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

时间:2019-05-15 05:5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

第一篇: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

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

[摘要]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想方设法攻克这一难关,培养学生好学易学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不再对文言文望而生畏?破解这个难题的要点何在?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 兴趣

一、文言文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何在

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突出,发掘文言文的美并以此点燃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之火,从而把文言文教学打造成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中国文学的精粹,连同他们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语文课堂上再次熠熠生辉,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文言文教学之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言文时间跨度长,历史积淀厚,与我们有着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而学生们正处在朝气蓬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让他们钻进积满“灰尘”的老书籍、旧文章潜心研究,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这种旧与新的矛盾,使得文言文成为学生和老师们的难题。其次,便是大部分文言文都具有过分沉郁的历史厚重感。无论是描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起义壮举,还是勾勒“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的百姓疾苦,纵观教材所选文言篇目,其主题不外乎名人传记和历史事件,像《滕王阁序》那样优美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学生,特别是对文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受到抑制。第三,由于文言文历经朝代更迭,以及古代人固有的说话、行文习惯,大部分文言词汇屡易其意,使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十分常见,而这恰恰是文言教学的“痼疾”。最后便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厚今薄古”思想的存在和每次碰到文言文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觉得“不易教”甚至“不愿教”,长时间下来,这种“不愿”便会累积成惰性和教学态度的消极,这样一来教师的态度改变,就更谈不上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了。

然而,每个人都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懂得用它来发现美。这些正值花季的孩子们,有着敏捷的头脑,跳跃的思维和善于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是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竭尽所能将古典文学的神韵和美感展示给他们,让他们自发地把文言文视为自己学习生涯中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努力探寻一些有特色、有新意、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从态度上,我们不能“厚今薄古”,不能只重视现当代文学而忽略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的发展是由古到今的,学习文学常常是由今及古。越是上古语言障碍就越大。古代文学的历史远比现当代文学长得多。如果抱有“厚今薄古”的思想,从小处说是不利于文言教学,从大处说便是不利于学生构建对中国文学的总体认识,也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还是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不首先树立起重视古文,重视文言教学的观念的话,我们是无法搞好这项工作的。

2.文言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众所周知,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古典文学具有现代文学所不具备的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也是古典文学最具魅力,最值得我们开发的特点。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几乎每一段古文后必然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而这恰恰成为古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大优势。我们不妨在学习每篇文言文时,穿插进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历史故事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让两者相辅相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

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活泼,充满了人文气息与历史意义的文史课,老师和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带劲,所谓教学相长正应如此。

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并不是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是那个带领他们推开历史之门,感受古典文学神韵的领路人。所以,只要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可以信心百倍的面对每一篇古文。

3.学习古文不能过分强调“学以致用”,要重方法,重体会

诚然,学习当然是为了应用。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在这个注重分数,注重应试能力的阶段,“学以致用”被过分强调了。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牢记自己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但是,正是这种期望“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观念使得学习古典文学的方法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其实,“立竿见影”的知识实际上是一种浅显的小技能,追求“立竿见影”,便浮躁,便浅薄,便没有人文精神。文学是人学,它追求的是一种美,一种艺术境界,一种精神。正如题目所说“让文言教学成为一道风景”,既然是风景就需要学生们鉴赏,需要学生们品读。所以,我们传授学生们的不能仅仅是一字一句的翻译,不能仅仅是各种文言现象,各个文言实虚词的意义。更重要的,我们要教授他们方法,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尽管我们只是学生们高中阶段的老师,但我们要传授他们受用一生的学习和鉴赏古典文学的方法。如果非要归结到“学以致用”上的话,那就是,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考试中面对新的文言篇章和古诗词时,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4.不要“不求甚解”,要重视拓展学生和老师的文言知识面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认为这种思想在文言教学中是非常有用的。古文数量如烟波浩渺,何其庞大,我们所教所学不过是沧海一粟。既然有如此丰富的资源,我们为何不加以利用。众所周知,英语中有语感,汉语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广泛涉猎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为我们上课提供素材和足够的课外知识,拓展知识的宽度,更重要的,它对提高我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巨大的作用。试想一下,面对同样的学生,是一个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的老师教学效果好,还是一个只会教死书,啃课本的老师教学效果好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我们自己应该多补充一点古文知识,也应该给学生们精心挑选一些文言篇章和古诗词,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当成课内文章那样读透学懂,但是只是读也足够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提高他们领会古文意义的能力。

三、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只有理论还不够,还要落实到具体文章上。例如,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我们就可先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情感饱满地诵读文章中优美的骈句并详细的讲述文中的用典。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此句即为明用典故,以张华在此地掘出龙泉宝剑,陈蕃设榻留宿徐樨而说明此地的人杰地灵;“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此句则是暗用典故。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王勃此处实用贪泉来表达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这些只有十几个字的注释看似简短,却可大大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老师备课时查找资料,上课时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听到了故事,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内容,这几句课文的背诵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另外,对于像《滕王阁序》等以文笔见长的文言作品,语言之美和文章的气势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

王勃在文中写道“四美具,二难并。”岂知他一语成谶《,滕王阁序》中的的确确有写景“四美”,即:虚实相衬之美,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远近变化之美,如“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上下浑成之美,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色彩变化之美,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这些美丽的景色在王勃写来跃然纸上,扑面而来,学生们面对这幅文学的美景图,怎能不细细品读?怎能不为之陶醉?这样一来学生为有趣的历史典故而痴迷,为文学和语言的美所倾倒,当此之时,再以王勃的个人简介,文章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特点,以及初唐四杰及其作品等知识为拓展,一堂近乎完美的文言课就诞生了。

兵法云“奇正相辅”,如果把诸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等少量以文笔见长的文言篇目比作“奇”,那么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篇目就可称之为“正”。所谓“奇正相依,战必胜”,用到这里就是指两类文章都要精通,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鸿门宴》为例,对于这种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把讲故事和授知识结合起来,是我们处理此类文言篇目的最佳途径。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备课时做好万全的准备,还要充分挖掘它的背景知识,事无巨细地了解文章前前后后的史实。授课开始,我们不需要首先让学生直面课本,而是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入手,对楚汉相争的整个历史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本课出现的刘邦阵营和项羽阵营的人物,以此激发学生对其背景知识的好奇心。继而要完全按照讲故事的要求,该扬则扬,该抑则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沉郁顿挫;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情节的跌宕,仿佛回到2000多年前的霸上,坐在沛公之侧,亲历项伯与项庄的斗剑,领略各英雄人物的风采。

与此同时,对于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也不能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该从语境入手,记住每个知识点在故事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然后仔细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最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如刘邦是能屈能伸,圆滑世故;樊哙则是忠勇豪爽,胆识过人等等。最后按照起、承、转、合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让学生用现代文叙述故事梗概。这样一来,整篇课文的思路就理顺了,记起来也就事半功倍。

四、结语

如何让文言教学成为一道风景,简单概括为三句话,即以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引之,以优美华丽的文学美景悦之,以课外相关知识辅之。就像行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文言课堂的开始要足够引人入胜,主体部分传授的知识要足够丰满,结尾要足够有力。

当然,这些与老师的精心备课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断提高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熟悉程度,拓展自己的文言知识面,才能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有了量的积累,文言教学的质变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文言教学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中学语文教学为之一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刘凤岭.文言文教学实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黄岳洲.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3]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戴伟华.唐代文学综论.商务印书馆,2006.

第二篇:如何破解词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设计

如何破解词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抓住重点,围绕它来组织教材,编写教学提纲.备重点最重要的是备方法,如采用疑问式、反诘式、辩论式,或运用串讲法、讨论法、图示法、阅读法、以旧启新法,等等,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印象和理解.此外,在备课的小结部分应重复加以强调.在预习时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重点,这种浅层次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突出重点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在授课时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就是采取切实措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它去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授课时突出重点是主要环节,为了做好这一环节,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多一点,但这不应当简单地认为花费的时间越多,教师讲的越多,教学重点就越突出.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还要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三是要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四是教学语言艺术要特别讲究,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集中注意、认真听讲和做好课堂笔记.教师在课尾小结时要以突出重点为立足点;编制练习题、测验题、考试卷以及题型设计上也要突出重点内容,做到题要小,面要宽,量要大;总复习时,除了抓好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答题技巧以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问题同教材相关内容的联系外,也要抓重点的突出.这里尤其要把握好一般与重点的关系,突出重点编拟复习提纲,或以重点内容为中心归纳整理知识体系.要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只有做到“五性”才能实现.一是注意充分性.充分性就是对重点内容作必要的适度的展开,而不是对教材作简单的同义反复,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教材.二是注意深刻性.对重点问题的理解的一定深度,有利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教给学生,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魅力和说服教育力.三是注意整体性.即不能局限于某个教学环节,应是从备课、指导学生预习、授课、练习、复习与考试整个过程突出重点.同时,突出重点应注意教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系统.重点问题是这一系统的主体部分.要突出重点,就要处理好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对立的,重点问题总括在整体中,是构成系统的主体.教材的整体性是重点的基础,是重点问题存在的条件;而重点问题又是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教学中既要把握教材的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难点.这就要系统理清教材中的每个问题,搞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又把重点问题突出出来.四是注意“双边性”.就是教师教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学生学习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师生密切配合,这事关教学效果.五是注意辩证性.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切忌“一点论”、“均衡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注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求异上,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质疑上,把记忆的重点放在方法上,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应用上,把复习的重点放在联系上,这是我们的教学行为“重点论”,但不是教材重点论.教学难点,一般说来是因为某个知识点或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且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中学生年令、阅历、思维、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致使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样的基础理论或现实生活中学生最难以理解,或者学生在道理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上难以接受的问题,就是教学难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重合的.

第三篇:破解“第一种形态”的实践难点

破解“第一种形态”的实践难点

破解“第一种形态”的实践难点日常监督、批评教育、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都是党章规定的主体责任。落实“第一种形态”,看似抓的“小事小节”,却是防止“破纪”演变为“破法”的第一道防线,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实践中要注意把握,防止几个突出问题。

认识上上不去,重惩处轻教育。在“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是基础,是第一道防线,是把纪律挺在前面最好的抓手。实践中,有少数纪检干部对落实第一种形态目光不长远,理解不深刻,认识上有误区。原因首先是对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纪律作风建设的新战略、新理念、新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在工作思维、方式及能力上与中央要求有差距。其次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监督执纪政绩观,一些人认为第一种形态抓得再好也很难看到成绩,有抓“大”放“小”、重“惩”轻“教”倾向,热衷于在执纪审查中大显身手,不愿意做谈心、谈话、函询等基础性工作。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得从学习上、认识上、观念上抓起,抓好教育引导,向中央要求对表看齐,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良好的导向,把落实“第一种形态”作为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心理上有偏差,抹不开面子。监督者内在地被握有权力的人厌恶。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执纪任务艰巨繁重,一方面,一些纪检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尤其一些基层纪检干部开展监督执纪,容易受到“熟人社会”人情因素的干扰,缺乏勇于担当、敢于较真的勇气,对苗头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些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运用第一种形态顾虑较多,怕得罪人的心理负担重。特别是对同级一把手的监督更难,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善意提醒,都需要鼓足很大的勇气,有些人极不愿意去冒险。一些责任心较强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更多的是注重对下级的监督,对同级和上级的监督显得乏力,表现为蜻蜓点水、无关痛痒。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看待、理性对待谈话、提醒,不珍惜向组织表述忠诚、袒露心扉的机会,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客观上也给落实“第一种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方法不得当,不会咬耳扯袖。明朝嘉靖年间,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一次,时任江浙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认为受到怠慢,大发脾气,被海瑞派人吊起来暴打一顿。而后,海瑞主动给胡宗宪写了一封信,说胡大人常常告诫我们要节约,不准铺张浪费,但本县近日接待了一个自称是您儿子的人,嫌弃伙食不好,耍赖撒泼。我听说您家教严格,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呢?现将此人送上,让您发落。此信令胡宗宪哭笑不得,此事不了了之。这个故事中,海瑞既坚持了原则、抵制了不正之风,又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值得我们学习。纪检工作是政治工作,需要在实践中锤炼科学执纪的本领,善于把握和运用纪律语言、纪律思维、纪律艺术。运用好“第一种形态”,既要具备敢说敢管的正气和胆气,还要讲究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在语言上不能简单粗暴、盛气凌人、夸大其词,要体现帮助同志的真诚,表达善意提醒的温情,建立相信组织的信任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方式上要善于分类梳理、区别对待,把握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教育人、挽救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担当上不称职,想当老好人。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纪检工作特别需要勇于担当的精神。一些纪检干部不敢担当,显得胆怯、腿软、乏力,归根到底是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不坚定,党的意识、责任意识、党性原则不强,不能做到以身许党、身心归党。有的缺乏牺牲和奉献精神,甚至私心作怪,害怕自身利益受损,而把公心与职责抛到九霄云外。还有的是自身不过硬,自我要求不严,不能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关键时候不敢发声,不敢去监督别人。在监督执纪上,如果选择“打太极”、“和稀泥”,选择当左右逢源的老好人,是对同志、对党的事业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争做执纪铁军,必须具备“铁心、铁面、铁骨、铁律”的特质,坚持铁心向党、铁面无私、铁骨铮铮、铁律执纪,树立“铁军”标杆。只有秉持公心监督执纪,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坚持严管厚爱,运用好“四种形态”,宁愿听一时的抱怨,避免无法回头的忏悔,彰显的就是纪检干部的担当和大爱精神。(陈江龙)

第四篇:刑事诉讼监督的难点与破解

刑事诉讼监督的难点与破解

一、诉讼监督的难点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在我国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监督权力能力不够完备,行为能力手段匮乏,监督职权范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权力行使的方式、行使的程序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力度和监督效果。检察机关在开展诉讼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着不愿监督、不能监督和不敢监督三大问题。

(一)不愿监督

所谓不愿监督,是指部分检察人员在思想层面上不愿意切实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在工作上禀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对于诉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怠于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

(二)不能监督

所谓不能监督指的是无法实现监督效果。不能监督是对应受法律监督的事项无法监督或者无法实现监督效果的最大化。

1、检察机关对诉讼中的违法行为监督手段单

一、软弱,对违法行为人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监督效力得不到保障。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于对于侦查、法庭审判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等,只有提出纠正意见这样一种监督手段。该手段的有限性表现为:一是监督手段单一,不能适应监督各种违法行为的需要。二是监督效力缺乏法律程序保障。三是缺乏监督对象接受监督的义务性规定以及不接受监督的法律后果。对违法行为人更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和责任约束。

2、除了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之外,诉讼监督权能的缺陷也是导致诉讼监督困难的重要因素。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在范围上还存在一些监督盲区。对于有的诉讼行为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应当监督,但是由于规定的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监督程序。

(三)不敢监督

所谓不敢监督,是指部分检察人员对法外因素考虑过多、顾虑重重,或者受到外界干扰过大,导致其不敢坚持原则,有时候甚至悖离法律行事。

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检察工作乃至司法工作的干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检察机关无法独立行使职权。

二、强化诉讼监督工作的对策

诉讼监督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已无庸赘言。但当前诉讼监督工作在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说明,诉讼监督工作亟待加强与改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人员配臵

1、加强对检察人员的培训,强化诉讼监督意识,提高诉讼监督能力

2、合理提高检察人员待遇

3、打破单一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司法特点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机制

第一,按照检察工作需求、工作内容、工作量大小、能力要求等指标定编、定岗、定责、定比例,因事设职,实行不同的准入制度,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和职务职级晋升办法,对检察官实行不同于普通公务员、符合司法工作规律和法律职业特点,职业明确、职责清晰、管理规范、保障到位的单独序列管理制度。

第二,建立弹性退休制度,有效延长检察官的职业生命。建议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对已届普通退休年龄的检察官进行甄选,让确有余力的、优秀的检察官能够延长职业生命,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作用。

第三,建立检察人员之间的异地任职机制和轮岗制。要摆脱中国这种熟人社会人情因素的干扰,必须避免检察官在原籍任职,这主要是指基层检察官任职应当实行地域回避。其次,要建立定期轮岗制。

(二)完善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

1、完善侦察监督程序

(1)明确诉讼监督范围 诉讼监督的范围应当涵盖诉讼活动的全过程。这一范围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公诉及自诉等各种诉讼类型;也包括立案、侦查、审判、执行及诉讼调解等各个诉讼环节。

其一,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把不应当立案而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问题纳入刑事立案监督的范畴,全面确立刑事立案监督制度。

其二,进一步明确立案期限。建议明确规定公检法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并在3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特殊复杂案件,应当在7至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超过期限没有作出决定的,应当视为不立案,检察机关可以作为立案监督案件进行监督。

其三,进一步完善立案监督的效果保障程序。建议规定,检察机关通知公安机关立案而公安机关不立案,或者立案后不积极侦查,提出意见后仍不纠正的,检察机关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直接立案侦查。对于故意包庇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检察机关通知公安机关撤案,公安机关不予撤案的,检察机关可以直接做出撤案决定,通知公安机关执行。被立案的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措施。

2、完善侦查监督程序

其一,逮捕程序的完善。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关于审查逮捕程序的规定,明确规定:其一,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时,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必须提审犯罪嫌疑人。其二,赋予犯罪嫌疑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在审查逮捕时即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以使其在审查逮捕程序中与侦查机关的形成诉讼制衡关系。

其二,拘留等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及完善。对于拘留措施的适用与监督,建议:(1)通过赋予当事人相关申诉权,强化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制约。(2)建议规定,公安机关需要延长拘留至30日的,应当在拘留后的7日内报请检察机关审查批准。(3)通过立法,确认紧急情况下无证拘留的法律效力。同时通过设臵对拘留的监督程序,防止拘留的滥用。

对公安机关采取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的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也应当从诉讼程序上加强监督制约。检察机关经审查或者必要的调查,认为采取强制措施确属不当的,有权决定予以撤销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将执行情况通知检察机关。

2、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其一,关于对庭审活动监督问题。建议法律明确规定,对于庭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可以以庭审后提出意见为原则,以例外规定为补充。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在庭审后对庭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纠正,并将纠正情况回复人民检察院。认为纠正意见不当的,可以向检察院提出复议。

其二,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制度的完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第205条的有关规定,发挥重审或者指令再审的条件是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法院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要避免这一冲突,必须废除发回重审、指令再审制度。

其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最高法院判决中涉及的重大法律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问题,或者对于各级法院判决的某一类或者几类案件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可以提请全国人大XX会审议。

3、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

建议规定刑罚执行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对罪犯减刑、假释建议,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保送暂予监外执行意见的,应当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根据需要,可以调阅罪犯改造的有关案卷材料,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同时改革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审理或者决定方式。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批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听取人民检察院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罪犯进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提出意见。

(三)、完善外部执法环境

(1)加强与被监督机关的沟通与配合

应该大力加强与被监督机关的沟通,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诉讼监督工作,切实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的理念。在此可以充分发挥XX委的协调、平衡作用,促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形成共识。

立法应当对检察机关的知情权作出保障,只有实现案件信息互通,检察机关的监督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并提升监督工作的实效,避免因程序衔接不畅、信息失灵而出现监督盲区。

(2)正确处理人大监督与诉讼监督的关系

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活动,是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法律保证。在坚持人大必须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检察机关进行监督、为检察机关创造独立司法空间的基础上,检察机关也要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争取人大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诉讼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特点及规律,适时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议,为诉讼监督工作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3)改进与完善党的领导

检察机关要主动向党委、XX委汇报诉讼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争取党委、XX委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改进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实行党法分开,使党对检察机关的领导主要靠其内部党组织实现,避免地方党委、XX委对司法活动的直接干预。

(4)建立检察职业保障机制

要增强检察人员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减少检察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检察职业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确保检察官职业独立性的身份保障制度。

首先,任职、辞职、辞退、退休、待遇、奖惩等与检察人员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制度应该属于法律保留的事项,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立法机关应该对涉及上述事项的现有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作出统一规定。

其次,现行《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规定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中华人民检察官法》规定的辞退制度带有明显的行政管理特征,没有充分考虑到司法工作的特殊性,不合理地加重了检察人员的职业负担。建议对上述制度进行改革,在规定检察人员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确立终身任职制,明确规定在未到退休年龄之前,只有在不胜任工作、有违法犯罪行为等法定情形时才能予以辞退。同时合理确定检察人员因办案而承担的责任范围,遵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只要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遵守了办案程序,没有渎职、收受贿赂、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行为,即使出现错案也不应该追究其责任。

2011年8月

第五篇:刍议文言文教学中的“三步导读”法(定稿)

刍议文言文教学中的“三步导读”法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能力,而这几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指导思想,采用“三步导读”课堂模式,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感悟、理解、鉴赏能力。所谓“三步导读”课堂模式是指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形成的一种“初读――研读――品读”的三步导读阅读教学模式。

我曾草成《奏响现代文阅读教学三步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三步导读”模式进行了思考,今天就文言文教学中的“三步导读”模式做一番总结,具体做法如下:

初读: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基础,要学生像读现代文一样,将文言选篇看做一篇完整的文章去读。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框架,并能边读边做好文言知识的积累工作。

研读:在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障碍,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把还读不懂读不明白的句子、读不准句读的地方找出来全班交流。教师对关键的地方进行讲评,讲学生不懂的、课文注释中没有的。在这个环节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品读: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促赏。欣赏离不开读,离不开对文本的理解,无论欣赏语言,还是欣赏作者情感,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等都离不开读,读好了,读顺了,文章的意境自然也领会了,赏析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力,调动多方面的感官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下面笔者就以《五人墓碑记》为例谈谈我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的“三步导读”法。

(一)初读文本,把握结构,积累文言

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这些句子和作用是:“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通过此教学环节学生很自然就能将文章分为四部分,从而理清了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结构。与此同时,请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积累工作。在积累过程中将不理解的词句圈起来,等待质疑。

(二)研读文本,质疑词句,把握主旨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研读包括“文”和“言”两方面。我首先组织学生质疑词句疑难,讨论解答,这样使得学生在“言”上没有了障碍,更利于对“文”的理解。然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读文本,在读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一般的碑文写作,应该先介绍他们的姓名、籍贯、世系、行事等,但本文却行文独特,另辟蹊径,只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一句话对“五人”作了判断性说明,作者为何如此行文?2.指出课文在哪几处运用正反对比的写法,说说每一处对比所揭示的内容。3.体悟“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句话的作用。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把握文章“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旨。

(三)品读文本,体悟情感

品读是在对课文基本内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阅读,文言文教学也需以读促赏。感情充沛,激越昂扬,或赞扬、或揭露、或肯定、或批判、或敬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是教学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鉴于此,我就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读出感情:“呜呼,亦盛矣哉!”充满激情的赞颂语气;五人受刑段的朗读,要慷慨激昂,读出豪迈不羁、谈笑自如的语气;“……有几人欤”句要读出作者压抑不住的愤激之情;对比句要爱憎分明,反问句要感情充沛,排比议论句要激情洋溢。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读,以读促思,以读促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充满妙趣和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下载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步工作法”破解重点、难点村换届选举

    浙江泰顺:“五步工作法”破解重点、难点村换届选举 2013年11月18日09: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泰顺县针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点、难点村,采取“管、查、动、谈、督”......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与破解途径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与破解途径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急剧的加大,但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监督管理乏力、缺乏审计等问题相当突出。加强审计监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刍议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刍议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

    高考速写教学刍议

    高考速写教学刍议 速写,《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速写,一般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培养敏锐的观......

    刍议美术教学评价

    刍议美术教学的评价 河北唐山丰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冯立媛 通讯地址:河北唐山市丰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友谊大街3号) 联系电话:*** 03158680170 邮政编码:063300 电子邮箱:jtyg......

    数学语言教学刍议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

    刍议初中平面几何教学

    刍议初中平面几何教学 摘 要: 提高平面几何教学质量,一直是初中数学老师的追求,也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作者就如何从代数过渡到平几教学,平几入门教学方法,对学生采取适当的帮......

    书法欣赏课教学刍议

    书法欣赏课教学刍议 重庆市垫江县高峰小学校 余群桥 电话:*** 【内容提要】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书法作品也有因其本身的方法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