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辩论赛问题设想
辩论问题设想
1、正方提问: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现哪里? 反方回答并发问:德智体美劳不就体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了?请问对方辩友,家庭养成如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2、正方回答并发问:家庭养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人才?请问对方辩友,当前学校教育一味注重考试成绩难道也是素质的全面提高吗?
反方回答并发问:家长也注重孩子的成绩啊。请问对方辩友,知识文化不正是提高素质的基础吗?
3、正方回答并发问:家长之所以追求成绩,还不是学校过于注重考试分数造成的。请问对方辩友,高分就一定等于高素质吗?那你如何看待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呢?
反方回答并发问:学校教育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啊。请问对方辩友?当前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孩子,孩子的依赖性强,又何谈素质的提高呢?
4、正方回答并发问:正是家庭养成方式不当造成了这种情况,所以我们才要把家庭养成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啊。请问对方辩友,学校大班化的教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反方回答并发问:学校有专业的老师、专业的教具,当然能做到因材施教。请问对方辩友:当前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满足孩子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呢?
5、正方回答并发问:家庭教育主要是养成,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都能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请问对方辩友,学校有专业的老师等,怎么培养的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呢?老师有办法面对学校大班里的每个学生吗? 反方回答并发问:大班化的教育就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吗?请问对方辩友,孩子素质的提高还包括同龄人的影响,请问家庭如何提供这个环境呢?
6、正方回答并发问:家庭的影响是同龄人的影响比得了的吗?我们提出一个孩子在学校5的教育被2天家庭影响所抵消的“5+2=0”理论,对方辩友如何解释呢?
反方回答并发问:那你是否定学校教育的作用吗?请问对方辩友?你辛辛苦苦寒窗十二年,考进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7、正方回答并发问:为了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啊。但我提醒对方辩友,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素质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提高。请问对方辩友,你如何看待当前社会很多学生因学习压力过重而辍学甚至是自杀的行为呢?
反方回答并发问:现代教育,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政策,施行减负。请问对方辩友,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就不大吗?
8、正方回答并发问:家长给孩子的压力主要也是来自学校的成绩啊。请问对方辩友?你明白养成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吗? 反方回答并发问:我们今天的辩题家庭养成和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上谁更主要,而不是讲他们的区别,请对方辩友不要误解了本次的辩题。
9、正方回答并发问:“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家庭显然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阵地。请问对方辩友,当前应试教育下,如何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
反方回答并发问:学校培养我们守纪、按时等很多好习惯啊。请问对方辩友,你如何看待学生在学校遵守时间,在家里却不听父母的话、看电视、玩电脑这种种行为习惯呢?
10、正方回答并发问:这不正说明,学校教育要通过家庭养成才能起作用吗?也不正说明了家庭养成的主要性吗?请问对方辩友,青少你接受教育是主动好,还是被动好? 反方回答并发问:当然是主动好。
11、正方回答并发问:是啊!当然是主动好。所以投其所好是关键。但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很难挖掘素质的潜能。而家庭养成就更有针对性,素质的潜能也更能被挖掘。反方回答并发问:
12、正方发问:请问对方辩友,你在学校最在意的不是成绩吗?
13、正方发问:请问对方辩友,学校一周又开展过几节体育、美术、劳技课呢?它能满足你全面素质提高的要求吗?
反方回答并发问:学校当然有正规的体育、美术、劳技等课程,更有兴趣小组的开展等?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家庭养成很成功家长为什么还要送孩子去各类培训机构学这学那呢?不正说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吗?
14、正方回答并发问:那还不是说明当前学校教育在素质上的不全面,所以家长才要花另外的钱送孩子去培养啊。请问对方辩友,学校真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吗? 反方回答并发问:15、16、
第二篇: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主要在于家庭养成
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主要在于家庭养成(资料)
家庭是人生开始的第一个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才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家庭关系、父母素质对青少年成才有关键性的影响。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成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家庭是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人才成熟的摇篮。青少年正处于成才过程的素质优化期,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成才尤其是成为高层次的人才。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才提供了基础
家庭环境是指以家庭这一社会群体为核心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青少年的成才离不开家庭环境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① 提供了物质基础
家庭的物质条件为人才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首先,家庭的地理位置对青少年的思维力、创造力以及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家庭地理位置在发达城市,青少年接触的新事物的机会就比较多,较早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参加各种科技实验活动、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这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同时,他们展现自己天赋、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大这有利于青少年较早的确定自己的成才方向。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青少年成才所需的物质条件,如营养、学习资料,受培训的机会等。好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好的学校,优化智力,同时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一个好的体质。
② 提供了精神环境
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期望水平等。良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品质、人格、情绪产生好的影响。青少年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有“成人感”的心理需要。如果家庭人员关系不稳定、不和睦,青少年则会产生不安全感,表现出敌对、偏激、孤独等心理,产生不健全的心理品格。人才史表明,人才成功和失败,不能单凭智能水平,还要看他的个性心理品格。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特定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体系和人才思想素质。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子女学习水平、志向、态度等,从而制约青少年智力素质优化。2 家庭影响具有长期性
家庭是以夫妻为主体的,包括父母、子女等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家庭是人才一生不可脱离的环境,对青少年成才具有长期影响。青少年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甚至到老年都离不开家庭。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贯穿始终。首先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方向产生影响。由于遗传和家庭的长期共同生活,父母的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等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族型人才链就是很好的证明。如,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家族曹氏三父子,苏轼兄妹,构成了诗人家族型人才。其次,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速度、层次起到重要作用。家庭关系的亲密性和特殊性,使父母对子女最为了解,对他们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熏陶性。这有利于青少年在成才过程中少走弯路,加速其成才的过程。由此可见,家庭对青少年成才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起到促进的作用。
第三篇:青少年素质提高主要靠家庭养成 一辩稿
谢谢主席。
问候在场各位。
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言,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今天我方的观点是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家庭养成。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家庭为青少年提升的素质为学校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众所周知,家庭养成的作用是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使其习惯品德良好,积极向上,具备充分的学习主动性,而学校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为青少年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环境提升青少年的知识素质、身体素质等。无疑二者都在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于外界我们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完全接受,而是自觉主动的思考和反映。所以老师就算教的再好也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否则教育将毫无意义。换言之,学校教育就算再完美也需要学生积极向上,有充分的主动性去思考,有良好的习惯去实践。因此正是家庭养成的青少年的素质确保了学校教育能够开展,家庭教育进行的越好,青少年的主动性越强,越能促进学校教育的良好开展。
第二,家庭教育的缺陷较学校教育更易被弥补。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从未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使得应试教育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同时老师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已成普遍现象。当然也有许多父母忙于事业或本身能力不够,无法完美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如果我们要改变现状,相对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缺陷而言,无疑家庭能更好更快的弥补。一旦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身为父母的责任感与血缘亲情必将使他们及时采取措施从自己做起重视孩子,即使父母本身没有足够的能力也可以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环境如聘请家教来对孩子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而学校的应试教育是由中国当下的考试制度造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更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学校的决定就可以影响的。
第三,即使双方都能完美的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家庭养成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首先,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更多是口头或书面的,除了课堂学生几乎很少有机会与施教者接触,而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相比于学校,家庭能更直观更深远的影响青少年的素质。其次,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和情感关系使得父母能够随时掌握子女的心理状态,更能及时发现子女的问题,及时纠正。反之学校和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对多的教育方式导致老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照顾到,更不可能顾及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时常变化的心理状态。所以当青少年身心出现问题时,家庭更能及时发现并针对个人特点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家庭养成。
相关资料:
老师对成绩差的同学的忽略和不尊重 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老师,常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发展前途的好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差学生”的心理指导。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试验;他从18个班中随意选择20%的学生,之后他告诉老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者”。一段时间后再测试结果表明:名单上的同学成绩果然好于其他同学。分析结果是:那张随意提出的名单给了老师一定的影响,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给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郑亚旗
“没上学除了失去了早恋的机会,其他的都还挺好。至少我的人生和大多数人都不同了,这已经是很难得的财富了
郑亚旗看来,“我受到的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的是,学校很多事没有必要告诉孩子,却教给孩子、占用孩子的脑子,而该告诉的没告诉。”
父亲的教育方式是独特的,小学每次考试前,郑渊洁都鼓励儿子分数不重要。此外,郑亚旗还对另一件事记忆深刻。“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太好,但郑渊洁还是给我订了牛奶,但我把牛奶都浇到了我骑的玩具三轮车上。郑渊洁没打我,只是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当时说,你经常都给骑的摩托车加油,我的三轮车也要吃饱才能给我骑啊。”郑渊洁没责怪儿子,此后换了一辆四轮的玩具车并告诉他:“这是核动力,不用吃东西。”才终止了儿子倒牛奶的做法。和郑渊洁的观点一样,郑亚旗认为“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
长大后的郑亚旗开始改变着父亲的观念和做法。“他思想老套,但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皮皮鲁大讲堂就是在儿子影响下诞生的。虽不能说郑亚旗生活在父亲郑渊洁的光环下,但童话大王的确用最特别的方式给了他最宝贵的财富,没接受过学校教育是最受人关注、也是最有趣的一点。“其实从上小学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和郑渊洁商量不上学了。”郑亚旗说,自己的上学第一天,是从一位忘记带书的女生被班主任责骂开始的。“当时老师骂她说,今后你吃屎都接不着热的。”
而应试教育的反对者极力抨击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中国应试教育中的许多行为都已经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并认为这种教育风气和教育方式是非理性的。在应试教育下,学生身心很容易受伤害,甚至出现自杀的极端情况,中国媒体在报道时往往把这些事例视为极端个体事件,但有时深入反省教育问题的评论文章也会被登载。为了解决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改革”口号并开始试图推行素质教育,但却从未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在中国大陆通过考试选拔学生的情况不但没有明显改变,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例如:在教育管理机构明文要求不得给学生在考试后排名之后,学校开始给各个科目的老师进行排名,并且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上加以公布,今天中国大陆的应试教育早已经超越了学生的范围,成为家长、教师、学校、学生的共同行为,因而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成为中国大陆最辛苦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弊端在东方人地区日益显露,因此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改革的方案通常有以下几种:
取消高考(公开试),从根本上推翻应试教育中的“人才选拔”理论,提出这种方案的人认为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取消了它就等同取消了应试教育。
一步步地立法禁止应试教育中的一些行为,比如禁止体罚,禁止强制性的补课班以及禁止过多的作业量等等,提出这种方案的人认为无法一步到位地禁止应试教育,只能一步步来。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改变应试教育支持者的非理性观念,提出这种方案的人认为应试教育的根源是国民科学素养的落后,招致了应试教育这种非理性的风气。
东方人地区的教育部门都多次试图进行教改来降低学生的压力与负担,结果多是成效不彰。中国大陆的教育部门曾经多次进行“减负”,并连年打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并成立教育改革小组,然而在中国的考试制度下,应试教育的减少十分有限,甚至在一些地区还有加剧趋势
家庭教育终身性
小时候和长大父母所教导的不同
家教(学校教育的缺陷)
中国人口众多的现实,使得我们的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度不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随着中国人口发展的逐步趋于合理,这种状况会慢慢改变。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既注重学生共性的培养,又关注学生个性的提升。更为合理的模式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于是个性化教育就成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四,能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较差的同学,除智力因素外,很多都是因为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家教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会立即发现问题所在,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使其在补上功课的同时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校园暴力
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我国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15%有各种心理疾患,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1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
第四篇:青少年素质提高主要靠学校养成
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和观众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主要靠学校养成。青少年是介于13岁至20岁之间的人,在这阶段的人多为学生,他们都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变化最大的时候,心理上也处于叛逆期,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自理能力差,缺乏理想信念,但有强大的好奇心,善于探索。而所谓素质,它是多方面的,部分是与生俱来的,部分是后天培养塑造的,包括身体和人格上的素质。
通过以上对青少年和素质的分析之后,再来看我们的辩题,我们分为三个论点: 第一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
1.家庭教育带有启蒙性,而学校教育是后续性,我们不否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但
是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是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枢纽。
2.家庭教育带有一贯性,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家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单位,绝大多数的孩子从出生起,至少到自己独立生存为止,一定生活在家庭的稳定环境中,甚至有些人在自己独立之后依然离不开生长的家庭环境。而学校教育是带有阶段性的,学校的教育是分不同年龄阶段的,这种教育更好让孩子走向独立,学到这阶段该学的方面
3.家庭教育带有无序性,多数家长没有教育的计划,教育内容之间没有联系。而学校教育
是系统性的教育。无论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程序、教育步骤、教育方法都是有计划,是系统的。
4.家庭教育带有盲目性,对多数家长来说,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所以在教育方面显示出盲目性。而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职业教育者。他们的教育方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因此教育的效果更突出。
第二点,为什么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学校教育更注重社会性,目的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2.在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教育理念更新更快,而家庭的教育理 念则相对滞后。
3.在孩子某个时期的学习成绩会定期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给出奖励和惩罚措施,对于毕业的孩子还颁发毕业证作为对孩子的认可,这种认可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家庭教育就比较业余,教育的好坏只能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但是对于他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客观接受凭证。
4.学校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书本教育,而是覆盖面广的全面素质教育
第三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但祖国把未来更多托付给我们学校,希望提高师资教育培养更多人才和更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所以建那么多的希望小学,之所以进行大学的扩招、进而高中的扩招,之所以允许民办学校,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培训班的发展,不就是为了不断的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素质,进而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吗!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面对2亿左右莘莘学子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工程,就像散纱一样的家庭教育是根本承担不了这个庄严的使命的。因此,我方的观点是: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主要靠学校教育,而且,必须依靠学校教育。
综上所述,我方明确并坚定认为青少年素质提高主要靠学校养成
第五篇: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综合素质
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综合素质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紧张的段考已经结束,成绩揭晓以后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每个人都想得到优异的成绩,经过观察我发现,优异的成绩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综合素质》。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的育人原则。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论著中有百余处涉及到“习惯”的表述,他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咱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多次提醒青少年学生,有两种习惯是万万不能养成的。“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不言自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指的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根了。”这种“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是与其他种种好习惯相冲突的;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其他种种好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咱们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陋习:随地吐痰擤鼻涕,乱丢垃圾倒污水等等,有些同学在日常学习中也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不做笔记,不专心听讲;上数学课做语文练习,上语文课做数学练习;做题目审题或计算粗心大意;填涂答题卡移位;写作文随处贴“膏药”;试卷发回后只看分数,不分析错误的原因等等,等等。
青少年学生的种种好习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有从长期的实践中来。一切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这样。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大量实践证明,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改正,年龄越小越容易,时间越早越有效。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非常年轻,社会明天的发展还要依靠你们,请不要自暴自弃,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希望大家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孙晓丽
201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