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

时间:2019-05-15 05: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

第一篇: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实践途径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视角

摘要: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不停地向前推进,我国教育部也颁布了《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帷幕也随之拉开[1]。其中一个基本理念——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要求在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上,加强与现代前沿科学技术及最新科研成果和科学观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破学科界限,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又能使学生体会到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从而帮助当代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本文先针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实践意义、所需资源作了一定阐述,然后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具体实践途径作了重点研究,进而更好地达到实现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现代化;实践途径 1 绪论

长时间以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却几乎一成不变。例如,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多处简单重复,并且经典部分占去大多数,像这些严重缺乏时代气息的内容,要想跟上如今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成果和新理念是非常困难的,从而也就不能应对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老化的威胁。所以,与其要求中学生在此阶段学习大量太过老化和繁杂的物理知识,还不如让他们去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一些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现代化物理知识及技术,这样便可以使他们在今后一走上社会时,就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要求完全剔除中学物理教材中与经典物理有关的内容,而是要“取其精华”,即保留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此外,在引进与现代科技发展有关的知识时,怎样把“经典”和“现代”密切地联系起来,以达到共同提升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去挖掘、探索实现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中学物理新课程顺应时代之需,其中“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是其基本理念之一[2]。由此看来,现在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比传统意义上的课程理念有了相当大的超越和发展,这也间接体现了如今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与现代化。例如,现在使用的中学物理基本实验教科书中新增了许多与当代人民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关联较为紧密的、能够很好彰显如今科技新进展的现代化的物理学知识,且大力地强调现代中学物理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和融合,此外,还引入许多现代化的科学实验,高度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培养现代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帮助现代中学生全面、健康、快速地发展。

另外,在现代中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既是新时代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变革与创新的要求,也是对新时代下中学物理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以及教师基本素质变革与创新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内在剖析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学物理课程也紧紧跟随时代的节奏和步伐,提出并开始实施新时代下中学物理新的课程理念。其中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实现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与现代化,这一基本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三维教学目标,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跟上飞速发展的社会节奏,进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

2.1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的内在剖析

从本质上去追溯,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植根于课程的综合化,然而,课程的综合化是一个发展历史漫长的、且与科技及社会同步发展的课题。在学校教育最初产生的时候,课程处处都具有综合化的特点。通常意义上来讲,课程的综合化重点涵盖三个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的方面:第一方面是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第二方面是学科和社会之间的综合;第三方面是学科和学习参与者之间的综合。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学校内的学科课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纵向上来看,学科内部的分化越来越精细,从横向上来看,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愈加综合化。课程的这种综合化不但使各个学科所涵盖的内容不断向外延伸发展,同时也使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也是各学科能够向纵深处发展所必须借助彼此的知识与方法的迫切需要。学校中的课程要想很好地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成效,并且源源不断地促进现有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要新增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然而,要想实现如今中学物理课程及其内容的综合化,单单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微调整的做法是很难达到中学物理新课标及新理念的要求的。

2.2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内在剖析

对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内在含义主要在于:把基础物理学在近现代某些前沿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它对其他的学科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促进作用全部告诉学生[3]。在一定意义上,物理学的发展很好地刺激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基础物理学在当今高端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很多,如有:标志着人类开始打破地球的束缚成功向太空进军的人造卫星的出现,开辟了原子能新时代的商用核电站的建成,解放人类智力并变革人类劳动方式的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开始逐步认识和改造自身生命世界的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发明,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一些尖端领域(如:通讯、科研、军事、医学等)的激光技术等,与此同时,近现代基础物理学的发展也大幅度加速了自然科学领域中一些其他学科的迅猛发展。如果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前沿科技领域中的现代化技术穿插在课堂上,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快速地发展,同时也润物细无声般的逐步实现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与现代化。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资源发掘

中学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增添了很多反映科技研究新成果、时代性较强和学科渗透综合化的新内容,下面主要从综合化和现代化的相关资源挖掘两方面进行分析:

3.1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资源发掘

从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资源发掘相关的角度来看。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l》的绪论把“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作为主题[4],并从五个互不相同的方面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作了一定的阐述,从而使学生领会到物理学的迷人魅力,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物理学在解决近现代大量前沿科技问题时所凸显出的强大作用。其中谈及到空间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激光器、超导磁悬浮的广泛应用和借助X射线衍射法成功测定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些都很好地集中突出了新课程理念视角下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在接下来四个章节内容的设计中,从整体上来看,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例如,在第一章第一节的科学漫步中,提到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在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利用“上海磁浮”——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磁浮列车来引出新课。此外,在原来旧教材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许多现代化的内容,例如,在第三章第一节的最后又对自然界中四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力作了一定的补充。这些也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视角下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的综合化[5]。

3.2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资源发掘

从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的现代化资源发掘相关的角度来看。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必修模块<1>的“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这一主题的相关活动建议中,提及到通过组织学生到游乐场坐过山车、听讲座、观看宇航员在太空舱中的一系列录像等等活动,了解宇航员的生活,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这些都与现代科技、社会、生活联系紧密[6];在必修模块<2>的“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这一主题中,对相对论及量子化现象作了一定的阐释,使学生体会到,经典力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在选修模块<3—4>和<3—5>中,借助电磁波的广泛应用以及人类对于微观世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必修模块<2>的基础上对相对论和量子化现象又作了更近一步的阐述,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拔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并丰富了广大学生的知识框架体系。

此外,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引入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现代化物理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例如:光纤、信息存储、超声、红外遥感、同步通信卫星、微波、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导、太阳风、加速器、等离子体、液晶、磁悬浮列车、新材料、全息照相、纳米材料、电子对撞机、核能、中子星、电离辐射技术、黑洞、激光器等。这些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主要成就,并且和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完全可以将它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资源来穿插在如今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做铺垫,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宏观上实现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同时在微观上也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7]。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实践途径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给新课程的改革造成了革命性的冲击和影响,它促进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所以,为了使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跟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就应该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引入现代化的科技知识和手段[8],以实现当代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与现代化。然而,丰硕的科技成果反而加大了当代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实施困难,要想很好地实现当代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与现代化,具体可以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现有的和可能的实践途径入手进行突破。

4.1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的实践途径

中学物理新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学科渗透”,基于这一视角,为了更好地显现新课程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实践。

4.1.1 现有的途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9]。在实际情况下,大部分中学生缺乏对STS教育的准确认识和定位,再加上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足,从而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与前沿科技和典型社会问题有关的知识把握不足。为此,便有必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力求把近现代物理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和环境保护及生产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也能很好地加速当代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拔高教师的理论化水平和实践化能力,进而促进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化[10]。

4.1.2 可能的途径

长久以来,在陈旧、落后的分科课程结构及“应试教育”环境的熏染下,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泾渭分明,各司其职”,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研究,而很少去关注其他的学科,有时候在授课时还会与其他的学科抢时间。这样的话,既不利于素质教育要求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进程。所以在此情形之下,便要求广大教师即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求教师积极支持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化,同时还要快速适应中学物理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在此要求之下,中学物理教师需要用心去钻研基础物理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并掌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及基本教学指导,然后再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潜在思想,从而有助于对改革思路的整体把握和对改革精神的全面贯彻与实践。

第二,全面拔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近现代化物理学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今的中学物理课程新添了大量突出经济、文化、社会和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内容,这些新内容侧重于体现现代化中学物理教学的前沿时代特征[11],同时也给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系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在此环境之下,便要求中学物理教师既要吃透物理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又要突破学科界限,主动去学习一些与物理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成为一个知识比较渊博的物理教师。因此,教师应在全面且科学的课程观念的指导下,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促进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实施“合纵连横”策略,即既要通过钻研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又要注意突破学科的界限,增强物理学与其他学科发展间的渗透和关联。

4.2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实践途径

中学物理新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呼唤,其中“关心科技发展,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是其基本理念之一。基于这一视角,为了更好地显现新课程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实践。

4.2.1 现有的途径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打破时空上的局限性,这样一来,博大的宏观世界和复杂的微观世界便都可以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量抽象的、微观的知识也随之形象化、具体化。比如,在讲授“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时,会产生短暂的充、放电电流,虽然电流能够借助电流计显示出来,但由于持续时间非常短,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在理解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让学生独自去想象,难度也非常大,此时,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模拟出来的话,学生便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相关实验现象。由此可见,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将近现代物理学知识及其新进展和现代化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新课程理念视角下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的现代化。[12]

4.2.2 可能的途径(1)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构建新体系

第一,要挑拣那些最基础的、最本质的、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学知识作为中学物理教学课程的新内容。像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场等这些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是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内容。

第二,借助另外一些新的内容来重新建立一套课程体系。在现代先进科技研究成果中,适当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并与学校物理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作为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新鲜内容。这样既有助于更新教材内容,构建课程新框架、新体系,优化课堂设计,同时又可以为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奠定一定的基础。(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当讲授经典物理中的某些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要讲解的内容和近现代一些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结合起来[13]。例如:学到磁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小鸟的身上绑一小块儿磁铁,小鸟就会迷失方向?”,同样,我们还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磁悬浮列车有两种,同学们可以分别说出它们的原理吗?”,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和磁学方面有关的科学性问题上来,这样便能使得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中快速、高效地掌握近现代科学知识。

(3)构建好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针对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尤其是教材中的练习题,要尽可能多地去涉及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现象以及近现代的前沿科学技术[14],比如,对于初中生,当学习到热传递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事例“印度人常常在烈日炎炎的沙漠里行走,而他们却大都喜欢穿宽大的黑袍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是说白色可以将太阳光全部反射掉吗?”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由于人体和宽大的黑袍子之间有一层空气,且黑色袍子的布料较易吸热,这样就会使中间这层空气发生明显的对流现象,从而便会有一股股较小的气流自下而上经过人体皮肤表面,所以人就会感觉到比较凉快,而这样的效果是白袍所不能产生的。再如,当学习到密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玻璃瓶装的啤酒如果放到冰箱里的时间过长的话,瓶子就会爆裂,这是为什么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以上两个常见教学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前者有助于学生对热学这部分知识的牢固把握,后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问题中学以致用,从而快速提高中学生借助已学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时地去构建好基础物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时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具体实践[15]。

结论

为了实现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与现代化,可以将近现代一些与物理学有关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中学物理的教学实践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了半开放式的教育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此外,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穿插一些现代化的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生在未来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脱颖而出,并提升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琪.关于教学内容现代化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实施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6(7): 39-41.[2] 于海明.浅论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的实用性与时代性[J].科技风,2012,7(10):1-4.[3] 马秀梅.浅析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2,9(8):25-30.[4] 冯海平.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内容设置及教育理念的比较与诠释[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08.[5] 吴慧英.高中物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6] 陈平.浅谈物理教学生活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7(10):35-38. [7] 阎金泽.物理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02):56-80.

[8] 王攀峰.我国课堂教学改革50年的回顾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07(15):46-48. [9] STS教育研究小组.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07):2l一26.

[10] 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72—75.

[11] 范宗潮.创设物理生活化情境发展学生多元化智能[J].读与写杂志,2008,9(10):63-65. [12] 李润喜.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12):19-22.[13] 韩震.课程的变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J].中国教育报,2005,8(19):24-33. [14] 张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0.

[15] 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12),39—56.

Physics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Practice

Approachesnote discipline penetration, ca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flect the times in the course content requirements in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content, strengthen ties with the forefro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between, and to ask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reak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so that students feel the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ysic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disciplines produced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students.This article first for physics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ade some elaborate the desired resource, and then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were focused on specific ways to practice, so as to better achieve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urposes.Keywords: high school physics;teaching content;integration;modernization;Practical Approach

致谢:

本课题在经过了认真的选题、搜集材料、撰写等过程最终成稿,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问题,多亏了老师耐心的讲解才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懂得了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老师就是我前进路上的榜样,不仅要学习阎老师刻苦钻研的精神,更要学习阎老师对待学术问题那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此外,还要感谢图书馆阿姨对我的帮助以及同班同学和宿舍舍友对我的帮助。

第二篇:论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

刘巽浩

科学理论是实践变革的指导。本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4 种全球性与农业有关的思潮,即农业现代化、绿色革命、自然农业与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思潮,往往是狂风般的蜂拥而来,也可能是落潮般的悄然而去。各种思潮中科学性强的理论能经受历史的考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经久不衰;也有部分科学性不强或反科学的理论只能热闹一时而自然地退出历史的舞台。站在当代受各种思潮冲击的人们,必须保持冷静头脑,分析思潮产生的背景、实质性内容、利与弊,进而辨认其科学的真伪,从而从本国本地的情况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何对农业思潮的盲从或“拿来主义”都会导致行动或决策中的失误。

1、农业现代化思潮—20世纪的主旋律

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9世纪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准备了条件。1892年第一台拖拉机问世,1940年李比希营养归还学说出台,再加上达尔文杂种优势理论与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等,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思潮与行动的产生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实行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杂交玉米等高产新品种与新耕法替代老品种老经验;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经济。

农业现代化思潮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世界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本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实现了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到60年代,占世界耕地面积40%,人口24%的工业化国家先后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本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但谷物增长2.3倍,农业产值增加2.4倍,用事实否定了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快于粮食增长的悲观预测。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美国一个农民人均产粮已达110t,产肉101t,可养活80个人。目前,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加上粮肉生产过剩而将注意力转向环境,因而作为一种思潮的农业现代化已经不再受青睐,但实际行动仍在继续,而且进一步向后现代化迈进。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绿色革命实际上也是农业现代化思潮的影响而衍生的一种行动。

现代农业在产生奇迹般的增加产品与效益的同时,由于曾对资源环境的忽视而带来某些负面效应。例如能源消耗急剧增加,从1950年的0.36亿t增加到1985年的2.6亿t石油当量,因而有人贬称之为“ 石油农业”;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对环境与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有人还担心大量施用化肥会不会破坏地力和污染地下水;有人还将主要是工业化引起的水、空气污染也归咎于现代农业。这些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近来已将资源环境良化问题纳入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2、自然农业思潮——一次超凡脱俗的尝试

作为一种对农业现代化的逆反,70年代西方出现了企图替代现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其派别与口号多种多样,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法、超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农业思潮。较有名气的是,英国真菌学家霍华德提倡的“有机农业”;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发起的“生态农业”;日本的福风正信写了一本“绿的哲学”,提倡无施肥无耕作无农药无除草的“自然农法”等。

这股思潮各种派别的共同主张是:在哲理上提倡归朴还真,与自然和谐一致,尽量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主张低投入;在技术内容上强调传统农业技术,提倡堆肥、轮作、豆科作物、生物防治等,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人工合成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饲

料添加剂)与生物工程技术;在管理上主张小型、自给自足,强调农户(场)内闭合式物质循环而排斥农户外的投入。

这股思潮对农业生产的实际行动影响不大,但受生态至上的环境保护主义的推动,在学术界曾一度成为时髦。然而就是在西方也争论甚大,提倡者认为这是一种农业的“理想国”,反对者认为是“复古”、是“神话”。

自然农业思潮有其积极与消极的方面。它强调崇尚自然,对唤起环境保护意识起了积极的作用,纠正了现代农业只强调产品与效益而忽视资源环境的不足;它所强调的某些传统农业技术仍有其积极的作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作为一种农业的特殊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少量应用(如旅游农业、环保型农业、安全食品)也是不足为怪的。另一方面,这股思潮又极端地强调自然而走向否定人的能动作用,反对投入,反对人工合成品,企图返回古代式传统技术而否定现代科学。在理论上,违反最基本的能量转换与散逸定律,企图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物质循环模式,而滑向科学上的倒退。因此,作为一种农业的整体战略是不足取的。在实际生产上,由于它只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而忽视生产与经济,因而不能广泛地被农民与政府接受。

3、可持续农业思潮——当前的热点

本世纪中后期,为抵制工业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环境保护主义风起云涌,席卷全球,罗马俱乐部悲观主义的代表作“增长的极限”译成了几十种文字,“生态危机”、“粮食危机”、“资源环境危机”、“经济滞胀”,以至于“世界末日”等说法震憾人心。于是,有识之士提出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张,并很快形成一种世界性思潮。在农业上,鉴于自然农业第一次替代尝试的碰壁,80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思潮。企图以此作为替代现代农业的第二次尝试。

在吸取现代农业、自然农业优缺点以及成败教训的基础上,可持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农业受到冷落的处理不同,可持续农业思潮一出现,国际社会即刮目相待。许多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环境署、世界银行以及许多国际性农业研究机构,都纷纷以此作为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有的国家政府或议会还通过相应决议与法律措施。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发展与环境”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廿一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宣言,成为一个里程碑。1993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学术讨论会”,1994年4 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其中将农业与农村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一种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可持续性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赞同。强调农业的当前与长远的结合,重视持续能力的建设,这是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当然,由于时间尚短,对于可持续农业究竟是什么,仍然仁者见仁、意见各异。可持续性究竟只是一种思路或农业的属性,还是一种策略与模式等问题尚在争论中。至于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技术体系等更是众说纷纭。一些西方国家专家简单地将环境保护技术或自然农业提倡的某些传统农业技术移花接木就作为可持续农业的技术内容,有的甚至以传统技术排斥现代科学技术,或只强调环境而排斥发展。这些观点招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异议与批评。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农业的思路与战略,而不是一种具体操作的模式,更不能将某些西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嫁接在可持续农业之上。也有人认为可持续农业内容空洞难以操作,以至在1996年底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尽管粮农组织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但已转而将农业与粮食安全的突出地位让给了“新的绿色革命”。谈到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们的认识是,这两者不是对立或相互替代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化是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可

持续性强调了农业发展的态势与后续能力,弥补了原有农业现代化的不足,但它不能替代农业现代化中有关物质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商品化、市场化等各项内容。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今后的任务,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

至于“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我们的看法是,在各地实践中,一些生态农业或农业生态工程的作法与西方的“生态农业”是有本质区别的,基本思路与作法和“可持续农业”是一致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中国社会上与官方将生态农业看之为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的农业模式之一(如陕北、三峡库区以保持水土为特点的农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也有少数同志持西方生态农业观点,主张不投入少投入,不用化学合成品等,这在科学上与农业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还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对这种极端的观点,包括“中国生态农业”提倡者在内多数人是不赞成的。鉴于此,广大的可持续农业的热心赞同者,包括多数“中国生态农业”赞同者在内,应携起手来,共同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而努力奋斗。

4、绿色革命思潮——发展中国家振兴农业之依托

本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绿色革命。这一思潮与行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矮秆小麦、矮秆水稻、杂交稻)带动农业的全面发展。但只改变品种而不改变生产条件收效甚微。因此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形成了种子+化肥+灌溉三驾马车一起上的局面,故有人又称之为“肥水农业”。其实质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衍生与前奏曲。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弱、劳力多、规模小,因而与发达国家不同,其强调的重点不是机械化而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品种与化肥、农药等,水利对多数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

绿色革命在亚洲、拉丁美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60年代以来,整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快于发达国家。以1961—1965年作为100%,1992年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指数为149,而发展中国家为238(中国280)。80年代后期与195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发达国家增加0.86倍,而发展中国家达1.64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业总产值之比也由2∶1变为1∶1。可惜,作为一种思潮,绿色革命在70年代后遭到厄运。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专家批评绿色革命造成了农村两极分化,贫苦农民因无力购置新品种种子、化肥、农药等而难以从绿色革命中得到好处。随后自然农业、可持续农业思潮又接踵而起,这样,绿色革命思潮就沉寂了下来。但是,这一思潮指导下的行动却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开花结果。其中,中国与印度被国际上认为是绿色革命的典范。

最近,在沉寂了1/4世纪以后,绿色革命在罗马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重新被提了出来。出乎许多人的预料,联合国粮农组织并未将当前世界的热点——可持续农业——作为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的主要手段,而将“新的绿色革命”放在突出地位。重新肯定了新品种、化肥、灌溉、农药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特别强调化肥与灌溉是“新的绿色革命”的重要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谓“新”主要有两点:一是绿色革命的四大技术手段必须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采取相应的政策与科技进步并增加投入;二是将绿色革命的各项技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5、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集约持续农业

以上4种思潮各有所长与所短,各有它的背景与适应性。农业具有极大的地域性与差异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农业的思路、目标、内容、技术系都不尽相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谷物750 kg,肉类60kg,而发展中国家却分别只有250kg与12kg。因此,前者已将关注的热点放在环境上,而后者仍将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我们在努力吸收世界各种农业思潮与理论精华的同时,一定要冷静地加以辨别,关键在于“中国化”。1949年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农业生态环境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与改善。

但是随着人口、工业的增长与人均资源的减少,农业与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怎样养活养好十多亿中国人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在罗马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期间,一位美国记者向我提出:“你认为中国真的能够达到粮食自给吗?”我的回答是“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如果我们真正去努力搞好农业,而且按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向道路去进行的话,做到粮食基本自给不是不可能的”。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的农业发展的方向道路呢?

首先,我们要力争用30—5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尽管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不再将这口号作为他们的目标,因而国际学术界农业现代化的声音已甚为微弱,西方已将现代农业称之为常规农业。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仍有待于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这个大方向上,我们必须坚持定不移,下定决心去实现农业现代化。

它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在物质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实现水利化、化学化、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这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没有它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第二,在技术上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实现高产化、良种化、耕作制度与农业结构优化、栽培技术规范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节约化。第三,在经济上,用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指导农业,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农工贸一体化(产业化)、土地或经营规模化、社会化。第四,资源环境美化。保护资源,减少污染,净化美化农田与农村环境。最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必须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同步进行,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持续地提高生产力,实现农村农民的富裕化。那种匆忙将农民真实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0美元时就拔高为“小康”的作法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还必须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规模小特点,必须强调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相结合。第一,集约农作:将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放在首位,力争低产变高产,少熟变多熟,广泛采用复间套种。绿色革命强调的高产品种、灌溉、化肥等集约技术仍是农作的支柱。除种植业外、畜禽业、水产业也要逐步集约化。第二,高效增收,也即要在高产的同时做到增加经济效益,力争高产与高效的同步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它必须从人多地少,农户规模极小而分散的特点出发,走东方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路子。要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与作物结构,增加高价值动物与作物的比重,粮食、经作果菜、畜牧、水产等要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的就地加工与其它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的小康与富裕化。第三,在保护资源环境基础上,强调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的结合,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与抗逆能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促进农业与农村的持续发展。

第三篇:如何做到教学内容问题化

如何做到教学内容问题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25-0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着。”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经验化、情感化、问题化。从而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还利于学生有机地使用教材等其他资料,探究性地自我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有序化,和谐化,重点突出化,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中应力争作到:

1.问题生活化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科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科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功能与价值,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问题多元化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多变和不稳定性,不论是内容和手段都要讲究多元化,让学生总有新鲜感,具有挑战性,学生乐于参与问题解决,并且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听、可看、可触摸、可感受、可经历、可操作的条件,让学生直接感受鲜活的生活与事实。多层次、多渠道地触及学生不同的智能潜能,不同形式的表现欲望、已有经验。教师的智慧应该表现在能够给抽象的结论、古老的事件、遥远的对象注入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不仅有所记忆、有所理解,更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各种感官的综合应用,多元智能的开发和提高。在提问的呈现方式上要注意多元化,但不是一提多元化就是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都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是指适当选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还可根据教学内容,个人实际,学校情况,选择某一种利于操作,简单实用的方式,如可以播放一段录音或一首歌曲,让学生根据歌词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可以用一幅漫画、一段文字,如地域特色的日记或游记,让学生感知生动的案例,从而了解相关问题。

3.问题情趣化

古人云:教学未见情趣,必不乐学。富有情趣的教学,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教师要力求将所有的问题放在一定的生活或工作情景中,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知识探究的过程变成活学活用的过程,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则在反复迁移中巩固、提高并不断深化。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占有丰富的相关背景资料,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设计课堂教学。

4.注意问题精妙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形式来呈现所教内容,即将教学中的有关图片内容、语言文字等转化为问题与内容的巧妙衔接,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其在问题驱动与引导下,有方向地自主探知,深入思考,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把握方法。当然,问题设计并非盲目而随意的,需要注意一定的原则。如问题设计应“精”,即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紧扣教学重难点来设悬置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加深知识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思维能力。

如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生动曲折的情节对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表达的作用,其教学难点是感悟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体会与学习老贝尔曼“成全他人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其更好把握文章主旨,教师可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探究主旨。(1)整体感知:①请试着根据小说情节的四要素来概括出课文中各部分大意。②请找出本文中的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之间的相应关系。(2)文旨探究,深入对话与领悟:①由人物形象切入,分析谁是真正的主人公?②由标题含义着眼,分析最后一片叶子的表层义与隐喻义,以领悟文章主旨。(教师可予以提示:由贝尔曼、琼珊两个不同角度加以探究)③由文章结尾切入,要求学生多角度质疑与讨论,思考逆转式结尾对文章主旨表达有何作用?这样,当学生解决问题后,也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第四篇:论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

论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

常宁市成才幼儿园 吴 婷

曾经,5岁的我们会什么呢?会英语吗?会背大量古诗吗?会做多位数混合运算吗?不会。可现在5岁的孩子会什么呢?答案是:会认字、会说英语、会汉语拼音、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些不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吗?怎么幼儿园的孩子都会了呢?是的,这些就是目前 “幼儿教学内容小学化”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市的幼儿园大多是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成立是在各省市陆续出台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政策通知后,才发展起来。有违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带有严重“小学化”倾向的学前班相继开始向幼儿园渗透。从小班开始学习写字,上大班后,幼儿教学内容开始加码,学习古诗、简单的汉字,五十内数的加减法;而到学前班,一学期规定学习七八十个汉字,汉语拼音,一百内数的加减法。内容越来越难。尤其是每天放学后,教室外的小黑板还会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罗列出来,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课外复习和完成课后的作业。不难发现,这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有异曲同功之处。

二、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产生的因素

目前幼儿“教学内容小学化”产生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一些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办园思想不端正、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迷失了正确的办园方向;二是一些幼儿园办园条件不具备、保教人员素质低下,保教经验缺乏;三是因招生竞争激

烈,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而被小学化;四是小学化的教育比幼儿园教育“效果”更容易看得见且轻松;五是有的优质小学借助学科知识考试和智力测试的名目筛选学生,导致不少幼儿园投其所好。客观上助长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六是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幼儿实际脱节比较严重,教材杂乱,标准不一,偏多偏难,引导幼儿教育倾向于小学化。

三、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弊端

(一)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二)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容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

(三)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小学化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

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

四、改变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措施

改变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内容“小学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幼儿园即保育园”,“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来说,“幼儿教育即学前准备教育”。但幼儿“教育”不是“教学”,幼儿教育的首位不是“智育”。总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则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2、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在幼

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也已充分证明,我们应当从中深刻反思。

3、回归幼儿教育本位。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幼教人士重要的任务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外在表现为偏离了它的教育位臵,承担了本身不应承担的教育义务,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职责方面错位。因此,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臵,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能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于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总之,幼儿教育就应当做好教育幼儿的工作。

4、正确搞好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与小学教育

正确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5、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改变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需要幼儿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也是幼儿家庭的普遍教育现象。幼儿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使作用。“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希望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的责任和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广大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要让家长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儿教育,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学前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

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从而,改变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改变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工作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望所有幼教工作者都能积极主动行动起来,争取用自己的行动还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幼儿健康成长!

第五篇:论知识经济与企业现代化管理趋势化

论知识经济与企业现代化管理趋势化—范文网 论知识经济与企业现代化管理趋势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经济领域得以产生和应用,即经济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转移中,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对人类历史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知识经济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关系及知识经济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作用和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知识经济给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机遇

所谓知识,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人们普遍认识的事物,还包括科学和技术,而知识经济所包含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等,涵盖面比较广。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70年代初美国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一书中就敏锐地提出,我们面临一个“电子技术时代”,这种电子技术时代,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时代。在当今时代大0变革中,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在发生着从来没有过的深刻变革和变化。

在当今社会,之所以会发生迅猛而深刻的变革,正说明知识化的巨能作用。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正因此,它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具体体现。我们所说的知识经济就是在充满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对企业来讲,知识经济的来临,将对其的变革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工业时代的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获得利润,而知识经济型企业是靠现代化手段促成生产经营和管理之间的有机联系,不断找出超越般的捷径。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讲,它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联结起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的专门化战略,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出现了以“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这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必需打破原有的模式的束缚和限制,在管理上要注重随机应变,快速反应,灵活机动,开拓创新。

我国的企业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建立起现代化的经济和管理模式,但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及政治体制上的不完善,与世界先进国家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和档次,对于整个国家来讲,我们还处在第三世界的发展中,正是基于此,为了大力发展经济,赶上发达国家,我国对企业改革提出一系列方案,这无疑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明智选择和必然结果。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到来给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发展带来机遇,尤其在关系到企业成败的管理上,知识经济由于导致由大规模生产向个体化生产转变;由集中生产向分散生产转变;由垂直管理向水平管理转变;由传统产品开发方式向柔性产品开发方式转变,更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命运的关键,只有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这一难得的变革机遇,才能使我国的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二、识经济对企业现代化管理影响深远

从人类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知识经济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进化过程中,生产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而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

部活生生的生产力进步史,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演化史。

马克思在经济学理论方面曾指出:“我们把劳动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既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说明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力仍然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但智力成了劳动力主要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向我们指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真理。

正因为科学知识经过知识劳动转化为生产技术,可以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才使知识经济成为一体化。在历史上,人们由于开始掌握科学知识的顺序是:“生产-----技术-----科学”。到后来变成“科学----技术-----生产”。说明了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了生产的前面,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

既然知识经济时代就是生产力高度体现和发展的时代,当今的社会更充满了竞争色彩,特别给企业的竞争带来了不进则退的机遇选择,这种选择也必将给企业内部带来管理模式的变革。尤其在我国,企业要想步入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一体化轨道,首先还要经过政治体制转变的阵痛,从这一点来讲,我国企业面临的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知道,经济管理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知识时代,是以知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高科技为支柱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生产方式有质的区别,因此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也必将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发展,直接代替了中层管理者的搜集、传递、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或低效应工作,从而要求管理层次必需减少,这样既便于消除官僚作风,又能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由于在知识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基础,成为企业各部门可以自由获取的资源,以及新的网络型企业应运而生,过去那种“金字塔”是的垂直管理方式便不再适用,从而要求网络化的水平管理去替代传统的垂直管理。网络型的管理多样化,分量生产的高产值企业的主要形式,网络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创新的源泉,其成员既是项目的参加者,也是利润的分享者,从而保证企业不断挖潜和创新。

3、由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出现以“知识流”作为生产组织的主要调控因素,一切围绕着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安排生产经营路子,以“知识主管”将以前的物流管理变为对知识的组织应用,这样便能极大的减少制造成本,经营风险和上市时间,在管理中通过创新,充分发挥知识、智力资源的作用,达到企业提高效益的目的。

4、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知识的生产率,即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产品的效率,强调的是知识的有用程度,从而要求企业衡量效率的标准由劳动率向知识生产率转化。知识生产率的转化,反映出知识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变化。

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科学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时,企业管理也必将进入现代化的格局而受到知识经济的深远影响。

三、知识经济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原动力

企业要想走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国家企业水平,就必须

在管理上做好文章。实行管理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的前凑无疑是一种革命化,即动大手术,大刀阔斧改革落后的一切制度和作法,而这样做正是符合我国当前企业改革的形势和要求,与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当今的时代,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经历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世界各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快实现了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激光通讯等得到充分的施展,更进一步促进科学和技术领域内的深刻变革。知识经济的兴起,更给世界各国企业发展带来蓬勃生机,仅以日本为例,19世纪80年代,以纺织工业为中心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后又发展起以军事生产为中心的电气、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二战后,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于1970年前后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在1955---1970年的15年间,日本吸收了全世界近半个世纪开发的几乎全部科技成果。

进入90年代的今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集计算机、通讯、自动控制、激光等技术于一身,广泛传播和应用,它使机器的动能由原来人的手足延长,体力扩张,发展到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扩张的新境界。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主导已是大势所趋并已走进我们面前,与我们并行,正如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所说的,信息化浪潮即将到来。它向全人类宣告,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经济基础向知识经济基础的转变。

这种转变无疑要波及到企业,掀起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浪潮。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看,我们在知识经济浪潮边还显得准备不足,还有待于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

2、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与发达中国家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3、我们的企业在知识经济中要将工业化与知识化齐头并进,就必然要担负着破旧和立新双重重担和压力。

4、企业目前都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前所未有,因而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在面向知识经济的进程中,现代化管理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可以说知识经济的来临,给我们这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带来严峻的考验,使我们的企业处在不进则退的没有选择余地的地步,然而,知识经济毕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趋势,它更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原动力。这种机遇的来临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只要选择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就能使我国有条不紊地实现经济工业化和经济知识化的双重目标。面对当前知识经济基础的挑战,我们只要坚持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走科教兴国之路;只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寻求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借鉴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的协调发展;只要把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只要能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其发展的趋势来解决眼前问题,我们就能自豪地面对21世纪。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导致企业步入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而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企业管理在知识中的变化,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借助知识经济这把利剑适时而有效地掀起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浪潮。我们说,任何一项改革和一次变动,都是一场触发人的灵魂深处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就要借助一种动力,而我们今天在21世纪的企业改革中借助的无疑是知识经济这个原动力。相信随着我国企业管理这场革命完成之日,便是中国挺立于世界强列之时。

下载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综合化与现代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三明治化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三明治化 摘要: 少儿阶段语言可塑性强,是语言教育的关键。目前,在小学英语教育阶段,目标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选择等方面尚无规范统一的标准。如何发......

    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

    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关系? 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我们必须去发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大事和时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主题,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引导乡村文化文明化现代化

    引导乡村文化文明化现代化 作者:武沁宇《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5日 06版)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几千年乡村生产、生活积淀下来的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

    现代化与和谐社会

    **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走向现代化的试错史。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事件,都必须以这张大幕作为背景,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理念后,十六届四......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如果现在立刻让大家说出几条全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的话,大家会想到什么?我想肯定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制吧,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仁、义、礼、智、......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

    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9、10页--“圆”第三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

    舞蹈班教学内容与介绍

    舞蹈班教学内容与介绍 教师介绍: 本人毕业于漯河大学,五年的幼教学习生涯让我有了深厚的舞蹈理论知识与基础,毕业后分别在郑州三家幼儿园任教,并担任舞蹈班老师。曾多次组织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