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时间:2019-05-15 05:0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第一篇: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143-01

前一阵子,我们聆听了来自东北师大的史校长以及其他一些教授、专家的报告,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号召每个教师都要拿起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有启示意义的经历以及有关的思考、感想写下来,形成自己的关于教育教学的观点和看法,逐渐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四十几岁虽未到回味人生的年纪,但已到了品味教学生涯的年龄了。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层的往事,犹如浩瀚宇宙中的繁星,如果你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接近他们,每颗星星也都会变得越来越明亮,最终像太阳一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说教育教学规律是隐藏在教育教学表象背后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星星一样,教育工作者只有发现他们,遵循他们,才能使教育教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果。

下面是我学生时代的一次真实经历,也许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新学期第一天,班主任弓老师就向同学们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还没有到!学生们议论纷纷:那我们学什么呢?弓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已是初二的学生了,在教材没有来之前,我们也不能荒废掉语文的学习时间,我看这样:利用这段时间,我把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内容给你们先讲一下吧!”

从这天开始,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跟着弓老师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汉语中有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这些词性划分,也知道了各种词性在语句中所能担当的句子成分,并且对于句子成分的划分,有个口诀,至今不曾忘记: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而且能够准确地用语法家所规定的符号来把句子成分划分清楚,记得主语、谓语、宾语分别用 ‖、____、来划定,定语、状语、补语分别用()、〔 〕、〈 〉来划定。也知道了“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字。

后来语文书来了,并没有影响到教学进度,也许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从我自身来讲,当时并未觉得怎样,只觉得对汉语语法有了比较清晰完整的印象,很有成就感。可现在回想起来,这段语文学习中的意外经历,其实对我后来的英语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当时,我所在的长青林场子弟学校是一个“帽中”,刚刚开设英语这门课程,师资力量极为缺乏,英语教师只能是来自“青年点儿”的初中毕业生,在县城里培训了三个月就走上了三尺讲台。主要使用翻译法来组织教学的。测试也不考察听力和作文,教学中也不注重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几乎没有在课堂上朗读过英语课文,所以只要学生能把单词,句型和语法掌握好了就可以得高分了。我学习英语只背单词和句型,而英语语法有很多是与汉语语法相通的,我只是稍加比较,找出二者的区别,就可以牢记了。因此,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100分满)。到了高中,那点语法底子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对英语句子结构的掌握真是一清二楚,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是年级组前三名。英语学习变得容易了,自然会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回想起来,我真应该感谢那次语文课本晚来了一个月,感谢弓老师高瞻远瞩的教学智慧。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有助于另一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反之,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生,就是负迁移。就英语学习而言,汉语对英语知识的正负迁移并存,也就是说,汉语对英语学习既存在在促进作用,又存在着干扰或阻碍作用。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效率,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其实,英语和汉语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如英文26个字母中除了V之外,都能在汉语拼音中找到相同的拼写形式,英语48个国际音标中有多半在汉语拼音中能找到类似的发音,英语音标中辅音和元音相拼构成音节就相当于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相拼了。我曾异想天开地认为英语只不过是汉语的一个语系分支而已。

只可惜后来我没有被英语师范专业录取,但在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学校领导就让我转行教英语了,因为农村的英语教师还很缺乏,一教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么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使用过人教版(小本)、人教版(大本)、仁爱版和外研版等几种版本英语教科书。在1993年,正式将听力列入教材和考察范围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与时俱进,把为交际而学习英语作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标。但一直以来,几乎每届学生都在不停地问英语教师,“老师,啥叫名词呀?啥叫谓语动词呀?”等等很简单的问题,可想而知,他们又如何能理解像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这些概念呢?记得在十年前的一次年级期末质量分析会上,我就提出了英语语法教学需要语文教学上的语法支持。领导和许多教师很认同这一观点,可惜现在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语法教学列入正式讲授内容,学生的很多语法知识是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的,又转而去学习语文知识,这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使英语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上困难重重,很多学生不是栽在单词上面,而是栽倒在语法学习上面了,因为他们对句子结构不清楚,对于像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无法理解,更不要说含有各种从句的复合句了。写作时也经常会出现许多“中国式英语”的语病错误,如有的学生学习了Christmas一词,就在给老师的明信片上写下Christmas Happy!这种现象称Chinglish(中式英语)。这是学生所在的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英语的负面影响,是负迁移,但学生不可能忘掉本族语,需要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密切配合,因为既然是语言,必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而就语法而言,无论英语教师如何用英语句子做示范,也不如语文中用汉语句子解释得明白,毕竟中国学生有极其丰富的汉语句子和语感积累,所以很易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转向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容易找出二者所存在的差别,两者相比较,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学生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虽然现在英语教学不提倡语法教学了,但并没有完全放弃语法教学,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学习外语时,也始终离不开本族语法教学。如果有了本族语的语法教学相助,在学习外语时,就会得到迅速的同化理解,那么学生就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听说训练,以达到学习外语的终极境界,为交际而学习外语了。

以上是我通过自身英语学习的经历以及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我的一些思考,对当今的语文教学提出的一点意见和建议,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思考,也能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共鸣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支持,共同为中国的外语教学献计献策,使英语教学不再成为老大难问题,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同时对语文教学也有促进作用,毕竟汉语语法是咱们语言文化的精髓,是咱们的立篇之本。

第二篇:英语语法学习研究与语法教学设计

英语语法学习研究与语法教学设计

柳河三中

胡海燕 一 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

先简要讨论一下要不要学习英语语法的问题。这个问题,答案也许是很清楚的。主张英语语法可以不学的人往往这样说:我们中国人,如果智力正常,从小就会说汉语,能遣词造句,没见过哪个小孩先学语法再学话的。再说,英语讲得多了,有了语感,语法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种实践出真知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但我仍主张学一点英语语法。本人没受过很好的教育,更不懂高深的语言学习理论,但一直有这样的看法:在我们中国,百年都没有营造出正常情况下用正式英语交际的大氛围和小氛围,所以难以在投入产出比符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培养出一定的英语语感。语法,实际上就是给你语言整体上的语感(规则),既给你能解释语言现象的鱼,又教你如何用语感去钓语言深层的鱼。何乐而不为呢?说到这,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也就清清楚楚了:弥补氛围难以在短期内培养一定语感的缺憾,比较经济地获得英语整体的语感。当然,也为通过我们这个考试大国的众多英语测试提供初级“抱佛脚”的方法。

二 学习英语语法的范围: 学习英语语法的范围,指的是学习英语语法需掌握的内容程度。既然我们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那么简单实际,到啥山唱啥歌吧。范围不必很大,也就是说面不宜太宽,点也不宜研究太深,毕竟需要用英语说之乎者也的人不多。另外,我认为通过学习英语语法,求得对英语的整体感觉非常重要。有了整体感,可以揭开英语的神秘面纱,知道了对手的模样,就知己知彼了;有了整体感,对语言就有了“君临天下”之气,加之不懈的积累,从掌握语法的必然王国,进而出入语言的自由王国。出于这种考虑,这个讲义编得非常简单,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高中所学的内容,但实用语法的基本脉络比较清晰。

三、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 英语语法书很多,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也不少。学好一样东西,本没有绝对好的方法。号称包治百病的医生,要么是庸医,要么是骗子。事实上,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尝试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人看来,不管用什么方法学英语语法,进而学英语语言,一是要有整体语感,要学会归纳和演绎,由此及彼;

三 是要借助对母语的了解,琢磨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转而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由此及彼。比如:学了wish的宾语可以用不定式,可以推理出名词wish的定语、表语也有可能是不定式。是还是不是?一查词典便知。汉语的“讨论”一词用动词短语作宾语,中间一般要加个wh-词,如能说“讨论如何学习英语”,不能说“讨论学习英语”。英语里的discuss用不定式作宾语是否也是如此呢?英语中类似的词是否是同样情况呢?花点时间就解决问题。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实际上以对语言的整体语感为基础的,更是以对语言完整的整体语感为目的的。说到底,语言不就是规律和例外的组合吗?!两三年积累下来,你就是语法高手。最后祝你能在engkish上取得好成绩。

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一、引言

课堂教学有效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英语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做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因此,教学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语法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针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语法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对教学内容、活动方式、媒体的运用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发现要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需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他们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赖以学习新知识的材料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有紧密的联系。

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人教版英语新教材(nsefc)虽为语法教学提供了载体,编排在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标题下,语法材料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去尝试、发现。如nsefc必修4第4单元body language中的语法内容是学习动词-ing形式在句子中做状语和定语,如果让学生根据第1题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与所给例子结构相同的另外几个句子,然后发现其新的语法现象并归纳出使用中的语法结构,很多学生会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归纳了。因为,这些在教师看来很明白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明显。而在完成第2题时,学生或许能“依样画葫芦”,却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教师必须明白教材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载体,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对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改造。如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是由状语从句、简单句、并列句演变而来的,而这些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据此,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句子改为句子1a和句子2a,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句子1a和句子2a类似的句子1b和2b,并划出意义相同或相似但形式不同的内容。核对答案后,点明1a和2a是初中学过的句子结构,1b和2b是新的学习内容。这两组句子1a和1b、2a和2b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新的语法知识,即句子1b和2b的产生了。

1a.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and they look around curiously.1b.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looking around curiously.2a.then akira nagata from Japan came in.he smiled, …

2b.then akira nagata from Japan came in smiling, …

学生通过对比去尝试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转换规律,发现新的语法结构,这样学生就能较容易地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了。

(二)语言形式、意义、用法相结合的原则

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因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具备准确的有意义且得体地使用语法结构的能力。而脱离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句子层次的许多问题是说不清楚的。因此,语法教学要遵循从语篇中来,到语篇中去,即形式、意义、用法相结合的原则。

(三)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观察、阅读、思考、操作、质疑问难、搜索、输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育家卡甘提醒教育者:“学生既需要学会如何竞争和如何独立工作,也需要学会如何合作。”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应该把两种学习方式有机而协调地结合在一起。较小而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较大而又较难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如在学习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时,一些单句练习就比较适合让学生独立完成,而让学生归纳所发现的语法规则之类的问题就最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加深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能通过讨论借鉴别人的方法。如对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下面两种有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的方式: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强化对语法概念、规则的理解、记忆,并找到学习语法的正确方法,对语法规则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更全面的理解;使学习语法的思路明确化、外显化,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语法的枯燥感,又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和讨论中把握语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设计独立学习的活动,又要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并明确完成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相处、合作及团结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并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意义。

(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不意味着排除传统媒体的运用,而且两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在材料的设计过程中就应注意结合学习材料的特点及其完成方式等因素考虑选用最合适的媒体,这样才能达到媒体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以计算机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使教学内容传递速度快、直观化和生动化等优点;而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在中小学教学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运用这些传统技术和工具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教学方式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好的板书设计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见,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方式决定了两种教学媒体结合使用的必要性。因为语法教学需要学生通过独立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学习的材料就不能只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而必须以文本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尝试、交流、讨论;手、口、脑、耳并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而且,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总结课堂上生成的内容就常用到黑板。另外,答案的呈现、图片等的展示用现代媒体效果更好。可见,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两种媒体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

(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课标》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师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应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项教学内容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像大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有专项的语法测试评价,中学生的语法能力评价通常是在考试中通过单项选择题、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综合测试来进行的。因此,中学语法教学评价除通过考试来综合评价外,应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评价的内容及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选择课堂观察、体态语言、语言、提问、师生互动协商、任务完成等方式。如学习动词-ing形式做状语后,可设计以下两个任务让学生选择完成。

这种任务可以诊断学生的笔头输出能力,当然还可设计通过口头完成的任务来检测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另外,根据需要还可设计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分为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这里所指的个人评价是指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和他人对教师的评价。设计评价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却忘了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比教师的自我评价更能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更能促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问题,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事实也证明,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做的。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写学习日志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反思等进行记录。学习日志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语法教学评价结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及评价的特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三、结语

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发展学生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以上原则,能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接口,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亲历尝试、发现、归纳和运用的过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并且通过在语篇中运用所学新知识,逐步掌握新的语言技能,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结合使用增添了语法课堂的活力,而评价使师生双方体验成就并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三篇:对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对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作 者:张 莉

工作单位:云南省沾益县第三中学 文章类别:语文教学

【摘要】:中学汉语语法教学近年来有被淡化,甚至被忽视的现象,使语文教学面临了尴尬和困窘,本文对此作了较多的反思和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汉语 语法 学习

汉语语法是对汉语言的结构方式的规律总结。在中学阶段,语文学科涉及到的语法内容比较繁多,就我的体会而言,要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并能使其熟练应用绝非易事。中学语文教学不可能让学生都能精通语法,但也绝不能让学生不知语法,因为语法的根本作用就在于指导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一、语法知识身价大跌之后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困窘 曾经,汉语语法作为必学和必考的内容,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从1998年开始任教中学语文,十年来亲历了语法知识从课堂的宠儿走向陌路的尴尬和无奈。在1998——2000年间,语法知识在全省中考语文中的分值占总分的8%左右,所以老师用心的教、学生死心塌地地学。不过好景不长,自2001年起,语文中考淡化了对语

法知识的直接考查,于是语法知识的身价一夜暴跌。对学生而言,一块难啃的骨头终于脱手了,他们再也不愿去记那些死板的条款;而对老师和语文学科而言,事实上却是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我从2007年开始任教高中语文,在教学中遇到无法分清句子枝叶和主干,怎么讲也弄不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的学生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连形容词和副词也分不清楚,更别提那些“高难度”的多重复句了。

这种尴尬对于初中生也许不足为怪,因为这些年的中考考纲的确没对语法作明确的要求。但我想即便是初中生,连词语基本种类都辨别不清楚,其运用词句的能力又会是怎样呢?学生不懂语法,的确使语文教学面临困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功利思想在作怪。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材虽然历经变革,但都把汉语知识单列在了每个教学单元或每册教材的最后,编者并没有因其注重人文性而忽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问题还是在于我们自己,首先是我们的一些老师的不重视,只以考试为目的,不愿在这些“不会考”的知识点上“浪费”时间。不可否认,我们真的有人在教学中对汉语知识压根就没提。那么学生呢,因为考试功利的缘故,即便是老师讲了,能用心去钻研的人又有多少?这样一来,等到了初三年级和高中,不懂语法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困窘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在高一年级时专门用了一个周的时间给学生弥补必要的语法知识,当时就有七、八个学生明确质疑——老师,你这些讲来有啥用?哭笑不得之余,我还得耐心开导他。

二、汉语知识到底有用还是无用,考还是不考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且予以澄清的事实。现在,只要跟学生或同事探讨这个问题,我都会毫不含糊的回答:汉语知识有用,而且一直在考,只不过没有直接考查而已。我的理由如下:

(一)在基础方面,有些问题不懂语法不好解决 比如语病吧,这几年的中考和高考都一直在考。我们知道,很多句子的语病都是出在结构和成分搭配上,我们通常把句子的主干一压缩,毛病就看出来了。但这些年就我所接触过的学生来看,很多人连句子的基本成分有哪些都不清楚,又怎能看出那些极为模糊的成分问题呢?

2006年全国高考卷出了一道给上联对下联的题,此后我们也给学生做过类似的练习。很多学生对的下联怎么看都不恰当。要说对偶这种修辞,应该是他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了,可问题偏偏就出在了词性上。只因分不清上联中词语的词性和短语的构成方式,所以下联对出来也就不规范。

(二)常见的语言运用考查,不懂语法无从下手 根据近年来的中考和高考考试纲要,防写、缩写和扩写一直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我们的学生仿写句子总是质量不高,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清已给出例句的内在结构和句式;缩写和扩写就更不用说了,分不清句子主干(主、谓、宾)和枝叶(定、状、补等),其压缩和扩展的准确性当然也就很难保证。

变换句式是高考考点之一,长句短句的互变,整句散句的互变,简直把很多学生弄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前者,对于不懂句子成分的人,老师讲得越多,他只能听得越糊涂。类似的考点还有概括语段要点,整合提炼主要信息等等。当然,也不能说只要懂语法,就一定能做好这些题,更不能说只有懂语法,才能答好这些题。但我们至少要相信一点,懂语法的人,在掌握这些题的解答技巧时,肯定要轻松明了的多。

(三)在古文阅读和写作上,语法知识的作用不小 关于古文阅读,我们只需看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白语法知识的重要性。例如,“之”字的用法之一是“放在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而”字的用法之一是“表修饰关系”等。

翻译句子是这几年中考、高考一直沿用的命题类型,而且分值有增无减。学生在翻译时若辨不清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其翻译的质量一定是不高的。

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中考、高考考纲都明确要求“语句要通顺”、“语言富有表现力”。语句通顺,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很多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总是疙疙瘩瘩,很大的原因就是用词造句不合乎语法习惯。要使语言富有表现力,除了能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外,另一个途径就是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句式。要做到这一点,不懂语法是很难的。

事实上,语法知识这些年来一直没有退出考试的舞台,我们看到没有直接考查语法的定义或直接的判定,而命题者却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和语言的实际运用间接考查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实这比单纯的考概念、考判断的要求还要高。因此面对学生的疑问,我想我们应该坚决的回答:语法有用!语法要考!

三、正确对待汉语语法知识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种规律性的总结,语法知识对语文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指导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忽视语法知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困窘也是无法回避的。面对并不景气的语法教学现状,我结合个人体会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消除功利思想,重新认识语法知识在学习、考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首先面对的是教师自身和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教师要消除功利思想,不要只为考试而教,而要以增强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然后耐心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法知识不仅考试有用,而且在日常语言运用和言语交际中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知道,学英语是要学语法的,其实,学好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理解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从基础部分做起,严格要求,不但要让学生学,还要让他们能熟练运用。

汉语语法也是讲究基础的,一般地说,词性、短语、句子成分是最根本的基础。所以,一定要从初一年级做起,并且一直不要忽视。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练习和考题让学生明白语法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实际上,我们绝大部分老师对语法知识并未忽视,只是没有像以前因考试需要那样严格的要求学生,没有巩固性的练习和检测,所以使许多学生记得不牢,更不主动的运用。比如定语和状语的区分很简单,但对不用心的学生,你天天问,他天天都会混淆。

(三)对于以前没有学好语法的学生和班级,教师要尽量挤出一定的教学时间予以弥补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多余的事,也不要认为只是少数人不懂可以不管。我认为给高一年级、高二年级的学生补语法很重要,有些学生就算在初中时学得比较认真,但也往往会遗忘。可以这么说,到了高三,语法在专题训练中的作用极其重要,而到那时才临阵磨枪,是万万行不通的。

以上是我个人多年来对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的反思和认识。反思是为了总结过去,认识是为了放眼未来。我最根本的想法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诚望同仁朋友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2、《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3、2006——2008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纲要 4、2004——2007云南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5、《课程教材研究》 课程教材研究出版社 2006年第7期

6、《云南教育》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3期

作者简历:

张 莉,1977年8月15日出生,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曲靖市沾益县第三中学任教。1998年9月参加工作,历年承担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中认真钻研进行教材,积极探究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多次参加新课程改革实践活动,努力实现新课标创新教育。

通讯地址: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三中学 邮 编:655000 联系电话:*** 6

第四篇:彝语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彝语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陈建祥

所谓“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则叫负迁移。彝族学生受家庭和周围环境影响,大多数交流都用彝语,大脑中的彝语信息量已相当丰富,在接受汉语信息的时候,彝语对汉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干扰的程度会因年龄、语言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65.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5.3%,在汉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彝语迁移规律,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彝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异同,从而准确地接受和运用汉语知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彝语与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汉藏语系,彝语属藏缅语族彝语支,汉语属汉语语族。教师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实现汉语教学的正迁移;彝语与汉语更多的则是不相融,即负迁移。正确地识别正负迁移对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是极有帮助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语序、文字等方面来探讨彝语的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语音

1、彝族语言,自成一派,与其它民族语言完全不同。一音一义,彝语于口腔的发音部位,与汉语稍有不同,无论唇音、齿音、舌音,均须参以喉音,或者鼻音,其语调才能准确,且有时发音极其短促,有时发音又特别深长。

1、彝语辅音数量多,有43个,结构较复杂,基本特征是浊辅音发达,43个辅音的清浊比例为21∶22,除喉部外,各个部位都有浊辅音,它们同相应的清辅音两两对立。在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中,又区分为带与不带鼻冠音的两类。但就声母而论,结构又很简单,都由单辅音组成,没有复辅音声母。汉语有22个辅音。辅音按阻碍部位可以分成7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和舌根音;按发音方式可以分成5类:塞(sè)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按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清音又有送气不送气之分。

2、彝语元音松紧对立。元音共10个,y、i、o、u、e是松元音,yr、ie、uo、ur、a是紧元音。这十个元音组成十个韵母,没有复韵母,没有塞辅音韵尾和鼻音韵或鼻化韵。

汉语元音10个,1.舌面元音:前元音i、ü、ê ;央元音:a ;后元音o、e、u; 舌尖元音:舌尖前-i,舌尖后-i;卷舌元音:er儿。

3、声调

彝语有四个声调。一至四声的调值依次是55、44、33、21,从调值可见只有平、降两种调型。

汉语声调中有四个声调:阴平调值[55]、阳平调值[35]、上声调值[214]和去声调值[51]。发高音时,声带相对紧张;发低音时,声带相对松弛。汉语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声调区别意义。

4、音节结构

彝语主要由辅音(声母)+元音(韵母)组成,少数由元音(韵母)单独构成,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辅音不能单独成音节,但鼻音(双唇、舌尖前)、边音在一定条件下有近似自成音节的现象,即它们同弱化的舌尖元音(y、yr)、闭元音(u、ur)结合时形成这种现象。

汉语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除了个别情况外,普通话的每个音节中都有一个韵母,有时有声母,有时无声母。无声母而有韵母的音节,叫做零声母音节。音节按韵母的不同,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总称四呼。

汉语拼音和彝语语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标准彝语43个辅音,全部按汉语拼音发音,元音中有o,e,a,i,u,也仿汉语拼音即可,不过o开口要小一些,以与uo区别,通过比较读音的异同,绝大部分彝族学生一般能掌握正确的汉语读音,实现汉语学习的正迁移。

二、词汇

彝语与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按词的使用范围、彝语词汇可分为方言词和全民词(同源词),两者比较,同源词约占所比较的2800多个词的40%~60%。按词的结构方式划分彝语词汇,有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三类。从构词角度看,单音根词和词根占优势,在单音根词和词根的基础上构成的复合词较多,复音的单纯词很少。双音复合词在现代彝语词汇中占首要位置,代表彝语词汇发展的趋势。表意丰富、生动的四音格联绵词很发达,它是一种特殊的复合词,多半是“双音格”的扩展形式。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 “语素”构成。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六千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有几万个,常用词也会有上万个。

在学习汉语之前,彝族学生已经能用彝语进行交际,时间、地点及空间概念已经形成,只需要教会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形式即可。一般来说,汉语中指称意义的词汇大多能从彝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来表达,如彝语“ɡu21ɡa33”对应的汉语是“道路”,彝语“vi55vi55ɡa33” 对应的汉语是““衣服”,彝语“mu21”对应的汉语是“细”)等等。因此,我们在记忆这些汉语词时,借助彝语就能够更加迅速理解及掌握,实现汉语学习的正迁移。

三、语法

彝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利用语序和虚词。单句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虚词有组合、定性和表示语气等语法作用。例如彝语可用不同的结构助词作多种句子成份的标志,用不同的时态助词表示五种时态。彝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同,特别是动宾式的合成词与汉语完全相反,如“跳舞”的彝语顺序是“舞跳”。

彝语有词的形态变化等表达语法意义的辅助手段。人称代词有表示“数”、“格”、“人称”等范畴的曲折变化;动词、形容词重叠(多音词则重叠最后一个音节)并变调表示疑问式;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全体等等。

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一个词不管出现于什么位置上、与什么样的词语组合,形式没有任何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单句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如汉语“不快乐”用彝语表达是“u55(快)mα21(不)di21(乐)”,宾语在前,谓语在后。另外,彝语的介词一般在宾语后,指示代词一般在名词中心词后,数量词可在名词前,也可在名词后,显而易见,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时还是可能使用彝语语法从而产生彝语的这种负迁移现象影响了汉语的语学习。

四、文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字,彝文从形体上看虽与汉字很接近,实际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它是长方形为主体的音节文字,自成一派,一字一音。彝文最基本的笔画仅两种,即直线和圆弧,彝文的造字法可大致分为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通假,以通假为最多。其书法从左到右横写或纵写。虽然,彝语字从右到左的书写顺序会对汉字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会对汉字的学习带来负迁移,但是,多数的彝族学生对彝语来说,只是会说不会写,因而,这种负迁移影响不大。

总之,彝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学习中,由于经常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彝语的影响,彝族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大打折扣。在进行交际时,由于彝族经常借助彝语来表达思想,与汉族学生交际存在一定障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细心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相似点,借助彝族学生已经掌握的彝语知识及积累的彝语学习经验,充分激活、利用、发挥彝语的正迁移,防止彝语干扰的消极的负迁移作用,从而提高彝族学生汉语学习质量,促进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白显云主编《汉彝词典》(楚雄版)2.伍精华:《规范彝文方案》 3.陈康,巫达 :《彝语语法》

4.普忠良: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

第五篇:浅析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

浅析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汉语语法 脑筋急转弯 语境理论

论文摘要:汉语语法一直是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感到头痛的一大难题,所以,如何对留学生进行语法教学就成了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课堂教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脑筋急转弯”这一益智游戏与语境理论来探讨对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提倡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指多媒体汉语教学,如影视教学、电化教学、函授教学、个别教学、自学等。狭义的理解即课堂教学。尽管多媒体教学发展得很快,但目前课堂教学依然占据着中心位置。可以说,设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国内高校,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方式。“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和构想、教学的原则都要靠课堂教学去落实;各种课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靠课堂教学去达到和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诸项基本技能,从而达到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既然课堂教学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那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法教学也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外国留学生在基础汉语学习阶段是从零开始的,为培养汉语方面的语言技能,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这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也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或者说,学生的语言技能,单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学生自己也要勤学苦练。如果在课堂上忽略了这一特点,教师讲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有些教师甚至使用外语讲课,这更是犯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大忌”。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开口,多加练习,直至能够流利运用为止。

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留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中国学生不尽相同。留学生的难点往往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或是容易被忽略的。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难点:一方面要精心备课。在备课中对“难点”做出初步预测估计;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发现“难点”。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由学生直接提问或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寻找的方式。例如,一个学生在读课文时念道“马飞,快地跑过来”,那么教师马上就能知道,他不懂“飞快”一词的含义,所以断句断错了。这时教师示范朗读就等于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或者再领读一下,效果会更好。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真正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是顺其自然的,是“教无定法”的,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这里简单谈一谈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心理,有的放矢地教学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集体是由几个国家的学生组成的。首先,教师要从总体上了解教学对象所在国家的概况,包括政治、历史、文化、风俗等;其次,要了解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心理特征及其所掌握的汉语程度等。

据笔者统计,外国留学生来华情况有如下几类:

1.外国公司派来的,来自日本、韩国的居多;

2.国家间互派的,以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居多;

3.对中国感兴趣,以后想在中国工作的;

4.所学专业与中国文化有联系的;

5.旅游、经商、消遣或者看朋友的。

因前四种情况来华的留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有学习动力。而“旅游、经商、消遣或者看朋友者”则只想学点儿口语,目的性不强。教师对他们既不能强迫学习,又不能放任自流,应该采取积极引导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抱什么目的而来,只要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师就有义务教好他们,让他们学有所获。他们都是成年人,自尊心都比较强,教师要尽量多引导启发,少批评说教,鼓励他们多开口说,还要让学生都有同等的练习机会。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寓教于乐”是中外教育学家总结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学生在愉悦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任何课堂教学都需要的。此点对外国留学生尤为重要,多数外国留学生比较看重“自我”,如果他们觉得乏味,就会丧失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在娱乐中学习。可是,在有限的汉语水平制约中,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有人曾提出把“脑筋急转弯”引入到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中来,以促进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脑筋急转弯”是作为一种益智类语言游戏出现的。巧妙运用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修辞等语言现象创作的“脑筋急转弯”,能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汉语这种独特的符号系统自身具有的美学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也“脑筋转了一下弯”,尝试着把“脑筋急转弯”这种语言游戏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达到教师“润物细无声”,学生 “轻松学汉语”的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把“脑筋急转弯”当作一个“引子”,由它引入所要讲的语言知识点,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汉语语言现象。把它当作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调节剂,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法教学中巧妙运用“脑筋急转弯”,有利于学生理解所要讲的语法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语法教学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和讲解方法问题上,人们却各持己见。但总的来说,必须坚持的原则是语法教学不宜过分强调,不能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而是应该让学生接触语言事实。正如赵金铭所言:“与其讲语法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的确,课堂语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脑筋”也要尝试着“转弯”,让学生在“转弯”中轻松学语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式教学和随机教学,排除学生学语法的畏惧情绪。教师在讲语法时可以尝试加入“脑筋急转弯”这种引子和调节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教学方法中“脑筋急转弯”的运用:

1.趋向补语的教学

趋向补语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即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掌握和运用问题。如何使学生掌握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正确地理解并加以运用,需要一个很好的“引子”。教师在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举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

(1)——一个人走在独木桥上,当他走到桥中央的时候,抬头一看,前面过来了一只狼,扭头往后一看,身后站着一只老虎。可是这个人却过去了。问:他怎么过去了?

——昏过去了。

这是典型的动趋结构,即“V+复合趋向补语”的用法 ,并且涉及趋向补语的另一个重要用法,即趋向补语“过去”的引申义。趋向补语“过去”有三个相关意义:单个词的意思是,离开或经过说话人或叙述的对象所在地向另一个地点去;用在动词后的一般用法。如:把球踢过去,把信封翻过去等;用在动词后,表示失去原来正常的状态,如:病人晕过去了。是利用“过去”的多义双关的第三种用法。我们还可以引申到“过去”的婉辞用法:“死亡”。从而引出一个专题:“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让 学生了解一个系统的趋向补语的用法。

2.“比”字句的教学

(2)——为什么青蛙能跳得比树高?

——因为树不会跳。

这两句对话真实信息的语法结构应当是“青蛙跳得比树跳得高”,而非“青蛙跳得比树高”。前一个句子利用语音的歧义,通过省略把一个比较状语从句结构变成了后一个句子中的补语结构。我们用这个“脑筋急转弯”是为了引入“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搞好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师的根本任务,而要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序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法要灵活,也就是首先要具有搞活课堂气氛的意识。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殊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文化差异的特殊性等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因此,教师备课和课堂操作要在“活”上下工夫。教师通过“脑筋急转弯”这种灵活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汉语中生动有趣的语言现象。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做到“乐教”和“善教”,寓教于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运用“脑筋急转弯”,需要教师在充分而合理地运用教学机制的基础上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选材取例上要难度适中。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等级水平、不同学习阶段的留学生,要考虑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技能及其所达到的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脑筋急转弯”,内容上也要与他们的生活有联系,这样才能生动有趣。

第二,发“问”要巧。由于“脑筋急转弯”主要由提问和回答两部分构成,目的在于通过问答句来引入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叙述问题和答案的技巧和方式,正确地引导到所要讲的语言点上,做到巧妙而又让学生有所收获。例如,引入趋向补语的方式,例(1)问“他怎么过去了?”要比“他怎么过去的?”更有提示作用。而有时候为了制作“脑筋急转弯”而故意设置的语言障碍要在游戏之后给学生予以纠正,叙述正确而完整的表达方式。

(三)对汉语语法难点讲解过程中语境理论的运用

关于对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有人曾提出运用语境理论来进行对汉语语法难点的讲解,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境,即语言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境即语言本身的环境,指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广义语境指使用语言时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如使用语言者的身份、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客观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也包括语言的社会环境,如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特点。

目前的语法课教学,仍然偏重于讲解语法学知识,片面、孤立地分析说明一些语法规则、结构等,没有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其实,有些令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棘手的语法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1.关于“了”的用法

一般的对外汉语教材及相关的语法书都把“了”分为动态助词“了1”(在动词后)和语气助词“了2”(在句子后),但留学生通常都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句子中“了”在前而有的句子中“了”在后,因为有时候语气助词“了2”也是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完成,如:

(3)我买到书了。

(4)我买了一本书。

例(3)中的“书”是特指,交际双方以前谈论过关于这本书的话题,因此,双方有共享预设,说话者强调的是一件事情的完成。例(4)中“一本书”是个新信息,说话者着重说明的是动作的执行。联系语境来说明,比起让学生简单地记住用“了1”与“了2”的语法规则要更为有效。

再比如:

(5)在韩国学习汉语一年了。

(6)开学以前,我想在我们班至少有两个男同学,不料连一个人也没有了。

(7)早上的空气很凉快了。

(8)在西安过了三天了。

上述句子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成立的,但联系到学生使用时的实际语言环境,便都成了病句。例(5)的说话人如果在韩国,这个句子没问题,表示已经学了一年汉语,并且还要继续学下去。但是说话人现在已经在中国,因此不能用“了2”,应改为“在韩国学习了一年汉语”。例(6)的说话人希望班里至少有两个男生,但实际上一个也没有,而按照字面解释,好像是说本来至少有两个,后来没有了,因此,也不能用“了2”。例(7)的说话人如果在北京已生活了一段时间,体验到气候的变化,那这个句子是对的,实际上说话人刚来北京,所以也不能用表示变化的“了2”。例(8)句的说话人如果还在西安,句子可以成立,但如果已回到北京,那么也不能用表示继续的“了2”。

留学生在学习“了”的用法时,最大的困惑是不知何时该用何时不该用。目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与语法书中,通常把句子当作最大的单位,没有扩展到句群、段落,也就没有讲清用“了”与不用“了”的句子交叉使用的情况。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9)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10)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和三十日,我采访了陈俊华和郝永云夫妇。与郝永云交谈时,他们可爱的小女儿正在床边玩耍。她不时地扭过头来,好奇地睁着大眼瞅着我和她的妈妈。她显然是出生于地震之后。将来,这个天真活泼的小东西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本不会有她。因为,一场震灾险些夺去她父母亲的生命。那会儿,他们刚刚结婚。

(11)星期天上午,阿婆早早地弄好了饭,待一家人吃过饭,收拾完了,阿婆说要带我去外边走走。我们一起来到展览馆。展览馆里有许多字和画,玻璃柜里还有雕塑和古董。阿婆什么也不看,只在那些字幅前面走来走去。阿婆看不懂字,连标签上的价钱也看不懂。她不停地问我,这幅多少钱,那幅多少钱。那些字都很贵,最便宜的要三百元,最贵的要六百元。阿婆说,想不到真有这么贵的字,一幅字就是好几千斤谷,难怪你爸爸要心疼哩。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以句群为单位的。在这些句群中,第一个句子与后面的句子是连贯的,并且后面的句子大多是描写性的。因此,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第一个句子是强调事情的发生与完成,所以要用“了”,而描写之后发生的动作时,往往不需再用“了”。在某一个具体语境中,这种交叉情况是一个连续体。

2.关于“是”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肯定,有“的确、实在”义,需重读,不能省略。如:

(12)昨天是冷,一点不假。

(13)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

(14)溥仪的童年是比较开心。

(15)日语和汉语是在很多地方不一样。

(16)写信是不太好。

从语法形式上看,例句(12)(13)与(14)(15)(16)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例句(14)(15)(16)从语法上看没有错。但是,例句(12)(13)的交际双方对于“昨天天气冷”与“他手艺高明”有共识,也就是说,这两个句子是有前提的,而联系例句(14)(15)(16)的上下文,却没有共享预设,因此,这几句中的“是”都不能用。

运用语境学的理论,能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也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教给留学生正确的汉语语法规则的输入,使留学生能够在交际过程中正确运用汉语语法,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效果。将“脑筋急转弯”这种益智的语言游戏应用到对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留学生快速掌握汉语语法。将语境理论应用到对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帮助留学生深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的具体使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未.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2000,(6).[2]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3]张文元.激发兴趣感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咸阳师专学报,1997,(5).[4]杨俊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独特性[J].对外汉语教学,1994,(7).[5]刘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脑筋急转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下载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语法教学实践展示要求

    汉语语法教学实践展示要求1. 请从之前提供的两份复印材料中选取一个语法点,进行试讲准备。如果外派教师已经明确了自己赴任后的教学对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 2. 从教材......

    初级汉语教学语法总结(五篇范例)

    语言点 1,“是”字句(判断句) 主语+是+名词性谓语(~~) 例子: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他不是学生。 老师是中国人,学生是日本人。 2,名量词 数词+量词+名词 万能量词:个。一个人,一个苹果,......

    英语语法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英语语法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姓名:詹举明 班级:10资源与开发 英语语法再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功能再当今一些不负责任得的宣传下已经降低到了不能在低了,但是看一看学生的英语......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发现在每节物理课程中,学生对理论概念都理解的非常到位,但一旦与实际问题结合,便给许多学生带来困扰.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

    谈识字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谈识字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识字教学中的迁移现象,是指学生用已学到的识字方法和经验对后来学习识字的影响,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情况。正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经验对以后的学......

    视频教学对学习的辅助作用

    视频教学对学习的辅助作用 —近期使用视频教学的一些心得 这段时间,对一些学生使用了部分视频教学,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一、视频教学对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有奇效。学生放......

    学习迁移与日常教学

    学习迁移与日常教学 成都市华建学校 莫晶 “从孩子的观点出发,学校里最大的浪费是他不能运用他在校外所学的东西„„可是,另一方面,他也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

    汉语对越南语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汉语对越南语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越中两国山水相连,从古至今,越中两国文化交流频繁。在长期的历史接触中,越南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