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3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3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2014)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è”。
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
xiaoxue.xuekeedu.com
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ù”。
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xiaoxue.xuekeedu.com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
xiaoxue.xuekeedu.com
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á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
xiaoxue.xuekeedu.com
“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于老师始终一手为学生手持话筒,一手扶在学生的肩上,俨然是一对亲密的朋友。]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
xiaoxue.xuekeedu.com
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此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于老师的朗诵,都被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于老师按下了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当于老师把课文读完,台上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
xiaoxue.xuekeedu.com
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
师:怎么“煮书”?关键是“煮”,就是要“想”,要“思”(边说边板书:思),怎么“煮”?是“想”,动嘴,动脑,一边读一边想,这才叫真正的“煮书”。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说你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没有出来,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动脑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书来,把书打开69页,谁来读第一段?
师:(指名一男生)请你来读一读。
生:(男生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于老师再次让全体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xiaoxue.xuekeedu.com
师:他读得有三个优点,第一,题目读得好;第二,有两个词读得好,一个是“赶紧”(边说边把“赶紧”二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能看见吗?跟我一起写吧。
还有一个词,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找到了没有?护士是怎么说的?
生:(齐答)责怪。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护士责怪说”,读。生:(齐)“护士责怪说” 师:这个词,他读得非常好。(边说边板书“责怪”)“怪”字的竖心旁,先两边后中间。为什么说他这两个词读得好,“赶紧”不仅是读说的话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份心情,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情,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心情,表达我对母亲的体贴。请你把这段再读一读。
生:(读)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你别动,我来抱你。”再读。生:(齐)“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还有一个词,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
xiaoxue.xuekeedu.com
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责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责备,责备太厉害,不是护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请他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
生:(读)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顺着这样的语气往下读。生:(读)护士说: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这都是一种责怪,而不是责备,责备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轻,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心、着急,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想不想听于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
生:(练习读这一段)
师:刚才他读的唯一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母亲说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谁愿意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
生: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xiaoxue.xuekeedu.com
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最重的时候”要强调,儿子说有一百多斤,可我这一生啊,最重的时候才89斤。一起读。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越读越好了。谁接着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请坐。看这儿,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xiaoxue.xuekeedu.com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师:当你们边读边想像的时候,已经在脑海中出现母亲带领她的 xiaoxue.xuekeedu.com
孩子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三段,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师在黑板上板书:笑、哪个)
师:很好,读得非常有感情。看黑板,护士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笑了笑,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从她的表情,从她的话中,你看到母亲的内心了吗?你体会出母亲的内心了吗?她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说说看。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师: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生:我觉得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所以,她笑了笑说:”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你从这个字当中(手指黑板上书写的”哪个“二字),”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
xiaoxue.xuekeedu.com
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拿起书,再一起把第三段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第三段)”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多么感人的动作,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难读的、最感人的最后一段。请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母亲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 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xiaoxue.xuekeedu.com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于老师读完,台上台下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书,就叫”煮书“。一定要好好地去读,好好地去想,去思考,要读出字面里边包含的意思,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 xiaoxue.xuekeedu.com
背面。
在下课以前,我想请同学们再把书读一读,我最喜欢听小朋友们读书。我相信这一次读得比刚才大有进步,我还想请开始读的那五位同学来读,好吗?我们来看一看,这五位同学通过这两节课,和第一次读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进步。
生:(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第一位同学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师又让全体同学练读两遍。其他同学都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学生读完课文,下课的哨声也响了。)让我们给这五位同学掌声。(师带头鼓掌,生跟着鼓掌)依我看,这五位同学都进步了,我的掌声不仅是献给这五位同学,也是献给所有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在进步。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好吗?还有写字任务,写字的时候,我提醒大家有两个字要注意,第一,写”疚“的时候要注意,(边讲解边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笔捺起笔要高一点,而且要舒展。因为字写得有没有精神,有没有骨气,捺很关键。还有一个”越“字,一起跟老师写,(边讲解边示范)捺要长一些,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从左边的第二横的地方开始,斜钩稍微高一点儿。记住:右边的第一笔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横的地方起笔,不然的话,这个字就写得很难看。你们回去以后,描红仿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
同学们,我送大家一句话:”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下课。
第二篇: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培养学生质疑解惑,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难点: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继续学习2.师深情述第一段
二、无意一抱
师:这无意中的一抱,作者有什么感受?(母亲很轻)师:浏览1、2自然段,用一个短语说明母亲很轻。交流:
生A母亲竟然这么轻 生B轻轻的
师:母亲说——生读“我这一生……”
师:你现在几斤?过几年,你就会长成一个壮实的小伙子。
xiaoxue.xuekeedu.com
师:再读读,“只有”你读懂了什么? 生:母亲太轻了。
师:母亲太轻了,骨瘦如柴。师:再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齐读
师:这是意料之中还是大大出乎作者的意料?
静心默读1、2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品读。遇到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交流
生:“没想到”
生:我左手托住……右手托住……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面摔倒/ 师:
师:还有哪儿让你看出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没想到 生:没想到 生:我以为……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
师: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是怎样的?看,记忆的闸门已经打开了,母亲向我们走来。看看画面,读读语段,品品词语,想想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读书声音响起来吧。(出示“在我记忆中……让她来提”)
xiaoxue.xuekeedu.com
交流:
生:这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母亲 师:哪里体会到的? 生:略
师:用你的朗读来表示 生:略
师:点出重点词语。师:这样是一天吗? 生:年复一年
师:讲述:(图的内容)母亲……汗水湿透了……赤脚穿着的布鞋也磨破了。什么叫“翻”?什么叫“越”?这高高的山岭需要母亲赤着脚一步一步地走,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坚强 生:有爱心
师:这是一位……的母亲,让我们用心体会吧 生齐读“在我的记忆中……”
师:把声音放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坚强的母亲。生:齐读
师:继续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有爱心 师:哪里体会到?
xiaoxue.xuekeedu.com
生:凡有重担,让她来挑。
师:母亲挑起的仅仅是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吗?和老师一起读 “我得了重病,连续三天高烧不退……”
“开春了,家家户户忙着插秧,而我们家只有母亲……”
“过年了,我和妹妹嚷着要穿新衣裳,我们根本不知道家里只有仅有的几块钱了……”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饿,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贫穷、疾病、忙碌,太多太多了,我们的妈妈会如何来面对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生说四个句式。
师:你理解了重担的含义吗?仅仅是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吗? 生:还有家里所有的家事。生:遇到的困难。生:生活的重担。
师: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家庭的重担,生活的重担。小结:……所有的重担都是她一个人承受。
生齐读“我一直以为……那么重的担子”
师:母亲承担了所有的担子,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艰辛
xiaoxue.xuekeedu.com
生:不怕困难 生:伟大
师:让我们走入记忆深处,感受这位伟大的母亲。生齐读“在我记忆中……让她来挑。” 师:把对母亲的感情朗读出来 生再次齐读
三、读懂“我”
师:第一次的无意之抱,母亲竟然这么轻,而我的心里重重的。动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读懂了我怎样的心? 生自读 交流
生:心里很难过
师:你从哪句话总体会到的?
生: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为什么很难过? 生:用80多斤的身体…… 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了很难过
师:除了难过,还有吗? 生:愧疚
xiaoxue.xuekeedu.com
师: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生:读句子
师:为什么这么愧疚?
生:没能帮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指名读
师:你还读出了“我”怎样的心? 生答不出,再读读
师:更多的是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生
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轻轻的,这么轻,我的心里重重的,这是一种感恩。
(出示图、音乐)。母亲老了,疾病捆饶着她,连转身下地都十分困难……望着母亲苍老的脸庞,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师:示范:妈妈,没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生说(先说自己想说的,再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地抱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生齐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地抱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四、深情一抱
师:这与其说是突发奇想,不如说是真情的澎湃。这是人间最美的……
xiaoxue.xuekeedu.com
这深情的一抱啊,(出示图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我做手……右手……还把母亲…… 师:板书:抱在怀,轻轻摇
师:这深情的一抱啊,读——
生读: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引读“母亲终于闭上眼睛……眼角流下来。” 师: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生:感情的泪水 生:激情的泪水 生:高兴的、恬美的
师小结:这是高兴的泪水,甜美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深情之抱啊,读——
师:总结:第一次的无意之抱,让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第一次的深情之抱,让我的心和母亲的心紧紧相拥。板书:深深慈母心,拳拳赤子心。
五、情感升华
师:每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每个人都有母亲,让我们从第一次做起,为母亲做无数次 全班起立,读诗
xiaoxue.xuekeedu.com
六、课外延伸
为我们的母亲诵读这篇课文
深情地拥抱一次我们的母亲,用一段话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轻轻的 这么轻
抱在怀 轻轻摇
深深慈母心 拳拳赤子心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于永正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è”。
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ù”。
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á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于老师始终一手为学生手持话筒,一手扶在学生的肩上,俨然是一对亲密的朋友。]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此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于老师的朗诵,都被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于老师按下了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当于老师把课文读完,台上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师:怎么“煮书”?关键是“煮”,就是要“想”,要“思”(边说边板书:思),怎么“煮”?是“想”,动嘴,动脑,一边读一边想,这才叫真正的“煮书”。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说你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没有出来,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动脑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书来,把书打开69页,谁来读第一段?
师:(指名一男生)请你来读一读。
生:(男生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于老师再次让全体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师:他读得有三个优点,第一,题目读得好;第二,有两个词读得好,一个是“赶紧”(边说边把“赶紧”二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能看见吗?跟我一起写吧。
还有一个词,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找到了没有?护士是怎么说的?
生:(齐答)责怪。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护士责怪说”,读。
生:(齐)“护士责怪说”
师:这个词,他读得非常好。(边说边板书“责怪”)“怪”字的竖心旁,先两边后中间。为什么说他这两个词读得好,“赶紧”不仅是读说的话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份心情,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情,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心情,表达我对母亲的体贴。请你把这段再读一读。
生:(读)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你别动,我来抱你。”再读。
生:(齐)“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还有一个词,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责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责备,责备太厉害,不是护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请他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
生:(读)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顺着这样的语气往下读。
生:(读)护士说: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这都是一种责怪,而不是责备,责备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轻,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心、着急,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想不想听于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
生:(练习读这一段)
师:刚才他读的唯一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母亲说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谁愿意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
生: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最重的时候”要强调,儿子说有一百多斤,可我这一生啊,最重的时候才89斤。一起读。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越读越好了。谁接着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请坐。看这儿,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师:当你们边读边想像的时候,已经在脑海中出现母亲带领她的孩子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三段,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师在黑板上板书:笑、哪个)
师:很好,读得非常有感情。看黑板,护士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笑了笑,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从她的表情,从她的话中,你看到母亲的内心了吗?你体会出母亲的内心了吗?她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师: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生:我觉得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所以,她笑了笑说:”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你从这个字当中(手指黑板上书写的”哪个“二字),”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拿起书,再一起把第三段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第三段)”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多么感人的动作,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难读的、最感人的最后一段。请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
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
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
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
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母亲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
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于老师读完,台上台下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书,就叫”煮书“。一定要好好地去读,好好地去想,去思考,要读出字面里边包含的意思,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在下课以前,我想请同学们再把书读一读,我最喜欢听小朋友们读书。我相信这一次读得比刚才大有进步,我还想请开始读的那五位同学来读,好吗?我们来看一看,这五位同学通过这两节课,和第一次读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进步。
生:(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第一位同学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师又让全体同学练读两遍。其他同学都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学生读完课文,下课的哨声也响了。)让我们给这五位同学掌声。(师带头鼓掌,生跟着鼓掌)依我看,这五位同学都进步了,我的掌声不仅是献给这五位同学,也是献给所有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在进步。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好吗?还有写字任务,写字的时候,我提醒大家有两个字要注意,第一,写”疚“的时候要注意,(边讲解边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笔捺起笔要高一点,而且要舒展。因为字写得有没有精神,有没有骨气,捺很关键。还有一个”越“字,一起跟老师写,(边讲解边示范)捺要长一些,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从左边的第二横的地方开始,斜钩稍微高一点儿。记住:右边的第一笔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横的地方起笔,不然的话,这个字就写得很难看。你们回去以后,描红仿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
同学们,我送大家一句话:”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下课。(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2[人教版]
于永正老师《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实录
以读感悟,以读见悟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实录
[元月19日,苏教版全国第八次教材培训会在古城西安人民大厦的大礼堂隆重举行。20日下午,特级教师于永正为大会献课,执教《第一次抱母亲》。为了使没有机会亲临会场的网友也能领略大师的风采,现根据录像资料将课堂实录整理出来,以飨网友。该实录未经于老师认可,如有不当之处,纯属绿宝石个人水平有限,敬请批评指正。]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生:很犹豫吧。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生:这个字念“yuè”。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ù”。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生:愧疚。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师:你接着读。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áng)面摔倒。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于老师始终一手为学生手持话筒,一手扶在学生的肩上,俨然是一对亲密的朋友。]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师:再读一遍。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此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于老师的朗诵,都被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于老师按下了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当于老师把课文读完,台上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边听边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3、是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
1、提出自读要求:
(1)先读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准生字词。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自读,指名读。
通过课前预习,你在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上有什么收获?
(2)齐读生字词。
(3)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互相交流、补充。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自己再认真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4、指名正确说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2、哪些字难写?关键笔画在哪儿?
3、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复习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
是的,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新授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拿出笔来,勾画与课题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1)你们感受到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感悟。
(1)交流自己勾画的语句。
(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投影:
a.“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b.“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4)在学生说的时候,相机指导用“轮流”、“翻山越岭”说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文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感恩呢?
(可提到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笔,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吗?
2、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选几篇写得较好的文章实物投影,并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学了这课,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感人的课文。
2、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拓展练习
1、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带来了吗?
2、互相交流。
3、谈自己的感受。
三、读写拓展
1、交流得真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那恩重如山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
2、各人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
3、创作成果展示。
4、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母亲健康、快乐!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崇敬、爱戴
母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