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技与农村语文教学的整合初探
现代教育技与农村语文教学的整合初探
桂东县第二中学 罗洪波 电话在:***
摘要: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习内容和方式变得多元化。因此,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顺应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难点,增强信息密度,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更能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语文名师曾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一文时,可以设计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 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扩充内容,增加课堂容量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在丰富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三、丰富素材,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综合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 2 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肖邦故园》一课,适时播放肖邦的著名钢琴曲,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心灵之声,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感悟肖邦的伟大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事实证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要太长,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这句话用在多媒体教学上最为恰当,因此在选材上应适时、适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另外,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使之成为程式化,认为教师是一个机器的操作者,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通过人类操作控制的,都是处于辅助地位,教师的讲解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学的灵魂,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避免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过程表现为程式化。也就是说,相信多媒体技术,但不迷信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向学生展示电脑技术的。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紧扣优化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协调兼顾好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总而言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1
现代教育技术
1.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并阐述其基本要素。
答: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效地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的新型教育方式。其基本要素有: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作为指导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教育过程最优化 2.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答: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
1.再现功能。2.集成功能。3.交互功能。4.扩充功能。5.虚拟功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3.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答;“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1.塔的经验分布。
2.学习方法。
3.教育升华。
4.替代经验。
5.形成科学的抽象。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概括、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因此,它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4.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试结合录像电视媒体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
答: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装备的,用来记录、储存、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的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以及由此组成的综合应用系统等,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软件和硬件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其功效。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教学功能与特性 : 1.呈现力。呈现力是指媒体呈现事物特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点、线、面)、大小、距离、方位及影调和色调等。
(2)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3)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平移、旋转、滚动)、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4)颜色特征:指事物的颜色与色调属性。(5)声音特征:指事物发出的音响属性。
不同的媒体对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颜色、声音特征的呈现能力是不同的。
如,电影、电视具有极强的信息呈现能力,表现在:
A.能呈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动向B.能调节事物与现象所包含的时间因素。C.能调节事物与现象的空间因素。D.能呈现颜色和声音特征。2.重现力。3.受众面。4.可控性。5.参与性。
广播、电影、电视、录像,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应,激发学生情感上参与。
5.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展开叙述。答:教师应该成为学会数字化生存的带头人;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与学;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探索、解决教学问题;教师应当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塑造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风格;教师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成为信息化形态下的终身学习者,实现知识、技能、伦理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作业 1.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声媒体?请列举出常见的电声媒体。
电声媒体是以电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类教学媒体,它是现代教育技术媒
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录音有哪些教学功能?
答:录音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典型示范,反复训练。2.创设情境,突破难点。3.因材施教,照顾差异。4.及时反馈,自我评价。
学生的语言训练、声乐练习和器乐演奏都可随录随放,对照相应的示范标准,发现自己的差距,及时加强练习,以利提高。
(3)请写出录音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答:(1)示范法。为学生提供规范性的听觉材料,便于学生的模仿和训练。教师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方法对学生加强指导。
(2)比较法。为学生提供听觉的对比材料,指导他们分析比较、区别异同、分辨正误、加强练习。
(3)情境法。为教学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通常和其他媒体配合使用。
(4)反馈法。随录随放,使学生真实、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以利改进。
(4)在录音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发挥录音作为听觉教学媒体的优势。应进一步挖掘录音教学的功能,深入研究录音教学的方法,使得录音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做好教学设计。根据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录音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标、使用方法,认真评价使用效果。
(3)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教学现场实地考察,提前试机,避免临时手忙脚乱,影响教学效果。
(4)课后应做好总结和评价。2.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多媒体技术(Multi Media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合成、存储、加工处理,并支持交互功能的信息技术。
多媒体有许多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集成性
指能够进行信息的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
3.交互性。指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
4.非线性。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hyper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当操作人员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7.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3.什么是Internet?Internet的接入方式有哪些?
答: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中文译名称为“因特网”。它并非一个具有独立形态的网络,而是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类型各异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数量众多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在一起而形成的网络集合体,成为当今最大的和最流行的国际性网络。是指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有如下几种:
1.传统拨号上网 2.ADSL 3.LAN方式 4.无线接入 5.Cable Modem接入 4.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数字化的环境和资源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各要素的作用关系,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其内涵是: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应当服务于课程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使教学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注的是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叠加
5.什么是教学设计?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实际上,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做出的整体的规划设计过程。
如上人教版语文十一册《伯牙绝弦》这篇课文的设计过程:
(一)教学大纲、内容分析和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对象、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某学科、某一学段的教学所应培养的能力素质,以及每一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和所应达到的程度,教材内容则描述了新课题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分析教学大纲,因为教学大纲体现了社会大系统对教学系统的要求,是教学所必须实现的。分析教学大纲的目的是明确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任务,一定的教学任务将对教学设计的各个步骤起制约和导向作用。分析教材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或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水平,来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逻辑顺序,获得这一知识时所应遵循的认识过程,以及完成这一学习过程所需要的态度情感等。
(二)学生特征分析
主要是对学生初始状态的分析,了解学生具有哪些影响学习的一般因素,学习某一具体的新知识所需要的初始知识技能,还要分析学生如何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新知识。因此,学生特征分析是关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学习结构的认识。
消除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与理想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距,就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是以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为目的的。
(三)教学策略制定
教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初始状态,而且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目标。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制定教学策略和选择教学媒体。所谓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建立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和调整教学模式,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形成实施的教学结构。
(四)教学媒体选择、资源选编
现代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D)。
A.教育科学B.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C.信息技术D.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2、我国的电化教育萌芽于(B)
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3.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D)
A.教育技术的范围比电化教育广泛B.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C.视觉教育是教育技术的前身D.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教学过程
4.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A)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A.现代学习理论B.现代教学理论C.教育传播理论D.系统三论.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C)不属于布卢姆在认知领域中所分层次的目标。
A.知识 B.理解 C.思辨D.应用
6、下面的各媒体中,(A)媒体的表现力最强。
A.录像B.教科书C.录音D.投影
7、以下各种经验中,(D)不属于观察的经验。
A.广播录音B.幻灯投影C.电影电视D.参与演戏
8、幻灯机开机时,应(B)
A.先开灯开关,再开风扇开关B.先开风扇开关,再开灯开关C.可以同时打开灯开关和风扇开关D.只开灯开关
9、用录音机录制教材时,如果录音机上没有磁带选择开关,那么应使用(A)录音。
A.普通磁带B.钴带C.铬带D.金属带
10、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录像带的格式是(C)
A.1/4英寸B.1/2英寸β型C.1/2英寸VHS型D.3/4英寸U型
11、以游戏的形式来展示教育内容的电视节目属于(A)
A.表演B.图解型C.讲授型D.演示型
12、下面所列的系统中,(D)属于应用软件。
A.操作系统B.语言处理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D.课件写作系统
13、以下文件格式中,(D)属于动态图片文件。
A..WAVB..JPGC..BMPD..AVI
14、多媒体计算机与录像或VCD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C)
A.集成性B.影像质量更好C.具有交互操作D.表现内容更丰富
15、计算机网络中,互联网的地理覆盖范围是(D)
A.约几公里B.几到几百管理C.几百到几千公里D.几千到几万公里
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是教育技术的(B)的表达。
A.工作性定义B.学科性定义C.基本定义D.一般性定义
2、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方式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C)。
A.提高教育质量B.提高教学效率C.扩大教学规模D.促进教学改革
3、以下四大网络中,(C)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网用户群。
A.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B.中科院中国科技网CSTNETC.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D.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4、以下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阐述,(B)是错误的。
A.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B.学习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C.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D.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5、的研究目的就是优化教学效果,具体来讲,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使教学吸引人。(D)
A.教学课题B.学科规划C.课程设计D.教学设计
6、通常,我们要考虑选用媒体可能产生的功效,与制作和使用媒体需付出的代价的(D)。
A.平衡B.匹配C.价值D.比值
7、下列各种视觉图像中,(A)属于真实化视觉图像。
A.动物世界的录像B.流程图C.分类图D.地图
8、将幻灯片装入片盒时,幻灯片应(B)。
A.图像倒立,正像背向光源B.图像倒立,正像面向光源C.图像正立,正像背向光源D.图像正立,正像面向光源
9、下列有关幻灯投影设备的使用,(C)是不规范的。
A.幻灯机关机时应先关灯开关,再关风扇开关B.幻灯机的仰角不能超过10°C.暂时不让学生观看投影银幕时,盖上反射镜D.投影银幕上方要前倾15°左右
10、下列几种媒体中,(A)是听觉媒体。
A.CDB.VCDC.LDD.DVD
11、我国使用(D)彩色电视制式。
A.PAL-I制式B.SECAM制式C.NTSC制式D.PAL-D制式
12、以下四种电视信号传送方式,(C)图像质量最好。
A.射频信号B.复合视频信号C.分量视频信D.分离视频信号
13、以下各种教学媒体中,(D)具有逻辑判断和运算功能。
A.幻灯投影媒体B.广播录音媒体C.电视录像媒体D.计算机媒体
14、以下文件格式中,(B)属于静态图片文件。
A..WAVB..JPGC..MPGD..AVI
15、在一个校园内构建计算机网络,一般属于(B)。
A.局域网B.都市网C.广域网D.因特网
1、我国的电化教育萌芽于(B)。
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2、以下四大网络中,(C)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网用户群。
A.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B.中科院中国科技网CSTNETC.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D.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3、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用(B)来检测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A.结构化观察B.形成性练习C.问卷调查D.总结性测验
4、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策略,老师不把教学内容(C)告诉学生。
A.全部B.间接C.直接D.逐步
5、用韦斯特莱传播理论解释教学过程,(C)是“把关人”。
A.教材的编制者B.教学管理者C.授课教师D.学生
6、下面的各媒体中,(A)媒体的表现力最强。
A.录像B.教科书C.录音D.投影
7、以下各种经验中,(D)不属于观察的经验。
A.广播录音B.幻灯投影C.电影电视D.参与演戏
8、如果只需摄制单套彩色幻灯片,并要求制作的幻灯片彩色失真尽量小,应使用(D)摄制。
A.全色片B.彩色负片C.彩色正片D.彩色反转片
9、专业录音一般采用(C)传声器。
A.动圈式B.铝带式C.电容式D.晶体式
10、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录像带的格式是(C)。
A.1/4英寸B.1/2英寸β型C.1/2英寸VHS型D.3/4英寸U型
11、以游戏的形式来展示教育内容的电视节目属于(A)。
A.表演型B.图解型C.讲授型D.演示型
12、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教学功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常称为(A)。
A.CAIB.CBEC.CMID.CAT
13、以下文件格式中,(A)属于声音文件。
A..WAVB..JPGC..BMPD..AVI
14、多媒体计算机与录像或VCD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D)。
A.集成性B.影像质量更好C.表现内容更丰富D.具有交互操作
15、要将摄像机或录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给计算机,通常采用(B)。
A.帧捕捉卡B.视频捕捉卡C.视频转换卡D.视频叠加卡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D)。
A.教育科学B.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C.信息技术D.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2、我国的电化教育萌芽于(B)。
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3、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A)。
A.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B.各种媒体各有优缺点C.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媒体D.电子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
4、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A)。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A.现代学习理论B.现代教学理论C.教育传播理论D.系统三论
5、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C)。不属于布卢姆在认知领域中所分层次的目标。
A.知识B.理解C.思辨D.应用
6、下面的各媒体中,()A。媒体的表现力最强。
A.录像B.教科书C.录音D.投影
7、当投影器产生图像上大下小的梯形畸变,解决的方法是(B)。
A.减少银幕的倾斜度B.增大银幕的倾斜度C.前移银幕D.后移银幕
8、传声器的作用是(C)。
A.将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B.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号C.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D.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9、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录像带的格式是(B)。
A.1/4英寸B.1/2英寸β型C.1/2英寸VHS型D.3/4英寸U型
10、多媒体计算机与录像或VCD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C)。
A.集成性B.影像质量更好C.具有交互操作D.表现内容更丰富
11、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方式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C)。
A.提高教育质量B.提高教学效率C.扩大教学规模D.促进教学改革
12、以下四大网络中,(C)。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网用户群。
A.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B.中科院中国科技网CSTNETC.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D.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13、录音机中的录音磁头的作用是(B)。
A.将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B.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号C.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D.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14、我国使用(D)。彩色电视制式。
A.PAL-I制式B.SECAM制式C.NTSC制式D.PAL-D制式
15、在一个校园内构建计算机网络,一般属于(A)。
A.局域网B.都市网C.广域网D.因特网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将语文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拥有坚实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就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回顾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教育技术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与非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它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条主要线索,即媒体和系统方法。当然,非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即教育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对学习、认知和心理规律不断了解,认识和运用的过程,在教学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它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宏观指导。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即教学设备则起辅助作用,为我们的教学发展提供具体的手段和工具。所以教育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深入,我们要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人人具有创新能力的观念,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挖掘生活积累,想象其活生生的形象,让语文的形象活起来,动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
媒体的作用,提供一些声像资料,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激活他们的兴趣。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形象,再现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结合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想象中不断被激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文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配以生动的文字:“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数的疑问,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室立刻沸腾了起来,有的孩子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的想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有的孩子说想去月球上看看,看月球与地球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七嘴八舌,越说越好奇,他们的学习兴致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此时教师趁势而导,结合课文的内容要求,不断展示媒体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加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教育技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者,是教材的专研者,是教法的选择者和使用者。庄子说过:“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教育技术水平很高的语文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
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作为语文教师,拥有坚实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那将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魅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通过查阅资料阔展学生知识层面,充分发挥挖掘教材深度,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兴致浓烈,课堂显得井然有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借助信息技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三、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加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索取能力。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以便对太阳有个初步的了解。接受到这一任务后,学生们积极上网查阅资料,收集并整理资料。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太阳表面的温度高达6000多摄氏度,中心的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从而明白了太阳为什么被称为火球。还有学生了解到太阳很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但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所以它看起来很小。有的学生了解到太阳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已经把课堂中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了解。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既培养锻炼了同学,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样的课堂学习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魅力无穷。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的功能。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媒体手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术水平,将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中学物理教学
数字技术的迅猛普及,计算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物理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把一些静态物理现象变为动态展示,模拟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远程教育课程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开发,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用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很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所需要的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日臻成熟。近年来我校领导千方百计搞好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和三中的办学水平。作为新世纪的年轻教师,我们积极响应领导号召,潜心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教学成绩。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广泛应用、促进教学
1.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新课,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和机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源,比如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寻找与选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相文件、数据、图片等。可以说,网络避免了单调的、重复性的劳动,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率。此外,网络使研究成果的发布变得快捷方便,便于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网络资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2.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中,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趁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有些实验内容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做,而用播放光盘或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容易感知知识。
如初二《物理》教材中“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现象,通过课件形式展现给学生,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
3.网络信息资源与中学物理教学
网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学科前沿知识与教学有关的参考知识,同时还可以参加网络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笔者经常访问的教育资源网有:K12教育资源网、中学物理网、发光的小球a、b、c;谢璞物理教育网、物理教学网等。网络上的优秀教案、优秀多媒体课件、精选的习题、历届中考试题及中考分析等,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的我的学科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授课水平。
二、把握原则,注重实效
笔者认为,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它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课堂的全过程做成多媒体的“一统天下”,而是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思考的时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帮助学生
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的思考。
2.交互性原则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情感交流,务必要坚持,同时还要注意设计良好的人机对话,使课件较强的互动性,向人性化方向努力。那种“书本搬家”和“习题集”式的课件是不为师生所接受的。
3.创造性原则
教师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设计要有独创性,还要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要根据情况,向学生展示一些课件制作的过程,必要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绵创造教育。
4.实效性原则
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它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希望用多媒体来包办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规范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影响教学的实际功效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优势互补”,既发挥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电动机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利用黑板讲清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运用多媒体。此外多媒体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一味地增加各种感官刺激和画面的靓丽,有时反而会课堂上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脑袋一片空空,或者让学生记住的没记住,而不需要掌握的却记了下来。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探讨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课程整合”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其实质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特长等。下面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谈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恰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讲<<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课文内容设置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比如讲<<看云识天气>>之前,先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云朵,以及各种飘浮的云彩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世界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云彩有极大兴趣,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了坚实的基础。朗读课文时,配上优美的音乐,甚至插入动态的画面或一段剪辑好的录像课件,可以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影音材料,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使原来觉得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兴趣盎然,这种效果是单纯朗读课文无法比拟的。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利用音效播放出来学生自己朗读的效果,一定能引发学生极大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用计算机控制音响设备,将课文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鲜活的画面,使课文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在学生方面,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情画境,它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不失时机地展示一幅幅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茑飞、百花争艳的江南之春的景色,一定能将学生带入那美妙的境界里,让学生感知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和春的生机。又如讲《送元二史西安》一诗时,可以用萨克斯曲《送别》配乐。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门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功能齐全的音像设备,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说话和阅读的训练。有些声像资料是专门为使用多媒体设计的,其示范作用和摹仿效果更为理想。多媒体在提供语言操练和摹仿上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那些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精心录制的作品,能给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示范。教师或学生可以用鼠标随意选取一篇或一段进行反复跟读,这样的练习对其朗读、说话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除了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其他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和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为各年级学生制作一个“电子阅览室”,选择适合各个年级的文章供同学们自主性地选择阅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饱览丰富的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枯燥的文字内容形象生动化,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说明文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像再现于学生面前。如初中课文《故宫博物院》一文,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群——故宫,课文对故宫的几大建筑作了介绍,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参观过故宫,尽管文字的介绍形象生动,同学们还是难以弄清它们的结构和相互关系。我们通过CAI课件的帮助,带领学生随着镜头“游览”一次故宫,参观一下实物照片,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再如讲解冰心老人的《观舞记》时,先让学生观看印度舞的一个片段,让舞蹈者那轻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娇媚的装扮等异国文化风情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由此可见,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课堂上通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流”“自由讨论”等学习形式,积极主动探索发现要掌握的知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整个课堂中,学生主动地展开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其口语交际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提高。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进行自学,这时计算机成为一位诲人不倦的辅导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帮助和关心学生个体的学习,学生不懂可随时提问,计算机立即作答并予以指导,提问不拘形式,不管难易,学生消除了通常教学中存在的顾忌和害怕心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计算机还可以做到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给学生充足的教学、信息资源,让学生去分析、整理,改过去的积累知识为发现知识。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广大教师应顺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量、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