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0鲁滨孙造船 教案
30* 鲁滨孙造船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文字有改动。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烩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它的主人公鲁滨孙十分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他乘船去南美洲途中遭遇大风,船被吹翻,同伴们都葬身大海,只剩他一人被大浪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岛上渡过的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期间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自制陶器、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暴徒等情节尤为精彩,扣人心弦。通过这些内容,生动地表现了鲁滨孙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从而塑造了一个依靠劳动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艰苦环境中赢得了生存权利的典型形象。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2、帮助学生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安排:一课时
总课时:
上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顽强勇敢的老渔夫……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板书:鲁滨孙)关于这个人,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再板书:造船)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是写鲁滨孙在荒岛上造独木舟的这一故事情节。)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①“谬”读作miù,不读成miào。②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挺()杠()艇()扛()
③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舢: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一船只能坐两三个人;海军用的较窄而长,一般可坐十人左右。也叫“三板”。艇:指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也有称大船为艇的,如潜水艇等。杠杆: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作为轴来转动的杆。
不遗余力:遗,留下;余,剩余。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近义词如:全力以赴。微不足道:足,值得;道,说。渺小得不值得一谈。近义词如:卑不足道、不足挂齿等。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4、交流。(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情发展过程的顺序叙述的。)
3、根据学生发言,总结板书:“想去陆地,寻思办法;动手修船,放弃修船;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三、细读领悟。
1、再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想想: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四人小组交流。
(小组内互相读读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相关句子。)
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①“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
②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你体会出什么了?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既然课文要写鲁滨孙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船呢?)③全班交流。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这样的情节变化和曲折经历有力地表现了鲁滨孙虽然身处逆境却不退缩、不逃避,而是敢于正视并勇于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③全班交流。
(不但……反而……表现了鲁滨孙面对困难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难的精神;表现了他也并不盲目瞎干,而是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
②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
(这些语句都生动地表现出鲁滨孙身上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③观察书中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场景。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交流感受。
读了这故事,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五、拓展练习。
1、抄一抄下面的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法)巴尔扎克
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古希腊)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英)牛顿
2、读一读下面的短文。
现代鲁滨孙
您读过英国作家笛福所著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吗?
1989年,渔民们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了现实生活中鲁滨孙式的历险人物:法国三兄妹米高、爱德华、柏特莉莎。
他们于1936年随同父亲一起乘坐一架福特三摩打客机,飞往菲律宾马拉巴莱。途中因飞机引擎发生故障脱离航线,并坠毁在一个无名小岛的浅滩上,所有成年人殒命,只余他们三兄妹。其时,他们分别12岁、10岁和8岁。
这突如其来的遭遇使他们震惊,但他们决心活下去,等待援救。于是,他们在岛上用木条、葵叶搭起栖身之所。岛上有许多植物和果树,鲜鱼也很丰富,淡水足够他们使用。他们用衣服制成鱼网捕鱼;白日里在沙滩享受日光浴和闲聊,夜晚用集体的智慧同黑暗和不时侵袭的暴风雨作斗争。二战期间曾有许多战舰经过附近海域,但没有人发现他们。
当1989年春,救他们的渔民抵达该岛时,经过53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已分别成为65岁、63岁和61岁的老人了。渔民们经过再三劝说,才把业已害怕重返现代社会的三兄3兄妹送到马来西婆罗门洲山打根,为他们检查身体、并进行快速进修,以适应现代生活。
六、作业布置:
感兴趣的同学把《鲁滨孙飘流记》的原著找来读一读,同学之间交流读后的体会。板书设计: 鲁滨孙造船
想去陆地,寻思办法; 动手修船,放弃修船; 决心造船,成功造船; 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 依靠双手和才智赢得生存权利 教学反思:
第二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文等形式充分理解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三)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读文,初步感知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文,了解文讲了一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题
1.板书题: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文,思考:文讲了一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文,深入理解文
l.默读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第三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了解大意,明确运用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
3.学会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写颁奖词.
二、过程与方法:在粗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感悟,并在听说读感的基础上形成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宾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学流程:
一、搜索积累,警句导入:1.名著2.警句
名著、记载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苦乐善恶。人一生精读几部名著、会提高文化品味和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魅力,铸造内心世界和情感,关注真正的价值和真实生活。经典的魅力会在我们的精神和人格上产生一种超越、一种支撑和一种理性的沉淀。让我们阅读经典,在那些历久弥新的文字里体会别样的人生,接受一份来自岁月的默默关怀。我们今天要学习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鲁滨孙漂流记》。
二、了解作者,走进背景。
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人。英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英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英国小说之父”之称。经商,各处旅行。59岁写了《鲁滨孙漂流记》得到很大成功。接着又写了许多长篇小说。《海盗船长》也很著名。
创作背景:《鲁》写于1719年。小说是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2、朗读梗概,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并把他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做上记号。(1)住—— 选择合适的地点,搭建帐篷(2)吃—— 先寻找粮食后自力更生(3)安全—— 合理防御
(4)孤独—— 教化“星期五”
3、轻声朗读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鲁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4、这部分内容你最欣赏哪一处?找出来说出理由。多种形式朗读“好处坏处对照表”,这张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5、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的事情。)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
四、围绕重点,欣赏人物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而且快乐,他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害怕,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勇敢地坦然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学生赏读体现鲁滨孙智慧的重点段落。
3、人物赏析,你最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 4、通过交流,我们对鲁滨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佩服之余不禁为他的精神而感动,那么我们就动笔把你的感动写下来吧。―――颁奖词
五、欣赏语言,积累名句:
1、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2.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第四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涞源一小滨湖小区 六年级 邢海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包括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知道《鲁滨孙漂流记》小说的梗概,品读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通过讨论交流方式,学会理解鲁滨孙在荒岛遇到的困境,分析鲁宾孙如何一一解决问题,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并且学会一定的求生技能。教学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鲁宾孙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课文插图,收集文字片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请同学们欣赏电影中的一个小视频,看看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书中的主人公鲁滨孙(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同学们,发现今天的课题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吗?(多了一个书名号)。今天我们不是要学习一篇课文,而是要去了解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鲁滨孙漂流记》。
3.简介作者笛福。
4.检查预习情况。(读词语、理解词义)
二、初读课文
1.现在我们先来读它的梗概。
故事梗概是指故事的大概内容,主要内容,是对故事的简略介绍。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主要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发展和结局等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遍“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从阅读提示中,你了解到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从阅读提示的第一句,你还捕捉到到什么信息?
3.默读梗概部分,思考:小说梗概的主要内容是什呢?
(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4、孩子你概括的比较完整,语句也很流利简洁,相信你的表现会更棒。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鲁滨孙漂流到岛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方设法克服了那些困难)
5.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细读梗概第4—8自然段,(出示课件):思考: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 全班交流
(1)住所──在山坡上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食物──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恐惧、危险──防御。
(4)孤独──有一只狗和两只猫跟他作伴,救助“星期五”。(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坚毅乐观)
五、浏览精彩片段,深入感悟体验
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很多地方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从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吃光了,他面临饥饿的威胁,怎样解决食物问题这部分。)
2.作者笛福把鲁滨孙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逼真,请同学们默读精彩片段,找出心理活动描写的部分。
3、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在班上分小组交流。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和同桌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左边的同学读坏处,右边的同学读好处。
男女生来配合读。你认为这个列表给鲁宾孙带来了什么?
(我想,这个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勇气,他发现自己情况虽然很糟糕,但是自己还是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
(我认为,这也使鲁滨孙能够知足安命,接受现实,一心往前走)(对,我觉得他通过对比也得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出示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岛28年,跟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关系。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把心里活动过程“幸”和“不幸”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在这本书里想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
4.(出示)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我们在艰难险阻中,我们不要退缩,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战胜它,去和命运做斗争,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克服磨难,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强者。
六、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
种出了粮食,他是怎样做成食物的? 野人野蛮的宴会是怎样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我发现片段后的提示语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细致”,我想了解是怎样制造罐子的?
2.同学们有这么多疑问,我们还是找到原著读读吧,我想,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我们可以共同来浏览这本书的目录,先睹为快吧。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梗概
住宿― 建房定居
食物― 养牧种植 恐惧―插杨柳桩
孤独―救“星期五”
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乐观向上
第五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19年9月1日,酷爱航海和冒险的鲁滨孙,乘座这艘轮船,踏上了远航非洲的途中。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在舰桥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雾越来越浓,周围一片漆黑。突然,一声闷雷,紧接着,风雨交加,铺天盖地的大浪不断的打到船上。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分,一片混乱。海水迅速吞没了所有的人。第二天,海面上平静下来。死里逃生的鲁滨孙艰难地爬起来,发现同伴无一生还,绝望的看着对面的荒岛------同学们,鲁滨孙的命运将会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孙漂流记》。你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有书名号,这是一本书。)对了,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2、请一个学生介绍英国作家笛福。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1660—1731),这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3、这位同学不但介绍了笛福,还介绍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给这位爱读书的孩子掌声。
二、了解课文大意。
1、孩子们,昨天回家预习了吗?那刘老师就来检查大家自学字词的情况。(出示课件,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2、孩子们,今天的这篇课文跟以往的课文有一点不一样,它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回忆一下,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什么叫梗概?对,其实这篇梗概就是这本长篇小说的缩写。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作者把厚厚的一本书写成了2000字的梗概,你又把这本书浓缩为短短的几句话。真是了不起,掌声响起来!
4、孩子们,梗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请孩子们再次快速默读梗概,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遇险岛上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三、探讨小说。
1.孩子们,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自学提示:1.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2.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在小组内自学,然后在全班汇报。(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插树桩 分养羊群。(4)孤独--救助“星期五”。
3、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怕困难、顽强生存、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等。)在这漫长的26年中,他经历的困难又何止这些?你们知道吗?为了离开孤岛,他花了34天的时间砍下一棵大树的根,花了1个月的时间刮去了树皮,花了3
个月的时间才凿成了一条小船----但他,却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又一切艰难险阻。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经常片段。先请大家快速浏览“精彩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学生浏览精彩片段)
2、谁来说说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的哪个部分?
3、请孩子们自己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你感受到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汇报。重点指导鲁滨孙的知足安命: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
(积极乐观 热爱生活善于调整心态 以苦为乐)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4、孩子们,梗概是用第三人称来写,精彩片段用第三人称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五、拓展延伸。
1.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跟困难作斗争,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请你选择课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写一句话送给自己。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