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8章第2节 幼儿的言语与活动活
第八章第二节 幼儿的言语与活动活
一、动中幼儿言语的特点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言语主要有哪两方面?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二十年代,就对儿童的言语作了详尽研究。着重研究了2~7岁儿童的言语,并将其归为两大类:(一)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他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 1.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儿童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这些字词和音节。他并未想到要和谁说话,甚至在讲一些有意义字词时,也是如此。2.独白
儿童对自己说话,似乎在大声思考,其实并不是对任何人说话。3.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在有人存在的情况下,儿童之间相互说话,但并不构成沟通思想或传递信息的功能。说话的儿童并不要求旁人参与谈话,也不要求他懂得这种谈话,更不注意旁人的观点,旁人只是一个刺激物的作用。这种双人或集体独白实际上只是儿童在别人面前大声地对自己说话。(二)社会化言语
社会化言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适应性告知
当儿童把某些事情告诉他的听众而不是讲给自己听,或者当儿童在对自己讲话的同时也在与别人合作时,或者他与他的听众进行对话时,便产生了适应性告知。适应性告知实际上是儿童要促使别人听他讲话并且想方设法影响别人,即在传递思想。2.批评和嘲笑 这是一类有关别人的工作和行为的话,它与特定的听众相关联,但富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肯定自己而贬低别人,如:“我妈给我买了一支冲锋枪,比你的大得多。”’
3.命令、请求(祈使)和威胁
这一类言语有明确的相互作用。如:“你过去一点,挡了我了。”“老师,请你过来一下。”“等一会儿,现在不要进来。”“别动,我要生气了。”等。4.问题与回答
常在社会化交往时出现。儿童提出的问题大多要别人答复,而儿童的回答有拒绝和接受两种。但是,这些回答不是有关事实的答复而是有关命令和请求的答复。如:“你把玩具还给我,好吗?”“不,我才玩了一会儿,我不给你。”
二、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如何针对幼儿言语中的问题进行教育?(一)音准差
1.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3~4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地支配发音器官。他们发出的元音错误少,错误往往在发辅音上。这是因为辅音要依靠唇、齿、舌等运动的细微变化。小班由于唇和舌的运动不够有力,下腭不灵活,因而发出辅音时往往分化不明显,他们的发音往往不够清楚,说出来的常常是两个语音之间的音,而不是用一个语音代替另一个语音。吐字不够有力,也造成发音不准确。如3~4岁幼儿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不能发出f音。因为f是唇音,这些幼儿不会用牙齿咬住下唇,移动下腭。3~4岁幼儿发音错误集中在zh、ch、sh、z、c、s和n、l、f,常表现为互相混淆。如吃(chi)饭,念成ci饭;牛(niu)念成刘(liu)等。由于受生理成熟的影响,幼儿初期孩子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正确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是对3~4岁的幼儿,可以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引导他们多作发音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应要求幼儿努力做到发音清楚。2.方言影响
发音,除受生理成熟的影响以外,更受环境和教育影响。方言,是幼儿发音不准的又一因素。如:南京地区的人,发“l和n”音较易混淆,于是孩子们也极易错误。苏州地区的方言中“图(tu)片(pian)”常被念成“du bian”而闹笑话。环境中的方言,对幼儿发音影响极大。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也应配合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以促进其语音的良好发展。(二)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要完整、连贯、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要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成分外,还要掌握有表情的说话技巧。而幼儿则掌握得不好,表现在: 1.语气的掌握
语气表示说话时情感和态度的区别,表现出说话人的状态。如疲劳、兴奋、有无信心等等。语气的变化常表现在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方面。由于生理的和经验等方面因素,幼儿不会正确用语言表情技巧。如说话容易把声音拖长,或说得过急。有的孩子还养成了撒娇的说话声调或粗暴的说话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对有些不良习惯,要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给予坚决的纠正。2.幼儿口吃及其心理因素
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幼儿的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紧张。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来自模仿。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在幼儿园,口吃有时似乎像一种“传染病”迅速蔓延,原因就在于此。
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他的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幼儿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三、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如何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 幼儿的言语能力是在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重视在实践中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
(一)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根据《规程》精神,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要求幼儿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并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语音,好的给予鼓励、表扬;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并给予反复练习的机会,以及做出良好的示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规范化。(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而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是指要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因此,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广泛地认识周围环境,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面,增长词汇。同时,要提供他们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尤其是和小朋友的交往,并重视幼儿在交往中用词准确和说完整的句子。当孩子“见多识广”,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
(三)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图书、朗读文学作品等活动来丰富和积累文学语言;在一日生活中,通过随时的观察、交谈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同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在专门的语言活动中所学过的词汇和句式,更多地学习新的词汇,学会用清楚、正确、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四)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五)注重个别教育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智力水平都存在着差异,言语的积极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对幼儿的个别教育。如:对言语能力较强的,可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言语交往任务;对言语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和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大胆说话,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叙述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给予他们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言语水平。内容小结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言语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的。
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言语的参与,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言语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调节作用。幼儿的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
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表达力的发展。幼儿期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加很快,词类范围日益扩大,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初步掌握语法;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期出现了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幼儿期出现了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
在教育活动中应针对幼儿的言语活动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交往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思考与练习
1.掌握以下概念:游戏言语、问题言语、自我中心语言。2.幼儿言语发展有何特点?请简要阐述。
3.跟踪记录一名幼儿在半小时内的言语情况,并分析其言语特点。
第二篇:第5章第2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第五章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
动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请你想想,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要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主要依据下列因素:(一)活动材料的性质
如前所述,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特点,易引起幼儿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的无意中记住。如:爸爸下班带回来几个气球,其中只有一只是大红色的,这只大红色的气球很易被孩子记住。(二)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对幼儿生活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都易成为幼儿无意记忆的内容。如:幼儿想去“水上世界”玩,在玩的过程中,情绪愉快使幼儿久久不忘,总想再去。(三)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如果使记忆材料成为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记忆的效果也较好。如:在幼儿园里,孩子经常在园内活动,却不知有几种树。老师组织幼儿开展“找春天”活动,并要比谁找到的“春天”(内容)多,孩子自然而然记住了幼儿园有多少树。(四)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多种感官参加的记忆效果较好。如:认识桔子,老师让幼儿看看、嗅嗅、摸摸、尝尝,要比只一味让幼儿看,老师讲,记忆效果好。
二、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一)活动动机
活动的动机对幼儿记忆的积极性和效果有很大影响。一些专门的测验和实验,把幼儿带到实验室里,简单要求他们完成记忆任务,幼儿对这种活动缺乏积极性,不感兴趣,记忆效果就较差。而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记忆效果就比较好。(二)幼儿的兴趣 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不同,记忆的效果也不同。如:幼儿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参加竞赛性活动等不同条件下的记忆结果表明:幼儿对竞赛性活动的兴趣较大,积极性也高,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三、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一)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 1.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两个方面:保持住的东西就是没被遗忘,而遗忘的东西就是没被保持。保持越多,遗忘越少。记忆力强的人总是能保持得很多而极少遗忘。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遗忘并非全是坏事。事实上人也不可能将接受的所有信息全部无一遗漏的保持住。适当的遗忘甚至可促进入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与人争吵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不应耿耿于怀,长久不忘,而应该主动将它排解、遗忘。2.遗忘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为避免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他在实验中用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用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测量了遗忘的进程。实验表明,在学习材料记熟后,间隔20分钟重新学习,可节省诵读时间58.2%左右;一天后再学可节省时间33.7%左右;六天以后再学习节省时间缓慢下降到25.4%左右。依据这些数据绘制的曲线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见图5.1)。在艾宾浩斯之后,许多心理学家用无意义材料和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研究,结果都证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从遗忘曲线中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因此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二)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短,记忆的正确性差,容易发生遗忘,因此,帮助幼儿及时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对于一些目标中要求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要帮助幼儿及时复习巩固。同一内容要多次复习,才能为幼儿掌握。如: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了某些儿歌后,可在活动的延伸“渠道”中让其反复表演、复习。复习的方式应灵活多变,避免单调,否则会引起幼儿神经细胞的疲劳,从而降低效果。
2.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记忆为主。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那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生动的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在解释抽象的概念时,应以具体的教、玩具来协助演示,以一定的形象为支柱,使幼儿加深对抽象的语词、概念的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此外,教师还要采用生动、活泼、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开展教育活动。如:演木偶戏、录像、录音等方式方法,都易吸引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获得深刻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实验表明,幼儿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尽量帮助幼儿理解所要识记的材料。同时,还要指导幼儿在记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渐学会从事物内部联系上去识记材料。如:学习古诗“悯农”,老师先将内容绘制成图画,并给以讲解,使幼儿理解“锄禾”、“汗滴禾下土”、“辛苦”,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自己来讲,结果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大多都记住了全诗内容。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实验证明,在识记活动中,有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较好。如:认识兔子,幼儿可以看兔子的外形,摸兔子的皮毛,学兔子的蹦跳,从而对兔子的形象认识就比较“立体”,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四、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闷题及教育措施(一)偶发记忆
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偶发记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它东西。如有实验者把画有各种幼儿熟悉物体并涂有各种颜色的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要求幼儿记住物体并加以复述。这是中心记忆课题。偶发记忆课题则要求幼儿复述图片的颜色(事先并未对幼儿要求)。结果发现偶发记忆现象在幼儿身上表现明显。在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颜色的。这是由于幼儿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课题完成效果不佳。幼儿教师要重视这种幼儿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幼儿朝有意记忆方向努力发展。(二)“说谎”问题
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不对。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这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内容小结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识记是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持下来。再认则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认出来。回忆则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浮现出来。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表象的特征是直观性和概括性。
记忆在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活动的性质和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记忆都有影响。记忆的保持有其相反的过程,即遗忘。遗忘是有规律的。
要根据幼儿记忆的特点组织幼儿的记忆活动,正确对待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思考与练习
1.掌握以下概念:记忆、识记、保持、再认、回忆、表象、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意义记忆、机械记忆、遗忘。2.分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说说其现实意义。
3.幼儿记忆有何特点?结合见习活动谈谈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记忆。
第三篇:第7章第2节 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第七章第二节 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
动
幼儿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想一想,如何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环境? 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
幼儿主要是对事物的个别或外部的特征进行概括,对事物表面的具体形象的特征进行概括。例如:
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他们的理由是,人、马、虎都有身子,有头,有脚等。从6岁起,特别是7岁以后,儿童的概括逐渐不以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为依据,而是根据人、马、虎都是有生命的、活的、能生长的等本质属性来进行概括。这说明幼儿的概括水平主要处于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感知阶段,并开始逐步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方面发展。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幼儿掌握的一些词,基本上是代表事物的某个或某些具体特征,而不是这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幼儿概括的“儿子”就是指像自己一样大的小孩子,而不包括长着胡子的叔叔等。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如上述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它们的外部特征进行的。3.概括不准确
幼儿概括不准确主要表现:(1)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2)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有过宽(如,认为“家具”是“用的东西”)或过窄(如“儿子”只包括小孩)。
幼儿概括水平比较低,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各种概念的掌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这一特点,这是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的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二、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那些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加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而,也就不能成为问题情境。如问6岁的幼儿:2多还是1多?这个问题对6岁的孩子来讲就不能成为问题情境。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幼儿的理解范围,幼儿不明白问的是什么。这对幼儿来说,也不能够引起他们的思考,因而也不是幼儿思维的问题情境。如:“什么是质数?”这样的问题就不会使幼儿产生思维活动。
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从3、4岁开始,幼儿经常会问“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当幼儿遇见他不理解的事物时,他就会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当幼儿提出“为什么?”或“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时,它不仅仅说明幼儿想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说明幼儿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一)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 想一想,幼儿初期思维特点是怎样的? 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对待?
幼儿初期的思维特点仍带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没有充分的玩、教具和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将不会有效地开展。小班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与玩具提供的水平。因此,为了很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
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与活动,因此,组织幼儿开展的各种活动应该是幼儿能亲自动手的,而且,应该认识到幼儿的这种思维特点,允许幼儿边操作边思考。
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还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二)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1.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
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2.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要重视玩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
五、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操作过程。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思考的过程。在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也不相同。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事物的分析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特点。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观察具体事物,让幼儿充分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对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综合。例如,幼儿通过对蚯蚓的观察,感知到蚯蚓身体是一环一环的,所以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爬或是蠕动。再如,幼儿通过对某一张纸在水里下沉得快的现象观察,分析出其原因是“这张纸吸水快”。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实际的活动中对具体事物进行充分感知而获得发展的。(二)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
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进行分类的前提。
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①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如,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找相应的部分,如对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等。他们会说“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幼儿中期、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②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能够对具体事物的特征直接感知,进行直接对比,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通过对物体相同之处的概括与判断,幼儿能够逐渐对事物进行分类。幼儿中晚期,分类能力逐步开始发展起来。如,对一堆插片,幼儿通过摆弄,可以把具有相同形状的插片归类,把这堆插片按形状分为不同几类。在整理物品中也能够获得比较具体物体的经验。如幼儿可以学会比较游戏材料的相同与不同,把游戏材料归类;把相同颜色的橡皮泥归放在一起,把相同形状的纸张放在一起等。
通过操作和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可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本章主要论述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
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也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具体概念。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幼儿在判断事物时常从事物外在或表面的特点出发。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应该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思维?举例说明。2.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3.试用你所学的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下面的事例:一个孩子在画画,本来说画一只小鸟,可是画着画着,他画成了苹果,最后又变成汽车了。4.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到幼儿园去观察幼儿的游戏或其他活动,结合你的观察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5.幼儿园为什么要坚持正面教育,成人为什么不要对幼儿说反话?试用所学有关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一下。
6.对幼儿为什么必须注意运用直观性的原则? 7.说一说你对“问题情境”的认识,它与幼儿园工作有何关系? 8.请从思维的角度分析幼儿为什么爱提问题? 9.请你试着从下面的图形中选出一个图,将其填在问号处,使图形的排列符合规律。想一想你是如何进行思维活动的。
第四篇:第二章第2节
清溪成校·赖老师会计考证班书山有路勤为径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笔记
第二章 第2节
并提供有关证明。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撤销是指存款人因开户资格或其他原因终止银行结算账户使用的行为。
撤销情形:
(1)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的(2)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3)因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4)其他原因需要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尚未清偿其开户银行债务的,不得申请撤销银行结算账户。
存款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必须与开户银行核对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余额,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和开户登记证,银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销户手续。存款人未按规定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的,应出具有关证明,造成损失的,由其自行承担。
三、基本存款账户(4种单位账户的使用范围是重点)
(一)基本存款账户的概念
基本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是存款人的主要存款账户。
(二)基本存款账户适用范围
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以及存款人的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
(三)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要求
(1)下列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级(含)以上军队、武警部队及分散执勤的支(分)队、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异地常设机构、外国驻华机构、个体工商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单位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其他组织。
(2)存款人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应出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
社会团体,应出具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个体工商户,应出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本;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应出具其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证明;
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应出具其主管部门的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和批文;
本条中的存款人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纳税人的,还应出具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
四、一般存款账户
(一)一般存款账户的概念
指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二)一般存款账户的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三)一般存款账户的开户要求
1.资格
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都可以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只要存款人具有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都可以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没有数量限制。
2.证明文件
1)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
2)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3)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需要,应出具借款合同;
4)存款人因资金结算需要,应出具有关证明。
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实行备案制,无需中国人民银行核准。
五、专用存款账户
(一)专用存款账户的概念
专用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有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二)专用存款账户的适用范围
1.单位银行卡账户的资金必须由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该账户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2.财政预算外资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和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3.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账户需要支取现金的,应在开户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批准。
4.粮、棉、油收购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基金和党、团、工会经费等专用存款账户支取现金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
六、临时存款账户
(一)临时存款账户的概念
临时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二)临时存款账户的适用范围
设立临时机构;异地临时经营活动;注册验资。
临时存款账户支取现金,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
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在验资期间只收不付。
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
七、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一)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有投资、消费、结算等需要而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结算)
(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范围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用于办理个人转账收付和现金支取。
三项功能:活期储蓄、转账结算、信用支付工具;
结算款项:各种款项;
注意事项:
(1)单位支付给个人每笔超过5万元的需要提供相关证明;
(2)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应纳税的,税收代扣单位付款时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完税证明;
(3)支票转入个人账户;
(4)审查原件,复印留档;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款项的,银行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审查付款依据或收款依据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按会计档案保管。未提供相关依据或者相关依据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应拒绝办理。
(5)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结算。
(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要求
1.自然人可根据需要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也可以在已开立的储蓄账户中选择并向开户银行申请确认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2.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所需要的证明文件:
中国居民——身份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身份证
中国人民武警警察——武警身份证
香港、澳门居民——港澳通行证
台湾居民——通行证或其他有效证件
外国居民——护照 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其他有效证件。银行为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根据需要还可要求申请人出具户口簿、驾驶执照、护照等有效证件。
八、异地结算账户
(一)概念 异地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符合法定条件,根据需要在异地开立相应的银行结算账户。
(二)适用范围 存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异地开立有关银行结算账户:(1)营业执照注册地与经营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跨省、市、县),需要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2)办理异地借款和其他结算需要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3)存款人因附属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发生的收入汇缴或业务支出需要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4)异地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5)自然人根据需要在异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
(三)异地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要求(一般了解)【例题1·多选题】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答案】ABCD【例题2·多选题】根据有关的规定,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应遵守以下原则()。A.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原则B.自愿选择原则 C.存款保密原则D.监督管理原则 【答案】ABC【例题3·判断题】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存款人只能在注册地或住所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答案】×【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存款人可以向其开户银行提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申请的情形有()。A.存款人被撤并的 B.存款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C.存款人注销的 D.存款人因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 【答案】ABCD 【例题5·判断题】为了便于结算,一个单位可以同时在几家金融机构开立银行基本存款账户。()【答案】×【例题6·多选题】下列关于支付结算的各项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有()。A.单位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个人存款账户 B.存款人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C.存款人可以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 D.存款人可以通过一般存款账户办理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 【答案】BC【例题7·单选题】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条件是()。A.办理基本建设资金B.办理注册验资 C.办理更新改造资金D.办理汇兑 【正确答案】B【例题8·单选题】当存款人需要在异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时,应出具的证明文件是()。
A.借款合同B.工作证
C.异地居住证D.身份证
【答案】D
【例题9·多选题】下列关于专用存款账户使用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财政预算外资金、证劵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和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可以支取现金
B.单位银行卡账户的资金必须由其基本存款账户转帐存入
C.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账户需要支取现金的,应在开户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批准
D.收入汇缴账户除向其基本存款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用存款户划缴款项外,只收不付,不得支取现金
【答案】BCD
【例题10·判断题】银行得知存款人主体资格终止的情况,存款人超过规定期限未主动办理撤消银行结算账户手续的,银行有权停止其银行结算账户的对外支付。()
【答案】√
【例题11·单选题】自然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而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存款账户称为()。
A.临时存款账户B.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D.一般存款账户
【正确答案】B
【例题12·多选题】可由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业务是()。
A.工资、奖金收入
B.稿费、演出费等劳务收入
C.个人债权或产权转让收益
D.债券、期货、信托等投资的本金和收益
【答案】ABCD
本节重点
1.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及3种分类?(存款人、用途、开户地)
2.银行结算账户的4项原则?
3.开立地点?正式开立之日起3日可办理收付款。
4.变更的内容?撤消的原因?
5.基本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及存款人资格?
6.一般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及存款人资格?
7.专用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8.临时存款账户的3个使用范围?
9.个人结算账户的概念及款项?
10.异地结算账户的使用范围?(5点)
第五篇:第2节 内能 教案
第2节 内能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能体的内能。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的概念,改变内能的途径。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准备
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等。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暖瓶没有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没有接电源,所以也不是电能,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知识点一 内能
1.(展示PPT4):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展示PPT5):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展示PPT6)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展示PPT7)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3.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讲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今天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烧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水,观察比较三只烧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
(展示PPT8):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大,物体内能也就越大。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人们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
4.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剧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知识点二 物体内能的改变
1.(展示PPT9):怎样才能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看看谁的办法多。让学生交流归纳小结。
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2.除了热传递之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展示PPT10),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或经验来思考回答。小结: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在作用效果上是等效的。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针对训练】 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展示PPT11,梳理学习内容。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3.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第2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