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4: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第一篇: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1、语文讲读“生活化”

我们主张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

例如我校的一位老师在上完《山中避雨》之后,总觉得学生对“乐以教和”体会不够,苦于一时想不出合适的方法补救。有一晚,正上晚自习,全班学生正认认真真地看书,突然停电了,教室里一片牢骚声:又停电了!这时那位老师示意学生安静,并说:“现在没发电,我教大家唱一首歌好不好?”同学们都大声叫好,于是老师就教唱了那首最近改编的歌曲: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南马镇中,兄弟姐妹一千多,景色也不错„„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兴致勃勃地大唱起来。师生唱得兴致正高,电灯又亮了,这时老师说:“晚自修需要安静,就唱到这儿。”这时学生是满脸不快,怨声载道:唉!干嘛这么快就有电了嘛!这时候老师灵机一动,忙问学生:刚才你们蛮讨厌停电,现在为何又怨有电了?学生说,因为这歌实在太好听了!唱歌太有意思了!老师忙接着引导:“刚才我们这情景与我们所学的哪篇课文的情景很像呢?„„你们讨厌停电到怨有电,是因为什么?这说明什么?”这时得出“乐以教和”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我认为这案例妙就妙在那位教师抓住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从而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2、语文作业“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紧紧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特别是作文)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我充分利用农村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布置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家乡的环境情况、天气变化等,再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如刚入中学时的新奇、想家,一段时间后的学习紧张体验,运动会的赛前、赛后,考后的高兴或失落„„还有节日来临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贺卡送亲人、朋友,并记下这事;也让他们写写亲人、家庭,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就让他写写介绍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当然还要记下生活中的“大”事,如这学期我班来过一位实习老师,我适时布置写《我班来了新老师》、《忆新老师》,还鼓励给新老师写留言、写信、打电话等,学生是那么乐意,但这哪一样不是在学语文呢?

3、语文教育“生活化”

思想性是语言学科的性质之一,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教育应紧扣课文本身的教育因素,又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还要注意这种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有一次,我班一位女生的20元钱不翼而飞了,当时我真想对全班来个大清查。但最终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冷静思考后把求援之手伸向了安徒生(当时我正上童话单元)。我问学生:《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你们一定读过吧?能说说小男孩的形象吗?“小男孩”最可贵之处在哪儿?在让他们明白小男孩贵在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后,并围绕“童心”二字展开讨论,最后我总结道:“可贵的童心是容易失落的。抄作业,嘲笑别人做好事,考试时偷偷地翻书„„童心正是在这些小事中不知不觉失落的!”这时我提到了丢钱的事:“我无法查出是谁偷偷拿了这20块钱,但我可以断定这位同学已经不幸地失去了童心!我感到痛心,并且多么希望他能把自己的童心找回啊!”第二天那钱竟又“飞”到主人抽屉了!这次讲《皇帝的新装》收获不少——对那位女生来说,安徒生帮她找回了钱;对那位犯了错误的学生来说,安徒生帮他找回了一度失落的童心;对全班同学来说,安徒生使他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而对我来说,安徒生“配合”我将语文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并进入他们的心灵。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学生生活‘语文化’”,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1.日常生活“语文化”

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逐步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要让学生不但认真阅读课文,而且更应习惯于课外博览,并把这种“阅读”化为人生的一部分;要让学生不但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而且更应习惯于写信、写日记、写随笔,不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打分,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另外,从打电话到会客人,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写留言条到申请书,从同学争辩到家庭讨论,从糖酒广告到家用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目前学生所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可以说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招牌”、“无错不成广告”,连电台电视台里的不少主持人也常常读错字!但这恰好为训练学生辨字正音的明目聪耳提供了生活化、社会化的“语文试题”。如果引导得法,学生也就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了生活天地。

2.班级生活“语文化”

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因此班委选举,我让学生先写自荐书或上台讲演;每堂课我安排一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讲演”,评论班级生活;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个通知,让全班同学看看有无错字、病句;要开运动会了,入场式中的班级介绍语我向全班征集„„”班级生活‘语文化’”可谓一箭双雕:学生既是在语文实践,又是在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语文训练,又是在班级教育——而这一切又是结合得如此巧妙而不露痕迹。这学期,我校的一班主任在班内记“班级日记”,它不是记下谁违纪、犯错,而是把它作为沟通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心灵的桥梁,那里有的是鼓励、劝慰、建议,而没有直露的批评、惩罚。每天学生可随时写、任意写,他们写出那充满人情味、委婉耐听的肺腑之言,难道不是语文实践?

3.社会生活“语文化”

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主人,是当代中国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而作为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应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人生的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改造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所感的街头交通、农贸市场、村镇环保、治安状况、新建大厦甚至个体摊点„„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社会生活‘语文化’”并不只是指学生的街头活动,也包括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却始终保持着热爱生活、关心改革、思考社会的好习惯。我很注重引导学生“身居斗室、胸怀天下”。非典肆虐,小汤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彻夜奋战,李淑萍写下《白衣天使,我向你们致敬》;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金笑笑写下《杨利伟,你真棒》,吕梦蕾写下《祖国,我为你欢呼》„„虽然文章幼稚,但其主人翁精神、公民意识已充分体现。

当然,“语文教学‘生活化’”也好,“学生生活‘语文化’”也好,都未必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命题。笔者这么表述,不过是想揭示并强调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必然联系罢了。这么说的真正目的当然是:使学生既能在近期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考试而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更能着眼于未来具备得心应手的语文能力。

第二篇:生活作文化 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 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 作文生活化 康成小学

郝其福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称为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为了解开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愁教作文、家长担心孩子作文的扣子,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我校王香兰老师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实践证明,王香兰老师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不仅“可操可控”,而且她所任教班级,创作兴趣浓厚,孩子们飞扬的文思,生花的妙笔,无不彰显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魅力。

王香兰生活化作文教学法以潍坊市教育局(2009)85号文件在全潍坊市推广,今年4月6日,山东现代教育导报以“让作文不再难写“为题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并应邀于7月19日—23日在全国语文教学大会上作报告,发行专著近500本,深得全国语文界的高度关注。暑假期间,王香兰老师应邀到潍坊、济南等地作报告,引起了山东省教科所的极大兴趣。王香兰生活化作文教学法已引起各种媒体极大关注,从今年的4月上旬到7月上旬,康成书院掀起一股王香兰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热评;山东新世纪教育文学选刊进行了长篇连载;中国教师报也在8月26日以《王香兰和她的生活化作文》为题在头版头条以大篇幅给予报道。9月25—9月26日潍坊市教科院将在高密市召开作文教学现场会,推广王香兰作文教学法。

二、推广的意义和目的

1、把生活引入作文课堂,生活中的“亮点”,拨动孩子们的“情弦”,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让作文不再是为写作文“强说愁”,从根上解决孩子们作文“没的写”的问题。

2、把孩子们引向生活,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习惯,提升孩子们深入思考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们的文笔因观察而具体,因具体而生动,因思考而深刻,因深刻而有灵性,解决孩子们“不会写”的问题。

3、把生活引入作文,生活的丰富,不仅会让孩子们的作品多彩,而且情趣高雅,让孩子们因“有的写”“善于写”而“愿意写”,解决学生“不愿写”的问题。

4、作文教学生活化,让教师教作文不再难,让学生写作文不再难,更让“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再是一句空话。孩子们的观察、实践、思考、想象、创新、感悟等能力的提升,这种价值,更在作文之外。

三、王香兰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核心内容:

作文生活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把作文教学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把孩子从时空受限的作文课堂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做“有米”之妇。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老师为其搭建的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平台,感受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第二步是引导孩子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交流提升,诉诸笔端,在“表达”中学习表达,学会做有米“巧妇”。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所得——试写篇段——班内展读——师生赏评——修改完善——推荐发表”等环节,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感悟到的、想象到的,流畅、真实、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通过在生活中寻找作文教学的支点,从“观察出来的作文”、“想象出来的作文”、“种植出来的作文”、“饲养出来的作文”、“访谈出来的作文”、“活动出来的作文”、“感悟出来的作文”、“赏析出来的作文”等八个系列入手,把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系列化。

1、就地取材,看一看。教师引领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观看,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自然之美,感恩大自然。

2、就地取材,种一种。教师随着季节,为孩子搭建与植物密切接触的平台,让其在对某一种植物的观察中,感受生长的神奇。

3、就地取材,养一养。教师组织孩子们饲养小动物,在饲养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和精彩,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责任意识。

4、就地取材,访一访。教师巧妙利用孩子们身边的师生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组织活动,让学生走近“名师名生”“打工人员”“流动服务人员”等,以此感受人生的千姿百态,感受心灵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5、就地取材,做一做。语文教师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动”起来,把原本平静的两点一线生活“搅动”,溅起生活的浪花朵朵,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体力行,品味感悟。

6、就地取材,想一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回放“曾经的岁月”,创作“班级故事”,培养孩子们积累收藏生活,提炼加工、感悟升华生活的能力;通过引导孩子们编童话、写寓言,创作动画片,让孩子的思维插上翅膀,放飞想象,张扬个性,让孩子享受到创作的快乐,感受思维之美。

7、就地取材,悟一悟。语文教师在作文生活化的操作中,既要观察孩子们最想观察的,更要引导观察孩子们不想观察的;既做孩子们觉得有意思的、好玩的,更做孩子们觉得没有意思、不好玩的。“看别人不看的,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从没有意思中看出有意思,从不好玩中玩出好玩,加大培养孩子们感悟生活的力度。

8、就地取材,赏一赏。教师组织作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自能写作,自能修改”的能力,所以,孩子们的习作完成后的后续教学工作该怎样进行?怎样批,怎样评,怎样讲,孩子们兴致高、“愿意写”、进步快,就怎样批,怎样评,怎样讲,语文教师要从唤醒孩子们乐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不吐不快的激情,给孩子注入享受成功笔耕不辍的动力等方面入手,做好“成文”后续环节。

四、组织领导:

为加快王香兰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推广工作的开展力度,将现实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学校成立“生活化作文教学领导小组”和“生活化作文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监督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施操作情况,定期检查、评价、反馈。实施小组具体进行生活化作文的具体实践,引领学生将生活引入作文,用作文反映生活。

五、实施策略:

1、全面的理解王香兰语文教学体系,把实施作文生活化与时时练字,常常练笔有机结合起来。

2、听取王香兰老师生活化作文教学报告,根据自身教学特色,个性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听王香兰老师作文教学观摩课。学习王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技巧,及写作方法的潜移默化。

4、实施小组成员进行作文教学,请王香兰老师现场听课指导。

5、定期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6、有目的地选择好写作训练的点,课前可以设计才华展示三分钟,学生展示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名言警句、人生座右铭、古诗词等。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加课外积累,拓宽知识面,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

7、重视习作的讲评,谈感受,讨论重点环节,就不同意见展开争论,发现收获,相互交流贯穿写作讲评教学的始终。

8、联系生活,展开活动,利用生活中的一切素材创设情境进行写作。

9、拓展写作领域,如写读后感,展开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快乐、自由的表达;此外,语文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语文课外活动及日常学习生活都是进行写作教学,写作练笔的机会,可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写作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

10、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每位老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评价,可以用行之有效的符号、高分或其他特殊语言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每一个个体的主体意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个个动笔,取长补短,变受教为乐学,对同学、自己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养成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习作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与指导许多学生放下心里包袱,勇于向“作文难”挑战,激发其心中有感必流露与笔端的愿望。

11、坚持学习、发展、创新的原则,把王香兰生活化作文与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六、评价方法

我校将以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目标,建立科学评估作文教学效益的机制。

1、学期初每一位语文教师根据本班的学情需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化作文教学计划;学期结束前,每位教师根据一学期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情况,写出教学总结并上交教导处。

2、一、二年级学生一学期需至少完成生活化小练笔6篇;三至六年级一学期需至少完成生活化作文习作16篇,其中观察体验作文至少8篇,多者不限。

3、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语文教师除3个精品教案、20个简案外,其他备课、教案可以在教科书、参考书上圈、点、勾、画,添加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想,突出个人的教学特色。

4、级部要统一使用纸质较好的大作文本,将学生的作品统一保存,做到簿本整洁,不撕裂,不翘角,字迹工整美观,评价合理有效。封面的学校、班级、姓名要统一书写。簿本第一页设计为“目录”部分。

5、领导小组成员将不定期通过推门听课、查阅学生习作等方式,对生活化作文的实施情况进行考察。看学生对作文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基本功是否扎实,能力是否普遍提高,书面语言与口头表达是否同步发展,习作是否充满生活气息,还要把平时考查和阶段考查,学生集体考查与定点考查,课内考查与课外考查结合起来,及时检查,及时反馈,了解薄弱环节,进行教学调控。

6、学校将分年级段进行生活化作文竞赛。组织评委进行评选,优秀作品优先推荐各类刊物及康成书院教育社区发表。

七、注意问题:

1、教师首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

2、观察前,教师要选好“看点”,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3、观察中、观察后,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分享彼此发现的快乐。

4、重视评价、激励的作用,及时肯定学生在观察、习作中的新发现、新思想。

5、关注过程、关注细节、关注个性。

6、持之以恒。

第三篇:文化与生活

》必修3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教案与学案 一.考核内容要求(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二、方法指点

学习本单元应理解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文化的产生、文化的内涵、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知识结构图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点

文 化 概

念 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的 文化与经 内 济、政治

涵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 和 文 化 的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作

用 文化的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 用 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四、基础知识归纳

考点1: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1.《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上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和技术等。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典型题目:《文化生活》中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体现文化概念的内涵的是(a)

(1)2006年3月18日,舞蹈《千手观音》在广州再次演出;同日,深圳举行“中英街3。18警示日:勿忘国耻”纪念活动(2)《外来媳妇本地郎》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广东珠江电视频道热播(3)教育科学技术(4)语言、文字(5)2006年“两会”召开(6)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考点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表现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把握其“相互影响”的关系要注意:(1)经济不但是文化的基础,也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与政治又决定文化;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文化又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2)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外行话又反作用于政治与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3)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经济的“决定作用”与文化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混淆。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经济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文化与 相互交融,成为担待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典型练习:

1、200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这是指(d)

(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即在经济发展中,科技、教育和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说文化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相互交融(5)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它所揭示的关系是(b)a文化决定政治 b优秀的文化的发展对政治的进步有着推动的作用 考点3: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考点4: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即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我国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大力宏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提升综合国力 b. 文化能对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d.文化就是生产力

考点5: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为人所创造,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会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还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典型练习:

1、2006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因为(b)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3)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健康发展(5)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6)继续做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2、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d)a.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重要的影响作用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3.以下关于文化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a.先进的文化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b. 凡是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五、相应练习(学案)单项选择题:

考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我们讲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b)

a.指人们的一种素养 b.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对于人和文化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

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b.先有文化,然后有人的出现

3.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b)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a)

a.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具有(b)a.相对稳定性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b)a.学习文化生活所自然形成的

b.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d.天生的

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b)a.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的重要标志 b.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化程度高低

4.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主要说明(b)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2)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3)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4)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它是名言名句 b.它是我国古代的文化 7.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设和谐社会

d.自主、竞争、效率和民主法制意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

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观念和道德风尚

8.歌曲《我的中国心》中有一句这样的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说明(a)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 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多变性 d.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发布

从8月17日“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个多月以来,社会各界人士都通过网络、信函献计献策。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研究之后,出台了公民出行的《公约》和《指南》。从即日起,怎样在出行时候做个有礼貌的游客,有了正式的行为参照。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是我们大家的义务,请遵守以下公约:

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4.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7.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8.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注重礼仪,保持尊严。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女士优先,礼貌谦让。

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

文明住宿,不损用品;安静用餐,请勿浪费。

健康娱乐,有益身心;赌博色情,坚决拒绝。

参观游览,遵守规定;习俗禁忌,切勿冒犯。

遇有疑难,咨询领馆;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第四篇:引入生活情境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引入生活情境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秦都区马庄镇天阁小学史荣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然而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而形成个人的“心理世界”。要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教师就必须改变观念和教学方式,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步改变,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成为有责任感的人。要使学生将来能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就应该最早的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以便于让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因此,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语文课堂生活化:

一、寻找弊端,激情导入

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然而几乎没有一位老师告诉学生,总是说学习要吃苦,是苦差事。特别是语文教学,整天教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不断的重复。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冷漠呆滞;不是其乐融融而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生对语文的态度不是越来越积极,信心不是越来越强;这是教师的失误,教育的失败。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营造一种生活氛围,创设一种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别开生面的开端必然会先声明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地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因此,导课可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采取故事、笑话、歌曲、影片等,用短短的时间缩短师生的距离和学生与教材 的距离。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可以播放春天的赞歌,让学生想象奇妙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感情;又如在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地道战》这部电影,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

二、提高认识,联系生活

新课程关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指出:“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明白道理、掌握规律”。那么,只有联系生活,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自己感受熟悉的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周围的人、事、理。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道理,从中感悟生活,从中吸收精神营养。

例如:在学习《我爱家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家乡又有哪些特产?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热爱家乡之情;学习《养花》这课时,让身每位学生亲手种植一盆花,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将自己养花的技巧和经验与同学一起交流,从中体会养花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重视德育、学以致用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生体验,这样,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充

分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并产生爱恨之心,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信心,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例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学生知道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为了胜利,宁愿牺牲生命,而我们有个别同学,为了自己“快乐”,扰乱课堂纪律,打扰他人学习,这是多么不应该呀!又如学习《丰碑》一课,学生从中知道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一位军需处长(为部队提供军队和生活物资),在冰天雪地里,将自己的棉衣给了战士,而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受到强大的感染和震憾,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总之,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把课堂当作演播厅、实验室、操作间,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接近生活,反映生活,可以使语文教学别开生面,锦上添花,如果与生活走的太远,就会如同鱼儿离开了水,花儿离开了阳光,没有生机,不会有芬芳。因此,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才能培养一个个健全人格的人,才能塑造一个个学会生活的人,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五篇:文化与生活(A卷)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A卷)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倘若今天还没有定为文物的名人旧居、祠堂庙宇就可以消失在铲车之下,将来人们到哪里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寄托浓厚的乡愁。这是因为()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下图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及痛悼。这体现了()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A.民族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B.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文化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4.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人之初,西方认为性本恶,中国认为性本善。对人性的基本判断,影响着文化的根本构造,所以中西方国家的制度有很大不同。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B.不同民族社会交往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7.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8.“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并继续影响着我们,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塑造人生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率先提出“寓教于乐”的概念,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同寓教于乐的方式最容易为儿童接受、最适用于儿童教育。寓教于乐方式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菜根谭》有云:“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而俗气潜消。”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1.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不仅要成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的纽带,更要全方位地融入“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布局,特别是要发挥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各国政治分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现如今公交车成了公民道德的见证,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文化”的,什么样的人是没“文化”的。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B.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 C.人们的形体语言美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3.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修养之中,这说明()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4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B.文化修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培养的 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 D.人们的文化修养完全取决于人们的自我反思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4.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新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高富帅”“纠结体”“杜甫很忙”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热点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15.专家指出,南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A.南京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南京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精神产品具有经济性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6.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体现了()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5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③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

①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8.“六一”儿童节本应是天真快乐、烂漫无瑕的日子,然而在某些地方,儿童节却在成人的世界里遭遇“变味”的尴尬。有些幼儿园用形形色色的方式向家长索捐,总逃不开一个“钱”字,给儿童节的“纯净天空”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B.必须坚决反对不良文化的影响 C.“拜金主义”主导了社会的发展 D.反对向儿童进行与金钱有关的教育 19.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6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0.中国人的名字绝不和父母或长辈相同,以此表示对他们的敬重。而非洲有的部族为表示对自己先人的尊重和纪念,则把逝世的先人的名字继承下来,以至于有的人的名字长且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A.自然环境的差异

B.风俗习惯的差异 C.文化程度的差异 D.交往方式的差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21.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10分)

22.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

材料一:全国道德模范是当代中国的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7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为人品格,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中涉及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推动社会良好风气形成。(9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8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材料二: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1)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6分)

(2)请以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6分)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9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参考答案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D解析: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性如素丝,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被五色所沾染,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引文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D项强调要以人为镜,见人长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要求。A、B、C均不符合题意。

2.A解析:③表述错误,优秀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所有的文化,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④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排除。

3.D解析:题中的国家公祭鼎是记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物质载体,因此本题应选D项;其他各项与题意不符,均不能入选。

4.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叉子”的使用和改进过程,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应选①;叉子的使用,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表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故应选②;③④不符合题意,均不能入选。

5.D解析:题干中与善人居,与善人化矣;与不善人居,亦与不善人化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③正确。①本身说法对,但与材料不符。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④不正确。故选D。

6.C解析:对人的本性认识不同导致中西方国家的制度有很大不同,说明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C项符合题意。7.C解析:材料反映了文化的作用,C项正确。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0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8.D解析: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说明 ④。继续影响我们,体现 ③。①②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

9.A解析:寓教于乐,通俗来说,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特定的文化环境,让受教育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是寓教于乐所体现的。

10.C解析:文化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B、D两项观点错误;“渐”“潜”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答案舍A项而选C项。

11.D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舍去①。国家利益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政治分歧,故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12.A解析: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漫画中乘客行为是文化素养的表现,题干中“文化”主要指文化素养,故选A。

13.B解析:良好的内心修养要通过对社会的体验逐步培养,故B项正确,A项错误。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文化修养,但二者不是必然的关系,C项错误;D项否认了学习、环境等的重要性,观点错误。

14.C解析:这些词语作为文化是一定社会实践的反映,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创造文化,同时这些文化也会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

15.D解析:材料表明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D项表述正确。A、B两项与材料结合不紧密。C项说法片面,精神产品是否具有经济性要看具体情况。

16.B解析:题干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一个国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家的国际地位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故选B。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7.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材料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只有发达的经济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②③正确,①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排除。18.B解析:向家长索捐属于“拜金主义”不良文化的体现,必须反对,B正确。A与题意不符;C与事实不符;与金钱有关的教育并不都是错误的,D观点错误。19.B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故①项错误。先进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④项错误。排除①④。故选B。

20.B解析:中国与非洲人的姓名各有特色,原因在于各地的文化不同。A、C、D三项未体现;B项正确。

21.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文化政治影响力越来越突出。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文化的作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因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22.(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表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彰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能够营造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社会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表彰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能够引导人们见贤思齐,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自觉。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表彰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能够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2)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激发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提升人们道德建设提供更多的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③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发挥先进文化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引导作用。

23.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分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理论依据要符合主题。)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解析:第(1)问,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可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要求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第(2)问,认真审题,结合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如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用文化影响人的来源解释,主题与理论依据要对应。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4页

下载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与文化

    《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南昌十七中高中语文组在人类进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

    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忆昔求学听课时 曾记得读高中时,全班学生都对生物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所讲的东西有好多不是书上的东西,但却是最精彩吸引人的。如讲蜜蜂,先来一......

    语文生活化123

    语文生活化 我参加了《语文课程标准》远程培训学习活动,受益匪浅,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 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

    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有生活,才有正确,才有能力,才有精彩;日常生活语文化,班级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才能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础,数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

    生活化作文与作文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与作文生活化一 何谓“生活化作文”?所谓“生活化作文”指的是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的具 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请看下面的一篇学生作文: 想当王海 黑龙......

    小学语文阅读与生活化的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与生活化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中基本理念的首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改为“语文素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更广泛的功能,重视语文课......

    2012文化与生活高考题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保留了原题号) (12安徽卷)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