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美术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李锦洲
第1课长河漫步(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器、兵马俑有关知识以及审美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教学难点
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的审美特点。教学媒体
中国古典音乐。教具准备
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的图片。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欣赏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1、器物的用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2、設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播放古典音乐
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用植物为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上可以得到证明。
二、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
欣赏分析《人面鱼纹盆》的纹样,推想史前人类生活情景以及纹样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1、鱼在人面周围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规则的图形,纹样组合采用了哪些手法?
2、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作为抓形的基础。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三、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出示图片
1、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
2、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列。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比较:
视党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祭祀的“礼器”而制作,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四、学习活动
尝试将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变化为抽象图形,并将其组合为适合纹样。
五、课堂评价
1、参与的程度与认识问题的深度。
2、明确辨识所学纹饰,对彩陶有较清晰的了解。第1课历史长河(第二课时)(2)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器、兵马俑有关知识以及审美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教学难点
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的审美特点。教学媒体
中国古典音乐。教具准备
有关彩陶、青铜器和兵马俑的网址。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欣赏 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结
1、器物的用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2、設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二、商周青铜器欣赏
商周青铜器纹饰: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
极度夸张变形和图案化的动物主体纹样则配以典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威严典重、狞厉神秘、雄伟华丽的总体艺术风格。
三、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解写实与装饰。
具有高度写实风格的秦始皇兵马俑。
向东行进的布阵设计,清楚地代表了秦军由西而东消灭六国的锋芒所指。
等身高大写实的兵马形象,面部造型的真实性。
教学提示:秦陵兵马俑和彩陶、青铜器不同的是,它没有拆诸巫术鬼神的作用,而是通过强大的军事组织,显示出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
四、学习活动
课后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彩陶、青铜器和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分主题进行编辑成册。
五、课堂评价
1、图形的理解、变化能力以及美威有作业中的表现。
2、明确辨识所学纹饰,对青铜器有较清晰的了解。第2课我的居室(第一课时)(3)
教学目标
利用纸质材料制作比例关系基本准确的简单居室模型。通过观察探究,对透视的基本规律有进一步认识。教学重点
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透视变化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居室模型幻灯片 教具准备
挂图、纸质居室模型、家具模型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制作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谈谈自己的居室,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风格。
二、制作居室模型
1、出示挂图、立方体的展开平面。
2、列举学生准备的材料,讲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
3、讲解门窗切割加工以及装饰方法:
4、讲解家具制作的展开平面以及折叠、粘合方法。
5、讲解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6、小组分工安排工作任务,讨论制作规划:
1)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样式、设计思路达成一致。
2)在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按比例确定家具尺寸。
3)确定分配制作材料。
制作过程中巡视辅导。
三、通过观察模型,认识透视现象
1、通过一个视点观察模型内部体积,找出近大远小规律。
2、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研究透视的方法。
3、利用网格工具观察模型内部形体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在前后位置上的变化规律,讨论并得出结论。
四、归纳与总结,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归纳学生的结论,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1、与网格(画面)平行的线继续平行。
2、与网格(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
五、课后作业:
进一步完善居室模型,继续观察室内以及自然界的透视现象。第2课我的居室(第二课时)(4)
教学目标
在对居室色彩搭配、家具设计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运用透视知识画出自己居室的设计稿。教学重点
透视知识 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 教学媒体
居室模型幻灯片 教具准备
居室透视图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制作 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复习透视知识
二、依据模型,运用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画一张居室草图。
1、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
1)名词讲解: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2)画面、物体、消失点之间的关系。
从一个固定的位置(视点)通过透明薄膜用一只眼睛观察模型或模型中的某一家具,用笔描绘到透明薄膜平面上,再根据获得的透视知识,把透视图在纸上画出来。
三、色彩与设计
1、比较同一设计但不同色彩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2、讨论、分析居室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以及色彩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3、欣赏《在阿尔的居室》。
4、谈自己的居室色彩设计的构想。
四、绘制居室设计效果图
作业要求:
1、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
2、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3、画面效果清晰整洁。
五、教学评价
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第3课静物有声(第一课时)(5)
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有关知识,并能组合自己的感受对静物画作品发表独特见解。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和草图。教学重点
了解静物画知识 教学难点
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教学媒体
幻灯机 教具准备
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取景框、作业纸和铅笔等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欣赏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
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议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进入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
小结:艺术家出于对表现生活的兴趣,描绘那些静止的物体,表达他们的心声,把极其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有美感的艺术品。”
二、作品欣赏
《冠军的象征》欣赏引导(关于题材)
1、排球和冠军之间的联系;
2、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3、如果我来表达这个题材
《高更的椅子》欣赏引导(细节分析、感受)
1、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与《冠军的象征》一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依据时间,物品感受画面的环境气氛?押明亮的、沉闷的、宁静的、压抑的?
3、椅子、书籍和蜡烛在这里有什么寓意吗?
4、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画家当时的心情,平静的、高兴的、心烦意乱的、伤感的还是其他;
“
5、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谈谈当时的心情。
同样是椅子,《天伦之乐》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运用以上方法,尝试对比分析。
小结: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从画面的整体入手,最初的感受十分重要,要细心揣摩使你形成这样感觉的原因,作品中描绘的物象与表现主题的联系,光线的角度、物品的组合构图以及色彩、质感的表现都是形成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构图分析
比较苏巴朗和塞尚的作品,不同的构图和光线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有壶的静物》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物体凸现在深沉的背景上,水平线构图使画面平静并具有秩序感,表现出沉着、宁静、优雅的古典风格;塞尚的《静物》明快艳丽,三角形的物体组合、衬布的斜线以及水果不同方向的摆放,使画面形成活跃气氛。
四、摆放静物
按照活动一的任务要求分组,确定各自的主题,运用以上所学知识摆放静物;
各组派代表就表现意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物品组合的构图方式等内容进行讲解。
五、学生练习
以草图形式进行写生,教师进行巡回辅导,对部分作业进行讲评。第4课凝固的音乐(第一课时)(6)
教学目标
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能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教学重点
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 教学难点
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等 教学方法
欣赏、分析、讨论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与讨论
1、感受作品: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1)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直线与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
2)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节奏
3)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
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
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
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小结本课内容,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2、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第4课凝固的音乐(第二课时)(7)
教学目标
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教学重点
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教学难点
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 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等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制作 教学流程
一、学习制作方法
1、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
2、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折叠、挖切、粘合等方法的演示、讲解。
二、制作建筑模型
分小组制作模型,教师巡回指导,对制作工序、方法及良好习惯及时总结点评
三、作品展示与评论
1、从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流制作体会
四、总结
对本单元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第5课走进微观世界(第一课时)(8)
教学目标
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据自然形象进行想像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元素构成图形。教学重点
运用微观世界自然形象元素构成图形 教学难点
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演示课件、演示挂图、作业范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名词解释
形态:形态是指事物的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形态包括形状和情态两方面。
2、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以其特定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它们有没有规律何循呢?
二、欣赏分析
1、“原子”整齐排列,秩序感的体现显而易见,“神经细胞网络”看上去复杂零乱,它的秩序是怎样体现的呢?是它统一的结构方式,相同的是点和线的组合。
2、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细胞团形成的过程也是形状变化的过程,分离和集聚是这一过程的基本形式。
3、想像浮游生物的变化过程,说说它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结:自然形态和构成形式和规律:基本元素与构成方式。
三、回忆记录
回忆显微镜里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形象
四、绘画尝试
将回忆起的微生物形象经过想像加工成基本形,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画一幅画。
五、作业讲评
评价内容:
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基本形创意具有想像力,学习态度认真。第5课走进微观世界(第二课时)(9)
教学目标
运用微观世界自然形象元素构成简单图形,利用插接方法,制作立体造型。教学重点
插接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立体造型的构成 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纸板、工具刀、铅笔和尺子等。教学方法
手工制作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上节课学生作业,总结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美是在变化统一的矛盾中形成的,人工形态正是基于 对自然形态生成和变化的认识、理解。看一看这些图片和作品多么想似。
二、立体造型制作
1、插接方法:
要点:确定基本形体、找好插接切口、手工进行插接,理解立体造型。
2、进行制作方法演示
3、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讲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表现的形态进行描述,相互评价。
2、作业评价内容:
造型具有美感;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创意构思具有想像力;学习态度认真。第6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10)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通过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
了解“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名词解释
参照教材P25“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的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2、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3、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概念,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
四、展示评价
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第6课以形写神(第二课时)(11)
教学目标
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水墨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
了解“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欣赏《学步》
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相马”的主题;
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
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拘形似。
二、尝试创作
1、学生讨论:画什么?怎样画?
2、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3、不会创作的同学临摹教材范画,体会水墨的基本技法。
三、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表现
2、人物神态
3、画面效果
四、小结
第7课幽默与智慧(第一课时)(12)
教学目标
品味漫画的乐趣,了解漫画的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并引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积极的关注和思考。教学重点
掌握漫画和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漫画创作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漫画资料,简便的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看漫画
漫画欣赏从作品表达的主题入手,以交谈的方式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发现作者把握的典型特点。分析作者的表现意图和表现手法,并提出用其他方法表现的可能性。
二、说漫画
1、总结漫画的种类,探讨漫画的功能
漫画的功能:歌颂、讽刺、传播、娱乐等
漫画的种类:独幅、多幅、连环等(形式),政治漫画、新闻漫画、科学漫画、哲理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内容)。
2、找出你喜欢的漫画作品并谈谈喜欢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漫画学习需要观察生活和锻炼思维。
3、从笑话、故事到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发现和寻找漫画素材,提高筛选漫画素材的能力。
三、画漫画
在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接力画练习创作和专题练习,以书、电脑、足球等生活学习中常见物品做漫画练习。
四、评漫画
展示作品,教师总结评价。第7课幽默与智慧(第二课时)(13)
教学目标
品味漫画的乐趣,了解漫画的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并引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积极的关注和思考。教学重点
掌握漫画和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漫画创作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漫画资料,简便的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欣赏漫画
指导学生以艺术的表现手法为重点欣赏漫画
二、说漫画
1、结合图例,师生共同分析漫画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外国漫画《无题》构思的夸张(内容和情节的夸张),做到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如《武大郞开店》、《百鬼斩尽 此鬼独留》、《画白居易诗意》等灵活借用人们熟悉的事件、诗句、典故,创造和虚构了新颖、有趣的情节,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如车祸后的伤者直接进了救护车的漫画是运用巧合手法制造出的新奇效果。
2、学生将经过自己寻找、筛选后的漫画素材,转化为漫画点子(艺术手法),并说给大家听,做创作的构思准备。也可以先画出草图,请老师和同学提意见。
三、画漫画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大胆表现出来,完成漫画的创作。
作业的安排,以每人能够完成1-2幅漫画为宜。形式的内容可多样化,不应过多限制,使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作业辅导应侧重构思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启发和引导。
四、评漫画
采用随堂展览的方式,选定一个“小展漫画”的组织评选班子。由学生确定自行参展的作品,并围绕参展作品,模拟展评形式,开展观摩、讨论和评价活动。第8课过大年(第一课时)(14)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剪纸作品,表现节日的喜庆心情。教学重点
掌握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常用的剪纸方法。教学媒体
录放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及剪纸所用的材料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观察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族人民都以最隆重的形式来庆祝。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
欢度春节的各种活动:划旱船、舞龙、帖窗花。
二、剪纸的基本类型
剪纸是我们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剪纸的类型多样,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个主要品种,它用于岁时节日民俗,题材大多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形式上则要求热闹、火红、有看头,起着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剪纸的基本技巧: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刻: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出示相关的剪纸图案)
三、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锯齿纹:常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较硬
鱼鳞纹: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柔和,具有动感。
月牙纹:用来表现衣纹褶皱、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用途广泛,变化多端。
云纹:用来表现云朵、花朵、波浪等类似的东西。特点:作用广泛,装饰感强。第8课过大年(第二课时)(15)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剪纸作品,表现节日的喜庆心情。教学重点
掌握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完成一件剪纸作品。教学媒体
录放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及剪纸所用的材料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剪纸的基本方法: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刻: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二、探究与表现
1、传说故事:讲有关蝴喋的民间传说,欣赏蝴喋剪纸
2、讨论、分析:交谈感受。讨论点、线、面不同组合表现的不同美感。
点:散,像礼花,有闪烁感。
线:有方向感,动感。
面:饱满,富贵。
3、学生表演高兴与愤怒的表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表情的面部特征。
高兴的表情:具有面部结构舒展、线条弯曲等特点。
愤怒的表情:具有面部结构紧张、线条聚集、呈直线状等特点。
结合以上结论,从外形、装饰纹样运用等方面分析表情的变形手法。
4、设计与制作:
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剪纸作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三、展示评价:
将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第二篇:九年级美术教案A
王从华 2015.09
九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形式美以及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等形式美法则,并会运用这些法则分析美术作品。
第一部分:游戏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摆苹果的小游戏,体会不同的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激发学生对形式美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认识形式美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在此基础上,总结什么是形式美。
第三部分: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作品
从自然界、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均衡、对比、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知道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艺术作品。
第四部分:学习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形式美,尝试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美术作品。
本课件有一个视频链接,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旨在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舞蹈中的节奏。视频设置为单击后播放。教师可在提出观看视频的要求后,点击视频画面,进行播放。教师也可以随时点击视频外的页面空白处,停止视频的播放,进入下一页。
本课件有两个音频链接,一个在《雪原图》的页面,一个在《百老汇爵士乐》的页面,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件作品传达出的不同画面节奏。音频设置为单击后播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音乐播放期间,教师可随时点击页面的空白处,停止音乐,进入下一页。
第2课《线条的表现力》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39张幻灯片,运用了大量精美的图片,给人以直观感受;教学环节清晰,内容明确,简单易学。具体内容分为八个部分:
一、观察感受
请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线具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和不一样的美感。
二、概括提炼线条
我们可以用曲、直,粗、细,流畅、顿挫等不同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感受。
三、艺术家笔下的线条
艺术家笔下独特的线条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个性和风格的显现。
四、案例分析
以“树”这一身边非常容易找到的物象为题,用线条进行表现。1.了解树的形态特点
2.欣赏画家笔下的树
五、作业要求
明确作业要求和步骤,出示教师示范作品《胡杨树》(炭铅)。
六、展示与评价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拓展
第3课《速写练习》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本课为一课时,共有31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十部分。欣赏名家作品,立足现实生活,以引导学生兴趣和理解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部分内容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导入部分
以一组动态图片和速写作品相对比的方式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速写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二、速写的基本用途
1.训练造型的功课。2.记录生活的手段。3.收集更多的素材。4.抒发丰富的情感。5.准备创作的小稿。
三、速写的工具材料
速写工具材料的选择很宽泛,无论铅笔、钢笔、毛笔还是炭精棒,都可以画出很有味道的速写来。
四、速写的表现形式
展示了单纯用线、线面结合和勾勒出基本物象再加些简单色彩的作品。
五、画速写的注意事项
六、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速写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速写有更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为接下来的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七、思考与讨论
八、学习建议
九、拓展延伸
十、结束语
第4课《工笔花卉》
工笔花卉用线精致考究、设色匀整细腻又长于变化,呈现出雅俗共赏、浓淡相宜的艺术面貌。本课件中利用视频、图片等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理解并学习传统工笔花卉的一般表现方法和步骤。
第一部分:导入
通过海棠花摄影图片与音乐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启发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并引出教材中的重点作品《海棠蛱蝶图》。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一、工笔花卉的笔墨特点
(一)用线精细考究
(二)设色均匀细腻。
二、工笔花卉的绘画步骤
(一)花卉写生
(二)拓稿
(三)白描
(四)渲染
第三部分:课堂实践
根据课前收集的照片资料,写生一支花卉,并对写生稿进行整理,将其用白描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进一步绘制成一幅工笔画小品。
要求:构图合理
刻画细致
线条流畅
设色匀整
第四部分:课后拓展
第5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29张幻灯片,运用了大量精美的图片,给人以直观感受。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学习明暗变化与形体立体感之间的关系。课件通过“你知道物体的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物体的明暗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这两个瓶子,哪个立体感更强?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明暗产生和变化的规律、油画作品中的明暗关系、明暗的表现方法、明暗与质感,详细介绍了如何用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并出示多幅学生作品供学生欣赏。
明暗的产生:1.光影效果。2.物体固有色的作用。
明暗变化的规律:在光线照射下物体呈现的明暗变化及物体本身的颜色变化。
油画作品中的明暗关系:针对明暗关系比较明显的油画作品分析,发现色彩与明暗之间的联系。
明暗的表现方法:介绍简单的表现技法。
明暗与质感:金属、玻璃等不同质感的物体都能通过明暗的变化体现出来。
绘画步骤:
1.直线起稿看比例。2.亮面暗面要分明。3.深入刻画立体感。
学生作品欣赏。
第6课 《黑白装饰画》
1.本课件第1页标明了课题。
2.课件第2页为导入内容,展示两幅装饰画作品,请学生指出它们的差别。差别非常明显,即:左图为黑白装饰画,右图为彩色装饰画。目的是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有初步印象。
3.课件第3页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喜欢欣赏黑白装饰画。4.课件第4页说明了黑白装饰画的定义。
5.课件第5页就教材装饰画主图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6.课件第6页总结了黑白装饰画的三个特点。7.课件第7页请学生就黑白装饰画表现手法进行区分。8.课件第8-12页列出了五种黑白装饰画的创作手法。
9.课件第13-18页举例说明了创作黑白装饰画的三种方法。方法一用例图详细说明了创作步骤,方法二和方法三以例图加以说明。
10.课件第19页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建议,供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进行作业选择。
11.课件第20-24页为学生作品。作品类型分别为动物黑白装饰画、花卉黑白装饰画、静物黑白装饰画、风景黑白装饰画和人物黑白装饰画,学生可以参考。12.课件第25页为评价内容,可以此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在班级进行作业评比。13.课件第26页为知识拓展,提供了几种黑白装饰画的实际应用,学生如有兴趣可以尝试。
第7课《从二维到三维》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的。全课共有33 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七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
一、导入部分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五角星,同时出示纸牌做的五角星,让学生体会不同之处在哪儿,为理解“二维”和“三维”的概念作铺垫。
二、从二维到三维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维度的概念和三维造型的特点。
三、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一般过程
介绍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步骤,并穿插半立体造型的实践活动。
四、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常用方法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介绍了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四种常用方法。
五、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广泛应用
展示了不同设计方法创作的作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突出了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六、学习建议
七、评价建议
第8课《走进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世代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本课通过大量民间美术作品,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视觉体验,让学生感知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及其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充分体验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课件分为六个部分:
导入环节:以过春节庆祝的方式——贴窗花、贴春联、舞龙灯、吃年饭等进入本课学习。
一、民间美术
展示民间美术在家居环境等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
二、民间美术的种类
1.绘画类(版画、年画、壁画等)2.雕塑类(泥塑、面塑、木雕等)3.玩具类(泥玩具、布玩具等)
4.染织类(蜡染、扎染、刺绣、补花等)5.服饰类(民族服装、嫁衣、绣花荷包等)6.剪纸 7.纸扎灯彩 8.皮影 9.其他
三、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
1.以谐音表达美好寓意。
2.吉祥民间图案的寓意——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3.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
四、民间美术精品赏析
秸秆扎刻技艺、剪纸欣赏。
五、课堂小结
第9课《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27张幻灯片,教学内容脉络清晰,主要围绕民间艺人的配色口诀展开。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并结合民间艺人的设色口诀,引领学生自主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最终能够独立设计具有民间味道的色彩作品。教师应尽量搜集一些民间工艺品进行现场展示,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课以实物展示作为导入,通过设问“民间艺人有什么配色秘笈吗?”揭示课题,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的求知欲。
一、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民间美术色彩特征
以实物展示,师生共同感受、探讨的方式走进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归纳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
二、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
以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配色口诀为基线,展开对民间美术配色特点的学习。
三、做个小小民间美术家
自选图形,设色、填色。巩固本课知识。
四、学习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意义
联系实际,从衣、食、住等方面明确指出,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第10课 民间工艺品制作1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25 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五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
一、导入部分
复习前两节课所学知识,观看糖人制作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二、介绍民间泥塑及造型特点,引出本课制作内容——泥塑 简单介绍泥塑概念与民间泥塑作品。
重点介绍民间泥塑的造型特点——装饰、夸张、寓意。
三、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
介绍泥塑的制作步骤及方法,并配以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以十二生肖为题创作,检验学习效果。泥稿完成后再讲授上色方法。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创作过程。
五、作品展示,教师总结
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2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31张幻灯片, 内容结构为四部分,教学内容脉络清晰。内容安排:欣赏部分简略,从题材、寓意、造型特点、色彩特点和材料几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工艺品,了解民间工艺品的特点。重点介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展示泥塑小马和北京民间工艺品“毛猴”的制作过程。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具有独具特色的泥塑工艺品,课件中对于泥塑的制作过程有较具体的介绍。北京“毛猴”的制作,录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毛猴”萧掌柜之子完整的制作过程,直观而生动,让学生了解“毛猴”作为老北京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留存着老北京人的美好回忆。
通过对两种民间工艺品制作过程的介绍,让学生有了较形象的认识,感受到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并完成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加深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掌握一两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和理解。
一、欣赏民间美术
以问题“为什么民间美术在民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引出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题材、寓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以及美好、朴素的情感,理解为何民间美术扎根于民间,经久不衰。
二、学习制作民间工艺品
1.泥塑小马的制作。2.北京毛猴的制作。
通过介绍具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学习民间工艺品设计制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
三、学习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一两种民间工艺品。
四、拓展
第11课《戏曲与美术》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45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中国戏曲在我们身边
以小游戏导入,“你在哪些场合可以看到以下物品?”引起学生对戏曲物品的关注,引出本课主题。接着以四个调查问题让学生感知戏曲就在我们身边,这四个调查会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都有所了解和感悟。之后出示的是中国地方戏曲和戏楼照片,可以引起学生共鸣。
二、感受戏曲的魅力
1.美轮美奂的京剧脸谱 2.精致华美的戏曲服饰
精选戏曲舞台上《怜香伴》《贵妃醉酒》《古城会》的人物服饰图片,学生可以感悟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穿着的服饰区别和细节美感。3.感受戏曲魅力——精彩纷呈的舞台动作
戏曲舞台中所有动作都有程式,都有舞蹈美感,很多美术作品也是根据这些带有舞蹈美感的动作进行变形和设计。
三、欣赏艺术家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戏曲艺术
这部分列举了中国画、速写、雕塑、邮票等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根据戏曲人物或戏曲元素为主题进行创作的。
四、利用戏曲元素创作美术作品的方法
1.观察造型,进行写生。2.提炼造型,卡通风格。3.夸张脸谱图案、提取脸谱色彩。4.提取脸谱的部分图案。
这四种方法为不同能力学生设定,可以单一应用,也可以综合应用。
五、学习建议
六、学生作品
第12课《如何欣赏工艺美术》(选修)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43张幻灯片, 内容结构为六部分。教学内容脉络清晰,主要围绕如何欣赏工艺美术的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欣赏经典工艺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理解工艺美术的基本门类和概念,并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会从品类形式、材料工艺、题材内容和文化历史方面描述、分析工艺美术作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在图片内容上有所取舍组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再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引入课题
视频导入,以问题“这段视频展现的是美术的哪一个门类?” 明确本课的主题内容为工艺美术,了解工艺美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工艺美术产生视觉印象。
一、介绍工艺美术的类别
以问题“你能归纳工艺美术作品的种类吗?”引导学生总结出工艺美术的类别。
二、如何去感受和欣赏一件工艺美术作品
从品类形式、材料工艺、题材内容和文化历史方面引导学生欣赏、评述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探究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学习建议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欣赏活动。
四、课堂小结
五、评一评
六、课后拓展
第三篇: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教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单位:来集二初中
姓名:杨苗苗 时间:2013年9月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
2、新课
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4)、它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
赋图》和希腊雕塑的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及其艺术美感。
(1)、你是怎样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精神----“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2)、作品分析,了解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
例:《洛神赋图》是个长卷,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第一段为“惊艳”,描绘曹植一行来到洛水之滨,忽见洛神惊鸿似的出现。第二段“陈情”,描写曹植与洛神互诉爱慕之情。第三段就是结局了。他把结局改了一下,曹植和洛水之神一起乘舟而走。
希腊雕塑的代表《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作品分析
古希腊和我国魏晋时期,中西美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似紧密联系。
将中西风景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进行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1)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例:在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史中,畅神、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从山水画的用笔来看,也能很清楚的发现它的重神重意的特点。对于山水画来说,最有代表特色的技法是皴法。皴法从五代成熟,经过历代画家的演绎和发展,形成了几十种皴法。(3)《千里江山图》作品分析
例:《千里江山图》中景色连绵不断,根据山水布局开合,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段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2)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作品分析
例:《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被称为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后杰作,将风景回复它本来的面目,回复它在大自然中的模样,体味并表现其中质朴而活泼的诗意与自然之美是霍贝玛所重点表现的。
3、练习
将丢勒和曾鲸的人物画进行比较。
4、小结
环境雕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
2、通过环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视美术文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点: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抛出讨论题的导入方法。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而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环境自然是少不了的,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
(1)学生讨论(分组),各抒己见地发言,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看法:(2)教师和学生一起举例并小结。(3)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阅读课文内容欣赏图片。
(2)教师出示一件架上雕塑实物和一张环境雕塑图片摆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3)师生共同提取二者的不同特点作为重点内容,加以重申,同时将内容板书或课件打出。
环境雕塑与环境互动,主要特点是与特定场合地点的(如绿色、生态因素)环境之间建立起亲密相融的关系,同时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表现出时代精神,这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征。
(4)按照放置地点讲明环境雕塑的分类,城市广场雕塑、园林雕塑、小区雕塑等。
(5)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放置地点、位置,而非雕塑作品的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从内容到形式与环境相互和谐以及与环境中的人相呼应的作品。(6)以一种作品为例说明环境雕塑作品的整体形态,大的轮廓与远观气势,雕塑的空间尺度、材质、色彩都是构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7)让学生分析,思维可以反向:试想某某环境中的这件雕塑作品其中任何一种元素的改变会让作品不仅失去了感染力而美中不足,甚至对环境还会产生破坏作用。例如:轮廓或空间尺寸或材质或色彩等任何一项元素的改变。3.学生练习,做“思考与讨论”内容,同时开始策划如何为校园或社区提出雕塑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思考与讨论”题。①有的小组以一张图片为题进行讨论。
②有的小组却是将图片汇总起来按照雕塑的放置地点来分类研讨。(2)学习评价与小结。
①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环境雕塑作品。
②有的学生还把环境拓展到了公共艺术,如有的学生举例到杭州游览看到西湖边叫《柱》的作品与湖边柳树、桃树和湖光山色很呼应、谐和,并还出示图片给全班看。
③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给予评价。如文字方案,包括小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还要为提出的方案作出评价,如写实的还是写意的,是主题性的创作还是装饰小品,材质是什么,色彩如何,其整体气势与周边环境是否相适应。
四、教学反思:
设计制作环境雕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环境雕塑作品、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多视角地理解环境雕塑的文化内涵。
2、通过欣赏与设计环境雕塑方案及绘制草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雕塑的特点,以及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视美术文化。
3、掌握依据不同材料,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及学习如何设计环境雕塑方案和绘制草图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 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如何把握环境的特征,使自己的作业真正成为“为环境量身设计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 入
现在我给同学们放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导入课件)
同学们都看了上组的图片,你对这样的环境满意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感觉看上去是不是少点了什么?(学生回答)环境雕塑。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设计制作环境雕塑。
(二)、新课
播放课件,欣赏环境雕塑作品。思考:
1、什么是环境雕塑?
2、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3、为你生活中最熟悉的环境设计雕塑作品方案需要几个环节?
(三)、练习
为你生活中最熟悉的环境设计雕塑作品方案
教师巡视辅导并再一次提示:在整个设计方案和绘制草图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对环境情况的考虑,即“我是为哪个环境设计制作的”。——雕塑与环境相互和谐,这也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点。
四、小结
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设计环境雕塑的方案和绘制的草图,并谈谈小组的创新:雕塑的特点,环境的特点、材料、方法与工具等等,同时班级集体参与研讨、研讨创意、方案与绘制的效果是否一致,你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更好创意。在展示、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重温学习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教学反思:
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作用,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象征性和装饰性。
2.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艺术实践,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分析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进行设计。
三、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
(1)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2)你喜欢哪些画面的色彩搭配?(3)你觉得传统的色彩搭配有哪些类型?
播放课件,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多种风格的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画面、实物等。组织学生欣赏、讨论、分析。
欣赏图片,自由讨论、分析后回答问题。
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引起学生对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兴趣。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传统色彩搭配中常用的色彩搭配有哪些。
2、(1)展示学生带来的资料;(2)欣赏和分析课本上的范例;(3)演示课件;(4)展示其他班级学生的作品等方式。
分析并总结传统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谈谈自己对色彩关系的理解。使学生了解传统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以及它所展示出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中化民族是一个想像力丰富、创造力强、乐观向上的民族。
3、演示课件,组织学生对比不同风格的色彩搭配。鼓励学生要有不断深入思考的精神。
畅谈自己的想法,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完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分析传统艺术。
4、你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材料为“大成殿”重新搭配色彩吗?(为节约时间可以先将原图大量复印)
对比设计作品与原作的风格各自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体会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以不同的文化氛围。
5、你能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法为春节贺卡设计一个封面吗?
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
引导学生体会传统艺术,传承民族文化。
6、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谈感想,并提出一些问题。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教学反思:
建筑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艺术色彩搭配的特征、内容和形式。
2、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建筑外形并设计色彩搭配。
3、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作品的认识水平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创作形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体验感受和创作建筑艺术的色彩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 你注意过清屏广场周围的建筑了吗?
谈一谈你对这些建筑的造型、色彩、历史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和探讨关于建筑艺术色彩的搭配这一问题。
(三)、讲授新课 建筑艺术的色彩搭配
出示多张不同的无色建筑设计图
如果你为其中一张建筑图进行色彩装饰,你会考虑哪些内容和因素?
一、色彩对建筑的作用:
1、色彩设计可以使建筑更美丽
2、色彩设计可以展现建筑不同的个性。
3、色彩装饰可以使一座建筑发挥不同的功能。
4、不同功能的建筑需要有相应的色彩装饰烘托。
5、色彩可以起到调节建筑气氛的作用。
二、建筑色彩设计的要点:
1、根据建筑的用途设计色彩效果。(如寺庙、教堂、故宫、天坛等)
2、利用造型特征设计色彩的图形效果和明暗变化。(如图书馆、大剧院、别墅等。)
3、色彩的组织与搭配(运用已学的知识)
4、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关系。(别墅、教堂等)
三、色彩搭配的方法
利用课件或范图展示各种色彩搭配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总结已学过的色彩基础知识。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教师归纳
四、学生练习
根据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对你手中的建筑图片进行上色
五、学习评价与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关注身边的广告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广告。
2、选择一个主题,尝试完成一件包括图片、文字、标题、广告语等因素在内的广告设计。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 对广告的兴趣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你是否注意身边的广告?你知道哪些广告词、广告歌曲?请模仿表演某些广告的场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体验广告带给我们的全新视觉享受。
(三)、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广告的重要性,你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提示:如“酒旗”便是广告,还有成语“自相矛盾”的故事,其中的卖主所说尽管是吹牛,但其形式也算是推销商品的一种现场广告。
1、广告在媒体上的分类: a.电视广告b.电台广告、c.印刷广告、d.户外广告、e.网络广告。
2、平面广告:邮寄、报纸、招贴、杂志、卡片、宣传册等。
3、立体广告:橱窗、路牌、灯箱等。
4、CI设计及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广告设计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把一些特定的内容展示给观众,使人们从中获得某种信息,得出对某产品或某品牌,甚至某企业的印象。关注身边的广告
广告整体活动的内容:
a.市场调查、b.统计分析、c.策划、d.设计、e.制作、f.发布、g.效果测定。
(四)、学生练习
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禁烟——吸烟有害健康”活动,“爱心助学”活动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以小组为单位策划、设计
(五)、学习评价及小结
如今,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好的广告作品会给人以美好的教育和熏陶,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们要用诗意的眼光欣赏我们身边的广告,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教学反思:
探究书籍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调查、搜集、研讨、统计、制作这一参与过程使学生学习到研究问题的方法。
2、更加了解书籍、热爱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3、通过对书籍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书籍的各种知识的探讨与研究。书籍的形式、书籍的装潢、书籍的分类、书籍的印刷发行等问题。
三、教学难点:因知识面较宽,学生社会活动范围较大,教学时间安排和控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拿出你书包中的书,仔细观察,从形式上能说出哪些知识?
学生观察研究,可几个人讨论,可能提出封面、插图、彩色印刷、开本、版权页等问题。
(二)、引导讨论: 这些问题里有那些知识?
(三)、学生发表见解:
1、课本有16开、大16开,在书店有8开的、32开等多种形式。开本是怎样确定的?
2、色彩印刷与黑白印刷。封皮的纸是铜版纸,里边的纸薄,是胶版纸。
3、封面、插图的特点,所起的作用。
4、封底有版权页,说明了作者、印数、出版社、定价等。
深入思考的过程。联想过去的观察,用以知的知识,从美术的角度探讨书籍中各种形式和因素。
(四)、深入引导讨论。(可用实际出版物展示)
这些因素对书记的内容的升华和对发行的影响起到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甚至争论:
1、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书籍的装潢?提出理由。
2、那些书籍显档次,愿购买与收藏。
3、哪些书籍定界太高,成本没那么高。
发表自己的见解,人是书籍形式与内容、品味与市场的各种关系。
(五)、放录像片或展示内容好、形式感强的书籍。
展示书店、图书馆的场景,展示经典的书籍。说明书籍知识的浩瀚,书籍的艺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生观察思考。
欣赏经典书籍,提高艺术文化品位。
(六)、引导、展示、分析
将自己最爱的藏书展示给大家。(课前应布置,也可教师准备经典的书籍。)学生展示并发表评述:
1、自己共有多少藏书,收藏的兴趣点。
2、藏书的艺术特点,自己的感受。
3、畅想今后书籍的形式与特色。
结合自己的实际,展示自己的心爱收藏,阐述自己的观点。
(七)、评价。
(八)、课后组织学生阅览图书馆;走进书店,借(买)几本好书,调查研究书的市场。
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或日记,下堂课进行研讨与展示。课堂教学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教学反思: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2、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3、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一)、导 入
谈话导入
(二)、新课
一、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讨论画的意境。
3、练习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讨论题:(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6)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4、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
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教学反思: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②《虾》的艺术处理: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五、教学小结
第四篇:2013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
一、教材分析 《画布上的阳光》
本课《画布上的阳光》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画布上的阳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接下来教材重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看法。
“教学提示”对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科学成果对艺术风格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以及自然科学法则和他们艺术观点的结合运用。
“教学评价”的建立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基准,分别从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习得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资料库”选用了莫奈在不同时间光色变化中对卢昂大教堂的写生,以这一著名的事例及一组写生作品的类比,再现了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色探索表现的过程。
“学习大空间”选用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点彩画,提示了印象派绘画对其后艺术的影响。突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日出·印象》可以作为教学的欣赏导入。旭日初升,雾气迷蒙,画家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提倡课堂教学运用教材中提示的作品局部放大法,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视觉记忆,同时为作品笔触、造型等具体的形式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教材的两组图片比较明确地呈现了印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格差异。适合作为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一”设置的教学讨论素材。强化作品形式的比较和风格的感受,尝试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1、画面色调的比较;
2、光色的不同表现;
3、笔触。
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也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P31一段介绍莫奈的文字提供了对《日出·印象》的一种艺术感受及与此幅作品相关艺术事件的简单描述,教学中不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拘泥于教材的这一种介绍,鼓励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视觉印象才是更为合理的教学选择。
《日出·印象》的欣赏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侧重对细节进行研究和讨论:画面气氛、色彩关系、造型手法以及笔触的运用、表现题材等等。
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归纳总结:
1、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2、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的方法。
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
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书目或直接提供资料供学生选择,根据学生特点分别指定任务。短文写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重点落在对具体作品形式美感的感受上。
积极策划一次班级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制作多媒体演示讲稿,整理自己对艺术作品进行自主欣赏探究的结果。
(第二课时)
展开即兴演讲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结果,评论自己喜爱的印象派绘画作品,借助媒体,展示学习探究的成果。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活动前教师可以明确提示从以下几点评价学生的演讲,引导学生演讲努力的方向。
1、自觉运用比较的欣赏方法,研究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2、具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在欣赏活动中把情感与理智有机结合起来;
3、在欣赏活动中能够表现出对自然色彩、生活情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4、大胆参与,见解独特,语言生动,表达清晰。
本课时生动活泼的关键是把课堂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时间,把教材上“活动二”的欣赏短文写作变成课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能,也提供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学习空间。
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尽量在每次学生展示后及时做出简短的评价,一是对应关照活动前提出的评价要点给予学生合适的定位,重点是鼓励;二是必须及时更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三是提示学生提高作品欣赏水准的具体建议。
四、教学选择
为达到“了解印象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
1、组织报告会或收集印刷品举办展览,让学生直接从资料中了解印象主义绘画;
2、通过色彩游戏或一定目的的简单练习,如阳光下的云、一棵树和地上的投影、物体明暗两面的色彩关系等等,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印象派绘画;
3、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艺术史线索简介印象派绘画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五、教学建议
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可以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注意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
本课如果没有更多清晰图片资料的支持,就很难让学生从作品形式技巧方面的分析过程中获得更多真正有意义的直观审美感受。一般来讲,现在许多网络图库中一些高清晰印象派作品的图片都可以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
但是,对于信息资料相对贫乏的地区,或许根本没有多媒体的设备作为日常的教学支撑,所以在此教学就有必要避实就虚了。建议教师紧紧抓住P31大幅的《日出·印象》进行作品形式技巧的重点分析,力争以点带面地组织教学深入开展,帮助学生初步理会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虽然比较的方法是美术欣赏中极为常见的方法,但是在作品的具体比较中却存在较大的教学选择空间。比如,特定的作品与什么作品相比较?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教材中为凸现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选择了古典主义画派的作品来进行对比。这样的比较适合帮助学生区分印象派以前的艺术风格与印象派之间形式上的大体风格差异,教材上设置“活动一”的讨论就是这个意图。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活动一”很难单独成为支撑一个课时的学习活动,更多意义上可视为课时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至于印象派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与风格,或许光运用对比的欣赏方法就不够了。此时选择比较的作品建议是印象派的一些代表作。对同一画派作品的仔细类比,往往是获得某个艺术流派更多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六、教学资料
19世纪西方的美术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政治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他们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艺术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艺术作品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的突破,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因为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七彩的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就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形成了排斥主题的艺术倾向。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富贵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近乎偏执的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一方面促使艺术家开始走进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中,不拘于描绘所谓高雅的画面与室内场景,大量的平民生活场景进入了艺术家描绘的视线,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印象派绘画的主张客观上使艺术从贵族宫殿走进了世俗生活。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丰富灿烂的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社会进步意义的。
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而后经鲁本斯、委拉斯贵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已经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所有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都为印象主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官方学院派的压制,这批年轻画家探索创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举办的艺术沙龙展出,于是他们共同于1863年举办了“落选沙龙画展”,遭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猛烈攻击。年轻画家们没有灰心,又埋头奋斗10年,于1874年在巴黎的闹市区举办了震惊画坛的“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在这次画展中展出了莫奈的一幅风景画,题名“印象·日出”。有位叫勒罗瓦的作家发表了一篇小品文评论这次展览,题为“一次印象主义的展览”,以此讽刺莫奈作品脱离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艺术审美标准。“印象派”由此而得名。1876年举办第二次展览,有20位画家参加,这次展览干脆打出了“印象主义画展”的旗号,从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国画坛,扩及欧洲,影响世界。
×《世界美术大典》(电子出版物)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美术及其教育》 尹少淳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案]
课目
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
年级
九年级下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活动导入
一、活动导入
展示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校园景色,请学生感觉照片上的色彩,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和色彩成分比例。
小结:大家的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和准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作品欣赏
二、作品《日出·印象》欣赏
1. 画面的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旭日朦胧的光色,船、物、大气、水、阳光交融成一片。
2. 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①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
②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
活动对比
三、色彩分析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校园的照片,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各占多少。
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分析,同时还发现,绘画色彩绝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的画派呢?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几幅作品。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
四、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 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2. 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
3. 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画家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欣赏。
欣赏《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
欣赏《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
《父亲的肖像》
《打阳伞的女人》
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四幅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
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提供印象画派相关的书目和网站。
(第二课时)
活动链接
一、活动链接(已完成)
课余,同学们已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印象画派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各抒己见,共同走近艺术家的作品。
为学生收集大量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为欣赏、评析提供良好的平台。
即兴演讲
二、即兴演讲
1. 各小组进行即兴演讲,评论印象画派各画家的绘画作品。
在引导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者,多予以鼓励,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剖析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领会画家和作品的特色。
②鼓励学生灵活地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感受和表达。
③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逻辑。
④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辩驳。
修拉、凡高、塞尚、高更等的作品欣赏。
总结
三、总结
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
板书: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
第五篇:九年级美术教案下《走下神坛》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案 第一课 《走下神坛》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等的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其中学习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了解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教学活动的设置各有所侧重,培养学生审美、评论和文化认知的多方面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品中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
2、方法与过程目标:
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各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包含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教材意图,把握和控制难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
教材的内容材料多,跨度大,一味照本宣科必然拖沓。所以,对材料进行 选择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准备从细致地研究教学内容开始,大量地查阅资料,除熟悉与作品有关的内容外,还须精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史料和有关知识。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五、教具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基本风格和变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
媒体运用课件展示:拉斐尔油画《椅中圣母》约1514(意大利)《弯曲在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木板蛋彩)约1820(拜占庭)
二、新授:
1、解析:《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 整体画面很暗,人物形象平面化、严谨、金色、暗红色、黑色、对比不强烈、压抑、圣母容貌肃穆、圣婴老成、肃穆、正襟危坐、高高在上
《椅中圣母》光影感非常强,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圆形构图打破死板不呆板、红黄蓝三原色、艳丽华贵、对比强烈、温柔、可爱、神态柔和、充满青春活力、动态自然、有亲切感。
2、比较:《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椅中圣母扎》同样是描绘圣母和圣婴,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
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比较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
3、欣赏:
1、《犹大之吻》(湿壁画)约1305乔托(意大利)(1266-1337)“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作品有《犹大之吻》、《逃往埃及》、《哀悼耶穌》《宝座圣 母像》等。
解析:乔托注重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地现实主义倾向。《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乔托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4、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
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14-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15-16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
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
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
1、《带金翅雀的圣母》(油画)1507拉斐尔(意大利)
拉斐尔绘制了大量的圣母子题材的作品,它将现实生活中许多美丽的女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圣母的身上,具有和谐、柔美、明净的人物性格特征。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中,被誉为美和完善的化身。
《金翅雀圣母》又名《带金莺的圣母》,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是画中人物并没有宗教标签。
2、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
作品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表现出对完美与和谐的色彩及造型的追求。表现出“理想美”的趋向。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追奉的“美的标准”。
3、《春》油画约1482 桑德罗·波提切利(意大利)是一幅有关自然与人类保持和谐关系的寓意画。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橘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显然,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
三、思考练习
1、查找资料了解调子的含义。课本第三页下图为画面调子比照卡,仔细观察作品将你认为调子相当的号码填入右边的线描图中。
2、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
四、作业与课堂评价 板书设计:
第1课: 走下神坛(1)
一、中世纪艺术特点。
二、人物介绍:拉斐尔;乔托
三、作品欣赏:《椅中圣母》、《弯曲在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犹大之吻》、《带金翅雀的圣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知识,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文艺复兴的推进,一些艺术家以理性为准绳,科学观察万事万物,打破了神学的权威,运用透视法则和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创作出人物形象更趋真实完美,刻画的现实也更加准确生动。课件:《蒙娜丽莎》达芬奇(意大利)
达芬奇做了大量的写生练习,并注重对人体比例、结构以及透视等的研究,其作品流露着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大卫》雕塑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结构和运动,故而他的作品更能充分展示人体的力量之美。《农民的舞蹈》油画 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画家去除了宗教与神话的限制,走向民间,在朴实的平凡生活中发现了生命的美。
2、艺术直接表现生活
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目光转向现实的生活,以平民百姓为主题,甚至自然界的花草和禽鸟也可成为主题,思想的活跃使得文艺复兴艺术进入大师辈出的时代,极为深远的影响了后来的西方艺术。
课件:《暴风雨》乔尔乔内(意大利)《草地》(水彩画)丢勒(德国)《自画像》(油画)丢勒(德国)
无论是草地上的植物还是镜子中的自己,丢勒都以极其客观科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呈现在画面上。
三、思考练习:
请说一说《暴风雨》和《带金翅雀的圣母》中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查找资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同其他时期同类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认识。
四、评价并结束新课。板书设计:
第1课: 走下神坛(2)
一、《蒙娜丽莎》 达芬奇
二、《大卫》 米开朗基罗
三、作品欣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