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课例教学、新课程研究演讲课题和专题(共5篇)

时间:2019-05-15 05:2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典型课例教学、新课程研究演讲课题和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典型课例教学、新课程研究演讲课题和专题》。

第一篇:典型课例教学、新课程研究演讲课题和专题

典型课例教学、新课程研究演讲课题和专题

一、典型课例教学课题

高中语文

1、必修1 第二单元 《鸿门宴》

2、必修2 第一单元 《囚绿记》

3、必修3 第四单元 《动物游戏之谜》

4、必修4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

5、必修5 第三单元 《说“木叶”》

初中语文

1、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山市》

2、七年级(下)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

3、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桥之美》

4、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湖心亭看雪》

5、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高中数学

(课标实验教材,人教A版)

1、必修1 1.2.1 函数的概念

2、必修1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3、必修2 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4、必修2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5、必修4 1.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初中数学

(人民教育出版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七年级(上)1.3.1有理数的加法

2、七年级(下)7.2.1三角形的内角

3、八年级(上)14.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4、八年级(下)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5、八年级(下)20.2.2方差

高中英语

(牛津版)

1、模块一 第一单元 Reading(第一学时)

2、模块一 第二单元 Reading(第一学时)

3、模块二 第一单元 Reading(第一学时)

4、模块二 第二单元 Grammar and usage(一学时)

5、模块三 第一单元 Word power(一学时)

初中英语

1、八年级(上)Unit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2、八年级(上)Unit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

3、八年级(下)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Section B

4、八年级(下)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Section B

5、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Section B

高中思想政治

1、必修1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兼顾效率与公平》

2、必修1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市场配置资源》

3、必修2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4、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文化塑造人生》

5、必修4 第二单元 第六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初中思想品德

1、七年级上册

第五课 《自我新形象》

2、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 《防患于未然》

3、八年级上册

第十课 《做诚信的人》

4、八年级下册

第九课 《维护社会公平》

5、九年级全一册 第五课 《灿烂的中华文化》

高中历史

1、必修1 第一单元 第 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5课 《国共的10年对峙》

3、必修2 第一单元 第 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4、必修2 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5、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初中历史

1、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3、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4、八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6课

《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5、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高中地理

1、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2、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4、必修2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5、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中的应用

初中地理

1、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2、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3、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欧洲西部

4、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5、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高中生物(人教版)

1.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2.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4.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5.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

1.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 第3章 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2.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叶片与光合作用 3.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第9章 第2节 血液循环

4.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 第18章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20章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中物理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

1、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

2、第四章第6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3、第五章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4、第七章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5、第七章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初中物理

(沪科版初中教材)

1、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第四章 第二节 《光的反射》

3、第六章 第二节 《力的合成》

4、第七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5、第九章 第五节 《提高机械效率》

高中化学

1.必修1 2.必修1 3.必修1 4.必修2 5.必修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三章(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教材)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二、苯

初中化学

1.第二单元 课题1 2.第六单元 课题3 3.第八单元 课题2 4.第九单元 课题1 5.第十单元 课题1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级化学)空气(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常见的酸和碱

二、常见的碱

高中体育与健康

1、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2、4×100米接力

3、挺身式跳远

4、山羊的分腿腾越

5、正面双手垫球

初中体育与健康

1、体育活动与你的心理健康

2、接力跑(新授),远撑前滚翻(女)鱼跃前滚翻(男)

3、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跨越式跳高

4、蹬距式跳远、篮球:运球接力

5、足球:运球、自选游戏

高中信息技术(广东版)

1、必修

1.1 信息及其特征

2、必修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3、必修

3.1.3 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必修

3.3.4 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5、必修

4.3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旅游管理

1、旅游的概念

2、旅行社

3、上海市主要游览胜地

4、客房预订的程序

5、住客房的清扫与整理

教材:《旅游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旅游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前厅服务》(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客房服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管理(含会计、统计)

1、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统计整理

3、统计指数概述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货币资金的清查

5、利润表

教材:张玉森主编《基础会计》(05年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二年级(上)第31课

《回声》

2、三年级(上)第17课

《孔子拜师》

3、四年级(下)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4、五年级(下)第15课

《金色的鱼钩》

5、六年级(上)第15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小学数学

(人教版教材)

1、四年级(下)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

2、五年级(上)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第1课时

3、五年级(下)第七单元

综合应用 打电话

4、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第1课时

5、六年级(下)第一单元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小学英语

1、第6册

Unit 1 Holidays

Lesson 2 “Language Focus”

2、第6册

Unit3 Seasons And Weather Lesson 3 “Fun Reading and Writing”

3、第7册

Unit 2 Our Favorite Food

Lesson 2 “Language Focus”

4、第7册

Unit3 Visiting the Aquarium Lesson3 “Fun Reading and Writhing”

5、第8册

Unit 1 On the Weekend

Lesson 2 “Language Focus”

小学科学

1、三年级(下)

鲫鱼与青蛙

2、四年级(下)

浮力

3、五年级(上)

火山的喷发

4、六年级(上)

燃烧与灭火

5、六年级(下)

杠杆的平衡

幼儿园

1、我走你也走(小班)

2、我长大了(中班)

3、我的家乡——黄山(中班)

4、一个秋日(大班)

5、昨天、今天、明天(大班)

涉及领域:▲健康、数学 涉及领域:▲语言、社会 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涉及领域:▲艺术、科学、社会 涉及领域:▲科学、社会

二、新课程研究演讲专题

初中语文

1、试结合教研实践谈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义教新课标第四学段阶段目标“阅读”一项的学习心得

3、例谈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增养才能真正落实义教新课标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建议

5、例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相机融入语法修辞知识的途径

初中英语

1、为什么说在课堂上学生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如何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2、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设计任务时应体现哪些教学原则?如何让任务型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3、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评价一堂英语课?

4、简述为什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动研究内涵。

5、谈谈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篇:典型课例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我从直接点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

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在下一步课文学习中的感受、理解、体验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检查预习:

1.出示“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可见一斑”等词语检查学生读音

2.介绍文章作者及作品

3.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文中哪句话概括交代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自己预习时勾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准备与大家交流。(给予学生一定的整理时间)

【设计意图:①这些内容是我校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项,以预习题组的形式出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②问题的设计步步为研读课文做铺垫。从课文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的提示到理解句段的内容的分析、质疑,从而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大大降低听课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

品读课文:

一、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失母之痛”

师:许多同学都勾画了第二自然段请你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本段,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生:自由读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生:我认为有悔,我认为有恨。

师:他用了书上的一个字,“恨”,“恨”有很多种,请你把目光再次锁定到这段文字当中,你从哪些语句当中看到了这个“恨”。

生:默读。

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2)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3)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如预设环节: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师: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生: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生: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来体会此时的季羡林的心好吗?(学生读课文)

师: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生: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师:此刻,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撕心裂肺。从此失去了叫妈妈的权利,怎能不恨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师:补充资料帮助深入理解。

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生: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师:在季羡林心中,他认为什么最重? 生:母亲,母爱最重!

师:可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却依然只有那——恨,还有那无尽的怀念。我们齐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学生捕捉一个“恨”字,以它为牵引点、情感线,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对关键词句的把握不仅建立在理解词语,理解作者的心境,而且达到情与感、读与悟的融合,还要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突破这一难点时除了借助关键词句外,再有力求打动学生的心,(教师的语言的点拨、多形式的朗读、资料的拓展、同为子女的思想情绪的迁移)等处处为这一目的服务。让学生在各种体验中增强语感。】

二、研读“祖**亲”,感受怀念

师:他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异乡,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

生: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师:有一个词,叫——“频来入梦”。什么意思? 生:经常到梦里来。师: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亲的怀念?。

生默读日记内容并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问题深入阅读,从课本中获取信息,使学生情感深受感染,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师相机:出示“„„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出示日记

(一)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追问:“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生: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师:我们通过这凄凉,通过这甜蜜。看到了作者在异乡的生活,对吗?这凄凉这甜蜜最后融成一个字,萦绕在作者心头,哪个字?

师:引导学生提取段中的“糊”字,在这里“糊”字怎么理解呢? 生:覆盖、粘、缠在

师:糊字用在这里好在哪里?糊字写出了什么? 生:萦绕、包起来的意思想甩也甩不掉。

师:想甩甩不掉的是什么呢?是内心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全都融入到这个“糊”字中了。谁来给老师和同学们读出作者这种甜蜜。

生:读

师:一个糊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

虽然凄凉但内心甜蜜你能读出作者的复杂心情来吗?

【设计意图:对这段的教学出发点是体会作者身在异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怀念,教学方法即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首先抓住凄凉和甜蜜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知道作者的心是复杂的,复杂的心“糊”在心里。再有引导学生抓住“糊“这个字,对这个字的剖析、把握完全能走进作者的内心,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体会这个字用的贴切之处,进而探究人物的情感世界,即对亲人对祖国的怀念是刻骨铭心的,挥之不去的,让学生感受到品悟语言的魅力,在今后自己习作时是个借鉴。】

师:出示日记

(二)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3)感情朗读。

师: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与上一环节紧密联系。前一个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关键语句深入阅读,品出了关键字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中外母亲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师引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四、梦中寻母

师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却又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何故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

师: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 引导学生比较“面庞”与“面影”出示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生:夜里梦到母亲朦胧身影。没有看清母亲的面庞。

生:他想看清母亲,在他的记忆深处,他已经想不起来母亲什么样子了。

生:记不起面庞了。

师:在这句中有一个字,注定了他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生:幻。

生:一种虚有虚无的,幻影的那种。

师:作者看不清母亲的面容,而且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母亲呢?

生:梦里,在泪光当中

师: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齐读《寻梦》的结尾。

师: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单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 生: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

师: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设计意图:“面影”和“面庞”两词是近义词,但文中用到的是面影,而不是面庞。通过两词的比较,一是领悟作者情感表达的技巧,“面影”是虚无的,是想看见而又不能看见的复杂情感。表现了

作者心中无限的惆怅,通过量词的对比,实现深入阅读的目的。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四、升华情感,适度拓展

师: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再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师:正因为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地怀念自己的母亲。这恨、这糊、这哭、这寻,构成了作者一生怀念母亲的心,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师:出示课件《我的中国心》文字并深情诵读随机音乐想起。【设计意图:呼应文章首尾,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进行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恨 糊 哭 寻 生身母亲= 祖**亲

第三篇: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

一、问题情境

画家会画画,很伟大,很出名,受人仰慕、推崇。牧童年龄小,会放牧,地位低下。两者相差悬殊,可是著名的画家和小小的牧童之间却发生了故事,后来,大画家甚至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预设性教案

课题: 21.画家和牧童

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品质。2.感悟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重点: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21.画家和牧童,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将“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

师:你们发现老师今天写的课题有什么特点吗?(生自由发表观点。)

师:画家会画画,本领大;牧童只会放牛,很不起眼。可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却对一个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哪些词句说明戴嵩是一位著名的大画家?(指名说)2.谁能用“一 ……

就 ……

”来说话。(课件出示)

师: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画画,他沉思片刻,就画了一幅《斗牛图》。他是怎么画《斗牛图》的?

三、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问:他是怎么画《斗牛图》的?(指名说)1.(课件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听录音、齐读)

师:结合这句话我们想象一下戴嵩当时画画的样子是怎样的?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 吧。

(生自由说)

2.你们能用“一会儿 ……

一会儿 ……

”来说句话吗?(课件出示)

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一)师:戴嵩的画画得这么好,难怪围观的人看了会纷纷夸赞。都有哪些人来夸赞啦?

(商人、教书先生)他们是怎么夸赞的?分小组来读读他们的话。

1、分小组读、学生评价。

2、(课件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找找其中的近义词。

称赞、赞扬、夸赞

作者写得真好,表达同样的意思能用上不同的词语,你们在写话中也学学他哦。

3、师:围观的人这么多,肯定还有很多人在夸赞他,你们想象着还有什么人会怎样夸赞戴嵩呢?(自由说)可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什么事?

(二)学习五、六自然段

1、默读。

2、发生了什么事情?炸雷一样的声音该怎么读呢?(指名读、小组读)

师: 听了牧童的话,围观的人这时的表情怎样?(呆住了)(课件出示图片)为什么呆住了?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互说、自由说说)

戴嵩的态度怎样?他怎么说的?(和蔼)谁来当小牧童?告诉大画家画错的原因吧。(指名读牧童的话)

3、男女生分角色读戴嵩和牧童的话。

4.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们想对戴嵩和牧童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话)

三、延伸拓展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小牧童这样的事情呢?你们是不是也敢于说真话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说。

四、总结

今天,咱们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位著名、和蔼又虚心,一位勇敢、善于观察又实事求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可要向他们学习哦。

三、课后反思

本堂课导入以与平时不一样的课题写法来质疑,学生因此产生许多疑问,并对课文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了抓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情感、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感情;设置了学生能展开丰富想象的环节,拓宽了他们思维的空间。学生们能积极、有效地在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并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精神。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结合上做得不够,课堂要更富于开放性。

桂花坪小学:范舟

2005年7月

第四篇:数学教学典型课例评课

数学教学典型课例评课、研讨

数学教学典型课例评课、研讨新课程与教师色转变新课程下教师角色有三方面的转变 :

(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3)教师成为研究者。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新旧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过渡、渐进与交替的过程。

3、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

4、教师成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有

5、教师成为研究者

二、关于备课问题

1、新课程备课的要求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应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1)体现发展之本,尊重学生差异(2)体现课标,注重三维整合

(3)体现教与学统一,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4)凸显教学过程,体现预设与生成(5)体现教材,解读并超越教材 2.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3.生成与预设——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

(1)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在预设中留足空间寻求平衡(2)适时调整,在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寻求平衡 ①质疑问难,插问追索

②搁置、拒绝,在巧妙延伸中寻求平衡

三、教学情景创设问题

1、教学情景的内在要求

2、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思路

根据创设教学情景的目的差异,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创设环节上各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创设一个较完整的教学情境大致需要经历一下几个过程。(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问题

1、主导与主体

“主导”的本意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教导。意即教育、指导、引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上路”,全面发展;二是辅导。意即辅导与疏导。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辅助、帮助,如同流水受堵,需要疏导一样。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地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答应。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的精讲、精问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恍然大悟的导向作用。但不能走极端,认为教师的每句话都必要。

“主体”,哲学上原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在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教师“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的过程。当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实行“大放手、大撒手”的“放羊式”教学。

2、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两者是平等的关系。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而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激励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制定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要制定比较全面、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落实这些目标。(2)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①渗透新教学理念,摆正自身的位置,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一,要树立主体性学生观,确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第二,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必须突出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展示。第三,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课本、对教师的内容“思考、质疑、消化、吸收”。

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第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要制订好教学目标,充分认识教育对象,认真钻研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程序。第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分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因素,让学生动起来、思起来,并协调多种因素,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目标实现。第三,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讲授、示范、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需要。

②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担负起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责任。或借助现代化视听手段,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课堂变得宽松、愉悦,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主体能动性良好表现创造条件。③提供学习资料、资源

为了支持学生学习和探索,教师要做到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同时,教师还要在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方面提供帮助。

④创造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头和中间出现问题、有问题大家都能理解,现在教学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⑤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互动和交流,实现对学生多元性、多元化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有效的反馈,判断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给予明确、积极地评价。教师的这个评价要有鼓励性,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也要很好地保存学生的自信心。(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①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建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参与课堂教学,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有效参与。

积极参与主要有几个表现:情绪饱满;交往互动;参与面广。

有效参与有五种表现: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学生的思维活跃;获得学习策略;充分动起来,机会充分;创新素质得到培养。②给学生充分时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者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纲的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自己解决问题。③恰当选择合作学习时间和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设计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上。④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获得知识

现代教学把知识看作一种过程,它除关心所传授的知识数量外,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教材,深入研究和探究、交流、归纳、概括、总结。

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要想探究,必须具备:探究的欲望,探究的空间,探究的时间。3.教师如何“导”

(1)教师的“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遇到“疑难”是必然的、正常的,教师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给予点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品尝到“探究”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遇到学生见解、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等发生偏离教学目标与文本时要及时引导。(2)教师的“导”还要“点到为止”

教师“引导”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把握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让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自去领略“洞”的世界。这正如教师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学生尽力跳了还是够不着时,教师只需给他稍微垫一个台阶,让他继续够,而决不是直接把桃子放到学生手里。否则,学生就永远尝不到成功的艰辛和喜悦。垫好了台阶之后,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该是隐身而退的时候了。

五、教材使用问题

1.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是教师对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是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关键一步。教材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阅读感知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多角度感知教材。影响对教材全面感知的最大障碍是教师自己,自认为熟悉教材而不认真钻研。教师应将通读全套、整本教材与精读所教单元或课题紧密结合起来系统阅读;将咬文嚼字细读课文内容与亲自动手做练习、习题结合起来深入阅读;将本文学科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参考资料、各种杂志结合起来广泛阅读。这样,才能多方位深层次感知教材,真正把握教材。(2)思维加工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从本质上理解教材的加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揭示这一部分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知识的价值与功能,理解教材的目的要求,找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3)想象构思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运用阅读感知和思维加工的成果,想象构思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实施教学,使之更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想象构思,既是前阶段钻研教材的总结概括、优化组合,又是结合师生素质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创造的过程。通过想象构思进一步对教材的内容分解组合、增删改换,精心处理教材,形成教学的初步方案,为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教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用”不是死啃教材,不是唯教材至上,而应把教材看作一个可参照的蓝本,是在此基础上的开发与创新,而不是简单的执行与传递;而且教材也不可能是完整的,客观上要求教师去加工,不断地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灵活运用教材,补充、丰富其内容,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2.依循教材与“改造”教材

义务教育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都要求教师具有比以前更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材编写自有一套体系,它面对虚拟的学生,具有完整性、严整性的特点,又有抽象性、模糊性和未定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材使用与处理上要把握好依循与改造关系。怎样才能把握好依循与改造关系呢?通常可以有以下几点:

① 认真解读课标,把握新课标新理念。

② 搜集和听取教材编写者的提示,领会编写意图,尤其要注意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把握教材的思路和特点。

③搜集和听取实验区介绍的经验,对可用的经验实行“拿来主义”。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全面实施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将层出不穷,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独立理解和判断,并依据学生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⑤听取学生意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改造教材可以把不符合学生认知现实的改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可以把呈现方式枯燥的改为有趣的、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可以把简单的内容改造为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3.把握好利用教材资源与开发课内资源的关系

对新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广泛的课程资源。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实现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的结合,要把课内外教学资源当作教材资源的一种扩大、延伸。像过去那样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完成一学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新视野下的教程资源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怎样理解教材资源和可课内外资源的关系呢?

①教材是主要的,教材规定的目标应该达到,这是教学之本。

②广泛开发课内外教学资源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教材的使用,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③开发课外资源是为课内教学服务,将课内的方法、技能迁移于课外,着重于个体探究式学习和群体合作式学习,讲求实效。

总之,以教材和课堂为圆心或轴心,逐层次扩大教学资源,将教材变成开放性教材,将课堂变成开放性课堂。

六、课堂活动组织问题 1.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1>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很多时候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选择时机不当,没有保证有效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

<3>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在一些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从大局出发。再由于独生子女自我约束意识弱等本身的性格特点,难免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出现争执,表现出个人争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树立榜样,合理引导。<4>小组合作中材料的过于缺,也是影响合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过多的材料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过缺的材料又不能支持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过犹不及。因此,教学材料的运用要具有科学性。

<5>大班级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过多的小组使教师不能很好地分组与管理。

<6>教师合作学习教学还需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小组技能,发挥小组合作最好的潜能。(2)合作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学生要学习、掌握的内容进行的,因此,要使合作富有成效,教师一定要事先精心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1>内容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发表评论

第五篇:典型课例教学 大气压强

三、教育教学材料

(4)典型课例教学

1、教学设计(1份)

2、《典型课例教学评审表》(3份)

3、《典型课例教学评审表汇总表》(1份)

黄铺镇中心学校

林树生

二0一一年八月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黄铺镇中心学校

林树生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节《大气压强》。学生将在前两节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大部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但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却并不清楚,学生经历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式:实验、探究、精讲、点拨 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与测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拓展

实验器材:熟鸡蛋酒精棉球细砂

广口瓶

火柴

镊子

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

有颜色的水

抽气机

马德堡半球

注射器

吸盘

水平板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

1)我将怎样做呢?鸡蛋到哪里去了? 2)你可知道生活中吸盘其中的奥妙?

3)生活中我们吸饮料,是我们吸的力量将饮料喝到嘴里吗?那是什么力量是饮料上升到嘴里?

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

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是我的特异功能将水吸住了吗?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

(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

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

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利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两侧曾各用七匹马拉不见分晓。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的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这个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请同学点击“我的知识点”自己找寻答案。探究问题:

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

3、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会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共同释疑:现在你是否清楚我们的课前实验都是在利用什么呢? 提出问题:现在谁愿意亲自感受一下大气压强?请两位大力士来拉开这马德堡半球,采访一下你们的感觉,大气压大不大?有多大呢?大气压强这么大,我们可想知道它的大小?那如何测量呢?让学生阅读“想想做做”。

探究问题:

1、这个实验为什么要将活塞推到底?

2、为什么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3、拉动的距离怎样计算最方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对前面所学知识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四)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过渡:提出问题:有无精确的实验来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呢?这样大的大气压强怎样去测?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

2、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3、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尽情猜想可以从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他们的多向思维提供空间,激发他们课下自主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为他们敲开科学探究之门。

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

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

1、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

2、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

3、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外界大气压强没变,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而液体压强只与密度、高度有关,密度不变高度自然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液体压强公式与本节内容相联系,弄清实验过程,突破难点。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请同学们赶快步入“资料超市”了解气压计,找寻答案,同学发言。

1、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导言:大气压是我们的朋友,大家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没见过活塞式抽水机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心式水泵,想了解吗?一起来吧!

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演示动画,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浏览,利用信息资料学习。分组讨论,自主探究。设计意图:让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当他们带着疑问主动去发现会比被动接受印象深刻。

(七)反馈练习

请同学点击“想想做做”,自我检测,分组讨论,点击答案,验证。提出疑难。疑难由学生解释,教师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八)知识拓展

时间同学自由支配,可以进入“自由浏览”、“科学家简介”、“习题套餐”、“网络平台”根据需要自由选择。相信网络中一定有你感兴趣的大气压的知识,开始自由选择吧!

设计意图:根据九年级学生不同层次特点与不同学生的要求,给予他们每人自主学习与提高能力的一定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思维更鲜活,更富有个性,使他们真正进入网络时代,充分感受

网络环境带来的魅力。

(九)创新交流

主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你的收获、感受以及你更感兴趣的问题给我留言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留言本中与教师、同学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将知识拓展创新。

设计意图:这是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十)作业

1、利用网络资源,分组查寻高度、天气对大气压的影响。

2、你是否有自己的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也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14、3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吸盘

吸饮料

覆杯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测量

估测:(P=F/S)吸盘 弹簧秤 刻度尺水平板

精测:(P=ρgh)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的应用

离心泵、抽水机

课例研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理念:

1、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2、注重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多样化。

科学探究在本节课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的网络教学。

借助计算机,通过教师引导,同学合作,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给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以充足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需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下载典型课例教学、新课程研究演讲课题和专题(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典型课例教学、新课程研究演讲课题和专题(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度一级教师职称典型课 例教学课题[5篇]

    2016年度一级教师职称典型课 例教学课题 高中语文 1.必修一 《再别康桥》第一课时 2.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3.必修三 《祝福》第二课时 4.必修四《雷雨》第一课时 5.......

    课例和课例研究的区别

    课例和课例研究的区别: 课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纪实,即它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即课例。课例是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 课例研......

    鸡兔同笼课例研究(共5篇)

    《鸡兔同笼》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内容。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主要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个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三十五中学 王澍2008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

    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推荐五篇)

    《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河南省禹州市郭连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韩宗章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共5篇)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有效教学不仅是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新课改的推进离不开教学的主渠道——课堂,而当前课堂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十九中高中语文组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

    李欣典型课型研究个人教学反思

    典型课型研究个人教学反思 李欣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构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