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时间:2019-05-15 05: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第一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这种没有用“心”去画就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在接触美术作品时,除了蜡笔、水彩、水粉、油画等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之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数动画片了。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孩子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

一、还以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儿童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1.教好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

已受了一定传统教育的儿童,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了内在的天赋与潜能。或是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旨在让他们重新回归到那图形的象征主义阶段),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一笔(是随意的,不规则的符号),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在环境的选择中,创作了非凡的想象)。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结合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儿童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儿童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从而逐步奠定了儿童的美术创作基础。

2.挖掘教材内容,提供想象素材。

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儿童以自我中心、自我的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

二、供选择途径,强调个性发展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更大程度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们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大,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改变美术中评定好差的衡量标准,提出美术是“无错误学科”,这样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可以从儿童的创造中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类型和成熟水平,然后在提出作业要求时就应区别对待,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选择途径,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

1.游戏学习法

儿童的各种游戏都可以结合,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的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直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而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即是人格和谐发展的一体。在我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教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比如,在教学《我的家》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表演各种家具的组合,使本来的物体得到了感化,而成了思想者之一,让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游戏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变成艺术的活动,因而获得了儿童的有机发展的效果。

2.玩做学习法

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树林不再是三角形、圆形呆板组合了。又如教学《纸盒笔筒》时,纸盒的剪裁、粘贴、装饰都是让学生在玩中完成的。

三、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

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2.开设课堂画廊,促进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课堂画廊也促进了学生的绘画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咕哝。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杨明艳 腰堡中心校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兵团农七师125团小学 付涛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教学实践和阅读大量理论书籍后,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

一、激情引趣,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这更体现了创造教育的要求,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上五年级《吹印彩墨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制作好的吹画,问“这幅画漂亮吗?”,学生们回答“漂亮极了”。“这幅画是我作的,但不是画的,是吹出来的”学生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画,都说:“胥老师,我们也想做”,因为吹印画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偶然效果和人为的结果,学生们有意无意的吹着,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也调动了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的欲望。让学生逐步掌握创造的方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升华和发展,开扩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学生的兴趣和天性。’’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 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如我在四年级剪纸课教学中,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计划,精编教案步骤,自制录像带,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 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

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我上《小鸟的家园》时,以自行剪辑录相带进行导入,看到了浓密茂盛的树林,听到了各种鸟的叫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大量地向学生传输信息,从中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欲望。运用电脑课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更加丰富情感活动,即态度和谐的状态,我从教材实际出发, 选择使用各种媒体,抓住教材的审美点和电教教材知识点 认真开拓教育点,把教育点作为灵魂,组织知识点的传授,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通过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3、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儿童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以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以所学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开展了《毛线粘贴画》,《剪贴装饰画》等美术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教师要根据精编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把握所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利用起来,于是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构思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中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事业,扩大知识面,吸取新信息,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术活动课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自己能真正体会到创造能力对美术课的必要性和创造美的重要性,让创造能力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流于形式。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分析

【摘 要】

创新为二十一世纪带来了无数奇迹,培养创新思维的人才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教育目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

小学 美术 创造性

创造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历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各个阶段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萌芽时期,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要求。美术教育是一种抽象活动,需要学生用理智来认识它,美术教学不能一味地遵守教条,而是一种较为张扬的教育,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与创造艺术[1]。总之,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来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并加强美术创造性教育研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大化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好奇心较强,对待感兴趣的事物而容易转移注意力,而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并从中得到自己的快乐。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在兴趣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刨新。所以教师应成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诱发学生的想象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而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引导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实践操作是他们表达思维的最直接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并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同时要有意识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学习欲望,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提出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教师在正式展开教学之前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主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回答,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是很难回答准确的,但问题的提出可以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结合以往学习的内容,充分展开联想,并与其它同学展开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提问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思考,以寻求方法的好习惯。

3.鼓励探索求异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教书是一件很“认真”的事情,课堂上也总是比较严肃的气氛,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单板、墨守成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僵化不开窍,这样的教育只是发挥了教书的职能,而没有体现育人的作用,更不利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3]。人的发创作灵感多产生于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亲切的课堂气氛,以便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孩子的潜能是无可估量的,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潜能,以往的模仿式教学呆板、乏味、缺少生机,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小学生的画作多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意识进行的一些胡乱涂抹,没有形和性的定格,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用“想不想、好不好”等态度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虽然学生的作品没有很大的欣赏价值,或者根本看不懂,但学生在作画时候的喜悦心情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无缺的作品,他们需要的能够分享自己的喜悦,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教师在学生评价时要多给予鼓励和称赞,不论学生的画作如何,只要学生是在用心去做都要给予肯定,即使作品很不理想也不能给予批评,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不打击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闪光点,并加以启发引导,保护诱发学生可贵的创造力。

【结 语】

陶行知曾说过:“要让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掌握方法,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并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相比其他学科,美术是一门具有极强创造性的学科,美术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加强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是小学美术大纲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林.批判性思维与我国高等美术“创造性”教育.美术观察,2011(2)

【2】司贺忠.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育.金色年华(下),2010(12)

【3】王建军.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几点理解.新课程学习(下),2010(8)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绘画技法、知识传授上,弱化了对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美术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探究情景,开启“创新”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创设“一个渗透着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是培养儿童美术创作灵性的有效途径。

(一)以生活展现情景,提高主动观察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我引导学生体验“以情感为纽带”的美的生活情景,激发其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参观游览中体验祖国山河的自然美,在社会交往中辨析真善美,在生活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知识深刻、严谨的美,并指导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也是绘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有目的的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目的有层次的主动观察,并引导其说出明暗、颜色、构图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敏锐的感受事物的能力。

(二)以作品再现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教学中我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儿童的潜能,让儿童充分活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利用身边易找的资料,采用折、剪、贴、揉、编、接等方法开展美术活动。用毛线、棉花等作他们喜欢的食品、人物、卡通造型;让他们尽情地摆姿势做模型(九册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由描绘树林中的阳光、高高的青松(五册教学内容);让他们随意勾勒心中的游乐园,充满欢乐地去做手影(三册教学内容)„„在广泛的“写意”过程中去搜索生活中的镜头,去尝试创作,去再现生活,突现鲜活的个性。“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出来,才能使学习变得丰富多彩、鲜活充实,并获得持久动力。”

(三)用游戏体会情景,培养美术创造力

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特点,适当设计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为同学画像”时,我提出的要求是为同学拍照,要拍得像,并进行“十佳小摄影”评选,然后把作品送给同伴作纪念,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这时我借机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怎样把照片拍得最像(写生方法)。他们都会在趣味性极浓的写生

活动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结果作品都十分形象。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美术活动能满足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需要,直接和间接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时,他们对美术也愈感兴趣,创造的动力也会愈加强劲。教学中亦可“借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等为学生铺展一个充分的、自主的、全面的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获得的审美感受及时得到宣泄,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领悟美、追求美提供条件。

二、在观景中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小黑板上一画,课堂上一挂,学生则依照葫芦画瓢”开始分级分部分得进行黑板旅行,学生逐渐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此种教学法非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难以发现尖子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学生的业余作品《月亮船》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作品虽然稚气、不成章法,但天真活泼,充满生机,富有想象力,我把它带进课堂进行讨论、点拨,后成为地级获奖作品。事后,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对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把课堂教学改为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想象。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把握物象特征,让他们边谈、边议、边描绘,使其大胆地说,畅快地谈、尽情地议。在情景交融中激发起绘画兴趣,完善认知结构。当他们把记忆、想象、添画、着色融为一体时,在适时指导,就可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第二册美术课本《小白鹅,水上游》一课教学中,我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在教学中,因人而异,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学生命题、教师添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出题,他画了一个长方形,我就用彩笔给添画成一幢漂亮、高大的楼房。另一名学生画了一个椭圆。我给添画上头、颈,竟成了一只昂首高歌、神气十足的小白鹅,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黑板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抓住时机给他们讲述鹅身体的基本特征、形状及其画法和注意事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鹅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在水中有那些有趣的动作?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完成了《小白鹅,水上游》一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并以小白鹅为主题引导他们在画面上画出多种动态的小白鹅,并添画上蓬松的水草和摇曳的水浮莲。还根据鹅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动脑画出一只只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小鸟,落在树杈,有的嬉戏、有的觅食、有的小憩、有的高歌,并且添画上了茂盛的树叶和累累果实,颜色绚丽多彩,可谓五彩斑斓,充满情趣。

四、在游戏中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往年的美术教学,作业不交不看,不评不议,“好、中、差”一锅煮。如今,我更新教学方法,狠抓作业讲评,增加了中外美术欣赏课和造型课的教学,结合第二课堂活动,以游戏方式让他

们对各种姿态进行观察与模仿。认真构思,自己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他们创作的泥塑《唐赛儿》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英姿勃勃;棉絮粘贴《小白兔拔萝卜》活灵活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同时注重对尖子生的指导与培养,让他们“结对子,一帮一”,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和学生,设计新颖教法,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其自主探究,自由时间,他们才会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绘画兴趣,形成绘画技能,才会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在创造中发现美,实现对美的追求。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肥城市仪阳乡京城希望小学

刘光明 王庆富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谈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谈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

[摘要]“美术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因为全人类都创造了美术,成为一种文化实体的一部分,所以不断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是基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的可行性和紧迫性。纵观我国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改变儿童美术创造活动是势在必行的。创造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创造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密切相关。中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极为重视创造,他曾在《创造宣言》中写到“创造主未完成的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容回避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学生在绘画方面缺乏创造性。如何激发学生在绘画中的创造性,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想象力 个性 气氛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这种没有用“心”去画就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一次教学课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我喜欢的活动》,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放风筝,就是跳绳等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他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也难怪,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里,每天学校家庭二点一线,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我们的生存空间都被“现代文明”所覆盖,以前充满灵性的山没了,溢满情趣的小河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工建筑的公园、喷泉、花坛等,家长们又成天疲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精力带孩子出去走走,于是孩子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的老师、家长平时要尽量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多亲切一下自然,多一点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说不定一根狗尾巴草、一朵野花、一只草丛中的蚱蜢就会引发出孩子们无穷的遐想,产生不尽的灵感。儿童在接触美术作品时,除了蜡笔、水彩、水粉、油画等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之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数动画片了。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

让孩子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

作为美育教师,应该回归创造,发展学生的优势,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还以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儿童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1.教好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

已受了一定传统教育的儿童,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了内在的天赋与潜能。或是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旨在让他们重新回归到那图形的象征主义阶段),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一笔(是随意的,不规则的符号),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在环境的选择中,创作了非凡的想象)。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结合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儿童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儿童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从而逐步奠定了儿童的美术创作基础。

2.挖掘教材内容,提供想象素材。

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儿童以自我中心、自我的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

加强儿童装饰画的教学,使他们的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在装饰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对图形、对色彩的想象,画成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

二、供选择途径,强调个性发展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更大程度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们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大,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改变美术中评定好差的衡量标准,提出美术是“无错误学科”,这样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可以从儿童的创造中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类型和成熟水平,然

后在提出作业要求时就应区别对待,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选择途径,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

1.游戏学习法

儿童的各种游戏都可以结合,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的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直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而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即是人格和谐发展的一体。在我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教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比如,在教学《我的家》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表演各种家具的组合,使本来的物体得到了感化,而成了思想者之一,让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游戏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变成艺术的活动,因而获得了儿童的有机发展的效果。

2.玩做学习法

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树林不再是三角形、圆形呆板组合了。又如教学《纸盒笔筒》时,纸盒的剪裁、粘贴、装饰都是让学生在玩中完成的。

3.心画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设计了心画学习法,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使学生在一种肃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心画,毫无掩饰地表现出心中的图式。首先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静思,片刻,让学生去看心中的画,看到了心中的画,然后把所看到的图像在画面中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画越来越丰富,在流畅的线条中领悟到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艳丽的色彩中看到了学生的美好愿望。无论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身促成儿童健康成长。

三、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

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

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2.开设课堂画廊,促进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课堂画廊也促进了学生的绘画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咕哝。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的绘画目的,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发展由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陶行知 《创造宣言》 中国教育出版社 1992.02.孙美兰 《艺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3

吴东梁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10.杨 桐 《小学美术教学用书》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06

下载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五篇)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

    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初探(共5篇)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初探 摘 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教育教学部门,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因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其共同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冯英河南省实验中学 在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 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

    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潜能(5篇模版)

    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张美术教学要以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为主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美术学习的正能量......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5篇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