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5篇

时间:2019-05-15 05:1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

第一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

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

吴玥纹

《静悄悄的革命》从题目本身而言,就让我感受到了宁静致远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育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充满激情的教育事业,承载着改变个人,乃至于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

非常有幸我能翻开这本书,去聆听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用心做教育,真正将生命奉献给教育研究的佐藤薛先生的教诲,字字珠玑,沁人心脾。书籍使人进步,书籍助人成长,书籍开启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刻感受到书籍那撼动人心的力量,正如本书的译者李季湄教授所说的,敬佩和惭愧油然而生。此情并非源于对佐藤学先生学术造诣,而是源于作为一个教育者能够热爱生命,认真生活,并因此而感到幸福和满足的人生。感慨之处很多,就围绕“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开始。

一、润泽的教室

书中谈到了对“润泽的教室”20多年的不断认识。左先生提出了一些列反例,我将其命名为“干涩的教室”,它具备以下特点之一,吵闹怪声,学生不断叫着“是的”,学生坐的笔直等。我听过很多课,一幕幕不断浮现,这些可能我们觉得还不错的课,原来都存在致命的问题。

“润泽的教室”——师生安心地、轻松自如的,构筑着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奏都是那么的柔和。是啊,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激进亢奋的口号和漠不关心的态度都不是课堂啊!创造润泽教室的关键两点:

(一)破

“破”即打破,摒弃。我们要打破什么呢?打破“主体性”神话。近年来我国全面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是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主体性,或者对主体性的概念比较模糊。本书基于我了多年来的解答。所谓“主体性”神话,我简而言之就是忽略师生之间互动,忽略教材学习环境的作用,仅仅考虑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自身性格,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这正是目前课程改革所走的另一个极端表象。培育学生成为自立、自律是教育的一大目标,我们就得搞清楚什么是“主体”。“主体(subject)”在欧美这一概念是作为“家臣、从属”的意义来考虑,那里神、自然、国家、真理、民众的意志等都超越自身个体,因此从属者被认为获得了“主体性”——“主体=从属”,而我国的教育实践由于缺乏深刻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操作起来就不一样了,我国的“主体性”是从一切从属关系或制约中获得自由,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思想而行动。书中用了两个反问加强了这种谬误理解的危害。“这样的‘主体’不成了‘我行我素’了吗?进一步说,这样的“主体性”难道不是丧失了其应有的从属关系而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吗?”

(二)立

“立”是确立,树立。我们要确立什么呢?确立“倾听”“应对”的教学。“润泽的教室”是“主体性”神话的对立面。“主体性”是根植于“被动性”的单方面的“能动性”。而与此相对的“润泽的教室”则是以“被动性”为基础的,在那种教室里的活动,是以可被称为“被动的能动性”的“应对”为基础而展开起来的。佐藤学先生举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仅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却对周围的人或环境状况缺乏应对能力的人,往往是显得滑稽可笑或者四处碰壁的。例如寒暄问候,要让寒暄令对方听起来心情愉快,就需要传递出能与对方呼应的话语。交流(communication)并不是突然发出信息然后得到应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准备好了与对方的“应对”。(简直是醍醐灌顶)

1.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

倾听包含两个意义,一是师生间的倾听,二是生生间的倾听。

教师们要用英语中appreciation的“理解方式”去倾听。这样的倾听是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共鸣。共鸣产生的基础就是倾听。这时书中又提出了令人欣喜的课堂倾听的状态,用“交响乐团式”的教学来形容,对于交往来说,不可能是绝对预成的,调和的,平平静静的。教师里的“交响乐团”也是如此,不可能总是和谐的声音,常有不协调的声音伴随着,这才是自然地。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倾听,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并不是认真仔细的对待“倾听”。为了保持课堂的活跃,我们往往更多肯定积极发言的学生,但是对于那些不多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更应该多提醒其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如果这样的情况一旦产生,并不加以改变,形成习惯,干涩的课堂已经产生了。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通过“交响乐团”式的教学,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互相学习,是否能够开展起来,与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是分不开的。书中的这段话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确实是一门艺术!

2.“被动的能动性——应对”。

所谓“被动的能动性”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教和学的形态。教也好,学也好,都应该是以“应对”的应答性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书中举例:“阅读课文,通过阅读行为,学生唤起了怎样的印象?对于这一被动的‘应对’给以怎样的密切注意或表现出何种敏感,可以说决定了整个阅读”对于具体表现教学内容的教材的“被动的能动性——应对”是很重要的。当然不仅如此,对于教师的言语、对于其他学生的言语、对于自己感情、印象或思考的犹豫,都在学习中又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就是小小的差异相互反响激荡的过程,因此学习中需要十分谦虚和密切的关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慎学、善思、明察”在学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古今的一切文献中,言及学习都追求这一“慎学”本质,而“自主性”“主体性”或“努力”“欲求”等并不是学习的本质。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佐先生对待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精髓和观点要义理解和继承,还有当代化。

那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无声的语言。这里佐先生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偷过来的球准确的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学生投的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搬得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然而,多数的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因此想要实现有效地教学先从准确的应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开始。

二、学习的教室

正如书中所言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正处于兴盛状态。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学习”一词的确切意思。对于“学习”的个体性观念是束缚现在教师对“学习”理解的主要认识。而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此时书中又对“學”字的繁体字来看这一意思。这个字中包含着有助于思考的“学习”究竟是什么的重要线索。首先看“學”字的上部,其中间的两个乂表示“交往”的意思,上面的一个乂表示祖先的灵,也就是和文化的遗产的交往,下面一个乂表示学生之间交往的样子。那包着乂的两侧,形为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计地想儿童的交往伸出双手,或者桌,表示大人想尽办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可以说在“學”这个字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状况被表现到了极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也看过众多的教育专著,鲜有人这样尊重传统文化,并以此引经据典,来说明现代的教育问题。教室里就是要构筑这样一种关系,学生是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展开这种能触发与支持这一关系的教学的人就是教师。而当代的教育正像现在的“学”字的上部所表示的那样,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因而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就崩溃了。

因此想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佐藤学先生称之为“活动的、合作地、反思的学习”,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可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作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

三、开放的教室 书中提到如果想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互相评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教师改变,学生才能改变,学生改变,学校才能改变,学校改变,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最终还是学生改变。因此只有学校的最终改变才能惠泽更多的师生,才能让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才是教育的目标。

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左右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无论是怎样的改革,学校里只要有一个教师不上公开课,要取得成功都是困难的。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collegiality)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而在基层学校通常都是年轻的教师被选来上公开课,而上了年纪的教师专门参与提供意见、建议,而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站在平等的立场共同创造教学方式。

书中分析了开放教室困难的原因,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同样地,也不希望别人来干预我的工作。”这种“互不干涉”的私下默契,支配着学校内的人事关系。然而,只要这个心照不宣的规则存在一天,学校就无法改变。

另一方面,教师文化中也存在问题,即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着,当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别人百分之百的肯定。然而,教育工作本身就是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的,谁也不想自己的缺点总被别人职责。可是教师们总免不了私下里讨论其他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必要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克服正在日益扭曲的教师文化。

此外,学校的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法存在问题。比如目前我国的培训主要是在事先贵点一个主题,规定统一的指导方法,然后所有教师一起执行。这样以来势必就会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在研讨会上,意见鲜明,强烈的人的看法成为中心,从而让研究朝着压抑各参与者的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那么为了打开教室的大门第一个条件就是嚣张的领导能力,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充实”教研活动。虽说是“充实”如何使教研活动办得生动有趣,首先得让上公开课的教师心甘情愿接受再一次的公开评论;其次,能让其他参加者也自觉地产生“下一次公开课我来上”的愿望。而有很多教研活动只追求“做过了”、“做完了”的充实感。我们更需要更为轻松愉快、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来讨论,事后只用短短30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头重脚轻的现象据说是为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姿态的教研活动方式必须改变。因为无论是怎样的教学,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

当学校内部“打破”班级之间墙壁,“跨越”了各学科之间距离,卸下彼此的心防,实现“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形成了“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将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向往的地方。

合上书,我细细品味,当代教育暗流涌动,蓄势,一场革命正在静悄悄的酝酿。教育的高调意味着浮躁,教育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只有走“心”动“情”的教育才能迎来中国“新”教育的春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从“六心”开始——爱心,耐心,决心,信心,潜心,恒心,充满激情的对待我们的教育生活,惠泽后生,幸福自己。

第二篇: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我们知道教育是关乎国家兴衰的事业。很少有人会把教育当作是一场革命斗争。面对学生的心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校并不快乐”“老师一点也不可爱”,我们往往会强行学生从属我们的权威。作为教师,我们禁不住问自己: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教授的观点。

一、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不确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地舒一口气,或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对于这种现象,佐藤学教授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要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有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现相互反响和激荡,课堂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学生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二、教学中要学会倾听

佐藤学教授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的确如此,倾听,像一面镜子,镜里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学教授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第三篇:威海:让新农村成为靓风景

威海:持久创城,让新农村成为靓风景

街面平整洁净,房屋整齐划一,小河水流清澈见底,健身广场宽阔平坦„„这就是目前高区初村镇西车门夼村的美丽景象。但是谁又能相信,就在几个月前,该村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牛粪村”。

两个大型街心花园里,十余种花草树木将街心花园点缀得异常漂亮,龙柏、樱桃等树木也在春日里渐渐吐露生机,龙柏拼成的“和谐”字样非常醒目„„这是现在文登市大水泊镇河北乔家村。年前的 “三大堆”和乱搭乱建已渐渐褪去了踪影。

七成村路完成硬化,八成排水沟完成浆砌、1800棵白腊的“巾帼育苗林”在房前房后正孕育着新芽„„这是威海工业新区蔄山镇新白玉村的新面貌。“以前村里的房前街道比较狭窄,手扶拖拉机通行都很困难。”新白玉村党支部书记刘战龙告诉记者。

„„

村庄的样子在靓化,村民的生活在美化,这都归功于创城活动为威海带来的“人性化”,而这些 “人性化”,与威海市深入持续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

4月6日,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到环翠区调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市区旧生活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要求,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推进的工作要求,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不断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经济林的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旧生活区改造,切实改善城乡环境,尽最大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月12日,王培廷又前往经区调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经区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栽植以无花果为主的经济林,健全管护长效机制,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

一次次走访,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强调,都体现了威海市委市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与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近年来,威海市争睹积极完善创城工作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推进城市化精细化管理,使乡村环境面貌有了进一步改善,使农村为整个威海的品味和形象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威海因地制宜、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农村的环境进行改造。西车门夼村四面环山,饲草资源丰富,该村七成以上的村民家里都饲养牛或羊,由于多方面原因,村里遍地都是牛粪,经过规划后,村里的牛统一运到了村东北部的集中饲养场,随后村民就陆续把房前屋后的牛棚拆除了,村里的面貌也整洁了。崮山镇沙龙王村、柳家庄村的河道经过整治疏浚,河水变清、环境变美。在泊于镇海西头村、圈于家村,房前屋后栽满了无花果、大樱桃等经济苗木,整个村庄变成了大果园„„

一手抓大项目、一手抓新农村建设,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威海建设新农村的思路之一。这一思路有利于进一步加大村庄绿化的力度,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让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针对城中村改造问题,自2010年7月起,威海市启动了市区城中村拆迁改造工程,于去年7月完成了全部77个城中村、31339户、342.2万平方米的拆迁人物,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市区近10万群众的回迁安置工作。全部改造完成以后,市区25条半截路将全部贯通,新增城市道路24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430公顷,新建垃圾收集站180处,新增污水管线270公里,新铺设供热、燃气管线587公里,新增集中供热和燃气用户3万户,同时规划新扩建中小学5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3所、社区停车位12.8万个,建成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将一次性配套到位,使城市形象和品味得到全面提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农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悄然发生了改变。随着一些村庄“三大堆”清理的完成,村路硬化的完成,村民越来越注重环境卫生的维护。环境美化了,道路平整了,心情愉悦了,邻里之间的摩擦也少了,关系更加和睦了,整个村庄的氛围也越来越和睦了。另外,高区初村镇西马山村投资6万多元改建了村文化图书室、娱乐室,在村中心建成了健身广场,组建了乒乓球队、文艺队、秧歌队等。投资4万元改扩建了村委办公室,增加了妇女之家和老年活动室,设计安装了十余副宣传看板,购置了锣鼓和多种演出服装,充实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

另外,在创城过程中,“领头羊”们功不可没,他们的精神也得到了彰显。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威海涌现出了一批像张庭兰、徐国刚、王林欣等等这样一批废寝忘食、脚踏实地、一心为民、一线奋战的村干部,他们高标准推进,进展顺利,在短时间内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让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他们体现的,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是一种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理念。高区初村镇西马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庭兰说:“基层工作,必须依靠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必须注重发挥好妇代会的作用。其中,群众的支持最重要,有了群众的支持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曾经经济不发达、环境脏乱差、村民素质低的农村可能会被排除在“文明城市”之外,被看作是城市的包袱和累赘。但是,威海市却将农村的建设纳入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之中,全面改善民生、深入持久地开展创成活动,使村民的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让文明影响农村、农村包涵文明,最终实现城乡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统筹发展。

第四篇: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德育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楚雄北浦是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于2002年8月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思路创新建设的示范性初级中学。

学校创办以来,在州、市党委、政府及省、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系支持下,在较短的时间里由2002年创办之初的22个教学班发展到如今的6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1103人增加到4036人,教职工由72人增加到20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4人,一级教师70人,初级教师69人,助理会计师1人,工勤人员5人),学校占地面积也由30.93亩扩大到88亩,成为楚雄市规模最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初级中学。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和质量效益快速增长的目标。先后被认定为云南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一级初级中学”、“优秀甲等学校”、“绿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首批“身边的好学校”。

我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在浓浓的师爱中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坚忍不拔,完善自我”的办学精神,构建德育工作网络,以师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努力将北浦中学打造市民信任的优秀学校。现将德育工作的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研讨。

一、德育工作取得的一些经验

我们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做好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德育教育:

1、“分级实施”定目标

我要严格贯彻执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德育分年级目标实施的有关规定,按照学生成长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具体制定各年级的德育工作目标:七年级“尊师、爱校、好习惯”;八年级“爱学校、爱学习、文明守纪”;九年级“行为习惯做表率,为母校争光”。并将德育目标落实到学校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的各个层次,细化到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到每学年、每个月、每个周的德育教育之中。

2、“习惯养成”正行为

从建校以来我校就坚持不懈的抓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它定位为北浦发展的基石,重点培育的学校特色。具体做法:一是每学期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由政教处做好学习计划,组织学生军训,组织观看《北浦中学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细则》教育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我校编写的《北浦中学师生礼仪常规》、《北浦中学师生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基本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和班会课,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系列活动;三是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美好情操。四是通过强化师生“值日护导”,设立“文明岗”,学生会“监督岗”等,并定期开展检查,及时纠正师生不良行为习惯。五是在全校全面推广“弯腰运动”——师生自觉自愿弯腰捡拾校园中的自己见到的每一片树叶、纸张和果皮等,保持校园的干净和整洁。六是通过建立学生会、学生社团、聘任校长小助理等具体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3、“法制教育’明规矩

学校定期举行法制讲座,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做守法公民的意识。充分依托建立在学校的“楚雄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组建法律社团,长期坚持在基地的“青少年模拟法庭”开展法律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遵纪守法变成自觉的行动。

4、“心理教育”润心灵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无一不冲击着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学生,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机构,配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开设“心之舟”心理辅导室,每周一早上定期开展师生心理健康讲座,常态化开展师生心理疏导。

5、“待优生转化”促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可塑期,德育量化考核把学生大致分为优秀—优良—近优—待优四个等第,我校把待优生转化工作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把待优生的转化成果纳入对老师、班主任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形成对待优生人人关心,时时关注的氛围。如

我校某班主任在介绍带班经验时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优生尤其要多倾注一些关爱和鼓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成立‘一帮一’助小组,用爱心去沟通这部分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从而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同时利用心理咨询室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如针对学生迷恋网吧而影响学习这种情况,学校开通校园网,开展网上咨询活动。因为没有见面的尴尬,学生能自由与老师对话,老师了解清楚了学生的心理,趁机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并真诚相劝,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走出“自我迷失”的沼泽。此外是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今每班都有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配合与学生交流思想渐渐消除家庭因素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形成了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

6、“科研交流”导方向

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为此,我校自建校以来就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教处牵头,学校党总支、年级组、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教师为主线,家庭、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等为辅助的德育工作队伍。同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切合当前德育工作的难重点,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坚持“三贴近”,即贴近班级、贴近学生、贴近家长。班主任必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必须贴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定期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报告会,交流德育管理经验,探讨新的问题,使德育工作紧跟形势发展,符合当前教育的需求。

7、“美化环境”造氛围

一所好学校的标准一方面要校风好,另一方面要做到“校园美”,“此处无声胜有声”。为此,我校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教育学生。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儒家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校园文化展示体系,《弟子规》、仁、义、礼、智、信各种展板构成一道特色风景。镌刻着校风、教风、学风的校园屏风给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樱花大道上的教师书画作品、主干道边的廉政文化长廊、教学楼走廊悬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作品,校园文化宣传栏、科技宣传栏、心理教育栏等布局合理,师生置身其间,在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额过多班额过大,给德育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楚雄市民对我校的信任日益增强,自2008年以来,大批楚雄市非片区和外县小学毕业生涌入我校。如2013年,1635

名小学毕业生涌入,学校不得已招生25个班,平均每个65班人,造成学校“超大班额”、“超大学额”的现象,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侯,就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那样会造成孩子在校一套,在家另一套的局势,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由于社会的转型,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挑战着学校教育工作。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坚持一如既往狠抓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它打造成学校名片。坚持实施分年级的德育目标,落实各个阶段的与重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只有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网络,构建德育工作体系,适应社会需求。

(二)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突出德育这个永恒的主题,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力争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五篇: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铁山中心小学德育活动汇报材料

胶南市铁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我们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坚持从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切实对学生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管理育人

1、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总责,由辅导员带头,形成了少先队、班主任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我校首先从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做起,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倡导教师拥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之中。

2、抓好班主任的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学校主要以班主任工作这条主线,通过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如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结合班级谈感想,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提倡教师间进行德育经验的交流。

二、服务育人

1、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差生、违纪学生老师不是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点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

2、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我校一直强调学校教师人人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

3、学校德育走入家庭。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我校不断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实效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活动如:“与孩子一起讲诚信”、“邀家长与课改同行” “家长开放日”、专家培训、论文评选以及创“学习型家庭”、素质教育进家庭、进社区等系列教育活动,努力促进“家长教育素质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日趋明显。2009年学校荣获“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称号。

三、环境育人

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和室内陈设的条理化是建设德育环境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将优雅、和谐的人文理念渗透于整个育人环境中。

1.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我校从绿化、美化入手,追求以绿色为主色调,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富有层次。其间点缀“勤”、“韧”、“惜时如金”、“博学”等文化石刻,到处可见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展牌,构建学园、花园、乐园、家园和校园美观化、环境育人化、行为规范化的校园文化模式,使校园凸显秩序井然、生机盎然的特色。我校的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如:“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等文明标语,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2.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提倡彰显班级的特色,建设好班级文化,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学校还为每个班级设臵了“我能行”展示台,结合学校开展的“日月星伴我成长”活动,组织了形形色色的“雏鹰争章”活动,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在尊重中评价,在评价中激励,进而成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活动育人

(一)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

学校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二)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1、用好每周的“国旗下讲话”。

在学期初,学校就要根据实际制定好“国旗下讲话”计划表,每周安排一位学生作“国旗下讲话”,讲话之前都要认真写好讲话搞,并收集起来学校存档。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加强学生的礼仪常规教育。

2、充分发挥班级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开展礼仪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及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红领巾广播站传播正能量。铁山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秉承和谐校园、传播文明、播种希望的宗旨,开设了“新闻快递”、“解读《弟子规》”、“好人好事光荣榜”、“安全知识”、“健康卫生”等板块,及时将国内外重大新闻、身边发生的故事传递给师生,受到师生欢迎。

(三)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

2010年,我校成立了铁山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运用校内两用、依附公用、一室(师)双用的建设模式,使各项活动得到有序、高效、持久的开展,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德育、艺术、体育、综合活动、社会实践等几大类。具体包括:合唱、舞蹈、书法艺术、器乐演奏、美术绘画、刺绣、棋牌、体育活动等十几个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申报一个或多个项目;学校建立起了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在现有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培训辅导,培养了学生能力,发展了学生特长,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了学生素养。

(四)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1、每年“重阳节”前夕,学校“乡村少年宫”都组织学生赴铁山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节目,帮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意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做一个“社区小义工”活动,通过走出校园,进入社区,清理白色垃圾的实际行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改善社区环境,应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3、学校定期开展学工学农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了“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和“青岛祥和环保尾气检测有限公司”。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教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教育不再封闭在教室和书本中。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4、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我校大多数学生家长以种田为生,少数人搞些家庭养殖,有的兼打短工或到邻近的工厂上班。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非常辛苦。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多参加田间劳动,干一些如除草、施肥等力所能及的庄稼活,利用在家的时间帮助父母做饭、洗衣服或打扫室内外卫生,既能使学生自己得到锻炼,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使他们能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服务。

(五)主题教育

1、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德育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适应少年儿童的新变化。为此,、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拓宽育人思路。先后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告别陋习,做四好少年”等一系列活动,倡导少年宫学生做到“五有”,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对人有礼貌、心中有他人、人人有特长”,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使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是提高少年宫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一种积极引领。学校加大力度,创设“书香校园”环境,进一步开放图书室、教室图书角等图书园地,积极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读经典文”、“七彩假日,家人共读”等活动,引领学生阅读课内外书籍,让学生在诵读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诵读内容,努力引导学生将经典诗文诵读与做人做事相结合。通过诵读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春华秋实。经过不懈努力,学生综合素养获得了全面提升,有多人次在胶南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学校近几年被评为 “胶南市养成教育示范学校”、“胶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胶南市书香校园”、“青岛市A级健康校园”、“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青岛市花园式单位”、“青岛市交通安全学校”、“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从2008年至2012年连续5年被胶南市教体局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朝着“人人成人、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下载《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文言文教学成为一道风景

    让文言文教学成为一道风景 语文新课表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相比现代文,学生对......

    《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

    《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 读了《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这一文章,我想到了自己学习语文课程的经历,同时对于课堂改革也有一些浅显的看法。 本......

    让高尚师德成为最美的风景

    江阴二中:这个教师节,让高尚师德成为最美的风景 又一次旭日东升,又一度秋风送爽,又一个收获的季节果实飘香,又一个期待的九月祝福满堂。9月10日,江阴二中校园彩旗招展,鲜花飘香。上......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3

    让活动成为美丽的风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郑永霞,担任我校德育、少队工作,现将我校德育工作从以下几点来汇报,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导: 一、管理......

    让优秀作业成为一道风景(共5篇)

    一、让优秀作业成为一道风景——鼓山学校开展优秀作业展示活动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让学生终身受益。为了......

    让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的《夏山学校》读后感

    跟往常一样,忙完所有的家务,拧亮了台灯,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发现这不是我常看的那本书,书的封面上贴了张便条 :“这是我心目中的学校。”这准是我女儿的“杰作”。“这孩......

    没有教室的学校读后感

    暑假里,我在作文书上读到一篇文章,叫做《没有教室的学校》。想象一下,在快要倒塌的茅草屋里,几个孩子挤在一张摇摇摆摆的桌子,坐在一张摇摇晃晃的椅子上上课,是多么的令人痛心啊!可......

    《你想让我成为谁》 读后感

    读《你想让我成为谁》有感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拿着一本书从头到尾的认真阅读了,不是不爱阅读,而是发现自从当了妈妈以后,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在这些美妙的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