„„„„„„„„„„„„„„5

(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四个历史阶段„„„„„„„„„„„„5

(三)我国企业中质量管理的现状„„„„„„„„„„„„„„„„„6

(四)质量管理体系„„„„„„„„„„„„„„„„„„„„„„„7

二、我国企业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8

(一)我国企业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8

(二)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性„„„„„„„„„„„„„8

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10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根据和工作思路—PDCA循环„„„„„„10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10

(三)六西格玛管理理念„„„„„„„„„„„„„„„„„„„„„10

(四)质量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11 参考文献„„„„„„„„„„„„„„„„„„„„„„„„„„„„„13

前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现代国际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管理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

一、我国企业中的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7月正式发布《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比较科学、严格的把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2000年国际标准组织又对质量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在《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为: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四个历史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了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 于是产生了质量检验管理。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20—50年代)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成功后,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了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于是产生了统计质量控制管理。

3、全面质理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起—20世纪末)

我国在工业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中,一直沿用了原苏联40~60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直到80年代初,我国计数抽样检查标准制订贯彻后,才逐步跨入了全面质理管理阶段。

4、社会质量管理阶段(21世纪初至今)世纪, 不仅质量管理的规模会更大, 而更重要的是质量将作为社会诸要素一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环境、质量等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来发展。这意味着质量将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同步发展 , 质量系统将作为一个子系统而在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发展。因此,21 世纪将使质量管 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即社会质量管理阶段。

(三)我国企业中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1、我国企业中质量管理的现状

(1)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的适应较快,有的适应较慢。

(2)部分国有企业喜欢做表面文章,不顾自己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大张旗鼓的开展超越自己消化能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质量管理标准。从质量检验阶段越过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直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造成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尽管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引起我们很多思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够立足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能持续改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员工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和满足顾客的要求,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4)我国自加入WTO以来,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与国外企业抗衡、生存并发展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虽然不长,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吸收和消化了最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并结合企业的特点组织落实和实施,是自己不断成长和壮大。

2、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1)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所取舍。当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具备的素质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一些成功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时,不照搬照抄,而是有所取舍,因为我国多数企业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

(2)要进行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仅要让质量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工作之中,而且要让企业各级员工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掌握基本的进行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全体员工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自豪感。

(3)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企业和广大员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产业素质,提高数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优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能力结构,提高其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去把握事实、分析原因、发现规律、拟定对策的能力和解决质量问题的综合素质。(4)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规范性。通过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完善的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保持有效的运行,我国具备条件的企业,应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的第三方认证,以此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规范性,营造严谨、规范的企业质量文化氛围。

(5)鼓励质量管理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要倡导各行业、各企业选用适合自己特点的实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企业只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着眼于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追求人员、设备、方法的有效使用。(5)系统管理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8)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二、我国企业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我国企业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1、缺少远见

远见提供了企业向何处发展、企业如何制定行动计划以及企业实施计划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的顺序。缺少远见就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这样企业的目标及优先顺序就不明确,质量在企业中的角色就不易被了解。

2、没有以顾客为中心

误解顾客意愿、缺少超前为顾客服务的意识,虽改进了一些工作但没有给顾客增加价值,也会导致质量管理的失败。

3、管理者贡献不够

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管理者的贡献意味着通过行动自上而下地沟通公司的想法,使所有员工和所有活动都集中于不断改进。

3、没有目的的培训

企业许多钱花费在质量管理的培训上,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的改进,因为太多的质量管理培训是无关紧要的。可以说,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也是质量管理失败的一个因素。

4、组织结构不适宜

如果企业还存在烦琐的官僚层次和封闭职能部门,无论多少质量管理的培训都是没有用的。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很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权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力争斗,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乱。

(二)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性

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 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另一方面,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现在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

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根据和工作思路—PDCA循环

1、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Plan),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Do),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Check),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Action),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2、PDCA循环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级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依次又有更小的PDCA循环,直至落实到每个员工。

(2)爬楼梯。四个阶段要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每一轮都有新的内容与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犹如爬楼梯,逐步上升。

(3)强调提高计划质量。传统观点认为,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应把重点放在计划阶段,强调提高计划质量及事前的精心准备。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1、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

2、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3、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4、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三)6σ管理理念 1、6σ管理的含义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不合格的一种测量评价指标;二是驱动经营绩效改进的一种方法论和管理模式。2、6σ管理的特点(1)对顾客需求的高度关注 6σ管理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关注影响顾客满意的所有方面。6σ管理的绩效评估首先就是从顾客开始的,其改进的程度用对顾客满意度和价值的影响来衡量。

(2)高度依赖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实施6σ管理的重要工具,以数字来说明一切,所有的生产表现、执行能力等,都量化为具体的数据,成果一目了然。(3)重视改善业务流程 6σ管理有一整套严谨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企业推广实施流程优化工作,识别并排除那些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成本浪费,消除无附加值活动,缩短生产、经营循环周期。

(4)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 掌握了6σ管理方法,就好像找到了一个重新观察企业的放大镜。人们惊讶地发现,缺陷犹如灰尘,存在于企业的各个角落。这使管理者和员工感到不安,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努力为企业做点什么,这样,企业就始终处于一种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5)倡导无界限合作 勤于学习的企业文化,6σ管理扩展了合作的机会,当人们确实认识到流程改进对于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时,就会意识到在工作流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相互依赖性,加强部门和上下环节之间的合作和配合。3、6σ管理的优势

(1)节约企业运营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所有的不良品要么被废弃,要么需要重新返工,要么在客户现场需要维修、调换,这些都需要花费企业成本。实施6σ管理会节省下来一大笔的成本。

(2)增加顾客价值 实施6σ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到实现最大利润之间的各个环节实现良性循环。公司首先了解、掌握顾客的需求,然后通过采用6σ管理原则减少随意性和降低差错率,从而提高顾客满意程度。(3)改进服务水平由于6σ管理不但可以用来改善产品品质,而且可以 用来改善服务流程,因此,对顾客服务的水平也得以大大提高。

(4)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人们经常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工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通过实施6σ管理,每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做成什么样,应该怎么做,整个企业洋溢着热情和效率。在强大的管理支持下,员工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减少并消除工作中消防救火式的活动。

(四)质量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在21世纪这个信息、交通发达以及对产品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全面质量管理更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发展、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下面就以我国的海尔集团为例简单谈谈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1985年,海尔用铁锤砸烂了76台不合格冰箱,这不仅是公司创业的壮举更是中国一代名牌的起点。海尔始终靠高质量推销产品,而不是以价格取胜。“高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符合工厂或是国家规定的标准,更意味着不断向顾客提供超出期望的满足。从起步开始,海尔就实施了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驱动战略。简而言之,它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组织,干出高质量的工作,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零缺陷”为目标是质量百分之百合格。多数人认为这是荒诞的,但实际上,并不能这么轻易下判断。从统计学的观点上上来说,“零缺陷”是没有道理的,在大公司里,根据大多数定律,总会有残次品的出现。但是从另一方面 来看,如果不为百分之百而奋斗,那就是容忍错误,而错误也真的会发生。因此,海尔集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的教育,是全面质量管理深入人心,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感。

海尔的做法是把质量的认同扩大到企业,即所谓“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因此,海尔对上至企业管理层下至工厂里的生产线都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首先 提高对生产线的改进,使内部缺陷成本降到最低;并努力做好售后服务。其次是 协调各部门的组织协作能力,全面质量管理重在“全面”,各部门协调就显得非 常重要了。消费者对海尔人20多年来艰苦打卓绝树立的海尔质量品牌具有深刻 的形象认识,对其质量产生一致的认同,并以企业树立的良好质量形象作为购买 依据,从而给海尔带来了综合效益。如今,“海尔”已经成为纯正的“中国制造” 精品的代名词,并以“产品零缺陷、使用零抱怨、服务零烦恼”的特色向全球展 示自己的风采。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 工作人员,都应懂得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应从整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共性,以 指导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消费者认真负 责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品 牌。

参考文献

[1]崔平主编《现代生产管理》

[2]李必强主编《现代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3]焦叔斌主编《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4]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企业的内部质量管控水平对单位的成本效益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现于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实现程度。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一个顺畅而强健的质量信息系统,使供应商、企业各个部门以及分销机构和最终顾客像一个有机整体一样协调运作,这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信息技术质量管理计算机

近年来,企业的效益来源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化、发展趋势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其管理内容涉及了大量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等, 此时如何快速管理供应链,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规范经验流程,对多重标准实现有效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等,对企业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个顺畅而强健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对整体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从而在成本、质量和速度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改革的热点。

一、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也是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工程单位质量管理主要有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个过程要素。管理的目的在于使这四个过程要素清晰、流畅,运转高效,与此同时通过养成与管理教育,建立积极、明确的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意识、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等来推进过程要素的完善和发展。

二、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一机器系统。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特有功能。具体是: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外来的情况;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辅助决策功能。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倒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信息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企业内部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精简大量编写、抄录工作和为传递信息而占据的时间;不仅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工程管理成本,且其信息传递层次少、易重组,同时又具有极高效率。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②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把财务、销售、生产、采购、质量、工程技术等各环节的管理过程整合,形成系统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传递,以工作流程的观点和方式来运营和管理。

③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对采购的源头进行质量

管理与控制,同时又通过统计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总成本。

④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与顾客有关过程的及时反馈,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⑤持续改进施工方案和工程质量,对生产、工程过程各阶段的关键及重要参数进行稳定性监控;对过程进行分析,在工程项目质量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工程进度的方案。同时,它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规范监控和管理,并且不断进行预警,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四、应用规划及设计

4.1 应用需求分析

结合企业质量管理要求,首先,必须构建稳定的网络平台,根据保密需求组建局域网及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为信息化建设构建基本平台;其次是设计功能更为齐备的门户网站和内部网站,形成有效、公开的信息发布和监管机制;再次是对资源进行整合,对产品实现及销售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和监管,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生产及管理不断进行优化。

4.2设计思路

建立基于Web平台,采用J2EE架构设计,提供主动式问题处理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上线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在这个基础之上,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做好。同时,整个系统要具备高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高度安全,同时允许用户进行远程管理。客户价值在于通过监控和分析整个产品周期,从研发、采购、制造、质保、销售及客户服务等过程的质量信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数据采集平台,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数据中心,帮助企业加强质量问题的监督管理,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并借此建立质量工程和管理体系,实现质量人员从“救火”到“预防”的角色转变,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

争力。

4.3系统设计

整个信息化平台由3个主要层面来实现,以提升竞争面、整合企业内部运作面、风险决策控制面,具体提供包括企业邮局、电子商务、协同办公及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等多个应用模块,实现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

①局域网区域划分,内部局域网按访问区域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区域:Internet区域、内部网络、公开服务器区域。为管理提供一个快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内部网络通过专线与Internet的连接,实现各部门授权用户可以直接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流、查询资料等。通过www.xiexiebang.comnic域名树下的DNS服务器,可以提供DNS服务。

②通信子网的规划,按照企业的核心交换机与各应用部门、单位的距离情况及网络负载情况,选配核心交换机及其他交换设备,并考虑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及兼容性。③分布层/接入层的设计,确定主要传输介质和分布层交换设备,要求交换设备支持光端口模块、支持堆叠、提供线速交换能力、带宽控制、QOS、支持远程管理和控制等,有较高的性价比。对设备应采用级连方式。对信息点密集的地方,在楼宇内进行综合布线,建立水平干线和垂直干线系统,提供百兆交换能力。对于距离过远,地理位置分散,无法进行综

合布线的个别信息点,采用SDSL设备提供长达5~10 km、64 K~2 M交换速度的传输能力。

五、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MIS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社会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否能够顺利推广并实施,最重要的因素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其次需要不断组织跨部门的团队合作,连接企业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反复沟通各级的意见,深入了解现有工作开展流程和管理方式,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和修正。再次,要保证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的普及推广及初期数据和日常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注重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及对信息系统使用的自觉性。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个有效的IT系统和高水平的管理咨

询和实施服务,完善的技术平台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运行环境。最后还需要在信息安全上做全面考虑,首先在企业信息关口处架设高安全防火墙系统,其次把一些需对外应用的服务器全部建置在DMZ区,并在整个企业网络内建置防病毒系统,同时内部网络在与外面网络进行信息交换时全部通过代理过滤系统,以保障企业信息化安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单位通过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不断优化信息化过程中的配置决策权及责任框架,扩展信息网络,使质量信息系统不断适应企业要求,发挥其在监督、检查、控制和指导实体的过程中的效能,对协助工程单位达到既定的远景、使命、战略目标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高效运行,是全企业、全过程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通过质量文档管理、质量审核管理和质量改进以及顾客满意度测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形成企业持续、高效的质量保证能力和改进能力。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帅鹏,刘幼兰.管理实践[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2] 李洁,李宝宏.把信息技术融入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06,(8).[3] 小詹姆斯.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结构、控制与信息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 范玉顺.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程控.MRPⅡ/ERP实施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霍国庆.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目录

内容摘要..........1一、质量管理概述...........1二、信息管理系统概述........2

三、信息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四、应用规划及设计.........34.1 应用需求分析.............3

4.2设计思路.........3

4.3系统设计.........4五、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4六、结束语.........5

参考文献..........5

第三篇: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病案反映了医疗行为的最原始状态,对医疗教育、医疗科研、医院管理决策、医院经营、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保险卫生防疫等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案质量管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医护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讨了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全环节、全过程管理为手段的病案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管理主体多元化、质量管理全程化、质量培训全员化、质量控制全面化的病案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循环上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病案质量管理;质量监控

病案是以文字形式记录患者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医师诊断、治疗、护理的医护文书,它不仅在医疗、科研、教学、医院管理和医疗统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健康保险、伤残鉴定、医疗过失责任的追究等民、刑事诉讼中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全面提高病案质量是规避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体现医疗质量,完善医院管理,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举措。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组织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组织重视并落实的管理活动。(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组织内各方面、各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质量人人有责。(2)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所组成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都对最终质量的形成有或轻或重的影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必须树立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3)全组织重视的质量管理。组织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承担并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形成“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层管理者侧重质量决策,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协助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者侧重贯彻落实上层管理者的质量决策,并对基层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基层管理者则要求每个职工要严格地按标准进行,并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

我们可以把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医院看作是为社会输出健康人的企业,则它也有一个质量链,医院的主要客户是病号,产品是出院的健康人。而作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的载体、病人病情演变和转归过程的真实记录的病案,则是质量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病案从开始形成到入库、归档、调阅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的一个连续流动的过程,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影响病案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病案质量管理的经常化、标准化、科学化。

1.病案质量的“全员管理”。病案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护理记录等,主要从参与病案信息形成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和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加强病案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病案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履行职责。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树立全员病案标准意识,使病案书写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角度认识病案,在病案的书写过程中注入法律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病案信息科员工素质的强化定位和培训,实行责任管理,促使各级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确保病案质量。最终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病案质量保证体系。

2.病案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从病人初诊开始,至病人入院、诊疗、出院以及各种原始病案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供应以及病案的保存与销毁,形成了病案管理的全过程。只有作为上一个环节供应者,为下一个环节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保证病案信息科室用高质量的产品来为病案使用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树立并不断强化病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病案的内容、填写标准、排列顺序及贮存、保管、使用等病案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及环节之间的“接口”的质量进行全程的管理,将质量控制方式从传统的终末质控转移到环节质控上来,变“事后把关”为“事中把关”,力争把病案中的差错及缺陷消灭在萌芽中。

3.病案质量的“全医院管理”。成立以业务院长领导的病案管理委员会,围绕质量管理目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措施,推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以病案信息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制定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如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与奖惩规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定期组织病案质量控制专家对病案的检查评比,划分病案质量等级,组织病案质量展览,开展病案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病案管理的群体质量意识;成立以相关科室主任为组长的科室质控小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病案质量的自查、分析、评价、改进。最终形成以医务科为中心,病案信息科为纽带,各相关临床科室为基点的病案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循环反复,为病案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质量管理(第六版)[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5).[2]惠莉.病历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哈丽阳,马风军.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信息科的运用[J].中国病案.2009(10).

第四篇:论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论质量管理

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首席质量官培训毕业论文)

彭涛

江苏华源灌排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八日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life behind the quality dikes)。质量正像黄河大堤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它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实施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和认证的全面质量管理(TQM)体系,严格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标准、绩效考核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企业迅猛崛起,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质量创新与水平,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经营活动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大潮竞争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一方面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另一方面,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现在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所以说质量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质量如此重要,推想而知,质量管理务必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管理之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制约企业成败。

好的质量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和客户利益一致。

做好质量管理,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其使用价值,最终会得到客户的认可。而如果凭借已有的品牌和低价冲击市场最终会坐吃山空,不再潜心质量管理,企业将失去顾客,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意识到为客户提供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商品才是企业长久生存之道时,我们就会站在客户的角度,重视我们的质量管理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往往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好的质量管理能够降低成本。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形成,要经过多个环节,组成一个流程价值链。在这个流程价值链中企业做好各环节质量管理,将各个重要流程节点,管理的重要环节按类别进行风险梳理,将可能影响质量的风险识别出来,并相应地设置控制措施,想好解决办法。

质量管理到位才能够让整个流程价值链总成本最低。

一、减少残次品减少原材料浪费;

二、减少返工降低总工时;

三、减少维修频率和数量,降低维修成本;

四、减少退换货,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

五、降低客户投诉,减少法律风险损失。总的来说,企业做好质量管理,看起来在某些环节投入大了,总体上长期来说是划算的。

使用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想做好质量管理,投入是必要的。在体系建设上,可以进行ISO9000的体系论证,进行5S管理提升,不断地进行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引进一些适合自己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比如进行精益生产,或进行六西格玛管理等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

我国很多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认证,无疑有一个客观好处就是能通过质量体系论证来建立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企业产品必须通过一些认证,符合一些规定,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同样,要想进入目标客户的心理,同样需要通过一些权威机构或权威系统的论证,起码让消费者能够非常容易地把优质和普通区分开来。进行5S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形象、生产效率、库存周转率,减少故障,保障品质。加强安全,减少安全隐患。养成节约的习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作业周期,保证交期。改善企业精神面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强调全员参与的方法,它把业绩改进与财务指标密切联系,追求的是卓越标准,它的最终目标是变革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常说六西格玛是一种卓越的管理哲学。观点需要证明,内涵需要外延,好的质量也需要形式来体现。好的质量管理,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向消费者内心的必由之路。

进行绩效考核,适当的激励能让上下齐心抓好质量。

“卓越绩效管理”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工人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企业可以采用这一标准集成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评价自己的经营管理业绩走向卓越。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在流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设置KPI考核指标,进行挂钩考核,直接影响相关人员收入。当质量真正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时,执行才会有力。但其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是正向的,而不是相反,去鼓励员工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和客户,来谋取利益。正如“3.15”曝光视频里的肯德基员工把掉在地上已经弄脏的牛肉饼再捡起来的行为,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其背后也是有绩效考核体系在推动的,那就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即使这种浪费可能是会造成安全质量隐患的,也在所不惜。

质量管理,重在文化。

很多企业建立了QHSE体系,Q:QUALITY,质量。也有企业建立了内控体系,保障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整,符合股东利益。这些体系都强调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环境。而企业文化就是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东西。当一个企业上下讲诚信,那说谎的人肯定不会太多;当一个企业上下讲责任,那推卸的事情会少一些;当一个企业上下讲客户导向,客户的感觉肯定会好很多。制度和规范总是会有漏洞或滞后,这些领域就由企业文化来填充。

做好质量管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让顾客参与监督,采用IT信息技术,合理设置品质监控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瓶颈改进等措施。总之,质量管理的提升,还可以有很多的空间。

周密的操作手册不是质量,对外信誓旦旦甜言蜜语的诱人广告词不是质量,把不合格的产品参数改成合格的产品参数不是质量,把包装拆了返包装生产日期重打不是质量。质量在于慎独,对得起良心,能够真正地考虑物有所值;质量在于执行,能够真正地用行动去践行诺言。让我们的企业在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的背景下,真正地通过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成长。

经营活动必须以产品质量为重点、为根本,以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求效益;质量经营不仅强调重视质量的经营,而且明确了质量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为增加企业的效益服务;全员参加、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质量经营的一个突出特点,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以求得企业长久的生存、发展和赢利。

企业只有严格执行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做到质优,才能成为市场的主导!

第五篇: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正广泛传播世界各国。我国有关多元智能的研究也日 益增多, 但对于如何在教学设计层面应用这一理论,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较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诸多启示。作为未来一名准教师,我在研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颇有感触,它完全可以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一 学生应成为乐观的学习者

学习心理学认为,积极的自我形象,健康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是学习成功的内在核心潜能,对学习至关重要。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稳定和总体认知和评价,包括潜力、认知能力、情感特征、行为和精神面貌等,同时还包含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价值观。自尊是指人们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利的意志。这一些对于学习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积极自我形象,不认为我就是能够完成学习,我是学习的料,我有这个能力,感到很自尊、自信的话,容易形成“习得无助感”,学习就很难完成。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要是正常的人,人人生来都可能具有9 种智能中的某几种,这些智能不仅是可以变化的,而且是可以通过教育与教学培养和发展的。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每一个智能领域的发展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具有同步性,优势智能领域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对不同的生命个体也会有不平衡的发展,只要有机会,每个个体的智能都有可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作为学习者,应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成为乐观的学习者。做到轻松、自如、乐观和自信,在学习困难面前,要敢于面对、敢于说行,不能说不行。

实际操作 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一)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三)努力创设一种竞赛情境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二. 八个方面的潜能在教学中的运用。

智能是发展的,不仅可以培养,而且在许多方面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就给了很多人以希望,特别是那些在传统智力理论看来没有优势的人。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教育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它看到了人的多种潜能,看到了“人人有才”、“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增强了人们对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信心。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有差异的,应该注意发现和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以往的学生观,比较强调在统一的标准下,按照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和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标准下,学生只不过是尺寸不同的同一类型的“原材料”,他们在质料上没有什么差别,他们的差别仅仅是在尺寸、水平上,也就是说,学生的智力是一样的,只不过水平有高低而已。这当然也是一种差异。但是,这种差异背后所依据和表明的,并不是多元主义,而是一元主义。加德纳的理论从哲学上说,就是多元主义,即承认人的多样性。他明确地说,我的意图就是向这种一元化的思维观点挑战。加德纳承认人的差异和多样性,并且认为这种多样性和差异主要表现在智能的类型上、结构上,是横向的差异而不是纵向的水平上的差异。加德纳说:“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改变对学生一元化的评估观念,教师不应该问:“这个学生聪明吗?”而应该问:“这个学生哪些方面聪明?”这意味着承认所有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都有才能,只不过他们的才能在类型上有差异而已。所以,教师对学生要“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发现和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才。

实际操作 语文教学处理信息阶段, 由“ 自学、讨论、答疑” 三步组成, 是先放后收的过程。放, 体现在“ 自学、讨论” 两步上。自学是学生根据“ 定向” 规定的要求和范围, 主动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讨论, 就是学生将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带到小组或班级里讨论解决。这样, 既发挥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又充分利用了集体的智慧。收, 主要体现在“ 答疑” 上。经过讨论仍未解决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 或由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解答, 或教师直接解答。这样的收放结合, 保证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

三.教育的目的是真正理解(真善美和学科思维方式)并学以致用

加德纳在《未受教育的心理》一书中谈到,他通过阅读很多研究报告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即使是就读于一流学校的一流学生,也都存在对所学内容不甚理解的情况。学生并不能够用材料去分析问题、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针对这种问题,加德纳提出,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是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他说:“教育家应该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教育。”当然,加德纳提出这个观点,并把它作为自己思想的重要内容或核心概念,不只是针对问题而发的,还基于他的“智能”观,即真正的智能,不是记忆一堆知识,而是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如果没有理解所学,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不能运用所学知识于具体情景中,那就没有发展智力。实际操作 “ 语文知识树” 的构筑是一个收的过程引导学生先画出这棵树的主干, 接着通过分析归纳, 画出“ 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文学常识文言文”四大支干再进一步分析, 又画出各支干的若干分枝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八个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技巧、语言、体裁六个方面;文学常识包括外国·古代·现代·当代四个方面;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更进一步分析每个分枝, 又可发现它们有若干个小权,这样层层分解, 语文知识树这棵主干就有了四根支干,分枝。用语文知识树, 尽可能地教给学生可以当公式定理用的知识, 让他们应用这些公式定理去解无数的文章, 凭借这些钥匙’ , 去打开无限丰富的语文的宝库。”构筑好“ 知识树” 后, 学生就按这张图自行学习, 这是放的过程,学生有了这张图, 就好象部队有了一张行军图, 明确了起点终点和必经之路, 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相对扩大, 先学什么, 后学什么, 想学什么, 或暂时不想学什么, 都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学生都象在种自己的自留地 一样, 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的发挥。

四. 学生应成为学习情境的积极实践者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具有“去情境性”的特点,即“智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头脑里”,“评估和看待个体时,可以应该脱离他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所解决的问题和设计的产品”。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加德纳指出:“很简单,就是不能将智能看成像胃那样的生理器官,也不能看成像情绪、爱好那样的心理属性。至多只能说,智能是取决于个体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潜能或倾向。”显然,这种智能观所强调的是:要真正发展智能,不能脱离学习者所在的文化,只有在实践或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才是智能。

实际操作 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各种智能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即使不能完全创设,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设备模拟出仿真的问题情境,如设置“自然学家之角”、“故事角”、“艺术角”、“建筑角”等多种学习兴趣角、开展多样化的单元主题活动,提供一个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获得社会、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所以,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来发展自己的智能。

五、多元智能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点是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的潜能,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比较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学设计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每一种智能都是同等重要的, 我们在设计培养目标时不能厚此薄彼。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目标似乎形成一种思维惯势, 即认为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而音乐智能只能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培养等等。实际上,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都不是唯一的, 而是各种智能发展目标的整合。

实际操作 在语文教学中,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 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及空间智能。同样, 在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它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积极配合, 形成合力。语文教师在制定单元和课时目标时更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思想, 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多样化: 每个人都有七种以上智力潜能, 关键在于如何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发这些潜能。每个人智能是各种智能的不同组合, 因此, 每个人智能存在差异性、个别性。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发现这种差别性, 根据不同人的智能特征, 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正如布鲁纳所说,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我们就需要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其一, 在这种环境中, 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 说话无对错之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提出问题或争辩观点, 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的同时就会增强其自信心。其二,学生能够频繁地说话、讨论以及解释。说话是一种必备的技能, 若无大量地练习和鼓励, 说话技能就无法有效发展。有效的写作也有赖于广泛的练习和广泛而有思想的阅读。然而, 目前大多数课堂上教师讲得多, 学生听得多, 讲得少。而人只有通过听讲才能学会正确、有效而生动地使用词语。因此, 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讲。当他们有机会讨论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时, 就会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学生理解了课程内容, 反过来又促进他们更有信心参加讨论和讲解, 从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智能, 形成良性循环。

(三)师生关系平等化: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容易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养成。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它需要师生关系发生本质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 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探究真理;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与理论, 而是怀揣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 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 在教师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 共享认识现实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宝库、真理的代言人, 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敢想敢说,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多元智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平等。对于教师而言, 重要的不是作为真理的化身, 而是知识探索的播种者。他的教学生涯本身即是一个披荆斩棘、探求真理的过程, 这过程既融会于教授的活动中即教学相长,也贯通于在教学过程之外的自我修炼的学习活动及学术交往中。对学生而言, 教学过程应是自己与老师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 在这过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

(四)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智能是多元的, 因此评估的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以语言和逻辑智能为特征的考试评价手段来评价其他的智能。

目前, 大多数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结果, 忽视了所必须考虑的有关教育的复杂、动态的特点, 也忽视了实践者不同的目标、过程。如果评价者由于只强调终极行为而忽视学习过程, 那么过程中非预料性的任何副作用都很难发现。何况学习情境中, 过程原本就很重要, 目标完全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 所以更应选择适用特定情境的评价手段。另外, 评价者几乎不研究先前条件和教学过程中的转化, 把它们同结果混为一谈, 也就无法实现评价目的。当前, 有许多研究趋向于改造传统评价。例如, 学者斯塔克列成双矩阵图式来表明评价的改造。描述资料矩阵包括意图和观察, 判断矩阵包括记录标准资料和判断本身。双矩阵都要求充分挖掘三大部分资料: 先前条件, 即存在于教学过程之前有关学生、教师和学习情境条件;转化, 即指教学过程的全部交往;结果, 即指教学对教师、管理者、学生等影响的测量。

实际操作 在语文课反馈信息阶段, 由“ 自测、自结” 两步构成, 也是先放后收的过程。放, 体现在“ 自测”上, 根据“定向” 的要求, 主要由学生自我测试, 有时也可互相出题测试。自测时, 题量要适中,答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 当堂答题, 当堂评分,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收, 体现在“ 自结”上。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从好中差各类学生中各选出一定人数。这样, 学习信息就能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反馈。

下载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5篇)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关键词:激励、激励的作用、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对企业的启发与运用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企业的管理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过去传......

    质量检验在航天产品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航天飞速发展,新的航天产品和设备层出不穷。航天产品的科技含量极高,设计又极其的精密,甚至每一个零部件都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航天产品......

    人性本善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人性本善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侯玉华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2期 一、目标管理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关于目标管理最早的论述是由美国管理大......

    论绩效考核在企业中的运用

    论绩效考核在企业中的运用 就目前来说,几乎每家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运用绩效考核的模式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方式。但我不知道正真将这个西为东用的先进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运用......

    企业并购中的期权价值理论运用论文

    企业并购中的期权价值理论运用论文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刘荆内容摘要: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还......

    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在企业中应用研究

    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当代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用现代人力资源......

    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费鲁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期望理论的特点与启示 【关键词】期望理论企业 应用 对许多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决策层的领导者来......

    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公司不断的壮大,管道事业的蓬勃发展,局分职工,各类市场化用工中的青年员工比例不断增加,承担着很大的一线施工任务和管理任务,发挥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