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旅游酒店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课例探究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旅游酒店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课例探究
产学研结合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产学研大背景下,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聚焦课堂教学,通过旅游酒店课程中的一堂具体课例,直观生动的展现和解读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
一、研究背景
产学研合作是教育部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的趋势潮流。国内外学界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合作模式、课程改革等顶层设计视角,微观研究较少。同时,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成功落地需要学校层面提供具体切实的保障措施,其中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成为了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毕业实习为辅,难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
体验式教学从学情出发,突破了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情景模拟、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亲身体验,锻炼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上岗,实现了广义上的企业订单式培养。因此本文聚焦课堂教学这一微观视角,选取旅游管理类专业主要课程《服务礼仪》作为体验式教学改革的“试验田”,通过具体课例见微知著,展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成果。
二、课例解读
根据产学研合作情况和学情基础,确定本课的项目式教学目标为掌握职业场合不同情景下的坐姿礼仪规范,领会灵活运用坐姿礼仪的必要性。教学过程分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践和考评验收三部分。
(一)课堂模拟实训
1.情境导入
你是我校一名应届毕业生,今天要去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面试宴会厅前台接待员,进入面试间,此时你该怎么“坐”?
2.新课展开
情景1:严谨公务场合。除了面试,你进入酒店后将有机会接待重要客人,在VIP面前你代表着整个酒店的形象,你该怎么“坐”?
情景2:非正式职业场合。五年后,你轮岗调入金茂87层九重天酒廊任业务骨干,有机会参与各类非正式会议和商务谈判,你该怎么“坐”?
情景3:休闲社交场合。十年后,你因业绩出色晋升为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宴会厅主管经理,正准备接受知名媒体的访问并拍照宣传照,你该怎么“坐”?
情景1由教师给予引导,让学生熟悉教学模式,情景2和情景3由学生分组讨论。
首先,请学生扮演指定角色,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坐姿。教师点评学生表现。
其次,运用礼仪立体式教学法(示范-讲解-操练-点评)带领全体学生实训。
最后,教师回顾总结知识点:
(基础)起坐动作:
左脚后撤成支撑,腿靠椅边防坐空。一站一坐背挺直,前坐前倾显举止。
(女)女士六位坐姿:
女士坐仪六美姿,风度修养尽展示。
一位并腿展端庄,身正腰挺手叠放。二位双脚一条线,两足踏实左在前。
(以上两位动作适用于严谨公务场合)
三位右脚再后撤,脚跟提起脚尖点。四位交叉右压左,双手叠于左腿间。
(以上两位动作适用于非正式职场)
五位斜身头微转,挺胸立腰脚侧点。六位右腿压左腿,脚尖绷直侧一边。
(以上两位动作适用于休闲社交场合)
(男)男士六位坐姿:
男士坐姿需稳重,头正颈直坐如钟。
一位双腿不过肩,双手内扣在膝前。二位右腿收半步,自信从容显风度。
(以上两位动作适用于严谨公务场合)
三位右倾扶手搭,舒适自然意潇洒。四位双腿相交叉,双手放膝气质雅。
(以上两位动作适用于非正式职场)
五位双腿伸向前,双膝放松不并严。六位后坐靠椅背,宽松友好氛围美。
(以上两位动作适用于休闲社交场合)
3.课堂小结
模仿生活中的不良坐姿,通过讨论热门案例“温总理笔挺坐课堂,强烈对比引反思”总结出端正坐姿带来的维护身体健康、体现文明修养和塑造良好形象等好处,使学生意识到坐姿礼仪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送上寄语:
礼仪修炼有秘笈,大国之礼要牢记。
践行仁义礼智信,创造感动暖人心。
解读1:实施体验式教学改革首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将体验式教学作为专业评价取向。教学模式的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市场呼唤手脑并用的综合性人才,以旅游管理类专业为例,细分市场可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等六个子市场,要培养出精于某一到两个市场领域的专业人才实属不易,这就需要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化教育改革,将体验式的素质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到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造,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上述课例积极实行启发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理论思考。
解读2:专业建设除了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选取适用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进行课堂实践性环节的创新,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具有很强的实操性,通过课堂模拟操练、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和礼仪立体式教学法(示范-讲解-操练-点评)等方式,将学生放到职业环境中学习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先实践后理论,教师创作趣味性的礼仪口诀帮助学生识记理论知识。
解读3:将礼仪立体式教学法完整系统的运用到服务礼仪的课堂教学中是本课例的一大亮点,也是实施体验式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礼仪立体式教学法是由著名公关礼仪专家、上海海事大学鲍日新教授首先提出的,它由四个阶段组成也称为四段式教学法,即讲授―示范―模仿―评判。鲍日新教授这样诠释四段式教学法:“示范”是立体式教学的灵魂,“启发”式立体式教学追求的目标。讲授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礼仪的作用和礼仪的要?I;示范就是把该项礼仪内容生动的再现出来,学生通过视觉印证礼仪要领;模仿是让学生自己实践体验,扎扎实实的落实礼仪规范;评判的目的是对学生礼仪行为质量的检验,以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礼仪意识和行为。上述课例中,教师结合自编动作口诀充分运用立体式教学法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笔者将进一步研究礼仪立体式教学法在不同专业服务礼仪专业课中的应用,力求通过大量的课例实践,将这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打磨成熟。
(二)企业实践
利用后续课时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实地体验,由教师和部门主管带领学生走访宴会厅、咖啡厅、金茂俱乐部和九重天酒廊,现场培训职业坐姿。
解读4:?I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弥补传统课堂学习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联系不紧密的缺陷。教学环境是构建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获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使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竞争决策,了解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熟悉饭店的业务流程,构建开发的教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要想拓展教学环境,除了进行沙盘模拟,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加强和社会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带领学生到产学研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实践,是切实将课堂搬到企业中,而不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的看热闹,在企业环境中讲授理论知识,在实战实操中提高综合技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三)考评验收
根据坐姿礼仪规范,任选一个场景,自由分组编排情景小品,下节课分组表演并相互点评打分。这节课的作业成绩由课堂实训表现(30%)、企业实践表现(30%)和情景小品展演(40%)三部分构成。
解读5: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考评方式,改变“教师一言堂”、“一纸定江山”现象,更多的结合情景模拟、实际操作等动手能力考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根据每门专业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考核手段和标准。传统笔试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综合素养。除了体现动手能力的考核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也应重视日常的课堂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发言、案例的分析讨论、问题回答、课堂笔记、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等。把平时表现、出勤情况和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核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通过酒店管理专业的一节《服务坐姿礼仪》课例直观生动的展现了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形式,以小见大的解读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部分方法论。在产学研的大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培养方案、教学环境、教学实施和教师理念等各方面进行立体化升级,并在实施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是笔者对体验式教学改革进行微观课例探讨的首个研究成果,不同的专业在实施改革时所面对的情况具有个性化特征,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对体验式教学的课例解读,笔者将对航空专业的《服务站姿礼仪》课例进行对比研究,以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生动个案。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体验式教学改革课堂实施的关注。
(作者单位:1.中华职业学校;2.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第二篇: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高校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类人才培养迎合此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类课程的教学现状,设计在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明确融入跨境电商内容的课程教学框架,变革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
关键词:跨境电商;教学改革;国际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097-02
跨境电子商务是将不同关境的交易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支付和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把商品送达,以此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实现的是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高度融合。近几年来传统国际贸易发展态势疲软,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下滑,2016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2.2%和5.6%;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4.9%。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跨境电商作为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提升品牌国际形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正在改变外贸企业传统经营方式,得到世界各国和企业的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异军突起。作为电子商务新兴国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生机勃勃,表现抢眼,根据艾瑞咨询《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含零售及B2B)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同比增长23.5%。2017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7.5万亿,预计至2018年,此数据将达到8.8万亿。跨境电商发展态势异常迅猛,随着国家跨境电商利好政策先后出台,行业参与者积极推动行业产业链的逐渐完善。我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0万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超过4万余家,这些企业构建了ESSC(电商―供应商―服务商―消费者)的商业流通新模式。大量本土品牌和传统外贸企业蓄势待发,准备进入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跨境电子商务正在颠覆传统的进出口模式,初步形成新业态模式,这既为我国贸易方式提供了新抓手,为“中国制造”出口提供了新通道,也对传统贸易下的政府、企业、外贸人才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应用型高校国际经济类课程急需改革
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责无旁贷要为产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端应用性人才。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涉及的课程体系较为复杂,主要有传统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如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还有电子商务相关的主干课程,如网络营销、数据挖掘等课程。在培养高层次、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的跨境人才方面,国际经济类课程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现代国际经济思维能力。目前授课方式主要使用几何图形进行理论模型分析,严重偏向理论,缺乏特色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电商专业的学生专心在课堂上学习。高度抽象后的理论模型,没有最流行的跨境实践和案例的辅助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脱离实际、晦涩难懂,学习热情自然大大下降,课程体系急需改革。
二、从学生实践和企业项目入手,为改革创造优越条件
1.跨境电商企业分层分梯队合作。近几年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地方性电商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明显增多。因对跨境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高校这一人才集聚地。我校电商专业目前已与多家跨境电商代表性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建实习和就业基地,积累了一批如江北甜蜜时空、保税区正正电商等颇具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引入多层次、多梯队的合作模式,把合作企业分为深度合作单位、一般合作单位和潜力合作单位等。深度合作企业和一般合作企业都可以孵化出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跨境电商相关案例,并且随着合作深入开展,学生参与度提高,还可以把相关案例深入分析,进一步实现后续跟踪,转化为学生论文成果。深度合作企业高管人员被聘请为临时教师,可以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实践型内容,目前已经逐步得到实现。从合作的经验来看,企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很高,并且还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更符合企业和社会对跨境人才的需求。
2.学生实践项目转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下,已经展现出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人数多、参与程度深等特征。多人次在全国和省级电商竞赛中获得佳绩,自主创业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学生对各?电商实践项目参与度高,企业反馈评价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跨境电商企业求贤若渴,跨境电商实践合作项目增多,参与到跨境电商项目的学生人数增速明显。已经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事跨境电商领域工作、选择跨境电商项目创业的人数也相当可观。因此,国际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中让学生作为主要的参与方,参与编写案例与课程教学,实现教学主体多元化的改革特征。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的课程综合改革
1.编写跨境电商案例提升课程内容时效性。理论课程教材理论模型讲解详细,知识点扎实,但是时效性相对较弱。跨境电商发展日新月异,3―5个月为一个更新周期。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定位和编辑补充,增强时效性,用热门话题案例及时抓取学生注意力。改革中我们结合现有国际经济教材知识点,利用企业真实素材和学生实践项目,编写系列案例辅助教学。除了必要的理论介绍,运用图表等具体形式加以说明,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真实场景还原的案例引导整个知识点学习。教学效果显示,结合学生参与的具体的跨境电商实践项目,大大增加课程新颖性和趣味性,学生参与度越高,效果越显著。由此可以进一步邀请学生参与教学案例的编写工作,以引起学生最大程度共鸣。
2.改革教学方法。为了淡化课程理论性,凸显课程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还要考虑实务,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本阶段改革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通过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实效。
第三篇:转型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转型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本文以线性代数课程为例,阐述了教学内容整体化、教学模式慕课化的思想。
关键词: 线性代数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在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大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实用性。数学类课程受到本身理论抽象的束缚,在讲解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演绎推理的严谨性、完整性,忽视了应用性。为了改变现状,本文以线性代数课程为例,阐述了教学内容整体化、教学模式慕课化的思想。
一、教学内容整体化
数学教材的编写倾向于理论本身的完整性、知识衔接的有序性等因素。因此,开学初第一次课应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告知学生这门数学课程讲什么,核心内容、主要方法,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这门课程,使零散的教材内容整体化。因此,我建议在讲解理论内容前、后分别增加绪论课环节、拓展课环节。
1.增加绪论课环节
线性代数绪论课环节,需要解决几个问题:讲什么,以什么方式讲,如何讲。(1)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方法,又要突出线性代数课程的解决实际问题,实例一定要选择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例如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生产管理上的指派问题中的效益矩阵,投入产出模型等。(2)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使用EXCEL、MATLAB软件进行准确计算,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的线上学习。(3)讲解过程中典型实例一定是深入浅出,点到为止,目的是抛砖引玉,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2.增加拓展课环节
在课程结束 前,增加拓展课环节,主要是在深度、广度上给予学生引导,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与线性代数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拓展讨论课题。
绪论课用宏观视角做了内容、方法的“预览”。拓展课是绪论课内容的呼应,也是课程内容的拓广、延续。
课堂教学的讲解就要提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关于教学内容的说明可以参看文献,下面仅就教学模式做补充说明。
二、教学模式慕课化
MOOC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挑战。在MOOC资源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学生期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化,因此线性代数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1.传统课堂与MOOC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进度,通过面对面的讲解进行知识传输,最终完成教学任务。MOOC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和MOOC教学各有优劣,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资源环境下的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2.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混合教学模式中的线下就是数学教学认知过程的第一阶段,而线上就是第二阶段。需要强调的是混合教学模式中有主次之分,线下是基础,线上是线下的延续。如果线下教学没有达到第一阶段的要求,那么线上效果也会不理想,犹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1)线下教学
线下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不能像教材一样面面俱到,只能取其“精华”作为必讲,必讲部分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弃其“糟粕”,并非真的弃除,而是将那些学生可以自学完成部分作为选讲,选讲部分教师应提供具体的学习提纲、讲课视频、推荐MOOC学习等。由于内容属于选讲部分,难度不能过大,要求与必讲部分有区别。
(2)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因此线上互动平台的选择、互动机器语言的使用至关重要。①选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师生线上互动平台。Blackboard平台能够实现在线互动,做答疑、练习、测试、拓展讨论等。②使用Matlab软件语言作为互动机器语言。由于答疑的内容涉及数学公式,而利用公式编辑器录入内容极为繁琐,为了克服输入的困扰,教师可以利用Matlab软件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于线下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建议教师录好视频放在Blackboard平台中。
综上,本文以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为研究视角,提出的整体化、慕课化思想普遍适用于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的其他课程。
参考文献:
[1]何德,刘敏思.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与实践[M].第五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2]潘珊珊,山美娟.MOOC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思考[J].电子制作,2015.5.[3]李凤霞.工科线性代数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5.6.[4]李凤霞.线性代数课程之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风,2015.6.[5]陈藏.高校数学课程慕课探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基金项目: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科学研究项目(YN2014-30,YN2014-31),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n-26)。
第四篇: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摘 要】以历史学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为例,针对传统课堂低效性问题,提出应吸收“慕课”的优势和理念,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
【关键词】慕课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13-03
当前,以Coursera、Udacity、edX等为代表的“慕课”,正以其强大广泛的辐射性能、高品质的课程教学、短小精悍的视频设计、创新考核方式等特征,革新着人类文明传承方式和知识学习方式。“慕课”掀起的教育领域的革命,被认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正引领着全球教育的发展新趋势。随着“慕课”的普及,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作为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的通史类课程如何适应“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或者说,这一场基于网络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会为历史学专业通史类课程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通史类课程应如何应对慕课的潮流?我们应如何吸收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弥补通史课程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通史课程的教学效率?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当前高校历史学专业亟须面对和回答的。本文以高校历史学专业通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类课程为例,探讨慕课背景下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路径和方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识压缩与教学内容过多的矛盾凸显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涵盖1840年至今的历史,有三门课程,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百年的历史中,它涵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曲折探索,也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以及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内容非常庞杂。但在当前学分制的大背景下,通史类基础课的课时不断压缩。因此,按照传统的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事件、史实为载体的传统课程讲授,无法深入挖掘中国近代史的内涵和本质。
(二)传统理论教学无法彰显近现代史的功能
中国近现代史类课程每个历史时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当前学术界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讲述的是1949年至今的历史,包括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就课本的内容而言,讲授内容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外交等各方面内容,勾勒了新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基本特点。从教学核心而言,应该着重叙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思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根据课堂内容,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厌倦各种枯燥的政策、会议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历程和社会发展路径很难有深刻的认识识和思考。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即单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和历史是疏离的,学生无法真正走入这段历史,用正确的价值观、充沛的情感去感悟这段历史,使得国史的功能无法有效彰显。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另外,由于目前的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没有形成或不完善,致使学生课程实践环节收效甚微,实践教学成为一种形式,而不具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课堂模式的意义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利用课题项目推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如何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对慕课浪潮下的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以时间为轴线的历史事件为载体的理论授课模式的摒弃意味着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行。“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促使学生由粗浅的知识掌握走向研究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制定新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方案,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为历史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借鉴,甚至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二)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项目化课堂模式的构建的实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改变授课教师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很少参与课外指导的现象,上课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课内课外指导。同时也要求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故步自封,而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研究不断的反省和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互动。
三、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诚然,历史学专业通史课程属人文通识类课程。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理念革新和技术革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实现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当前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吸收慕课的教学理念,以弥补通史课程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通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是解决这一尴尬困境的有效途径。其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以研究性学习为使命,构建研讨性课堂
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非常丰富,学术界的成果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教材因为篇幅的限制,编写模式强调革命高潮和阶级斗争。以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为主线,内容比较集中于政治史和革命史。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研讨性,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在抓住课题主线的同时,应以更宽广的理论视野努力把学生引向近代社会各个层面,从而激起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兴趣。
此外,还应坚持将国内外当前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引进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思考国外学术界研究问题的范式与国内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除学术研究成果外,还需要将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与当前国际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让他们对整部中国现代史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
如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突破传统的胡绳、范文澜对近代史解读的模式,用现代化的视野看19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选择以及现代化过程。以此来作为解释近现代历史的框架与参照系,“政治选择”路径使学生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运用新的解释框架,来重新认识中国百年以来的历史演变。
如我们将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百年现代化,分为清末开明专制化时代、早期议会民主、袁世凯的强人政治、国民党权威政治、全能主义计划体制与邓小平的后全能主义型现代化发展模式这六次政治选择。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运动是由这些不同政治模式前后相继构成的。这是一个在不同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持续进行的政治社会运动,其凝聚中国人集体经验的历史选择和社会发展过程。课堂教学通过这一历史考察揭示,思考这一历史进程发展的原因,探讨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传统国家,其政治体制变迁的轨迹以及对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启示。由此而进一步考察各种内外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百年现代化政治选择,在当时解决了什么问题,又面临了什么新的矛盾或困境,为什么前一种政治选择会被后一种政治选择取代,这些政治选择在现实中的正面与负面效果又有哪些。这一系列问题一次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到新的高度。新的教学体系给学生打开了新的思路路径,有利于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引领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近代史的相关问题。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让学生能更好把握当前中国学术界在近现代史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他们将来的毕业论文或本科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提供思考的方向和路径。除了学术研究成果外,还应该坚持将国内外不同的各派争鸣的学术观点引进课题,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让他们对整部中国近现代史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笔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使命,积极开拓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
(二)以项目为主体推动教学,强化教学实践
构建研讨性课堂,主要路径是将学生由客体转变为主体。让学生由听课的被动客体转变为自主研究的主体。因此要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史料的分析和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边学边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强化研究性授课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各种各样的问题,以项目为载体,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和值得争论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吸收学界的各种观点,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以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中国历史。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围绕各种各种的问题,以课题项目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如中国现代史领域有许多热点和值得争论的问题,围绕如何评价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陈独秀的“右倾”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的作用和失误、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十年、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的特点以及影响、抗日战争中的汉奸问题、延安整风等等各种问题,将其设计成一个个小课题,让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在指导学生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要努力吸收学界的各种观点,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以更开阔的是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中国现代史。
例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以家乡的抗日战争为课题作出自己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课题展示。在课堂上,将抗争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内容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规定每组代表一个中国的特定势力:共产党,国民党,对日合作者和民主党派。每一组的任务就是熟读并研究本小组所代表势力的立场和政策,进行课堂演示和辩论。每一组阐释他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困境解读以及未来计划,并指出对手的缺陷。实践证明,这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功,还需要重视史料教学。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课题研讨,都要重视将相关的原始史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亲历史料,尽力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曾经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些事件和生活,引领他们学会在历史的表象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笔者认为,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的通史课程变为历史学专业师生共同研究的有深度思考的课堂。
(三)紧跟学术前沿,创新考核模式
受教育的个体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对一张试卷考核全部学生的现状如何改变,能否做些改善?这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我们在讨论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如何创新,何以成为创新型考核项目之际,如何设置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迫切。因此,笔者认为,创新型考核效果与评价体系建构应该是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应努力建构一种全新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即根据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洞察能力、史观和阅读兴趣进行考核,根据教学实践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核进行成绩评定,创新教学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实现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落脚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历史学专业的教学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程实习参观、课程作业、学年论文、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除了传统教学实践环节外,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有希望借助网络平台,吸收“慕课”的优势,探索新的考核方式。既能使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洞察力。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国史实效性特点将“口述史的研究与实践”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实践和课程考核中,探索培养学生研究分析能力的新路径。希冀改变一刀切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结合课题研讨、口述史的开展以及课程考核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全面的考核。
口述史学是一种收集、保存史料、抢救史料的方法,也是一种生动的历史教学手段、它把以往的静态历史教学变为一种动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口述史学的研究与实践纳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的考核,达到了培养考核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史学理论、社会调查、新闻采访、文字写作、与人交往及克服困难等一系列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当前慕课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网络教学、视频教学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当前的高等教育无法回避这波浪潮。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紧跟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才能使课堂保持时效性和前沿性。因此课程的考核模式也应该利用当前“慕课”和“微课”的特点,创新考核模式。笔者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中吸收“微课”的特点,以开放性的视角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就自己对共和国的理解做一段微视频。这次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亲身调查,通过各种形式用微视频记录下了他们对共和国史的理解。他们的作业内容涵盖非常广,形式多样、灵活,有创意、有创见。学生用自己对共和国史的感悟和最新技术手段,丰富了共和国史的内容,也使国史的呈现形式更多样化。
诚然,一种新的课堂模式需要建构一种新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笔者认为革新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洞察能力、史观和阅读兴趣进行综合考核,需要根据教学实践作业、课题研讨表现和期末考核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带着项目学理论,同时在项目研讨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应用能力,能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同创新的能力,是“慕课”浪潮下高校历史学通史课程可以尝试的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McAleese R.Towards a meta-language of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TeacherEducation,1975(2)
[2]Yorkey R A.Study skills course for foreigncollege students[J].TESOL,1970(2)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8)
【作者简介】黎 瑛(1979―),女,广西容县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近代社会史。
(责编 何田田)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认为体验式探究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且有其教育学理论基础。给出了教学课例和操作策略。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验式探究
1.体验式探究:享受美丽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体验中度过的。体验是我们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感受,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生命的成长。通过体验,我们释放心情,体会成长的快乐和心理历程;通过体验,我们对生活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和印象。有真切的体验,再加上深入的探究,使我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诸方面都有所收获。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亲身体验的事物会越来越多,这些所体验到的事情和留下的印象一起构成了我们一生的经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学习需要体验式探究;教学需要构建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
2.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从尝蚯蚓说起
著名语文教师陈钟梁先生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题目“蚯蚓”,按照我们国内的教法,一般是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力或投影,再介绍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
美国的老师怎样上这切课呢?
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纷纷上讲台取蚯蚓。比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边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课后,假如学生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同学们抓了蚯蚓回到座位后,老师开始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请问学生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征,看谁能把它的牲征最后补充完整。经过片刻的观察,学生们踊跃举手。
生: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但它会爬动。
生:不对,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师:对。
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
师:不错。
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师:太好了。我很佩服你。
生: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此时教师的神情变庄重起来,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还要赞扬你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学,我远不如你!”
整堂课结束了。如果就这堂课把我国和美国老师的教法作一个比较,哪种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对蚯蚓的体验更深,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上述教学案例,相信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了。
“体验式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去深入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3.体验式探究: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人们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的。体验式探究学习方式不仅要求人体内部活动积极参与,而且人体主要器官的处显活动呈活跃进状态,使口、眼、耳、手有机配合,产生动作的综合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类活动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种种学习感官都有动起来,这有助于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班状态,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问题,比如实行差异教学。
为了使所有的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施教,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做出不同的反映。这样,学生都参与了。由于他们体验的深度不同,因而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质量水平也不一样,然而,他们都在体验中得到愉悦,在探究中得到提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体验式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能力。在知识增长日新月异,试图拥有知识已经完全没有可能的,今天,怎样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无疑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创造性,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以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去体验,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创新折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过程。一切都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生。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远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知识实惠得多,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装勇于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和探险究就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既是具有学习特征的思维活动,也是具有学特征的动手操作的活动。课堂教学法中,教师设计种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装动手动脑,使学生内部和外部感官有机结合,而且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基础
卢梭的感觉论。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这是明确地告诉我们:儿童应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体验”。
斐斯泰洛齐提出:教学必须依从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展开,强调多官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追究一个事物的性或外表所用的感官愈多,你对事物知道的也愈正确。
杜威同样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参与活动的的过程中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去“体验和探究”。因为经验都是由“做”(体验和探究)得来的。
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论断。
5.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
下面是我校青年教师唐正老师采用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片断)。
课题:力的分解。
体验活动一:学生端两张椅子放在水平地面上,中间用轻绳连起来,每把椅子上各坐一名又高又胖的男生,然后请一名小个子女生在绳子中间用力拉绳,这名女生好像没有多大的力就把坐有大质量男生椅子拉动了。观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发现这些学生感到很惊讶,认为这名女生没怎么用力,竟然把两名大男生都拉动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体验活动二:不给学生任何限制,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把手中的橡皮绳子一端固定,要求把橡皮绳的另一端拉到某一固定点。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学生自已容易就得出了“力的合成是唯一的,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结论。
探究活动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向上的拉力作用。学用实验探究斜向上的拉力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
探究活动二:物体放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探究物体的重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三个同学一组,学用木块,泡沫,书本等材料,亲自动手操作探究。
课题探究一:从桥梁,建筑工地的塔吊中抽象出力学中模型
课题探究二:石拱桥,拱形城门坚固性探究。
6.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策略是活动。从活动的层次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策略。
尝试活动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而尝试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装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依靠自已怕努力,自已去初步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体验活动策略。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认知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则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探究活动策略。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比解释更重要,激起兴趣比召唤更重要。探究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它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兴趣来调控,从而达到对意义的领悟,最终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先给学生材料,再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获得发展。
创造活动策略。创造是人类社会以最基本的属性,是人类生存禀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活动包括重新发现概念和原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已制作模型和教具,自已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创造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