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川江船夫号子》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第二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川江船夫号子》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第三篇: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与反思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弹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曲,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钢琴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弹奏、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钢琴曲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结构特征及弹奏作品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是陕北老百姓们非常熟知的一首当地民歌,当年陕北的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首歌迎来了红军,迎来了解放。1974年,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先生根据这首民歌,改篇了一首同名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王建中先生创作的五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的一首,也是最为出色的一首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以传统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为基础曲调加工而成的,描述了当时红军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的喜悦欢庆之情,以及陕北人民喜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该曲主要歌唱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真挚与热爱之情。改篇后的这首钢琴曲保持了原歌的感情与风格特点,把普通的民歌用琴声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这首改篇后的钢琴独奏曲,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鼓舞了无数中国人建设祖国的士气,将中国钢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原有的民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全曲结构
改编后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商调式复三部曲式,像通常的复三部曲式一样,全曲有两个鲜明的主题。这两个主题都出自同一首陕北民歌,在节奏与速度上都有着明显的对比特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全曲的结构图如下:引子ABAa+a1b+b1+b2+b3+b4a+a1全曲第一部分主要是模拟陕北竹笛清新的音色,是极其舒展、歌唱性很强而明亮的信天游曲调。中间部分在主题陈述以后,又作了三次变奏,随着音区的不断扩大,力度也逐渐加强,情绪越来越热烈,展现了一幅人民欢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高潮段的快板让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高潮后,乐曲回复到宽广的信天游曲调,变为热情澎湃的歌唱,尾声的旋律非常自然,但又不失变化与激情。
二、乐曲的技术、情感表现与音色要求
(一)第一部分
全曲由一个写景抒情的引子开头。这是一段散板,音符如流水般地注入到听众的耳朵中。钢琴从低音区开始由双手交替弹奏出一连串的分解一级九和弦,用来模仿如歌的笛声在黄土高原上由远而近的感觉,主要是描述红军即将到来,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与对红军的崇拜之情,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表现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在演奏这里时,情绪与力度把握非常重要,要演奏出越来越近的感觉,很好地把握与控制好Adlibitun(速度自由),这不仅要演奏出自然不受约束的节拍感受,而且要演奏出时紧时松的弹性感觉,更要在音量上逐渐增强。在引子的前半部分要弹得宁静、朦胧,这就需要我们的手指稍稍贴键一些,触键面积稍多,保证琶音、装饰音的准确性与朦胧抒情的音色效果;在引子的后半部分要弹奏出明亮些的色彩,音色应该是一种“透亮”的感觉,还需要很好的颗粒感,音响上也可以稍丰满一些,这就需要手掌充分地运用起来,手指的一关节动起来,积极的弹奏,特别是琶音之后的二分音符,更需要小拇指一关节的运动,把音色“亮”出来。在演奏长音tr的时候要用慢起渐快的手法来演奏,这样低八度的装饰音才会显得更加自然,在音色效果上也可以达到令人舒展的效果。引子部分从整体来说音乐表现的是就是平稳而朴实的场面。
A段主题形象鲜明,采用了民族商调式来写作,旋律非常的热情、如歌,音乐柔美并极富人情味,很好地表现了陕北音乐的特色。A段音乐的情绪是appssionato(热情地),但在演奏时也少不了Rubato,因而在A段主题上,乐曲整体应当要保持欢快喜庆的情绪。在几次高音区的前奏加花之后就进入了乐曲悠扬的主题,也是主题的第一次呈示,一曲带有浓烈的陕北信天游风味的嘹亮高亢的高腔音乐进入了我们的耳际,它是那样古朴与热烈,犹如陕北农民热情的高歌与纵情的舞蹈,描绘了一幅纯朴而自然的景象,让听众耳目一新。在演奏时,因为它是由4/
3、4/
4、3/
2、2/2四种拍子组成,所以更需要演奏者数清楚节拍,弹奏的速度要稍慢,每一个乐句结束时都要弱下来,充分地把乐曲的句子演奏清楚,把感情处理恰当。在A段主题中有许多的切分音,多在内声部与低音声部,在这里弹奏时要充分地控制好,力度过火或不足都会产生不佳的听觉效果,要突出主旋律声部的音响色彩。在A段主题反复前的一个小节,我们在演奏时不仅仅要弹奏出标注的cress,更要有略微的催促感。我们也可以看到A段主题反复时的旋律变成了八度与和弦相结合的乐句形式,在这里可以把它当成第一次的小高潮部分,自然需要用强奏和弹性,手掌、手指一关节都要很好地立起来,手指要积极且有抓键的感觉,这样才能演奏出集中、透亮的声音,让听众感觉到迎接到红军那热烈的场面。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个小节有一个倒影模仿的节奏音型,在这里我们要弹得非常弱,让音乐在听觉音响上有渐渐消失的感觉,给下一段音乐的出现留下突然的印象与转折,也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中部音乐的展示。
(二)第二部分
待整个乐曲安静下来之后,演奏者要积蓄极大的爆发力去弹奏,因为这时的作品需要在中音区和低音区采用双手八度重复的方式演奏,与第一部分要产生强大的对比,这是进入到B段主题的一个前奏,在这里演奏者需要以强大的爆发力进行演奏,要演奏出如同铜管乐器组那样响亮、厚实的声音,这就需要用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力度去演奏,充分展现出一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的形象,这也就形成了作品的第二次高潮,并且顺利地过渡到第二部分。在这里就要充分地运用上手臂的力量,而不单单是手掌上的力量支撑,要用强大的爆发力去演奏出响亮厚实的音色。第二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和弦、跳音去表现陕北人民迎接红军到来的喜悦、激动之情。在这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主题旋律,特别是主题旋律在左手时,更需要右手的控制与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的音乐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整体上来说是快速而活泼的,在这里作曲家巧妙地找到了欧洲和声与中国曲调相互吻合的元素,运用上了高音与低音互相呼应,“对话”似的旋律节奏,在演奏时要富有动力感,把精湛的技术与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去演奏,从而把整段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作品进入B段主题,这里可以弹得精神一些,手掌与手指要充分运用上,展现一个精神抖擞的情绪,附点节奏可以稍微突出一些,展现活泼的一面。B段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时,主题在左手上,这就需要右手音量的控制,左手要充分发挥出来,让左手的主题突出。在这里有许多的二度音程,它是作为民族调式和声色彩出现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它的音值弹得短促一些,只要演奏出民族调式的和声色彩———明亮的、带有穿透力的色彩即可。第二次变奏时,主题旋律在右手高音区,变奏手法主要为加花变奏,同时也声部不断加厚,力度不断加强。在这个变奏中我们需要演奏出轻柔、朦胧的感觉,这就需要右手,特别是右手的四、五指与左手手指很好地协调起来,特别还要注意曲子中强弱记号的把握。第三次变奏时,有一个从慢到快的处理,随着力度的增强、和声的加厚、速度的拉宽,双手也要弹奏出响亮的八度,力度是ff的要求,展现一个非常热烈的场面,仿佛全部的管弦乐器一起奏响了,这也是作品中的一个短小的高潮部分。在这里,力度音响在效果上要求很强,就需要弹奏得非常“深”,要有仿佛把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插入到泥土中似的感觉,特别是在演奏那几个大和弦的时候,要充分地运用身体、大臂、肩部的大肌肉群,充分地把力量“插”进键盘中,以满足音乐情绪上豪放、坚定、大气、有力的感觉需求,让听众在听觉音响效果上整体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音乐满足感。
(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即为主题的再现部分,它整体留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辉煌的,作者主要运用辉煌、宏伟的和弦、八度来创作,音乐简练却又非常大气,听起来令人肃然起敬,这整段音乐要以明亮的色彩来进行展示,它不仅仅是单纯地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而是更加宏伟、细腻的感情与境界。在这里右手必须在力度上下一定的功夫,在练习这里时,可以强化五指的支撑力,手掌手指充分地运用上,并且充分地运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演奏,使整个音乐色彩丰厚而饱满。之后,左手是五个八度宽广的琶音,这需要演奏得非常连贯抒情,但也要有相当的颗粒感,把人仿佛带入到一种波澜壮阔、豪放的情绪中,右手是热情舒展、如歌的旋律,需要演奏出源远流长似的音乐。在这里的演奏有着一定的难度,不论是情绪把握、音量与音符,都有一定的难度,但都需要很准切地演奏好。全曲的尾声需要用很柔和的手腕动作来进行演奏,在手掌很好的支撑的基础上,手指的一关节要积极地动起来,需要很细腻地进行处理与演奏,让听众感受出非常自然却又是不失变化与激情的一段音乐,让每一个音符弹奏后,都能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是一首具有丰厚民族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细腻,不仅仅是在作品织体上,在演奏时也需要在速度、力度、感情上细腻得进行处理。它的音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虽然不怎么起眼,但却有着红艳艳的质朴与热烈的一面,也正是中国钢琴作品中最质朴的一面。
课堂小结:
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抒情时与热烈时的各种感情要求、弹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引子部分,为了达到抒情、柔美而朦胧的声音色彩,我们在手指上就需要贴键一些,有“抚摸”琴键似的感觉,触键面积即手指就可以稍稍多用一些。而在演奏中部的和弦时,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手臂的力量,充分地手掌支撑,手指的触键也与引子很不相同。在变奏三的高潮部分,更是双手的八度和弦,更需要用全身、全臂的力量“插”到琴键中去进行演奏。由此可见,不同音型、情绪是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演奏方法的。
教学反思:通过弹奏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在快速触键、慢速触键、水平触键、垂直触键等演奏技巧上得到较大提高,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加强。
第四篇:初中音乐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优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赏析《茉莉花》:
1、跟着钢琴,演唱P31《茉莉花》。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思考:和刚才演唱的《茉莉花》有什么地方不同?
3、听音乐,用苏北方言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说明:通过“聆听——思考——模仿”的方法,感受用苏北方言演唱的茉莉花,通过模唱,了解苏北方言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和音调,并运用到歌唱中,在复习、巩固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同时,还体验了当地民歌的地方风味。
4、欣赏与比较:
(1)欣赏河南《茉莉花》,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
歌词: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2)欣赏山西《茉莉花》,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
歌词: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5、了解“小调”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6、归纳:
(1)民歌的流传方式:口头传唱。
(2)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语言和地方音调融入这些民歌中,在改编与再创作中体现了民歌传唱中的变异性。
说明:通过“赏析——比较——思考”的方法,对比听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民歌在口口相传中的变异性;知道民歌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民歌在传唱中的变异与再创作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热爱家乡的文化热情。
拓展欣赏:——寻找《茉莉花》
1、选择喜爱的视频、观看
女子十二乐坊,歌剧《图兰朵》,申博宣传片,雅典奥运会
2、小结:
那么多版本向我们展示了风格各异的《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断发展和变异中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与重要的活动中,中国的世界亮相经常伴随着这首《茉莉花》的音调,《茉莉花》几乎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与标志,带着中国走向全世界!
【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
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第五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30822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感知体味民歌基本感念,拓展学习信天游、花儿常识。
学情分析 通过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
重点难点
1、民歌基本概念和信天游、花儿类型及特点
2、歌曲分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复三部曲式
教学过程4.1 【导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导入: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某某)革命根据地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体验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合唱曲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播放图片及音乐)请同学们思考:
①这是那个地方的歌曲?
②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③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二、进行新课
1、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
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但是你们对民歌的了解、分类大家清楚吗?
民歌的概念;民间口头传唱,表达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歌曲。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信天游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人们又称为“顺天游”或者“小曲子”,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歌词大量的即兴编唱,采用比兴的手法,歌词大多是七言为主多采用叠字、重字和重词,如“蓝格英英”和“红格彤彤”,这种句式在信天游中十分的常见。
2、再次欣赏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分析作品
作品曲式结构为间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分三个部分。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叠词。
再聆听友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作品,并说说不同演唱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 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州大令。河州,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2、再次聆听作品
三、欣赏与比较 再次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总结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四、歌曲学唱
1、教师弹唱,学生可小声跟唱。
2、强调歌曲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刚才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唱歌曲曲谱。
3、学生探究、讨论,即兴创作信天游中叠词部分
五、拓展学习
(一)欣赏信天游代表曲目《兰花花》、《赶牲灵》,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歌不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你还听过、唱过哪些西北地区的歌曲?唱给大家听。
六、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感受到信天游高亢嘹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花儿的艺术特色。
2、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4.2 【讲授】《青春舞曲》教学过程 :
1、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提 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2、学习新课(1)播放录音《青春舞曲》,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学生回答后作评价。(2)听录音 《青春舞曲》,让学生跟唱,引导学生学习,采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哪位同学请学生学得最快最好。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乐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3)再听一遍《青春舞曲》,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用啦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的快乐情绪。
(4)采用齐唱、领唱、轮唱等方式练唱,直到学生能够背唱。
3、探究
(1)分析歌词
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富含的哲理是什么?学生回答后作评价。(2)分析歌曲节奏(出示多媒体课件)
用得最多的节奏型是哪个?附点出现了几次? 难点练习: X.XXX X.X X.XXX X
4、音乐活动(学生观看舞蹈片段,随着音乐学跳新疆舞)
【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了解新疆的
一些风土人情,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探究评价
(1)把全班分成几组,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创编舞蹈动作。
(2)引导学生作评价。
6、合作
把学生分成唱歌组,节奏组,舞蹈组表演《青春舞曲》,然后评比看哪一组完成的好。
7、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维吾尔族歌曲,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创造了动人的歌声和多姿多彩的舞蹈。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青春才会流光溢彩。
4.3 【讲授】音的高低、音的长短
1、导入: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整体素养,对你们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要进一步的了解音乐、喜爱音乐去学习它的话呢,也要学习它的语言,那么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五线谱,也就是音高、节奏的训练,而且你们这个年龄是学习这个内容最好的时候,最容易接受,也最能够取得效果,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去,能够为将来成为音乐的爱好者,成为能有音乐文化,音乐素养的人,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学习五线谱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们首先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来学习。
2、音的高低,音的长短(举例子)大家听过动物的叫声吗?(比如小鸟、老牛、青蛙等,小鸟的叫声比青蛙的声音高青蛙的声音比老牛的声音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有高有低的,一般大的、厚的、粗的震动以后发出的声音是低的,一般小的、薄的、细的震动发出的声音是高的。(回去以后,大家可以试一下,用一个大碗和一个小碗敲出来的声音比一比看是不是大的声音低,小的声音高。)
3、音的性质:(1)、在五线谱中,记录音的高低是高音往上记,低音往下记。这是音的、一个性质,音的高低。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导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导入: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某某)革命根据地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体验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合唱曲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播放图片及音乐)请同学们思考:
①这是那个地方的歌曲?
②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③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二、进行新课
1、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
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但是你们对民歌的了解、分类大家清楚吗?
民歌的概念;民间口头传唱,表达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歌曲。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信天游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人们又称为“顺天游”或者“小曲子”,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歌词大量的即兴编唱,采用比兴的手法,歌词大多是七言为主多采用叠字、重字和重词,如“蓝格英英”和“红格彤彤”,这种句式在信天游中十分的常见。
2、再次欣赏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分析作品
作品曲式结构为间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分三个部分。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叠词。
再聆听友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作品,并说说不同演唱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 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州大令。河州,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2、再次聆听作品
三、欣赏与比较
再次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总结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四、歌曲学唱
1、教师弹唱,学生可小声跟唱。
2、强调歌曲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刚才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唱歌曲曲谱。
3、学生探究、讨论,即兴创作信天游中叠词部分
五、拓展学习
(一)欣赏信天游代表曲目《兰花花》、《赶牲灵》,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歌不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你还听过、唱过哪些西北地区的歌曲?唱给大家听。
六、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感受到信天游高亢嘹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花儿的艺术特色。
2、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