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王老师非常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5:3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的王老师非常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的王老师非常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

第一篇:浙江的王老师非常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

观王老师教学片断有感

看了浙江王云老师的教学片断后,我感觉浙江王老师的课非常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王老师执教的这节《侃侃毕加索》这一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生不断提问互动,以及制作了精美的ppt图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进行了学习,非常常态、非常平实,却让学生了解到了真实的毕加索。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认识毕加索的几个阶段的时候,开始是以从色彩的、带给人的一种怎么样感情来认识蓝色和玫瑰色时期,并了解到绘画可以表达一种自我的情趣,在认识后面的几个时期的时候,老师用小偷和疯子等这样的一种学生最能理解的人物形象来感知艺术的一种创新、借鉴和突破传统特征;再学习《格尔尼卡》的时候,学生对战争没有感知,老师就让学生回忆生活当中感到最恐怖的、最害怕的一种表情,并让学生试着来表演一下,认知到《格尔尼卡》里面的一些形象语言,始终关注学生的一种已有的经验来对艺术作品进行了解、进行学习认知。那么她的语言也非常的风趣、非常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时候她会变换语气,比如说为甚么呢?来改变一下学生的学习情趣,有的时候她会说“老师虽然姓王,但不是老虎,同学们不用怕我可以大胆发言”这样来缓冲一下课堂的氛围。我最欣赏的是她在艺术教学中还关注着学生思维的一种扩展。比如说,讲到搜集破烂自行车然后又变成牛的时候告诉学生一种思维的转变,我觉得这是教学当中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意识。总之这节课我觉得针对农村的欣赏教学是比较好的。这节课教学策略非常讲究,它主要用了两种教学策略:一种是以2+1等于几作为全课得开始,这个很新颖,可能会引起学生思考。另一种是魔术师、小偷、疯子这样一些极端的语言,强化画面效果然后引起学生的思考,就这样形容毕加索。

第二篇:注重积累运用语言文字

注重积累、运用语言文字

生活中,语言文字随处所用,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离不开语言文字,他们往往是表情达意、增深情感的途径之主。因此,培养小学生学语言、用语言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谈到:“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崔峦指出:“小学语文主要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扎实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一、低年段阅读教学以字、词、句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1、创设情境学字词,用字词。如教学《会走路的树》一课时,可采用同桌合作拼生字部件、组词的识字方法,动画演示 “趣”字的写字教学,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轻松学习,然后让学生用“趣”字说句话。这样,既让学生感悟到了“趣”的意思,又在乐中训练了了语言文字。情景教学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声相结合学习语言文字,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进行语言训练。如理解“好奇”这个词语时,课件出示只露出小鹿的角在丛林中穿来穿去,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老师就势引导这便是“好奇”,把抽象词意直观化来学习,学生印象深刻。

2、课堂教学中,注重仿说仿写。小学生的语言训练,最好的老师就是课文的语言。如教学北师大版以年级上册《家》一课时,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句式: 是 的家,进行仿说。学生的语言则是天真童趣,天上、地下、海里、河里、甚至神秘的太空里„„孩子们兴趣盎然,训练语言文字自然中有收获。

3、培养语言文字能力。低年级的语言训练,应该注重把话说完整,或者用几句话表达清楚意思即可。如教学《会走路的树》一课时,学完“陪”字,让学生了解到小树、小鹿天天陪小鸟,而秋天来了,小鸟将要离开小鹿了,小鸟会给小鹿说些什么,让学生帮助小鸟给小鹿写一封信。(几句话的练写)

二、中年段抓词句与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1、细品词句,学语言,感悟语言的情感魅力。

学语文,其实就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得从语言文字入手,选择最能表达课文内容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品味要表达的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如教《搭石》一课时,就抓住“理所当然”这个词语,一词穿全文来教学。先让学生说词义,在在文中找出家乡人“理所当然”做的事情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做后再通过这个词语体会家乡人的心灵美。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枚金币》一课时,抓住“扔钱”一词语,贯穿全文,谁扔钱?为什么扔?扔了几次?每次人物的表现又是如何?结果,你有什么体会?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关键词语来体会儿子的心情,感悟其如此之作的原因,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情感之魅力。

2、善抓有特点的句子,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训练。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阅读教学“在语句学习中获得语言的运用性”,教师就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要善于选择课文中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文字(词句或段落),选择好的“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起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课文《献你一束花》时,为了让学生品读失败者的沮丧心情时,抓住“怕„„怕„„怕„„怕„„”的句子来进行进行品析,之后,运用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学习这个句式对学生很有用,学生不仅懂得了这一类句子的表达方法,而且在训练中内化了语言。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课文《拾穗》时,学习了文中由三位捡拾麦穗的妇女的动作、外貌而产生的联想之后,就可以选择一幅画面随堂练习怎样产生合理的联系。可以利用语文书封面的画面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兴趣浓,训练效果也好,课堂教学效果鲜明。

3、注重段的训练,学习语言文字。例:在教学《田园诗情》时,先出示所讲的段落,以“读文字、想画面,谈感受”的方法学习、交流和感悟,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欣赏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三、高年段在段的训练基础上进行篇的训练和综合训练,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1、高年段继续有段的训练。

1、高年段继续有段的训练。

2、注重学习写法表达,学习语言文字,并运用所学写法进行读写结合如: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抓住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感悟它的给人们带来的自豪和震撼,感受中西风格迥异之美,对比读中找对比写法,说出对比的好处。之后,让学生结合资料进行拓展,你还可以怎样描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试着写一写。

3、每节课要有学语言、用语言的训练重点,训练准确、充分、有效。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课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常要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和写练的时间和机会,每节课要有一定的训练量,要让学生开动脑筋、动口动手,真正学起来,要体现训练的过程,达到由理解到运用的目的。这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之在。

第三篇:如何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激发有效课堂教学 2011-01-05 16:39:52

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与构划。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第一种是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第二种是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而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下面从产生式教学策略方面简要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用爱心打造以人为本的课堂

人们常言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用爱心构筑宽松的现代课堂,用真爱去沟通,用真情去交流,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只有抓住了教育的这一本质,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存在,以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倡导“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主人的角色。用真爱营造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思考,想象才能更丰富,各种隐藏的潜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学的轻松,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幸福的事情,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

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所谓的“差生”并不是天生的,只要你善于抓住孩子的学习特点,引导孩子的长处,那么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也就是说,所谓的好、中、差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正确的做法是要充分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树立自信,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一个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文化水平高低,都享有人格尊严受尊重的权利。因此我们都要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前有些老师更多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对象,而忽略了学生和我们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学会尊重,让学生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受到教师重视的。

(三)宽容与赏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改过的机会。

从宽容的角度讲,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阶段,生理、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普遍较差。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心,细心,要学会宽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原谅他们的失误,过错,多给他们一些改过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些反复战胜自我,表现的机会,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

另一方面,赏识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承认的尊重与赏识,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学会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某学生语法好,就多给他机会给大家讲一讲某些语法,教师省力,学生锻炼了能力,还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可见,哪怕一丁点值得你赏识的地方也不要放过。

(四)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会换位思考

冯建军教授说:“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和幸福”。而“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长”。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同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我们设置的情境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件,这样学生才有的说,才深刻,因为这是来自他们身边的真实生活,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提升出来的,是感性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质的升华。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年龄,能自觉地调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学习,从而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接受、掌握、应用。教师精心备课只是完成了其中一个环节——课堂预设,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还要关注另一个环节——课堂生成。教师既需要课堂预设来为学生营造学习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效率,同时也需要课堂的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备学情,这样才能在大的教学框架下预留出许多学生创造的空间,并保障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维走向多元

——我在语文研究性课堂中的一点尝试

王 黎

1、什么是“比较阅读”?

2、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比较阅读策略?

3、怎样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抓住了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占领了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阵地。正因为此,当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时,阅读教学当仁不让地成为话题、议论的聚焦点。

一年来,致力于语文研究性课堂的建立,便有机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反思、审视自己的课堂。我希望着学生和自己一起去研究语文,感受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让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什么是“比较阅读”?

“比较”,是对事物进行辨别,发现异同、高低等差别。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只要思考,人们就会运用“比较”,不管有意的还是潜意识的,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比较法的运用,在教学领域中并不陌生。“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指在我们的课堂中采用这种研究学术的新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在比较中发现,在比较中感悟,在比较中吸取。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较。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比较阅读策略?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多元思维的特征。多元思维应具有以下特征:

1、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对同一问题的解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答案的丰富性上,还表现在他们思维的方式的不同: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类推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2、创新性。这种思维活动应区别于大众,它是一种追求新意的思维活动,表达的是自己全新的理解。

3、深刻性。这种思维活动不是表面的行为的创新,它应该通过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维方式发现一元思维所无法涉及的层面。

4、独立性。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启迪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它应该是学生自主感 1 悟,独立思考的成果。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阅读陷入“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学生学得苦、乏,老师教得繁、累。新学期新书下发,学生拿起的第一本书是语文,可选择最不喜欢的课程时又往往是语文,是什么让学生从最爱到最厌?是我们的课堂,是我们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试想,当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孩子们看见万千世界,当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们发现别样洞天,学生还会厌吗?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就是这发现世界,感受美妙的钥匙!

乌申斯基曾说过 :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的一切。

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它让学生和教师平等地研究,平等地探索。而就在这共同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我以为,这正是比较阅读教学法的价值所在。

怎样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其实我们平日里许多课堂都能看见比较阅读教学的影子,如在品味词句时常常会对比着感受,如在朗读时常常变换着不同的语气体悟文章的感情色彩。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还不能成为一种模式,还没有形成体系。比较阅读教学应以“比较”为主干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1)同类课文、同类题材、同类体裁的比较。

教材的编排往往具有可比性原则,单元中的课文往往文体相同或相近。一个单元中的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当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对这样的单元课进行比较阅读,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

如苏教版五上就有这样一组非常相近的课文——《莫高窟》《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描绘了祖国的风光。第六单元《天火之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这些成功之士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胜利。第七册《天游峰的扫路人》《钱学森》《海天骄子》这一组描写人物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身姿和一样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而每册教材中必有的古诗就更能体现可比性的原则了。它们大多两首出现,内容、意境、内涵都有相似相关之处,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授古诗的解词释句的枯燥,让学生在探究寻求中明意品味,更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了鉴赏。第6册教材古诗两首中安排了唐朝两位杰出的诗人的作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一个豪放潇洒,一个细腻深刻,他们的风格在这两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我希望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诗意,更希望学生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比较感受两位大师的风格。

教学中,我让学生扫清识字障碍后,首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两首诗歌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是写景的诗,读起来感觉一样吗?请学生先比较读读,这是第一回合的比较。学生在比较之后 2 发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气势宏伟,似一幅泼墨画,杜甫的《绝句》精致细腻,如一幅工笔画。在初步比较的基础上,再像欣赏图画一样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以“让我们走近些,去看看画中画了什么?”为题读懂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比较思考,为什么这两首小小的诗歌给我们如此不同的感受。学生再反复比较,发现李白采用的是比喻、夸张写意等手法,显得豪放大气,杜甫采用了严谨的对仗手法,描写的景物色彩和谐,错落有致,显得精致美丽,这是第二回合的比较。他们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呢?再次比较朗读,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当时创作的背景,体会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这是第三回合的比较。多个轮回的比较,学生一点一点走近诗人,走进了诗歌的灵魂。

再如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就编入了说理的文章:《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会合作》……这些文章虽然讲述的道理是不一样的,但它们表达的方式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引导学生将以前学习过的说理文章与新课作对比,去发现文章写作的共同点,我想,这远比就一篇文章枯燥地讲述更形象,更能让学生接受。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完了《谈礼貌》的课文内容)

师:《谈礼貌》是一篇说理的文章,它告诉了我们讲文明懂礼貌的益处。其实,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并不陌生,以前,我们就曾经接触过,还记得吗?

生:四年级我们学过《说勤奋》,上学期我们学过《滴水穿石》都是说理的文章。

师:请同学们拿出这两篇课文,复习复习,与我们刚才阅读的《谈礼貌》比较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阅读,不一会儿举起手)

生:我发现这几篇文章讲述的观点虽然不一样,但是结构都是一样的。先讲述了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举了几个例子,最后总结。

生:我还发现这些例子有的是正面的,有的却是反面的。

生:我发现作者用这些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不时地插入自己的分析。

师: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说理不能空洞,不然,没人相信。

生:道理是在生活中产生的,用事实说话,能让人产生共鸣。

生:而且作者举的例子很丰富,不同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这样更有说服力。

生:像《滴水穿石》和《谈礼貌》中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表达得就比较全面。

生:不仅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说,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的故事来证明。

师赞赏:是啊!同学们在比较中发现了写说理文章的奥妙。不仅提出观点,还要用事实来证明。不仅可以选择正反两面论述,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等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这样就体现出观点的意义,道理的重要性。

(2)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

苏教版教材中编排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有的作家还不止一篇,教者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安排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学习。四年级下学期教材中的《走,我们去植树》,五年级上学期教材中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都是诗人孙友田的作品。我在对五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拿出《走,我们去植树》,比较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发现了共同点:首尾呼应,长短句相结合、押韵,采用了比喻、拟人对称的方式……而这些比较后的发现,不仅让我们从一个方面了解到孙友田的诗歌特色,而且了解到现代诗歌撰写的一些特点,学生自己尝试着写诗时,就会自然地运用相关的技巧。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使阅读教学更扎实,使阅读教学更宽广,也使阅读教学更深沉。

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中编入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这是辛弃疾因受奸臣弹劾而被免去职务归隐乡村时所做,整首诗歌清新淡雅,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但作为一生戎马,怀有报国之志的诗人来说,这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中还包含着一种无奈和伤感,而对这种复杂的情感的体会仅凭一首《清平乐 村居》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词意的基础上,将辛弃疾另一首词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出示给学生。请学生比较两首词的意境,学生发现《清平乐 村居》营造的是一种悠闲、轻松的氛围,而补充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却充盈着愁绪。这时,我告诉学生,后一首词也是辛弃疾被弹劾免去职务、闲居时所作,学生在两首诗歌的对比过程中感受到,虽然辛弃疾已隐居山田,但仍有一腔爱国之心,眼看国事日非,却又奸臣当道,心情格外悲愤。这时,再次阅读《清平乐村居》,我们就能在看似平静、看似悠闲的诗歌意境中感受到诗人不平静的内心。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仅有助于理解,更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在这种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在发展,他们不再用单一的视角看待问题,他们学会了逆向思维,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学会了透过文字看背后的奥秘。

(3)教材选编课文与原文的比较。

教材选编的课文很多都是名家名作,为了贴近学生的语言,也为了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当然也有可能受篇幅或编排意图的限制,很多文章都进行了改编,或删,或换,或缩……我们也 可以选择这样的文章与原文比较阅读,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来打开学生的视野。

如《月光启蒙》,我在教学时就将原文《月光母亲》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比较阅读中 4 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他们从不同的题目中感受到前者强调“启蒙”,后者强调“母亲”,他们发现作者在原文中流露的是怀念,看到曾经那么能干美丽的母亲饱受病痛的折磨,作者伤感万分,千言万语融于“月亮母亲”四字之中。而编者把原文删去了开头和结尾,着重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启蒙教育,以“月亮启蒙”为题更突出了回忆和感恩。学生们从文章题目的改变中,发现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不同的题目有着不同的含义。两篇文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原文不仅充满着对母亲的怀念,更加充满着悲伤,过去聪明的母亲如今变得那样苍老,老年痴呆症让她忘记了一切,但却仍然对着我笑。学生们说,这就是母亲,即使忘记了一切,但仍然记得深爱的儿子。

如果我们仅仅教授改编过的《月光启蒙》,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不会有这么多深切的体会。正是因为有了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学生才会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受,母亲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更为丰满。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更觉得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语言文字,看似简单的符号,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承载很多,一个有,一个无,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得以加深。

(4)教材变动前后的比较。

苏胶版第九册中《墨梅》一诗就进行了改动:

原版本 现版本

我家洗砚池头树,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只流清气满乾坤。

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提出异议,他们所持有的诗集中有相当一部分和原版本的内容一致。课堂教学中,我着重解读“留”与“流”的变化。请看课堂实录:

生:老师,我有个疑问。《墨梅》这首诗,我小时候就读过、背过,那上面写的就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而书上都是“只流清气满乾坤”。到底哪首是正确的哪?(生递上书。)

师(投影仪出示两首诗,并将“留”写在“流”下,打“?”)这位同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学习就应该这样,要善于发现,也要勤于动脑。那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同?且不先谈哪个版本正确,请你们先读一读,比较比较,看看哪个字比较好呢?

(生小声读诗,不时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小手纷纷举起。)生:我觉得“流”比“留”好。(得到大家首肯。)

师追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留”的意思是“留下”,而“流”则含有“流传”的意思。

师:看到这个“流”字,让我想到一个和花香有关的词语,是——

生抢答:流芳百世。

师:是啊!花儿芳香永远流传下来,留在人间。据考证,王冕原本在画中所题的诗就是“流”字,你们觉得王冕为什么用“流”,请比较比较,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王冕画的是梅花,梅花清香四溢,相比之下,用“流”更贴切。

生:“流”的含义更丰富,不仅包含了“留下”的含义,而且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生:看到“流”字,我们似乎能感觉得到,微风中,梅花的清香之气流淌,萦绕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似乎闻到了那独特的清香。

生:“流”的选用更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追求,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超脱情怀。

师小结:“留”到“流”的改变引起了我们这么多思考,我们在比较中了解到“流”这个字丰富的内涵,我们也在思考中走进了王冕的内心世界。

拿到新教材,不少老师都和我一样发现了这次教材的变动,为什么做这样的改变呢?课前我也查询了原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的张庆老师做了如下解释:《墨梅》一诗,是一首题画诗。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经过多次抄写、翻刻,几个版本文字上出现了差异,即所谓“版本异文”。作为教材应选最权威的。值得庆幸的是,王冕《墨梅图》的真迹仍然存世。图上的题画诗是王冕自己的笔迹,应认为是最权威的版本,所以我们的教材据此作了修改。也就是说,我们这学期教材中的诗歌完全符合王冕的原始版本。这儿的“流”是流溢的意思,是说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人间。正如我们今天所说的“百花竞艳,芳香流溢”。

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老师一起发现了版本的异同,应怎样让他们明白“流”的妙处呢?常规的做法就是告诉,是的,“告诉”也是一种教育的策略。但,浸染在“研究性课题”研究的氛围中,我突然觉得,让孩子和我们一起研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这个结论,更有找到成功的方法。于是,在课堂中便有了上面一段真实的教学片断。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努力地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的快乐,引导他们思维走向多元,学会不仅发现问题,更学会解决问题。

有效地开展比较阅读的确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能够开启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创新精神。多方面的比较、多层次的比较有助于学生思维走向深入,走向多元。

让我们的学生从学习语文变为和我们教师一起研究语文,这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比较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途径。

第五篇: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运用

浅析音乐欣赏课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正阳北舍中心小学 杨然

内容摘要: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个性的发挥起到了阻碍作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台上激情地说,台下茫然……这样的欣赏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反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策略教学以及在策略教学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音乐欣赏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教学策略

一、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概念要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欣赏教学。

二、策略指导下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动一动,画一画。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使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受与体验。

3、哼一哼,唱一唱。

哼唱主题演奏曲调: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小步舞曲》这首优美曲调。巴赫运用钢琴独奏的形式,主题鲜明简单,该曲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学生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唱一唱。《小步舞曲》的合唱版,其优美的歌词再配上曲调使旋律更加动人。

4、读一读,拍一拍。

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

三、运用欣赏教学策略的要求与注意点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2、制定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

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切 勿整节课枯坐干听。

3、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4、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

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5、欣赏曲目广泛性

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通过教学策略的选择,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文理导航 2011年04月 2.《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08月 3.《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 新课程教育(基础教育)2008年04月

4.《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4月

5.《中小学音乐教育》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下载浙江的王老师非常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的王老师非常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娃娃教学策略运用说明

    《风娃娃》课堂教学策略运用说明 《风娃娃》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围绕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感悟生活的哲理。 一、围绕课时的教学目标,紧扣教......

    “趣味篮球”教学策略的运用

    “趣味篮球”教学策略的运用 策略一:“创”其境,“增”其色 我园户外活动场地及彩色塑胶跑道,其颜色鲜艳,场地柔软,不易跌伤,安全系数大,便于开展竞赛活动,尤其适合年龄小的幼儿进行......

    注重问题设计,推进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注重问题设计,推进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摘 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即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得而有效率。如何做到呢?教学实践中,抛出一个好的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很......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因为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

    注重运用教学艺术 实施地理有效教学

    注重运用教学艺术 实施地理有效教学——浅谈“促学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探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范文模版)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 传统的数学课堂对教师而言重教、轻学,对学生而言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逐渐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的运用 小学几何图形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还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的范畴。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变换(平移、旋转、......

    河南人酒桌上招待朋友的方式非常讲究注重礼节

    河南人酒桌上招待朋友的方式非常讲究注重礼节近读一教授猛文《河南归来不喝酒》,将河南酒桌上劝酒之风习描写的琳琳尽致,估计读过此文的人若到河南,恐怕得为自己的酒量掂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