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2019-05-15 04: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篇:教学设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1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单元第3课

5、学时数: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中考开卷考试,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问题导入 <2分钟>

对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1、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

一、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

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

学习新课

权力

学生讨论:

1、老师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

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1、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可能让学生动手、4、元朝的行省制度

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动口与动脑结合1、两汉的内外朝制度

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起来,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与探究的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4o分钟>

二、中央政治

2、根据君权相权演变的史实,分析学习习惯。

制度的演变

3、北宋分割相权

4、元设中书省

1、察举制

三、选官用官

2、九品中正制

制度的演变

3、科举制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本课小结 <3分钟> 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采取列表法,3、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分培养学生概括能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什么特点?

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反思】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安徽省和县一中

孙时林

第二篇:《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一本答案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一本答案

1-5:CABCB6:C7-8:CB

【解析6】很多同学认为C是正确的,不细心啊,宋三司使到底分割宰相的什么权力呢?

【解析7】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同措施是ABD,B应改为“直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问题”。而设问是“不同”。

9、【解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内部两大矛盾之一,本题以此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特别要注意“实质”一词,实质也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三公”可任免,是一种新的官僚制度。透过这一现象认识到它真正的意义是对世袭制度的否定;从材料二、三看出,唐宋两代对待宰相的态度有重大差别,因而其政治运行机制也有显著不同,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2)、(3)、(4)题,其中(2)、(4)“运行机制”值得好好思考,它的重点不是落在制度而是具体怎么运行运作;(3)设问有特殊要求“据材料三”,材料性主观题与问答题可有不同。

(1)“三公”的出现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的官僚制度,是对世袭制的否定。

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2)态度:应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既合作而又相互牵制监督;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2分)

(3)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

(4)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中央设中书一省,替代前代的三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第三篇: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回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加深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通过阅读史料,重点探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并在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中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在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政治制度,理解历史概念,通过对比中外古代政治制度,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形成了阻碍。

4、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探究从汉到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规律。

本课难点是通过分析材料和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认识到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5、课型课时:综合课 1课时

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分组讨论法 比较分析法

本课时间跨度大、概念多,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面对的是高二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这课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这些制度的演变缺乏完整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尽可能多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手段,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通过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着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述历史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历史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分发学案,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的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2、导入

展示四幅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帝王的图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导入并展示课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

主要分为6个板块。

活动一:齐读目录,圈点前言,建构知识网络。

从第一单元的目录入手,通过读目录,让学生弄清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承上启下,然后看单元导言并找关键词,最后共同建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情况(展示结构图),要求学生把没有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强调教材目录,重视培养知识的系统性。

活动二:阅读史料,调用知识,探寻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通过两个问题探究,调用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问题探究一】

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之败,于是刨裂疆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柳宗元《封建论》

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所给材料来设计问题,然后指出三则材料依次体现了历史“是什么”(史实)、历史“为什么”(原因)和历史“怎么样”(影响和对策)的规律。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元朝由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统一后的疆域北到蒙古、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材料四《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

和同学们一起认真解读材料,让大家自己形成问题和答案。最后指出元朝的行省既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官府,既要听命于中央同时地方又有一定的自主权,又因为民族色彩和行省划分的艺术性,使得行省的权力大但是又不会形成地方割据。

设计意图: 通过两段典型史料,让同学们能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史实,充分认识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延续性和政治智慧,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活动三:阅读教材,展开讨论,探寻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结合教材,通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概括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并归纳相关制度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经过本组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和集体智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活动四: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通过表格来对同时期的中国古代(秦到清)政治制度和西方古代(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同时期的“专制集权”和“民主法制”有新的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明,我们进行比较不是要分出优劣好坏,而是应该积极吸取古代“治世”的宝贵经验和政治智慧。

设计意图:通过中外联系,培养比较问题和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史学观点评述

阅读材料,选择其中某一种观点加以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密.)

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所推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传玺却认为,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设计意图:尝试着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活动六:高考真题演练

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设计意图:出示两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高考题,检验当堂所学知识。

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学案的第三部分。

五、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

有效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更多的想办法达到预期设想的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高二的学生基本史实已经具备,我们老师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历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我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和课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能不能尝试着分组讨论的同时,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在材料的取舍和课堂的深度上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多读书,多读好的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这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后,历史开始改变用以前的的分地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讲述历史的体系而是开始用全球化和现代化史观来培养学生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视野,开始加强与世界的结合,在提高历史学习的时效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呢?这是新老教师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我想不断的反思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下面我将对我自己关于第三课的教学做一个反思。

由于学校从新课程改革后开始借鉴一些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主要学习的是学案课堂模式,老师通过集中教研制定学案然后将学案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学案及其在学案上著名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的问题。主要目的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高一的历史组首先在周末通过集体教研制定了本课的学案,同时为了避免学案成为学生另外一本练习册我们将学案设计成知识网络结构图和一些重点知识突破。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在学案的开始加了一则历史小故事就是关于刘邦如何从一介布衣成为汉朝的建立者。在关于教材的处理上我们着重按照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变及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去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总结整个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在新课上完后,我自己总的感觉总体效果要比以前的满堂灌要好。首先这表现在课堂反应上,学生开始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敢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在他们做的一些练习中可以明显看出来自己学习之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比较好,而且会自己去总结一些知识点独立去解决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但是由于是刚刚开始进行改革也发现有一些问题:

1、教师耐性不够,往往急着去提示学生或是直接又开始长篇大论开了;

2、学案设计中知识与能力比重失调过于重视基础知识而忽略了能力培养;

3、老师讲得少之后往往会导致学习的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学生经常反映不知道该重点看哪。

第五篇: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2过程与方法 :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2.2 教学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主要包括些什么内容呢? 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等等

师:同学们记性真好。秦始皇所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继承,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大权为一身。正如课本上学习思考中,司马迁所说“法令出

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帝地位的独尊,国家成为了皇帝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成为皇帝一个人的政治。我们经常某个人享受着皇帝般的待遇来形容极好的生活,但是做皇帝是不是就是无忧无虑的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诗,打油诗)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 辨忠奸、选官、地反叛乱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皇帝们是如何解决威胁自己皇权的官吏、如何选择合适的官员以及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新知介绍

一、皇权与相权

1、秦始皇建立了相对庞大的统一帝国,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他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在中央,他设置了三公九卿。是哪三公啊?

生: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2、变化:汉初:汉承秦制,丞相位高权重,实际上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3、到了隋唐的时候,中央官职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隋唐两朝在中央设置了三省六部制。⑴主要内容:

三省: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⑵特点和影响:

①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②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减少决策失误。③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4、宋代:二府三司制

示意图:

⑴主要内容:

①初期: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②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割相权。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⑵影响: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到了元朝时期,皇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取代了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乘天子,下总百司,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之权。元朝后期。其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的皇帝的继承。那接下来的朝代是如何解决呢?请听下节课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从汉至元,相权是如何演化的,又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呢? 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和反弹的时候(例如元朝),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我们学习了皇帝们如何削弱相权,保障皇权。那他们又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呢?

(一)地方制度

1、汉朝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以’诸爻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 汉武帝“平定叛乱’,颁布“推恩令”

2、唐玄宗设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拥兵自重,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由盛而衰)-藩镇割据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是五代十国的祸根。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 ”

3、北宋初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宋太祖做了些什么事情。

4、元朝行省制度

措施:①设行省制度②省下分设路、府、州、县③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特点:犬牙交错 意义

评价: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征是:1.从整体看,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被强化;2.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补充完善。

三、选官制度

1、在秦以前:世官制

2、汉:察举制

概念: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标准:品行 科目:孝廉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4、隋唐以后:科举制

四、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课后小结】

从汉到元,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上的权力却逐渐趋于分散,地方政治机构分工既协调又相互牵制,绝对服从于中央。这样的政治体制有效地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定,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但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仍将继续膨胀。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

2.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相同点:

①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②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同点:

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

②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

③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

3.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4.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课堂练习

1、(2010年海南高考)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下载教学设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列举汉代 “中朝(内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⑵列......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板书设计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唐:藩镇割据 北宋:中央集权的发展元:行省制度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承秦制:三公九卿 魏......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教案(最终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施工......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思路:两条基本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2......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课时)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大全)

    C.西汉的郡国并行制D.元朝的行省制3.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编写人 高磊审核人 李显初审批人 粟建林......

    2017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2讲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b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45分钟 [固基题组] 1.[2015·山东济南模拟]《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精选五篇)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