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数学辅导之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一数学辅导之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知识梳理
1、V enn图:适合元素较少的集合
2、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则称
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B或BA;如果AB,并且AB,这时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AB或B
A.3、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B同时满足AB、BA,则A=B.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5、子集的个数问题:
二、双基自测
1、已知集合M={xZ|x|<5},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2.5M(B)0M(C){0}M(D){0}M
2、设A={(x,y)|x+y=4,xN, yN},则集合A的子集的个数为()(A)16(B)8(C)7(D)4
3、设A={0,1,3,5},B={0,1},从“、、、”中选择适当的符号填空:(1)0____A(2){0}_____B(3)A______B
4、六个关系式:(1){a, b}= { b, a };(2){a, b} { b, a };(3);(4)0;(5)0;(6)0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及3个以下
5、已知 {a}A{a,b,c,d},求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A.三、高效例题 例1 两集合间的关系
已知M{x|xa21,aN},P{y|yb26b10,bN},问集合M与集合P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练习:已知集合P= {x︱x2=1, x∈R }.集合Q={x︱ax=1 },若QP,求 a的值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检测(优化设计)
第二篇: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三维目标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w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0N;2Q;-1.5R.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①A={1,2,3},B={1,2,3,4,5};
②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
;∈)角形};
④E={2,4,6},F={6,4,2}.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
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
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已知A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
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
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B,但存在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分类讨论:当AB时,AB或A=B.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A.类比子集.讨论结果:
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
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例子①中A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若AB,且BA,则A=B.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图1-1-2-1图1-1-2-2
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图1-1-2-3图1-1-2-4
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空集.若AB,Bc,则Ac;若AB,Bc,则Ac.应用示例
思路1
.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重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重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已知集合A、B、c均不是空集.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AB,BA,Ac,cA.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c间的关系.活动:学生思考集合间的关系以及Venn图的表示形式.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则AB成立,否则AB不成立.用相同的方法判断其他包含关系是否成立.教师提示学生以下两点:
重量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重量合格;
长度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长度合格.根据集合A、B、c间的关系来画出Venn图.解:包含关系成立的有:BA,cA.集合A、B、c间的关系用Venn图表示,如图1-1-2-5所示.图1-1-2-5
变式训练
课本P7练习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其关键是首先明确两集合中的元素具体是什么.判断两个集合A、B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的步骤是:先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再分析集合A、B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得: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当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的元素也都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也不属于集合A时,有AB,且BA,即集合A、B互不包含.2.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和真子集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按集合{a,b}的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解: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a},{b},{a,b}.真子集为,{a},{b}.变式训练
XX山东济宁一模,1
已知集合P={1,2},那么满足QP的集合Q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分析:集合P={1,2}含有2个元素,其子集有22=4个,又集合QP,所以集合Q有4个.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通常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来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
解:当n=0时,即空集的子集为,即子集的个数是1=20;
当n=1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的子集为,{a},即子集的个数是2=21;
当n=2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b}的子集为,{a},{b},{a,b},即子集的个数是4=22.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2n个子集,由于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所以集合A有个真子集.思路2
.XX上海高考,理1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m2}.若BA,则实数m=_______.活动:先让学生思考BA的含义,根据BA,知集合B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A,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列出方程求实数m的值.因为BA,所以3∈A,m2∈A.对m2的值分类讨论.解:∵BA,∴3∈A,m2∈A.∴m2=-1或m2=2m-1.解得m=1.∴m=1.答案: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和子集的概念,以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本题容易出现m2=3,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是解得m的值后,再代入验证.讨论两集合之间关系时,通常依据相关的定义,观察这两个集合元素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变式训练
已知集合m={x|2-x<0},集合N={x|ax=1},若N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集合N是关于x的方程ax=1的解集,集合m={x|x>2}≠,由于Nm,则N=或N≠,要对集合N是否为空集分类讨论.解:由题意得m={x|x>2}≠,则N=或N≠.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无解,则有a=0;
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有解,则a≠0,此时x=,又∵Nm,∴∈m.∴>2.∴0 活动:学生思考子集的含义,并试着写出子集.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写出子集;由总结当n=0,n=1,n=2,n=3时子集的个数规律,归纳猜想出结论.答案:的子集有:,1个子集; {a}的子集有:、{a},即{a}有2个子集; {a,b}的子集有:、{a}、{b}、{a,b},即{a,b}有4个子集; {a,b,c}的子集有:、{a}、{b}、{c}、{a,b}、{a,c}、{b,c}、{a,b,c},即{a,b,c}有8个子集.由可得:当n=0时,有1=20个子集; 当n=1时,集合m有2=21个子集; 当n=2时,集合m有4=22个子集; 当n=3时,集合m有8=23个子集; 因此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m有2n个子集.w ww.xkb1.com 变式训练 已知集合A{2,3,7},且A中至多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A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分析:对集合A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A=或{2}或{3}或{7}或{2,3}或{2,7}共有6个.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和归纳推理的能力.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记住这个结论,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按子集中元素的个数来写不易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知能训练 课本P7练习1、2.【补充练习】 .判断正误: 空集没有子集.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若BA,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分析:关于判断题应确实把握好概念的实质.解:该题的5个命题,只有是正确的,其余全错.对于、来讲,由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对于来讲,可举反例,空集这一个集合就只有自身一个子集.对于来讲,当x∈B时必有x∈A,则xA时也必有xB.2.集合A={x|-1 A.无限集的真子集是有限集 B.任何一个集合必定有两个子集 c.自然数集是整数集的真子集 D.{1}是质数集的真子集 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 ①{1}∈{0,1,2} ②{1,-3}={-3,1} ③{0,1,2}{1,0,2} ④∈{0,1,2} ⑤∈{0} A.5 B.2 c.3 D.4 m={x|3 A.am B.am c.{a}∈m D.{a}m 分析:该题要在四个选择肢中找到符合条件的选择肢,必须对概念把握准确,无限集的真子集有可能是无限集,如N是R的真子集,排除A;由于只有一个子集,即它本身,排除B;由于1不是质数,排除D.该题涉及到的是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①应是{1}{0,1,2},④应是 {0,1,2},⑤应是 {0}.故错误的有①④⑤.m={x|3 c D 4.判断如下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包含或相等关系: A={x|x=2k-1,k∈Z},B={x|x=2m+1,m∈Z}; A={x|x=2m,m∈Z},B={x|x=4n,n∈Z}.解:因A={x|x=2k-1,k∈Z},B={x|x=2m+1,m∈Z},故A、B都是由奇数构成的,即A=B.因A={x|x=2m,m∈Z},B={x|x=4n,n∈Z},又x=4n=2•2n,在x=2m中,m可以取奇数,也可以取偶数;而在x=4n中,2n只能是偶数.故集合A、B的元素都是偶数.但B中元素是由A中部分元素构成,则有BA.点评:此题是集合中较抽象的题目.要注意其元素的合理寻求.5.已知集合P={x|x2+x-6=0},Q={x|ax+1=0}满足QP,求a所取的一切值.解:因P={x|x2+x-6=0}={2,-3},当a=0时,Q={x|ax+1=0}=,QP成立.又当a≠0时,Q={x|ax+1=0}={},要QP成立,则有=2或=-3,a=或a=.综上所述,a=0或a=或a=.点评:这类题目给的条件中含有字母,一般需分类讨论.本题易漏掉a=0,ax+1=0无解,即Q为空集的情况,而当Q=时,满足QP.6.已知集合A={x∈R|x2-3x+4=0},B={x∈R|=0},要使APB,求满足条件的集合P.解:由A={x∈R|x2-3x+4=0}=,B={x∈R|=0}={-1,1,-4},由APB知集合P非空,且其元素全属于B,即有满足条件的集合P为 {1}或{-1}或{-4}或{-1,1}或{-1,-4}或{1,-4}或{-1,1,-4}.点评:要解决该题,必须确定满足条件的集合P的元素,而做到这点,必须明确A、B,充分把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准确化简集合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7.设A={0,1},B={x|xA},则A与B应具有何种关系? 解:因A={0,1},B={x|xA},故x为,{0},{1},{0,1},即{0,1}是B中一元素.故A∈B.点评:注意该题的特殊性,一集合是另一集合的元素.8.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当x∈Z时,求A的非空真子集个数; 当x∈R时,没有元素x使x∈A与x∈B同时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当m+1>2m-1即m<2时,B=满足BA.当m+1≤2m-1即m≥2时,要使BA成立,需可得2≤m≤3.综上所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m≤3.当x∈Z时,A={-2,-1,0,1,2,3,4,5},所以,A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上标8-2=254.∵x∈R,且A={x|-2≤x≤5},B={x|m+1≤x≤2m-1},又没有元素x使x∈A与x∈B同时成立.则①若B≠即m+1>2m-1,得m<2时满足条件; ②若B≠,则要满足条件有:或解之,得m>4.综上有m<2或m>4.点评:此问题解决要注意:不应忽略;找A中的元素;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拓展提升 问题:已知AB,且Ac,B={0,1,2,3,4},c={0,2,4,8},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A共有多少个? 活动:学生思考AB,且Ac所表达的含义.AB说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即集合A中元素属于集合B,同理有集合A中元素属于集合c.因此集合A中的元素是集合B和集合c的公共元素.思路1:写出由集合B和集合c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得满足条件的集合A; 思路2:分析题意,仅求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转化为求集合B和集合c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的子集个数.解法一:因AB,Ac,B={0,1,2,3,4},c={0,2,4,8},由此,满足AB,有:,{0},{1},{2},{3},{4},{0,1},{0,2},{2,3},{2,4},{0,3},{0,4},{1,2},{1,3},{1,4},{3,4},{0,2,4},{0,1,2},{0,1,3},{0,1,4},{1,2,3},{1,2,4},{2,3,4},{0,3,4},{0,1,2,3},{1,2,3,4},{0,1,3,4},{0,2,3},{1,3,4},{0,1,2,4},{0,2,3,4},{0,1,2,3,4},共25=32.又 满 足 Ac的集 合A有:,{0},{2},{4},{8},{0,2},{0,4},{0,8},{2,4},{2,8},{4,8},{0,2,4},{0,2,8},{0,4,8},{2,4,8},{0,2,4,8},共24=16.其中 同 时 满 足 AB,Ac的有 8个:,{0},{2},{4},{0,2},{0,4},{2,4},{0,2,4},实际上到此就可看出,上述解法太繁.解法二:题目只求集合A的个数,而未让说明A的具体元素,故可将问题等价转化为B、c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子集数是多少.显然公共元素有0、2、4,组成集合的子集有23=8.点评:有关集合间关系的问题,常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关于集合的子集个数的结论要熟练掌握,其应用非常广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 ①子集、真子集、空集、Venn图等概念; ②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真子集; ③清楚两个集合包含关系的确定,主要靠其元素与集合关系来说明.作业 课本P11习题1.1A组5.设计感想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来获得新知,在实际教学中,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自己通过类比得到正确结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案1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考纲要求:集合及其表示(A) 二.课堂练习 1.已知全集U=R,Z是整数集,集合A={x|x2-x-6≥0,x∈R},则Z∩∁UA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2.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A={1,2,3,4},B={1,3,5},则∁U(A∩B)=________ 3.已知全集U={1,2,3,4},集合P={1,2},Q={2,3},则P∩(∁UQ)=________. 4.已知集合M={x|x<3},N={x|log2x>1},则M∩N=________ 5.已知集合A={3,2a},B={a,b},且A∩B={2},则A∪B=________ 6.已知集合A={x|x≤1,或x≥3},集合B={x|k<x<k+1,k∈R},若(∁RA)∩B=∅,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问题探讨 问题1.集合的基本概念 1.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a∈P,b∈Q},若P={0,2,5},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2.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a∈P但a∉Q},若P={a|a是小于10的自然数},Q={b|b是不大于10的正偶数},则P-Q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3.设a,bR,A1,ab,a,B0,b,b,若A=B,求a,b的值。a 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已知集合A={x|-2≤x≤7},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四.巩固练习 1.已知集合A={x|x≤1,或x≥3},集合B={x|k<x<k+1,k∈R},若(∁RA)∩B=∅,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集合A={(x,y)|x,y为实数,且x2+y2=1},B={(x,y)|x,y为实数,且y=x},则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113.若x∈A,则∈A,就称A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1,0,2,1,2,3的所有非空子x 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个数为________. m2224.设集合A=((x,y)≤(x-2)+y≤m,x,y∈R,)B={(x,y)|2m≤x+y≤2m+1,x,y2∈R},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从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入手,联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从中学会观察、类比、概括和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感知、类比联想和抽象概括,让学生体会数学上的规定要讲逻辑顺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等。 难点:子集、空集、集合间的关系及应用。互动探究: 一、课堂探究: 1、情境引入——类比引入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可否拓展到集合之间的关系?任给两个集合,你能否发现每组的前后两个集合的相同元素或不同元素吗?这两个集合有什么关系? 注意:这里可关系两个数学思想,分别是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类比思想 探究 一、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1)A{1,2,3},B{1,2,3,4,5}; (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可以发现,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这时,我们就说集合A与集合B有包含关系。(2)中集合A,B也有类似关系。 2、子集的概念: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记作AB或BA。图示如下符号语言:任意xA,都有xB。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 注意:强调子集的记法和读法; 3、关于Venn图: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这样,上述集合A与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自然语言: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集合语言(符号语言):AB 图像语言:上图所示Venn图 注意:强调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之间的转化; 探究 二、对于第(3)个例子,我们已经知道集合C是集合D的子集,那么集合D是集合C的子集吗? 思考:与实数中的结论“ab,且ba,则ab”相类比,你有什么体会? 类比:实数:ab且abab 集合:AB且BAAB 4、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注意:两个集合相等即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 2例 1、设A{x,x,xy},B{1,x,y},且AB,求实数x,y的值。 探究 三、比较前面3个例子,能得到什么结论? 5、真子集的概念: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B)记作AB或BA。说明: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加以描述。 注意: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那么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探究 四、如何用集合表示方程x10的实数根? 我们知道,方程x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中没有元素。 6、空集的概念: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请同学们思考并举几个空集的例子 思考: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 7、辨析相互关系 注意: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几个关系的区别(1)与的区别(2)a与{a}的区别(3)0,{0}与 的区别 222 8、集合的性质 (1)反身性: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2)传递性: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AC,思考用Venn图表示 例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对于两个集合A、B,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x,集合B的元素个数为y,如果xy,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2)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存在一个元素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3)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存在无数个元素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4)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 3、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探究 五、集合A中有n个元素,请总结出它的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与n的关系。 总结:子集的个数:2;真子集的个数:21;非空子集的个数:2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22; 二、课堂练习: 教材第7页练习题第1、2、3题 反思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3、本节课有哪些注意事项? 课外作业: (一)教材第44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4题,B组第2题; nnnn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4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第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来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数学分支。高中数学课程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在这里它是作为刻画函数概念的基础知识和必备工具。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含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体会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但对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较浓厚,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集合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初中就已经使用数轴求简单不等式(组)的解,用图示法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陌生的是使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而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的本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新课标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 (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难点是区别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和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以及理解空集的含义,这是由于学生要区别较多的新符号,如何准确地运用这些新符号去表示元素与集合以及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还不够熟练,同时空集是数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集合,学生对于空集还认识不够。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接下来,我来说第二点,教法学法分析。 第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不能孤立地去研究,什么样地教法必定带来什么样的学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这个原则,结合本节课实际,我将采用启发式、探究讨论式、结合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以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大量实例、图片来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那么怎样把教法、学法具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如何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我设计了五个基本的教学环节,下面重点进行逐一说明: 第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课堂开始,我将以以下情境引入: 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问题的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迫切寻求答案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那么利用这个引例,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比较熟悉的集合二字入手,结合小学初中对集合的已有认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学生对集合的含义是什么的思考。这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的要求。第二个环节 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接着我会用幻灯片播放以下几个例子,让同学们观察发现两个集合间的关系: 1.湖北人 中国人 2.1,2,31,2,3,4,5 3.新华中学高一1班全体女生 全体同学 4.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通过这四个例子,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悟出共性,引出子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类比联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以下问题: 1.在每个例子的两个集合中,前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与后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子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得到子集的概念。 2.你能用图示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子集关系吗? 这里主要是通过Venn图来表示子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概念,同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3.你能再举一些两个集合子集的例子吗? 通过学生再举例,加深巩固对子集的认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第4个例子和前面三个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注意到集合相等。 5.如何从子集的角度来理解集合相等呢?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集合相等 6.前三个例子中的集合的元素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注意到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但集合B中存在元素不属于集合A,从而得到真子集的概念。7.你能说一说子集和真子集的区别吗? 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和真子集。8.你能求出方程X2+1=0的实数解构成的集合吗? 让学生讨论问题,并发现空集的含义。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这里的实数解不存在,所以这样的集合没有,那么事实上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的话,那么这个时候集合表示出来的应该是空集 9.你能再举一些空集的例子吗? 巩固加深学生对空集的理解。第三个环节 合作交流,归纳结论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你能根据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得到哪些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下结论: 1.A是A 的子集 2.子集的传递性 3.空集的结论 4.真子集的传递性 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第四个环节 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针对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 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子集的个数是与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有关的,从而得到关于子集个数的结论。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真子集有多少个?非空子集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有多少个?同时强调后面减少的是什么产生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区别。同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应尽量提出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意识。 练习:课本练习第2、3题,通过这两道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第五个环节 总结归纳,回顾反思 该部分主要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哪些? 3.本节课主要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认识本节课知识的发生和产生过程,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做总结的好习惯。 最后布置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另外可以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选做题和探索题,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学生常需借助教师的板书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系统完善,布局合理,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引入: 4.集合相等: 例1 2.子集的含义:结论: 3.真子集的含义: 练习1: 练习2: 以上的说课是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课堂遵循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实际而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第三篇:学案1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第四篇: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第五篇: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获奖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