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4矩形教案
22.4矩形
编写:李志刚 审核:初二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矩形的概念,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矩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矩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掌握其证明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渗透转化、对比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直觉思维,增进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概念、性质和判定及应用; 2.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22.4.1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课题:你知道什么样的四边形是矩形吗?举生活中的实例。矩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和平行四边形有何关系?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这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学习内容。
(一)矩形的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矩形; 2.如图填空: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90°(已知)∴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2)∵四边形ABCD是矩形,(已知)
∴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形;∠B=______°;()
(二)矩形的性质: 1.思考:类比平行四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研究四边形的性质?矩形具备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吗?为什么?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哪些比平行四边形更特殊的性质呢?
2.操作探究:
(1)折叠矩形纸片:
通过操作活动,可以验证矩形是__________对称图形,它有________条对称轴,对称轴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拉动平行四边形:
通过操作活动,可知四边形具有_________性,在拉动平行四边形过程中,当一个内角变成直角时,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一个__________形,此时其余三个内角都是_____角,两条对角线的长度___________;3.推理证明:
通过上面的操作活动,可以发现:
(1)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___________图形;(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___角;(3)矩形的两条对角线_______________;你能谁证明(2)(3)的正确性吗?
4.归纳性质:(1)性质:
矩形的对称性: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___________图形;
矩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推理格式:
∵四边形ABCD是矩形(已知)
∴∠A=∠B=∠C=∠D=______°,AC=________;()
思考:综合起来矩形都有那些性质呢?
(三)典型例题:
例题1.已知如图:矩形ABCD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D=120°。
(1)开放思考:你能发现哪些重要结论?比比看谁发现的多!写在下面,以备后用!①(2)若AB=4cm,求矩形ABCD的面积。
例题2.已知如图:矩形ABCD,AE=BC,DF⊥AE,求证:AB=DF.例题3.已知如图:矩形纸片ABCD,AF是折痕,点D与BC边上的点E重合,AD=5,AB=3,求FC的长。
(四)当堂训练:(1)填空:
1.矩形邻边之比3∶4,对角线长为10cm,则周长为____________cm;
2.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OB=60°,AC=10cm,则AB=______cm,BC=______cm.
3.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D=2AB,若沿过点D的折痕DE将A角翻折,使点A落在BC上的A1处,则∠EA1B=______°。
4.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连结CE,则CE的长______.
(2)解答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在BC边上,且BE=CF,AF、DE交于点M.求证:AM=DM.
2.如图,矩形ABCD中,AB=3cm,BC=4cm,EF是BD的中垂线,求AE的长。
(选作题)3.已知如图:矩形纸片ABCD,EF是折痕,AE=2,DE=6,求矩形ABCD的面积。(另附纸做)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家庭作业:(1)课本136页习题;(2)练习册:教师酌情自定;
九、课后反思:
22.4矩形
编写:李志刚 审核:初二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矩形的概念,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矩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矩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掌握其证明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渗透转化、对比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直觉思维,增进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概念、性质和判定及应用; 2.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课时:22.4.2矩形判定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课题:除了根据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猜想一下还可以根据什么条件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自由讨论一下!
(一)矩形的判定:
1.矩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
(2)矩形的判定定理:有________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1)求证: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求证: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矩形的判定:
(1)判定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推理格式:
①∵∠A=∠B=∠C=90°(已知)
∴四边形ABCD是矩形()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已知)
∴四边形ABCD是矩形()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是AB的中点,连接DO并延长到点E,使OE=OD,连接AE、BE。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例题2.如图,以△ABC的各边向同侧作正△ABD,△BCF,△ACE.∠BAC=150°;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
(三)当堂训练:
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以A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E.取AB边的中点F,连接CF、CE,试证明:四边形AFCE是矩形.
2.(2011·南京)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1)求证:△ABF≌△ECF;(2)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
3.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家庭作业:(1)课本139页习题;(2)练习册:教师酌情自定;
九、课后反思:
第二篇:3.5矩形教案
怀文中学2012——2013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二 数 学(3.5 矩形的性质)
主备:胡娜 审核:陈秀珍 时间:2012-11-11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领会矩形的内涵.
2.经历探索矩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中学会简单说理,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形成良好的几何感知,体会几何学的逻辑内涵,发展思维. 学习重点: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活动:教师出示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框”,•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
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A、C,立即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
(1)无论∠α如何变化,四边形ABCD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2)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长度有没有变化?
(3)当∠α为直角时,这个时候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板书: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特征.
(4)上面的活动架当∠α为直角时,它们的对角线有何关系?
归纳:矩形的性质
(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合作、探究、展示
例1 矩形ABC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如果四个小三角形周长的和为86cm,对角线长为13cm,那么矩形的周长是多少?
分析:要求矩形ABCD的周长,就必要求出AB、BC、CD、AD的长度,•由于AB=DC,AD=BC,那么只要求出AB、BC或CD、AD即可.
例2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 = 4,BE⊥AC于E.试求出AC、BE的长.
A D E C
三、巩固练习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下列性质中,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对角线相等
B、四个角都相等
C、对角线垂直
D、是轴对称图形
5.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对角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线相等
11.如图1所示,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AE⊥BD于E,∠1:∠2=2:1,•则∠1的度数为().
A.22.5°
B.45°
C.30°
D.60°
ADOE BFC
(1)(2)(3)(4)
14.如图2所示,O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DF平分∠ADC交AC于E,BC于F,•∠BDF=15°,则∠COF=______.
19.如图3所示,矩形ABCD中,AE⊥BD于E,∠DAE=3∠BAE,则∠BAE=_____,∠EAD=_____,∠EAC=_____.
22.如图4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BC,在CD上取点E,使AE=•AB,•则∠EAB=_____,∠BEC=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3.5矩形教案
3.5矩形、菱形、正方形(2)教案
主备人: 张传美
审核 : 李芳
时间: 2009110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矩形的判定条件.提高学生应用矩形的判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矩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通过实际生活的例证和简单的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观探索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矩形判定条件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 矩形的对角线.矩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对角线相等的____是矩形;
二、预习导学
1.观察桌面、黑板面:它们是什么四边形?如何检验它们是矩形?
2.如何检验木工做成的门框是否是矩形?说说你的想法与理由.说明:课前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说的只要有理都应给予肯定。本题也可以加个条件:如给你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去判断门框是否是矩形;或给你一个直尺和一根绳子,你是如何判断?课上让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结果。
点评: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判定的熟悉程度,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探究
1.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 如图,四边形ABCD中,若∠ABC=∠BCD=∠ADC=900, 四边形ABCD是矩形吗?为什么?
ADBC
结论: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吗?为什么?
结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四点:
(1)在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中,矩形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条件,其他的判定条件都是以它为基础的。
(2)四边形只要有3个角是直角,那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性质,第四个角也一定是直角.在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中,给出“有3个角是直角”的条件,是因为数学结论的表述中一般不给出多余条件.(3)将两个判定条件比较,前者的条件中,除了“有3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外,只要求是“四边形”,而后者的条件却包括“平行四边形”和“两条对角线相等”两个方面.(4)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四、例题精讲
例1 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且AD=CD=BD,DE、DF分别是∠BDC、∠ADC的平
C分线,四边形FDEC是矩形吗?为什么?
F E
ABD
【设计说明:(1)通过本例的解决,促进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条件,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以及有条理地思考与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教学注意点: ①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目所给的信息,提高审题能力.②引导学生探索解题途径,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能力.③规范解答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能力.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否利用“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来判定?】
补例2 如图,在□ABCD中,以AC为斜边作Rt△ACE,又∠BED=90,E请说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A
O
B C
【设计说明:(1)通过本例的解决,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教学注意点:① 应让学生充分静思后交流解题思路,并说出是怎样发现的?② 通过本题中判定矩形的方法领悟:解题时,应仔细分析题目的条件并进行适当的转化,进而选择适宜的方法,避免强行使用某一种方法而误入歧途.】
五、反馈练习书后练习2
六、课堂小结
0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于矩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课上基本上实现以学生为主题,自主探究两个判定定理,并开展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定理的熟练运用,尤其是有复杂图形的问题学生仍存在问题,这也是我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课上没有攻克,这方面本人应该及时纠正,以确保中等偏上的学生能熟练运用,达成目标。
第四篇:矩形教案2
18.2.2矩形教案(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课堂引入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新知探究
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有一个角是指教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原始定义)矩形判定方法2: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
五、例习题分析
1、练习完成导学案:1-4题 例1(补充)已知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
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11AC,BO=BD. 22∵ AO=BO,∴ AC=BD. ∴ 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在Rt△ABC中,∵ AB=4cm,AC=2AO=8cm,∴ BC=824243(cm).
例2(补充)
已知:如图(1),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由于此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2),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 ∠DAB+∠ABC=180°.
又 AE平分∠DAB,BG平分∠ABC,∴ ∠EAB+∠ABG=
1×180°=90°. 2∴ ∠AFB=90°.
同理可证 ∠AED=∠BGC=∠CHD=90°.
∴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完成导学案5-6题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疑惑?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七、作业 课堂点睛
附导学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B.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满足下列条件()的四边形是矩形
A.有三个角相等 B.有一个角是直角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矩形各角平分线围成的四边形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4.下列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6)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5.已知:如图,在△ABC中,∠C=90°,CD为中线,延长CD到点E,使得 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吗?说明理由。
6.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⑴ 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使AB=CD,EF=GH; ⑵ 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 ⑶ 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
第五篇:2.4水循环教案
2.4 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课件显示: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0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 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 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鬻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袁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师】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大家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纠偏持正。【师】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f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
的严重局面。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师】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请大家通过看以下的影像材料,来进一步讨论总结。课件显示:“干旱的撒哈拉”“印度的水灾”
【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师】(总结)水循环在地球表面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水循环比较旺盛,则水资源比较丰富,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有些地区水循环过弱,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如干旱的沙漠地区。
【师】不同地区水循环往往不平衡,那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水循环有差异吗?请以我国为例说明。
【生】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夏秋季节,水循环强度大;冬春季节,水循环强度就小。【师】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循环的强度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就产生了各地的水灾或旱灾。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讨论后发言: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等。
【师】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
(承转)大家来看我们刚才列举的这些措施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
【师】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承转)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请看下一案例。
课件显示:“济南泉水断流”的有关图文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2/3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1/5,冬春两季降水很少。随着降水量的“少一多一少”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出现“低一高一低“和“小一大一小”的季节变化,不过在时
间上较降水的季节变化推迟一些。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出现最小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而流量开始增大,8、9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所以从1976年以后,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量就逐渐减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连续3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涸迭半年以上。
(问题)1.请分析济南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2.请提出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
(学生阅读图文,分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第一组代表上台发言)【生】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第二小组上台发言)【生】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区出现、泉水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必然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必须认识水循环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永续利用,不断更新。板书设计
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 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
(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注意事项:(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
(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
探究结果: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将其中有价值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