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明烨 读老子 学成语 诵儿歌 教案大全

时间:2019-05-15 05: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明烨 读老子 学成语 诵儿歌 教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明烨 读老子 学成语 诵儿歌 教案大全》。

第一篇:5明烨 读老子 学成语 诵儿歌 教案大全

17《虚怀若谷》教学设计

实验三小 杜娟萍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虚怀若谷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怀”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怀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最初的“怀”是由“衣”和“涕”的古文组成,表示内心深藏着因思念而流泪的感情,也就是怀念的意思。我们今天常用的词语是怀念、怀旧、怀乡„„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怀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虚怀若谷这个成语也含有怀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虚怀若谷的意思是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十五章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学了这篇儿歌,我们要有大肚量,不要与人斤斤计较。

2、学习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让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别人,才能广结良友。

4、“虚怀若谷”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18《芸芸众生》教学设计

实验三小 杜娟萍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芸芸众生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众”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众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在甲骨文中,“众”的字形是“日”(太阳)下有三个人,在不断演变中变成现在的简体字“众”。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众”表示“众人”“大家”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众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芸芸众生这个成语也含有视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芸芸众生的意思是泛指一切生物,后多用来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十六章中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老师,最早的“众”字很有意思,三个人在做着同一件事情。所以,三人成众,许多人就叫众人。

2、大千世界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条河,每一屡(lǚ)阳光,每一个人„„都是渺(miǎo)小的,但它们在一起,就会将这个世界装扮得绚烂多姿。

3、我们每一个人虽然平凡,可是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4、总结:没错,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有经历过方能体味。

5、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19《取信于民》教学设计

实验三小 杜娟萍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取信于民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信”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信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说文》中说:“信,诚也。”“信”也就是诚实。后引申为相信、信任、信仰、证实、消息、信函等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信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取信于民这个成语也含有信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取信于民的意思是取得人民的信任。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十七章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儿歌中提到了一个历史小故事:秦朝时,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但没人搬,他又提升至五十金,有一个人照做了,就得到了赏赐。因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新法令就得到了实行,人民都信任他。

2、我知道了,如果你想要别人讲诚信,自己首先就得讲诚信。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3、是的,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美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讲诚信,这个社会就会充满信任与温暖,我们的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4、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20《六亲不和》教学设计

实验三小 杜娟萍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六亲不和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亲”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亲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古代的“亲”字右边是“见”,表示关系亲近的人经常相见,本来的意思是感情深,关系近。如亲人、亲戚、亲事、亲热„„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亲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六亲不和这个成语也含有涣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六亲不和的意思是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十八章中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读了这首儿歌我有切身体会,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很疼爱我,我也很孝顺他们,我觉得一家人之间相亲相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2、是呀,“六亲不和”中的“亲”可以理解为亲属、亲戚、亲朋、亲人等,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家和万事兴”。

3、老师,我还知道一个成语——六亲不认,它和六亲不和的意思是不是一样呢?

4、六亲不认常用来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连亲属都不顾。从这个层面讲,它和六亲不和意思相近。但六亲不认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比如包公断案不徇(xùn)私情。从这个层面讲,它和六亲不和的内涵(hán)就不一致了。

5、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第二篇:读老子 学成语 诵儿歌 教案

1《有无相生》教学设计

尚晓剑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有无相生”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相”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相”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最初的“相”是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chá)一棵树,所以它的左边是木,右边是目,本义是看、观察。

“相”是多音字,在这个成语中读xiüng,是相互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 “相”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有无相生”这个成语也含有“相”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有无相生”的意思是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二章中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从儿歌中发现了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如有和无、大和小,还含有多和少呢?

2、在老子的眼中,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比如有家财万贯(guàn)但不加节制地挥霍(huò),最后也会一无所有,而即使一贫如洗的家庭,只要勤劳节俭,也会过上富裕(yù)的日子。这就是“有无相生”。

3、说出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词,比如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乐与悲,成与败,黑与白„„它们是不是也有这个特点?

4、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2《功成不居 》教学设计

尚晓剑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功成不居”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功”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功”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功”是会意字,由“工”和“力”组成,原来表示一个人拿着斧头去砍柴,后来表示努力工作,引申为工作的成果、功绩(jì)等。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功”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功成不居”这个成语也含有“功”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功成不居”的意思是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做“功成弗(fú)居”、“成功不居”。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二章中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张良辅佐刘邦先是推翻了秦国,然后打败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长安建立西汉,刘邦称帝为汉高祖,张良在西汉建立后不久便辞官。张良的做法就是功成不居了,是不是也可以叫作功成身退呢?

2、当今社会中那些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的人相比,真是一种难得的高尚品格。

3、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3《无为而治》教学设计

尚晓剑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无为而治”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治”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状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最初的“治”字左边是水流,右边是一个人在笑。意思是水得到了治理真的令人愉快。所以这个成语的本义就是治理,后来也指管理一个地方或国家。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治”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无为而治”这个成语也含有治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无为而治”的意思是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三章中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农民为了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株株拔高了,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都枯死了。

2、“无为而治”本来是道家的治国策(câ)略(lûâ),就像禹用疏通的方法治理洪水,舜依靠贤德治理国家一样,顺应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些家长总是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星期天都不能玩耍,这是不是也违背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呢?

4、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4《和光同尘》教学设计

尚晓剑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和光同尘”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光”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教学过程:

一、汉字趣解

1、“光”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光”最早是一个跪着的人,头上有火,引申为明亮的意思,常指阳光、灯光等。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光”的词语?

二、成语简介

1、“和光同尘”这个成语也含有涣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和光同尘”的意思是隐藏了自身的锋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之人。后用来比喻不露锋芒,与世俗混同、随波逐流的处世态度。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四章中提取出来的。

三、熟读道德经原文

1、听老师读。

2、带读。

3、配乐齐读。

四、儿歌诵读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由“和光同尘”可以想到了和它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同流合污。但在日常使用中,“同流合污”好像含有讽(fěng)刺(cì)的意思。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要锋芒毕露,要谦虚低调,和他人能够平等相处。

2、和许地山在《落花生》一文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3、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要去模(mó)仿大人的哪种故意做出来的圆滑,但正当的比学赶帮还是应该有的。

4、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第三篇: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

读老子 学成语

功成不居,有无相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功成不居,有无相生的溯源及释义。

2.知道功成不居,有无相生所关联的故事。学习重难点:

1、了解成语的来源,意思。

2、会合理的应用成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导入 二:新授:

(一)、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两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生而弗(fú 不)有,为而不恃(shì 依赖),功成而弗居。”

成语释义:

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1、功

成不 居

(二)、让学生背诵这两成语意思及溯源。

(三)、教师随机检查,小组互相背诵。

(四)、教师出示增量阅读拯救法国的戴高乐 和诺贝尔自传,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接着教师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朗读增老师和量量的对话,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其中的哲理。

(六)、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后,并造句,或者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应用。

三、自学

2、有 无 相 生

成语溯源:

“有无相(xiāng 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héng 永恒)也。”

(选自《道德经》第二章)成语释义:

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一)小组合作记成语,根据释义了解成语溯源

(二)自读避实就虚画古寺和皮匠和银行家 谈感受。

四、课堂检测:

1、背诵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溯源。

2、造句及默写。

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

在《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于这句话,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助。

首先,什么是“为学”、“为道”?“为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对于这些东西,人不去学习就不能掌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为学日益”。而何为“为道”呢?儒家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更是以《道德经》专门论“道”;佛学虽然不太用“道”这个词,但《心经》上说的明白,得道即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道”本是一个很难言说的概念,如果勉强对其做一个解释,“道”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是人生和宇宙的实相,是大千世界背后的那个“本体”。但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欲求的人,如何才能认识这个“道”,如何才能将自身行为与“道”和谐统一呢?中国的古圣先贤认为:人的觉性如同透亮光芒的珍珠,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理皆可以体认和觉悟。但是,由于人又充满了各种欲求,而这些欲求如沾染在珍珠之上的污垢,因为有污垢的存在,珍珠的光芒自然被隐藏,也根本无从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无论是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还是老子的“为道日损”,皆是此意。所谓日损,是指要人们不断地去掉沾染在珍珠上面的灰尘——贪欲,从而把珍珠本有的光亮闪现出来。当人们不断地擦去“自性”上的污染,从而真正呈现出一个光亮晶莹的“自性”时,所谓人生宇宙之大道就能够与自性合为一体。这时人的境界就是“人与道同”。到了这个境界,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讲的“内圣外王”,禅宗赞许的“大机大用”,皆成为现实。故此,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3、读成语。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2、翻译讲解

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翻译讲解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翻译讲解

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 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2、翻译讲解

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更多道德经名言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老子名言专栏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翻译讲解

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翻译讲解

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 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 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2、翻译讲解

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翻译讲解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翻译讲解

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翻译讲解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2、翻译讲解

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2、翻译讲解

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 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2、翻译讲解

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2、翻译讲解

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翻译讲解

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第四篇:中班学儿歌教案

中班学儿歌教案

中班学儿歌教案1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押韵、朗朗上口的诗歌感兴趣,能够感受诗歌内容的丰富和文字的优美。儿歌《学妈妈》内容简单易懂,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动物和小明友学妈妈的生动画面, 唤起幼儿对妈妈劳动场景的回忆,激发幼儿向妈妈学习的内心情感本次活动通过欣赏儿歌、创设小动物肼妈妈伞本领的情境,引导幼儿了解妈的本领,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燕子、小青蛙跟随妈妈学到了不同的本领。

2.能完整、有表情的朗诵儿歌,大胆自信的表现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的情景。

3.增强爱妈妈的情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制课件,小燕子、小青蛙的头饰。活动建议:

一、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学本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幼扮演小燕子、小青蛙,飞来飞去、蹦蹦跳跳,模仿衔泥巴、捉害虫等动作,为学儿歌做准备。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燕子学妈妈做了什么?小青蛙呢?为什么要自己做事情?

小结:小燕子学妈妈,衔来泥巴垒新家;小青蛙学妈妈,蹦蹦跳跳捕捉害虫;小朋友长大了, 也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三、请幼儿有表情地完整朗诵儿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妈妈会做什么事情?你想学妈妈做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情来表现?

小结:小动物们跟着妈妈学本领很开心。妈妈陪伴我们成长,为我们辛苦付出,我们要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我们的好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长大、有进步,妈妈也会非常高兴的。

2.请幼儿分角色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学习同伴的语言、表情、动作,引导幼儿注意朗诵时的表情。

四、开展“夸夸我的好妈妈”活动,增强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提问:你的妈妈有哪些本领?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感谢妈妈呢?

小结:妈妈会的本领可真不少!妈妈很辛苦地照顾我们,我们已经长大了,要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示感谢。

活动延伸:

建议爸爸和幼儿一起在家为妈妈庆祝三八妇女节,让幼儿用自己学会的本领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学妈妈

小燕子,学妈妈,飞来飞去衔泥巴, 不怕辛苦不怕累,垒了一个新的家。 小青蛙, 学妈妈,蹦蹦跳跳叫呱呱, 参加劳动多光荣,捕捉害虫保庄稼。 小朋友,学妈妈,动手动脑有办法,自己事情自己做,感谢我的好妈妈。

中班学儿歌教案2

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这次优质课我选择了这个语言活动。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而且还符合中班语言

孩子也纷纷发言,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让孩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以欢迎小客人来做客,并让幼儿助小客人找家来

引出诗歌,这个环节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许多平时不举手的

们学习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急,

将孩子们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诗歌的情况下,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仿编时出现不会编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局。

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在叠词方面,有些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才会运用叠词。在仿编诗歌这一环节,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绿绿的草地是是小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阳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动中表达得并没有这么完整,甚至只会说“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的”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自己还不会总结诗句,孩子还不习惯句式的转变,还需老师的提醒。游戏《送图片回家》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十分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行动,多数孩子能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能贴到相应的家里去,但就是没有把话说完整就去贴,以至于出现混乱的现象。本活动我把创编环节放在重点,时间占了很多,听了其他老师的馈,我也觉得对中班幼儿来讲创编可以适当放低要求,不要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环节来做可能更合适。

中班学儿歌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燕子、小鸭子、小青蛙跟随妈妈学到的不同本领。

2.有表情地朗诵儿歌,会用动作大胆表现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的样子,能根据儿歌的句式进行简单仿编。

3.增强爱妈妈的情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学妈妈》课件,快乐的音乐。

2.小燕子、小鸭子、小青蛙头饰。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燕子、小鸭子、小青蛙跟随妈妈学到的不同本领。

2.难点:有表情地朗诵儿歌,会用动作大胆表现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的样子,能根据儿歌的句式进行简单仿编。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扮演“快乐的小动物”,引出活动内容。

幼儿跟随音乐做小燕子、小鸭子和小青蛙等动物的动作,感受小动物有趣的样子。

师:你喜欢的小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2.教师出示课件,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小燕子学妈妈做了什么?小鸭子学妈妈,河水为什么笑了?小青蛙是怎么样学妈妈的?为什么要自己做事情。

3.教师完整朗诵《学妈妈》,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产生热爱妈妈的情感。

(1)讨论:小动物们要跟妈妈学本领,它们的心情怎样?妈妈的心情怎样?可以用怎样的声音、表情、动作表现?

(2)幼儿戴头饰分角色,按儿歌的内容表演。

4.幼儿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丰富儿歌内容。

提问: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吗?它们有什么本领?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跟着妈妈学本领的?

5.“夸夸我的好妈妈”,激发幼儿学妈妈的情感。

教师启发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妈妈有什么本领?我们会做哪些事情来感谢妈妈呢?

幼儿园中班情景阅读《太阳和小鱼》何洁视频+有声课件PPT+音乐+教案小班语言儿歌《水果歌》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教具图

中班学儿歌教案4

活动内容:

《小雪花》

活动领域:

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雪花的特征,知道在冬天的时候才会下雪。

2.体验小雪花的有趣,感受冬天的美好。

3.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美。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雪花(碎纸屑)

2.《小雪花》ppt

3.《小雪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小雪花》导入

1.小朋友们,现在是冬天了,你们早上上学的时候感觉冷不冷呀?(冷)那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2.小朋友们跳的真好,那你们知不知道刚才表演的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小雪花)

3.小雪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啊?(颜色、大小、形状)小结:小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一朵一朵的,像树叶,像羽毛,像花朵,真漂亮!

4.小雪花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从天空中高高的云层里飘落下来的)

5.小雪花飘落的样子真美,谁能用动作展示一下小雪花是怎么飘落的?叫幼儿上来展示,大家一起学一学。

二、出示ppt,欣赏儿歌

小雪花飘落下来的样子真美,那它会飘到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小雪花飘到哪里了(小松树上),小松树有什么变化(像是给穿了一件厚厚的白棉袄)

2.小雪花飘到哪里了(小房子上),小房子有什么变化(像是给屋顶戴了一顶白棉帽)

3.小雪花又飘到哪里了(草地上),草地有什么变化(像是给草地盖了一床棉被),小花猫高兴的喵喵喵的叫着,小黄狗快乐摇着尾巴在草地上玩耍。

4.小雪花又来找谁做游戏了(小朋友)它飘到我们小男孩的衣服上,脸蛋上,感觉冰冰的,凉凉的。它飘到小女孩的头发上,白白的,像美丽的白雪公主,真漂亮!

三、集体带幼儿诵读儿歌

四、总结:小雪花把树木,房子,草地都打扮的漂漂亮亮得了,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给小动物,小朋友们带来了乐趣,小雪花我爱你!

五.幼儿创编儿歌

你喜不喜欢小雪花,如果我们小朋友是一片小雪花的话,你想飘到哪里呢?(我想飘到高高的山上,把大山也装扮成白色的。)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班学儿歌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念唱儿歌。

2、增进肢体的灵敏度。

活动准备

儿歌掛图、互动式教育光碟。

活动过程

1. 老师将双手放在头顶上比出公鸡的鸡冠,并模拟公鸡走路的样子,请幼儿猜猜看,老师在模拟谁的动作。

2. 问幼儿曾经在什麼地方看到鸡(市场、外婆家……),再请幼儿出列模仿鸡的各种动作,如走路、跑步、吃虫子或米粒、打架……;其他幼儿跟著做动作。

3. 翻开儿歌读本「破壳」〔附〕,播放儿歌一起念唱,再套入小鸡的各种动作,跳律动。

4. 带领幼儿玩「公鸡拳」,先与幼儿协议拳法,并练习每一个拳法:

大公鸡:双手放在头顶上比出公鸡的鸡冠。

老母鸡:双手在身体两侧、弯曲,表现用力拍翅膀的动作。

小小鸡:举起两手食指与拇指比出尖尖的嘴巴,放在嘴巴前面,当作小鸡的嘴巴。

5. 教幼儿口诀及游戏规则:猜拳决定发号施令的人,当发号施令的人手比大公鸡,嘴巴念「大公鸡呀大公鸡」时,另一人此时须比其他拳法,若同样也比大公鸡拳法,则输了;若比其他拳法,则换他发号施令,以此类推。

6. 老师将幼儿分两队,请第一组人猜拳进行游戏,最后看哪一队获得胜利,由输的队伍边唱「破壳」儿歌,边跳律动给大家欣赏。

评量

1.会跟著旋律一起念唱儿歌。

2.能反应灵敏的玩「公鸡拳」游戏。

活动结束

讲述「丑小鸭」的故事给幼儿听。

中班学儿歌教案6

设计背景

冬天刚刚来临,才下了第一场雪,幼儿对玩雪的兴趣极为浓厚,在外出活动时,孩子都要踩着雪走路,特别开心,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本次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雪与动植物的关系,萌发幼儿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3、进一步培养幼儿欣赏、跟读常规,会划指。

4、初步感知儿歌内容,认读目的字:雪花、冬天、是。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感知雪与动植物的关系,萌发幼儿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知儿歌内容,认读目的字:雪花、冬天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学图、儿歌、识字游戏、歌曲。

2、雪人、麦苗图、冬眠动物图、害虫图。

3、欣赏、跟读常规字条,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雪花、是。游戏:小雪花的旅行字条,小红花划指棒。

4、小雪花图幼儿人手一片,“雪花、冬天、是”字卡幼儿人手一份贴在小雪花上。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入课题。

1、一年有几个季节啊?依次出示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是什么样的?冬天里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你喜欢冬天吗?

二、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冬天的画,小朋友想不想看,出示课件1冬天图,引导幼儿观察图。

1、图上都有谁在一闪一闪的?

2、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引出最喜欢小雪人)

三、认读目的字“雪花、冬天、是”

1、师:老师把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雪人请到了教师(出示小雪人),请小朋友和小雪人打个招呼。

2、小雪人的口袋里有很多宝贝,老师请表现好的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宝贝,分别请幼儿摸出字卡“雪花、冬天、是”

3、教师示范发音后,幼儿开火车练习发音。

4、出示课件2识字游戏,巩固目的字的认识。

四、常规练习

1、字宝宝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出示欣赏常规字条后,出示课件3小雪花儿歌,幼儿欣赏儿歌。

2、字宝宝还藏在我们的大范例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跟读常规字条,幼儿跟读儿歌。

3、请一名幼儿出来划指。

4、请幼儿用小红花划指棒在大范例中找字。

师:你想玩我的小红花划指棒吗?

五、游戏:小雪花的旅行

1、出示麦苗图,图上贴有字宝宝“雪花”,播放歌曲《小雪花》,幼儿人手一片雪花,雪花上贴有目的字,歌曲结束时全体幼儿蹲下,教师说:“小麦苗到了冬天很冷,小雪花盖在麦苗身上就像一条厚厚的棉被”。教师请拿“雪花”字宝宝的小朋友把小雪花贴在麦苗图上。

2、出示冬眠动物图,图上贴有字宝宝“冬天”,游戏同上,教师说“冬天到了,青蛙、刺猬、蜗牛、乌龟要冬眠了,可是它们还不知道,我们让小雪花告诉它们,冬天到了,赶快睡觉吧!”请拿“冬天”字宝宝的小朋友把小雪花贴上去。

3、出示害虫图,图上贴有字宝宝“是”游戏同上,教师说:“空气中有很多病毒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还有很多害虫给大自然带来破坏,小雪花让我们一起来消灭它们吧。请拿“是”字宝宝的小朋友把小雪花贴上去。

六、结束部分

师:“小雪花我们继续去旅行吧”!教师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

幼儿继续探索雪花与动植物的关系。

教学反思

《小雪花》是全语言整合第一册第21课内容,现在是冬天的季节,在这个时候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更能有效的使小班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

我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知识点放在了最前面进行,在幼儿短时记忆的时间里先进行目的字的教学,这样安排教学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整个教学活动我都用生动的情景紧密的连结起来,使幼儿始终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活动,活动一、一年有几个季节?冬天是什么样的?活动二、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冬天的画,观察教学图。活动三、图上你最喜欢什么呀?老师把小雪人请到了教室,它的口袋里有很多宝贝,引出目的字。活动四、我们和字宝宝做个游戏吧,进行识字游戏活动。活动五、字宝宝变成了好听的儿歌,进行欣赏、跟读儿歌的活动。活动六、我们带着小雪花一起去旅行吧!

活动中我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及美丽的图片,以引发幼儿的注意力,直观的小雪人、小雪花更是幼儿所喜欢,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在划指时我特意制作了小红花划指棒,让幼儿的小手指跟着小红花一起走,所有的教具都起到了有效的教学作用。

第五篇:我会读儿歌教案

7、我会读儿歌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问、会、说、儿”4个生字,认识笔画“撇、捺”

2、能朗读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练习字字过目读句子。

3、练习朗读儿歌,学着看图编编儿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生字:读、老、师、我

2、看图:说说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老师在问,小朋友在说)

3、学习生字:问、说(1)问:指名读——齐读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门+口问问问)

你能给“问”找朋友吗?(2)说:指名读——开横排火车——齐读

给说找朋友,读一读

(3)小朋友,观察一下问和说,他们什么地方一样?(都有个口)

“问”和“说”里都有一个“口”字,说明“问”和“说”都需要用嘴巴。

4、我们来玩个“你问我说”的游戏

(1)出示题目:你叫什么?你是小学生吗?

谁教你们语文?

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你喜欢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我们在教室里干什么?上课了,我们干什么?

(2)师生同玩(3)同桌互玩(4)指名学生玩

5、通过一个提问一个回答,我们了解了问答是一种对话形式,它在生活中常常用到。

二、学习生字和句子

1、那我们图中的老师在问什么?小朋友在说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句子。

2、出示句子:老师说:“你会读儿歌吗?”

小明说:“我会读。”

3、指导朗读句子(1)师范读,学生跟读

(2)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读,齐读

4、句子中有两个字宝宝我们去认识认识,学习生字:儿、会

5、儿:

(1)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儿”字?(幼儿园、儿童乐园、儿科门诊„„)(2)给儿找朋友,读一读。

6、会:

(1)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人+云会会会)(2)学习新笔画:撇、捺(3)指导书空笔画

(4)“火眼金睛”游戏,出示孙悟空,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这是什么技能吗?

这些字宝宝中有新笔画撇和捺吗?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字宝宝:生、校、文、我、老、们

(板书,把这些字中的撇和捺用红色粉笔描出)

找对了,学生就说:“小眼睛亮亮亮。”找错了,学生就说:“小马虎没分清。”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①师领读,腔调读出问号的语气。

②教授问号、前引号、后引号。

③出示全部符号,指名辨别标点符号。

(6)说话练习:你会()?我会()。

让老师用问答的形式来了解了解你们。师生问答。

小朋友,你们自己会问答游戏吗?

找你的好朋友去问一问,了解一下你的新朋友有什么本领?

三、读儿歌,编儿歌

1、小朋友,你们表现得真棒,老师有一首儿歌送给你们,自己在下面先念一念。

2、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3、指名读——齐读

4、你问我答:

师:一只青蛙几张嘴?

生:一只青蛙一张嘴。师:两只眼睛几条腿?

生:两只眼睛四条腿。师:“扑通”一声干什么?

生:“扑通”一声跳下水。

5、学生边拍手边背儿歌

6、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再奖励你们一只青蛙,现在来看看两只青蛙,它们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跳腿?(板书: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7、你能像刚才的儿歌一样,编编两只青蛙的儿歌吗?

8、生编儿歌: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9、你们编的儿歌真棒,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师问生答(2)齐读

(3)边拍手边读儿歌。

四、写字“撇”和“捺”

下载5明烨 读老子 学成语 诵儿歌 教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5明烨 读老子 学成语 诵儿歌 教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成语儿歌100首》教案

    读儿歌·学成语 潍坊北海学校 王帅 一、七嘴八舌话成语 爱__释__ 狡兔__窟 昂__阔__ 刻__求__ 蚍蜉撼__ 拔__助__ 螳螂__蝉, 黄雀__ __ __羊__牢 __株__兔 风调__ __ 夜__......

    读儿歌识字学拼音(1-7)

    读儿歌识字学拼音 1、看天鹅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天、大、白”3个生字。认识笔画“横折”,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天、大、白”。 2、能认读韵母a......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读论语 学成语》读后感政研室 崔玉庆女儿去年上小学了,上个学期老师要求孩子们多阅读课外书籍,于是就给她买了一些国学经典并陪她学习,如《读论语 学成语》等,基本上是我先学,......

    诵 读 欣 赏《乡愁》教案

    诵 读 欣 赏《乡愁》教案 诵读欣赏《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 生 就 读 证 明

    学 生 就 读 证 明 兹证明 乡 村,学生, 性别 。现在我校 年级 班就读。 特此证明 学校: (盖章) 年月 日......

    大 学 在 读 证 明

    大 学 在 读 证 明兹证明权剑锋(出生于1991年10月24日,学号05113145)于2011年被录取于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现是西安邮电大学光电子技术系三年级......

    读党史、诵经典、学英模[共5篇]

    读党史、诵经典、学英模---做文明奉献的央行人90年峥嵘岁月,90载光辉历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华诞。铺展风云画卷,我们回眸历史,豪情满怀:那绣在红色锦旗上的故事,刻在......

    《读论语学成语》成语总汇(推荐)

    《读论语 学历史》成绩总汇 不亦乐乎子曰诗云 不可开交 安分守己 力不从心 言而无信重色轻友 花言巧语 言出必行 犯上作乱巧言令色行有余力 贤贤易色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