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作文的教学探索
快乐作文的教学探索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得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
首先,教师布置的作文方式要“新”,防止不根据学生基础和写作技巧实际,教师主观布置一个题目,提出几项要求后,强制作文的做法,特别是对刚上小学的学生,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他们刚离开那种活泼、幼稚、充满幻想的生活,迈进小学大门,对周围一切感到非常新鲜。加之教师经常讲授做人的道理,开始注意观察生活本质,他们写生活也是单纯罗列生活现象,加之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写出的文章自己都不很满意,交上来就是为应付教师。把作文视为学习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产生作文兴趣尤为重要。新颖的布置作文方式,可以唤起他们的作文欲望。把空洞的布置课变为生动、丰富的指导课,通过工作实际,以下几种方法效果较好。
一、析题范文法
教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应针对题目提出几个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应确定怎样的中心思想?通过哪些材料来反映这个中心?将怎样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同学有很大帮助,最起码对文章中心思想,布局谋篇有了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了,接着教师再根据析题内容,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文,让同学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你将如何改进?如果你写此文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可以引出学生的思想,消除了作文的为难情绪,变被动为主动。
二、回忆引导法
每个学生经历的事情是很多的,但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不予留意,不细心体会其中意义和感受。提笔写文章的时候,想象的成份多一些,叙述时主观经历和客观叙述往往脱节,多不从主观上体会,只是凭空想象去写,写出的文章很不感人。教师要注意采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经历过事情的回忆,细心体会其中感受。样写出的文章就有真情实感了。如:要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怎么做?我曾怎么做?这样从生活中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对所记的人或事去体会和感受,会使他们有一种亲身经历感,即使是虚构,也能进入所写的人或事中,有了真情实感。
三、广泛设想法
学生平时学到的文章很多,每篇文章的内容和方法都有值得借鉴的,可以通过学习开拓学生写作文路子。比如我们学过魏巍的《仇少云》,这篇文章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我志愿军战士高尚品质,讲此文时一方面要讲清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讲作者是如何选材的。讲完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时代大兵的文章,教师负责收集材料,从多方面尽量多收集一些,然后让学生以《最可爱的人》为题写文。抓紧一个中心去选材,学生收益很大,学生在错综纷杂的人物材料中准确选材,克服了过去材料一多,什么也舍不得丢,面面俱到的毛玻同时以课文为样板,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设题训练。
现在学生看电视、听广播的条件好起来了,每天几乎都要看一段电视或听广播,不少同学对此只抱着消谴的态度,看热闹的多,品味的少。教师可以据此设置一些题目。如:《最新消息》、《影剧XXX评论》让学生每天看一段新闻或听一段广播,然后,把他们记录下来,稍加评论一番。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关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对于电视剧,教师可以根据预告组织学生选看。主要从人物形象、结构线索、中心思想等几个方面去评论。可以单项评论,也可以综合评论,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学生扩大了视野,增强了评论能力。产生了作文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眼”。题目新颖集中,可以吸引学生,唤起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力,看到他往往不易抓住的素材;也可以造成作文一定的难度,写出一部分质量高的文章来,防止了千篇一律。如果题目老是《祭扫烈士墓》、《记一次植树活动》、《运动会上》等,学生感到年年如此,不用太费脑筋,只要写出一次,以后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再者,批改方式也要新颖,才能保持并加强学生的作文兴趣。批改方式除教师眉批、面批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批,也可以采取教师领学生一起批和学生分头批的方式。教师领学生一起批,从学生作文中选出2―3篇中等作文,刻印发给大家,先理通文字,再看中心思想、布局谋篇等方面。然后师生从头开始一句句一段段讨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个句子不通,应怎样改正……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提出见解和修改意见。学生分头批,每人一本作文,教师提出批改内容和要求,然后收上来。主要看修改情况,打分平等。通过这些,学生间距离可以缩短,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另外,学生改学生的作文倍感亲切,没有拘束,便于学习长处,启发创新。还注意稳定学生作文兴趣,那就是讲的时候要注意多帮助奖励,少批评训斥;多教给方法,少空头说教,要善于因势利导。讲评作文要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写作成绩,哪怕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要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同时,还要细致评点,使学生可以摸到布局谋篇的路子,表情达意的方式,鼓励他们要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路子是多条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
第二篇:“快乐作文”教学
“快乐作文”教学
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应试作文的压力,作文高不可攀”的错觉,无从下笔的烦恼、义不对题的痛苦、文思闭塞的焦虑、写不好作文的自卑感等等。而“快乐作文”教学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有人把它理解为在作文教学中搞些游戏、玩玩乐乐,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快乐作文”教学有其更深广的内涵,它更多地体现在“审题——选材——表达——评价——实践”等各个环节,“快乐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快乐。现谈谈以下几点自己的教学中的见解。
一、拥有“内容”之乐
学生怕作文,一个根本原因是觉得“没啥可写”。要帮助学生“找米下锅”,那他们就会感到快乐。怎样使学生拥有“内容”可写呢?我的做法是:
1、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叶老说过:“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尽管阅历浅,然而毕竟有一定的生活累,关键在于挖掘。例如,教学《记暑假的一件事》,学生在暑假里经历的事可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迪,文章材料就有了。通过家庭认识社会开拓视野也很重要。例如,在教学《我 1
爱家乡的XX》,要求写家乡的特产或住家附近的景物,学生虽然生活在家乡,但因为没去门了解,不一定懂得清楚,要是让家庭配合、帮助、提供,他们写起来就不困难了。
2、在平时“小练笔”中积累。“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易放过,炼就学生发现美的慧眼,勤记观察日记,或把平时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既是“小练笔”,又是积累素材,有了积累,才有内容。
3、从开展活动中丰富。课堂中创设情境,开展钉钮扣赛、贴鼻子等比赛,课外开展各种活动,如登山、野炊、乒乓球赛等等,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学生拥有了“钱”,可以随意购买物品那样得意。
二、抒发“真情”之乐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决窍,能够收集空话,象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让学生享受抒“真情”之乐队,要注意以下两点:
1、解放思想,还给学生“自由”。儿童有自己的情感,要让他们实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的愿望,我曾指导学生在写从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批改了一位学生写的却是他上街看见流氓打一位群众,人们袖手旁观和他气愤的心情。当时我一气之下挥笔重重地写下了“离题,重写”,并在讲评课上批评了一通。这位学生当场伤心哭了,站起来争辩说:“真事为什么不可以写!”随即把作文撕了个粉碎,看来他的积极性大
大地挫伤了。那篇文章是小作者真情的流露,要是能在肯定他表达了真情实感的同时,帮助他全面地看到问题,于作文于育人,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想到这,我就找这位学生装与他好好的交谈,让他认识了错误后,重新写作。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写作的激情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心有所动,总想表达出来,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爱星星、月亮、大地、花草树木,更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产生各种情感体验,酝酿“一吐为快”的欲望。
三、懂得“写法”之乐
有了内容是前提,懂得写法是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怎么把内容写出来”,他们就会进一步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在教学时常采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写法。
1、读写结合法。在指导写《我爱家乡的XX》时,先使学生获得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重温《我爱家乡的杨梅》一文,明确文章怎样开头,抓什么重点,怎样展开、怎样表情,然后让学生模仿。
2、“下水”导写法。教师写“下水作文”,可知水“深”或“浅”。如,“仔细观察一个人,说他(她)身材、长相、穿什么样衣服,给你怎样的印象,然后用一段话写下来。”在指导写作时,可先从文中选择几个人物外貌描写片断,或教师根据班上的某个学生装当场描绘出他的外貌,还要告诉学生外貌描写贵在抓住人物外貌的“小”特点,写出人物的“大”特点,才能给人印象,无须面面俱
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学生在作文前听范例、细观察,又有“下水文”的引路,思路就清晰多了。
四、开放“评改”之乐
作文的批阅、讲评,以前是老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得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现在老师已注意了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开放作文评改的力度,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
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
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有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修改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第三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本文着重从(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3)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4)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浅见,积极开拓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内涵、探索、实践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某些僵死的、被动的以及缺少乐趣等局面的反思。快乐体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教育论认为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快乐体育教学的特点是:(1)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教、乐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体现“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2)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4)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要求我们对一些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是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其次,是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使用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采用启发式的教法与创新思维的学法。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乐学活学,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呢?笔者将根据中师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 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符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再如在4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事实证明,通过以上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学的整个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创新教学的一个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探索
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探索
邱望生
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要 英语作文写作历来是大学英语教学难点和瓶颈,也是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拦路虎。在大学大规模扩招后的今天,大班教学为教好作文提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考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在策略和方法上提出中肯适用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作文教与学; 四、六级写作;
问题困难与对策
虽然国内许多知名学校(包括四川大学)已不再将国家的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和毕业挂钩,但这不能理解为降低了对学生英语的要求,而是瞄准上了更高的水准。实际上,自从去年脱钩以来,学生自考四、六级的热情方兴未艾,这完全可以理解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统一[5]: 各企业单位需要英语上听、说、读、写全面的人才,把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作为英语水平的依据;而就学生本身来讲,在找工作竞争日益升级的今天,能通过四、六级级成了一般学生求职时的敲门砖。就近年来全国四、六级考试的统计成绩来看,作文成绩极大程度地绩拉了考生的后腿。考虑到四、六级考试的改革的方向,测试英语的实用能力将得到极大程度地强调,写作能力当然会首当其冲。纵观就国际上广为接受的考试,由于出国深造需要写大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等,这些考试都开始十分重视写作。在英联邦国家的YELTS考试中,作文考试单项就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出国留学生们大都谈到国内教学在这方面的薄弱,曾经在国内名校就读的学生们也不例外,尤其是重点中学先期送往国外的本科就读生们, 明显地感到因英语写作能力差而难以应酬学业,有的甚至认为国内的英语教学与国外完全无关脱节。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瓶颈,是我们英语教师及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些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问题之一:大班少时
随着大专院校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大批的学生涌入学校,给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在一个英语教师要面对60--80个学生,一节课45分钟,老师无不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而学生仍然感到不甚满意。语言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作文写作更是这样,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
大班教学的结果虽然比不了小班教学的效果,但我们可以从某些方面进行一些补救,如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把整个教学工作分成讲授和练习两个阶段来进行,自编或采用一些有趣又实用的课件(现在川大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课件),用大屏幕进行投射,面对所有同学进行讲解;然而,只讲不练是没有用处的,课后,教师可利用网页技术,同学可把课堂上布置的写作作业完成并输入计算机,然后上网传给老师接受批阅。作文的精髓就在于练习,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在于组织,具体地讲,要有必要的手段来落实学生上交作业,否则,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免要流于形式。批改作文方时教师应考虑到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批改老师花的时间多,学生未必细读,甚至不读老师的批改。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先只标出错处,让学生自己动脑子改,再把修改后的作业上传给老师,后者在此基础上做出评论。
问题之二:由于学生体的复杂化,教师的教学有时感到无所适从
班变大了,老师所面临的学生体也复杂了,有的同学中有写作能力非常差,也有非常优秀。教学重点是照顾差的,还是好的,这是一对很难,但必须协调好的矛盾。老师必须要 1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尽管这意味着老师多倍的付出。成绩差的学生首先是自信心严重的不足, 在人多的场合下,慎言谨行,深怕被当成笑柄,但同时他们往往也渴求给人留下好印象,一开始大都很认真,教师应抓住这一种心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使学生愿意和你在心灵上进行沟通。通常的方法是交给他们一些较为简单的写作任务,如单词、简单句的翻译,建立他们的成就感。此时的作文不宜按通常的要求进行,应提倡学生课后写日记或随笔,想到哪就写哪,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老师应抓住最初的批改机会,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理解和心灵上的沟通。加强他们的基础训练是第二位的问题,也要以表扬为主,每次将反复出现的错误归类,仅划出一两处,加以指正,举一反三,切忌满篇指正。
对于成绩好,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像一名开明人士,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写出独立的见解。教师首先应该记住,文章的就应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就应该算是较好的,有潜力的文章。教师在批语中应该赞扬学生能有自己独立的活跃的思想,鼓励性的批语对学生的畅所欲言和信任能做出积极的反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他们的思路。实践证明,大部分同学因而开始积极地完成作文,其中一部分还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与教师在心灵上达成了交流,理解并找到了倾诉苦恼的地方,解决了自己的一些心理压力而变得热爱写作。只有和学生达到沟通,教师才知道学生真正的需求所在,才能知道什么场合该做什么,才在教学中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问题之三:学生的构思能力差,不能形成思维的框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构思写命题文章。在真正的四、六级考试的作文中,包括构思在内,整个作文时间就30分钟,要求学生有快速省题,构思和动笔的能力。首先,教师得精明扼要地向学生显示写作是一个经历构思,草稿,修改和成稿几个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引导构思尤为重要。具体地讲,在构思和草稿阶段,教师可结合多种口语训练进行。比如,在学生对作文题目一无所知之前,教师可先采取:
1)questions and answers 的形式口头提相关问题,给与提示,使学生的思路活跃。在一个英语水平参差不平的班中,可对能力差类学生提Yes or No questions; 对能力强的学生提wh questions;而对中等类学生可视情况兼而使用。接着引导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困惑的或好奇的相关问题,由指定的几位学生分别做纪录
之后教师即刻整理归类,让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有趣问题进行group discussion,每组学生讨论的相关话题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各组派一个同学在班上做 oral presentation,使学生对未知的题目有了基本的思路和可互相借鉴的表达。
最后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课下去写,在时间充裕的状态下完成整个复杂的写作过程。2)3)4)
5)
可参考上述步骤,采用看图写话和看图说话结合进行的方式
在进行上述1)、2)、3)和4)项的口头训练时,如果同学能主动应用课堂上教授过的内容来进行生动的表达,教师可即刻与以表扬,从而扩大其影响,加深其印象,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学习和参与的精神。
说与写的生动结合,不但可以活跃课堂,又可练习口语,提高课堂效率,无疑是值得尝试的一条探索之路。初步的教学实验表明,学生较喜欢这种方式。
问题之四:在写作中,合适的纠错方法是什么? 请注意,我们并没有采用“正确的”纠错方法这种说法,任何正确的方法,使用场合不当,都是不合时宜的,有时会恰得其反。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学生体,其写作水平各不尽相同;就其自信心来讲,有的坚强,有的脆弱。有人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而西方语言教育学家诸如Coroder[1], Dulay, Burt 和 Krashen[3]
通常从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语言学习者的错误,甚至认为,犯错误有时也是学习者的一种策略,一味地加以纠正并不是明智之举。对于语言能力差,自信心差的同学纠错就更应该小心,如果因为纠错而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就得不偿失了。记得有位学生在作文中讲述了刚入校时父子俩在收费处门口被骗了四千元学费一事,还有位写到自己对高中女友的缠绵的思念。虽然两篇文章在语法方面都有较多的错误,且在中心思想和表达方面也有些欠缺和含混不清,可这并不影响教师对学生基本意图和情感的理解。这时如果教师的批语仅注意指正文章本身,学生会认为自己没有写作能力,即便努力也收效甚小,因而失去信心;同时会认为你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而不喜欢你,因为不喜欢你而不愿写文章;反之,他/她会盼望通过写作与你进行思想交流,寻找自信心,并逐渐地接受你的忠告和指正。对差生头几次的作文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直到学生接受和认可你.当然了,一味地不理会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会造成其错误的固化,英文里称之为fossilization [2]。什么时候和场合是纠正同学错误的最佳时机呢?那就是在他有了自信心之后。试想某一天,一位同学来到您的面前,恳请您纠正他写作上的错误,那么这个时机就成熟了。当您发现一位同学的自信心特别的强时,在征求了他的同意之后,您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他的文章投射到大屏幕上,邀请全班来共同纠错。这时候,大家的兴趣特别的强,热情特别的高,这种纠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对这位同学要特别的多加保护,多多表扬,千万别伤了自尊心。今天的大学生由于中学时代大量的应试练习,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应用能力较差,出现大量的语法与表达错误时正常的。怎样纠正学生写作中的错误而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微妙的课题。另外,在纠错时也不能过分注意语法错误,不重视内容和思想,让学生养成一种写无语法错误却满篇空洞的文章。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个体学生的长处和写作风格,鼓励其采取适合各自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并可挑选一些风格不同,见解各异的好章节,在班上宣读,以利于各类学生学习模仿。
[4] 利用同学伙伴关系(peers group)进行纠错有时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切莫忘记,经过中学时代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做多选题时判断正误的能力普遍很强,对短文的改错能力也有较强的基础(只是看不出自己的错误---人类之通病)。同学伙伴之间相互比较信任,一般不会伤自尊心。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交作业之前,自己把文章让伙伴交换检查改正。这样既能激发讨论,以不枯燥的方式检查出一些错误,巩固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活跃学习气氛。
问题之五:怎样解决学生不熟悉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 文化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由于受到母语传统的儒学思维影响,中国人谈话时通常不会直来直去,注意客气和委婉。这种委婉常常也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表达方式含蓄,不先点明主题,思路通常间接地围绕中心呈螺旋式展开。在惯常直线思维的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像是在绕圈。
教师应该在教授写作课之初,就不断反复的强调文化的差异,力避Chinglish。教师可以一些有趣的,可能造成误会的礼节,谈话方式等为例,逐渐谈到写作的差异。教师教学中需要找一些典型的例子,如“红茶”不能翻译成red tea, 而是black tea;“三分靠药,七分靠养”不能译成30% of medicine and 70% of support, 而是Care counts more than cure;“亚洲四小龙”不能译成four dragons of Asia, 而是four tigers of Asia;“洗脚(当今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不能译成foot washing,而是foot massage 或reflexiotheropy,来不断地提醒他们两种文化的差异性,直到他们能自觉地控制为止。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他们肯定会有多次的反复,但最终都能调整过来。重要的是思维的改变,事实上,当前整个的汉语文化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允许人们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委婉的长谈,人们在一般的汉语书信函件,论文报告中都越来越倾向于直线思维,直来直去,直接点题。英语愈来愈普及,企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没有中文课程的大学里,英语教师实际上承担着双重的任务,不是在单纯地进行外语教学,而是在进行 语言教学。语言用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无论哪种语言,学习的方式都相似,英语也不例外。教师应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传播人文知识,扩大学生(特别是缺乏文学知识的理工科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参考书目
[1]Corder, 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2] Corder, S.P.Language –learner Language in Understanding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ssues and Approaches, ed.by Richards.Rowley, Mass.: Newbury Ho9usde, 1978.[3] Dulay, H and, M.Burt and S.Krashen,Language Two.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4] Milroy, L.Language and Social Networks.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5]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English title: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composition 4
第五篇:作文教学优质高效探索
作文教学优质高效探索
荻田中学
朱晓明
摘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探导优质高效的写作指导势在必行。实践告诉我们,要搞好作文教学就必须调动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求新求深、求真求美,从而使学生写出具有创造性、个性和人格魅力的美文。
关键词:写作指导 优质高效 创新思维
作文是抒发性灵,吐露心迹的过程,又是发挥个性,彰显独特的过程。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即创造性的,没有个性的作文实际只是无病呻吟的文学垃圾。而如今经过作文流水线培育、教学后的学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丧失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造的最宝贵的思维品格,久之,岂不令人为其思维发展的健康和谐而担忧!其次是导致学生人格分裂,即作文与做人的分离。往往是作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形态与其经历相去甚远,作文中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的价值取向不尽一致,许多慷慨激昂,热情洋溢的文学其实是在掩饰心灵的本相——这与作文教学的宗旨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再次是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迟缓。汉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年轻一代娴熟掌握祖国丰富的,善于组合出绚丽多彩的“语言魔方”,而当下的作文教学恰恰是逼迫学生走向充满“八股味”的语言死胡同,丧失了语言思维的活力和弹性。
那么如何使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走上优质高效之路呢?那就是除了顺应时代新形势,树立新价值取向外,还要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的两个个方面下功夫.一、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求新求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根本宗旨。创新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即是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思考或是从新的角度,新的途经进行再思考,提出新颖、独特见解的心理过程,创新特点就是新颖、独特、并保证它的正确,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这多种思维形式最主要的是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独立思维、分析思维以及联想、想象等等。
(一)用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写作求新
文章要有新意,选材要新、立意要新、手法要新、语言要新,一句话作文就应该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
但是,当今中学生作文却出现了全方位的定势现象,且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呢?一是思想定势,就是指在作文中,学生把平时储备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和内核,万变不离其宗。看到美妙的自然景观,立即想到赞美、热爱祖国的主题;写到拾金不昧或被人救助的事情,马上得出了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验。不管是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内容尽管套,反正不出格。二是思维定势,其表现主要是思维循规蹈矩。总是让自己的思维装在笼子里,且不去突破;总是让思维在单线上挪动,而不去四面出击。思维定势表现在作文上,也就是想象的匮乏。比如,老师问学生:“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许多学生回答是水和泥,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但结果却被老师否定了。三是思路定势。像用两分法来写议论文,正反对比,一分为二,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用什么词似乎都有规定,近似八股,就连有些教师训练学生写作,也往往是思路架子已定,把内容当作不同的服装往上套而已。因此,作文要创新就必须解决定势问题,这就要把创新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
1、运用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一种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的、全方位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可根据发散思维的特征,从以下三条途径来努力培养和训练学生。
首先是同中求异。同中求异就是要求学生对同题目、同题材或社会上某一事物习惯的定论、看法,不人云亦云,而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持怀疑的态度,从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异出发,从同中寻求到不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这种同中求异的本领。如指导学生以<<雪>>为题写作文时,班上多数同学都立意赞雪的洁白无瑕和“大公无私”、“一尘不染”,进而联系到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可是有一位同学却立意贬雪:鞭挞了雪的虚伪懦弱——以其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见不得阳光;痛斥了雪的残酷无情——雪压青松,万木萧条;揭露了雪的张牙舞爪——借助风势,耀武扬威;最后写自己不怕风雪严寒,刻苦学习的坚强意志。这样,这位同学立意贬雪,独出机枢,出新制胜,写出了好文章。写这类文章时,也不能为刻意求新而脱离文意,要符合创新所需的客观求实精神,不能不顾及文题或材料的正确性和情感的倾向。
其次是平中见奇,即是要求学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见到不平凡的特点来。平中见奇需要学生独具慧眼,明察秋毫的观察能力。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因思维主体的素质、能力、经历和心境不同,他们各自的认识感受也会不同。如苏轼的“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诗句,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对这句诗从另一角度加以分析、质疑,就会发现问题:在庐山之中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么只有庐山之外的人才了解庐山。换句话说,这也正像我们对学校不了解,就因为我们生活在学校,那么只有外同学才了解你的学校,这岂不是荒谬也?所以,培养学生敢于责疑,善于提问,以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提出与从不同的观点,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来。
再次是小中见大,即是以细小事情中,发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从小事中开掘深刻的重大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滴水可见太阳”。如一位同学曾试写过一篇叫《桥》的作文,他通过写家乡门前一座由木桥到石,再到钢筋水泥桥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巨变的大好形势。这就从“小”的感悟中触摸到大时代的脉搏,写出新颖,有深意的美文。
2、运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把事物的位置倒过来进行思考,从反面思考解决方法与途径,去寻找出路的思维方式。如一名学生用“龟兔赛跑”这一古老的题材进行写作。以往,人们都是对乌龟的精神进行赞扬,而对兔子进行批评。但是这学生却认为,中国以往为什么不能飞速发展,就在于赞美了这种乌龟精神的旧观念未能转变过来。兔子睡觉有错误,但也情有可原,为什么令它和相差极大的乌龟赛跑呢?这实质是压抑了兔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贬低了兔子的人格。这位同学就是运用了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从中发现了写作立意的新亮点。
3、培养和运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联想是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的特征是由此及彼,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开扩思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在举例讲授后,当堂或课后出一些小题,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练习、挖掘主题、进行比赛。但进行大胆想象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不能一味地追求离奇巧妙,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快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发他们写作兴趣,如学生写题为《水》的作文,有的学生由水的溶解性强,想到东西方文化的,人类文化的相互兼容;有的由水的可容纳一切,想到人的胸怀要博大,能容下一切可容之人,可容之事,有的由“流水不腐”想到人的思想也要不断变化、更新,要不断的知识,才有生命力,等等。让学生善于运用想象能力,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开拓他们的思维。
(二)指导学生写作走向深度,有力度。
作文取材于生活,但绝不仅仅是生活的简单复印。应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有力度,有深度呢?
1、要开拓学生思维。开拓思维是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本人的创作思维进行求深,求广的思维过程。大致上说“思维的开拓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题材的开拓,二是主题的开拓,三是表现形式的开拓。思维的开拓是为了意义上:从纵向开拓,使原来较为狭隘的变为宽广。在作品的时空上讲,是赋予作品跨越历史的时间感和跨越社会各方面的空间感,给作品一种丰富的,深刻的,耳目一新的面貌。
2、运用辩证法,哲理求深。许多同学的作文都能写得文从字顺,观点正确,但总给人一览无余的“浅薄”感、“平淡”感,不能令人回味,启人深思。其症结就在于立意不深,缺乏哲理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所立之意具有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哲理魅力呢?首先,层层剥笋,透过现象见本质。要使学生和文章写得准确深刻,就要训练他们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存在的事理关系的慧眼,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发掘出事物本质特征和鲜明个性。如父母吵架,本是生活中烦恼的事,可有位同学却透过现象发现了其中的本质意义:父母都是因为热心于工作而疏于家务,于是常因“柴米油盐”而“吵架”,这“吵架”的深层却蕴含了父母一心为公的敬业精神。据此立意,这位学生写了一篇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现实意义的优秀作文。其次,分清主次,不断超越,一些学生立意不深的另一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而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只写“自我”无缘的,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再次,化用名言,寓事于理。名言是具有哲理性的“理”。化用名言,是对名言加以发行,使之变以自己的话,从思维和表达上借鉴运用名言佳句,可使文章逢荜生辉,意味深长。如名句“失败是一笔财富”可化用为“磨难是一所大学”。
二、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渗透情感、求真求美。
作文教学的历史悠久。但到底作文教学应该从文出发,还是从人出发,从人出发我们就应该研究写作的主体。我们总说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作文就是抒写人生。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审美能力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机制,这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渗透情感,求真求美。
第一,引导学生真实、真诚地感悟生活。中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学习,它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部深藏着的情感的冲动。当中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是生命的张力。我们教师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情愫,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所谓“真实”,就是敢于直面正视现实,全方位“摄取”生活的原生态,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生活的“背阳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真谛和本质。这样写,作者的情感体验才有纯度,减少粉饰的偏颇。而“真诚”就是写学生自得之见,抒其自然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因此,在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评估中,要允许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提升并确立价值评判标准。
第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上、审美感悟力。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感悟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心灵中沉淀的美得以反馈、展现。如写议论文可先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具有逻辑力量、充满思辨色彩的文章,如鲁迅的《灯下漫笔》等。通过介绍这些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以激发学生的思辨欲念,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其次是引导学生感悟美的存在,即面对自然美景体验内心感受,挖掘自我。我们应注重学生从社会中汲取作文养料,观察社会生活,这样的感悟才能进入一种真正的审美情感状态。如要求学生写秋天的田野,已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写肥沃的土地、自然美好的田园风光,而是着重指引学生用心灵感悟美的同时,发现田野在林立的建筑群中渐渐消失、一片片的土地被严重污染,思考土地与人的深层依存关系。于是,学生深有感触地写出了《救救土地》、《土味》、《地之魂》等一批包孕着强烈感悟和内在情感的好文章。再次是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使写作成为其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心理需求,即宣泄与倾吐的需求。学生写作如果能凭借文字自由尽情地表达万种心迹,形成千姿百态的情感形态和类型。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进行优质探索是我国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作文教学必然要向着现代化、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作文教学改革也须放眼世界,努力吸收现代西方教育中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成果、新观念。应当看到,对作文教学进行优质探索是我国语文教育界一项急需加强的科研任务,也是使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开拓、前进,并以健康的身姿迈向21世纪的必要举措。因此,作文教学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