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研究了教学培养方向和目标与企业对人才要求脱节、缺乏有效教学管理体系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学生主体的需求,构建了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进而对实施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提出建议。[关键词]工商管理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谓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危机,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存在脱节现象。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要求高校培养方向、教学体系、学生具备的能力必须适应现有及将来人才的需要。
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解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研究学生主体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心理和行为规律,分析人才市场对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建立新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本研究在高校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调查了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对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调查对象为江苏省部分有代表性的高等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其中社会用人单位10-12家;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100~110人;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2所。调查方法具体为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采用问卷法,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管理部门及各用人单位采取访谈法。问卷回收率较高,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采用手工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和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
其一,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存在与实际脱节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学校自己定下培养目标,以自己认定的标准来培养学生,衡量学生,形成学校毕业生人才标准与社会需求标准之间的差距。在实践教学中,侧重于动手能力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十分重要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协作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却一直缺位。
其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调查中显示,学生认为先进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企业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人际关系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与良好的适应能力这些方面的能力在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无法获得锻炼。
其三,缺乏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由于经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创新性等特点,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还需要强大的思想内核作为工作者的素质基础“。
管理者通常都目有自己的管理思想,这个管理思想一般会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以某种制度等文化的形式出现。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即思想教育。然而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却无法发现对学生的管理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
在对本专业毕业生各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的评价方面,我们列出了先进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等l1个实践能力项目,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其中,‘‘5”代表‘银重要”,‘4 ’代表‘重要”,“3”代表‘一般’,代表‘不太重要”,“1”代表“可有可无”。通过对12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被选择最多的一项,1 1家企业均选择了该项,而计算机的熟练使用被选择最少的,只有2家企业选择了该项。
2.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学生大多从事事务性的工作,无法真正的接触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在实践中无法获得锻炼。学校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强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技能,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指标,任务细化和考核标准上教师难以把握,”管理实习”的概念和实习中的操作任务形成反差,学生不知怎样才能既完成实际工作又能取得好成绩,实习单位对实习任务不明确等都是原有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鉴于此,我们需要明确界定教学过程中培养理念,调整专业实习的目的和标准,提出实习的能力要求,建立专业实习的能力、素质目标体系。
高校的扩招要求学校要提供更多的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但安排一个专业的100个学生和安排40个学生实习之间的难度相差是很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很多高校学生被安排成分流实习的原因所在。调查显示,有59%的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通过自己找的方式,3l%的学生是通过导师私人关系介绍,而仅有10%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参加专业实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有67.35%的学生是通过电话或EMAIL联系或指导,20.4%的学生表示没有联系或指导,另外12.2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与导师取得联系和获得指导。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校外实习变成了一些人的假期。同时,由于实习时间与学生就业应聘时间发生冲突,学生无法安心参加实践活动。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不能有效激励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工作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专业实习的时间以三个月比较合适且能达到效果,69%的学生和lI家用人单位表示有相同的观点(另外一家用人单位表示要两个月),而在我们对高校的调查中发现两所学校的专业实习时间均只有五周左右的时间。与三个月相差很大。
4.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很广,而且学生的爱好兴趣不一,求职方向也不同,而学校却只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这样就导致一方面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造成该专业的毕业生‘样样皆通,样样皆松”形成一个空架子,在实际能力方面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表面上看起来是什么都可以干,实际上却什么都干不好。
构建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议根据新的环境下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规划了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实验课程体系为主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为重点,并辅以第二课堂学科体系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课程配置如图所示。
1.构建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目的和要求
(1)将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并相对独立。根据教育规律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使其相互衔接,具有连续性并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将各实践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整体。实践教学体系不再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而是作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出现,实践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应占20%-25%。大学前三年重点是基础理论教育,第四年主要是实践教学。
(2)构建市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面临两个市场,即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因此,以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条主线,重点培养大学生深入实际,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和谐发展。同时,不断地完善、充实其实践教学内容,及时对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向和措施,使实践教学体系不断的动态调整和优化(3)目标体系的层次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层次性原则是发展性评价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素质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因此,目标体系应该呈递进型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中,尽量减少概念化、抽象化的条文,使人一看就懂,便于操作,学生通过对照能够准确自我定位,及时调整,努力实现既定目标。模糊的实习目标会使目标变成一般的口号和标语,使学生将目标看成形式主义的标签,从而失去激励的作用。
2.实施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措施
(1)企业与市场调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将社会调查与本专业特色结合,可具体为企业与市场调查,有助于学生更早的接触和了解企业实际。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打下基础。
在调查中,学生对自身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评价与用人单位有较大差距。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原因如下:现代大学生的接触社会比较少,而作为学生群体,其共同语言较多,容易产生共鸣现象,造成了学生自我感觉人际关系沟通良好的假象。
在走人社会后,无法与不同的人群体进行有效沟通。故而建议,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学生人际沟通方面的训练,如要求学生在实践性环节中与企业各层次的人员进行沟通,并写出访谈记录,作为考核人际沟通能力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2)基层实践。目前许多学校开设公益劳动、金工实习等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基层实践了解基层工业流程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现行金工实习环节中,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实际操作,而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参加操作这一环节。考虑到专业是面向制造业的,所以仍然保留这一环节,但压缩金工实习的时间,改变操作为主的状况,变为以了解机械加工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主要流程和时间安排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际操作,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改变认识实习的内容与时间安排。现行的认识实习中,以参观为主,而且是参观生产现场为主,在短暂的时间里,学生须参观不同性质的各类企业,无法获得与管理相关的知识。为改变现状,在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中,认识实习改变参观为短期接触,以学习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等为主,在实际安排中,应与专业实习衔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安排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及部门。
(4)延长专业实习的时间。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学生还是用人单位均认为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基本适应和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而在现行的专业实习中,仅有五周左右的时间,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无法获得专业技能以及其他能力的有效锻炼。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延长了专业实习的时间至两到三个月。并在安排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求职方向,安排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及部门。
(5)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前,增加资料收集的时问。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提前,考虑提前确定论文(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在企业实际环境中收集相关信息。锻炼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应用的能力。
结束语
加强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到关系学校发展的高度认识,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使我校实践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谢斌.从人才就业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oo1(O1):37-39.
[2]杨继平,张天平,向国成.工科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知识结构及培养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3(6):2-5.
[3]廖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J】.当代教育论坛,2005:94—96.
[4]朱清贞,汪涛武,袁春生.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系统的改进[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3):82—84.
第二篇:工商管理教学改革论文 工商管理教学论文
拟沙盘推演实验、企业商务沟通等实践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10]。一般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掌握知识程度是通过答辩来进行。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比较严格,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比较认真。同时通过答辩,老师的提问与讲解,也是学生一个提高过程。对于实习考核,采取全过程跟踪评价。为不断完善效果评价体系,本专业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撰写实习日记、实习过程跟踪单以及实习报告,并明确具体要求,实习结束由专业老师对其质量时行评价。
结束语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工商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复杂行为及其规律。以ERP教学为中心,全方位、多层次资源集成,构建经管类高校校内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一条经管类高校的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之路,使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了解企业运作规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管理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毅,贺卫红.基于ERP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92-94.[2]张玉松.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促进ERP实验室发展[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65-67.[3]陈根达.创新实验室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9-12.[4]董理,邵清东.建设物流实验室加快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2):59-62.[5]武化岩.中国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市场,2006,(9):70-71.[6]孙秋高.物流人才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6):75-77.[7]韩灵翠.创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71-73.[8]杨锦耀,王征远.实验室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2):135-137.[9]周元祥.关于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6):44-47.[10]张学军.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4-6.
第三篇:工商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模拟实验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模拟实验。中央电大提供模拟实验软件。具体要求如下:
(一)目的、内容和任务
1、目的
本模拟实验室是按照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性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操作系统)》(网络版)是一个企业管理实操训练系统,学生在教师和计算机的引导帮助下,完成全部实习内容。
3、任务
学生通过在现代管理平台上,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质量、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强化、融通学生所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了解、掌握企业管理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的协调与制约关系;理解企业的供应、销售过程,掌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程序。
(二)模拟实验室的实验目标
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2、掌握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流程和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企业的管理方法、手段与途径;
3、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整体架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案例分析和流程再造;
4、为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模拟实验室的结构与课时分配
企业背景介绍:1学时
基础数据:5学时
营销管理:5学时
技术管理:2学时
采购管理:3学时
设备管理:3学时
生产管理:6学时
品质管理:4学时
仓库管理:4学时
财务管理:2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2学时
信息管理:1学时
考核:2学时
总计:40学时
(四)实施实验的具体要求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学生,必须使用该模拟实验室完成集中实践环节的社会实践部分;工商管理专业(专科)的学生建议使用。
2、凡开设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分校必须配置该模拟实验室。
3、进行模拟实验的时间、地点由学生所在教学点统一安排,学校负责安排指导教师。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实施模拟实验,上机时间累计不低于20学时,3周内完成。
4、进行模拟实验的学生要根据项目要求写出操作计划,做好操作纪录,写出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与实验体会,字数不少于500字。
5、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用模拟实验室考核系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收集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由组织实验的学校汇总成绩。
6、学生在9个模块中至少选择6个模块进行实验,其中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必选模块。
7、上机操作成绩合格并完成实验报告者取得社会实践的3学分。
(五)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2、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具体实验操作的方法,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4、进行成绩汇总。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学生能否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直接关联。本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执行“东北财经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展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答辩工作规范”(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一)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东北财经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展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正文字数以7000—10000字为宜。毕业论文要制作成电子文档(由学生提供磁盘)。
(二)毕业论文档案
毕业论文档案包括统一的包装、论文正文、经指导教师审定过的论文初稿等内容,必须反映论文写作的真实过程。
(三)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修完全部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后完成写作和考核工作。毕业论文的写作周期(自确定选题、安排指导教师始,到论文答辩止)不得少于6个月。条件许可的分校可提前安排毕业论文写作。
(四)指导教师
1、毕业论文写作必须配备指导教师。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任务。
2、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本科以上和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财经类专职教师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外聘指导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其资格审查由兵团电大负责。指导教师由分校遴选和确定,并报兵团电大备案。
3、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
4、一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量原则上以10人为宜。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5、在本校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向社会聘请指导教师,但资格标准不得降低。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的全过程。
6、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其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签署评阅意见。指导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定期与自己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二稿、三稿和定稿,并决定是否推荐学生参加论文答辩,指导过程中的各种意见要点须写在工作记录表上。
7、指导论文的时间原则上不低于8学时/人。学校应按照学分折合工作量为指导教师计酬。
(五)成绩评定
1、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优: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
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良: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及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
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
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
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
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不及格: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
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
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2、答辩
申请学位者和论文初评成绩为优秀者必须参加答辩,对论文初评成绩有疑义者应安排答辩。其余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由分校组织进行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由电大专职教师和外聘专家等至少三人组成,答辩组长必须持有由中央电大和东北财经大学联合颁发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审及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并对所签字审定的论文质量负责。指导教师本人指导的学员在论文答辩时,指导教师不可任答辩组组长,但可以是答辩组成员。
3、成绩评定办法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成绩由兵团电大核审后报中央电大,由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进行抽查和认定。
(六)学分
毕业论文经审核后成绩在及格以上(含)者给予5学分,达到毕业要求。未完成毕业论文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申请学位者毕业论文成绩必须在良以上(含)。
第四篇: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的思考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的思考
王长富
(湖南工学院经管系,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措施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已日趋成熟,成为综合院校和财经院校必设的专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随着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在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我国不过20 余年的历史,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向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学生而言,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其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工商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其次,对教师而言,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最后,对专业本身而言,工商管理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专业的性质就要求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目前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没有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体系、实用性较差等缺陷,更好地促进工商管理理论本土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靠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迎接挑战的能力等内在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各项目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新知识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是将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中介。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管理人才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够深刻。一直以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认为,大学是培养各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既然是管理者,就应该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只有多上理论课,才是大学的职责。因此,对于已安排的实践课,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王长富(1967-),男,湖南湘西永顺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湖南工学院经管系讲师。
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在思想上对实践教学任务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不愿问指导教师,在有些问题上只作表面了解,不进行深入探究,个别同学做完,其他不重视的同学宁愿拷贝他人结果,也不愿意自己动脑。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真正直接从事实践环节工作或了解实践环节工作的较少,再加上学生学习的劲头不足,该问的问题也不问,这样就导致有些本来老师需要自己再深入求证的东西也不去研究证实了,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的简单交流的不良现象,对教师、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2.实践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好的,也是明确的,但目前情况下,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特殊规定,再加上人均实验配套设备的不足及实验教师的缺乏,很难使专业实验室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含有的实践课,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及提高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这部分课内实践学时不算实践教学学分,再加上理论学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安排学生实践,而大部分只能以集中实践课来安排,从而导致集中实践教学班级多,专业实验室座位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很好地利用专业实验室。另外,大量集中实践教学也造成有些用于仿真模拟实践的软件利用率下降,造成资源的浪费,使专业实验室失去应有的作用。如果实践教学学分计算能有所改进,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总面积再增加一些,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有些薄弱。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学历可能较高,亦是从校门走进学校,没有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没有做具体实务的阅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对有些具体实践操作存在较含糊或逃避的现象,由这样的实践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生会把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依然保留下来,再加上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对问题不多问或根本自己未发现问题,那么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说实践教学环节的课能开出,但未见得达到预期的效果。
4.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有待提高。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都有实习基地,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教学经费的影响,相对于学生数量,校外实习基地数还少些。另外,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由此实习基地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即使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也对实习学生不重视,视为编外人员,不安排实际工作,学生也就失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因此这样的校外基地实习名不副实,达不到预期效果,实习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习基地还需要从量上和质上得到较大的改善,提高实习基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5.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够规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各实践项目不同,需要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由于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利因素,因此,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也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尤其对学生的评价缺少效果的考核。各项实践环节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各层次目
标考核应有具体标准,而且这些必须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明确,学生目标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就确定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是一种促进。目前情况下,实践环节对学生的考核注重出勤、成果、报告的质量等较多,对学生通过实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反映,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实践能力和水平。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心思考,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怎样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2007 年教育部1号文件和2号文件,特别强调高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践渠道;要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综合性改革。这些要求为我们高等院校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明了方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实施以下几方面的改进,会使实践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1.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计算的方式。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有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需要在理论授课的同时结合实践教学效果会更好些,如果能把课内实践的学时按一定标准计算为实践学分,这样既可以保证理论教学的时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线,又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学时,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结合紧密,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真正做到了融合。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对随时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一定的适用性,无论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还是实践教学效果,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改进课程设置。要想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理论教学体系保障,而理论教学体系是由课程设置组成的。所以课程设置的正确与否、衔接程度、交叉重复内容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基础和方向限选课的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各项内容的安排一定要做到论证充分,内容规划合理,使各课程之间不存在重复和交叉内容,即使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教学大纲中也必须有硬性规定,什么内容重点在哪门课程讲解。这样做,一方面不使内容丢失,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率,使有限的学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在理论课程保证的条件下,各项实践教学项目的安排也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保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一般院校校内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来源有两部分,一是理论教学的授课教师,二是实验室的教师。其实,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都应该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指出学生的不足,真正补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指导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阅历。所以学院应创造条件,允许专业教师在企业单位挂职、兼职,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有一个全程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就能指出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内容,需全面了解的内容,对学生会有很好的说服力,否则,学生、教师都只了解表面的东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探究的兴趣。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特别强调实践经验,而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实践经验只能来源于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否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的校内实践环节项目绝不能忽视,必须得到加强,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实践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4.强化集中实践教学的综合作用。如果我们的单项实训能在授课过程中完成,那么集中实践教学项目就是比较连贯、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这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良好机会。在集中实践中,我们对实践项目内容认真准备、周密安排,既要让学生得到专业实践知识的升华,同时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团结协助的能力,使学生在有限时间收获最大,让学生在集中实践中实现一次角色转换,即由“校园人”转化为“职业人”。这会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铺垫,所以必须强化集中实践环节的作用。
5.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任何单位安排实习都不可能一个部门安排一个班,而只能是安排几个学生的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实习基地越多越好,每个单位安排的学生越少,学生越能得到重用,学生越能接触到实质性工作,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实习单位应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实体单位,这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衡阳、广东建立了多处实习基地,加强了校企合作,学生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掌握所需的技能,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现在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教师完成,标准由指导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师掌握尺度不同,会给出不同的成绩,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尤其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缺少考核,因此,应在确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评价包括对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明确,对师生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对教学水平提高,学风建设都会有良好的帮助。
以上六个方面是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面提出的改进措施,如果能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针对各项实践教学的特点,使每一项规定落到实处,相信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会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的。
参考文献:
1、张桂春等.高等教育理论专题.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关培兰,申学武.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3、张晓霞.当前大学生实习状况及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04。
第五篇: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根据生物制药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层次清晰的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与科研课题设计是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与实践能力显着提高,并且在该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拓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生物制药;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科研素质
一、实施背景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生物制药作为其中应用导向较强的领域之一,其实验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合适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1,2]。基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对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注重,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落后的客观现实,我们以学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素质的塑造。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了实验课程体系,确定了实验教学的总体思路与规划。将实验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层次以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融合各门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实验技能的能力;第三层次以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设计,主要在选修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最终形成夯实基础知识技能-形成综合应用能力-拓展科研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及开放创新性实验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与特色项目。
三、具体内容
1.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通过将相关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构,从生物制药首届学生(03级)开始,即开设了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总体设计上,以完整的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流程为主线,整合了《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模块,指定负责教师自编实验教材;从知识点上涵盖了基因工程上游技术(包括基因的定位、筛选、克隆、表达、活性及功能的鉴定和分析)与下游技术(包括发酵、提取、纯化、鉴定分析、冻干等技术)以及药效、药理、毒理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实验题材上,将来自生物制药研究所的T细胞受体基因治疗药物及重组白介素-18蛋白药物等成熟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并以其研究过程为例,讲解了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流程,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学术层次,并推动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在师资力量方面,由来自理、工、医学等不同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发挥专业优势;在实验设备方面,充分整合了现有教学资源,并将新购置的流式细胞仪、蛋白层析系统、毛细管电泳等先进仪器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考核方式上,首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锻炼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考查了实验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效果明显。
2.科研课题设计
由于选修课具有前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目前在选修课《肿瘤生物学》与《抗体工程》开设了科研课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科研课题的能力,整个过程由学院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加以管理与实施。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是准备阶段。主要是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备课与讲授,目的是为课题设计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由全体本科生导师组成评议组对学生讲课情况做出现场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为选题与标书撰写。在大胆假设、科学论证的原则下,学
生提出各自的课题,并与导师讨论课题的可行性。定题后,分别完成资料的调研,研究方案的制定,并严格按照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为模板撰写课题计划书,最终提交研究方案。第三阶段为课题评定阶段。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研究计划进行点评与修改,指导学生最终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根据理论课的授课情况和最终计划书的水准评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研究计划,可作为毕业论文及学生创业计划的蓝本。
3.开放、创新性实验
主要面向三、四年级本科生。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学院实验中心与研究所的场地及设备现已全面向学生开放,并设立了专门的本科生创新实验中心。在课题立项方面,首先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技能,凝练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大纲以外的、有一定深度的创新型实验。此外,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这些专职教师通常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对教学重点及学生的具体知识水平有深入了解,能够设计出即合乎学生实际,又能拓展思维的课题,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宣传招募的方式吸收学生积极参与。
四、主要成果
目前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共设128个学时。经过03级与04级的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并根据教学需要自编了两版实验教材。拟经过三轮教学实践进行规范,成为学院实验教学的骨干课程与特色项目。在03级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分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实验管理、教学效果几方面,设置了二十项指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在90 %以上。学生普遍反应;通过综合性实验,其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与科学思维都有显着的提高。
在科研课题设计方面,03级本科生共完成科研课题设计22项。研究方向涵盖了基因工程抗体、RNA干扰、重组细胞因子、抑癌基因等肿瘤治疗的前沿领域,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拓展。此外,通过独立完成课题设计,还培养了学生独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并使其对课题申报的整个过程有了一定认识。
在开放性实验方面,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善的生科院实验室开放实施细则。教师申请并组织完成开放性实验项目3项,学生参与17人次;
接受了以上教学模式的严格训练后,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实践能力显着增强,03级本科生进入实习后,获得了实习基地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各基地研发、生产的骨干力量。以本教学模式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改项目于2007年获得广东药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发展思路与规划
本教学模式经历了两年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在对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反馈意见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模式不断加以完善,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与具体措施。
在验证性实验层次,将开设竞争性实验。目的是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减少现有教材中已显陈旧的实验内容,同时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及教师专长,增加具有本院特色、切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项目。具体方案是:各门专业课在开设必修的基本实验、经典实验,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机动实验课时,由各门课程任课教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编实验讲义。首先经过试讲与预实验并由全体任课教师评审,然后向学生公布各门课程的候选实验,学生通过网络或书面申请方式选择感兴趣的实验。最终根据学生选课结果,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
在综合性实验层次,在保证现有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高质量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上下游技术认识的连贯性和综合运用能力,拟合并《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并论证《细胞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细胞分子免疫学》三门课程合并为综合性实验的可行性。最终实现如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克隆获得目的基因,在下学期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中进行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产量的检测,发酵体系的建立、发酵工艺的优化、提取纯化工艺、药代药效学检测。从而将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基因药物、蛋白药物)整个过程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开放、创新性实验方面,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衔接。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
业下游技术瓶颈,以开放性实验为平台提高对下游技术的培养力度。拟以学院筹建的核酸蛋白分离纯化中心为基础,大力拓展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吸引来自企业的师资力量与横向课题,将部分课题研究内容以开放性实验的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并划拨部分横向课题经费作为开放性实验基金来源,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在吸引企业力量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主动的调整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将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平台相互融合,最终成为教育与技术创新的孵化器[3,4]。
【参考文献】
[1]彭俊文,蒋铭敏.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现状及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4,15(2):201.[2]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3]朱旭芬,赵小立,张铭.基因工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