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5: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第一篇: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我眼中的曾国藩

土木124班 08070312409 李德智

摘要: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关键字:

生平事迹 功过 影响 评价

参考文献:

《清史稿·曾国藩传》 纪录片《百家讲坛之曾国藩》

说实话,我对曾国藩的认识并不是很多,在我的印象中,每次提及这个历史人物,听到的是大家对他不同的看法,有说他是成功的,也有说他是个坏人,卖国贼之类的:直到后来上了历史课,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多,对曾国藩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才渐渐了解他的事迹,能正确的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网上搜了不少节目讲诉曾国藩历史的,了解他的一生,了解他在当政时所做的事,以使自己能正确的看待这个人物。

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赞扬他的的居多,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不仅如此,“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的人是他;还是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的人;

在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太平天国除了有上述功绩之外,也有它的过失。

仔细想想,我觉得他们对曾国藩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的几件事情上:第一是对待罪犯方面,开就地正法之先河.第二是对待太平天国的俘虏方面,有人说他太过严酷,所以获名“刽子手”;第三就是所谓的天津教案,其后遂得卖国贼之名.细细想来,曾国藩所创造的就地正法.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就地正法当然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即使在古代,对罪犯的行刑也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的。然后是对太平天国的俘虏问题,记得一次战役之后,曾国荃获得为数不少的太平天国俘虏,他奏请曾国藩将这些俘虏收归到自己的队伍中,曾国藩明确指示,这些俘虏必须统统杀掉.后来曾国荃也是含着眼泪看着这些俘虏被一个个杀掉。当时的人们在此之前一直评价曾国藩太过残忍,说曾国藩软弱有余,刚强不足.现在想来曾国藩不是软弱,是屈伸自如,关于曾国藩当时处死这些战俘的理由他没有在家书中提及太多,只是一直以恳求同时也是不容商议的语气要求曾国荃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我想曾国藩当时这样做是出于速战速决的考虑,战争的时间越长,人民的伤亡就越大,国家的消耗也就越大,两害相权取其轻,国藩应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是天津教案,尽管我现在还是无神论者,但是我知道,戕害教堂育婴堂婴儿做药材严重违背天主教教义,其次所谓用婴儿做药材,所谓人血馒头,这些观念在当时的西方是不存在的,这些概念本是我们民族糟粕的显现,现在却拿自己的丑处去指责别人,我深感不齿。

这大概是曾国藩的被后人评好评坏的事迹,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曾国藩是属于褒大于贬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曾国藩虽然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犯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是从他的整个一生来看,可以说是功大于过,太平天国在后期已经转化成为一个封建制的神权主义政权,曾国藩镇压了它,结束了两个封建政权长期对峙的局面,有利于中国的重新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客观上减轻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干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于开展洋务运动问题。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他创立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奏派幼童出国留学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生的事迹都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我看来,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曾国藩所做的一切已成为历史,或好或坏,那只是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而在我眼里,我认为他是成功的。

第二篇:我所认识的西方音乐论文

我所认识的西方音乐

西方音乐文化史分为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音乐文化,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和启蒙时代的古典主义音乐以及19世纪前后的浪漫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音乐。

古希腊时期的音乐,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希腊古典艺术最主要的艺术题材就是悲剧。在该时期出现了三位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他的代表作为《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创作了《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在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中,其音乐有各种不同调式。这些调式是以不同的民族名称命名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多利亚、弗里几亚、莉迪亚、混合利第亚几种,这些调式有着不同的构成方式,在音乐审美中形成不同的情绪特征。

古希腊音乐是单音音乐旋律,其变现形态相当丰富,主要有进行曲性与抒情性两类旋律,进行曲有明显的节奏性特征,例如梅索梅特的作品《切里奥斯颂》。

中世纪的音乐文化,指的是从5世纪至13世纪这一时期的欧洲音乐文化。中世纪的代表性艺术就是以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名字而命名的格列高利圣咏。一直到20世纪,所有天主教教会音乐都已这种歌调为依据。

中世纪后期的音乐包括教会中的复调音乐和世俗音乐。其中复调音乐包括奥尔加农,第斯康都,康都克蒂斯和经文歌四种形式。世俗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游吟歌手音乐和恋诗歌手音乐。中世纪的世俗抒情诗歌,向我们展示了音乐共生,互补的人文传统。就像游吟诗人福尔盖德马赛说说:“没有音乐的诗歌,就是没有水的磨坊。” 第三时期的音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这一时期五线谱已得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曲谱上,这都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其中,马受创作的《圣母弥撒曲》,被认为是14世纪最著名的创作。总的音乐风格为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的,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关系,有事会采用“图解”方式对某些词汇做形象模拟。

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较有影响力的乐派:

尼德兰乐派 :主要音乐活动在尼德兰的一批音乐家。创作内容多为弥撒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班舒瓦、奥克冈等。

威尼斯乐派 :在1530-1620年间的一个器乐乐派,其特点是音响气势宽广宏大、对比效果鲜明。创作内容有铜管乐与弦乐的重奏曲、管风琴的前奏曲、幻想曲与托卡塔等。代表人物有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等。

罗马乐派 :此时期的一个专门创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莱斯特里纳、G.M.纳尼诺、F.索里亚诺等。

第四时期为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用来概括1600年至1750年(巴赫去世)前后一个半世纪某种具有典型性的音乐风格,音乐家开始尝试把新的、更为剧烈地情感内容注入到从文艺复兴时期成喜莱德音乐形式中去。风格上由肃穆、清高转为感情充沛奔放、富有生活气息题材上出现歌剧、清唱、芭蕾及组曲、协奏曲、奏鸣曲、赋格等。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以分为古典的和现代的,严谨的和装饰的音乐风格。在巴罗克时期欧洲音乐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并被广泛承认,音乐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从亨德尔和巴赫开始的。亨德尔的《弥赛亚》《哈雷路亚》,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都是当时音乐的典范。

第五个时期是启蒙时代的古典主义音乐,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炼,以严谨和谐的形式以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分为华丽风格和情感风格。18世纪喜歌剧、奏鸣曲和交响乐形成,几位音乐家也绝地而生,海顿将动机发展手法运用到奏鸣曲式,将短小、简单的乐思不断发展,变成大乐思,并具有内在严谨的结构,这对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莫扎特创作了《魔笛》、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都是人文主义理想的产物。这个时期 “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第六个时期是19世纪前后的浪漫主义音乐,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法国大革命失败导致人们对现实的失望,于是出现“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精神,人们以此为寄托来创作文学艺术作品。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不同,强调的是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体现在五点:1.旋律的乐曲组成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去向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2.和声的结构进行了扩展,不协和和弦被更自由的运用。3常采用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晚期浪漫派的作品有时给人以调性含糊不清。4.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5.曲式结构自由多变,作曲家只注重内容和主观的表现,大批量古典主义强势期严格的极富逻辑性的曲式结构。

在这个时期主要的音乐家及作品为舒伯特的《魔王》、《鳟鱼》,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的《塔索》、《前奏曲》,舒曼的四部交响曲、三部协奏曲及《狂欢节》和《童年情景》等钢琴曲集。

西方音乐史还包含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从浪漫主义后期和民族乐派演变出来的音乐流派。印象派企图捕捉一瞬间之影响、印象派是对贝多芬和瓦格纳式英雄主义的反动。印象派代表作曲家是德彪西和拉威尔。他们的音乐打破了传统和声学、配器法的原则。德彪西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大海》,以及有三首交响诗《云雾》、《节日》、《美人鱼》构成的《夜曲》,就很有代表性。

通过这个学期对西方音乐的学习,总的来说西方音乐经历了三千年的历史,直到中世纪末期,才逐渐形成独立的器乐曲形式。中世纪音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始终与宗教音乐(基督教音乐)的兴衰紧密相联。早期,宗教音乐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中期,宫廷势力和趣味的影响,带来了世俗音乐的兴起;两者既对立并存,又互相渗透、融合,最后到达世俗音乐迅速发展的文艺复兴阶段。在这个演变中,音乐家的成分也由早期专写宗教音乐的神职人员,发展为同时受雇于教会和宫廷、宗教和世俗体裁都写的专业创作者。音乐所反映的内容,从只专注于教会生活、对神敬拜等功能上,发展到反映具体的“人的感情”;从对外部世界的描绘与模仿,逐渐演变到注重挖掘人类内心情感世界。

在这之后,西方音乐还经历了印象主义时期、表现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等多个阶段的发展壮大,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西方音乐。在这个短暂学期的学习中,我不仅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整体的简单认识,知道了许多世界知名的音乐家,听到了他们的成名乐曲,而且通过老师不时播放给我们欣赏的音乐电影、演唱会和音乐歌舞剧,也让我为音乐的魅力所折服。

第三篇: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众所周知,毛泽东不仅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学问家,诗人,书法家等等。他为我们党和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名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一个手不释卷而又不唯书的人,他喜欢读书,而且善于读书,这使得他的见解高于其他人。

他平易近人,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像父亲对待孩子那样,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对家乡的山,水,人民充满了情感。

他倾其一生,领导了前无古人、艰辛备至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他跟随历史来引导历史,带领人民来解救人民,建立了自由、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让地球的东方巍然屹立起光耀世界的民族灯塔;他付出了自身的一切,又连同自己的庭,七位亲人先后“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想象在建国后的“万岁”家庭还会送子朝鲜战场,再续悲壮英雄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什么是无欲刚刚,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举世无双,什么是无与伦比?恐怕只有在饱尝了“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国耻、又充分了解毛泽东之后,才能真正意会而仍然难以言表。

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比钢铁还要硬的人”。求学路上,他挑着行李步行到湘乡;面对失学,他在图书馆苦读半载;人民受辱,他奋笔疾书九天十一稿;代表大会上,他的提议一再被驳回;反围剿时,他的见解也一再被忽视;苦闷的征途中,他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征战的岁月里,他欲与天公试比高;故地重游,他遥想当年,勇气登顶望空。

有人说,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以为他立志要成为伟人。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

第四篇:我所认识的刘备

我所认识的刘备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书之一,每当无所事事,我便拿出来翻看,至今不知看了多少遍,其中诸葛亮的智慧是我印象最深的,无怪乎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之多智近妖”。曹操的奸诈;刘备的窝囊;关羽的骄矜;张飞的勇猛;赵云的严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过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后,我对刘备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近日又读了《三国志》,我想我对刘备有了更深的认识,心里总想一吐为快。

我认为刘备非平庸之人,有英雄之志,豪气过人,有英雄气概,御人有术,善于权术。但才稍不足,不善兵机。却有英雄之福,终成英雄之业。

首先得承认刘备不是个平庸之人。为什么呢?这只能用反证法,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从正面很难找到他有英雄本色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他是平庸之人,那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岂不是瞎了眼。诸葛亮未出山时,自比管仲、乐毅,有远大理想,为一代俊杰。关羽、张飞、赵云乃一时豪杰,武艺超群,怎么能屈事平庸之人,此反证一也。刘备少时,同宗德然的父亲元起常资助给他,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三国志.先主传》);初起兵时,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见而异之,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如果刘备是平庸之人,他们能资助他起兵吗?此反证二也。陶谦病故时,让刘备代徐州牧,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刘表,表“以上宾待之”(《三国志.先主传》);再说他的对手曹操,刘备当初投奔他,“厚待之,以为豫州牧”,后“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青梅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处都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此反证三也。刘备投曹操时,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三国志.武帝纪》)。刘璋引刘备入川时,黄权谏璋说“左将军有骁名,„„”(《三国志.黄权传》);周瑜曾上表孙权:“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国志.周瑜传》),此反证四也。由此可见,刘备非平庸之人,不说他是当世之俊杰,亦非泛泛之辈。我认为董昭的话概括刘备最为准确,《三国志.董昭传》说“备勇而志大”。刘备确实是一个勇敢而又有大志的人。

再说刘备有英雄之志吧。刘备出生于刘氏王朝之后,一个破落的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以贩履织席为生。少有大志,《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他小时候同小伙伴玩耍时说“吾必乘此羽葆盖车”,可见他年少就有英雄之志。而且他从不丧志,《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九州春秋》记载他寄禺刘表数年,一次,他上厕所,看见自己大腿内生了赘肉,不禁潸然泪下,刘表问他,他说“„„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志.诸葛亮传》隆中请诸葛亮出山时说:“欲信大义于天下”;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在当阳被曹操所追赶,别人劝他放弃民众,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再从他两个儿子的取名也可以看到,“刘封”和“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可见刘备有做帝王的远大抱负,而且时时牢记在心,并为之奋斗。

我说刘备豪气过人,有英雄气概。一是佩服他的坚忍不屈,屡战屡败,却还屡败屡战,有着“打死不告饶”的英雄气概,终其一生,为了理想而奋斗。他投公孙赞、投陶谦、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其中还小投过吕布,他之所以能屈身事人,是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他还得为之奋斗,他是一个隐忍负重的英雄好汉。其次是敬佩他有一种慷慨赴义的豪迈之气。他为孔融出兵三千抗黄巾军;为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当曹操攻陶谦时,他率几千兵驰援;当董承“受衣带诏”找他谋杀曹操时,他遂与同谋。他以弱击强,无所顾虑,慷慨赴义。我想他也是想在战争中锻炼,壮大自己的队伍,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然,当孔融派太史慈向他求救时,他惊讶地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耶”他自知他的知名度还不够,仍需努力。再次就是他“三顾茅庐”表现出来的那种求贤若渴,卑恭谦虚。作为一个朝廷的左将军,在仅闻其名的情况下,就能够做到三次登门拜访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平民布衣,确实不易。试想一下,我们今天有些局长、副局长小小芝麻官,都目空一切,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当然他可能是败怕了,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卧龙”这个名声这么响,还有徐庶相荐,肯定也差不了。不管怎样,这种谦逊是很难得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再者我认为他还比较诚实,为人仁义,待人宽厚,不失为君子。说他的诚实、仁义,一是曹操南征时,诸葛亮劝他攻刘琮取荆州以立足,他说:“吾不忍也”(《三国志.先主传》);二是当阳长阪被曹操追赶,别人劝他放弃民众,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先主传》);说他待人宽厚,是指他对待部下,对民众都能施以恩德,《三国志.先主传》说他:“少语言,善下人”(在下面我还要重点论述)。

为什么我又说他御人有术,善权术呢?我是从他待人来说的,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人仁义,待人宽厚。说得不好听是别有用心,用小恩小惠来笼络人,收买人心。《三国志.先主传》:“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曹公南征刘表,表卒,„„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别人纷纷来投奔他,说明他能善待来投奔的人,有好的名声在外。对于部下,他一直很用心来待他们,也可以说是用生活中的小恩小惠来笼络他们。对关羽、张飞,《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对赵云,裴松之注《云别传》:“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对其他人,《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魏书》: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就这样,他用“同坐”“同吃”“同睡”的小伎俩来笼络、恩惠人心。使关、张、赵矢志不渝地跟着他,其他士卒也不忍离他而去,甚至于刺客都不愿杀他。《三国志.先主传》:“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再重点说说对诸葛亮,三顾茅庐,诸葛亮很是感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诸葛亮传》)。刚出山时,“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服,刘备劝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先主传》)。白帝城托孤时,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就使得诸葛亮感激涕零,《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写的: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被刘备玩弄权术,死死拴在蜀汉这条船上了,以至于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落得病死沙场。难道他不是御人有术吗?

再说说刘备才稍不足。我是从他戎马一生的经历来总结归纳的。“乱世出英雄”,他生于乱世,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给刘备提供了这个造英雄的机会。刘备结识了关羽、张飞,纠集了一小队人马,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开始了他的英雄之志进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才稍不足吧。

先说他的将帅之才,打仗吧。起初,他参与剿灭黄巾军的战争,小有战功,后被黄巾军战败,投公孙赞。支援陶谦,陶谦病故,代替徐州牧,有了立业之基。然而,他不能守,在他与袁术相对抗时,被吕布趁机夺了徐州,丧失了立足之地,只好去投曹操。以后又离开曹操,被曹操击败,去投袁绍。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又转投刘表,屯兵新野。在此之前,刘备兵微将寡,兵不过数千,将无非是关、张、赵,一直是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他五易其主,四失妻子,颠沛流离。为什么总会打败仗呢?关、张、赵乃万人敌,当世之虎将。究其原因,我认为他实力弱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腹无良谋,不善兵机,御敌无方,而且无智谋之士相佐。其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兴邦。《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魏书》:“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有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三国志.魏帝纪》:“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备为顺所败。”官渡之战时,“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英雄记》:“备留张飞守下坯,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不说他每次闻曹操来弃城而走,就说他连高顺、曹仁、袁术都打得他落荒而逃,他有何谋略?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何况曹操起初也不是很强大。《三国志.魏帝纪》裴松之注《世语》:“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曹操也是在战争中逐步壮大的。曹操之所以能迅速强大,我认为一是曹操腹有良谋,胸存韬略;二是他广揽人才,知人善用。所以战必胜,攻必克。而刘备在战争中屡战屡败,自身难保,很少去搜罗人才,或是无睱去搜罗人才。就连身边的人才也不善于用,因战败使之流失。如接手徐州后,陈登是当时名士,最后还是投了曹操。不知是刘备疲于奔命还是志能之士看不上他,奔波十几年,无法壮大。刘备不善兵机,还夜郎自大,关羽、张飞死后,他为了给他们报仇,举全国之兵伐吴,连营七百里。连曹丕都说:“岂有连营七百里可拒敌者乎”最后兵败,不久身亡。再说说刘备的统帅之才。刘备无将帅之才,也许你会说他象刘邦一样,“不善将兵,而善于将将”罢。然而我认为答案不一定是,下面我说三点:一是作为统帅,他不能高屋建瓴地有长远规划,分步骤来实现他的理想。当他弱小时,他投别人“反复难养”,为什么呢?易中天老师说他不甘落处人之下。我说他寄身其中,不懂得借势谋生。他不知道很好地配合别人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敌人,发展壮大自己。当别人不行时或溜之大吉,或在败后另投他人。《三国志.先主传》:“曹操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带领本部人马离开了袁绍。当时关羽已经从曹操那里“亡归先主”,曹操可以用关羽来斩颜良,刘备为什么不能用关羽为袁绍杀敌立功呢?或者带领关羽等佯攻曹操,也可稍牵制曹操,打乱曹操的部署。这一点,他不如孙权策,孙策向袁术借兵,率兵东征,“所向皆破”,一举而有江东基业。只有等到诸葛亮这样的大贤出来,他才羽翼丰满,文有诸葛亮,武有关、张、赵,才有雄伟蓝图,才能开疆拓土。如果没有诸葛亮,很可能就没有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使东吴才促成了孙刘联盟)。就没有刘备的平定南方四郡,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刘备也有过打败曹操的机会,只是他没有很好地把握。当初,曹操远征三郡乌丸时,刘备说刘表攻曹操老巢许昌,刘表不从。难道他自己不能率兵攻击吗?他完全可以带领自己的人马,另向刘琦借部分兵马出击。关、张、赵何许人也?难道能无功而返吗?可见他也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坐失良机。二是作为统帅,他不能知人善用。就说当初,庞统来投,他委以耒阳县令。“卧龙”“凤雏”天下齐名。他不可能不知道吧,后来,鲁肃写信推荐,诸葛亮劝说,才“见与善谭,大器之”。现说赵云,老部下、老相识,他能不了解吗?先相从时,就为他“募得部卒数百人”,跟随多年,在当阳败军之际,救甘夫人、阿斗于乱军之中;当孙夫人欲带阿斗回江东时,与张飞勒兵截江夺阿斗于大江之上;进益州从外水上江阳,攻城拔寨立下汗马功劳。封赏时仅封为翊军将军,难道他不及黄忠、魏延吗?再说留关羽守荆州也是失策。关羽有勇略,有武艺,是他手下第一将,固然是最佳人选。然而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连自己的老部下都轻视,使之畏惧,《三国志.先主传》:“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何况其他人!我认为赵云严谨、忠勇、武艺超群,也不失为守荆州的人选。我想赵云虽很少为刘备开疆拓土,然而固守一方是才堪其用的。假如守荆州用赵云而不用关羽,其结果或未定论。也可用关羽和赵云同守荆州,就象曹操用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一样,能够才使用,才万无一失。刘备当时用关羽,我想不外乎是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关羽与他“恩若兄弟”,用费诗的话就是:“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三国志.费诗传》)。用《三国演义》里费诗的话:“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是最忠诚于他的人,也是最受他信任的人。原先关羽被曹操擒住,待之甚厚,还是留不住,最后回来了,关羽守荆州就象自己守一样,可以放心。二是关羽的名声、威望都高于众将,是守荆州的首选之人,如用别人恐怕关羽心里不服。不然,为什么在后来用魏延为汉中太守,守汉中,而不用张飞,一军皆惊呢?三是关羽守荆州,形同一方诸侯,地位尊重,可以免去帐前听用,去冲锋陷阵之苦。用关羽,最后荆州失守,关羽败亡,丢了土地又折大将。三是作为统帅,不要说他纳谏如流,至少也不能固执己见,感情用事,一意孤行。关羽死后,为了给他报仇,举全国之兵伐吴,当时“群臣多谏”。赵云谏阻,《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云别传》:“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秦宓也反对说:“陈天时必无其利”。虽然《三国志》找不出诸葛亮劝阻的话,但我相信他一定也劝阻了,因为“联吴抗曹”一直是他的军事策略。在隆中时他就说过:“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不然,在刘备战败后,他也不会叹气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可见,他是不支持刘备伐吴的。既然是群臣多谏,就不可能只有赵云、秦宓。秦宓因谏“下狱幽闭”,赵云不受信任,“留云督江州”。在进军途中,黄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刘备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两处见《三国志.黄权传》)。他一意孤行,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惨败而归,逃回白帝城,不久,身死白帝城。蜀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我认为刘备攻打东吴的原因与易中天老师的观点基本一致。不过,我认为主要是荆州丢失,关羽、张飞被杀。其观点是:一是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实力大增,诸葛亮的隆中策略指日可实现,只待天时有变。然而,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使他丢失一州之地,而且隆中之策也无法实现了,荆州必须夺回来。二是关羽、张飞被杀,使他损失了两员大将,而且是“恩若兄弟”的大将,面子上挂不住,怒气难消,要报仇雪恨。三是刘备夜郎自大,自以为强大,可以从曹操手中抢汉中,斩夏侯渊,败张郃,还怕你小小东吴。既然你破坏了孙刘联盟,我也就无所谓了,先收拾你小子。这也就是易中天老师说的东吴弱小可欺。用我们的俗话说就是:你他妈的,不想活了,还敢惹老子,老子今天就弄死你。我认为此时的刘备有些飘飘然,找不到北了。刘备此时也并不比孙权强大,一流的谋士、战将,文不过有诸葛亮,武不过马超、赵云、魏延而已,而孙权文有张昭、张紘、诸葛谨、步骘、顾雍,武有陆逊、朱然、潘璋、徐盛、韩当、孙恒、丁奉、吕范、全琮等,都是东吴股肱之臣。四是刘备伐吴态度之坚决,无人可劝阻。如果不是荆州丢失、关羽、张飞被杀、东吴弱小可欺,他会如此一意孤行,硬是铁了心要伐东吴吗?不可能如此仓促伐吴,而且是“御驾亲征”;也不可能如此浮躁,他在四月份才登基,七月份就出兵伐吴。而且在整个夷亭之战中,他自始至终是浮躁,可见他是心怀愤懑,沉不下心来。五是如果只是伐吴,可与诸葛亮等大臣商量,从长计议,那他一定会带上重要的谋士象诸葛亮和得力的如马超、赵云、魏延之类的战将,不可能如此草率出兵,可见刘备是意气用事。

我说刘备才稍不足,不是说刘备无才,只是才能够不上层次。从正史史料中很难找出他对事、对物先见之明或宏观大论的地方。他御人有术,善于笼络人心,同时,刘备也还有点识人、用人的本领。《三国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诸葛亮一出祁山,用马谡为先锋,在阳平关因扎营不当,被魏国张颌所破,致使诸葛亮全军败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不能说他完全不懂兵机。《三国志.先主传》:“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十二月,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后来,刘表也为没有听刘备的计策而后悔。《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曹公自柳城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由此可见,刘备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识人的本领。

我说刘备有英雄之福,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刘备有英雄之志,则必须有人相助。初举义兵,就有关羽、张飞相从,而且不离不弃,生死相随,此福气一也。他屡战屡败,却每次得以生存,未死于乱军之中,此福气二也。别人刺杀他,刺客却下不了手,此福气三也。与董承谋划曹操,事情败露,而他已经出走了,董承等被诛,此福气四也。败军之际,却请诸葛亮出山相佐,游说东吴,建赤壁之功,开始开疆拓土,此福气五也。想图谋益州,刘璋自己邀请他去,张松、法正为内应,得益州,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帝王之业,此福气六也。有此六福,还不是有福之人吗?

总之,刘备坚毅不屈,孜孜求之,虽然才稍不足,然而以其英雄之气,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为之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将相佐,终于驻足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势,建帝王之业。唉,可谓机缘巧合,又福气使然矣!

2010.10.6 初稿

2010.10.16修改

第五篇:我所认识的贫困

姓名:赵明玥

学号:100501128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我所认识的贫困

从经济学上说,贫困是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所造成的使个人和家庭不能维持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生活状态。虽然农村的贫困问题非常的严重,中国绝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都集中在农村,但是,由于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相对贫困也不容忽视,而在城市,这种相对贫困体现的更加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并没有引起较多的关注。一些由于个人或家庭原因而陷入生活困难的人口,通常被政府或各单位内部的救济体制所接纳。但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通货膨胀加剧,加上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影响,一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或者感受到了严重的相对 剥夺。原有的社会救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这样,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浮到了社会的表层,继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之后,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期,由数十名经济学家提交的在不同区域做的调查报告,都给出一个相同而清晰的描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地加重。

我国城市贫困层有何新的变化呢?从我所调查的资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不好,导致许多职工生活困难和城市贫 困人口增加。

第二,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大量失业人员、下岗(或放长假)人员、困难企业的部分在岗职工以及部分退休职工成为目前城市贫 困层的主要成员。上述城市贫困层的主体之所以陷入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第三,城市贫困层的贫困程度有所加深。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国有集体企业的效益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城市贫困层中的许多渐成员甚至缺乏必需的收入保障。失业、下岗职工及退休人员的收入也在贬值,而且他们大多难以享受原先曾是免费的医疔等服务和各种其他福利。在部分商品,特别是食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持昂贵和就业不足的打击下,城市贫困层的生活条件有日趋恶化的趋势。

有专家认为,解决城市贫困的问题要比农村脱贫还难。首先,城市贫困居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存在“增收和减负”的可能。其次,城市贫困家庭也很少有向其他城市转移的机会和能力,因为他们没有土地作为最后的生活保障,很难承担迁移的风险。

现阶段我们至少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控制城市贫困层的扩大,缓解贫困问题,减小其负面影响。从具体策略上看:

第一,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第二,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统一的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网络。第三,扩大生产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第四,加强贫困居民的家庭文化建设,引导其成员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最后,在进行配套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缓解贫困不仅要重视消除贫困者自身的局限性,也要重视消除其所处环境的缺陷;不仅要注意提供良好的物的 硬环境,也要注意调整其他社会阶层的行为和态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软环境。

下载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所认识的甲午战争

    我所认识的甲午战争 我对甲午战争的认识应该是在初中时老师放过的一部电影《中日甲午战争》,看完了我心里很难受,这应该是我最早了解有关甲午战争的,之后老师就讲了甲午战争的......

    我所认识的GCP

    我所认识的GCP GCP中文名称为“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是规范药品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

    我所认识的城中村

    我所认识的“城中村” 张茜西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095班 5400209287 我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近些年来,村里流行起“赚钱就去北上广”......

    政治小论文-我所认识之社会主义(推荐5篇)

    我所认识之社会主义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仍然一路凯歌,我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久就会实现!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不可以忘......

    我所认识的美国[最终版]

    我所认识的美国 2014年8月24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拖着行李兴致高涨地踏上了前往美国芝加哥的飞机。出发前,心中无数个问号纠缠着我:坐飞机是什么感觉?美国是什么样的?美国的学校和......

    我所认识的光纤通信40年

    简述光纤通信的发展中国古人运用烽火来传递信息,光信号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烽火的信号传递距离大约在十米级,而40多年前诞生的光纤通信方式已将万米级别的信号传......

    我所认识的保险销售

    我所认识的保险销售作者:不见武陵豪杰墓刚才看了一篇说不能买商业保险的帖子,其中指的商业保险实则是商业寿险。本人在一家寿险公司工作过三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818寿险销售......

    我所认识的计调

    我所认识的计调 通过学习了计调这一课程和去旅行社实质性的接触了计调这一职位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计调这一职务在整个旅游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他独自在后台操作着团队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