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5 05:3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眼中的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眼中的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第一篇:我眼中的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我眼中的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21世纪,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回顾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本着大家对美术教育共同的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观阅!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导入了有决定性比例的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以美术鉴赏为出发点,从而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显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

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接着,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美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中学的美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审美趣味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意识到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说实话,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说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

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新世纪下,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三)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七)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第二篇:浅析农村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浅析农村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农村中学美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发展趋势和具体解决办法,做出简单的分析,结合目前美术教学在二十一世纪,美术教材应该有新的突破,并提出它的新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方向。

关键词:农村

中学美术教法 教材

引言: 结合中西绘画21世纪,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回顾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本着大家对美术教育共同的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共勉!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导入了有决定性比例的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以美术鉴赏为出发点,从而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显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

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接着,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美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中学的美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审美趣味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意识到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说实话,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说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新世纪下,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七)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第三篇:中学美术教材教法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程教案

院系:美术学院

姓名:蔡璐莎 学号:2009107010516 班级:0905班

指导老师:曹新刚

课题:油画鉴赏

教科书:高中美术欣赏教材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美术欣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

欣赏的基本方法,审美主体意识正在加强,但仍缺乏主动与作品进行多方位交流的渴望及能力。

知识目标:介绍不同油画作品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征,并引

入相应背景资料。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过

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蒙娜丽莎》、《向日葵》、《晚钟》、《西斯廷圣母》、《拾

穗》等一系列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的著名绘画作品赏析,并分析它们的背景。

2、学习不同画家的艺术风格及艺术价值在他们的画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设置适应双边教学深入展开的情境及方式,激发学生更

深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引入:讲解油画的历史、特点,以及绘画油画的工具材料。给同学们看《蒙娜丽莎》的图片。

2、讲授新课

(老师讲解):

1、油画的历史:a、古典;b、近代;c、现代。(强调不同时期中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也不一样,所以绘画作品表现的面貌也不一样。)

2、油画的特点:a、起源于欧洲 b、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 c、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

3、油画的基本知识:a、油画的基本技法 b、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

4、如何欣赏油画:运用描述、感受、理解、评价的方法。

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板书)

A、画家简介:作者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B、当时的背景: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

奇的肖像画作品。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

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后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C、作品分析:a、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

人的感情。

b、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c、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d 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二、梵高的《向日葵》(板书)A、画家简介:

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凡·高敏感易怒,聪敏过人,却一直贫穷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他1881 年开始绘画,1886 年在巴黎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等。他对绘画创作近乎痴狂,擅长用浓重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他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评论家一致的好评。

B、绘画背景:

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C、作品分析:此幅名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每朵花就如同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就像火苗一样布满画布,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三、米勒的《晚钟》(板书)

A、画家简介: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代表作品有:《播种者》《拾穗者》《晚钟》《喂食》《慈母的爱》《牧羊女》等。

B、绘画背景:19世纪的法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替,战争频繁,都市化与工业革命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米勒在巴黎生活了十一年,亲历了城市生活的贫困,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争的残酷。

C、作品分析: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像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像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讷、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同时看看米勒的《拾穗》(板书)

作品分析:这幅画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

四、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板书)

A、画家介绍: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尔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 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他的作品大都体现了温柔与宁静的气息。

B、绘画背景:

C、作品分析: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从云中冉冉降落。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却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

课堂训练: 让同学们自己鉴赏一幅图画(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方面与什么设想)。提问并加以分析。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赏析油画。

课后回顾:

相信通过对这几幅油画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油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课后作业:

结合教材和网上资料,运用本节课所讲授的历史画欣赏方法,尝试欣赏其它同学们自己喜欢的油画,然后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并用 表述。

板书设计:

油画欣赏

油画的历史:

油画的特点:

画家的表现手段: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

欣赏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价

《蒙娜丽莎》——达芬奇

《向日葵》——梵高

《晚钟》——米勒 《拾穗》——米勒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其它:

剩余时间内欣赏其它油画名作。本节课结束,师生再见。

第四篇:浅谈中学美术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美术的教学方法

【摘 要】美术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式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期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关键词】方法 改革 智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式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假如我们把教学目标看作是一个预定要到达的目的地,那么教学方法就如同我们所选择的目的地途径。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到达目的地的道路不会只有一条,有的道路会是一马平川,风光无限,行此路的人尽览美景,收获颇丰,最后轻松愉快地到达目的地;有的道路会曲折迂回,荆棘满途,行此路的人疲于奔走,无暇他顾,最后精疲力竭地到达终点;还有的道路疑雾重重,无法到达目的地。同样,能够实现同一个教学方法也不会只有一种,有的方法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的教学方法则会令学生感到学习索然五味,难有收获。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二、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上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美丽的盘子》一课涉及盘子的花纹、图案、材料、造型等众多的知识点中选择了花纹、图案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花纹、图案源于点、线、面的构成,而抽象的点、线、面对学生而言是那么的陌生,所以教学中我安排了“做汤圆”、“圆变线”、“猜图形”等近似游戏的活动,虽然活动中并没有讲到点、线、面,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却认识了较为形象的点、线、面,并学会了用点、线、面去装饰盘子,达到了对学生设计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艺术大师的作品往往是经典的,而毕加索的作品与学生的作品有着某种表象的相似,所以在教学中安排辨别大师和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创作的信心。创设“为自己居室设计一个美丽的盘子”的情景,驱动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力并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在延伸中安排盘子的各种形状和各种材料的欣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盘子的认识更趋完整。再如,《数字美术字和美术字》一课中,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了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我在讲授色彩基础知识时,把《色彩的冷暖》和《色彩的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两课合并在一起讲《色彩的冷暖和对比》,达到了加大知识密度、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增大信息量的效果,显示计算机基础上的美术教学的优势。本节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悟出所学知识点,而将色彩理论放在感知之后。改变以往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的开始部分从红、黄、蓝、橙、紫、绿六种颜色入手,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事物,谈对色彩的感觉,初步认识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相对性;再通过一些反映自然、生活、绘画的图片加大信息来源,让学生判断冷色、暖色的画面;然后再出色相环,使学生的认识与色彩与色彩理论结合起来。在学生认识冷暖色的基础上,引出对比的概念,通过色相的比较,找出那些色是强烈对比、那些色是柔和对比,在学生认识强、弱对比的基础上,出一组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评议,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开展、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竟相吐艳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第五篇:我眼中的中国民间美术

我眼中的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中国美术大地所剩无几的净土,体现着农夫田女,市井细民,凡夫俗子的生活状态,那是他们的艺术。自从第一次看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我心中便充满了好奇并打算探个究竟。

我以为民间美术是这样一种艺术,对自然的再现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个性色彩,并且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一种翻译和寄托,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世世代代,传承下来,蕴含着中国原本哲学思想的文化现象。不在乎材料,媒介,而在于取生糙的自然在情感与想象的火炉里熔炼一番,再雕琢成为一种超自然的意象世界。

当然,揣摩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最终要体现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上,从不同的角度吸取民间美术的营养。就自身来讲,我的体会如下:

a.民间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趣味,包含着对传统的吸取以及个人的修养,我认为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寻找一个切入点才能更好的建立起和观者的对话,艺术是需要和他人分享的,所以造型语言就更加需要让人接受和喜爱,至少是绝大部分观者。民间美术作品对人物造型的抽象化处理和劳动者的审美趣味能引起我的共鸣,民间美术的质朴率真的淳风之美以及审美品格反映了作品内外的和谐统一,形式的单纯,情感的真诚,具有永久的魅力。但是,把民间美术简单的理解为粗犷的,感性的抒发是不正确的,它有自己深刻的内在涵义和创作观念,只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民间美术。我在创作《门边》这张画时,便是受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影响,b.颜色的运用,色彩作为视觉艺术最直接的语言,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颜色就如同音符,可以编写出无穷的乐章,这也是艺术的迷人之处。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企求达到一种内在的和谐,在民间美术创造中,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依托是时常要遵循的,归根结底,是一种内心需要的色彩,主观对客观认识后的提炼和升华。不为客观所牵制,做到主动处理,找到一个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契机点,从而达到和谐。

c.空间的处理,没有了焦点透视,平面化的空间安排同样表现出了主体人物,处理的主动并且富有智慧,这种构图的思维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既是传统也是将来创作应汲取的养料。

绘画如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就像记日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做事的方式,一点点积累,酝酿,当想要表现的想法找到了好的方式和技巧便可以呈现出好的作品。

下载我眼中的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眼中的美术世界

    我眼中的美术世界 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美术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就会失掉一半。”是的,古今中外,美术的气息洋溢于世界历史长河中......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讲义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讲义绪论 一.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 1、研究对象 ⑴中学美术教学系统,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教材......

    我眼中的中学作文

    我眼中的中学作文 我眼中的中学作文1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品质才是个合格的中学生品质呢?中学生,家之学子,国之未来,我们应该切之弊端,正身立己,要重视思想上的认识,完......

    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专业教学策略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各个学校都有一部分美术特长生。怎样在短时间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这里我谈谈我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

    浅谈中学美术的素描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美术的素描教学方法 高峰九年制学校陈远雁 内容摘要:素描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包罗万象,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学素描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掌握......

    美术教案-:《我眼中的昆虫》

    美术教案-:《我眼中的昆虫》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

    我眼中的美术教师(范文)

    我眼中的美术教师 自从生命呱呱落地,到我们第一次握笔作画,生活总是这样从一无所有开始。我们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均要站在同一起点上,经历着同样漫长的学习、积累的过程,因之......

    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了。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教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是我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