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三、吸入麻醉药 氟烷(Halothane)
【性质】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
【药理作用】诱导期短,麻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作用强,但肌肉松弛及镇痛作用弱。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使呼吸道阻力减小。无黏膜刺激性。当呼吸中枢逐渐抑制时,呼吸浅而快,潮气量与通气量下降,二氧化碳蓄积,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浅麻醉对心血管影响不明显,但麻醉加深血压下降,心率迟缓,心肌收缩力减弱,总外周阻力下降,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提高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诱发心率失常。
【应用】兽医上常用的麻醉药,麻醉作用迅速强大,诱导期与苏醒期均短,麻醉时要掌握麻醉深度。
【用法】闭合式或半闭合式给药。牛用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后再用;犬猫先吸入不含氟烷的70%氧化亚氮和30%氧,经1min后,再加氟烷于上述合剂中;犬、猫预先须肌内注射阿托品。
麻醉乙醚(Aether pronarcosi)【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应用】安全范围较大,麻醉深度由吸入量控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类似箭毒样作用,主要用于中,小动物的麻醉。
【用法与用量】犬吸入乙醚前注射硫喷妥钠、硫酸阿托品,然后用麻醉口罩吸乙醚,直至出现麻醉体征。猫、兔、大鼠、小鼠、蛙类、鸡、鸽等可直接吸入乙醚,至达到麻醉体征为止。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毒性小,作用快,无兴奋期,镇痛作用强。应用氧化亚氮主要危险是缺氧,故较少使用全封闭形式的吸入麻醉,另外在停止麻醉后,应给予吸入纯氧。
【用法】麻醉小动物用75%氧化亚氮与25%氧混合,通过面罩给予2~3min,然后再加入氟烷,使其在氧化亚氮与氧混合气体中达3%浓度,直至出现下颌松弛等麻醉体征为止。恩氟烷(Enflurane,Ethrane)麻醉诱导与苏醒皆迅速,马停止给药后,即可站立。为强效吸入性麻醉药。对神经肌肉的阻断作用强于氟烷,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肝,肾损害性轻微。对胃肠蠕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
麻醉与镇痛作用,诱导期比氟烷长,可用做兔、大白鼠、小白鼠的麻醉药(诱导和维持麻醉用)。
四、非吸入性麻醉药 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性质】白色,结晶性的颗粒或白色粉末。极易溶于水,在醇中易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加热分解更快。
【作用】戊巴比妥是中效类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机理为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致,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丘脑新皮层通路无抑制作用。故无镇痛作用。巴比妥钠对呼吸和循环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血液红,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延长血凝时间。
【应用】用做中,小动物的全身麻醉药;成年马、牛的复合麻醉;各种动物的镇静药,基础麻醉药,抗惊厥药以及中枢兴奋药中毒的解救药。【用法】麻醉:静注、腹腔注射、肌内注射,(临用前配成3%~6%溶液供注射);基础麻醉或镇静:肌内、静注。
硫喷妥钠——巴比妥类(兽医常用药)(Thiopentalum Natricum)
本品水溶液不稳定,应现用现配。
【作用】本品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没有兴奋期,迅速进入麻醉状态,一次静脉注射,仅能维持20~30秒(不久,血药浓度同脑脊液浓度),这是由于药物在脑中重新分布到肌肉脂肪组织,使脑内药物浓度降低,本品在肝内破坏,24h后,仍有50%药物留在体内,只有少部分由原形从尿中排出。如果用量过大会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对心脏毒性小。
本品镇痛效果差,肌肉松驰也不够安全,故不宜用于较长时间的麻醉和大手术。【应用】①全身麻醉,用于小手术,现用现配,缓慢静注,一般用4~8mg/kg。(成人一次静注不超过0.5g,一次大手术的用药总量1g为限,一日极量2g)②诱导麻醉:2.5%溶液缓慢静注。
③基础麻醉:可用全麻前的辅助用药。
④抗惊厥:缓慢静注,具有抗惊厥作用,用于破伤风、脑炎、中枢兴奋药中毒。
【毒性】主要抑制呼吸中枢,对心脏毒性小,麻醉心脏的剂量比麻醉呼吸的剂量高16倍。如果剂量过大,有引起延髓呼吸中枢麻痹的危险。【用法】麻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Ketamini Hydrochloridu)
氯胺酮首先吸收后进入大脑组织,然后迅速分布其它组织,本品作用时间短,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大部分在肝脏破坏,由肾排除。
【作用】氯胺酮抑制皮层前额大脑联络经路和新皮层的投射系统,具有强力的镇痛作用,使动物进入浅睡状态,此时痛觉完全消失,同时又兴奋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使边缘叶出现觉醒波,脊髓、脑来的传导并未完全消失,表现意识模糊淡漠,但仍可睁眼凝视,意识仍模存在,使感觉意识相分离的状态称为分离麻醉,无肌松作用,使肌肉僵直。
氯胺酮使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的效应增强,有资料报导,可作用于吗啡受体,对中枢胆碱能递质有影响,氯胺酮使肌肉强直。
【应用】氯胺酮可用马、牛、羊、猪及多种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与基础麻醉。但仅能进行与肌松无关的小手术,给马麻醉时常与隆朋配伍应用。举例:氯胺酮与R—羟基丁酸钠配合,用于黑猩猩。氯胺酮+隆朋,用于大熊猫。【用法】静脉注射、肌内注射
戊巴比妥钠(Pentobartalum Natricum)
【性状】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呈碱性,久置易分解。
【体内过程】在肝脏中侧链被氧化,形成无活性产物,当CCl4中毒时具有双重麻醉作用。巴比妥钠给小牛麻醉可持续20小时,小羊30mg/kg,静注麻醉20分钟,绵羊66.8分钟,Vd(表现分布容积0.72L/kg)T1/2B为0.91小时。马治疗量时CLB(清除率)每小时46%,羊CLB每小时44%,狗CLB每小时15%。
巴比妥类药物对肝药酶活性有一定诱导作用。【作用与应用】戌巴妥钠比对不同种属动物麻醉时间长短不一致。麻醉苏醒期伴有兴奋现象。麻醉诱导期无兴奋现象,大剂量时呼吸中枢抑制显著,达浅麻时停止给药。在麻醉苏醒期注入葡萄糖则约25%可新进入麻醉状态,称为葡萄糖反应,若动物手术后休克,这种反应能促进动物死亡。
【应用】用于小动物麻醉,很少单独做马、牛全身麻醉药,主要是由于呼吸抑制显著,苏醒期长,动物挣扎,易产生意外损伤。本品可作基础麻醉,配合麻醉使用,也可用于镇静、抗惊厥及解救吗啡中毒。
【不良反应】易引起“葡萄糖反应”;易透过胎盘,对胎儿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乙醇Ethanol(Alchol)【理化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易燃烧,C2H5OH。
【作用与应用】本品为外用皮肤消毒剂,常用于制备酊剂、醑剂、擦剂。静脉注射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产生镇痛,催眠与麻醉作用,麻醉深度与血中浓度成正比,首先抑制大脑皮层,其次是延脑生命中枢,最后抑制背髓反射机能,故安全范围小,不易控制麻醉深度。
乙醇常与水合氯醛配伍用做全身麻醉药,可应用于动物的全身麻醉。第二节镇静药与抗惊厥药 镇静药
吩噻嗪类:临床应用较多,具共同的吩噻嗪母杂环。
N R1(取代基)R2(不同的叔胺结构)
包括氯丙嗪、丙嗪、奋乃静、乙酰丙嗪
以盐酸氯丙嗪(Chloropromazinum,冬眠灵)为例(强安定剂)氯丙嗪为强效安定药,主要阻断多巴胺受体—DA受体,亦可阻断R—受体和M—胆碱受体。【作用机理】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氯丙嗪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而主要作用于这一结构的外侧部R受体感觉区,从而影响兰斑核的功能。上行激活系统中,上行背侧束属于肾上腺素能N纤维,它起源于兰斑核,支配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在兰斑核上行背束被阻断后,使动物呈现安静与睡眠。氯丙嗪可使动物驯服,抑制狂燥反应,安定情绪,使动物对周围环境淡漠,漠不关心。
氯丙嗪与阻断中枢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有关。中脑边缘系统与中脑皮质通路为多巴胺受体—DA受体,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关系密切。氯丙嗪与多巴胺化学结构相似,产生竞争性对抗。氯丙嗪与多巴胺受体结合,阻断多巴胺对多巴胺受体的兴奋作用。用同位素标记法,能测知脑内多巴胺受体的部位,并能阻止脑内多巴胺的释放及再摄取多巴胺儿茶酚胺类神经质,氯丙嗪化学结构与多巴胺相似,可产生竞争性对抗。【药理作用】
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阻断大脑边缘系统和来自兰斑核上行背侧的神经冲动的传导。
1、动物表现为瞌睡和镇静、镇静嗜睡中保持一种警醒状态,和其它麻醉药不同。氯丙嗪与多巴胺结构相似,阻碍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产生竞争性对抗,使氯丙嗪和多巴胺受体结合,阻断多巴胺对其受体的兴奋作用。其受体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关系密切。
2、降低基础代谢——冬眠状态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干扰恒温控制——降低发热及正常动物体温1~2度。
3、抑制内分泌的功能——阻断DA受体,从而抑制大脑、丘脑,抑制垂体前叶释放LH、生长激素FSH等促进性腺H和促肾上腺皮质H的分泌。
4、氯丙嗪同中枢抑制药联合使用,可加强麻醉效果,故氯丙嗪可作为麻前给药。
5、镇吐强大
小剂量:抑制第四脑室底部后区,催叶化学感受区; 大剂量:抑制呕吐中枢; 对胃肠兴奋引起呕吐无效。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显著阻断DA受体,而出现肾上腺素翻转作用,升压——降压,同时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降压,对心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微弱抗胆碱作用。【应用】
1.镇静:因破伤风、脑炎及中枢兴奋药中毒引起的惊厥,使其安静,缓解症状。2.麻醉前给药:加强麻醉效果
3.抗应激反应:高温季节时的长途运输动物,因能降低体温,防止热射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使动物安定 【用法】
内服或肌内注射。
乙酰丙嗪(Acepromazine,Acetazine)【性质】黄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乙醇、氯仿,微溶于乙醚。
【作用】乙酰丙嗪作用类似氯丙嗪,具有镇静,降低体温,降低血压及镇吐等作用,但镇静作用强于氯丙嗪,毒性反应及局部刺激性较小。
【应用】基本同氯丙嗪,本品与哌替啶配合治疗痉挛疝,呈良好的安定镇痛效果。此时用药量为各药的1/3量即可。
【用法与用量】内服,肌内,皮下或静脉注射。地西洋(安定)(Diazepanum)
【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氯仿,易溶于乙醇和乙醚。【作用】
1、抗焦虑作用小于镇静剂量可产生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明显缓解紧张,忧虑,焦躁,不安等症状。抗焦虑作用的产生与增强GABA能神经效应有关。
2、镇静作用能使兴奋不安的动物安静,使有攻击性的狂躁的动物变为驯服,易于接近和管理。与抑制边缘系统诱发电位的后发放,阻滞对网状结构的饿激活有关
3、肌肉松弛作用小剂量能抑制刺激延髓网状结构神经元的放电,减弱网状结构对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易化作用;较大剂量时,可促进延髓中的突触前抑制,抑制多突触反射,使肌肉松弛。肌松作用可能与GABA能神经功能有关。
4、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对癫痫持续状态疗效显著,原因是能抑制中枢内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但不能阻止异常放电。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与促进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有关。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静脉注射,对心血管系统机能可产生短暂而轻度的抑制。【应用】各种动物镇静催眠,保定,抗惊厥,抗癫痫,基础麻醉及术前给药。静脉注射易缓慢,以防造成心血管与呼吸抑制。
(1)作为猪,牛的催眠药和肌肉松驰药,有利于外科手术的进行。(2)可用作动物的抗焦虑药,亦能对抗癫痫药效可维持3小时以上。(3)可用于消除氯胺酮引起的猫的惊厥反应。
(4)制上止氯胺酮并用还能作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药。【用法】
内服,肌内,静脉注射。水合氯醛(Chlorali hydras)
CL3—C=O·H2O 【结构与性状】是由乙醛,被氧化时生成的三氯乙醛,再与一分子水生成。
本品为白色透明或白色结晶,有刺激性,易溶于水(1:0.25)和乙醇,呈中性反应。
【体内过程】水合氯醛可从胃肠道吸收,对胃肠有刺激性,静注后3~4%氧化成三氯醋酸,而大部分还原为三氯乙醇。三氯乙醇为水合氯醛的活性代谢物,具有催眠、麻醉和镇静作用,三氯乙醇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氯醛尿酸由肾排出。【作用】
1、局部作用
对粘膜有刺激作用,5%内服时,引起粘膜发炎,常与淀粉混合制成混悬液内服,静注若漏入皮下,引起静脉炎,局部坏死。
2、吸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降低反射的兴奋性,本品小剂量镇静,中等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与抗惊厥。
水合氯醛对大脑皮层的作用,对运动区作用较强,对感觉区的作用较弱,能抑制背髓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反射的兴奋性降低,运动机能减弱。
本品麻醉剂量,能显著抑制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枢,造成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本品安全范围较小,不宜作深麻醉,水合氯醛能抑制心肌代谢,出现窦性或房室阻滞,此外可使麻醉动物体温下降。【应用】
1、浅麻醉与基础麻醉,常用于马、猪、狗、禽类的手术,牛羊慎用,因易引起肠膨胀,腺体分泌增多,阻塞呼吸,为了使用安全常与硫酸镁,乙醇配伍应用。
2、镇痛,镇静,催眠,解痉,临床上常用作治疗马、骡疝痛,子宫及直肠脱出,犬瘟热等,一般内服1~3%粘浆剂。
3、抗惊厥,可用于治疗,缓解破伤风、脑炎,士的宁中毒时所引起的惊厥与兴奋。【不良反应】
1、局部有刺激作用,引起局部坏死和静脉炎。
2、对心脏和肾脏有损害,使心动徐缓,窦性阻滞,使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
3、引起心肾坏死和呼吸抑制。第三节镇痛药
镇痛药是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在镇痛时,动物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晶,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大,但反复应用易于成瘾,又称为成瘾性镇痛药或麻醉性镇痛药。另一种镇痛、镇静药是国外应用很多的二甲苯胺噻嗪及国内合成的二甲苯胺噻唑,它们的药理特性与吗啡有许多共同之处。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同时伴有恐惧、紧张、不安等反应。剧痛不仅使动物痛苦万分,还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适当应用镇痛药以缓解剧痛并防止休克是完全必要的。但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诊断未明的患畜不宜贸然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此外,还应依照国家有关条例与法规,对麻醉性镇痛药严加保管、控制使用。盐酸吗啡
Morphine Hydrochloride 【性状】本品为白色、有丝光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易变质。本品在水 中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药理】
药效学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平滑肌。
1.中枢神经系统吗啡可以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使传递痛觉的P物质减少,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镇痛范围广,对各种疼痛都有效,其中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吗啡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的种属差异,人及犬等表现为镇静,猫、马等表现为兴奋;另外,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则表现为兴奋作用。
治疗量吗啡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则抑制增强。还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2.消化道小剂量吗啡有止泻及致便秘作用。大剂量时,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甚至达到痉挛的程度。药动学
注射易吸收,内服给药因有很强的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降低。主要分布于肾、肝、肺、脑组织液浓度较低。可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麻醉,亦有少量自乳汁排出。在肝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部分为游离型或生成去甲吗啡从尿中排出。猫因缺乏葡萄糖醛酸对本品易敏感。【用法与用量】皮下注射一次量镇痛每lkg体重马、牛、猪0.1mg 麻醉lkg体重犬1~2mg 【制剂与规格】盐酸吗啡注射液(1)lmL:10mg(2)10mL:100mg 盐酸哌替啶(盐酸度冷丁)Pethidine Hydrochloride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几乎不溶。遇碱、碘及硫喷妥钠发生沉淀。久置变为浅红色,不可供注射用,应遮 光密封保存。【药理】
(1)药效学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与吗啡相似,具有镇痛、镇静、解痉、呼吸抑制等作用。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0,维持时间亦较短,但较少引起动物便秘。哌替啶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μ型阿片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而产生镇痛作用。本品有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在消化道发生痉挛时,使用本品可引发镇痛与解痉的双重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无效,大剂量则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亦可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产生呼吸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弱于吗啡,维持时间也较短。此外,哌替啶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并可增强其他中枢抑制药(如戊巴比妥钠)的作用。
(2)药动学内服易吸收,但有很强的首关效应。肌内、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峰时:肌内注射5~15min,内服0.5—2h。生物利用度:内服45%~61%,肌内注射66%。血浆蛋白结合率约40%~60%。本品体内分布广泛,肝药浓度最高,脂肪中最低。主要在肝脏和肺脏经去甲基和水解代谢消除,5%以原形由尿中排出。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也可经乳腺排出。消除半衰期:犬、猫0.7~0.9h,山羊0.7~1.5h,人3~4h。肌内注射后,15~30min出现最大镇痛效应,皮下注射o.5~1h镇痛作用最强。一般维持药效1~6h,犬猫为1~2h。本品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的种属差异很大。
【用途】主要用于缓解外伤、术后剧痛及内脏绞痛;也可用于犬、猫等麻醉前给药;与氯丙嗪、异丙嗪配伍成冬眠合剂,用于抗休克和抗惊厥等。【注意】(1)皮下注射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
(2)过量中毒致呼吸抑制,除用纳络酮抢救时,应配合使用巴比妥类以对抗惊厥。(3)不宜用于怀孕动物、产科手术。
(4)具有心血管抑制作用,易致血压下降,不宜静注给药。
【用法与用量】皮下、肌内注射一次量每lkg体重马、牛、羊、猪2—4mg犬、猫
5~10mg 【制剂与规格】盐酸哌替啶注射液(1)lmL:25mg(2)lmL:50mg(3)2mL:100mg 枸橼酸芬太尼 Fentanyl Citrate 【性状】
为白色晶粉,味苦;水溶液呈酸性反应。在热醇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水氯仿中略溶。【药理】
本品为人工合成的强效镇痛药,作用与哌替啶相似,比哌替啶约强650倍,比吗啡强100倍。与氟哌啶合用可增强镇痛作用、减少副作用。犬静注、肌注后数分钟内显效,猫皮下注射后20~30min后出现作用,一般维持30~40min,静注给药后犬的恢复期约1.5h。血浆蛋白结合率84%,主要由肝脏代谢失活。【用途】
主要用于犬的小手术、牙科和眼科手术或需时短暂的手术,也可作为有攻击性犬的化学保定药。猫可用作安定、镇痛药。还可与全身麻醉药或局部麻醉药合用,以减少麻醉药用量。据报道与戊巴比妥钠或氧化亚氮合用有良好效果,但应给予阿托品做麻前给药。
【注意】不良反应与剂量成正相关,犬、猫在高剂量时可出现流涎、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犬心率增加、猫心率减少。
【用法与用量】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
【制剂与规格】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2mL:0.1mg 犬、猫0.02~0.04mg 第四节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的分类
中枢兴奋药系指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提高其功能的一类药物。
在常规用药情况下,本类药物依据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可分为:大脑兴奋药,延髓兴奋药和脊髓兴奋药三类。
1、大脑兴奋药: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改善大脑机能,如咖啡因等。
2、延髓兴奋药: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故又称呼吸兴奋药,对血管运动中枢亦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如尼可刹米、回苏灵、戊四氮等。
3、脊髓兴奋药:能选择性兴奋脊髓的药物。它是另一类型的中枢兴奋药。因中枢兴奋的表现是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所致,如士的宁、印防己毒素等。
中枢兴奋药作用部位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随着药物剂量的提高,不但兴奋作用强,而且对中枢的作用范围亦将扩大。在中毒剂量时,上述药物均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而强烈的兴奋,发生惊厥。严重的惊厥可因能量耗竭而转入抑制,此时,不能再用中枢兴奋药来对抗,否则由于中枢过度抑制而死亡。具体应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及适应症,并须结合输液、给氧等综合措施。对因呼吸肌麻痹引起的外周性呼吸抑制,中枢兴奋药无效。对循环衰竭导致的呼吸功能减弱,中枢兴奋药能加重脑细胞缺氧,须慎用。
二、中枢兴奋药的代表药 咖啡因(coffcinum)
【来源】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种仁,咖啡豆、柯柯碱等提出的一种生物碱,我国医药用的咖啡因主要用人工合成法产生。
【性状】本品为白色,为质轻,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无臭、味苦,难溶于水及乙醇。
咖啡因的碱性很弱,不易与酸结合成碱盐,即使与酸结合成盐,性质也极不稳定。通常用苯甲酸钠与其混合,以增加水溶性,咖啡因与苯甲酸钠的混合物,叫做苯甲酸钠咖啡因,便于制成注射剂。
【化学结构】咖啡因是黄嘌呤的甲基衍生物,化学名为1,3,7—三甲基黄嘌呤。
在化学方面,黄嘌呤是嘌呤的氧化物,嘌呤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物质,同时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体内核酸的也相近似。这种化学上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明咖啡因的某些药理特性,如作用多样性,较小的毒性及不易产生蓄积作用等。
【体内过程】内服或注射给药均易吸收,吸收后分布均匀,咖啡因在体内脱出一部分甲基并被氧化,以甲基尿酸或3—甲基黄嘌呤的形式由尿排出,约10%以原形排出,排泄较快,24小时左右排完。【药理作用】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咖啡因对中枢N系统各主要部位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但大脑皮层对其特别敏感。可能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或是通过网状结构激活系统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结果。小剂量即能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表现精神兴奋等症状。治疗量时,兴奋大脑皮层,提高精神与感觉能力。消除疲劳,短暂的地增加肌肉工作能力。实验证明咖啡因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而不减弱其抑制过程。
较大剂量时,直接兴奋延髓中枢。咖啡因对呼吸中枢呈直接的、非反射性的兴奋过程,而不减弱其抑制过程。它能使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增加,呼吸加深加快,换气量增加等。咖啡因还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中枢,使血压略升、心率减慢,但作用时间短暂,往往被其对心脏与血管的直接作用所拮抗。
大剂量咖啡因可兴奋包括脊髓在内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由于脊髓兴奋,运动反射增强。中毒量,可引起强直或阵挛性惊厥,甚至死亡。
1、大脑皮层:咖啡因对大脑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有力地影响感觉和运动机能,增强动物对刺激的反应,消除疲劳,并增加骨骼肌的工作能力。
经条件反射药理实验,咖啡因影响高级N活动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不影响抑制过程,咖啡因有恢复皮层平衡障碍的作用,与抑制性药物溴化物合用时,可从两方面来调整和恢复中枢N系统机能的平衡,效果更好。
2、延脑:咖啡因直接兴奋延脑,对呼吸中枢的作用尤为为明显。增强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呼吸加深加快,对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N中枢的兴奋作用,使血压上升和心率减慢,但作用短暂,往往为其对血管和心脏的作用所抵消。
3、脊髓:大量咖啡因兴奋包括脊髓在内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动物的反射兴奋性增高和低级运动中枢被直接兴奋,产生不安,兴奋甚至强直性惊厥。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咖啡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中枢性和末梢性双重作用,且两方面作用表现相反。在一般情况下,外周性作用占优势。另外,还有植物神经反应性因素、药物的剂量、用药后的反应及机体的敏感性、耐受性等,皆与本品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有关。与机能状态,剂量等有密切关系。
1、心脏:较小剂量时,兴奋迷走N中枢,心率减慢,治疗量,可直接兴奋心肌的作用占优势,心肌收缩有力,心率及心输出量均增加,这是有利于治疗作用的,必须指出由于大剂量的咖啡因直接兴奋心肌,并因降低外周阻力所产生的反射机制,往往发生心动过速,甚至心率不齐,在临床用药时,应按照病畜原来的心脏情况考虑到这一因素。
2、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咖啡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使血管扩张,但由于对血管运动中枢作用,又可使血管收缩,但在治疗量,对血管扩张占优势,结果使冠状血管、肺血管、肾血管,骨骼肌血管扩张,这对改善心、肺、肾病的病理状态都有重要意义,对脑血管是收缩的,可治疗偏头痛。
对血压有升压因素(能兴奋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和心脏功能),又有降压因素(扩张血管平滑肌和迷走N中枢兴奋),结果使血压变化不大。
最后表现为心脏活动增强,稍有升高血压,对失调的血压则可使血压回升。
(三)对平滑肌的作用:
除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外,对支气管平滑肌、肠道与胃肠道平滑肌亦有舒张作用。但对胃肠道平滑肌则是小剂量其兴奋作用,大剂量可解除其痉挛,无治疗意义。茶碱对平滑肌作用比咖啡因强。咖啡因能使血管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及胆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此类药中氨茶碱最明显,故多用于平喘。
(四)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主要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所致。
1、咖啡因药物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再吸收,因而尿量增加,喝茶利尿。、又由于加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和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也有利于利尿作用。
(五)对横纹肌:咖啡因对横纹肌有直接兴奋作用,使肌肉工作更为持久,并可使疲劳很快消失,由于兴奋大脑皮层,改善血液循环,对提高工作能力,仍然为主导方面。
(六)对胃液的分泌作用:咖啡因有增强胃液分泌作用,主要是由于直接兴奋胃液腺细胞的结果。
综上所述咖啡因兴奋中枢和强心作用,比较确实,又有利尿、平喘、增强骨骼肌工作能力的作用,故临床上广泛应用。
(七)咖啡因对骨骼肌有直接作用:加强其收缩力,在离体标本中已经证实,能解除疲劳,提高骨骼肌工作能力,主要是由于它的中枢兴奋作用。作用机理cAMP图
(1)cAMP影响细胞活性,激活磷酸化酶与脂肪酶,促进糖元和脂肪分解——提供能量。(2)通过cAMP可激活蛋白的磷酸化,增加Ca2+的通透性,使胞外Ca2+进入胞内,并使细胞内呈结合状态的钙变成游离的钙,使胞浆内游离的Ca2+增多,从而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
(3)降低平滑肌的紧张度,cAMP增加,使受体兴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4)加强骨骼肌收缩作用,cAMP可促进结合钙释放,分解糖元供能。
(5)对肝脏功能:腺体分泌垂体激素、前列腺素及对血小板活动等都有广泛作用。
咖啡因能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和延长cAMP的作用。同拟肾上腺素能增强cAMP具有协同作用。在兴奋心肌、抑制平滑肌,提高代谢率等方面的作用一致。具有兴奋心肌、松弛平滑肌、提高代谢率、活化新陈代谢方面有作用。【应用】
(1)做为中枢兴奋药,用于对抗中枢抑制药中毒,以及某些细菌传染病所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和昏迷等,也用于重剧劳役引起的过劳,多用安钠加。
(2)作为强心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所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在伴有精神沉郁,水肿、过劳、心跳不超过100次,全身衰竭时更为适宜。可使用安钠加及氨茶碱。(3)作为平喘药,用于支气管喘息,多使用氨茶碱。
(4)作为利尿药,可用于各种水肿,常用利尿素和氨茶碱。
(5)咖啡因与溴化物合用,制成巴浦洛夫合剂,可调整大脑皮层抑制过程与兴奋过程的平衡,在人可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由于兴奋与抑制过程平衡的恢复,有助于调节胃肠蠕动和消除疼痛,故兽医临床多用安溴注射液治疗马属动物的肠痉挛或肠便秘及镇静。【用法】
内服,皮下、肌内、静脉注射。【制剂】
(1)苯甲酸钠咖啡因:又名安钠加,是咖啡因与苯甲酸钠(安息香酸钠)的混合物,含无水咖啡因47—50%,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水。(2)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3)安溴注射液。
尼克刹米(Nikethamide,Coramine)又名可拉明。为人工合成品。【理化性质】本品为无色澄明或淡黄色油状液,置冷处,即成结晶性团状。略带特臭,味苦,有引湿性。能与水、乙醚、氯仿、丙酮和乙醇混合。25%水溶液的PH为6.0-7.8。
【药动学】内服或注射均易吸收,通常以注射法给药。作用维持时间短暂,一次静脉注射仅持续5-10min。在体内部分转变成烟酰胺,再被甲基化成为N-甲基烟酰胺经尿排出。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亦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并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对大脑,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有较弱的兴奋作用,对其他器官无直接兴奋作用。过大剂量可引起惊厥,但安全范围较宽。
【应用】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如中枢抑制药中毒,因疾病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CO中毒、溺水、新生仔畜窒息等。
经验证明,在解救中枢抑制药中毒方面,本品对吗啡中毒效果好于对巴比妥类中毒。本品以静脉注射间歇给药方法为优。注射速度不宜过快。【用法】静脉,肌内或下皮注射。
【制剂】尼可刹米注射液(Nikethamide Injection)回苏灵(Dimefline)
又名二甲弗林。为人工合成的黄酮衍生物。用其盐酸盐。
【性质】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和氯仿。应遮光阴凉处保存。
【作用与应用】本品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药效强于尼克刹米和戊四氮,可增加肺换气量,降低动脉血的CO2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回苏灵见效快,疗效显著,并有苏醒作用。主要用于中枢抑制药过量,一些传染病及药物中毒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本品过量易引起惊厥,可用短效巴比妥类解救。孕畜禁用。
【用法与用量】肌内、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40-80mg,羊、猪8-16mg;静脉注射时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入。
【制剂】回苏灵注射液(Dimefline Injection)多沙普伦(Doxapram Dopram)
又名多普兰。为人工合成的新型呼吸兴奋药。
【作用与应用】多普兰兴奋呼吸作用类似尼可刹米,但比后者强。作用机理相同。本品可用于:①吸入性麻醉药与巴比妥类药物所致呼吸中枢抑制的专用药; ②难产或剖腹产后新生子畜呼吸刺激药;
③马,犬,猫等动物麻醉中或麻醉后加强呼吸机能,加快苏醒及恢复反射等。【用法】静脉注射或静滴。
【制剂】盐酸多沙普伦注射液(Doxapram Hydrochoride Injection)士的宁(Strychnine)
又名番木鳖碱。是由植物番木鳖或马钱子的种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理化性质】为无色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苦。避光保存。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应避光保存。
【药动学】本品肌内或注射均能迅速吸收,并较均匀地进行分布。在肝脏内氧化代谢破坏,约20%以原形由尿及唾液腺等排泄。排泄缓慢,易产生蓄积作用。【药理作用】士的宁能选择性地提高脊髓兴奋性。治疗量的士的宁可增强脊髓反射的应激性,缩短脊髓反射时间,神经冲动易传导,骨骼肌张力增加。中毒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所有部位皆产生兴奋作用,可使全身骨骼肌同时挛缩,发生强直性惊厥。作用机理:研究认为士的宁是通过与甘氨酸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脊髓润绍细胞释放的突触后抑制性递质甘氨酸,从而阻断了润绍细胞的返回抑制和交互抑制功能,即通过解除抑制而起到兴奋作用。表现出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冲动过度扩散,肌肉紧张度过高;伸肌与屈肌不能协调,使骨骼肌强直性收缩。
士的宁对脊髓的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大脑皮层和视、听分析器亦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应用】用小剂量治疗脊髓性不全麻痹
士的宁毒性大,安全范围小,若剂量过大或反复应用,易造成蓄积性中毒。中毒时间可用水合氯醛或巴比妥类药物解救,并应保持环境安宁,避免光、声音等各种刺激。【用法】皮下注射。
【制剂】硝酸士的宁注射液(Strychn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第二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1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地西泮不用于
A.癫痫持续状态 B.麻醉前给药
C.焦虑症或失眠症 D.全身麻醉
2.抢救巴比妥类急性中毒时,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A.洗胃
B.给氧、维持呼吸 C.注射碳酸氢钠,利尿 D.给予氯化胺
3.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是
A.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直接作用于GABA受体起作用 C.作用于苯二氮受体 D.直接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4.地西泮无下列哪个作用 A.抗精神分裂症
B.抗惊厥
C.抗癫痫
D.中枢性肌松
5.下列镇静催眠药中那种对癫痫持续状态最好 A.地西洋 B.苯巴比妥 C.水合氯醛 D.异戊巴比妥
6.癫痫小发作首选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水合氯醛
C.地西洋 D.乙琥胺
7.在抗癫痫药物中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是 A.苯妥英钠 B.卡马西平C.三唑仑 D.苯巴比妥
8.治疗惊厥无效的是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氯硝西泮 D.口服硫酸镁 9.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A.苯妥英钠 B.地西泮静脉注射 C.异戊巴比妥 D.硫喷妥钠
10.癫痫大发作首选的药物是
A.乙琥胺
B.苯妥英钠 C.水合氯醛 D.硫喷妥钠
11.易产生牙龈增生的抗癫痫药是
A.卡马西平B.丙戊酸钠 C.苯妥英钠 D.苯巴比妥
12.对小发作无效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丙戊酸钠 D.乙琥胺
13.有关氯丙嗪作用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A.安定作用 B.镇吐作用
C.α受体激动作用 D.M受体阻断作用
14.氯丙嗪不能用于下列何种疾病 A.人工冬眠 B.晕动病 C.精神分裂症 D.发热
15.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机理是
A.抑制内热源释放 B.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C.抑制PG的合成 D.抑制外热源的释放
16.长期使用氯丙嗪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体位性低血压 B.锥体外系反应 C.过敏反应 D.口干
17.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机理是
A.阻断黑质-纹状体DA受体 B.阻断中脑-边缘系统DA受体 C.阻断结节-漏斗通路DA受体 D.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18.小剂量氯丙嗪镇吐作用的部位是
A.呕吐中枢 B.节结-漏斗通路
C.黑质-纹状体通路 D.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
19.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激动中枢内的胆碱受体 B.阻断中枢内的胆碱受体
C.激动中枢内的多巴受体 D.阻断中枢内的多巴受体
20.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宜选用何药治疗
A.左旋多巴 B.苯海索 C.溴隐停 D.卡比多巴
二、单选题:
1.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是:
A.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B.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D.延脑 E.纹状体 2.胆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胆绞痛应选用:
A.哌替啶 B.阿托品 CD.吗啡+哌替啶 E.阿托品+哌替啶 3.关于吗啡描述错误的是:
A.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B.镇静作用 C.大脑边缘系统.吗啡 .呼吸抑制
C D.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 E.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4下列不属于吗啡治疗范围的是:
A.镇痛 B.止泻 C.心源性哮喘 D.分娩止痛 E.血压正常的心梗患者止痛 5.吗啡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是:
A.阻断α受体 B.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C.抑制血管平滑肌 D.激动β受体 E.激动M受体 6.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白三烯的生成 B.抑制中枢阿片受体 C的合成
D.直接抑制中枢 E.抑制TXA2生成 7.有关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C.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D.对直接注射PG引起的发热无效 E.对已合成的发热无效
8.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D.扑热息痛 E.吲哚美辛 9.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抑制TXA2合成 B.促进PGI2合成 CD.抑制PGI2合成 E.抑制凝血酶原 10.几无抗炎作用的药物是:
A.保泰松 B.布洛芬 CD.扑热息痛 E.吡罗昔康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妥英纳能诱导为苯巴比妥 B.扑米酮可以代谢为苯巴比妥
.抑制PG.布洛芬 .促进TXA2合成.阿司匹林 C.丙戊酸纳对所有类型的癫痫都有效 D.乙琥胺对失神小发作的疗效优于丙戊酸纳 E.硝西泮对肌阵挛性癫痫和小发作疗效较好 12.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
A.硫喷妥纳静注 B.苯妥英钠肌注 C.静注地西泮 D.戊巴比妥钠肌注 E.水洽氯醛灌肠 13.治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最有效的是()
A.地西泮 B.苯巴比妥 C.D.乙琥胺 E.乙酰唑胺 14.具有抗焦虑抑郁情绪的抗精神病药是()
A.氟哌啶醇
B.泰尔登 C多
D.氯氮平E.氯丙嗪 15.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 A.阻断黑质-纹状体系统D2受体
B.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 C.阻断结节-漏斗系统D2受体 D.阻断肾上腺素受体 E.阻断M胆碱受体
16.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
A.锥体外系反应
B.中枢抑制症状C.体位性低血压
D.内分泌紊乱E.过敏反应
17.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应选用
A.多巴胺
C.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18.苯妥英钠抗癫作用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病灶本身异常放电
苯妥英钠 .五氟利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B DB.稳定神经细胞膜 C.抑制脊髓神经元 D.具有肌肉松驰作用 E.对在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
19.长期应用苯妥英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 B.叶酸缺乏 C.过敏反应 D.牙龈增生 E.共济失调
20.碳酸锂主要用于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药 C.焦虑症
D.躁狂症 E.以上均不是
三、填空题:
1.冬眠合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口服阿司匹林1g以下时,其代谢按__________进行,当剂量大于1g时,其代谢按__________进行。
3.小剂量阿司匹林可__________血栓形成,原因是减少血小板中__________生成。高浓度时可__________血栓生成,原因时是减少了__________合成。4.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氯丙嗪对中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期应用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三种可用__________对抗。
7.治疗癫大作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苯妥英钠经口服后,吸收__________,且__________。
一、问答题: 1.详述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2.简述吗啡镇痛作用的机制。
3.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不同。4.试述阿司匹林对血栓的影响及原因。
5.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有哪些。6.抗癫药分几类?每类分别举一例代表药物。7.癫痫大发作可选哪些药物治疗?
8.癫痫小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应选何药治疗? 9.简述氯丙嗪镇吐作用的特点及机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asthma):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此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2.瑞夷综合征(Reye syndrome):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一系列反应,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称为“瑞夷综合征”。3.人工冬眠: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异丙嗪)合用,则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并可使植物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称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能阶段.为进行其他有效的对因治疗争得时间。多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4.镇痛药(analgesics):一般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在不影响患者意识状态下选择性地解除或减轻疼痛,并同时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的药物。
5.P-物质(substance P):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的兴奋性递质,简称P物质。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6.戒断症状:反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一旦停药则可出现兴奋、失眠、流泪、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此称为戒断症状。7.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8.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PTP):指反复高频电刺激(强直刺激)突触前神经纤维,引起突触传递的易化,再以单个刺激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使突触后纤维的反应较末经强直刺激前为强。
二、单选题:
1.B 2.E 3.D 4.D 5.C 6.C 7.A 8.B 9.A 10.D 11.D 12.C 13.C 14.B 15.B 16.A 17.E 18.B 19.D 20.D
三、填空题:
1.μ κ σ δ
2. 氯丙嗪 异丙嗪 哌替啶 3.一级动力学 零级动力学 4.抑制 TXA2 促进 PGI2
5.胃肠道反应 凝血障碍 过敏反应 水杨酸反应 瑞夷综合征 6.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7.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地昔帕明等
8.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抗中枢胆碱药 9.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10.缓慢、不规则
四、问答题:
1.[吗啡的药理作用]首先: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镇痛:是目前最有效的镇痛药,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2)镇静:消除患者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并可出现欣快感。(3)抑制呼吸:与抑制延脑的孤束核有关,治疗量引起呼吸频率减慢,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4)镇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5)其他:能缩小瞳孔,中毒时瞳孔呈针尖样大小。其次:平滑肌兴奋作用。吗啡可提高胃肠、泌尿道和支气管平滑肌张力,故可引起便秘、止泻、诱发支气管痉挛、排尿困难等症状。吗啡兴奋奥狄括约肌使胆道排空受阻,胆内压升高诱发胆绞痛,阿托品可缓解。
最后:心血管系统作用。治疗量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吗啡的临床应用](1)镇痛:对各种疼痛均有效,但易成瘾,故主要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对心肌梗塞引起的疼痛在病人血压正常时可用吗啡止痛。(2)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突发的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注射吗啡可缓解。(3)止泻:常选用阿片酊,减轻腹泻症状。
2.吗啡镇痛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吗啡激动中枢痛觉传导通路上的阿片受体,产生模拟体内内啡肽的作用,使痛觉一级传入神经末梢的P物质释放减少,而产生镇痛作用。
3.(1)吗啡扩张外周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消除肺水肿。(2)吗啡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间接减轻心脏负担。(3)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减弱了代偿性的呼吸兴奋,故有利于心源性哮喘的治疗。
4.(1)从降温的特点看:氯丙嗪配以物理降温,对发热和正常体温均有降低作用;而阿司匹林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不受物理降温的影响。(2)从降温机制看:氯丙嗪直接抑制体温体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的合成,PG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影响产热和散热。(3)从临床应用看:氯丙嗪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阿司匹林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热。
5.(1)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PG合成酶,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TXA2是强大的血小板释放ADP及聚集的诱导剂,因此可以对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2)大剂量阿司匹林可促进血栓形成:大剂量阿司匹林对血管壁中PG合成酶敏感性高,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合成,而前列环素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故前列环素的合成减少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6.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特点有:(1)解热抗炎抗风湿;阿司匹林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痛经及感冒发烧等;抗炎抗风湿作用强,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2)影响血栓形成:小剂量抑制血栓形成,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2)凝血障碍:一般剂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3)过敏反应: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4)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日)时,可出现头痛、眩晕、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5)瑞夷综合征: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一系列反应,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
9.抗癫痫药物分类: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琥珀酰亚胺类:乙琥胺;苯二氮胆卓类:地西泮;其他类: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10.癫痫大发作可耻下场首选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也可选用苯巴比妥,无效者可选用丙戊酸钠。
11.癫痫小发作可首选乙琥胺,也可选用氯硝安定和丙戊酸钠,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也可选用苯妥英钠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注射。15.氯丙嗪对多种药物和疾病引起的呕吐具有显著的镇吐作用。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对晕动症无效。机制:氯丙嗪小剂量时即可对抗DA受体激动剂去水吗啡(apomorphine)引起的呕吐反应,这是其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的结果。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
16.米帕明的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抑郁症病人连续服药后,出现精神振奋现象。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视物模糊、口干、便秘和尿潴留等。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降低血压,致心律失常,其中心动过速较常见。
用药注意:1)避免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以免血压过高;2)与苯妥英钠、保太松、阿司匹林等血浆蛋白的结合较高的药物合用,注意剂量;3)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患者禁用。4)心血管疾患禁用。
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临床医技课 使用教材 临床医技学 讲授内容 神经系统的放射诊断 第五篇第二章(页码180-221)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2007年1月3日3-4节 授 课 人 龙玉 授课形式 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班种年级
2003级中医专业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颅脑的影像检查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熟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二、教学分级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的X线及CT检查方法 2.掌握颅脑CT的正常表现
3.熟悉颅脑常见病的CT表现:颅脑外伤与脑血管疾病 4.了解神经系影像常见英语词汇及征象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颅脑外伤之颅内出血的分类及CT表现。2.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
(二)教学难点
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教 案 续 页
一、检查方法(15分钟)
(一)头颅平片:外伤
(二)DSA脑血管造影:肿瘤,血管病变
(三)CT扫描:应用广泛
平扫,增强,CTA,MPR,3D CT脑灌注成像
(四)MRI扫描
SE,水抑制,弥散,灌注为目前常用。
MRS能够提供肿瘤或正常脑组织的代谢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目前在临床应用方面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
(五)脊髓造影
常规脊髓造影 CTM MRM
二、正常影像解剖(30分钟,CT/MR图片逐层讲解)
(一)颅骨X线正侧位片解剖:颅缝,血管压迹
(二)脑CT/MR解剖:以图片讲解CT/MR常规扫描各层面中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影像解剖,打好阅片基础。
三、脑血管疾病(以CT/MR病例讲解,30分钟)
(一)脑梗塞(5分钟)1.CT表现
超急性期(最初4~6小时):CT检查脑实质密度多无明显异常。当梗塞面积较大时,可见脑皮质密度稍降低,正常脑灰白质分界模糊、消失,脑沟变浅。
急性期:(2~5天):表现为低密度灶,周围脑沟变浅、消失。
亚急性期(1~2周):组织坏死和水肿逐步达到高峰(发病后3~5天),仍表现占位效应;7~10天水肿逐渐消退,一般于2~3周完全吸收,占位效应消失。
慢性期:脑软化灶,其周围脑沟、脑池和脑室扩大,皮质萎缩。增强扫描:病灶强化多出现在脑皮质和基底节,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表现为脑回状、线状、片状或环状,可出现在病灶边缘和中心。2.MRI表现
强调早期诊断:弥散成像 腔隙性脑梗塞概念:小于1.5CM
(二)脑出血(5分钟)1.CT表现
血肿演化:CT图片展示高密度过度到低密度 2.MRI表现
超急性期(出血后24小时内):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含氧血红蛋白)
急性期(出血后24小时至7天): 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脱氧血红蛋白)
亚急性期(出血后1周至1月): T1WI、T2WI均为周边环形高信号、病灶中心低信号。随着时间进展,脑血肿在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游离的正铁血红蛋白)
慢性期(出血后1月至2月末): T1WI可见高信号血肿周围包绕一圈低信号带,T2WI可见高信号血肿周围包绕一层极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2分钟)
CT对早期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在72h内行CT扫描。CT特征性表现为脑池、脑裂和脑沟内高密度影。有时蛛网膜下腔出血沿大脑镰分布,表现为大脑镰增宽、密度增高。
(四)脑血管畸形(2分钟)
1.CT表现
(1)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灶,可见等或高密度的点状影、线状影,可有钙化,有时周围可见低密度的软化灶。
(2)增强扫描可见点状、线状或团状血管强化影,还可见与之相连的引流血管。多无占位效应及脑水肿。
2.MRI表现 T1WI和T2WI典型表现为具有较大供血的动脉及引流静脉呈团状的蜂窝状无或低信号区,为流空效应所致。如破裂发生出血,则血肿表现见脑出血。
四、颅脑外伤(8分钟)
(一)外伤性脑内血肿
1.CT表现:
局限性高密度区(70~90HU),占位效应造成中线结构移位和邻近结构受压。2.MRI表现
外伤性颅内血肿演变规律与非外伤性颅内出血形成的血肿基本相同,血肿不同阶段的MR表现与后者相同。
(二)硬膜下血肿 1.CT表现
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影,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
慢性硬膜下血肿以低密度为主,后期(2月后)血肿呈过渡形低密影,直至吸收。
2.MRI表现
急性期:由于去氧血红蛋白的存在,T1WI为新月形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
亚急性期:早期因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的存在T1WI为高信号,多首先出现在血肿周边,T2WI仍为低信号;后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
慢性期:T1WI呈现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三)硬膜外血肿 1.CT表现
CT表现为颅内板和脑组织之间的双凸形或梭形的高密影,密度较均匀,边缘锐利清楚,CT值多介于40~80HU之间。血肿多不跨越颅缝。骨窗可见骨折征象.2.MRI表现
MRI血肿信号强度随血肿的演变而不同。急性期,T1WI上血肿信号强度与脑实质相仿,T2WI为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
(四)脑挫裂伤 1.CT表现
典型表现为低密度脑水肿区中出现多发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也可融合。病变范围较大时占位效应明显。
2.MRI表现
非出血性挫伤由于病灶中水量增加,仅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出血性挫裂伤则随血肿内成分的变化,信号强度亦不同。急性期 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为高信号,T2WI为等、低信号,以后逐渐变成高信号;慢性期,可见出血灶周边一圈T2WI为低信号带。
(五)硬膜下积液 1.CT表现
CT为诊断硬膜下积液的首选方法。表现为颅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位于受压的脑组织与颅骨之间。近于脑脊液密度,CT值为0~20HU,无或只有轻微占位表现。
2.MRI表现
表现为颅内板下T1WI 为新月形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五.颅内肿瘤(图片展示、讲解6分钟)
(一)星形细胞瘤
1.CT表现
(1)肿瘤形态:多数不规则,与正常脑实质分界不清。
(2)肿瘤密度:呈高、低或混杂密度,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3)水肿及占位效应:低度星形细胞瘤水肿及占位效应无或轻微,而高度星形细胞瘤则明显。
(4)增强扫描后,低度星形细胞瘤可无或轻度弥漫性强化,而高度星形细胞瘤呈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与周围水肿分界清楚。
2.MRI表现
(1)肿瘤形态:同CT。
(2)肿瘤信号:呈长T1与长T2信号,部分呈混杂信号。(3)水肿及占位效应:显示水肿和占位效应较CT敏感。
(4)注射造影剂后,低度星形细胞瘤可无或轻度弥漫性强化,而高度星形细胞瘤呈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
(二)脑膜瘤
1.CT表现
(1)肿瘤形态:圆形、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广基底与颅内板、大脑镰或小脑幕相连。
(2)肿瘤密度:呈略高密度或等密度,瘤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坏死少见。(3)水肿及占位效应:脑实质受压,轻至中度脑水肿。临近颅骨受压可增厚、变薄或破坏。
(4)增强CT表现: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钙化明显者可无强化。2.MRI表现
(1)肿瘤形态: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边界清楚。
(2)肿瘤信号:多数脑膜瘤呈等T1与等T2信号肿块,与灰质信号相似。少数在T2上呈高信号。钙化为无信号斑,小的点状钙化MRI难以显示。
(3)水肿及占位效应:脑膜瘤压迫脑实质,使之皮质凹陷称为皮质扣压征,为特征性MR表现。脑实质水肿显示优于CT。但颅骨改变不如CT。
(4)增强MRI表现
脑膜瘤呈明显均匀强化。如果与瘤体相连的脑膜强化,呈鼠尾状或线状,称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性。
(三)垂体瘤
1.CT表现
(1)肿瘤形态: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垂体高度增加(通常>9mm),向上膨隆或局部上凸,多数表现为圆形低密度灶,垂体漏斗部或垂体柄向一侧偏移。垂体大腺瘤表现为鞍内和鞍上圆形或分叶状肿块。
(2)肿瘤密度:垂体微腺瘤呈局灶性低密度区,边界欠清。垂体大腺瘤呈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合并囊变坏死者呈混杂密度。瘤内出血(称为卒中)呈高密度。
(3)临近结构压迫与侵犯:垂体大腺瘤可见蝶鞍扩大,鞍背变薄;向上生长者推压视交叉及视神经上抬移位,突入第三脑室可致梗阻性脑积水;向两侧生长则侵入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向下生长可凸向蝶窦。
(4)增强CT表现:垂体微腺瘤早期强化低于正常垂体,呈低密度。垂体大腺瘤强化均匀或不均匀,或呈环状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2.MRI表现
(1)肿瘤形态:同CT。
(2)肿瘤信号:多数垂体微腺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垂体大腺瘤信号多混杂不均。
(3)邻近结构压迫与侵犯:同CT。(4)增强MRI表现
垂体微腺瘤早期强化低于正常垂体。垂体大腺瘤强化均匀或不均匀,或呈环状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四)转移瘤
1.CT表现
(1)肿瘤形态:圆形、类圆形病灶,以皮层下分布为主。(2)肿瘤密度:密度不一,呈低、等或高密度灶。
(3)水肿及占位效应:病灶周围常有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明显。(4)增强CT表现: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大小不一。2.MRI表现
转移瘤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瘤内出血呈高信号。形态、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表现同CT所见。六.椎管内肿瘤(图片展示、讲解2分钟)
(一)髓内肿瘤 1.CT:
平扫可表现为脊髓不规则膨大,密度低且不均匀,可发生囊变。肿瘤边缘模糊,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CTM 见蛛网膜下腔均匀性变窄、闭塞、移位。2.MRI:
MRI的矢状断面可清晰地显示脊髓局限性扩大。信号强度在T1WI上低于或等于正常脊髓,在T2WI上信号明显增高。较大的肿瘤易继发囊变、坏死、出血而导致肿瘤信号强度不均匀。
注射Gd-DTPA后,肿瘤实体部分多有明显的强化。
(二)髓外硬膜下肿瘤
这类肿瘤需靠MRI或脊髓造影诊断,表现为硬膜囊内局部充盈缺损或脊髓被推向对侧移位;肿瘤上方或下方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椎间孔和椎管可变大。最多见的是神经鞘瘤,其次是脊膜瘤。少数肿瘤可以穿过硬膜同时生长与硬膜内外,为哑铃形肿瘤。
七、小结与讨论(15分钟)
总结本节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3分钟)
本班为研究生,针对性展开讨论问题
1.哪些影像学方法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6分钟)
脑缺氧超出6小时导致不可逆损伤,如何在这段时间内诊断早期脑缺氧及脑梗塞?
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如何发现动脉瘤?
2.哪些影像学技术可用于神经系统课题研究?(6分钟)
影像学如何观察疗效反应在脑部的表现(针灸,药物)?
第四篇:药物化学讲稿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按治疗的疾病或药物作用分类。主要有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和中枢兴奋药。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活动分别起到抑制或兴奋的作用,用于治疗相关的疾病。
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发展历史中,有三位科学家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位科学家分别在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Göteborg University
Rockefeller Un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Göteborg, Sweden
New York, NY, USA
New York, NY, USA
1923
1929-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
镇静药和催眠药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此类药物,在使用小剂量的时候,对中枢神经系统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紧张和不安,患者仍能保持清醒的精神活动和自如的运动机制;使用中等剂量时则可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镇静催眠药的研究历史:
1、很早发现乙醇,鸦片等有镇静、催眠作用。
2、早年无机溴化物曾用作镇静药,但易产生毒副反应,而且溴离子在体内有积蓄作用。
3、不久被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所代替。
4、其后又相继出现了三聚乙醛、索佛那(Sulfonal)及氨基甲酸乙酯等。5、1903年费希尔(Fischer)等确证了巴比妥类的药效后,相继合成了一系列巴比妥类药物。6、20世纪60年代以后,苯二氮卓药物问世,成瘾性小,安全范围大,逐渐替代了巴比妥类药物。7、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型结构的唑吡坦,在发达国家成了主要使用的镇静催眠药物。
镇静催眠药按照结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其他类。
一、巴比妥类
(一)、巴比妥类药物的共性
只有5,5双取代的巴比妥酸才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巴比妥酸存在着内酰胺-内酰亚胺和酮-烯醇互变异构现象。
HOHNONHHOONOHNHHHOONOHNHHOHHONOHNHHOH
barbituric acid
monolactim
dilactim
trilactim
pKa
7.1---8.1
11.7---12.7(二)、结构与药效
1、药效的强弱快慢与解离常数pKa(药物以分子形式透过生物膜,以离子形式发生作用)。
2、和油水分配系数有关(P16)。
(1)、5位双取代基的总碳数以4~8为最好。
(2)、在酰亚胺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可降低酸性增加酯溶性。
(3)、将C-2上的氧原子以硫原子取代,则酯溶性增加,起效快。
3、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
(1)、5位取代基为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时,不易被氧化而不易被消除,因此作用时间长,例如苯巴比妥。
ONHONHOPhenobarbital
(2)、5位取代基为为支链烷烃或不饱和烃基时,氧化代谢迅速,所以镇静、催眠时间短,例如海索巴比妥。
ONHONHOSecobarbital(三)、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该类药物可作用于GABA系统,后面的苯二氮卓类及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理均于GABA系统有关。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递质。现已发现GABA受体有三种亚型,分别是GABAA,GABAB 和GABAC受体。人脑中主要是GABAA,该受体位于氯离子通道的周围,与氯离子通道相偶联。当GABA与GABAA受体结合时,可形成GABA—Cl通道大分子复合物,使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从突触后膜外内流,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抑制了神经元的放电,而产生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四)、典型药物
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结构(P13)
O3
NH5ONH1O 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
1、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无臭,味苦;mp.155~158.5C,易溶于乙醚和乙醇,在氯仿中能溶解。
2、不稳定性:
ONHONaNONHOO+ NaHCO3NH2
3、鉴别:
(1)、与碳酸钠、硝酸银作用生成白色沉淀。(2)、与吡啶/硫酸铜作用,紫色络合物。
4、异戊巴比妥合成
OOOOEtONaBrOOOOCH3CH2BrEtONaOOOOONH2CONH2EtONaONHHClNONaOONHNHO
二、苯并二氮卓类
(一)、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发现研究历史
20世纪50年代Stembach在合成苯并庚氧二嗪的时候,合成路线没有打通,仅得到了六元环的并合物奎唑啉N-氧化物,经药理活性测定,不具备有预想的安定作用。后来在清洗仪器的时候,发现还析出了一些白色结晶,Stembach检测了这些结晶的活性,意外的发现其具有很好的安定作用。经结构测定,确定是七元环的并合物,这就是氯氮卓。推测这种结构变化是奎唑啉N-氧化物在放置时经历了分子内亲核反应并扩环的过程,形成了1,4-苯二氮卓结构,由此开发了新的一类安定药物。后来发现氯氮卓分子中的脒的结构及氮上的氧并不是生物活性所必需的,经结构修饰得到地西泮,于是发展了一类1,4-苯二氮卓-2-酮类的化合物。
(二)、苯并二氮卓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主要在肝内进行代谢,代谢途径有:N-1位去甲基,C-3位的氧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形成的3-羟基化的代谢产物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排出体外。(三)、化学特性
1、苯二氮卓类药物结构中具有1,2位的酰胺键和4,5位的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两者都容易发生水解开环反应,产物是二苯酮及相应的酸类化合物。2、4,5位的开环是可逆性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开环,当PH调至碱性时又可以重新环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把药物做成前药,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四)、典型药物介绍
1、地西泮Diazepam
ONNCl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氯仿和丙酮,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水;mp.130-134C。
合成:
NOCl(CH3)2SO4CH3C6H5ClNOCH3SO4Fe, HClC2H5OH3-苯-5-氯嗯呢ONHOClNClCH2COClC6H12ClOCl(CH2)6N4.HClCH3OHClNNO2-甲氨基-5-氯二苯甲酮
2、三唑仑Triazolam
NNNNClCl 系在安定类结构改造中,为增加药物1,2位水解稳定性,提高活性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类型。为短效镇静催眠药,吸收快。
三、其他类
唑吡坦Zolpidem
1N65N3NO 第二节 抗癫痫药
Antiepileptics
概述:
癫痫是由于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奋性过高,产生阵发性放电,并向周围扩散而出现的大脑功能失调综合症。癫痫类型: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型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理想的抗癫药:毒性小,抑制发作,快速控制症状。分类:1 环内酰脲类;2 苯并二氮卓类;3 其它类
一、环内酰脲类: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ONONaNH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
1、理化性质:
白色粉末,无臭味苦;溶解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2、稳定性:
水溶液呈碱性,露置空气中吸收CO2,析出苯妥英,混浊。应密闭保存。
3、发现历史:
自发现催眠药苯巴比妥有抗癫痫作用后,导致对有关化合物的广泛研究。结果发现苯巴比妥的类似物5-乙基-5-苯基乙内酰脲(尼凡拿,Nivanol)也有抗惊厥作用,虽因其毒性较大,临床应用不久即放弃,但它是该类化合物中应用最早的一个,为抗惊厥药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此基础上,于1938年将尼凡拿分子中5位上的乙基改为苯基制得的苯妥英(Phenytoin)有很好的抗癫痫效用。
4、鉴别:
HgCl2(P22)
5、代谢:
苯环氧化,与葡醛酸结合
ONONaNHHONHOHNO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6、临床用途:
治疗癫痫大发作,但高血浓时有胃肠道反应,贫血等多种副反应。
二、苯并二氮卓类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NONH25H-二苯并[b,f]氮杂卓-5-甲酰胺
用于癫痫大发作,可能与稳定细胞膜有关系。
1、理化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具有多晶形。不溶解于水、微溶乙醇,溶于氯仿。
2、稳定性:
光照生成二聚物和环氧物。
3、代谢:
双键的氧化,苯环的氧化和脱胺
三、其它类
普罗加比Progabide
OHF载体部分N4O1NH2活性部分Cl
4-[[(4-氯苯基)(5-氟-2-羟基苯基)甲叉基]氨基]丁酰胺
药理与药效:作用于GABA受体,对各种癫痫有效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 Antipsychotic Drugs
概述:
人类的精神活动是最高级的活动,各种原因均可能造成精神失常,主要表现为各种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狂躁等。由于精神疾病的病因很复杂,所以对药物的作用机理也有多种假说。多巴胺假说是最为公认的机理之一,认为大部分药物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是多巴胺受体的拮抗剂,对精神活动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在不影响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清除躁狂不安、精神错乱、忧郁、焦虑等症状。
本章根据药理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主要介绍四类药物: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躁狂药。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DA;抗抑郁及躁狂药:治疗情绪过分低落或过分高涨—NE、5-HT;抗焦虑药:消除神经官能症的焦虑状态和改善睡眠—-氨基丁酸。
一、抗精神病药
(一)、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
多巴胺神经过度激活是产生精神病的原因,而抑制多巴胺神经是精神病药物的基础。多巴胺是脑内传递神经冲动的一种化学物质。运动功能、自律过程、情绪和行为的控制,都与多巴胺神经的活动分不开。脑内DA作用有四条通路。
其中中脑-边缘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与精神、情绪、情感等行为活动有关,精神分裂症有这两条通路功能失常引起,抗精神分裂症药选择性阻断两通路的D2受体而发挥疗效。
另两条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和结节-漏斗通路,药物阻断前两条通路时,同时阻断该两条通路,即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二)、药物的分类
吩噻嗪类;噻吨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二氮卓类;其他类;
1、吩噻嗪类
吩噻嗪药物具有抗精神病作用的发现源于抗组胺药物的研究。(1)、吩噻嗪类药物的空间构象
吩噻嗪类药物分子与多巴胺受体表面的三个不同部位A、B、C 相互作用而起效的。三个部位对药物结构专属性要求的次序是B>C>A。受体表面的C部位含有吩噻嗪环沿N-S轴折叠,使两个苯环平面互相垂直。由于分子是沿N-S轴折叠,因而X-取代基也远离受体表面,使其仅有很小的空间影响。然而X-取代基电性效应却明显影响环系统的电子密度。B部位结构专属性最大。三碳链是抗精神病作用最适宜的长度。连接R基团的碳结构专属性显著,立体要求格外重要。由于R取代基的引入使碳链的自由旋转受到限制,氯丙嗪指数下降。A部位要求药物分子结构的碱性基团必须与受体上的窄缝相适应。若侧链氮上以庞大的取代基相连,则活性明显降低。氯丙嗪与多巴胺结构的优势构象能部分重叠。(2)、吩噻嗪类药物的稳定性
吩噻嗪母环易被氧化,在空气中或日光中放置渐变红色。为防止变色,其注射液在生产中可加入对氢醌、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维生素C等抗氧剂。有部分病人用药后,在强烈日光照射下会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3)、典型药物 氯丙嗪
SNCIN
①、性质: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或氯仿,不溶于乙醚和苯。水溶液显酸性反应,5%水溶液的pH值为4-5。易氧化,在日光下发生光化毒反应。与硝酸显红色,与FeCl3显稳定红色。②、用途
有强的安定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以兴奋症为主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狂躁症,亦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等。副作用较大。③、代谢(P27)
N-氧化、硫原子氧化为亚砜、苯核羟基化、N-去甲基和侧链的氧化 ④、制备
COOHCl+H2NClUllmann FReactionCuHNSFe200CHNClS + I2ClaminationNaOH
⑤、构效关系(P29)
氯原子是活性必要原子。硫原子可由-C或-C-C、-C=C-取代,仍具有抗精神活性。SClNR此氮原子可用-C-替代仍保持药效。用吸电子基团取代,如-CF3,活性增加3-5倍。也可用-COCH3、-SO2N(CH3)2侧链可以改变,如用哌嗪替代-N(CH3)2形成新的类型,改变油水分布系数,哌嗪上尚可取代。
二、噻吨类(硫杂蒽类)
硫杂蒽类结构特征:将吩噻嗪环上的氮原子换成碳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形成噻吨类,亦称硫杂蒽类。典型药物
(氯普噻吨)
65S4109C21NCI
(Z)-N,N—二甲基—3-(2—氯—10H—亚噻吨基)—1—丙胺
几何异构体(P30):
侧链与母核2位上的取代基在同边者称为Z型(顺式异构体,cis-isomer),在异边者称为E型(反式异构体,trans-isomer)。活性一般是顺式大于反式
SSClNCH3H3CNCH3ClCH3
三、丁酰苯类及其类似物(P30)ClONOHF
白色或类白色无定型粉末,溶解性:水《乙醚〈乙醇〈氯仿
1、稳定性与鉴别:
光照,颜色变深;加热,脱水;制剂,不能用乳糖。
2、代谢
ClNHOHOOHFβ-氧化OOOHNHFO氟哌啶醇(Haloperidol)与甘氨酸 结合OOHF
3、制备 ClNHOHClClOKIFOHNOF氟哌啶醇(Haloperidol)
制备过程中的杂质:
合成中的主要杂质ClNOHNClOHO
4、构效关系
以三个碳原子最好Cl羰基被还原,或被氧、硫原子替代成醚或硫醚活性下降。O六元环碱基对位应有取代基。HONF六元环碱基取代活性最好。以氟原子取代中枢抑制作用最强。
四、其他类/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Sulpiride
OH2NOOSNHO*N
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2-甲氧基-5-(氨基磺酰基)-苯甲酰胺 五、二苯二氮卓类及其衍生物
1、二苯二氮卓类结构特征
当将吩噻嗪分子中的5位的硫原子被-NH-取代及10位的氮原子被-N=C-取代,得二苯二氮卓类药物
2、二苯二氮卓类药物
氯氮平(Clozapine)、氯噻平(Clothiapine)、奥氮平(Olanzapine)、氟甲氮平(Flumezapine)
3、典型药物 氯氮平(P34)特异性地作用于中脑皮层的多巴胺神经元,与多巴胺受体—D2结合率约为50%,比一般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80%低;但氯氮平与多巴胺受体—D1的结合比任何其他抗精神病药物高。因此氯氮平对治疗精神病有效,而较少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1)、氯氮平的代谢
氯取代基羟基化、哌嗪环的N氧化、哌嗪环的N脱甲基、氯取代基硫醚化。
第四节 抗抑郁药 Antidepressants 概述: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病态变化的精神病,病因复杂,其中一种机理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研究认为,当缺乏正常的5-HT和NE的含量,可导致精神失常。抗抑郁药可抑制5-HT和NE重摄取或其代谢,提高含量,达到治疗效果。(P35)
抗抑郁药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单胺递质的浓度以达到治疗目的。去甲基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他类。
一、去甲肾上腺素摄入抑制剂
丙咪嗪、阿米替林和多塞平等(一)、丙咪嗪(Imipramine)
NMNeMe1、降解
N-脱甲基或脱侧链、七环变六元环(氧化)、2、代谢
肝脏NNMeNNHMe通过BBB
N,N-二甲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f]氮杂卓-5-丙胺
MeImipramineOHNNNMeOHNHMeMe
3、制备 HClNHClLiNH2MeNNMeNNMe+HClNMeMeMe
(二)、盐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P31)
N,N-二甲基-3-(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亚基)-1-丙胺盐酸盐
1、代谢
氮的去甲基化,氧化,羟基化。
2、临床用途
用于内因性精神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和焦虑症;副作用较丙咪嗪小,以抗胆碱多见—口干、便秘,青光眼和尿潴留禁用。
二、5-羟色胺摄入抑制剂 作用特点:
5-羟色胺通过摄入进突触前神经终端产生去活化作用。摄入抑制剂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摄入,延长5-羟色胺在突触作用部位的作用时间,增强了5-羟色胺引起的神经递质活性。典型药物(P38)
氟西汀、氯伏胺、氯伏沙明、舍曲林、吲达品。
1、氟西汀Fluoxetine
NFFF.HClONH
临床用途:
临床使用外消旋体,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老年患者尤为适用;副作用小。
第五节
镇痛药
(Analgesics)
镇痛药一般分为:解热镇痛药(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麻醉性镇痛药(作用于阿片受体)。麻醉性镇痛药用于锐痛-----外伤、内脏痉挛和肿瘤引起的剧烈疼痛,但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呼吸抑制、成瘾性---《麻醉药管理条例》
作用机理: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阿片受体大约有四种受体类型:受体介导镇痛、呼吸抑制、欣快感;μ受体介导镇痛、呼吸抑制、欣快感,其中μ受体又分为两种受体亚型,μ1受体亚型介导镇痛;μ2受体亚型介导呼吸抑制;Κ受体主要介导镇痛作用。
镇痛药物按照来源分为以下三类:吗啡及其衍生物;合成镇痛药(包括半合成和全合成);内源性镇痛物。
一、吗啡Morphine及其衍生物
吗啡的结构:1804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1847年确定其分子式,1927年确定了吗啡的化学结构,1952年完成了化学全合成工作,1969年证明其绝对构型。70年代后揭示其作用机制。
DBAHOEOCHOHN
1、性质
(1)、有酚羟基,又有叔氨基,为两性药物;(2)、光照下,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氧化;(3)、酸性溶液加热重排;(4)、呈色反应,盐酸吗啡溶液可与三氯化铁,甲醛-硫酸显色;(5)、对吗啡要进行杂质的限量检查,吗啡在提取分离纯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入一杂质,如可待因,蒂巴因,罂粟酸,伪吗啡和N-氧化吗啡。
2、代谢
3-甲氧基化、N-去甲基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3、作用机理
Morphine作用于阿片受体,产生镇痛,镇咳,镇静作用
二、半合成类-吗啡及其结构改造
为得到无成瘾性,无呼吸抑制副作用的比Morphine更好的药物,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了一些新的药物。
吗啡分子中可被修饰的部位:3,6位醇羟基,7、8位间的双键,17位N的取代基。
(一)3,6,17位的结构改造
NNOHNHOOOOMeOOHEtOO可待因(Codeine)
狄奥宁(Dionine)
OHHOOOH烯丙吗啡(Nalorphine)纳洛酮
(Naloxone)
(二)C环的改造
1、将7、8位间双键氢化还原,6位羟基氧化成酮 NNOHNOHHOOOHOOOMeOOO 2、6位和14位以乙烯基或乙撑基连接(又增加了一个环)
NN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羟考酮羟吗啡酮
(Oxymorphone)
(Oxycodone)OHOHHOOOMeHOOOMe埃托啡(Etorphine)
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三)吗啡镇痛药的构效关系
1、酚羟基为活性必需,醚化,酰化使活性与成瘾性都下降;
2、N是镇痛活性的关键,可被不同取代基取代,从激动转为拮抗;
3、双键打开,活性与成瘾性都增加;
4、6位羟基的任何变化,活性与成瘾性都增加。
(四)、阿片受体模型
1、三点结合的受体模型(P43)①具有一个平面的芳环结构与受体的平坦区,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②具有一个碱性中心。此碱性中心在生理pH下部分解离后带有正电荷,与受体表面的阴离子受点缔合。
③具有哌啶或类似哌啶的空间结构。烃基链部分(吗啡结构中C15/C16)凸出于平面,正好与受体的凹槽相适应
2、四点结合的受体模型
3、五点结合的受体模型
N原子上的取代基处于e键位置,可与拮抗剂结合位置结合,成为拮抗剂;N原子上的取代基处于a键位置,可与激动剂结合位置结合,成为激动剂。
受体图象推动了镇痛药的发展,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发现体内存在的阿片受体和内源性的镇痛物质,才揭示出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内源性镇痛物质
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现已发现20多种内啡肽。
四、镇痛药研究需重视的几个方面
寻找专属性的κ受体激动剂;提高药物对μ受体亚型的选择性;外周阿片受体研究;阻断突触后受体。
五、合成镇痛药
合成镇痛药包括哌啶类、开链类、苯吗喃
(一)哌啶类
盐酸哌替啶(Pethidine)
NOO.HCl
l-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
1、用途
主要用于创伤、术后和癌症晚期引起的疼痛,亦可用于分娩疼痛及内脏绞痛等。本品成瘾性比吗啡弱。不良反应较少。
2、代谢
在肝脏代谢,主要代谢物为水解的哌替啶酸,去甲哌替啶和去甲哌替啶酸,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脏排出。
3、结构改造
(1)N-甲基以较大的基团取代,例如匹米诺定
NHNOOPiminodine 去痛定
(2)哌啶环3位引入甲基
OOMea-安那度尔ONOMeB-安那度尔N
(3)在苯基和哌啶之间插入N原子,得到4-苯胺基哌啶类
NNOMe芬太尼(Fentanyl)
(二)开链类(P46,氨基酮类)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NO
4,4-二苯基-6-(二甲氨基)-3-庚酮盐酸盐
1、性质
(1)溶解性
易溶于乙醇、氯仿,在水中溶解,几乎不溶于乙醚。(2)羰基的反应活性低
水溶液加具有磺酸基的甲基橙指示液,生成磺酸复盐的黄色沉淀。
2、用途
本品为镇痛药,其止痛效果比吗啡、哌替啶强。成瘾性较小,但毒性较大,有效剂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安全度小。临床上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戒除疗法。
3、代谢
在体内代谢途径是N-氧化、N-去甲基化、苯环羟化及羰基氧化、还原反应等。
4、结构改造
NOO右丙氧芬(Propoxyphene)
形成复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三)苯吗喃类
HOOHOHMeHONN吗啡喷他佐辛
1、代谢
以N位侧链氧化为主
2、结构改造
变换N位上的取代基得到非那佐辛;苯环上引入对氟苯酮得到氟镇痛新。
第六节
中枢兴奋药 Central Stimulants
中枢兴奋药按功能分类,可分为:1.大脑皮层兴奋药:咖啡因;2.脊髓兴奋药,兴奋呼吸中枢:尼可刹米;3.促智药,促进大脑功能恢复:茴拉西坦。
中枢兴奋药按结构分类,可分为:1.生物碱类;2.酰胺类;3.苯乙胺类;4.其他类。
一、生物碱类
咖啡因Caffeine :存在于咖啡豆和茶叶中
O6N1O57N3N84NH2O91,3,7-三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一水合物
1、临床用途:
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减少cAMP的分解而发挥作用。作为中枢兴奋药,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用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神经衰弱和神经抑制等。此外,本品还具有较弱的兴奋心脏和利尿作用。
2、理化性质
白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溶于氯仿,略溶于水和乙醇。水中PH=7;加有机酸盐水杨酸钠后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性,便于制成注射液。
3、稳定性
与碱共热水生成咖啡亭
4、代谢
N-脱甲基,8-位氧化后形成酮羰基
二、酰胺类药
吡拉西坦Piracetam
ONONH2
2-(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胺,又名脑复康
1、临床用途
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用于改善轻度及中度老年痴呆者的认知能力,还可用于治疗脑外伤所致记忆障碍及弱智儿童。
2、制备 ONHCH3ONaNNaOClCH2COOEtNOOONH3NONH2O
三、苯乙胺类
盐酸哌甲酯Methylphenidate
HNHCI
-苯基-2-哌啶乙酸甲酯盐酸盐
OO1、临床用途
消除疲劳,改善饮食,减轻嗜睡和治疗小儿多动症。
四、其它类 盐酸甲氯酚酯
OOClON.HCl 2-(二甲基氨基)乙基对氯苯氧基乙酸酯盐酸盐
1、临床用途
促进脑细胞的氧化还原代谢,增加对糖类的应用,对中枢抑制的患者有兴奋作用。
2、制备
OOHClClOHNaOHClNOOClON.HClOOONaHClClOOOH1,HO2, HClTS
第五篇:兽医药理学课程教案 - 东北农业大学教务处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案
总学时数:90学时
(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2006-2007年第二学期 授课班级:动医本科051-055班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刘芳萍
兽医药理学教案
课程: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 理论教学时数:60学时
适用专业:兽医、药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006-2007度第二学期 授课对象:兽医2005级本科
一、基本教材
兽医药理学
21世纪课程教材
陈杖榴主编
动物医学专业用
二、主要参考书
兽医临床药理学
冯淇辉等主编
兽医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英文版(第五版)
药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杨宝峰主编
兽药手册
朱模忠主编
药物代谢动力学
冯淇辉等主编
三、主要参考杂志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
畜牧与兽医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养禽与禽病防治
中国奶牛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医科技
中兽医医药杂志
绪论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药物、毒物、药品、制剂、剂型的概念。
2、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兽医药理学绪论
1学时
一、药物的概念
(一)药物、药品、毒物的定义
(二)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三)药物的分类
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
(三)兽医药理学的任务
三、兽医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药物的概念,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2、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Ⅳ、采用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本章复习题
1、药物、毒物、药品的定义。
2、药物与药品、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3、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 总论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方式及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主要的不良反应。
2、掌握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剂量的概念、量效曲线。
3、掌握药物作用机制。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一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学时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
三、药物作用机理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四、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药物作用和效应的概念与区别,药物作用的方式及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2、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四、受体的特点及功能、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Ⅳ、采用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本节复习题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2、药物作用的方式有那些。
3、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及剂量的概念。
4、受体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5、非受体作用机制有那些。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药物转运的方式。
2、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二节: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2学时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生物膜的结构
(二)药物转运的方式及分子机制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二)、分布
(三)、生物转化
(四)、排泄
三、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与原理
(一)、血药浓度与药时曲线
(二)、速率过程
(三)、房室模型
(四)、药动学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四、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药物的转运方式。
2、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的特点。
3、血药浓度及药动学主要参数的概念。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2、药物的体内过程有那些。
3、药动学的主要参数有那些,有什么意义。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学时
一、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化学结构、剂量、剂型、合并用药与重复用药、药物的配伍禁忌、给药途径等。
二、动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动物的种属差异、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
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四、合理用药原则
五、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来自药物方面、动物方面及饲养、环境方面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传出神经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与传出神经药物分类。
2、掌握拟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及拟肾上腺素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3、掌握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局麻作用、作用机理及局部麻醉的方法,普鲁卡因及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与用途。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二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药物
一、概述
1学时
(一)传出神经分类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与化学传递
(三)传出神经递质和受体
(四)传出神经的基本生理功能及效应产生的生化过程
(五)传出神经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六)传出神经的分类
二、拟胆碱药物
1学时
(一)M、N受体激动剂
(二)M受体激动剂
(三)胆碱酯酶抑制剂
三、抗胆碱药物
1学时
(一)M胆碱受体阻断剂
(二)N2胆碱受体阻断剂----骨骼肌松弛剂
四、拟肾上腺素药物
2学时
(一)α受体激动药
(二)β受体激动药
(三)α、β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传入神经药物
2学时
一、局部麻醉药
(一)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二)局麻药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理
(三)局部麻醉的方法
(四)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二、皮肤黏膜刺激药
三、皮肤黏膜保护药
四、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拟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及拟肾上腺素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用途。
2、除极化型肌松剂与非除极化型肌松剂的异同点。
3、局部麻醉的方法及局部麻醉药物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机理。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毛果芸香碱、新斯地明、阿托品、肾上腺素、琥珀胆碱、筒箭毒碱、普 鲁卡因、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作用原理及用途。
2、传出神经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3、除极化型肌松剂与非除极化型肌松剂的异同点。
4、局部麻醉的方法。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全身麻醉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及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2、掌握常用全身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
3、掌握氯丙嗪、水合氯醛、硫酸镁注射液、苯巴比妥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与应用。
4、掌握镇痛药物的分类及常用镇痛药物的作用特点极其用途。
5、掌握中枢兴奋药物的分类及每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临床用途及应用注意。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2学时
一、概述
二、麻醉药的作用与作用机理
三、影响麻醉药作用因素
四、麻醉分期
五、复合麻醉
六、常用的麻醉药
(一)吸入性麻醉药
(二)非吸入性麻醉药
第二节
镇静药与抗惊厥药
2学时
一、镇静药
二、抗惊厥药 第三节
镇痛药
一、麻醉性镇痛药
二、其它的镇痛药
第四节
中枢兴奋药
2学时
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二、主要兴奋延脑的药物
三、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
四、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全身麻醉药复合麻醉的方式及作用机理。
2、吸入性麻醉药物、巴比妥类药物、氯胺酮药理作用的异同点及其应用。
3、氯丙嗪、硫酸镁注射液、水合氯醛的药理作用、用途。
4、咖啡因、尼可刹米、士的宁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用途。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全身麻醉药复合麻醉的方式及作用机理。
2、吸入性麻醉药物、巴比妥类药物、氯胺酮药理作用的异同点及其应用。
3、氯丙嗪、硫酸镁注射液、水合氯醛的药理作用、用途。
4、咖啡因、尼可刹米、士的宁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用途。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2、掌握止血药的分类及每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
3、掌握肝素和枸橼酸钠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4、掌握铁剂的药理作用与用途。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2学时
一、强心苷
二、抗心率失常药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物
1学时
一、促凝血药
二、抗凝血药物
第三节
抗贫血药物
1学时
铁剂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强心苷的药理作用、用途。
2、肝素、枸橼酸钠及每一类止血药的药理作用。
3、铁制剂的药理作用。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强心苷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用途。
2、肝素、枸橼酸钠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止血药分类,维生素K、安络血、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作用消化系统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健胃药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应用注意。
2、掌握常用助消化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及应用注意。
3、掌握常用的抗酸药、止吐药、催吐药、瘤胃兴奋药的药理作用。
4、制酵药与消沫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与用途。
5、泻药与止泻药的分类,每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健胃药与助消化药
1学时
一、健胃药
(一)苦味健胃药
(二)芳香性健胃药
(三)盐类健胃药
二、助消化药
第二节 抗酸药
1学时 第三节 止吐药与催吐药
一、止吐药
二、催吐药
第四节 瘤胃兴奋药
1学时 第五节 制酵药与消沫药
一、制酵药
二、消沫药
第六节 泻药与止泻药
1学时
一、泻药
(一)容积性泻药
(二)润滑性泻药
(三)刺激性泻药
二、止泻药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健胃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注意。
2、常用助消化药的作用特点。
3、瘤胃兴奋药、制酵药、消沫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4、常用止泻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应用注意。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健胃药分几类,每一类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注意。
2、常用助消化药的药理作用。
3、常用瘤胃兴奋药、制酵药、消沫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4、泻药有几类,每一类的止泻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注意。
呼吸系统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六章
呼吸系统药物
2学时
第一节 祛痰药 第二节 镇咳药 第三节平喘药
Ⅲ、重点与难点
1、祛痰药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镇咳药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平喘药的作用机理与药理作用。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Ⅴ、课后复习题
1、氯化铵、乙酰半胱氨酸、可待因及喷托维林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2、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氨茶碱的药理作用。
利尿药与脱水药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利尿药的分类及每一类利尿药的作用机理。
2、常用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3、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七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2学时 第一节
利尿药
一、泌尿生理及利尿药的作用机理
二、常用的利尿药 第二节
脱水药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利尿药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2、甘露醇的药理作用。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利尿药的分类及每一类的作用机理。
2、常用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甘露醇的药理作用。
作用于生殖系统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掌握缩宫素与麦角制剂的药理作用与用途。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八章
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3时
第一节 生殖激素类药物
一、性激素类药物
1、雌激素
2、孕激素
3、雄激素
二、促性腺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第二节
子宫收缩药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雌二醇与孕酮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常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特点。
3、缩宫素与麦角新碱药理作用的异同点。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的药理主要及用途。
2、缩宫素、麦角新碱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皮质激素类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与应用注意。
2、掌握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特点。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九章
皮质激素类药物
2学时
一、构效关系
二、药动学
三、药理作用
四、作用机理与调节
五、应用
六、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七、主要药物
八、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与应用注意。
2、糖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机理。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与应用注意。
2、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特点。
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药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前列腺素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掌握解热镇痛药物的解热作用、镇痛作用及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每一类药物的作用特点。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十章
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药
2学时 第一节
组胺与抗组胺药 第二节
前列腺素
一、生物合成与降解
二、生物学作用
三、常用药物
第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概述
1、解热作用
2、镇痛作用
3、抗炎作用
二、水杨酸类
三、苯胺类
四、吡唑酮类
五、吲哚类
六、丙酸类
七、芬那酸类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常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解热镇痛药物的解热作用、镇痛作用与抗炎作用。
3、每一类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特点及用途。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常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解热镇痛药物的解热作用、镇痛作用与抗炎作用。
3、每一类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水盐代谢调节药和营养药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钙、磷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掌握铜、锌、锰、硒、碘及钴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的药理作用与用途。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十一章
水盐代谢调节药和营养药
4学时 第一节
钙和磷
第二节
微量元素
第三节
维生素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钙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铜、锌、硒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维生素B1、B2、VC、VA、VE的药理作用与用途。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钙、磷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铜、锌、锰、硒、碘及钴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维生素B1、B2、VC、VA、VE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抗微生物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化疗指数、抗菌谱、抗均后效应、耐药性的概念。
2、掌握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
3、掌握每一类抗生素的品种、抗菌谱与适应症。
4、掌握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和适应症。
5、掌握氟喹诺酮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及常用药物的抗菌谱及适应症。
6、掌握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及用途。
7、掌握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原则。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
概述
1学时 第一节
抗生素类
一、概述
2学时
(一)抗生素类药物的分类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学时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1学时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七、林可胺类抗生素
八、多肽类抗生素
第二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
一、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1学时
(一)磺胺类药物
(二)抗菌增效剂
二、喹诺酮类药物
2学时
三、喹噁啉类
四、其它
第三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一、抗真菌药
二、抗病毒药
第四节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
1学时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
二、防止滥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三、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五、根据药动学特征,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理。
2、抗生素的分类,每一类抗生素的抗菌谱、适应症。
3、磺胺类药物及增效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及适应症。
4、喹诺酮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及适应症。
5、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理。
2、抗生素的分类,每一类抗生素的抗菌谱、适应症。
3、磺胺类药物及增效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及适应症。
4、喹诺酮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及适应症。
5、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防腐消毒药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消毒与防腐的概念。
2、防腐消毒药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每一类防腐消毒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其适用症。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十三章 防腐消毒药
2学时 第一节 环境消毒药
一、酚类
二、醛类
三、碱类
四、酸类
五、卤素类
六、过氧化物类
第二节
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
一、醇类
二、表面活性剂
三、碘与碘化物
四、有机酸类
五、过氧化物类
六、染料类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理及影响作用发挥的因素。
2、防腐消毒药物的分类及每一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适应症。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理及影响作用发挥的因素。
2、环境消毒药的类型及每一类的作用特点。
3、皮肤黏膜防腐消毒药的类型及每一类的作用特点。
抗寄生虫药物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注意。
2、掌握伊维菌素类药物、苯丙咪唑类药物的抗虫谱及用途。
3、掌握每一种抗球虫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途。
4、掌握有机磷杀虫剂的药理作用与用途。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十四章 抗寄生虫药物
第一节
抗蠕虫药物
2学时
一、驱线虫药
(一)伊维菌素类
(二)苯丙咪唑类
二、驱绦虫药物
三、驱吸虫药
四、抗血吸虫药
第二节
抗原虫药物
2学时
一、抗球虫药物
二、抗锥虫药物
三、抗焦虫药物
四、抗滴虫药物 第三节 杀虫药 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驱线虫药物的类型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2、抗球虫药物的类型及每一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与用途。
3、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与应用注意。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与应用注意。
2、常用抗球虫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伊维菌素类、苯丙咪唑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特效解毒药
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金属络合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与用途。
2、掌握胆碱酯酶复合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3、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的药理作用、机理与用途。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十五章 特效解毒药
2学时
一、金属络合剂
二、胆碱酯酶复活剂
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
四、氰化物解毒剂
五、其他解毒剂 Ⅲ、重点与难点
1、金属络合剂的作用机理与用途。
2、胆碱酯酶复合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3、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的机理与用途。Ⅳ、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课后复习题
1、掌握金属络合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与用途。
2、掌握胆碱酯酶复合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3、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的药理作用、机理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