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语用”的视角进行课前谈话
从“语用”的视角进行课前谈话
【现状点击】
现在,教学观摩课、公开课、赛课等课堂教学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借班上课成了教学交流活动的重要方式。面对陌生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几乎所有的上课教师都会进行课前谈话。因为不是正式上课,很多教师的谈话都相当随意。据笔者观察,教师的课前谈话常有如下几种问题。
1.华丽的多媒体秀
在教学像《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些写景类课文时,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前和学生交流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然后播放一些和文本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试图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在还未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之前,过早出示图像只会冲淡语文味,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特体验。
2.教师的个人秀
借班上课,学生肯定会对新教师充满好奇。有的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听主持人介绍或看课件获取的信息来了解教师。这种关注、筛选信息的意识培养的确有积极意义,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写”的始终只有教师。曾听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教师课前谈的都是个人的“光辉史”,却没有想过让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他们才真正应该被“大写”。
3.缤纷的游戏秀
有的教师为了融洽师生关系,喜欢和学生玩游戏,像一些脑筋急转弯。游戏的确能让学生活跃起来,但游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放松,还应该在其中蕴含更多的语文特质。那些无厘头的,与语文、与文本学习缺少关联的游戏,反而让学生沉不下心来进入新课学习。
4.苍白的温情秀
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前和学生拉关系,套近乎。“初次见面,大家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回生,两回熟”“听说我们班同学特棒,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看来我和大家还挺有缘”……尤其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温情表白不一定受用。教学是相互推动和影响的过程,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诚和激情,将学生引向良好的学习状态。
【深入思考 】
有效的课前谈话,能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与文本建立联系。课前谈话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方法策略也各不相同。有效的课前谈话通常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沟通学习内容
课前谈话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它不包括在40分钟之内,却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谈话的内容必须与文本有着密切的关联,和文本学习“气韵相连”。通过课前谈话这座桥,能帮助学生顺利而愉快地通往文本学习的彼岸。
2.指向语文学习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课前谈话最终也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无论什么形式的课前谈话,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指向――语文学习。在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在“语用”方面获得增量应该成为课前谈话的应有之义。唤醒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让他们收获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
3.调动学习状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借班上课时,新环境和新教师都会对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课前谈话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谈话,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对上课教师的喜欢,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一种认真专注的良好状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策略研究】
课前谈话这个短暂的上课预热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前谈话能从“语用”的角度切入,就可能为后面的正式上课带来更多语文学习的“正能量”。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前谈话体现“语用”,更有意义呢?笔者结合一些实例,具体阐释以下几种方法。
1.链接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实践机会也无处不在。课前谈话,有时候可以链接与文本相关联的古诗文。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淀进入新课的学习,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古诗词,获得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可谓一举多得。
如笔者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课前请学生吟诵与桥相关的诗句并交流感受。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毛泽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刘百熙的“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这些诗句让学生感受了不同韵味的桥,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语文素养,为走近文本中的这座“桥”作了巧妙自然的铺垫。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时,笔者出示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过故人庄》的图片,请学生看图回忆古诗,吟诵古诗,思考这些古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从看图诵诗引到美景如画的课文,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课文作了自然过渡,同时也为体会文本的美好意境奠定了基调。
2.抛砖引玉,观照表达特色
歌德有句名言:“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语言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文本“怎么写”时,我们也可以在课前谈话中有意识地去观照文本有特点的表达方式,文本典型的语言特色,无痕地引领学生开始文本语言形式的发现之旅。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一文有大量描写表情的词,如委屈、笑嘻嘻、龇牙咧嘴等。根据这一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课前,笔者出示了一组描写表情的词:眉开眼笑、垂头丧气、大吃一惊、勃然大怒、愁眉苦脸、目瞪口呆,请学生进行表演,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积累和体验。这样的谈话内容充分体现了文本的表达形式,与课文教学时通过画、读、记、抄,感受文中描写表情词语的精妙,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这类词语,生动续编小木偶拥有人类表情后发生的故事一脉相承。
又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介绍了燕子的样子、飞行、休息等特点,尤其对于外形,作者是抓住其最具特点的部位来写的。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前谈话:逐句出示谜面――一身黑羽毛,一张大嘴巴,成天沙哑地哇哇哇。学生猜谜语,引导发现谜面的最后一句非常重要,这一句体现了乌鸦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再让学生猜另一个谜语: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思考燕子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巧妙地向学生传达着一个重要的信息――抓住特点来写事物,为接下来学习文本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就地取材,用活文本语言
上课之前,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情境,尽可能以一种亲密、和谐的姿态走进文本,开始新课的学习。在寻求各种资源搭建通往新课的桥梁时,教材本身也不该被遗忘。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用足、用活教材,将文本中的语言无痕活化为谈话交流的内容。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一课,上课前播放纽约大都会的相关图片,伴随着背景音乐,滚动出示: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播放纽约大都会内景)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她。/近了,/更近了,/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永远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这样的处理,将文本前四个自然段的散文语句巧妙转化为诗歌,先声夺人,营造了独有韵味的美好意境。
一次区级赛课活动,教学内容为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富饶的海洋》,一位教师的课前谈话与上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关于海洋的词语积累、出示文中形容海洋的四字词语后,教师送给学生一首描写大海的诗,就是排列成诗的第一段。这样的谈话,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将文本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开辟了一条通往文本的密道。
4.关注文体,凸显体裁特征
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有较为鲜明的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应该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阅读策略。课前谈话,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了解这一类文体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和阅读方法,引领他们从学“一篇”走向学“一类”。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一课,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前谈话:依次出示《坐井观天》《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三幅图片,和学生一起做“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回顾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故事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叫寓意。有些故事直接写出了寓意,有的没有,需要自己动脑筋去思考。这个过程,唤醒了学生学习寓言这一文体已有的经验,自然地回顾复习了寓言的特点,也为本课体会寓意这一学习任务作了铺垫。
又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可以这样开始课前谈话。先请学生交流最近阅读的课外书,然后教师为大家推荐“回顾?拓展八”中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敲门声》: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让学生交流读后感受,学生心里满是疑问和悬念。教师便介绍这么短的小说有个专门的名称――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小说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通过这样的谈话,学生对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微型小说”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对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奏响了有效教学的前奏。
如果将一堂课比作演奏一支曲子,那么课前谈话就好比是演奏前定调调弦试音的准备。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作用却不容忽视。借班上课时,教师应该重视课前谈话的预设和实施,用好用活课前谈话,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增值!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315101)
第二篇:课前谈话
课前谈话:
你们好吗,大家学习真带劲,下午大家会更出色,有信心吗,师生问好!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第一次相遇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时爱因斯坦也在小女孩的心中留下了疑问,是什么样的疑问?
能用课文中的话做回答吗?
2、设置悬念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
教师让学生带着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吗?这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次相遇”
1、自读思考: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4、5小节,看哪些句子是描写爱因斯坦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默读,思索,圈画,写感受。)
2、交流
指名让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
老师先入为主,直白地告诉学生爱因斯坦是个潜心科学研究的人。
学生找到了“听了这话……)
齐读:听了这话,爱因斯坦的眼窝里放射出……
学生从中品味出爱因斯是个平易近人的人。
师:这话是指哪句话。
师: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眼里不是最伟大的人。
师: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说了什么话,是以什么样的语气读的?
师:父亲为什么会告诉小女孩这些。
师:谁学着父亲高兴的样子读读父亲的话,师:父亲会跟小女孩说什么?父亲说这话时什么语气?
齐读父亲的话。
师:父亲还会告诉小女孩什么?
生:他还会告诉小女孩她曾获得诺贝尔奖。
师:谁能用兴奋的语气告诉一下?
师:拥有这么多的成就,爱因斯坦却说自己不伟大。小女孩子是怎样说的?怎么读好女孩的话?
生读:我说也是嘛……
师:如果是爱因斯坦,你听了小女孩的话,你会怎么想?
师:爱因斯坦生气了吗?教师出示“听了这话——”第一句话红字投出,让学说说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
师:播放录音,介绍爱因斯坦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富有同情心,幽默。)
师:让学生指名读“听了这话……目光),接着让学生齐声读“他低头……”)
师:除了读出了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你还读出了什么?
师:教师读课文中的句子“他低头……做了个鬼脸”让学生做动作。
师: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两个学生)
师点评:真是一个富有童心的人。
师:这一句话写了爱因斯坦的神情、动作,来读一读。
师:你们肯教教他吗?让学生说说。
师:我们教的是爱因斯坦,加个称呼是不是更好一些呢?(找了3个同学来说)
师:这些要领,爱因斯坦能记住吗?
师:多么谦虚的一个老人。
师:出示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先生,你好,我父亲说……能记住吗?”
(找了两组同学来朗读。)边读边加上动作、神态。
第二组的同学,读小女孩的话,省略号的内容要加上具体小女孩怎样教他穿戴要领的。
生:你要把胡子剃掉,外出一顶穿皮鞋……
师:让学生默读爱因斯坦穿戴整齐的这一段,从中体会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
评价:仿佛这一老一小就在眼前
读的好,掌声
三、学习第三次相遇
第三次相遇,爱因斯坦又给小女孩怎样的印象?默读第6自然段,划出描写爱因斯坦的句子。
这次相遇,爱因斯坦怎么样?
穿戴整齐
师:他为什么穿戴整齐?
师:他刻意地在这儿等小女孩,为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他不等小女孩,会做些什么事?
搞科学试验,他是一个潜心钻研的人。
今天却把时间花在等小女孩上,从中看出她是什么样的人?
有爱心的人,爱孩子。
师:你还找到哪个句子是描写爱因斯坦的?
师:出示“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爱因斯坦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师:小女孩教了吗?
生:教了,手把手地教了。
师:手把手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想做爱因斯坦,谁能来教教我?(师生分角色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说的质量。)
师:小女孩会把与爱因斯坦相聚的欢乐时光记录在日记上,请你们大胆地想一想,小女孩会写什么?(播放音乐,学生静写。)
出示日记格式提醒:
月 日 天气
今天,我师: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所写的。
四、总结升华:
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成了朋友,小女孩的妈妈与爱因斯坦相遇了,(出示文中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让学生说说“只好”是什么意思?
师:你认为爱因斯坦到底伟不伟大?
师:教师总结,爱因斯坦是一个爱工作,爱生活,爱孩子的人,所以,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
板书: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潜心 童心 神态
成就 爱心 动作
语言
第三篇:课前谈话的技巧
(一)于永正《梅兰芳学艺》师:我知道你们是省府路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吗?生:问同学。师:对!不知道就可以问。生:看我们这个校牌(生指自己校服上的)师:哦,这个就表示你们省府路小学呀?明白了,不过看这个呀,得是你们自己人才明白。„„ 师:反正呢,不懂可以问,可以看 坐正了,看谁最乖!小朋友见到我,一定有想法,有一些一定失望了,是吗? 想知道我什么?生:你几岁了?师:哦,问我几岁了,问小孩子可以说是几岁了,那问我,能不能换个词呢? „„(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词汇量不足,所以始终没有出现我们所期望的词。)生:你多大岁数了?师:嗯,这个词好听多了。我告诉小朋友,我今年不大,才61岁(师突出“才”字,生笑)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生:我想问您„„ 师:不是问,是想对我说什么吗?生:我想问„„ 师:好吧,问吧,想问什么,就问什么。生:我想问您,您是教什么的?师:我是教语文的。„„(陆续问了一些问题)师:知不知道我姓什么?生:于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刚才有个老师在上面介绍的。师:哟,你可真会听!我再介绍一下,我姓于,干钩于(板书)叫于永正,永远的永,正确的正 呵呵,永远正确的。信不信我是永远正确的?生:不信!师:真不信?生:真不信!师:不错!没有人能永远正确的!谁敢叫我的名字?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举手。师:老虎赶车——没人敢 谁来叫一声?生:于老师师:哦,在这儿,我是老师呢生:于永正,你好!师:你好!多有礼貌啊!生:于永正!师:到!(立正,生笑)师:叫我于老师尊敬我,叫我于永正你好,那是有礼貌,叫我于永正,那就是朋友。
(二)王淞舟《小珊迪》师:王老师心里很不安,今天是星期六,还让大家来上课。知道我姓什么吗?(王)真会听!能在大家面前站起来滔滔不绝地发言,那是能力。不过学语文光有能力不够,还得有修养。当别人在发言时,能认真听,并且记住要点,这就是修养!你们语文老师姓什么?生:支师:拿王老师和支老师比比,有什么不同?生:支老师不戴眼镜,王老师戴眼镜。师:戴眼镜给你什么感觉?生:很有学问。师:哦,这眼镜一戴,那可就有学问了。生:支老师不戴手表,王老师戴手表。师:时间观念强。„„ 师:找了不一样的,现在来找找一样的。生:都是男的。师:真不简单!一眼就看出王老师是个男的。
(三)孙双金《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前谈话师:听说我姓什么了吗?生:孙师:对了,孙悟空的“孙” 谁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生: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生:孙悟空能降妖除魔。„„ 师:我感觉我们同学的知道真是丰富啊,知道得真多!刚才听同学们介绍了我孙家名人孙悟空的本事,你知道我孙家还有哪些各人?生:孙中山 孙膑 孙权 孙武 „„(师分别插几句简介)师:感谢你们对我孙家这么了解。你贵姓?你也介绍介绍你们家的名人。„„ 学生在介绍过程中也加了“我们家的”几个字,感觉特别自豪!师:刚才同学们也讲了自己家的名人,真可谓名人辈出啊,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名人都是从什么人开始的吗?生:普通人。师:没错,就是从普通人开始的,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遍描写普通人的文章(导入课题)
(四)靳家彦《珍贵的教科书》师:同学们早!生(恭恭敬敬地):老师早!师:不要这么拘束,很随意地招招手,打个招呼啊,再来 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当我在台上出现的时候,你们心中一定都有想法。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可全在我心里装着呢,我全知道,信不信?生:不信。师:你别不信,你看着(师板书:啊,原来这位教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啊,原来这位老师姓靳。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刚才有个老师在上面介绍过了。师:哦,你听得真仔细,你一听,就想到了这一句话。还有同学想到什么了?生:啊,原来这位老师从天津来的。„„„„„„„„是特级老师。„„„„„„„„是校长。„„„„„„„„戴眼镜的。师:你原来以为是怎么样的呀?生:我原来以为是不戴眼镜的。师:那你能不能连起来说说? „„ 生:啊,原来这位老师牙齿这么黄。师:你观察可真仔细!我过去吸烟,现在年纪大了,就更黄了。生:啊,原来这位老师这么老。师:老还不行哪,还来个“这么老”,那你猜猜我几岁了? „„
(五)靳老师:同学们,咱们以前上课是不是老师说大家好,然后同学们说老师好呀? 学 生:是的。靳老师:咱们今天换一种问候方式,好吗? 学 生:好!靳老师:全体起立!学生都站起来。靳老师:我说,同学们真精神!学 生:(学生略有一楞)然后说:“老师真精神!” 靳老师:好,说的我高兴极了。但是,如果换个字,能让我听了更加高兴,应该怎么说呀? 学 生:(学生互相看了看)说“老师更精神!” 靳老师:好,同学们真会夸奖人!我说“同学们真可爱。” 学 生:老师更可爱!(学生边说边笑,听课老师们也笑起来。)靳老师:怎么了,觉得这句话怎么样? 学 生:不太恰当。靳老师:是呀,是不太恰当,同学们也听出来了,所以你们自己也笑了。应该怎么说? 学 生:(学生1:老师更可敬。学生2:老师真可亲。学生3:老师真幽默„„)靳老师:现在,老师不要求你异口同声,要异口异声,自己说自己的,好不好? 学 生:好!靳老师:同学们真可爱!学 生:老师更可亲、老师更风趣、老师真和蔼„„ 靳老师: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 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关照!靳老师:是关照吗?还有没有词? 学 生:(指教)靳老师:哎,这就对了。再来一遍怎么样?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 生: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指教!听课老师热烈鼓掌!靳老师:好,同学们,这就叫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即时性(板书:即时)所谓即时就是立刻得反映的。同学们明白了吗? 学 生:明白了。靳老师:那好,可以上课了吗? 学 生:(大声)可以!
(六)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我是你的儿子”》时的课前谈话:师:认识我吗?生:认识。师:我的名字叫„„ 生:AA。师:听说,我们班也有一个同学姓宋。他是„„(其实是他的儿子)生:BB。师:谁能用“AA、BB”这两个名字说一句话,说出他们的关系。生:„„ 师:一口气说句子“BB是AA的儿子”,看谁说得快,说得对。(生练说,比赛说,很有趣,众笑。)师: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生:老师。生:伯父。生:大伯。生:叔叔。师:请你温柔地叫我一声“叔叔”。生:„„(众笑)师:请你凶巴巴地叫我一声“叔叔”。生:„„(众笑)师:请你深情地叫我一声“叔叔”。生:„„(众笑)师:叔叔给你上课,你怎么想?生:感觉很亲切。生:不紧张了。
(七)执教者: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师:同学们,书带了吗?生:带了师:把书打开放在桌上。笔带了吗?生:带了师:把笔放在书里面。笔记本带了吗?生:带了师:把笔记本放好。(等学生准备完毕)同学们,这是学习的良好习惯,每节课前都要这样做好准备,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益。接下来我们先聊几句吧!师:你们熟悉王老师吗?生:不熟悉师:你们知道王老师吗?生:不知道师:你们喜欢王老师吗?生:喜欢!师:就这么意见钟情呀?好,那请你们多看几眼王老师,把王老师记住了(生看)看完了吗?生:看完了师:不要看了吗?真的不要再看看吗?好,今天你们的语文老师来了吗?生:来了师:在哪里?生:(指出自己的语文老师)师:你们老师姓什么?生:金师:一个很高贵的姓,请同学们找找看,金老师和王老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开始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王老师发现最后面一个孩子把手高高扬起,抓到这个现象,就说:有一点点的发现大胆的说出来,看后面这小朋友多自信呀)生:王老师会讲笑话,金老师不会讲笑话。生:王老师很活跃,金老师很严肃师:那你喜欢活跃还是喜欢严肃?生:都喜欢师:嘿嘿,谁也不得罪生:王老师是男的,金老师是女的师:(对全体学生说)我很佩服他一眼就可以看出王老师是男的,金老师是女的。生:王老师是短发而且头发有点弯,金老师是扎辫子,头发很长。师:要是法式一换,特酷生:王老师很胖,金老师很苗条师:对,苗条还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生:瘦师:还可以用一个很时髦的词语吗?生:„„ 师:要我来告诉你吗?是骨感。以后看见女老师都夸她特别有骨感,那老师一定非常高兴的。生:笑!王老师的眉毛又粗又浓,金老师的眉毛又细又长师:再仔细观察一下,金老师的眉毛?生:又细有弯师:金老师的是假的,王老师的眉毛才是真的 生:对,金老师有化装,王老师没有化装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能不能说说共同点?生:都是教语文的都是戴眼镜的,说明知识深奥 „„„„ 师:紧张吗?生:不紧张师:开心吗?生:开心师:可以上课了吗?生:可以
(八)师:有一次借班上课,我让学生提问难倒老师,结果学生提了十几问都没有难倒我,不过有一个问题真把我给难倒了,想知道什么问题吗?生:想师:那位同学问我:老师,你是东西吗?生笑师:这时,其它有位同学说我也想到了,但不敢说呀!我说你真可惜,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师:今天上课,同学们想说敢不敢说呀!生:敢!师:想笑敢不敢笑呀?生:敢!师:想睡敢不敢睡呀?生:敢!――不敢!师:应该敢!那是给老师一个要转变教学方式的信号。会不会睡?睡睡看!生打呼噜。师:现在还紧张吗?生:不紧张!师:还害怕吗?生:不害怕!生:还上课吗?生:上课!师:我们今天真的不上课了,我们来研究一个故事。愿意研究的请站起来。生全体起立。师:同学们真精神!生:老师真精神!师:同学们真可爱!生:老师真可爱!师:有说老师可爱的吗?生:老师真和蔼!师:同学们请坐下!生:老师请坐下!(生笑弯了腰)师:这个地方坐下,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就不坐着上课了。
(九)〈在大熊猫的故乡〉(温岭祖庆)当天上午一二两节为孙双金老师上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因为课上得精彩,学生欲罢不能,争着要表演,下课时已经10点20分,休息了近8分钟,第三节上课时已经10点28分钟。怎样让老师们首先安静下来,激发学生很快地放松,并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师;同学们好,虽然我们刚刚见面,但是我还
是向在座听课的老师说几句,好吗?生:好!师:谢谢。各位老师,刚才我在台下听课的时候,埋怨本次活动的组织者薛老师,他不应该把我的课安排在三四两节上(台下老师有些费解)。因为听孙老师一二两节课,台下笑声阵阵,如坐春风,这样的听课,就是一种享受。而接下来,我的课,却有可能让老师们觉得枯燥乏味,忍饥挨饿(台下发出会心的微笑),这就变成了折磨。因为现在已经10点半了,就算中间不休息,上完两课时,11点50了,大家的肚子早就唱“空城计”了!(笑)师:(面向学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看来老师们肯定没带干粮(笑),那么,咱们能不能用课堂精彩的表现努力让老师们忘记饥饿和疲劳?生:能!师:也许,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适当缩短时间,就算是我们送给在座各位老师的压缩饼干吧?(又一阵会心的笑声)
(十)〈两小儿辩日〉 靳家彦老师执教师:刚刚见面,彼此都不认识就要上课,会有很多困难,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的介绍很短一共有6句话,但这6句话中有真有假,你们要认真听,学会分辨、要辨别真假。(1)我叫靳家彦;(2)是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3)今年60岁;(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6)今天我们就学这个判断。接下来学生就老师的六句话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学生的回答很有情趣,笑容始终洋溢在老师和学生的脸上。“笑声是缩短距离的最好办法”。这是这个谈话的一个特色。师(指着辩字:用自己的话辨别分认它所以用辩,读这个字,进行组词。
(十一)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整组教学之一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 洪春幸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1:先摘80个苹果的那棵。生2:先摘150个苹果的那棵。师: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谁会获胜呢?马上比一比,各自说说你设想的比赛过程。生1:我先摘80个苹果,一定比他摘150个苹果快,这样我就有机会摘第二棵树上的100个苹果,最终我会以180比150获胜。生2:我先摘150个苹果„„不对,输了!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送你们一句名言“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记住,这句名言是我说的。生:哈哈哈„„ 师:下面进行第二轮测试,还是这样三个苹果树,你有一次来到苹果树下,不过这次你的对手是我——你的老师,要和你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棵树上的苹果?生1:第一棵。生2:第一棵。师:意见一致,为什么?生:我先摘80个苹果,一定比你摘150个苹果快,这样我就有机会摘第二棵树上的100个苹果,最终我就会以180比150获胜。师:说得很流畅,心里面一定很得意。但是,我不想说你聪明,我只能说很狡猾!因为你在老师面前,一点都不谦让。看来,竞赛还得看清楚对手,如果对手你们的老师,你要知道忍让,不然吃亏的可是你自己。还是要送你们一句名言“退一
步是为了进很多步!”还是我的名言。生:哈哈哈„„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我先摘第三棵苹果树上的150个苹果,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摘到180个苹果。师:你故意输掉比赛,是为了让他能吃到更多的苹果,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一个可爱的孩子。生:我先摘第二棵树上的苹果,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摘得更多。师:你更加善良,而且会很聪明地帮助别人。生:我会放弃比赛,一棵也不摘,全让给他。师:你让我很感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为此,我还要送你们一句名言—— 生:啊?(惊讶状)哈哈哈„„ 师:但这一句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从书中读到的——“给予是快乐的!” 生:(齐读)师:希望你们永远记住。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生:(犹豫、无言)师:我们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远回避,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第四篇:课前谈话
一、公开课课前谈话的必要性
关于公开课前谈话要不要?大部分老师在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谈话,是必要的。课前谈话有哪些作用呢?
1.消除紧张心理。公开课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紧张心心理。教师通过拉家常似的谈话,让孩子们的注意力由原先对陌生环境的关注,过渡到对谈话话题的关注。人的注意力一旦转移,且迅速地投入思考,那么,紧张的情绪就能得到缓解。在放松的心态下上课,就会发挥比较好的效果。2.建立融洽关系。人在什么环境下能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说话?在一群老朋友面前而绝不是都是陌生人的环境。同理,在公开课尤其是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充满着陌生感,此时,他们对老师有着本能的排斥和观望。因此,借课前谈话,和学生聊聊某个话题,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是亲切的,是值得信赖。如此,学生放能很快地消除对老师的隔膜,迅速地建立起和老师的亲近感。
3.适度课前预热。适度的课前预热,是课前谈话的第三个作用。由谈话巧妙地引出新课,谈话的内容看似与上课无关,实则与课堂息息相关,这样的谈话,能迅速地调动学生的知识积淀和情感储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这就是网友王山而老师所说的“是靠船下篙好,尽量靠近课文,尽量为本课服务。”!这样的课前谈话有吗?有,只要精心设计,这样的谈话,是能够实现的。请看孙双金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谈话——
上课地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人民剧院
上课时间:2004年3月21日上午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雄壮、豪迈的歌声在剧院里回荡。歌曲结束,师生进行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
生(齐答):《好汉歌》。
师:好听吗?
生(齐答):好听。
师: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
生:我最喜欢神勇冠英的武松。
生:我最喜欢鲁智深。
师:噢,你最喜欢花和尚鲁智深。
生:我喜欢《水浒传》里的林冲。
生:我最喜欢九纹龙史进。
师:《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一起说。
生(齐答):108位。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生:勇敢的人。
生:重情义的人。
生:有正义感的人。
生:爱打抱不平的人。
生:忠义疏财的人。
师:是“仗”义疏财的人。
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师:讲的真好。你们是什么学校的?
生(齐答):实验小学。
师:听了同学们讲,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课外看了好多的课外书,尤其是《水浒传》,是不是?
生(齐答):是。师: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和《水浒传》有关的课文——
从《好汉歌》聊起,聊到108将,自然地导入了新课。既消除了紧张,又建立了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又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妙哉!
二、有效的课前谈话应具备的特质
那么,怎样的课前谈话,算是好的,或者说有效的呢?窃以为,有效的课前谈话,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话题比较吸引人,能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果老师选择的话题平平,勾不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只能唱独角戏。或者偶尔有个别孩子附和老师,大部分学生成为旁听者,课堂气氛一开始就很压抑,学生也会越来越紧张。这样的谈话,是最低劣的。谈,还不如不谈。反之,贴近学生的心灵,一下子勾起孩子们的谈兴,这样的谈话就有可能是有效的。
2.话题有较强的开放性,有利于人人参与。话题是封闭的,非此即彼,那么孩子们三言两语就谈完了,那也是不成功的谈话。因此,话题要开放,要引发孩子们人人参与,上文引用的孙双金老师的话题,就比较开放,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
3.话题的情感基调要与学习内容的情感基调基本吻合。常常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要学的课文明明是比较凝重的,而教师在谈话的时候,却插科打诨,极尽幽默之能事。有些老师,甚至有点油腔滑调。学生是被调动起来了,但是课堂的基调定歪了,学生很难进入课堂的情境。一教师执教《小音乐家杨科》,教师让孩子谈自己喜欢的歌曲。一孩子谈到喜欢《老鼠爱大米》,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写一写杨科跪在小提琴面前会说些什么?一孩子写道:“小提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课堂一阵哄笑!这样的谈话,不但无效,反而是负效的。
4.谈话是简洁明快的,而非拖泥带水的。一般来说,课前谈话要点到为止,切记无止无休。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若谈话就占去了20来分钟,师生都过了兴奋期。到了课堂,学生反而疲软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谈话必须要精心设计并认真实施,它理应引起每一个上公开课的教师的重视。
一、课前交流要活
如何利用二三分钟时间,设计精彩的开场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上好
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谈话法
谈话法,可以让学生猜一些关于自己的学校、年龄、爱好等,从而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游戏法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创设活跃、轻松的氛围,削除师生的陌生、紧张心理。
3、礼物激励法 “今天能和你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很珍惜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老师也相信你们会用最优异的表现向所有听课教师证明你们是最棒的!期待全体同学能尽情享受老师带给大家的快乐,好吗?、微笑中,我走近了你的心。
在与孩子第一次见面时,我从不刻意的打扮自己,着装也尽量生活化,以一个“大孩子”的形象出现在他们眼前。在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向他们简单的介绍我时,我始终用自信的微笑迎着孩子们向我投来的各种目光:有好奇的、有猜疑的、有试探的、有不屑一顾的……但更多的还是友善的。听完老师的介绍,孩子们总会有礼貌的向我齐声问好,尽管有时夹杂着
一、两声很不和谐的怪调,我依旧面带笑容向他们深深鞠下一躬,以做还礼,就像一个他们新来的伙伴,很真诚,也很友好。当我再次注视他们时,我用微笑告诉他们:孩子,我想成为你们的朋友!聪明的学生们读懂了我的微笑,显得很兴奋!在这无言的交流中,我们传递的是对彼此的好感和信任……所以,当我迈步走近他们的时,孩子们的目光已被我牢牢地吸引!课前交流的目的主要有:
1、能让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也不了解你上课习惯的学生尽快的与教师建立一种情感(当然可以是师生的,最好是朋友),让学生对你产生兴趣.2、通过交流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公开课一般都会有很多人来听课的,紧张在所难免)有的新教师由于自己紧张往往害怕纪律在时无法控制,所以会让先学生坐坐好,坐端正然后再开始上课,这样开头往往学生越上越紧张,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还有很多的老师喜欢在课前让唱歌,但依我观察,让学生一开始就在陌生的人群前唱歌往往是越唱越紧张,还不如先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来得合适。
3、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
废话不说了,下面我就来讲讲在以前上公开课时与学生交流的一些自认为还可以的片断(一般来说第一个项目是先自我介绍,然后再开始设计)当然也需要学生的发挥,有的时间长了有点忘了,只能把大概表达一下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到,课前老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借班上课的,老师与学生彼此都不熟悉,又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如大会堂),心理难免有些紧张、恐惧或不安。那么作为教师又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消除紧张情绪,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呢?这个学期,笔者赴温州等地听了30余节公开课,各个名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现将其中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略加评析。
一、介绍型(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练习课 潘小明)师: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姓潘,名字呢,就是我们数学书上频繁出现的那个名字,猜一猜,叫什么?(生开始猜,并猜到叫小明)所以你们叫我——潘小明(生的不经意的回答引发了在座听课老师的大笑)
师: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什么,猜一猜?(语文、数学、音乐,学生并没有猜到;然而教师的谜底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你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师又说:你们觉得我这个教师的形象如何?(“大方”,“教学方法先进”,“幽默”等,分别有学生回答到)
师:好,我上课尽可能的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过我上课有一个特点,我是不教的!(啊!又是一句意外……)
评析:“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就成功的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纳自己,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教师有关的信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管是老师的姓名,还是教师的形象,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潘老师在课前,用了两个“猜一猜”和一句“我是不教的”,激发了学生对教师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巧妙得将自己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就在学生猜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就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距离。再加上潘老师那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使学生感到,给我们上课的仿佛是并不陌生的“老朋友”。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研究者表明,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一旦对老师产生“好感”,而被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话,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表扬型(荷花 单群群)
师:我听说三(3)班的同学是非常勇敢的,那你们真的勇敢吗?学生迟疑了一下,只有少数的学生说:勇敢。师见状就说:怎么这样没信心,这样胆小,你们勇敢吗?全班齐声:勇敢!师:好!那你们说说,在这堂课上,怎样表现才算勇敢?接着就让学生说说怎样表现才算勇敢。这课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每当学生泄气、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单老师就用一句“勇敢的你在那里”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句话果然管用,学生表现果真勇敢。
评析:马克·土温说过:只凭一句表扬,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的确,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赏,尤其是小学生。单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了一个每人都希望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教学情境。一句表扬,一句激励,寥寥数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也为课的开始奠定了基调。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得到表扬,赢得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大大增强,为了争取更大的成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自然得到提高。
三、交待型(有趣的物体搭配 吴正宪)
师:往下看,发现什么?(人可真多啊!)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该怎么办? 生;回答时声音要响亮。
师:对,声音响亮;但现在只有2个话筒,怎么办? 生:谁说话时,把话筒传过去。
接着交待:①上课要小组合作的时候,分4人一小组,并征求大家这样是否可行;(是)②小组要有组长、记录员等,你们有吗?(有)
③还要每小组有两块橡皮、一把直尺、两支笔都有吗?(有)④并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学生商量)
评析:吴老师在课前不厌其烦的交待了上课时每人该做些什么以及注意点,特别是要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交待,一方面保证保证上课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的;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知道在上课时自己该做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游戏型(数字的学问 朱旭芬)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这个游戏主要是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规则是——我说“1”男同学起立,我说“2”女同学起 立;看谁反应最快!
师开始喊口令:1、2、1、2、2、1、3、1……师喊的速度随着加快。
学生很投入,但老师喊的速度加快时就跟不上,于是发出一阵阵笑声,游戏也随着结束……。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数字“1”代表什么? 生:代表男同学。
评析:游戏是孩子们的天生本性,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好玩、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需要,课堂上做一些游戏也是必要。朱老师在课前选择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特殊方式——做游戏。通过它来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增进师生的友谊。同时它也蕴含着本课的内容: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五、新课导入型(观察物体 陈欢)
师: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我姓陈,你们叫我 ——陈老师(生回答)师:现在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你们呢,也介绍介绍自己吧!生开始介绍……,师趁机打断,问: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那么怎样介绍呢?生回答:可以在把自己介绍的同时,也把前后、左右同学介绍给大家。师指名介绍……。
评析:陈老师从介绍入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介绍过程中,发现一个个的介绍方法太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争取一种新的介绍方法: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明白同一个人由于不同的学生介绍,其位置会发生变化的。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走近老师。另一方面,渗透了本课的内容,即观察物体时,不同的地方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在无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在导人新课之始,教师通过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是常理性的问题“自我介绍”,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上课前如何与学生沟通,选择怎样沟通方式,可谓是各师各法,各有不同。但他们相同的是,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犹如聊天一般,彼此没有心理负担。教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交流的舞台。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等教学活动。
听过公开课的老师都知道,特级教师大都会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展开谈话。往往片言只语就能使学生情绪激动,心情兴奋。
如特级教师支玉恒是这样与学生进行课前谈话的。支教师:支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首先请回答三个问题,上课敢不敢说?生:敢。支老师:上课敢不敢笑?生:敢。支老师:敢不敢睡觉?生:(有点犹豫)。师:老师上课不精彩,同学们听了没劲?敢不敢睡觉?生:(大声说)敢。你看,短短的四句话,把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而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也由此而产生。在此氛围之下,学生有什么话不敢说?有什么情不肯诉?
于是,持“课前谈话煽情论”的老师便认为:这样的课前谈话是不是太煽情了?难怪公开课会成功!这种课前谈话,在自己平时任教的班级能运用吗?学生能始终有这种好奇心吗?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搞清特级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前谈话。众所周知,公开课一般是异地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可以说是相当陌生。如何迅速有效地消除彼此双方的隔阂,增加了解,促进沟通,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此时也只有经济、高效的课前谈话担此重任了。怎能说它是煽情呢?应该说是激情才对!激什么情?激起了学生热爱学习之情!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之情!扪心自问,我们每个听课教师,你学会了这种激情之术吗?你会运用这种激情之术吗?
不可否认,良好的课前谈话与公开课的成功有一定的联系,但据此就说课前谈话是公开课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这种说法又失之偏颇。不是吗?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我们教师专练课前谈话得了,什么钻研文本、研究学情,统统抛之脑后!那公开课为什么会成功?笔者总结了一下,归纳为:特级教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教材作出的合乎学情的处理,以及课堂上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精致巧妙的教学设计等。
至于说“这种课堂谈话在自已平时任教的班级能运用吗?学生始终有这种好奇心吗?”的说法,笔者认为偶尔用用也无妨。正因为任课老师和自己学生相处时间长,相互熟悉,双方谈话资源才丰富呀!笔者就有这样的经验,有时上课看到学生无精打采,就即兴搞个小幽默,说个小故事,时间不长,一两分钟而已,既无伤大雅,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迅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何乐而不为?难道非要借班上课才能运用?事实证明,学生是始终有这种好奇心的。
当然,如果你的语文课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又非常喜欢上你的课,那么这种课前谈话可以省略。不过,这要看你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了。
课前谈话,该出口时才出口
■ 郭姜燕 课前谈话的形式,经常出现在一些公开课上。它可以缓解现场的紧张气氛,增强学生的勇气和信心,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借班上课的老师与学生尽快熟悉,让学生放松,以最佳状态进入课堂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境界。课前谈话时,借班上课的老师常会设计某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问题,与学生“闲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渐入佳境,在不知不觉中步入新课。
见到不少名师成功地运用课前谈话为自己的教学增色后,许多老师纷纷效仿,有获得成功的例子,也有的一不小心就成了“邯郸学步”,闹出笑话。
这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公开课《找春天》前的谈话。
老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下面请你们介绍介绍自己父亲的工作,好吗?(父亲的工作与本堂课有何关系?听者都疑惑不解。)
生1:我爸爸在法院开汽车。(师颔首,示意另一学生说。)
生2:我爸爸在市场卖鱼。(师“哦”一声,不置可否。)
生3:我爸爸在银行工作。
师神采飞扬:她的爸爸是银行主任呢!真了不起!(再次疑惑:开汽车、卖鱼、主任,这些工作在老师的心目中真就有那么大的区别吗?以至于在全班学生面前由衷地赞叹“主任”了不起?)
生4:我爸爸是个工程师。(后来了解到是个建筑工人。)
生5:我爸爸是商人。(真实的情况是在开小卖部。)
……
自从老师的那个“真了不起”出口后,几乎所有发言学生的父亲都有了“较高”的地位与身份,而实际上,那些父亲的职业都经过了“加工”与“修饰”。
我有些如坐针毡。如果我也是这里的学生,会如何介绍自己的父亲呢?我的父亲是个朴实的农民。或许,为了博得老师的好感为了自己的颜面,我是不是也该把自己的父亲形容成农民企业家呢?如果不能,大概就只好埋头盯住桌面,在心里祈祷老师千万千万不要叫到我了。班里有多少孩子正在忍受这样的折磨呢?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更是与谈话内容毫不搭界。可以说,课前谈话成了附在课堂上的另一张皮,不伦不类。这样毫无价值的谈话“什么都不是”,让人莫名其妙。而且,这位老师用的是本班的学生,这种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谈话就成了标准的“画蛇添足”。
不可小视短短几分钟的课前谈话,不管你是想获得预设的成功还是要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始终不能忘,语文课的课前谈话也姓“语”。所以,最好的谈话应是“大雪无痕”,应是情感交流与语言训练的相得益彰,应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情感、知识或方法等方面的铺垫,应让人分辨不出哪里是谈话,哪里是导入。否则,宁可不要。
课前谈话,该出口时才出口。
我说,同学们,魏老师是从江苏来的,距离上海近千里,千里迢迢而来,为了赴一场语文的约会。咱们就从语文谈起吧——
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语文,你选其中的哪一种,为什么呢?„„
我希望孩子在这样的会场能通过这样头脑风暴式的谈话展开思路,没有思路一节课都会与死气沉沉为伍,那不是我期望的。
第一个孩子说语文是绿色的,总会给人新的东西,像勃勃的绿色——我甚感欣慰。
第二个孩子说语文是橙色的,洋溢热情。遗憾的是,孩子的思路依旧不由达到预期的活跃,以至于整节课的举手都比较少,本来就只有20人上课,了了几只,自然无甚氛围可言,这是后话。
引出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最先回答的孩子竟然选择的是辣!哈哈„„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触摸语文的色彩,感受语文的味道,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草草结束后开始正文教学!
回顾自己公开教学的点滴,对课前谈话的设计虽不成体统,也大都绞尽脑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铺垫式的有意而为。《老人与海鸥》的教学之前欣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为揭示主题买下伏笔;《水》的教学“吃饭与学习的比较”谈话,为细读的学习方法铺垫;《水》的教学中对“蜻蜓直升机鱼潜水艇”等的联想,为后文学习用联系的方式解读文本铺垫;《写一个人的习作讲评》对漫画头像的欣赏,是为后文专注特点写人的铺垫„„这一种方式,我多常用。
二是应景式的随机而作。《滴水穿石的启示》对南京夫子庙小学独有文化的契合,师生背诵《论语》,《诺贝尔》教学前和盐城一小孩子关于盐城名人曹文轩先生的作品的交流,都为寻求师生双方的气息相通之处,为最终的和谐共振努力寻找契合点。《理想的风筝》教学前,对春天诗歌的背诵积累,时值春天,万物复苏,又与文本内部息息相关。
有人说,最好的课前谈话是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这种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大雪无痕”。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我觉得,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文本,进行相应的谈话。如教写人类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模仿薛法根老师的这段课前谈话。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好好看看老师的样子,看看我有什么特征,谁来说说看。
生:您戴着一幅眼镜。
师:对,近视镜。
生:您的头发比别人酷一点。(众笑)
师:你说我酷,我很高兴。
生:您的眼睛笑起来像月亮。(笑声)
师:女人的眼睛才能用“月亮”形容,你这不是夸我。
生:您的牙齿前面两颗露出来了。(众大笑)
师:很难看,是不是?
生:您有两颗大门牙。
师:特征抓得很准。
生:您笑起来有两个酒窝。
师:有酒窝的人可爱。(生笑)
生:您的头有点尖。
师:再看看(指指头),比较小,是不是?可是我智慧多。(众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
生:(看到薛老师说话时一只手经常靠在肚子旁边)您一直喜欢用手捂着肚子。(众人大笑)
师:我的肚子里都是知识,我怕它漏出来。(众人大笑,鼓掌)
生:您一直皱着眉头。
师:我是在思考。
生:您的字写得好。
师:我的字练了20多年。谢谢你第一个夸我。
生:您给人带来快乐。(掌声)
师:谢谢你,你给我带来了信心。(掌声)
像王崧舟老师执教《万里长城》时的课前谈话非常经典,他幽默风趣,让智慧课堂充满愉悦。咱们以后在教写人的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模仿他的这段谈话,为品读课文中人物打好基础。
师:喜欢王老师吗?说喜欢我那是“一见钟情”。(生笑)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生答“姓李”)
师:比一比看,我和你们的李老师有啥不一样呢? 生:你胖一些,我们李老师瘦一些。
师:“瘦”这个词李老师不一定喜欢,叫“苗条”她就高兴了。
生:您是男的,我们李老师是女的。(生笑)师:你还别笑,这一点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生:李老师不戴眼镜,您戴眼镜。
生:您的性格比较幽默,李老师比较温柔。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两个都喜欢。
师:你是一个都不得罪啊。(生笑)师:刚才说了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再看看我和李老师哪些地方一样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都有五官。
师:这话我听得怎么这么玄乎。(生大笑)生:你们的教学目的都一样,就是培养好学生。
师:这话我听得好像吃了蜜似的。
师:还紧张吗?(生高兴地齐答“不紧张了”)上课!再如下面这段谈话,很适合作为学习童话类课文的课前谈话。
师:我说你猜,我说一句台词,你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剧!芝麻芝麻,快开门?
生:《芝麻开门》。
师: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生:《小兔乖乖》。
师: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生:《白雪公主》。
靳家彦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和刘云生老师执教的《军神》的课前谈话更让人赞叹不绝!他们把课前谈话与课堂中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巧妙地联系。
例:靳家彦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课前谈话片段:
师:刚刚见面,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这里有6句话,有真有假,请你们分辨。(板书:辨)读。
1.我姓靳,叫靳家彦。
2.我是文三街小学的语文老师。(上课的学生是文三街小学的)3.我今年60岁。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
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
6.今天,我们就上《两小儿辩日》。
(学生一一回答,靳老师也一一评点。)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两小儿辩日》,看我写课题。
师:《两小儿辩日》中的“辩”和“分辨”的“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老师用辨真假的形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巧妙地渗入了对生字“辩”的教学,而且不着半点痕迹地把学生引进课堂中去,轻松而自然,真可为“一箭多雕”!)
例:刘云生老师执教的《军神》课前谈话片段:
师:孩子们,大家好!我姓“刘”,但不是“牛”,我名叫“云生”,但不住在“白云生处”。(众笑)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吗?
生:愿意!
师:大家的回答这样热烈,我真高兴!刚才,我一走进教室,你们的眼睛一齐向我“扫射”。(众笑)关于我,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刘老师,你多大了?
师:18岁!不过是两个18岁。(众笑)你的问题很实在。谁能问点有味道的问题?
生:刘老师,你的偶像是谁?
师: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我喜欢刘德华,我也喜欢宋祖英,我喜欢毛泽东,我也喜欢邓小平。但要问我的偶像,是刘伯承。(板书:刘伯承)
生:刘老师,你的爱好是什么?
师:读书、写作、旅游,还有和你们在一起。谁能问点高难度的问题?难度系数5.0的那种。
生:刘老师,你觉得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众笑)
师:厉害!你的问题很难回答。我如果说高好,你瞧我,不就有点自卑吗?我如果说矮好,你瞧我,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众笑)不过,我要告诉你,在智慧的王国里,计算人的高度,是从脖子以上开始计算的。(学生自发鼓掌)谢谢大家!
生:刘老师,如果你在大森林里迷路了,忽然发现一棵大树上挂了一枝枪和一顶金子做的草帽,你只能取一样东西,你取什么?
师:你的问题很智慧!我取什么呢?大家帮我出出主意。
生:取枪,可以用它来抵御野兽,帮助你逃出森林。
生:取草帽,可以用来换许多的钱。
生:我觉得还是取枪,先走出去再说。如果被野兽吃了,要草帽有什么用呀!
师:还是逃命要紧!(做逃跑的动作)(众笑)孩子们,你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发我们这么多的思考!我国古代有个学者叫朱熹,他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关于提问,我们才有长进!读课文更要这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军神》。(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生齐读“军神”)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师:学贵有疑。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读课文,看看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把问题批注在课文里。(生默读生疑并作批注)我想课前交流,除了能以幽默诙谐博大家一笑之外,同时还具有很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那就是一箭双雕了。
像以上这样的课前交流,因为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变得有意义;这样的语文课堂,因为有意义的课前交流,而变得高效、生动。
要上公开课了,许多老师不仅要精心的备课,而且还要充分的准备课前谈话的内容。一段精彩的、优美的、风趣的、有效的课前谈话在整堂课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在看了《于永正等特级教师课前谈话与教学妙语集锦》对课前谈话的一些浅见:
第一,幽默的课前谈话可以化解或者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
要上公开课了,老师紧张,而学生也是十分的紧张的。看到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学生的心也是“砰、砰”直跳的。一看到上课老师走进课堂,不由自主的拘束起来。但一些诙谐、幽默的课前谈话就化解了这样的气氛。如于永正老师在上《圆明园的毁灭》课前花絮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众笑)
虽然学生在说话过程中用错了字,但于老师在幽默的对话中将他纠正过来,由于他的一些动作,让学生忘记了紧张,而开始变的自如了。在这样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也是显著的。
第二,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特级教师或者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借班上课,与学生几乎没什么接触,更加不了解学生了。而学生对老师也不了解,最多只是听到过简单的介绍。陌生感就像一道屏风一样树立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而一堂成功的课,就需要老师与学生是融为一体的,师生之间没有了距离才能将课上好。课前,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些亲切的谈话,也就起到了拉近师生距离的作用,笼络了学生的心。瞧!于永正老师在上《梅兰芳学艺》的课前花絮:
谁敢叫我的名字?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举手。师:老虎赶车——没人敢 谁来叫一声? 生:于老师 师:哦,在这儿,我是老师呢 生:于永正,你好!师:你好!多有礼貌啊!生:于永正!师:到!(立正,生笑)师:叫我于老师尊敬我,叫我于永正你好,那是有礼貌,叫我于永正,那就是朋友。
在我们的眼中,只呼其名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但在于老师的眼中,那就是朋友之间的称呼。这样,使学生感觉到,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自己的朋友,可以只呼其名的朋友。
第三,有效的课前谈话可以让老师初步了解学生
借班上的公开课,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接触很少,有时甚至一点都没有接触,那么有效的课前谈话,就可以让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如王崧舟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之前的课前调查:
师:“爱上语文课的举手”,说明原因。生:能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生:让外国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别让他们瞧不想咱们中国人。(生鼓掌)师:掌声意味着欣赏,意味着肯定,你欣赏他什么? 生:我欣赏他的爱国。师:真的吗? 生:是真的。生:我有补充,我欣赏他才补充他。如今我们很多中国人出国留学,是为了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师:幸亏我没有打断你的发言,刚才误会你的。你为留学生作了解释与证明。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强的,各方面素质是非常好的。
第四,课前谈话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如支玉恒老师在上《天游峰的扫路人 》的课前谈话中有这么一段:
师;谁敢露一手的,请举手!谁敢? 师:大声地,响亮地把今天上课的课题说一遍。生:天游峰的扫路人。师:真好,其他同学后悔吗? 生:后悔。师:这也是一种竞争,我们要善于把握住机会。老师的一句话,让学生知道了,机会是属于勇敢者的。机会一但错过就不会回来了。
再如于永正上《梅兰芳学艺》的课前谈话:
师:我再介绍一下,我姓于,干钩于(板书)叫于永正,永远的永,正确的正 呵呵,永远正确的。信不信我是永远正确的? 生:不信!师:真不信? 生:真不信!师:不错!没有人能永远正确的!是呀!无论是谁,都绝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再如于永正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前花絮: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有什么想法? 生:你头发白了。师:不是中年男性了。(众笑)生:老年男性。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生:应该眼见为实。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 生:是的。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老师与学生的轻松谈话中,学生知道了凡事都要亲自看去一看!听到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去年,我在无锡上公开课《钱学森》,为了凸显课堂教学效率,我没有跟学生沟通,直奔教学内容,结果课上得很冷,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课堂效率反而不高。公开课上,学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和上千位听课老师,紧张是自然的。老师与学生沟通,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很有必要。此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课前交流,介绍钱学森。
师:同学们,知道宋丹丹的请举手!(学生高举小手)
师:你们知道宋丹丹是干什么的?
生:演小品的。
师:在什么地方看过!
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师:和谁一起演的!生:赵本山、崔永元。
师:如果宋丹丹来到今天的会场,她一定会说:“这场面是相当壮观啊!”(场下笑声)
师:知道钱学森的请举手!
师:都知道了,你们都读过课文了。是吧!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生:钱学森兢兢业业,精忠报国,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贡献。
生:钱学森是中国中国导弹之父。
师:(板书:之父)谁知道什么叫中国导弹之父?
生: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生:在研制导弹方面是最出色的,也最了不起的人!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师:袁隆平不仅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还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请你再说一遍。
生: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师:世界童话之父是谁?
生:安徒生。
师:音乐之父是谁?
生:贝多芬。
师:世界炸药之父是谁?
生:诺贝尔。
师:请继续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生:钱学森住在美国有着富裕的生活,但他还是毅然回国了。钱学森回国后,使中国的导弹事业从贫穷走向富强。
师:你很会介绍,但语言上有些问题,比如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说不通。你能修改一下吗?
生: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还是毅然回国了。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师:掌声。修改了一下就是不一样。谁来继续介绍?
生:钱学森是在美国著名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他的成绩十分优异。
师:再问一个人。知道诸向阳的请举手。(三位学生举手)
:有一次借班上课,我让学生提问难倒老师,结果学生提了十几问都没有难倒我,不过有一个问题真把我给难倒了,想知道什么问题吗?
生:想师:那位同学问我:老师,你是东西吗?生笑.师:这时,其它有位同学说我也想到了,但不敢说呀!我说你真可惜,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
(二)师:今天上课,同学们想说敢不敢说呀!
生:敢!
师:想笑敢不敢笑呀?
生:敢!
师:想睡敢不敢睡呀?
生:敢!――不敢!
师:应该敢!那是给老师一个要转变教学方式的信号。会不会睡?睡睡看!
生打呼噜。
(三)师:现在还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还害怕吗?
生:不害怕!
生:还上课吗?
生:上课!
师:我们今天真的不上课了,我们来研究一个故事。愿意研究的请站起来。
生全体起立。
(四)师: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真可爱!
师:有说老师可爱的吗?
生:老师真和蔼!
师:同学们请坐下!
生:老师请坐下!(生笑弯了腰)
师:这个地方坐下,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就不坐着上课了。
一、课前精彩交流,拉近师生心灵,彰显教师魅力。
课前交流是借班教学时,为短时间内熟悉自己的学生和教学环境,沟通师生情感,让学生尽快投入学习中的一个环节。虽然自己很少上过公开课,但每每听名师的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课前交流所折服。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却由于老师的巧妙定位,一下子缩短了心理距离和隔阂,融洽了师生情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特级教师宋运来说过:最好的课前谈话是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万里长城》课前与学生交流的精彩片断。师:喜欢王老师吗?说喜欢我那是“一见钟情”。(生笑)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生答“姓李”)师:比一比看,我和你们的李老师有啥不一样呢? 生:你胖一些,我们李老师瘦一些。
师:“瘦”这个词李老师不一定喜欢,叫“苗条”她就高兴了。生:您是男的,我们李老师是女的。(生笑)师:你还别笑,这一点他一眼就能看出来。生:李老师不戴眼镜,您戴眼镜。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两个都喜欢。
师:你是一个都不得罪啊。(生笑)
师:刚才说了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再看看我和李老师哪些地方一样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都有五官。
师:这话我怎么听得这么玄乎。(生笑)
生:你们的教学目的都是一样,就是培养好学生。师:这话我得好像吃了蜜似的。
师:还紧张吗?(生高兴地齐答“不紧张了”)上课!
课堂教学中,正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通过这样诙谐幽默的开场白,相信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已经拉得非常近了,这样的开头,学生已经乐开怀了,整个课堂就显得其乐融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最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高年级的孩子已多了几分稳健,他们更偏爱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老师。夸张的动作和幽默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哈哈大笑。幽默诙谐是教学魅力所在,是课堂教学一剂必备的调味品。一位成功的老师,其语言总能磁铁般地吸引力着孩子。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的关怀,要让课前瘫痪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出动学生的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前的精彩细节让我总爱细细回味。师:我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
师:第二句话也送给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你真的很棒!”
师:这个课堂和以往不一样,上看看,下看看,走看看,右看看,有什么? 生:有很多听课老师。
师:把这句话送给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台下老师鼓掌)师:老师给你们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幸福!很温暖!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同走进课文„„
窦桂梅老师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她的课堂也自始至终洋溢着真情。课一开始,这群孩子正襟危坐。但窦老师用她独有的激情给予学生信心和力量,让每一张脸上都写满自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如沐浴春风,在这样的境界中,课堂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要给孩子一个批评,就要给孩子是个股利。人最本质的需求是得到赏识鼓励;赏识鼓励是成功之母,很多时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第五篇:语用视角,让神话教学凸显语文味
语用视角,让神话教学凸显语文味
[摘 要]神话类文本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语用水平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用的视角审视文本,努力开掘神话文本中的语用素材,让学生在语言品析、实践运用、提炼复述、拓展延伸中提升语用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基。
[关键词]神话教学 语文味 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3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从关注文本的内容向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转变,以品味文本的语言为抓手,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高度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类文本由于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语用水平的重要载体。在神话类文本教学中,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呢?
一、悉心体悟,感受神话语言的独特魅力
神话类文本内容新颖,人物具有神秘色彩,语言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这是夯实学生表达精确鲜活、形象具体的极好范例。因此,神话类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文本的语言,让学生在感受神话文本特有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语言的品析能力、鉴赏能力,为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如,《开天辟地》一文,用了“渐渐”“缓缓”“几千万年”等表示速度缓慢、经历时间长的词语展现天地演变的漫长历程,衬托出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咀嚼神话独到的语言规律,品味对仗和夸张等手法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神话文本独有的语言魅力之中。课文第七自然段更是将这一语言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将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自然界事物进行有效对接,将巧妙的比喻融在九个句式相同的语言体系中,充分凸显了神话文本的表达特点。通过整体感知读、师生配合读、小组对抗读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品析语言,体悟语言式,达成品析、积累语言的教学目标。
二、搭建平台,开掘神话语言的实践价值
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对神话人物顶礼膜拜,渴求具有神话中的某种超能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梦想。这种对神话故事特有的情感依赖,本身就是教学神话类文本的有效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引领学生在神话故事中体验、感受人物经历的神奇,从而为学生创造性的语言表达创设情境,铺设平台。例如,笔者在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中,设置了众神前来劝说普罗米修斯顺从、屈服的情节,引导学生站在普罗米修斯的角度尝试对众神的劝说进行回绝,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人物的高贵品质。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依循神话类文本内容特质和表达特点,为学生创设语言历练的平台,让学生在感受人物中,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炼串联,推进神话语言的完整复述
复述课文是语用训练的高级阶段,也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学时,在熟读课文、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复述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新构建。在复述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神话类文本语言的体悟、内化和运用,更能深入理解神话内容,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神话的神奇魅力。例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哪吒闹海》一文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深入品析,展开想象,并为复述设置相应的线索,从而使学生的复述既有基本的骨架支撑,同时也血肉丰满。
在复述过程中,学生有效地内化悦纳了文本语言,并经历了神话文本的创作过程,还原了文本的原始面貌。这样使神话的本质在学生的意识中充分扎根,神话人物独有的人格魅力也就相应镌刻在学生心里。
四、触类旁通,拓展神话文本的阅读范畴
我国是文明古国,除了经典的诗词之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大语文观的视角,将课内的文本教学拓展到更多到神话文本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神话文本的深刻认识。还是以《开天辟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后,就围绕神话传说中的创世、抗洪、战争等主题,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同类主题神话文本的阅读比较中提升效益,为学生踏上文学阅读之旅奠定基础。
在语用的观照下,神话类文本有了更为实在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努力开掘神话文本中的语用素材,让学生在语言品析、实践运用、提炼复述、拓展延伸中提升语用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基。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