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教学得与失
2013高三历史得与失
——善于课后反思,是上好历史课的落实点
一、从课堂来说
课前备课、书写教案非常有必要重要,但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反思也一样重要,而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对于高三文科班的学生来说,虽然高中历史的这三本教材对他们来说非常熟悉,但教材内容对很多文科生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从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点。虽然对其他科目老师来说,历史讲来讲去就这三本书,但教材当中的内容非常多,相互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多,可以说这三本书和在一起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它有很多显性和隐性的线索,需要教师从中找到隐含的线索将教材像串珠子一样将教材的全部线索串在一起,但这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可这恰恰难中之难。但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自身素质,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听历史课感觉像听班主任唠叨一般,没有一点新意。除非通过考试,学生在发现自己在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得分之后才意识到在教材的某一章节某一段落的某一知识点就是这道题的答案,而这个知识点曾经已经交过无数遍,因为自己的平时听课的惯性思维没有注意到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久而久之这个知识点就像一个顽疾每一次都会成为学生得分过程中的绊脚石,而越来越多的这样的顽疾就会造成学生成绩的积重难返——成绩难以提高。我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起初在个别学生到高三还不熟悉课本感到非常生气,但久而久之却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会采取我积极认为比较有效的办法:
1、虽然是上严肃的历史课,但教师的幽默、能言善辩,古今中外一些有趣历史或时政新闻会打破课堂的沉闷,学生平时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社会,虽然他们还为踏入社会,但一些社会言论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吗,所以教师不防将一些社会话题正确引入课堂,并以积极的论点去影响学生,当然,学生也会发表自己的言论,而这样的讨论在课堂中很有必要,当很多次学生都觉得像猛然醒悟一般听你讲课时,那是学生会对你产生不一样的感情,以后的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会特别有说服力,这时候学生会特别怕你为他生气伤心,只要教师稍稍用一点压力就可以让学生的成绩有一点进步,这一点我在自己带的班级中会有很多体现。
2、在观察同办公室的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深厚的知识功底会让很多学生非常佩服,知识点的高度综合和总结也是快速提升学生成绩的法宝,到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实惠之后就会逐渐跟上教师的脚步
众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有时学生的一个简单提问、课堂的一次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我还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由一名 “经验型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一名让自己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的好教师。
第二篇:高三语文教学得与失
高三语文教学得与失
2011年高考山东语文卷沿袭了历年山东卷的风格,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紧张但有序的,回眸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一、制约本学科各轮复习的突出问题:
1、一轮复习中学生基础薄弱点过多,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艺术生外出学专业,时间长人员多,造成复习上的班级内的不同步。
2、二轮复习中缺乏规范答题意识,审题拿分意识较弱。
3、三轮复习处于紧张疲惫期,综合做题能力较差。
二、有效的复习措施与做法:
1、深入研究三年高考卷及各地模拟试题,为复习把脉定向。
在一轮复习之前,深入研究了2010、2009、2008三年的各18套考题,特别是重点关注了5个新课改区(广东、山东、江苏、海南、宁夏)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精心选题。落实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同时一点一测,夯实基础。错题反复练,将难点拆分吸收。
二轮复习时结合市教研中的重点与各地模拟试题的走向,落实一轮复习的基本方法,规范审题与答题意识,向审题与答题要成绩。
三轮复习时强调综合答题能力,激发自信心。在最后的两周,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走向趋势研究,将现代文阅读题进行大胆取舍,着重训练小说阅读与科普文阅读,化繁多为简单。2011高考语文试题出来后,考得恰恰就是这两种文体,学生充满了自信,答起题来游刃有余,又增强了信心。
2、着重强化知识点
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内容简介设计的内容。为了有效复习,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
字音字形题的6分,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我们让学生自己总结必修五册每课的重点词语,同时记忆复习“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等,采取每天听写或者快餐小卷的形式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错误,指导学生整理,再重点记忆。
文言文阅读从先秦诸子《管子》中选材,与2009年从《韩非子》中选材的思路相同,摆脱了从正史中选取人物传记作为考试材料的俗套,体现了山东卷选材路径宽、材料内容广的特色。复习文言文时,与学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做到识记和运用两结合。一模考试中文言文选择题得分较好,但文言文翻译理科班平均分较低,在识记和运用上还没能灵活结合。
落实背诵。高中语文的背诵篇目如汪洋大海,除了课内的,还有课外的;除了高中的还有初中小学的。面对大量阅读,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消极对待。针对这种情况,一轮复习采取课内背诵为主的方式,落实课本基础;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检查,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背诵。
二轮复习根据研究,发现三年高考的默写题地考察规律,一是多考三个版本共有的篇目,二是课外的篇目都出自于《诗经》与《论语》,于是大胆采取了四步背法:一背三个版本共有的篇目,二背两个版本共有的篇目,三背一个版本的重点篇目。四背《论语》与《诗经》的课内与课外重点篇目。2011高考语文试题的默写题考察再一次印证的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名言名句默写除了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的句子学生略感陌生外,其余均是常见名句,默写的正确率应该较高。
3、因材施教到个人
每次考试之后,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个别交流,根据学生的失分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进一步修正目标,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如诗歌鉴赏题往往得分较低,就把各种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作文则进行面批面改,我们学校的六个文科班,艺体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学生的层次差别很大,又因为艺考的冲突,不同学生进度和接受能力相差很大。因为外出考试落下了一轮复习的基础知识点,则利用下午的活动期间单个就欠缺点和疑难点补课。每天布置不同的作业,第二天分别答疑。对基础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学生课下将该类题答案板书到后黑板,学生自我掌握;艺体生只能是课上检测,课上有针对性的反复讲,对能力强的同学单独布置题目,单独批改。
4、开展针对性训练:
为了适应高考,开展针对性训练,如针对书写潦草、涂改、字体太小等训练书写规范清楚。
高考作文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风向标,它在对学生作文思维和表达上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今年的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从字面上看变化不大,仍是个以道德价值为轴心的题目,但从写作的角度来说,首先从题材上说,这个题目写成优美的散文比单纯的议论文更合适;其次,从文章主题立意上看,以往的作文多是引导学生以纯粹的评判者身份模态议论,这类文章看似是直抒胸臆,其实都是在借自己之口说别人的话。从2002年“心灵的选择”;再到2010年的根据“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论点自拟题目写作,学生都可“事不关己”地高谈阔论。今年的作文题目,仅仅作表面空洞的论述,是难以情动人的,必须把自己融入其中。世界需要你,世界需要真情、世界需要关爱、世界需要和谐„„面对世界实实
在在的需要,你能做什么?此命题倡导了和谐、包容,有热点但又不生硬的囿于热点,可打开学生的思维,由热点出发,将思考牵引到社会生活与自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走向成熟的一个转折点。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到了高三,尤其是下学期,采取全批全改,单独讲解的方法,尽量做到两周周一篇大作文,把作文教学作为重点,根据一模考试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二轮复习战略,着重训练作文开头片段与作文正确审题。很好地解决了在作文审题中的畏难情绪,提高了立意的准确性。每两天进行一次作文审题(只写作文的第一段)。进行了作文的分块训练,到高考前,除了模拟考试中的作文,我们一共训练了近50个作文题目。
同时在作文训练中及时关联社会热点,进行每周热点写作,比如抢盐**,药家鑫事件,利比亚军事干预、食品安全事件、道德观等热点素材大胆纳入作文写作。2011高考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平时训练的这些这点素材全部可以入题,又保证了材料的丰富性与新颖性和现实性,极大地提高的作文的得分率。
诗歌鉴赏侧重考查语言鉴赏和情感理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答题。语言运用题历来是材料新鲜,关注现实,今年的第17题图表题引导学生关注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这也是当下一个很热点的话题。
5、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高三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但不能忽略试卷讲评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讲评要有目的性,注重引思路,还要深化巩固,突出时效性。不仅自己讲,还要让学生讲,通过讲来将强记忆,巩固规律。
三、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考教学更是如此,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些许遗憾。
如由于时间原因,在开始的一轮复习中没有系统地给学生进行字音字形、词语的复习,虽然这些练习在每天的自测小卷上都有,但是没有系统化的复习,学生们的错误出现得过于分散,很难系统掌握学生们的状况。还有就是在语言运用上,由于语言运用题出题灵活,题型百出,很难面面俱到,作为教师就会在高考前对此部分内容会感到惴惴不安。
高三语文教学有三大禁忌:一是大量讲述;二是大量训练;三是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而这种模式在高三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被老师常用,往往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学生的锐气,旷日持久,士气日益低落。我们也不可避免地有时会陷入这三大禁忌中,进行了高密度和高强度地讲述练习。反思自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的空间,思考的空间,避免 “地毯式轰炸”,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这样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而言之,一年的高三复习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概括: “落实计划不折不扣,备教批考紧然有序,教研讨论热烈有效,取得成绩水到渠成”,虽然高三教学工作已降下帷幕,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努力的脚步不会停下,也不能停下。我们会把这一年中做得比较成功的经验保留下去,把这一年中存在的不足和遗憾作为教训,在今后努力改进。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行中努力。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这是有着这次的不足,才会有下次的进步。
第三篇:高三政治教学的得与失
高三政治教学的得与失
本学年,是我第一次经历高三教学,压力很大。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本人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和高考试题,探索高考动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但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本人在本期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教学心得
1、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2、调整好心态,提高应试心理水平。
人在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下,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其身心潜在的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上的偏差,消除焦虑、紧张
等心理失常状态。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情况,越是考题简单,有些学生越会掉以轻心,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反而失去了考题难度偏低这一优势。只有那些心理素质好,细心、有耐心、基础扎实的同学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3、抓住中档题,提高学习信心,提高得分率。
政治学科考试中档题约占60%,也就是有60分这样的题目,这类试题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能力层次一般,对于经过系统复习的考生来说,应该是不能出现问题的。这就要求考生要根据《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一个一个落实,形成网络,要有足够的实间看书,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掌握解题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4、技巧培训和综合训练
技巧培训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的环节。近几年来,政治试题高考基本理念变化很大,但是,题型基本稳定。可以归纳基本题型答题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技巧。如审题技巧包括审材料,审问题,审题眼,审答案,通过朗读材料,读出试题答案等。又如五子法(戴帽子——切入语非常重要,点题,观点明确;标号子——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采点子——术语到位;扣料子——扣住题眼,引用材料。挖坑子——多角度思考),八字法(理论、实际,正面、反面),扒皮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等等都是值得试用的方法。
必要的训练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经过对基础知识、重点热点、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培训,然后,集中进行模拟训练,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做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政治学科在学科间综合学习和训练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及时、准确地把通过政治学科所感悟和研读出的重大时事问题展示和分析给地理与历史学科,让学生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去把握重大时事问题,做到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有机的给合。
5、心理辅导与考前的讲话
大考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是相当必要的。克服考前和考场恐惧心理,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考场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把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考场的基本知识,考场的基本经验,要告诉学生如何走进考场,如何面对试卷,如何面对难题。特别是遇见从未谋面的材料和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6、教师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例如,我们可以对每份教过的教案,进行认真的回顾并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历”的对策。又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进修、观摩、交流等渠道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存在的不足。
1、夯实基础的方法稍有欠缺。
跟以往一样,这届高三采取课前小考的形式,考上节课复习过的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容,但几次下来,效果交不好,学生的灵气没了,相反把学生“记死”了,应该通过习题的形式来督促检查他们,如果早发现这一学情,那么他们的基础往右会掌握得更扎实、更灵活。
2、对学生缺少“逼、压、跟”的态度。
教师的很多想法是好的,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有贯彻却没有落实。例如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知识归纳整理的效果检查方面,教师和学生缺乏较真的态度,没有紧跟的意识,于是学生也就和老师打起了“太极”,得过且
过,致使后进生越落越远,班级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最终也制约了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
3、正确对待模拟题及其他信息
进入高三复习后,各种各样的试卷、资料铺天盖地而来,特别是到最后,各地的交流试卷很多。对此,我觉得要有选择地利用,但不能依赖于外来试卷,更不能心存幻想,抱有侥幸心理,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使复习既浪费时间而又效率不高。对模拟题要进行再加工,在借鉴的基础上提高和升华,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好的做法继续发扬光大,不足之处要努力学习,克服不足,让自己更快成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政治备课组
刘芳
2014-6-18
第四篇:2013届高三化学教学得与失
2013届高三化学教学得与失
2013年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我校高三理科177班高考成绩让我感觉有些欣慰,也有些遗憾。欣慰的是高考第一梯队从高一到高三一直认真刻苦学习的×××、×××同学顺利升入二本,遗憾的是年级组老师认为升学最有希望的第一梯队×××同学距二本线仅只6分,降分后才被录取,第二梯队的同学没一人能上二本。回望过去的一年,辛苦、紧张、劳累,有所得也有所失,现分析总结如下,以为后鉴。
经过多年高三教学,我认为搞好高三教学工作,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制定周密全面的高三新课、复习计划,教学有条不紊进行 我校是二类学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所以高二第二个学期全部用来应付学考,因此,高三第一个学期我们还得上近一学期的《选修5》,这使高考复习时间比一类学校少得多,所以说我校高三教学工作任务重,困难大,时间紧,制订好周密全面的教学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显得尤为重要。高三教学计划应包含如下几方面:
1、对所教教学班的学情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确定学生升学的一二三梯队,重点分析第一二梯每个同学的心理情绪特点,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水平,以便在教学中有更强的针对性。
2、认真分析研读《教学大纲》、《高考考纲》、《考试说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分配,最重要的是制定高考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的行之有有效且具体的策略、措施。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高三暑假至第一学期十月份上完新课,然后进入第一轮复习,到次年2月底结束,3月开始进入第二、三轮复习,至高考。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对所学知识按章节进行全面的梳理复习,化整为零,夯实学生的双基;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按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零为整,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提出信息的能力;第三轮复习重点是“以考代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处理信息、应试能力。
二、认真研究考纲和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把握高考方向 《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案时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
纵观近年的高考新课标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但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今年高考题前面七个选择题类型及知识点分布与往年没有多大变化,但是,非选择题稳中变化较大,其一是实验题与无机综合题题号顺序有变化,26题变为实验综合题,27题变为无机综合题;其二是无机综合题加大难度,增强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去 年最热点的化学工艺流程为载体,以最新型锂离子电池为落点,学生普遍反映此题难度太大,有无从下手之感,失分严重;其三是实验题仍以有机合成为载体,《选修四》题型基本不变,但是增加了一空计算题,且为物理化学综合电学计算,难度较大;其四是有机综合题题型及难度基本不变。
三、精选资料,提高训练针对性、实效性
目前的复习资料不仅多而且杂,今年我们高三选订的二轮资料为炎德文化的《名师导学》,这本资料是湖南四大名校编著的,难度很大,针对的是好学生,对我们的学生并不十分合适,其中有些偏题、难题、怪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必须精选一些好的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才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先于学生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在复习选题时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地选择,并根据考试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合适的训练及考试试题。
考虑到湖南理综不是湖南省自主命题而是全国新课标卷,今年我们高三除订了湖南四大名校的试卷,还订了衡水中学的四套试卷,其每套试题的无机综合题都设置为今年高考变化最大无机综合题—化学工艺流程题,针对性很强也很明显。可见,衡水中学的试题确实有一定的高考命题方向信息。
四、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注重让学生参与落实基础。切实落实“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并不仅仅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提升能力方面,更多的应是体现在知识的落实方面。我们有很多教师,往往是“过于信任”学生,讲课时喜欢讲能力,讲方法,根据自己主观臆测给学生上课,只讲自己认为该讲的东西。而对于基本的概念、方程式、化学用语、基本的原理等的记忆和理解可能不去检查落实,一方面是认为这些东西太简单,另一方面也许是怕耽搁课堂时间。殊不知如果我们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就会出问题,就会不扎实,就会模棱两可。
课堂上该让学生写的东西就应该爬黑板,哪怕是一个方程式。该让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概念和原理就应该多问一问,即便是你认为它很简单。如果你开始时怕浪费时间,那么,恐怕后来我们用更多的时间也难以弥补。一节课不一定面面俱到,能就某一个问题或4~5个问题讲透、做到精讲精练,总结到位即可。注意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归类。一个题目中设计的点可能有多个,要选准其中学生易混易错点拓展、对比、归类,达到弥补漏洞、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习题的选编——配合课堂教学切实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1.坚持每课一题。该题的选择原则是:必须有利于巩固重要的知识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解题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或是有利于暴露和巩固学生的弱点。
2.每复习一个单元,一定要有单元检测。检测题最忌讳用成题。给学生做的题和资料也要做到“省时高效”。命题是应该考虑: ①能否有利于全面落实所复习的知识点(考点)? ②有没有“超纲”知识,形式上是否符合高考形式? ③试题的难度是否符合所教类型的学生。④试卷的难度梯度如何?题量多少是否合适?
⑤选择题、非选择题、客观题、主观题的搭配是否合理? ⑥是否考虑到训练学生的审题、答题规范性、暴露学生的弱点等因素?
要多查资料,多上网,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和题库。
3.不怕辛苦。坚持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有检测就有批阅,并且检查到位,批阅及时,哪怕是加班加点。
4.对于检查和批阅中暴露的问题,首先老师做到有记录(保留)、有反思。然后老师之间再相互交流探讨,共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研究对策。——检测的目的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能盲目,只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老师仅凭想当然给学生讲问题。
5.有问题就要有反馈。课堂上要有反馈,课下也要有反馈(学生整理错题---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错因,不要整理难、偏、怪的题目,注重常规考察形式、重要知识点的多角度、深层次的考查,注意知识点分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后续教学中还要持续反馈,直到解决为止。
六、难点有突破,重点有方法
有很多学生反映高中化学不好学,知识点零碎,记忆是容易混淆和遗忘。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只从表面看问题,对化学知识的体系及体系中隐含的规律和理论没能深刻的领会和把握。这就要求我 们老师要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把握教材,在复习过程中,既要能让学生掌握各个基础知识点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能教会学生什么时候用以及怎么使用该知识。在复习完每一个模块,都要给学生总结本模块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原理和方法?与以前的知识又有哪些联系?力争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如果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所以我们老师就要有能力引导学生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杂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根据知识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七、二轮、三轮复习的几点做法
1.课堂精讲,课后精练,提高复习效益。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讲清知识体系,要讲授到位,前联后展。
2.给学生适当自主支配的时间,回归课本,整理做过的试卷和纠错本。
3.科学组题,适当做些查漏补缺试卷,提高复习效果。4.注意高考化学传统知识点的强化复习(双基)。
5.优化考试心理,消除失分隐患。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只有关注了时间,就有了时间,就有了效率,就有了速度,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机智。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
6.落实周考和月考,理综合各科统一协调作战,合理分配时间。虽然今年高考理科完成了学校的基本目标任务,但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紧等问题,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仍然存在。
2.由于高二花一个学期应对学业水平考试,高三复习时间不够充足,显得过紧。
3.优生的个别辅导时间太少,落后生得不到有效提升,分层次教学成了口号。
4.时间掌握上前重后轻,一轮复习能完成,二轮被动、仓促,特别是实行周考以后,由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讲评试卷的时间往往远超预期。
2013年8月
第五篇:2016届高三政治教学的得与失
2016届高三政治高考的得与失
2016届高考成绩已尘埃落定,文科1306班姚贤鹏(580分)等6位同学上了一本分数线,其中刘克力霞和黄燕莉(艺术生)的文综成绩为231分,梁金源的文综成绩为230分、谢林锋(艺术生)的文综成绩为215分。学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就2016年的政治复习谈谈我们肤浅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抛砖引玉,希望能对2017年的政治复习应考有所帮助。
下面先说说我们做得比较成功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
由于政治学科特点,材料新,题型活。有的师生认为,“文综”模式下的高考侧重于能力考核,能否在高考中取胜,同平时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以及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并无多大关系。结果在考试中往往会发现“很容易的题得不到高分”,造成这种悖论的原因在于平时教学中未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其实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无数事例证明考生成绩的优劣与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呈正相关。而能力的考试是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离开了相应的知识,能力就无从谈起。事实上,“文综”中的许多政治试题虽然是“题在书外”,可答案却是“理在书中”,没有任何一道题离开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时政知识)和主干知识。高考答案直接来自于教材内容,这一特色不仅反映在选择题上,也明显地反映在非选择题上。所以,我们在复习中注重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回归教材这一“根本”。引导学生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扎扎实实地总结、归纳、整理课本内容,夯实基础。
考生在备考中,应完整、准确地掌握课本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事实等。当然把握基础知识不是面面俱到,我觉得应该:
第一,结合《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切忌过深或过浅;
第二,结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015年4月——2016年3月),突出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基础知识。
二.制定详细、周密、有梯度的复习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提高复习的效率。
1、注意宏观引导。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习起来才会有动力。因此一般我在接手文科班的第一节课时,我都会交待一些具体事项,告诉他们政治科考试的范围、能力要求,如何正确处理政治资料(如杂而多,参考答案)等问题;
2.制定一、二轮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时间通常是2015年8月-2016年3月。目标是立足考点,夯实基础。具体做法是以课本为主,重视教材基础知识,根据《考试说明》对考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逐个消化,夯实基础,不留知识空白点,不能有任何知识的死角。在要求学生吃透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精选习题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然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评点。在每单元结束时引导学生初步构建知识框架,练习是课、单元、模块配套跟进,到3月份可以开始进行综合训练。
第二轮复习:时间通常从2016年3月开始,目标是结合时政热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应试能力。练习是政治单科训练和文综模拟训练相结合。同时加强对学生考试技巧的指导,最后要求学生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三.注重考情、学情的研究。
1、注重考情的研究
首先,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政治学科“考试范围与内容”。其次,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并且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中提供的“题型示例”和“参考试卷”等。只有对《考试说明》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握住政治学科的新课程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趋势,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注重考情的研究,还必须研究近5年的高考试卷。
高考考点政治学科有167个,但真正每年涉及到的不到30个,到底哪些是高频考点,到底会怎样考?学生拿到考试大纲仍然不能明白。为使学生有直观的映象,我们把去年的考试卷印发给学生,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帮他们分析,每一种题型,每一个选择题,各科内容大概是如何分布的。试如第12个选择题就是政治计算题,近5年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考的计算题,今年我们特别要注意哪些角度;在应对这些计算题时应注意什么。非选择题部分,38题一般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角度出发,39题大多从史料或文化角度出发,近三年是如何考的,今年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高考考什么,用什么题型,什么方式来考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明确的指向性。
四、加强有效训练、重视讲评,提高答题能力
练习是消化、巩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迅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重视和加强训练和测试。为此,配合第一轮,第二轮复习,我们进行了午测和周测。由于这些测试解答本身蕴藏着每个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思维的特点,这样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的知识体系。
测试时,评重于考。一般每复习完一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测验,但测验并不是目的,测试是为了发现问题,因而我们对试卷讲评的重视大大超过测试本身。讲评也是提高复习效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讲解选择题时,重在注意易错的问题、同一问题不同的表述及探索答题的规律;讲解材料题时,重在分析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步骤,把握好解题的方法、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力求做到讲评一次,复习一片,掌握一类。通过讲评使学生能不断明确丢分的原因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得分率。
五、加强有效阅读和默写训练,提高知识的储备量
作为文科生,阅读和记忆是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每周安排3次(18:30)的时间进行重点知识的默写,第二天抽查,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会认真去完成;每晚我们都安排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知识点给学生去阅读(21:50—22:20),坚持一个月后,学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紧张而忙碌的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遗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较长,第二轮复习时间较紧。
2、周考评讲时间安排不合理,耽误教学一些进程,缺乏质量上的提高。
3、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学习,闭门造车,目光受制约。
4、学生阅读安排时间太迟,起步太慢。
5、默写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影响答题质量。
尽管有一些遗憾但感受最深的还是由于各科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学生反映根本没时间看书,其实到了复习最后阶段,学生需要回归教材,对照考试大纲认真阅读教材,但学生反映时间都被各种作业填满,甚至只能优先完成强势学科布置的作业,这样势必会影响最终成绩。
总之,在高三政治学科复习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想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能力,必须按照大纲的要求,联系时政热点,联系重大社会及生活实际,夯实基础,做好专题复习,提高答题技巧,落实教学环节,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做到心中有计划,心中有框架,心中有考点,心中有热点,心中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