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为决策理论在理财规划中的运用
得益于行领导的关心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精心组织安排,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分行第十期管理干部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高级培训课程,短短4天的培训不仅让人终身难忘,更让我终身收益!
此次培训的课程由美国南达科达州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田教授和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副教授主讲,两位教授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进化和人类行为等多角度,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我们面前全景展示和描绘人类行为决策的全过程,深刻剖析和探究行为决策与风险管理的内在关联,从理论的高度启发我们在实践决策中的学会规避陷阱、理性决策,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在培训中边听边思考,感受最深的是王晓田教授的“三参照点理论”,通过该理论的学习,觉得运用到银行理财规划也十分有效,现把我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供大家参阅。
一、“三参照点理论”简介
“三参照点理论”是在“前景理论”的发展和升华,“前景理论”由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卡尼曼教授提出,他通过一个s型价值函数来更为准确的描述了决策过程,并表明非理性行为可以被识别及预测,王晓田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参照点理论”,他认为人们在面临决策和选择时,同时在考虑两件事:如何使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最大化,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底线不保的可能性。因此,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心理上实际考虑了三个参照点(三个要素):目标、现状、底线,由此推导出失败、损失、获益、成功四大区域。
运用三参照点理论模型,可以很好解释决策者风险决策心理,借此启发决策者在风险决策时应尽量做出理性决策,减少失误。用通俗语言解释就是:当人们处于赢利状态时,他会选择不冒险或减少冒险,成为风险规避者,求稳;反之,当处于亏损状态时,会选择破釜沉舟,放手一博,成为风险寻求者,以期乱中取胜。
二、“三参照点理论”在银行理财规划的实践运用
当前,银行理财、财富管理正成为零售业务重点,我们平时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时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一理论。我们都知道“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观点,观点是对的,但正确观点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没有细想,但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有种豁然开朗、似曾相识的感觉,上述观点不正是“前景理论”、“三参照点理论”的实际运用吗。
例如: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我们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量身订作理财规划,但这只是我们工作的目标,那么how?“三参照点理论”提供了思路。
首先,我们要倾听客户的讲述、向客户提问,弄清客户的理财缘由、客户财务现状,但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参照点,还不够,我们还要弄清客户另外两个参照点:“理财目标、风险承受底线”;弄清客户的理财“三参照点”后,我们就可以结合外汇、基金、证券等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向合适的客户以合适的渠道在合适的时间推荐合适的产品,比较准确地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规划了。
平时我们也在这样做,但没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已,现在知晓了“三参照点理论”,我们就以拿来主义观点,将理论运用到理财实践中,通过掌握了客户三参照点,我们就能比较轻松、准确、客观地帮助客户做出更理性地决策,减少失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大幅提升我们理财的水平,进而提升我行理财品牌知名度。
另外,学好“三参照点理论”不仅有利于客户个性化理财,对自身理财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它可以广泛运用到我们日常的证券、外汇以及外汇期权等投资决策中去,大家在投资前考虑好自己的三参照点,或根据情况实时调整,然后根据三参照点为自己何时获利了结、何时该止损决策提供理性依据,避免一时冲动、感谢决策而后悔。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当然,理论回归到现实之中总有偏差,这需要我们结合实情缩小决策的偏差,灵活运用。因为,任何一种理论只有放在实际的背景下运用才有生命力,才有实际意义,教条主义是不可取的。
沙滩红楼、未名燕园、百年底蕴、博大精深,实践与理论结合之路还很长,理论更多的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更多的是从中领悟理论在提炼和总结过程中的方法论和思考方式。这才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最深的感悟!
第二篇: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我国企业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将会逐渐减弱,竞争的加剧使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如何审视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如何确定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质量管理
经济一体化六西格玛管理 1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advantage of low labor costs, will be gradually reduced, increased competition make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 how to examine the role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how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is the enterpris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must think seriously about the problem.key words:six sigma quality management economic integration management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目录„„„„„„„„„„„„„„„„„„„„„„„„„„„„„„„„3 前言„„„„„„„„„„„„„„„„„„„„„„„„„„„„„„„„4
一、我国企业中的质量管理的现状„„„„„„„„„„„„„„„„„„„5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概念„„„„„„„„„„„„„„„„„„„5
(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四个历史阶段„„„„„„„„„„„„5
(三)我国企业中质量管理的现状„„„„„„„„„„„„„„„„„6
(四)质量管理体系„„„„„„„„„„„„„„„„„„„„„„„7
二、我国企业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8
(一)我国企业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8
(二)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性„„„„„„„„„„„„„8
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10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根据和工作思路—PDCA循环„„„„„„10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10
(三)六西格玛管理理念„„„„„„„„„„„„„„„„„„„„„10
(四)质量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11 参考文献„„„„„„„„„„„„„„„„„„„„„„„„„„„„„13
前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现代国际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管理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
一、我国企业中的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7月正式发布《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比较科学、严格的把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2000年国际标准组织又对质量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在《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为: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四个历史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了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 于是产生了质量检验管理。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20—50年代)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成功后,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了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于是产生了统计质量控制管理。
3、全面质理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起—20世纪末)
我国在工业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中,一直沿用了原苏联40~60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直到80年代初,我国计数抽样检查标准制订贯彻后,才逐步跨入了全面质理管理阶段。
4、社会质量管理阶段(21世纪初至今)世纪, 不仅质量管理的规模会更大, 而更重要的是质量将作为社会诸要素一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环境、质量等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来发展。这意味着质量将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同步发展 , 质量系统将作为一个子系统而在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发展。因此,21 世纪将使质量管 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即社会质量管理阶段。
(三)我国企业中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1、我国企业中质量管理的现状
(1)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的适应较快,有的适应较慢。
(2)部分国有企业喜欢做表面文章,不顾自己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大张旗鼓的开展超越自己消化能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质量管理标准。从质量检验阶段越过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直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造成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尽管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引起我们很多思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够立足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能持续改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员工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和满足顾客的要求,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4)我国自加入WTO以来,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与国外企业抗衡、生存并发展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虽然不长,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吸收和消化了最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并结合企业的特点组织落实和实施,是自己不断成长和壮大。
2、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1)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所取舍。当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具备的素质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一些成功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时,不照搬照抄,而是有所取舍,因为我国多数企业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
(2)要进行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仅要让质量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工作之中,而且要让企业各级员工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掌握基本的进行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全体员工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自豪感。
(3)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企业和广大员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产业素质,提高数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优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能力结构,提高其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去把握事实、分析原因、发现规律、拟定对策的能力和解决质量问题的综合素质。(4)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规范性。通过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完善的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保持有效的运行,我国具备条件的企业,应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的第三方认证,以此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规范性,营造严谨、规范的企业质量文化氛围。
(5)鼓励质量管理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要倡导各行业、各企业选用适合自己特点的实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企业只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着眼于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追求人员、设备、方法的有效使用。(5)系统管理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8)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二、我国企业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我国企业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1、缺少远见
远见提供了企业向何处发展、企业如何制定行动计划以及企业实施计划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的顺序。缺少远见就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这样企业的目标及优先顺序就不明确,质量在企业中的角色就不易被了解。
2、没有以顾客为中心
误解顾客意愿、缺少超前为顾客服务的意识,虽改进了一些工作但没有给顾客增加价值,也会导致质量管理的失败。
3、管理者贡献不够
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管理者的贡献意味着通过行动自上而下地沟通公司的想法,使所有员工和所有活动都集中于不断改进。
3、没有目的的培训
企业许多钱花费在质量管理的培训上,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的改进,因为太多的质量管理培训是无关紧要的。可以说,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也是质量管理失败的一个因素。
4、组织结构不适宜
如果企业还存在烦琐的官僚层次和封闭职能部门,无论多少质量管理的培训都是没有用的。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很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权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力争斗,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乱。
(二)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性
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 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另一方面,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现在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
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根据和工作思路—PDCA循环
1、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Plan),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Do),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Check),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Action),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2、PDCA循环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级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依次又有更小的PDCA循环,直至落实到每个员工。
(2)爬楼梯。四个阶段要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每一轮都有新的内容与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犹如爬楼梯,逐步上升。
(3)强调提高计划质量。传统观点认为,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应把重点放在计划阶段,强调提高计划质量及事前的精心准备。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1、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
2、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3、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4、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三)6σ管理理念 1、6σ管理的含义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不合格的一种测量评价指标;二是驱动经营绩效改进的一种方法论和管理模式。2、6σ管理的特点(1)对顾客需求的高度关注 6σ管理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关注影响顾客满意的所有方面。6σ管理的绩效评估首先就是从顾客开始的,其改进的程度用对顾客满意度和价值的影响来衡量。
(2)高度依赖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实施6σ管理的重要工具,以数字来说明一切,所有的生产表现、执行能力等,都量化为具体的数据,成果一目了然。(3)重视改善业务流程 6σ管理有一整套严谨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企业推广实施流程优化工作,识别并排除那些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成本浪费,消除无附加值活动,缩短生产、经营循环周期。
(4)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 掌握了6σ管理方法,就好像找到了一个重新观察企业的放大镜。人们惊讶地发现,缺陷犹如灰尘,存在于企业的各个角落。这使管理者和员工感到不安,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努力为企业做点什么,这样,企业就始终处于一种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5)倡导无界限合作 勤于学习的企业文化,6σ管理扩展了合作的机会,当人们确实认识到流程改进对于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时,就会意识到在工作流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相互依赖性,加强部门和上下环节之间的合作和配合。3、6σ管理的优势
(1)节约企业运营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所有的不良品要么被废弃,要么需要重新返工,要么在客户现场需要维修、调换,这些都需要花费企业成本。实施6σ管理会节省下来一大笔的成本。
(2)增加顾客价值 实施6σ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到实现最大利润之间的各个环节实现良性循环。公司首先了解、掌握顾客的需求,然后通过采用6σ管理原则减少随意性和降低差错率,从而提高顾客满意程度。(3)改进服务水平由于6σ管理不但可以用来改善产品品质,而且可以 用来改善服务流程,因此,对顾客服务的水平也得以大大提高。
(4)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人们经常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工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通过实施6σ管理,每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做成什么样,应该怎么做,整个企业洋溢着热情和效率。在强大的管理支持下,员工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减少并消除工作中消防救火式的活动。
(四)质量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在21世纪这个信息、交通发达以及对产品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全面质量管理更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发展、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下面就以我国的海尔集团为例简单谈谈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1985年,海尔用铁锤砸烂了76台不合格冰箱,这不仅是公司创业的壮举更是中国一代名牌的起点。海尔始终靠高质量推销产品,而不是以价格取胜。“高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符合工厂或是国家规定的标准,更意味着不断向顾客提供超出期望的满足。从起步开始,海尔就实施了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驱动战略。简而言之,它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组织,干出高质量的工作,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零缺陷”为目标是质量百分之百合格。多数人认为这是荒诞的,但实际上,并不能这么轻易下判断。从统计学的观点上上来说,“零缺陷”是没有道理的,在大公司里,根据大多数定律,总会有残次品的出现。但是从另一方面 来看,如果不为百分之百而奋斗,那就是容忍错误,而错误也真的会发生。因此,海尔集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的教育,是全面质量管理深入人心,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感。
海尔的做法是把质量的认同扩大到企业,即所谓“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因此,海尔对上至企业管理层下至工厂里的生产线都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首先 提高对生产线的改进,使内部缺陷成本降到最低;并努力做好售后服务。其次是 协调各部门的组织协作能力,全面质量管理重在“全面”,各部门协调就显得非 常重要了。消费者对海尔人20多年来艰苦打卓绝树立的海尔质量品牌具有深刻 的形象认识,对其质量产生一致的认同,并以企业树立的良好质量形象作为购买 依据,从而给海尔带来了综合效益。如今,“海尔”已经成为纯正的“中国制造” 精品的代名词,并以“产品零缺陷、使用零抱怨、服务零烦恼”的特色向全球展 示自己的风采。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 工作人员,都应懂得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应从整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共性,以 指导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消费者认真负 责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品 牌。
参考文献
[1]崔平主编《现代生产管理》
[2]李必强主编《现代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3]焦叔斌主编《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4]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
第三篇: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2007-02-02 21:57:17
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不是简单的会计技术方法调整,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企业搞好资金调度、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进行财务监督,以及企业的投资者与债权人了解企业现金生成、使用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一、在审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等抵减项目的处理问题。现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出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虎,对于存货,短期投资项目计提跌价
准备,对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于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上述抵减项目均无现金影响,故审计人员在采用工作底搞法审核直接法下各现金流量表项目时,应分析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项目本期原值金额的变动,而非净值的变动。
.关于其他应收款中的备用金等暂借款的处理问题。当前不少企业期末其他应收款中备用金明细项目的数额较大,究其原因,有的是由于经办人报销不及时造成,有的是企业经营特点等客观条件所必需的,也有的是企业主观所为。一般情况下,这些备用金很大一部分可能已被支付,应作为即期费用或存货等资产项目入账,为了准确编制现金流量表,对于期末备用金数额较大的企业,最好实行期末报销制度,采用类似于存货的“假退料”手续,将尚未使用的备用金作为现金入账,以全面、真实
地反映企业的当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转情况。
.关于银行存款未达账项的处理问题。当前审计人员在审查货币资金项目时,通常是索取银行对账单,将其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相核对,发现是否存在未达帐项,如果有,则需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且多不作具体的账务处理调整入账,从而导致依据审定后的货币资金项目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信息不够全面、充分。为此,应建议企业期末未达账项数较大时,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最好将未达账项调整入账,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
.短期投资——国债回购业务的处理问题,《现金流量表》准则要求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的现金收付业务,应以净额来反映其现金流量,而无需采用总额反映,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和支付能力。但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企业对于短期国债回购业务所发生的现金流量仍多采用总额列示,以至造成现金流量表中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和“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数额特别大,而相应的“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数额较小,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被审单位偿债能力和获现能力进行评价。故建议,对于投资期限不足三个月周转特别频繁的国债回购业务,以及银行定期存单的存取业务,最好以净额方式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列示,并将期末尚未收回的国债回购和定期存单所占用的资金在“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列示;反之,则以总额形式反映上述业务所发生的现金流量。
二、关于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几点说明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准确性是以企
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先决条件的。无论企业是采用工作底稿法或形账户法编制调整分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还是采用电脑软件或银行日记账直接根据有现金影响的会计分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都是以企业特定会计科目或明细科目与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存有对应关系为前提,建立在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和正确的假设基础之上的。以工作底稿法为代表间接编制方法是以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依据本期损益表比较资产负债表中非现金账户的变动情况来编制现金流量表;依据银行日记账直接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对应科目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会计凭证为基础如果企业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不规范,收入不入账、成本结转不完全,资产计价方法不正确等,无论采用何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都不可能获得准确的现金流量信息,故现金流量表的准确编制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尽量规范。
.现金流量表的审计对所有审计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不同于现行财务会计广泛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项目时,都应考虑到现金流量表审计的需要。例如在审计“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时,需要注意有无对应科目为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单独挖出管理费用中的印花税、车般使用税等。
.工作底稿法是现行现金流量表不可缺少的审计方法,尽管当前不少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或者企业经营业务较为简单,常常根据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等手段直接编制现金流量表,但由于《现金流量表》准则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依据间接法调整净利润得到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信息,而且采用工作底搞法进行审计易于形成审计底稿,所以工作底稿法是现行现金流量责的主
要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形成必要的现金流量审计底稿,并对每个数据及其来源进行“交叉索引”,以便于有关人员进行复核。
第四篇: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规划(模版)
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规划
(一)生命周期概念
指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消费和储蓄行为,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意大利人莫迪利阿尼等人创建。莫迪利阿尼理 论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以区分为依赖、成熟和退休三个阶段。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累积状况就像驼峰的形状,在年轻时很少,赚钱之 后开始成长累积,到退休之前(中年时期),其财富累积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
基本思想:一个人将综合考虑其即期收入、未来收入,以及可预期的开支、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诸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其消费水平在一生内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而不至于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
(二)个人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活动
个人理财规划就是根据在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针对学业、职业的选择到家庭、居住、退休所需要的财务状况,综合使用银行产品、证券、保险产品等金融工具,来进行理财活动和财务安排。
按年龄层个人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1)探索期:15-24岁,学生时代对理财活动的探索;
(2)建立期:25-34岁,单身创业时代个人财务的形成期;
(3)稳定期:35-44岁,成家立业时代的理财任务,三大准备;
(4)维持期:45-54岁,持续发展时代面临的三大考验;
(5)高原期:55-60岁,辉煌时代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6)退休期:60岁以后,养老时代稳健投资保住自己的财产。
1、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个人生命周期计划选择适合客户的保险、信托、信贷理财套餐。
2、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个人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需求给予资产配置建议。
3、个人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策略分析
(三)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活动
按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1)家庭形成期(夫妻25—35岁):建立家庭生养子女;
(2)家庭成长期(夫妻30—55岁):子女长大就学;
(3)家庭成熟期(夫妻50—60岁):子女独立和事业巅峰;
(4)家庭衰老期(夫妻60岁以上):退休到家庭消失。
1、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家庭生命周期计划选择适合客户的保险、信托、信贷理财套餐。
2、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家庭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需求给予资产配臵建议。
3、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策略分析
第五篇:二维内部评级在授信决策中运用
二维内部评级在授信决策中的运用
授信决策是商业银行最复杂的决策行为,它直接连接着客户营销、授信决策、贷款定价、收益核算等环节。由于商业银行考核目标的多元化,又将授信决策与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收入等关联在一起,“乱花渐欲迷人眼”,授信决策逐渐演变成很多问题的焦点,有时反而忽视了授信决策本身所依据的基础。但是如果把这些环节割裂开来,又将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所适从的境地。因此我们要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将授信决策连接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在营销和管理流程中设立统一的指导标准。
从总体上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着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UL)。就授信业务而言,预期损失是贷款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资产损失均值,可以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加以弥补,属于授信业务成本,并抵销净利润。在具体核算上:
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 商业银行的授信决策应以将预期损失率控制在股东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为标准。违约概率PD所映射的客户评级、违约损失率LGD所映射的债项评级构成了商业银行二维内部评级体系。内部评级体系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一个核心。在内部评级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商业银行授信决策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客户营销、贷款定价和收益核算等环节中。
在授信决策中,对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客户,一般也是各家银行纷纷争抢的优质客户,银行可通过适当降低授信条件(同时也降低了债项评级),以增强银行争抢该客户的竞争力。对于信用评级较低的客户,应通过增加有效风险缓释手段提高债项评级,从而降低该客户的预期损失率,在预期损失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向更多的目标客户提供授信支持。商业银行以前往往按照信用评级来制定授信准入门槛,这种做法并不精确,不能全面反映一笔授信业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建立这样一个二维的评判标准对我行在授信营销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客户经理可以按照以上要求修改和完善授信方案,并对授信方案的优化程度进行精确的量化评价。
如银行设定预期损失率EL%0.1%是积极支持类业务,如下图一所标的左下方绿色区域,银行应该为属于该区域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比如设立积极支持类业务快捷授信审批通道、扩大较低风险授信业务审批权限并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优惠的服务报价等。
如银行设定违约损失率EL%5%是禁止准入和退出类业务,如下图所标的右上方红色区域,那么银行将直接拒绝属于该区域的客户,给予客户经理明确的授信指令,一方面避免无谓的浪费审批通道资源,增加银行审批压力;另一方面如果客户经理一定要争取该客户,必须增加两项评级等级从而达到增信的目的。在信用评级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追加有效抵押、保证条件等风险缓释手段来增进债项等级,从而降低违约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EL%0.001,0.05的中间区域,是银行应集中进行分析和调查的业务,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审批的重点集中区域。按照预期损失率的高低排序,我们可以将中间区域进一步细分为限制支持、谨慎支持、选择支持等。
图一内部评级与授信决策框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久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一般都比较低,很难通过银行的授信准入门槛。由于中小企业可供抵质押的资产不多,增信手段主要落实在取得资信较高的有效担保上。而随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实力不断增强,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和作用日益增强,将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作为中小企业有效增信手段,从而提高债项评级等级,已越来越被商业银行所接受。
一笔通过授信审批的贷款业务,银行应该给与客户多少利率水平的报价呢?如果贷款利率定的比其他银行高,或者超出客户的承受能力,客户就不会接受,那么他就不会来使用你的贷款,银行无法赚取利息收入,之前营销客户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如果利率定的低了,银行利息收入将减少,甚至可能会亏损。贷款报价应该包含银行的资金成本、经营成本,还应该达到弥补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的要求,因此:
贷款盈亏平衡定价=
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贷款金额
在不考虑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变化情况下,如果一笔贷款违约风险暴露等于贷款金额,那么贷款定价则取决于预期损失率EL%。当EL%=0时,银行预期损失率为0,银行的贷款业务不承担任何风险,理论上银行最低的贷款利率只需要能够弥补其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当EL%=1时,银行预期损失率为100%,银行承担全部的损失,这样的贷款业务当然会被银行拒绝。EL%值越大,表示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大,银行所要求贷款利率也越高。但在实务中还有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商业银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一些高风险的客户,即使客户愿意承担的利率很高,银行也应拒绝放贷;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有所限制,从2004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
假设RL(x)为银行贷款利率,Rd、Re分别表示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EL(x)表示预期损失率,R1、R2、R3为从高到低的三个贷款利率报价,商业银行应根据这三种不同利率报价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当贷款报价RL(x)<(RdRe)EL(x)时,银行贷款利息收入不足以弥补各项成本支出,造成亏损,银行应该拒绝该客户的贷款申请。如果是老客户的两项评级急剧下降,EL(x)值大幅度上升,银行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压缩该客户的贷款份额直至完全退出。造成两项评级下降的原因很多,比如财务状况的恶化,抵押物的灭失或贬值,担保条件的弱化等。在实务中,经常有些客户经理出于客户的压力要求我行放弃抵押或保证的授信条件,以前我们很难量化评价这样的要求。现在我们可以计算一下预期损失率的变化情况,如果预期损失率增加了,在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理应相应的同等提高贷款利率报价,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对该客户的盈利水平不变。
当贷款报价RL(x)(RdRe)EL(x)时,银行逐步开始盈利,此时银行应根据盈利的不同状况,制定差别化的营销模式。按照利率水平从低到高为
(RdRe)EL(x)R3R2R1,R3属保本定价,R2属盈利定价,R1属撇脂
定价。
当(RdRe)EL(x)贷款报价RL(x)R3时,银行贷款业务微利。此部分客户在银企关系中占据一定的强势地位,具有一定授信条件和贷款利率谈判能力。在金融竞争白炽化的今天,商业银行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报价都被压得很低。在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银行这在部分客户上取得盈利相当艰难。这类客户大多是风险中等的大型企业,信用评级不是很高,但却不愿意提供较好的抵押担保条件。
当R3<贷款报价RL(x)R2时,银行盈利增多,应该加大营销该类客户。这类客户应属于银行的核心客户群,各行业、各规模的企业都有,是银行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当R2<贷款报价RL(x)R1时,银行盈利丰厚,应积极争抢该类客户。这类客户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损失率极低的优质客户,在行业和市场中居于强势的领先地位,但这类客户往往会选择成本更低的直接融资渠道,容易发生脱媒现象或转换合作银行,银企关系不一定稳固。另一种客户预期损失率稍高,但银行在银企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具有较强的贷款定价能力,银行贷款收益远超过预期损失,如部分优质的中等规模客户,这部分客户应该成为银行拓展的重点。
下面我们以一家连续两年经营亏损的客户为例,来进一步阐述利用二维内部评级的方法如何对该客户进行授信决策?我们首先从内部评级所涉及的指标体系中寻找答案,其核心思想是考察客户经营性现金流、产品技术前景及股东实力等信用评级指标、风险缓释手段等债项评级指标,从而确定对该客户的授信定位策略和贷款定价策略,见表一。
表一亏损客户授信决策分析表
情景分析:该客户的亏损是策略性的,比如某些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前期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较大所造成的亏损,但该客户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数,而且可能金额较大。如果该客户的产品前景看好,具有雄厚的技术优势,股东实力很强,且不断增资,银行还能争取到较好的风险缓释手段,那么我们完全有信心给该客户继续增加授信总量,并且维持较低的贷款利率报价。
其他情景分析如表一所示。其中情景二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的销售量还没有很大的起色,还处在生产磨合或市场开发阶段;情景三常见于引进国外先进成套生产线的企业,本身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今后的发展前景一般;情景四常见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一些新加入者、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高度依赖财务杠杆投资的企业等,我行应及时退出,避免介入。
通过对此类指标的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该客户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在业务营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财务核算部门之间形成统一的指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