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我们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会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重点教会学生测量)能坚持定期测量和积累数据,供以后分析比较这些数据,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能设计长期测量身体各种数据的表格。
过程方法目标: 能够观察人体生长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差别。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理解人体生长的变化原因。注意身边的同学的成长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己,理解人体生长的特征,使自己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测量培养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米尺、测量身高、体重的用具、成长照片、人体比例的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
2.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谁的照片?出示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时期的某同学的照片。(猜猜他是谁)(每张照片上的年龄)。
A、现在能猜出来吗?
B、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呢?(生:照片与本人不一样、成长变化了等)
二、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我们自己。
三、(出示图片人的成长过程)我们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谁能说一说从哪些现象你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预设】生(1):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下了,感觉衣服变小了。
生(2):以前我的个子只能够到爸爸的肚子,现在我可以够到爸爸的胸口了。
师答:同学们说出了我们生长变化的一些现象,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更准确的了解我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生:用测量记录的方法来了解自己的生长变化情况。(在回答错误是要及时引导。)
师:要想知道自己生长变化的精确情况,科学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来比较。你们认为我们该如何测量呢?(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指导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如何对我们的身高,体重,手和脚还有胸围进行测量呢?
学生实际测量,了解自己生长变化的情况。(提醒学生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合作操作、合作思维)
【第二课时】
一、试图解释生长的规律,并与其他组的同学讨论,二、活动:想象自己和同桌未来长大后的样子,并且将其画出。(同学和师生之间相互讨论,为什么要这样画)
试图画出自己18岁的样子,当爸爸时候的样子,当爷爷奶奶的样子。并且和同学进行交流。
三、讨论:当自己老了的时候是否还会继续成长和变化。
四、讨论自己和父母、爷爷奶奶之间长相的相似之处,(例如是否双眼皮,是否有酒窝,五官是否相似等等)
五、自由发言: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理解到了什么?讨论人生长得过程,人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对本课教学进行总结)
第二篇:《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蚕的生长变化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学生分析】
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过程和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6.科学方法:测量,观察,画图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3.核心价值观:珍爱生命,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难点: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指导学生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标本,蚕体图示,放大镜,直尺等。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小蚕,经过这几星期的饲养,我们的蚕宝宝慢慢地长大了,同学们也通过画图.写日记等多种方式记录着小蚕的生长变化。同学们饲养的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吧!揭题。
(板书课题: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我们的蚕出生已有2个多星期了,说说这两个多星期中,你是怎样照顾它们的?学生交流。2.在这两个多星期中,你发现蚕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3.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了解什么叫“蜕皮”。①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 ②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 ③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 ④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 ⑤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⑥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 说说蚕蜕皮的过程。
4.教师出示蚕各阶段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几天左右拍摄的? 5.交流饲养过程中的其他发现。
(三)学习新课: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观察蚕的外形。了解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2.观察蚕吃桑叶,了解蚕是怎样吃桑叶的,它的口器特征。3.观察蚕的运动,了解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4.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边观察边记录,并画一条蚕。
各组细致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的发现最多。
将蚕放在展台上,各组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尤其是学生忽视的方面再次指导观察.(四)总结拓展: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1)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2)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
播放蚕的一生视频。
3.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课外为蚕结茧做好准备,记录蚕吐丝的过程。
【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蚕的外形:头,胸,腹,足蚕的运动:胸足,腹足 蚕吃桑叶,口器
第三篇:科学《蚕的生长变化》教学反思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都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深层的顺序,层层递进去研究,挖掘。但,今天我却打破了这种正常的认知顺序,巧妙地调整后,却调出了一份好心情。
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看见它那笨拙的的样子会有一种令人生厌的感觉,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人们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那其丑无比的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美化的,可爱的小生命。
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大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住地说:“真恶心。”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心的感觉。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于是,我马上想到调整教学顺序。先从后面的内容入手,我向学生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那么我们就带着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不是书本的简单复制者,而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书本的升华再造者,活人教活书。
第四篇: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三单元3课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
材料:10把钢尺、8个同样的瓶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课件、10根橡皮筋、4个长短不同的铁钉、鸡蛋纸框,4跟粗细不同的钢管、小鼓一个,泡沫碴一小块,音叉一个,有绳子的乒乓球一个、铁架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非常小声的问一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2、你听到老师说的么?
3、大声的问这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4、学生用一般的音量回答后,老师说:刚刚我说的声音小了你没听见,现在你说的声音也不够大,同学们没听见,你大声一点!
5、在刚刚这个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声音有什么变化(大、小、强、弱)板书强弱
6、有没有同学能给我们用自己身体的部位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声带发声、手掌鼓掌)
二、声音强弱变化的研究
1、我们在2课时了解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对不对,那么声音的强弱变化又是怎么造成的呢?你们想知道吧?
2、今天我再次给大家带来了研究的器具:钢尺
3、还记得怎样让钢尺发出声音么?
4、这节课不光要让钢尺发出声音。还要让他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观察记录。一起来看看黑板(出示幻灯片课件中实验任务)上面你们要做的任务。让学生齐读
5、逐一分析实验任务的内容:怎样做到轻轻和用力拨动。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是指什么。注意倾听尺子发出声音的什么变化。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这两次实验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要注意什么。拨动时怎样避免发出另外的尺子撞击桌面声音。
6、分发实验器材,学生实验。老师指导
7、(出示课件中实验记录表一)汇报交流实验记录结果。(板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震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出示音叉)还记得我们用音叉振动发出声音么,怎样能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9、那音叉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是不是也是遵循了刚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震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的这个规律呢,我们来研究试试。
10、用吊绳子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演示音叉发音强弱变化时振动幅度变化的过程
11、(出示小鼓)有没有同学再来使小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
12、小泡沫渣放到鼓面演示小鼓发音强弱变化时振动幅度变化的过程。
13、小结:出示课件中声音强弱变化的小结(板书音量、音量单位分贝)
三、观察声音高低变化
1、敲击藏起来的装水量不同的啤酒瓶,同学们能听到了什么?每个声音之间有变化么?是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出高低变化)板书高、低?
2、出示啤酒瓶。解说啤酒瓶中装的水多少的区别。这些瓶子敲击之后发出了高低不同的声音,你们猜测一下我刚刚是按什么顺序敲击的。
3、想要知道答案,我们来实践一下就知道了。谁要来实践一下?
4、哪个瓶子声音高,哪些较高,较低,最低。
5、有同学能用他身体的部位给我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么?
四、声音高低变化的研究
1、声音强弱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那声音的高低跟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那么爱好学习肯定也想知道
2、我们再用一个器具:橡皮筋来研究一下。怎样使橡皮筋发声大家还记得吧。
3、怎样研究呢,看一下你们的实验任务(出示课件中橡皮筋实验任务)。学生齐读任务
4、解说实验内容:松紧不同的橡皮筋怎样控制,怎样控制振动幅度一致,注意橡皮筋振动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
5、分发实验器材,学生实验。老师指导
6、(出示课件中实验记录表二)汇报交流实验记录结果。(板书: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震动越慢声音越低)
7、小结:出示课件中声音高低变化的小结(板书音高、音高单位赫兹)
8、那么用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的知识,你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装有不同量水的瓶子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五、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长短不同的铁钉,同学们觉得敲打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么?
2、猜测一下哪个声音更高?
3、演示。
4、出示粗细不同的钢管,猜测一下哪个声音更高呢?
5、演示。
六、学生表达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第五篇:小学科学《水温的变化》教案
《水温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的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温度的变化同时做简单的记录。知道水温变化的规律是:由快到慢的(升)降。
2.会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的数据。
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推测,知道科学探究的结论往往与猜想、推测是不一致的。
4.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教学准备:温度计、烧杯、热水、课件。教学重点:水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折线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儿子照片,出示体重增长折线图,学生读体重数据,教师在折线图上根据数据作图(使用画图工具)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图,叫做折线图,这条横线,代表的是月龄,竖线代表的是体重,从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或者问题吗?(学生说,教师补充)
看来,这种折线图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能一目了然,下面我们继续来使用折线图来研究问题,但是研究的不再是体重的变化了,而是水温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打假行动
出示一杯热水,提问1: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杯水会怎样呢?(变凉)
提问2:那水温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是刚开始降得快,后来降得慢,还是开始降得慢,后来降得快呢?(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补充,问题3:还有没有其它可能?有没有降温的速度是一样的这种可能?
打假行动:
分别出示存在三种可能的学生制作的水温变化折线图并简单分析。其中有两个是骗人的,是假的,你们想不想把假的给揪出来?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开始记录水温变化:
请各组现在把温度计的读数读出来看看是多少度(同时开始计时,计时后出示实验报告单)写在“0分钟”这一项上,并在0分钟这条线上用笔点上圆点。2分钟后会自动提醒,然后再看一下水温,并继续完成实验报告单。
学生进行实验
三、分析实验结论
同学们揪出假的折线图来了吗?(学生汇报实验)
教师小结:水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开始时降得快,后来降得越来越慢,也就是“先快后慢”(板书)一直到降到和室内的温度相同,就不再降了。
四、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分别读出水多烧杯内水的读数和水少烧杯内水的读数,对比后得出结论:水量越少,越容易降到室温,也就是降温越快。
五、联系生活
说到使水降温,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如口渴了想喝水,但是水很烫,就需要给水降温,谁能说出几种给水降温的方法。学生说方法,教师评价。
六、教师总结
曾有学生问过我,我们学习科学有什么用吗?我告诉大家,科学来自于生活,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的每一课科学知识,都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