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时间:2019-05-15 04:2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篇: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营根中心小学 林文燕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象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现实原型的直觉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数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学生身边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当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后,应用于生活实际,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为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察,又让学生想一想家中、马路上见到过这些图形吗?学生想象之后,举例了很多物体。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形的世界中,“形”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可见,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二、加强动手操作,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所以我们要拓宽渠道,强化感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强化感知建立表象,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在教学“圆的认识”过程中,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有位教师让学生进行了四次“画圆”:

一画:学生随意画个圆,说说画法,使学生自然认识到要想画圆就得先用圆规上针找到一点,进而接触圆心的概念和它的作用。

二画:让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画的过程中体会到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引出对半径和直径的学习。

三画:继续让学生画更多的半径和直径,画中体会到两者的特点和关系即:它们有无数条,直径是半径的2倍。

四画:给学生固定的半径和直径去画圆,既加深了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应用,把对圆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样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从而完成了新知识的构建,这种“做数学”的做法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对空间观念的建立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三、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在几何知识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多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面,如黑板面、课桌面、课本封面、文具盒的面、墙面、地面等。为了加深对“表面”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亲自用刀剖开萝卜的纵面或横截面并摸一摸。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在此基础上再引入“物体的表面”的意义。这样,学生对“物体的表面”这个概念就能有比较正确和清晰的理解,为进一步概括面积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设计如下实验,建立体积的概念:在一个底部留有一个小孔的铁盒中装满橡皮泥,再把一个长方体木块塞入橡皮泥中,盖紧盒盖,盒中的一些橡皮泥就从底部的小孔中挤出;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铁块,水就会溢出来。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得出:物体占有空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橡皮、文具盒、书包,问哪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进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不但理解了体积的概念,而且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培养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在感知和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往往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结合起来。空间观念的发展离不开现象力的培养,没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空间观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先安排学生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漂亮图案在小组内交流、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学具、水彩笔、装饰用纸等工具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活动。之后让学生看一看图案,想一想该图是由哪个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最后再让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画一画,设计出不同的图案。通过这一想象活动使学生能在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平移,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又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水壶,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绘制和比较在不同位置上的物体或实物模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无论是选择生活,操作,还是想象中的哪一种方式,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脑子里再回想一下,建立表象,培养其空间观念,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二篇: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空间观念

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他们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阶段有相似之处,主要依赖于经验、依赖于具体观察、反复实验而获得。因此,小学阶段教学的是直观几何。

一、如何加强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1、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初步知识,要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并在此过程,获得一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从而在头脑里进行空见形体的分解与组合而形成空间观念。小学生习惯于熟悉标准图形,但较长时间认识标准图形,遇到非标准图形时就感到困难,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如直角的认识,如果始终停留在标准位置,当出现非标准图形就认为不是直角;认识等腰三角形,如果教长时间接触标准图形(图1),遇到变式图形(图2),有些同学就会认为不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既要用标准图形引入,也要及时应用变式图形进行练习。

2、小学生容易掌握图形中明显触目的特征

图形中的某些特征本质触目可见,学生就容易掌握,一些较为隐蔽的本质特征则极被容易忽视。如认识圆,学生对圆心、封闭曲线这两点触目可见的本质特征很容易发现,而对于“圆周上的各点到圆心等距”这一本质特征则不容易认识。同样非本质特征明显,也容易掩盖本质特征。再如比较图3和图4中两个角的大小,有的学生认为图4大于图3,以为“边长的那个角大”,而忽视了“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教学时要特别强调那些隐蔽的特征。

3、小学生掌握立体图形比较困难

与认识平面图形相比,小学生掌握立体图形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在平面图形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立体图形,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表象。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他们从平面图形的感知到立体图形的感知,特别是反映立体图形的透视图,学生认识起来有一定困难。几何形体的认识从低年级起合理安排,新大纲从一年级起,按着立体——平面——立体的顺序安排。知识由浅入深,要求从低到高,既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数、形结合,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建立。

二、通过观察、演示、操作等感知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

要认识几何形体,必须理解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几何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后得到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例如怎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没有给长方体下定义,而是通过课本中图形的观察,指出某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但是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所组成的立体不一定都是长方体,所以在教学时,就要拿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如装食品的纸盒、铅笔盒、保健箱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的面、棱、顶点的情况。然后把作为教具的空纸盒展开成平面图(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课前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观察、比较一下,着重加深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认识,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里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更加深刻。接着再引入正方体的知识,学生通过对实物和平面展开图的观察,突出正方体这一属概念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属概念的性质是长、宽、高都相等,并且能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有些几何形体的概念,不仅要借助教具的演示,而且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它的本质涵义。例如“体积”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先验性的。教学时,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里墙角的书柜之类的物品,想一想,这块地方不把书柜搬走,还能放别的东西吗?还可在讲桌上出示一个盛水的玻璃容器,把一块金属块放入容器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通过这样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这是因为书柜或容器中的金属块占据了一定大小的空间,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看得到摸得着的感知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空间”“体积”的实际意义,获取一定的空间观念。又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贴上彩色纸条后,再拉直展开成相连的4条线段(长和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让学生到黑板前实际测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计算,让学生思考:一个长方形有几条长和几条宽?怎样计算周长比较方便?从而使学生获得长方形“周长”的表象,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某些实物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如教室中的玻璃窗、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等。

学生要得到一个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需要借助于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来完成。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之前,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表象已有所认识。我们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便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教材中是通过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方格,再将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但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好的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不一定都是两个锐角三角形,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摆时,学生完全可能由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拼摆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所以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和方法的多样性,最后再归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教学大纲强调了几何初步知识教学要注意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积的计算教学,忽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不但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善于帮助学生注意数学概念与生活实践经验中不一致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篇: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促使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并能更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及实际应用等各种活动,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提高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特别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列举出钟面、方向盘、车轮、圆桌面、硬币面、太阳、纽扣等圆形物体,对他们认识圆有很大帮助。

再如,在“平移与旋转”的空间知识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图形在各种条件下的变换过程与最终效果,我采用动画课件与教具手动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更好地完成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实际体验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种能力的培养仍然与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上,教师应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和性质,加强空间现象。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篇: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优化课堂有效教学

巧用几何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 优化课堂教学

青原区天玉中心小学:肖波富

空间观念是物体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空间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因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从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来看,空间主要是指直线、线段等简单的几何形体及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在这些内容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一点空间观念是很难把这些知识学好的。所以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操作、比较及实际应用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运用各种条件让学生形成几何的表象,从而建立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巧用几何图形,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呢?结合多年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几何图形的直观教学,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也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观察中,学生可以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认真地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印象,观察变化,寻找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过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的观念。例如,在学生第一次认识圆形时,老师拿着准备的一元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圆形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认识圆形的特征。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拉一拉、叠一叠、画一画”等实际活动,让他们亲自观察、测量、画图和实验,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心理过程的内化。这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与观察中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其容易变形的特点,形成空间观念。再如教学两个相等的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利用学具操作观察并提出问题: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②梯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③一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很自然的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从而让他们在观察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了解这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及性质,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注重几何图形的表象教学,在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分解图形、想象实物就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的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当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通过想象、比较放在不同位置的物体或实物模型,逐步形成各种表象,发展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中,利用学生对直线特点的了解,设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条直线在无限大的平面上的位置关系并且画出来的教学过程。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空间想象力得到加强。又如教《平移、旋转、对称》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概念的教学与生活中的现实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的几何图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地采取活泼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说,使其切身的体会到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各种形体的本质特征,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进行知识的联系和对比的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运动的特点,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知,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指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它们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和相对性,弄清了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在应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因此在学生掌握了部分几何知识,且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后,如何进一步沟通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应抓住综合运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利于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如可以在学完几何知识后设计一些练习题目类型:基本题、实践题、变化题、组合题等。通过做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概念、公式的理解,同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五、注重几何图形的多媒体教学,在动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数学课中,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传统教学手段虽能体现教学目标,但收效甚微。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以利用其丰富逼真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不受时间、客观和微观的限制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包罗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所有优点,而且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针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这一教学重点,充分利用课件中长方体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十分清晰地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又把长方体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过程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些知识。还可设计演示将长方形的纸一张一张的整齐的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长方体,然后将长方体进行旋转,这样不仅让学生明了体是由形构成,而且充分观察到了长方体的每一部分的特征,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又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学生对圆锥的底和高很难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动态演示底和高的位置,这样学生的表象增加了,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观察操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联系与对比,概况出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到实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五篇:空间观念与阅读教学

空间观念与阅读教学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能促进其想像力的发展,促使他们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也使个人的思维更活跃更创新。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方位等关系开始阅读训练

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开始,就渗透了不少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这些内容大都有的是从大小、长短、高低的关系方面安排的,如《骆驼和羊》;有的是从方向位置上安排的,如《三味书屋》等;还有的是从事物间的各部分关系安排的。例如《冀中的地道战》中的:“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针对性的运用图片感知和操作实践直观活动,启发引导学生从阅读分析理解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开始,进而研究分析语言叙述的方位顺序及其他相互关系,促使学生从语言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形成与语言描绘的内容相一致的空间知觉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之目的。在阅读学习《祖国多么广大》时,我先让学生对照中国地图和三幅插图感知理解“鲜花盛开”、“柳树发芽”、“雪花飘舞”的含义,再从季节的不同特点上思考这三个词语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季节里出现的三种景象上,了解和赞美自己祖国是多么广大,然后诱导学生进行幅员辽阔、海阔天空的联想。从“鲜花盛开”想到海南岛,从“柳树发芽”想到长江两岸,从“雪花飘舞”想到大兴安岭,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从事物间的联系开始阅读训练

从此物联系到彼物,从而引发出事与事、物与物的相互联系,这类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里相当普遍。不少从仿生学的方面编排的,如“大象卷起一根木材,起重机可以吊起一堆钢材”;通过青娃的眼睛特点制成“电子娃眼”等。一要教师注意引导小学生认真阅读感知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中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努力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空间想像的启迪,例如在阅读学习《称象》时,通过阅读感知课文,学生就会把石头、水、船、象四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抽象分析弄清楚关系,诱导学生从多种事物的相互联系中通过探索研究,可以寻找相关联的事物来。二要教师从教学实际内容介绍的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诱导启发学生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从各种互不相关的事物中探求出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

三.从观察图画阅开始阅读训练

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高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画面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精心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认读插图画面,一方面要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是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还要教会学生会用表示方位关系的词语表示自己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在课文《虹》的插图中,既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能说出:天上有一条彩虹,远处有宏伟的大山,地上近处有茂密的花草树木。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了表达观察结果的准确性,也同时渗透了空间观念的培养。同时,既要重视正面观察,也要注意到侧面观察;既要让学生抬头向上观察,也要让学生低头向下观察;既要让学生坐着观察,也要让学生站着观察;这样不同形式和方位的观察,更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空间观念能力。

四.从课文的空白处开始阅读训练

教材课文都是以简洁精辟的形式反映作者所认识的生活实际,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在认真阅读的同时去审视和思考,这是作者认识的广泛事物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努力寻求作者留下的空白处,并能通过自己的想像和思维去填补和充实。例如五年级《丰碑》,课文是这样结尾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阅读中抓住这句话诱导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行想像思维和联想,用以训练其空间想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内容的空白处激发诱导学生的想像和思考,充分使学生已有的表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像,在空白处进行合情合理的填补和充实,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从理解词语的广义和建立正确的表象等方法上进行。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实际效果。

聂慧,聂晓晓,教师,现居山东莒南。

下载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宽城三中:张学民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一、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时间(年代),加强历史基本知识教学 ,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是历史基本知识教学的任务之一,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观念,则无从分......

    《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和边的特征。而平行四边形在教......

    “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内容标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教案

    2、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线与角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听了《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整体介绍》这门课,谈一下我如何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 1、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分析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何教学中培养的空间观念与能力,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CT,核磁共振,机器人,电视,传真等技术,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陈永刚 2014-12-30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范存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和形。为什么研究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