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点新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点新思路
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各国课程标准中都将数学列为重要位置,我国新课程的实施,把小学数学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从教材的更新到教学大纲的调整,再到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换,都是一场全面的革命,更加体现了数学作为小学的支柱性学科的地位。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相互动,首先它对教师是个考验,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的时代赋予教师职业更多的含义,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核心人物,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变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居高临下地操纵着几十张不同的面孔。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来,表面上看好像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实际上却最终把他们引到教师所设定的唯一的答案上来,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变得被动。其次,学生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既关注每一位学生,又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价格养成。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明确了教师与学生的全新角色定义后,我们才可以谈得上教学的全面创新,才能够有课程效果的全面飞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新思路。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小学生今后学习其它科目的基础,对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以来受到教育部和各小学的重视,可是长期以来教学队伍的结构单一,教学方法的不敢创新,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无法提升,如果要开创新局面就必须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把新课标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考察、操作、实验、猜测、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去”这句话落到实处,把学生的创新性调动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我参照了三段式教学法的主要思路。首先,在新授阶段,注意使用教学道具,寓游戏于课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有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其次,在巩固练习阶段,在活动和游戏中提
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最后,在总结评估阶段,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将新旧知识连成体系,培养学生反思评估的能力。以案例来说,我在教授时间的概念里,新授阶段,我带来了道具时钟,通过几轮提问,让学生自发想到,时钟具有1到12这些数字,指针会一格一格地动,一共有60个小格,并且通过让学生自己拨指针来发现,分针一分钟走一格,当分钟走完了一圈时,时针也走了一格,并且让同学们感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哪些事情,比如说画画,写字等等,让小朋友感觉到真实的一分钟,在这之后,让同学们学会认钟面时间就变得容易了,而在巩固阶段我也采用了有趣的表格法。如下图
让小朋友自己填写时间,并且自己拨时钟来表示自己填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演示,在总结阶段,就很容易的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并了解时间的长短及如何正确从钟面上说出时间。
二、巧用多媒体,发挥实效性
由于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所具有的真实性和直观性,使得其成为了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同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增加对课程的兴趣。其实这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是更大的,因为多媒体决不仅仅是会用电脑就可以,它需要教师更全面的教学设计,只有采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课件;确定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信息量: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就举上面辨认时间的安全来看,我采用了动态的时钟的分秒走动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了它的运动,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了1分钟的长度,同时,在让同学利用1分钟时间画画写字的时候,它又可以做报时之用,完全的展示了动态的效果。
三、现身体会学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应用难题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普遍认知便是应用题的困难,应用题以其题干文字难以理解,情境富有变化,问题与条件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让不少小学生感到棘手。后进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很少真正理解了题意,列出的式子随意性很大,表现为仅仅是根据几个字来判断运算方法,这也给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教学困难,于是在工作
中不时听到这样的言语:“学生会不会做应用题是由智力决定的”,“笨学生就是花再多的时间教也是没用的”,这是全无道理且不符合师德的说法,真相是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而相应的认知策略没有形成。应用题包含了较多的信息,形式变化多样,超过了学生在加工问题时所拥有的认知容量,产生了认知负荷。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细心,二是需要教法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参考了公务员培训中关于数学部分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分类攻破,总结出典型的应用题类型,如时钟问题、相遇问题、平均数问题、年龄问题等等,每一类题我都研究题型,总结规律,并力争将其用口决或公式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样学生首先遇到问题不会慌,其次是至少可以回答大问题中的几个小问题,如相遇问题时,学生能否理解“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两人相互接近了一段距离,把这段距离拉下来,合在一起正好是两人的速度和。继续演示两人运动过程,每接近一段距离都要转化为速度和的形式,直到两人相遇为止,最后学生直观得发现速度和的个数正好是相遇时间,以后再遇到同类问题,学生便会想起我演示的这个动画效果,在头脑中便会有直观体验。
四、重视自主学习,培养思考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按照“创设情境、确定问题→选择内容、制订方案→动手实践、开展活动→合作交流、总结反思”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完成日常教学之余,我喜欢鼓励同学们自己出题,如我列出一句“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让学生续接后面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和踊跃发言,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等等问题,这才短短的几分钟啊,多少火花在碰撞。
综合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
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把学生放在首位,钻研业务,提高多媒体掌握水平,力图用最好的手段和最优的教法赢得学生的心。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长乐镇徐王中心小学 孙义斌)
数学是思维的“翅膀”,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心智的发育与完善。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而小学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它不管是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学习,还是对于他们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于我们负责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们来说,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极具意义而变得重要。
在我个人过往的教学经验、近来一段时间对于这一问题的认真思考以及对他人先进教学理念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数学教学新思路,希望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启发,对于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裨益。
一.从主观上培养孩子们积极学习的态度
(1)仔细研究教材,激发思维兴趣,逐步培养孩子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里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逐步促使他们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事物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我们必须把数学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使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3)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孩子们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也有助于他们初步形成主动学习的倾向。一般来说,孩子们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她)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以自己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与喜爱,这反过来也使得他们更愿亲近老师,更想追求老师对自己的喜爱,更有兴趣关注老师的课堂,更加积极主动的努力学习,以赢取老师对自己的喜爱。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1)在学习中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能尽量给孩子们造成一种从容与轻松的气氛。作为老师不能居高临下打击孩子们的自信心,要时刻鼓励他们,以一种婉转的鼓舞去纠正孩子们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如果自己所有学习行为都能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自己所有的成就感都能获得自我满足,那么就能使孩子们在数学方面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2)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就要开始注意启发孩子们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思维灵活的培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例如,教学应用题“果园里面有苹果树300棵,苹果树是梨树的三倍还多了30棵”,老师可以问孩子们: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将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孩子们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以下问题:(1)梨树有多少棵?(2)苹果树比梨树多了多少棵?(3)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等等。由于孩子们自身心智还不成熟,小学期间是处于被动的学习阶段,一开始他们思考问题都是单一的,而老师在关键时刻提出的不同问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高处,进而发散开来。三.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而运用知识是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联,让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孩子们的数学意识。例如,在立体图形教学课件上,让孩子们设计包装箱,其中一个组设计的内容是:将20个可口可乐易拉罐装在长方体纸箱内。学生的设计过程如下:
l.测量数据得到可口可乐易拉罐的底面直径是5cm,高15cm。2.根据摆放方法,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3.根据长宽高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4.通过比较表面的大小,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我深深的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顺应了现代教学的改革,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真正构建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了让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孩子们探索性的学”的基本理念。
四.构造数学意境,提高学习兴趣
(1)形象情境
人脑可以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执行抽象思维的功能,而右半脑则执行形象思维的功能。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不论是理论或者是实践,基本上都“左脑化了”,正如某位教育专家所讲的,是“左脑”人在教“左脑”人,即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学生的右脑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切实贯彻直观教学原则,重视孩子们形象思维的训练和运用,能够让他们看到事物的,就让他们看到,能够使用直观教具的,就要不折不扣的使用。只有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与应用,做到左右半脑平衡的发展,才能有效的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2)直觉意境
直觉是一种快速想象,一种灵感的表现。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直觉。直觉思维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1.必须依赖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2.必须要有情境;3.必须要有教师牵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运用直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因为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大胆独特的猜想、估计、假设之中。(3)探索意境
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全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孩子们自己来完成,任何高明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的责任就在于确立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教师只有敢放手,孩子们才敢自己去探索知识。
以上四点新思路算是本人这么多年来对于数学教学的一点经验总结,当然其中不乏对他人教学经验的学习借鉴,也不乏从与广大教师同行交流中得到的感悟。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我十分乐意将本文中提出的数学教学新思路与广大教师同行分享,希望其中有效的方法能够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帮助,让孩子们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有效。
投稿人姓名:孙义斌 《课改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孙义斌
教学评价改革之路首先应对教学评价现状进行理性的反思,要更新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教学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教学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教学评价时还要注意抓住时机,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指导,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评价现状要理性思考当前教学评价的现状。
一是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单一。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标准往往只是教师心中的《标准》要求的。而每个学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二是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识了多少数字、背了多少口诀,会做多少题、口算有多快,这些都可以量化,而参与活动的程度、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的方法、能否在生活中主动用数学方法,等等,都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行为分析,不能明了考查,得出结论。由于纸笔测验的局限,呈现在卷面上的题目往往是板着面孔的抽象出来的若干知识方面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是评价内容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只关注知识,忽视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是生活更美好、更富有情趣。三是评价过程缺乏互动和协商。老师给学生下结论多,学生主体的参与形式有,但并没有在师生之间形成沟通,哪有进步,哪还要努力;老师最赞赏某一方面;我哪还有问题,老师能告诉我吗?我再试一次行吗?从学生身上,我也学会了;没想到学生的认识如此深刻……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缺乏互动,互相商量、互相提示、共同提高,这和评价只追求结果有重要有关系。
二、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学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能使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开展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改革。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学三评价使不同水平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数学教学评价应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提倡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通过数学教学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数学能力的进步。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受。四、四评价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的重心应从过份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真正的能力和水平是要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同样,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该是在过程中被培养和发展的,因此,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成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如果评价实施得好,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从而为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使学生既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思维的方向,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益,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孙义斌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领域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除了反映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上,还将集中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在全国中小学正全面推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操作的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者,必须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身到这场改革中来,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教学素质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则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教师的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感悟发现,科学建构知识,开展创造性学习,使课堂教学有质的变化,最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学习内容及其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知识面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仅有过去积累的一些教学基本功是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的。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和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此外,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特别是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而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之间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和优化应当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是新课程能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在新课改形势下主动应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对于教师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需要一种内在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不论掌握了如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怎样的角色转变,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是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是当成一种应该孜孜不倦、忘我追求的事业,只有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才会想方设法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去调动一切积极的有利的因素,去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来争取获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新思路作文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新思路作文教学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作文难,作文教学难;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这是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虽然近年来我市有些学校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受到教材编写、教师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作文教学耗时低效,甚至有些教师或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取高分,急功近利,背诵作文赌题的现象,忽视了习作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面对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准备在继承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辟创造一条新路,发动各学校一些有识之士,共同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题,齐心协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做一些扎扎实实的事情。
二、活动目的吸取现有作文教学经验,开阔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路,探究新方法,丰富我市小学作文教学形式,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促进我市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发展。
三、活动步骤
(一)调研及培训阶段(2014年3月)
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对我市各小学的作文教学情况摸底调查,对已取得一些经验或正在进行实验以及正在准备实验的学校做一个全面的统计,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2.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①全市小学语文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②教研员对小学新思路作文进行简单讲座,并鼓励各校把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做好。
(二)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5年5月)
1.跟踪指导: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校跟踪指导,定期听课、研讨,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2.阶段性研讨:进行经验交流,并对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研讨。
(三)成果展示:(2015年5月)。
以课堂教学比赛、经验汇报、论文交流等形式进行乡、校成果展示。
第四篇:压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路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路
张家港市南丰小学赵新梅215628TEL:***
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写,很多语文老师也觉得作文课难教,。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在老师给了题目之后,就急忙提笔写。还有些学生感到题目难写,很长时间静不下心来,不知该怎样写,紧皱眉头、唉声叹气或是东张西望,甚至坐立不安。对于这两种学生,其实他们都写不出好文章。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作文难”现象呢?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作文难”的现象分析
(一)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被抑制
作文是一种表达,是人的一种需要,它应该像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愉快。美国教育学者认为,在学习写作以前学生们一般都认为自己本来就会写作,他们甚至能自己“出版”书籍。令人遗憾的是,从语文课上开始作文教学以后,我们的学生就越来越不能“自由”地表达了。许多教师因目标设计及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热情,写作能力得不到较大的提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刻意地追求内容的“新意”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在作文中学生也是这样。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了什么就会在作文中如实地写出来,真实中透露出儿童的天真,真实中反映出他们纯真的情感世界,没有虚假,没有做作。而往往这样的文章却被老师扣上没有“新意”的帽子,认为学生的选材没有创意,认识肤浅,写得再好,也顶多打个良好。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新意”,赢得高分,每次写作文都要挖空心思地想一些与众不同、最好是大家都没
有见过的内容去写。这样的作文看上去很有“新意”,但许多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他们在作文中无话可说,假话连篇,虚浮夸张,找一些自己都不理解的词句东拼西凑。这样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没有亲身经历,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三)过度地追求美文佳句的引用
许多老师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写出一些闪亮经典的句子和词语,每每在写作文前,总是先让他们从书上摘抄大量的好词佳句背诵,并要求他们把摘抄到的经典的词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认为这样的作文写出来才够水平。因此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们常常说着一些不符合自己年龄和性格特征的话,让人读了总觉得孩子在说大人话,言不由衷。也许,这个孩子根本就不理解这个词语、这段句子。学生不是名人,但我们却试图以名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说名言;学生不是哲人,但我们却要求他们具有哲人的思辨力;学生不是诗人,但我们却在用诗人的水准去要求他们的语言要生动富有诗意;学生更不是一台复印机,但我们却经常让他们去复制别人的语言。
综观以上现象,如果再这样刻意地让学生去写作文,他们快乐的孩提生活会在作文中失去快乐;学生纯真的情感世界会在作文中失去纯真。若如此长期下去,学生的成长令人担忧。让我们把本该属于孩子的那片纯真快乐的天空还给孩子们吧!
二、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引导观察,写真实生活
认真观察是为了获得写作的材料。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像蜻蜒点水,肤浅、不深刻。教师就应该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留心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亲眼见一见,亲口问一问,亲身做一做,养成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看,指的是认真观察。这种观察,不只是把学生简单带出去看一看就算了事,而要重视指导观察。学生在平时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写作前指导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想,就是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把看到的、听到的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和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悟出新意。“想”要以“看”为基础,而不是凭空乱想。“想”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小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决定着文章的灵魂,它是核心的东西,所以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可以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有计划地循序渐进,逐步引导。这种观察能力不是能够一朝一夕立刻提高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和写作实践活动中,善于利用机会,有意识地培养。
(二)优秀范文,引导写作
范文既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精选的作文。“引导”不是指对范文的照本宣科,那样只会造成学生的机械模仿,而是要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剖析,体会范文的写作方法,起到引路的作用。我通常的做法为:先让学生根据本次的作文要求,谈谈自己在课前是怎么准备的;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最近学过的课文在这些方面的写法;接着出示范文并引导学生思考:范文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总结提炼出带有指导作用的写作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三要求写生活中的新发现,这时我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不少的新发现,请举例说说。”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这些新发现可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如风霜雨雷电等;可能是关于事物的,如蚂蚁认路、向日葵向阳等;也可能是关于人的,如爷爷迷上了电脑、奶奶最近不吃鸡蛋等等。然后,阅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写好“分豆”经过的。学生在探讨中有了写作内容,产生了写作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知道了写作的依据和方法,写作时已无太大的困难。这时,就可以让学生仿写了。
(三)主动交流,互相提升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聆听、协作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一个小组里学生的作文都是学生自己读,大家想,各自提出修改方法,然后议一议,辩一辩,经过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种,最后修改定稿。可以推荐出一篇组内佳作,拿到全班交流。教师浏览一下修改情况,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让作者和修改者互动交流、并在班上进行集体点评。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这种坚持不懈而又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我相信,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稳步提高。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任重道远。让我们都来关注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用更多更好的个性语言,写出好的作文,把生活描绘得更为精彩,更为真实和更具有感染力。努力让小学生“乐于作文”,让“作文难”现象成为过去式,一去不复返。
参考文献:
[1]曲云《小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的原因和对策》[J].牡丹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徐海鹰《浅谈小学生的写作心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6 [3]朱作仁《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4 [4]张耀庭《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例话》[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8
第五篇: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路研讨会
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路研讨会
薛法根执教六年级素描作文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是建平实验的学生?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用你的眼睛看看今天来的老师有什么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现什么不同了吗?发现三个不同说明你有一双睿知的眼睛,比如:长相,言谈举止,不管是美的还有丑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实话实说。生:老师的牙齿有点奇怪。是兔板牙。
师:嗯,有缺点的人才可爱。(生笑)
生:我从看到你,你就一直在笑。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可爱。
生:老师人比较高。
师:你猜猜我有多高?
生:1.75米。
师:差不多,我1.77米。稍稍有点驼,看上去矮了一点。
生:老师的手动作很多。
师:能说具体点吗?
生:收一直动来动去。
师:这就是特点,说明还活着。(生笑)
生:老师脸上有酒窝。
生:老师很幽默,每说一句话都让我们笑。
师:老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师做抬眼睛的动作)
生:老师心地非常善良。
师:你怎么看出来?
生:我感觉出来的。
师:对,要有独特的感受、感觉。现在能发现特点的同学是了不起的。生:像猴子。(生笑)
师:我哪里像猴子?(生笑)
生:尖嘴猴腮。
师:我听出来了,说我的脑袋小。我脑袋小,但是智慧多。(生笑)你说的很准,我属猴,有点像不奇怪。(笑)
生:你像湖南卫视的大兵。(笑)
师:来,握握手,好多人这么说。应该说大兵像我。这位同学很会联想。生:老师很会反驳,说牙齿是龅牙是可爱,说脑袋小就是智慧多。师:说明老师怎么样?
生:自信。
师:对,这是性格特点。还有什么特点?
生:老师戴眼镜。
师:刚看出来呀?(笑)
生:老师很有分析力。
师:举个例子。
生:老师穿西装,戴领带,有绅士风度。
师:来,握握手,第一次有人这么说。
生:老师握着拳头。
师:现在从头到脚再看老师,对老师有什么整体印象?还有什么联想?我站得远点。
生:„„
师:我姓什么?叫什么?你们不问的呀?(笑)师板书:薛
师:现在看看你还能不能有一双会描述的手。用三、五句话把老师的印象写出来,老师只有一个要求“真实”。师板书:真实。大家写五分钟。学生开始写作(五分钟)
师巡视:老师说的话也可以写进去,语句要连贯,注意语句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改一改。
同学们写了三、五句话能不能真实地写出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愿意交流吗?要善于听别人写的优美的句子。
生(读习作):薛老师长得又高又瘦„„有一幅眼镜„„
师:他很简洁地概括了老师身材的特点,可以改一个字,什么叫有一副眼镜,这眼镜是长着的吗?(生改为戴一副眼镜)
生(继续):他有一双龅牙,但他觉得很可爱,老师可真自信呀!
师:“一双”改成“两颗”,很多词用得很恰当。
生:我认为他有种很慈祥的感觉。
师:越说越夸张了。(哄堂大笑)改得简练些。
生:就像小朋友和小朋友玩一样
师:这种感觉多好呀!他很善于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
生:„„别看他长得高,却一点也没有架子„„穿着也很体面„„但他却也很像绅士„„
师:好好读,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善于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好。
生:„„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常常引得我们哈哈大笑,紧张的情绪顿消„„ 师:他重点写的是老师哪个特点?
生(齐答):幽默
师:抓住一个特点一个侧面描写这个眼光就是独特的。
师:你们刚才写的是老师的――基本印象
想了解一个人,有哪些方式?
生:查户口簿。
生:上网大名字搜索资料
生:可以提问。
师:嗯,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了。
生:通过语言的沟通。
生:询问他的朋友。
师:侧面了解也很好。
生: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就了解了。生:看对一般人,对自己的亲人怎么样?
师:了解一个人可以提问,问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向他提问?哪些方面设计问题?
生:你几岁,爱吃什么?
师:年龄可以观察猜测,爱吃什么是爱好。
生:你教的学生成绩怎么样?
师:对呀!你在工作上的成绩贡献这是一方面。
生:血型,星座?
生:家庭住址,电话号码?
师:这些问题不重要,要问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你的全名?家里几口人?多少岁?
师:我把资料全告诉你们,你们记一下,省得你们再问。(笑)男,39岁,四川人,你们真的记呀!你们不是警察呀!(笑)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有没有遇到挫折,帮助你的人,你最自豪,痛苦,遗憾的事,这些多有价值呀?问要问得准。才能对这个人真正有所了解!列出你最想问的三个问题。
学生列出想问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问什么问题,问得有价值我就直接回答。可以把一些真实的材料记录下来。
生:工资多少?家里几口人是谁?
师:妈妈,爱人,儿子。
生:喜欢什么运动?
师:薛老师喜静不喜动,喜欢静静看书,写作,思考问题,我觉得大脑的运动比身体的运动重要。
生:你有痛苦?
师:我们都有刻骨铭心的事,每个人有成功有想不想听老师失败的事? 生:想。
师:老师读师范的时候,音乐考试,老师让学生们选一支唱得最好的歌考试。我选了最流行的《军港之夜》整整练了一个星期,自以为唱得很投入,老师对我说你很爱音乐,也很努力,但老师劝你不要在学唱歌了。全班只要一个不及格,那就是我。我觉得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大智慧。生: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是什么?
师:你快乐的是什么?
生:我快乐的是有一双能看到世界的眼睛,一只„„一双„„
师:对,这就是平常心。
生:你最敬佩的人是谁?
师:这个问题,我最敬佩的是能超过老师的学生。
生:你小时候的趣事?
师:老师长在农村,门口有一条小河,夏天放学,在小河里游泳,河水非常清澈,有许多小鱼被我们惊动,跃出水面,这是最快乐的,最令人向往的。
生:你有什么职业成就?
师:不能用成就,送走一批批学生,他们能继续深造,或者踏上工作岗位,成为有用的人„„
生:你成为特级教师,有什么挫折?怎样克服过去的?
师:我第一年上公开课,新老师所以准备充分,整整三天晚上钻研。上课时同学紧张,我更紧张,大眼瞪小眼,课上地不成功,但我想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失败有时不是坏事„„
师:现在大家概括一下,通过交流对老师有了哪些深入的了解?梳理一下,现在对老师的印象更全面了,哪些事例留在了你的脑海里?用一、二个方面写写你对老师的印象。用事例来写,写一二段话。写出你对老师新的印象感受。能不能写得栩栩如生,把我写活了。十分钟,每段话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
师:我们请同学来读读。
生:老师是个有了痛苦能克服的人。
师:改得简洁些
生:老师是个能克服痛苦的人
师:再简洁些
生:老师是个乐观的人„„老师是能学会放弃的人
师:可改为:老师是个善于放弃的人。引用老师的一些关键、概括的话语要记录下来+„„
学生再次整理读课文,从老师的经历还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生读习作,老师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描述写出了对老师的第二层次的印象。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就是对一个人完整的印象。写一个人不管写谁,要写出哪两个方面?会总结的同学就是有智慧的。
„„对,写外在,也要写内在,外在可以通过观察抓住特征,内在要去了解用多种方法才能对人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要记住:以事写人
同学们回去把两段话连起来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