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作文教学的四点意见
对作文教学的四点意见
高永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建议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有人随机抽取456名四年级学生,就作文的方方面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作文表示不喜欢的占77.8%。其中54.6%不大喜欢作文的学生表示,对某次作文愿不愿意写,取决于要求写什么,会写、能写的尚可,反之则不喜欢。在456名学生中,喜欢自由命题的高达54.2%。问及作文存在哪些困难,无内容可写和材料无新意的共占60.1%。在作文指导方面,希望老师启发和让学生讨论的共占67.5%。
上述调查表明,不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写的,希望采用教师启发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作文指导。
如果说上述调查结果有一定代表性的话,我们就要大力改进作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是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建议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国外作文教学十分重视素描练习。如,法国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的面部表情、外貌特征,以及天气、树林、道路来表现“快乐”和“忧愁”。还就某一事物,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集体素描训练,几个人依次往下写,最后整理成文。前苏联十分风行素描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为学生提供的233个作文题中,写生性质的观察作文题有116个,占1/2。他们的观察 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性的描写文,例如,《学校里的花》《晚霞》《春天的溪流》《树林里的冬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可以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另一类是科学性的描写文,例如,《燕子筑巢》《小麦是怎样抽穗的》《湖与河的比较》《蚂蚁的生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习作训练的初期,特别是在学生课外练笔时,提倡进行素描训练。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和国外小学生相比,我国小学生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的水平并不差,差距最大的恐怕是进行研究性习作这一方面。我们从报章杂志上了解到,到美国读书的中国的10岁孩子,可以就《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个题目,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写成一篇介绍自己祖国的大文章,竟然打印成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可见研究性作文能力有多强。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至少需要以下两方面的支撑:
1、比较大的阅读量,较强的阅读能力。如,美国二年级英语课本,一课就有六七页;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读25本书。
2、有写研究性作文的传统,并有一套指导方法。首先,师生提出论题,大到《如何改进种族关系》《安乐死》《在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小到《以杂志的形式介绍一种动物》《有计算器还要不要背乘法表》,并确定具体的文章题目;而后围绕论题大量阅读,搜集资料,并对掌握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最后整理成文。在写的时候,要思考:我为什么要写(目的),写什么(题目、内容),怎么写(顺序及表达方法),为谁写(读者)。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极大地锻炼了阅读能力,对生活感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这种研究性作文是非常有用的,写研究性作文是很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结合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当地实际,适当练写研究性习作,以便在这方面和国际接轨。
此外,结合阅读教学,不失时机地练习仿写(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以及适当练习给材料作文(提供文字、图画、声音等),均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
建议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正如叶老所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的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功夫。”“还有一种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叶老在这里强调,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先说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有个小学生,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成了观察日记。
再说培养思维能力。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熟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想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
同样的内容,高明的构思,可以出人意料,出奇制胜。说两个绘画的例子。宋徽宗赵佶擅长绘画,他提倡建画院,网罗绘画人才。他往往摘取前人诗句做题目,让应考人构思作画。一次,他出的画题是“深山藏古寺”。应考人有的只画了深山,没画古寺;有的画了山,还画了古寺的一角;有的画了山中插着一根用作佛寺标志的旗幡„„宋徽宗认为画得最好的是:画面上有深山,山脚下有小河,河边一个小和尚正在打水,一条石径从河边通往深山之中。这样处理,把个“藏”字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画人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无独有偶,一次,老舍请齐白石用国画表现“十里清泉闻蛙鸣”的意境,但在画中不能出现“蛙鸣”。齐白石画了一条小溪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近处水草丛中一群蝌蚪顺流而下,互相追逐。观画人由溪流想到源头,由蝌蚪想到青蛙和蛙鸣。多么巧妙的构思!绘画与作文道理相通,我们从中一定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最后说培养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这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一定要多读多背,还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给学生“点化”。厚积必能薄发。多读多背多练笔,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建议四: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先说作文指导。
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国外还有一种指导作文的方法叫“讨论法”,也叫“集体作文”。即在确定作文题目或范围后,学生分组讨论:要写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分几部分来写,每部分都写些什么,然后每个人分头去写。这样做,有利于后进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局限是搞得不好作文会大同小异。
我们国内也有一些指导习作的好经验。如,杭州市饮马巷小学王立均老师指导学生写《我的理想》,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生活与作文相结合。课前,老师让理想相同的同学分别组成小组,开展活动,主要是根据理想,采访相关人群,如,教师、律师、演员。采访后整理记录、录音等,准备在课上交流。课上,以不同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然后进行评议,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每个人分别起草习作,在组内交流,再听老师读“下水”文,最后修改、誊抄。这样的指导,使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来到了课堂上,教室里的天地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正如扶学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虽小心扶持,但时时不忘放手”。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第二篇:李克强对公务员提四点意见
李克强对公务员提四点意见
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表示祝贺。他说,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最高荣誉。受表彰的同志绝大多数来自基层普通岗位,有的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大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群众办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种精神值得弘扬光大。
李克强指出,我国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能够亲身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既是难得的人生际遇,也是我们共同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李克强对广大公务员提出四点希望:
一要促进改革创新。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明年仍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增添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公务员不仅是改革的参与者,更应成为改革的推动者。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必然会触及利益,要从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义无反顾,勇挑重担,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列。
二要始终勤政为民。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忠于职守,尽心竭力。要把让人民满意的标准高悬头上、牢记心上,把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实现人民期盼体现在行动中,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
三要践行法治原则。法治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和保障,改革也要在法治的大背景下来推进。公务员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履职行为,身体力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四要严守清正廉洁。身为公务员,就是选择了一条为公众服务的道路。要得到群众信赖、让人民幸福,就必须清正廉洁。不廉者,政令难行。各级公务员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建设廉洁政府,做俭朴清廉的表率。
李克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李克强最后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奋发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必须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确定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特别是在以实验为主体的物理教学中,更应充分?l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42
物理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中的创新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更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注重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程式化,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等。而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重视设计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成果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明白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创新人格和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等,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发挥实验效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而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及促使学生去解开这些谜团的有效途径。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不能拘泥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个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个课外小实验,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或教师演示的小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现有物品做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允许他们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通过精心包装将部分演示实验游戏化、趣味化,这样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摩擦起电”时,为了把这一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起探求的需要,教师可这样引入新课――带四根一端膨松的塑料捆扎绳(要求天气要干燥),问哪位学生能把膨胀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会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做这一件认为简单的事。然后教师在每组叫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结果,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他们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反比刚才更膨松了,且越用力捻,膨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会很快被激发起来。
四、鼓励学习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教师必须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并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加工,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自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物理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者单位:山西省芮城县大王联校 044600)
第四篇:对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的四点反思
浅谈我在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作者:易门县绿汁中学 高朝武
邮编:651101 电话:***
E-MAIL:ymgao2005@163.com 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中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从事了四年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感受颇多,回顾过去,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以下了反思,并借此和同仁们进行探讨。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
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年些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第五篇:体育教师四点广播操教学体会
体育教师四点广播操教学体会
体育教师四点广播操教学体会
每位体育老师都有教广播操的体会,在教学中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个学期也开始教广播操,在教学中探索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
一、讲解详细,师生示范
高中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这是每一位体育老师认同的。教学中我们以示范为主导,同时结合讲解。我们的讲解能够让学生知道这个动作名称,在以后的练习中,教师提及该动作,学生能够知道。如:在教学中,先自己示范,带着学生练习。等至少一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作,将这位学生调到前排的正中间位置,继续进行练习。这位学生周围 的同学自然的也就会了。再次进行调整。通过几次的调整,结合学生的示范,可以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
二、语言肢体,同时刺激
教学中,利用声音的变化和拍打肢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于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加深印象。如:在教学中,第一个八拍和第二个八拍的音调不同,让学生知道应该变换方向。两手前平举的时候,掌心相对。这个时候笔者就要求学生两手前平举,然后进行击掌。学生就可以在无意中加深,掌心相对这个动作的印象。左脚侧移一步,要求学生侧移的同时,拍打一下自己的左大腿。通过语言和肢体的刺激,可以使学生不会再犯那些易错动作。
三、由简到细,要求逐高
简单的事情要复杂化,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化。这句话大家多很熟知,在新广播操中,可以将这句话运用出来。如:学生刚开始学习新广播操的时候,不用要求学生手应该举到什么位置,脚应该
抬到什么高度。只要学生能够完成这个动作的大致过程,左右脚做正确,手抬正确,学生也就学会这个动作。学生完成这个动作后,再开始提高要求,两手90度、平举、侧举、头的方向。必须完成这些小的细节才算学生真正学会这个动作。
四、小组练习,消化提速
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一个班的集体教学后,学生的水平肯定会出项差距。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分小组练习,如:三个人一组,自己边喊口令边练习。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进行喊口令。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小组再次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人能够完成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