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新生活 新起点 教学设计 皇冠中学 冯建霞
新生活 新起点 教学设计
皇冠中学 冯建霞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新的学习环境,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能力: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知识 :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非常及时而且非常有必要,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或多或少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存在着很多困惑,很有压力,迫切需要老师来帮他们解决。因此本节课不能单纯把它看做一节简单的知识传授课,而是要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一适应期。
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情境设置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
导入:(多媒体)请同学们选择:谁是后来能造福人类的人。
选择谁不重要,老师是想通过这个事例告诉大家,新学期意味着新的开始,无论你在小学曾经多么优秀或者失败,那都成为“过去”了,过去决定不了你的未来。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新的起跑线,把握住今天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教学流程:
一、畅所欲言谈感受
师:在这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里,你们从小学生入了初中,来到了我们美丽的皇冠中学,现在已经两个周了。能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踏进我们美丽的校园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激动、新奇、愉快、兴奋
师: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心态感受的变化,同学们在面对新环境、新生活欣喜、兴奋之余,有没有一些紧张、担忧或者困惑呢?比如在老师的授课方式上,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同学关系上等等?
(生一一叙说自己的问题,师把生反应的问题列在黑板上)
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同学们都来自四面八方,在环境改变了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个小故事吧。(多媒体)
师:小蚂蚁和我们目前一样,周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他们面对变化了的环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生:小蚂蚁勇敢地选择了新的出路,我们也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师:是呀,我们也应该积极面对,而不是畏缩逃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适应呢?
二、探究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问题
1、给学生时间阅读教材P36--38,自己找知识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师指正
4、师引导生把前面提到的困惑、问题一一解决。
(1)
学科增多了,难度大了;老师的讲课方式也不一样了。
先组织小组讨论,对以上问题你自己是怎么应对的,然后班上交流,老师要加以引导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引导孩子们改进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2)
早上上学太早了,书包太重了,上学的路比原来远了„„
引导孩子们树立独立意识,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并让他们说说以后的打算。
(3)
思考教材P37:世界冠军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树立目标,生拿出笔和纸给自己制定目标,老师给学生提一些好的建议,比如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忌好高骛远等等。
三、学生帮老师归纳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四、走进生活(多媒体)
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帮助材料中的学生走出困境
五、结课
同学们,希望今天这节课能给大家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困惑课后多和老师交流。衷心祝愿咱们同学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天天进步
第二篇:《新科技,新生活》教学设计
《新科技,新生活》教学设计
执教:秦丹丹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能力目标: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帮助。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探索创造的欲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教学难点: 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帮助。
教学准备:几组对比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图片展示煤油灯、黑白电视机与现在的电灯,液晶电视机的对比。
2、激情讨论,感受变化
3、今天,同学们家和你们周边人们家中的生活帮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请小组长记录下来。
4、生活好帮手 同学们翻开书本67页,看书上的两个厨房,辩一辩它们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妈妈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厨房里做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和感受?又是什么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呢?(科技),对是科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家庭,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家的生活用品也有这么大的变化吗?科技产品怎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5、生议,汇报,师评。
(师随机采访:在刚才的汇报过程中,你喜欢哪些生活好帮手,为什么?)
小结:变化真大呀!
二、模拟演示,新旧比拼
1、现代生活帮手与过去的生活帮手相比究竟好在哪儿?咱们不妨来一次模拟演示,让场景再现。
(分组表演,师生表演。)
2、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现代生活帮手真好!凝聚了科学家智慧的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其实现实生活中远远不止这些,只要你细心观察,你还能发现更多的科技产品,它们正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有了科技,才有了新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头脑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三、展开想象,让心飞扬。
1、科技发展永无止境!让我们开动脑筋为未来设计出更多的生活好帮手吧!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师评。
结束语:新科技,新生活!只要我们依靠科学技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潜心钻研,我们的大胆想象一定会美梦成真!凝聚了科学家智慧的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四、一卡走天下
在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书包里经常放满各种各样的卡,如借书卡,购物卡,打饭卡等等,在我奶奶那时听说更麻烦,连买肥皂、牙膏的票都要用区分的很清楚。可现在不一样了。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校园卡)它为什么叫一卡通?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v 它是我的餐卡,到食堂吃饭用的 v 它是我的身份证,进图书馆用的v 它是我的借书卡,借书时要用它 v 它是我的购物卡,到超市买东西要用它
你们还希望它有什么功能?(玩游戏、打电话、、、、、)
可惜它只是校园一卡通,只能在学校里使用,并且不能存钱取钱,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卡,是什么?(银行卡)它又可以干吗?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有银联两个字,这个标志有什么特殊功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卡?它们又有哪些功能? 银行卡—可以存钱取钱,能替代钱币用于消费,有密码,方便又安全
银联卡—可以到任何一家银行存钱和取钱
电话IC卡—在任意电话机或公用电话机上拨打,方便又实惠
还有医疗保险卡、游戏卡、考勤智能卡„„
有卡是方便了许多,但还是有这么多的卡。你们有没有想过,把这些卡变成一张卡,使一卡走天下?
叫学生朗读《 城市一卡通》
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已经成为智能卡的 应用主题。因此,在城市生活中,只要有一张一卡通,你就可以打电话、乘车、购物、存取钱等等。随着城市管理网络的完善,也许我们真有一天能实现一卡走天下的梦想!
智能卡是我们生活中的新科技,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新科技。
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新科技产品也给我们的带来了方便?你使用他们时有什么体会?
看书上70页的例子,他们在干什么?(生说,师作适当的点评)请同学们齐读“我居住的大楼”并找出新科技产品。(电子自动门、电梯、、、、、、)
电子自动门,你们在哪看过?
假设没有电梯,要你走楼梯到26层楼,会怎样?、、、、、、五、总结
凝聚了科学家智慧的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其实现实生活中远远不止这些,只要你细心观察,你还能发现更多的科技产品,它们正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有了科技,才有了新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头脑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六、拓展
回家后,好好观察一下自己家里有哪些科技产品,并亲自体验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如用手洗衣,出门步行等等,一定要亲自体验,有体验才有收获,老师希望下次能分享你们的感受。
板书设计:
生活好帮手:舒适、便捷、多姿多彩 新科技新生活:
一卡走天下:智能卡、高科技、科技带来快乐
第三篇:教学设计新时代 新生活 六下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
刘 影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教学重点: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难点: 同学们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了解祖国的变化
1、同学们去发现祖国面貌的变化以及祖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收集好图片、资料,作好记录。
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3、寻找祖国的变化。学生调查祖国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寻找人民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以下方法或途径供学生参考:(1)到图书馆、博物馆查询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
(2)询问社区老人、村(居)委会干部,了解家乡的过去。(3)城市学生可以调查商店的店主、交警、环卫队及自己的长辈,农村学生可以调查农户和老人,了解农民家庭的变化。
4、整理资料。学生自由选择资料的呈现形式。
(1)分类整理所收集的照片、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汇报材料。
(2)用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制作统计图表。根据学生整理的资料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要在“火柴、煤油、铁钉”这些名称前加一个“洋”字,称之为“洋火”“洋油”“洋钉”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5、过渡: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1949年10月1日,心中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由此引出对本主题的探究。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同学相互讨论祖国的变化:
1、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贴在黑板上。可以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示区,在展示作品上标出提供者的姓名。
3、学生参观。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也可以向提供资料的学生提问题,提供资料的同学也可以充当解说员。
4、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5、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物质建设方面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生活中的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穿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得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省时、方便、高档。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我们不得不惊叹这种可惜的成果。(我国科技水平位于前列的有:原子弹、洲际弹导导弹、各式各样的卫星、返回式卫星、战略潜射核潜艇,载人飞船、高速计算机、杂交水稻、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核电站、三峡工程,基因研测、三十万吨货轮;钢产量第一、煤产量第一、水泥产量第一、家禽产量第一、外汇储备、家用电器也是世界第一。)
过渡:在旧中国,对很多人老说,上学读书只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的腾飞,推动了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思考:关于现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你们了解多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汇报,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你们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有力的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三、谈谈这些变化给你的感想
1、学生谈:看到祖国的变化这么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的感想,祖国变化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感想。
3、请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村居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选播一些宣传片,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变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看到家乡、祖国的变化这么大,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有什么感想?
2、试想20年、30年后,我们的祖国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
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体会祖国的发展与腾飞,激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发努力”等内容要求。与本单元相关的内容有二年级下册的“你好,祖国妈妈”,四年级上册的“祖国真大”,五年级下册的“不能忘记的历史”。本单元主要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人民生活的变化,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 五 个主题活动组成,分别是:新时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从“东方红”到“神舟”、光辉的瞬间、我为祖国绘蓝图。本主题活动试图以“家乡、祖国的巨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立志建设祖国。
根据本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前组织学生通过访问他人、调查、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制作统计图表等活动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中我注意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过渡自然合理,学生的活动安排得丰富适度,以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北苑中学张爱霞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张爱霞
《台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材料详略的安排。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概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详略的安排。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性阅读,一语概述故事情节。
1、导入新课(显示台阶老屋的画面配乐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渲染课堂气氛)
刘和刚的一曲《父亲》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正如歌中所唱“想想你的背影,我望到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千百年来,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台阶》去感受一位农民父亲的情怀。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解决字词(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为主)
3、一语概述故事情节。提示:(用第三人称先同桌互相说,再组内,后全班。要围绕建造高台阶房子的原因、经过、结果概括)
(二)突破性阅读,一词评价人物。
1、再读课文,合作讨论父亲的形象。(屏幕显示罗中立《父亲》画面,要求:学生可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对父亲描写的情节,小组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为建造高台阶的房子父亲做了哪些工作?
(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父亲坐在新建成的台阶上时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
(5)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如何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2、一词评价父亲,并根据故事情节说出自己的理由。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一人描述情节,一人板书概括形象。
3、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父亲的形象。
父亲:淳朴憨厚、勤劳善良,过于谦卑、有追求,有理想、敢于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渴望被人尊重等。
(三)探究性阅读,一问探究主题。
1、学生精读文章,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台阶”并用此做题目呢?
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父亲为了建造新房子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健康、岁月,难道仅仅为了一座高台阶吗?(2)、既然是写父亲的故事,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由此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2、学生分组分别找出文中描写老屋台阶和新屋台阶的句子,班内对比展示。(教师引导,进一步探究其用意。)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屏幕显示作者李森祥的一段话,进一步揭示文章主题。
(四)拓展性阅读,一练抒写真情。
1、教师展示自己的习作,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
2、请用你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写你敬爱的父亲。(抓住父亲某一个令你难忘、让你感动的特点,字数不限)
3、全班展示品评。教师总结:世上每一个父亲都是让人感动的,每一个父亲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请让我们把一首诗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学生齐读《献给父亲的诗》)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关于父亲的名言诗句
2、自主阅读《读者》2001年19期尤天晨的《父爱昼夜无眠》
第五篇:“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冯文霞
“三段四环节”教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三段四环节”教学法。这一教学法被潍坊市教科院编写的“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与评估”一书采纳。下面我结合具体的课例具体谈一下本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三段四环节”教学法的涵义
“三段”是指: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延伸
“四环节”是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动情明理——实践导行,情感升华——巩固拓展,达成目标
二、具体操作步骤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也是教材内容拓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课前准备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效果,决定课程的实效性。因此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准备。
该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准备,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课,学生准备:搜集古今中外善于学习的人取得进步的事例。老师准备:收集古今中外善于学习的人所取得进步的事例,并收集古今中外反面事例。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分以下四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动情明理——实践导行,情感升华——巩固拓展,达成目标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应遵循儿童的生活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包括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身边真实的生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像实物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谈话情境、小品表演情境等。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灵活运用。
如在学习《认识它们很重要》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首先出示十字路口交通井然有序的动画视频,继而问学生:在没有交警叔叔的指挥下,行人、车辆都能安全有秩序地通过,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不难发现是因为有红绿灯。
兴趣是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我这样用动画导入,从而抓住了孩子的的兴趣点,使儿童易于从心理上认同。另外像红绿灯这样的交通标志,学生在生活中常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2.合作探究,动情明理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然后再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一环节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 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根据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好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在汇报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点评,并进行表扬鼓励)分组汇报完毕后,让学生探讨、交流,(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二步:展示教师准备的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不是很全面,教师把自己搜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由此及彼,精讲点拨,让学生感受。
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认识它们很重要》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小组合作识标志》《师生共同认标识》,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继而达到动情明理的效果。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一:小组合作识标志
交流资料,反馈信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事实材料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然后,在班上展开讨论。这样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困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作准备。活动二——师生共同认标志 这一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把学生难掌握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学会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并感悟了其中蕴藏的道理。3.实践导行,情感升华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感召,回归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道德教育。在学习《认识它们很重要》一课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设计了“小交警设标志”“今天我做小交警”“我是小法官”三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在活动中,巩固认识的交通标志,体会交通标志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4.巩固拓展,达成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深化升华之效。
在《认识它们很重要》一课中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一名小小交通宣传员吧。时刻提醒自己,提醒他人:认清标识,听从指挥,让幸福和快乐永远伴随我们!
三、适用范围及其效果
“三段四环节”教学法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各课时的教学目标,遵循“激趣、明理、导行、拓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索到独立思考再到合作交流,多种学习方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实现了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总结知识的目的。本教学法适用于小学低、中、高三阶段品德课程的学习。
通过几年的实验,这一教学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实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变得更喜欢我们的品德课堂了。我利用“三段四环节”教学法执教的《遇到困难的时候》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它们很重要》获得省优质课三等奖。本教学法尚在摸索与实验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经过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三段四环节”教学法一定能更优质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