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生长点”,品读《金子》教与学

时间:2019-05-15 05:3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学习“生长点”,品读《金子》教与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学习“生长点”,品读《金子》教与学》。

第一篇:关注学习“生长点”,品读《金子》教与学

关注学习“生长点”,品读《金子》教与学

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常教常新。随着我们对教与学的感悟逐渐加深,对文本解读的视角,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对教学策略的创造,对教学评价的调整……课堂都会不知不觉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彩的面貌。

《金子》正是这样一篇有嚼头的文章。

[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预设]

《金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里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这篇文章告诉孩子们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运气获得成功是不现实的。

纵观第七单元的课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赞扬人的可贵精神”这一主题。前两篇课文分别是《军神》和《掌声》,练习7则通过“看脸谱、辨忠奸、析性格”和“积累与意志品格有关的词汇”呼应了前3篇课文的教学。本单元课文也是3个精彩的写人的故事,在《金子》一文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彼得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感受他在淘金无望时的孤独无助以及种花成功的喜悦。这样,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彼得: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孩子的心。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独特感受的能力,并渗透故事的写作要点,与习作7故事的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金子》的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是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的。十九世纪初,美国开始了势不可当的“西进运动”,“淘金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受到政府的推动,成千上万的人开始了淘金生涯,以实现自己发财致富的梦想。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的。那么,在那些为数不多的成功者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彼得?弗雷特的成功很有代表性。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故事的起因就显得不同寻常。“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归。”简简单单两句话,不仅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地点,也将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以清晰的面貌呈现给三年级学生,使故事的主线格外明朗。其中,开篇的“听说”、“无意”、“蜂拥而至”、“绝大多数”几个词语,为后文描述的绝大多数人的一无所获、彼得长达六个月的一无所获、雨后的恍然大悟乃至五年以后的自豪与骄傲埋下了伏笔,也为学生感悟课文主旨暗藏了玄机。

二至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写彼得在几乎翻遍所有土地后,准备离去。但是一场大雨使他发现土地的肥沃,决定留下来种花,果然种出了美丽的花朵。作者将笔墨聚焦于彼得的变化,两条线索同时并行。明线是彼得的所为:从一个人埋头苦干几个月――准备离开去谋生――发现了新的契机“种花”――用全部精力培育出鲜花。暗线是彼得的所想:不甘心――失望――准备放弃――若有所悟――全力以赴。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若有所悟”这个词既是本课的生词,也是文章语言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长点”,可以让学生联系前后文,追寻彼得的心路历程,从而走进人物内心,关心人物的命运。那么,彼得到底悟到了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根据前后文的描述,学生不禁会浮想联翩:彼得也许会悟到,萨文河畔的传闻是不可靠的,那么多人的空手而归,自己几个月的白白忙碌,都是在告诉自己这里没有金子;彼得也许悟到,这块土地里虽然没有金子,但是可以通过种花来致富;彼得也许还会悟到,致富、成功的途径是很多的,不靠淘金,可以用别的方式……孩子们一定也会跟随着彼得的所悟另有发现:发现彼得是那样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像彼得这样勤奋努力的人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发现前面的失败恰恰为后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好的故事里。标点符号也是会说话的,第五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也同样述说了彼得内心的波澜壮阔。细细想来,彼得此时此刻的“若有所悟”,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是非常有价值的。善于把握,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均有益处。

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有一处明显的留白,彼得是怎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培育花苗的?文中只字未提,给学生的想象与表达留下了很宽广的想象空间。联系第二自然段中彼得的吃苦耐劳,联系学生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相关的资料链接,紧扣“全部精力”,学生会“情动而辞发”。

第七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彼得的话耐人寻味,“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这番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真金”和“金子”。彼得所说的“金子”到底指什么,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使学生历经思维的过程,疑中思,思中学,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矛盾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两个重要的要求:一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二是“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针对这两个要求,在教学预设中应该关注3个学习“生长点”:

第一,学在“关键词句驻足处”,“若有所悟”这个词联系了课文前后内容。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思考彼得究竟悟到了什么。

第二,学在“语言文字留白处”,彼得花费了“全部精力”培育花苗,“全部精力”究竟指什么?培育的仅仅是花苗吗?

第三,学在“文章主旨生发处”,彼得最后的一番话正是文章主旨的生发处,这里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教学目标定位]

1、学习课后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有所悟”、“真金”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若有所悟”时内心复杂的感受。

3、品读文字,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变化,体会“金子”的丰富含义。

4、体会故事的一波三折,感受故事的引人入胜,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一:学在“关键词句驻足处”

1、“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若:好像;悟:明白。好像明白了什么。)

2、彼得好像明白了什么呢?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

出示:“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交流:

A、彼得悟到了这里找不到金子,不能再继续淘金了。

①同样是“一无所获”,彼得和大多数淘金者的心理变化是不同的,请大家翻开书,再去回顾课文的1~3小节,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注意,有一个空是用横线标出来的,这个词书上没有,需要你自己去归纳:

②交流所填词语背后的思考,追问顺序上能否调

整。

③对比人物心情的变化,还能发现什么?

④追问:人们不是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为什么埋头苦干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呢?

B、彼得悟到了土地很肥沃,可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自己的客厅。

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他悟到:发财致富的方法是有很多的。

C、彼得悟到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他就会成功的。

他悟到: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几年辛勤的劳动才能实现。

D、彼得悟到的仅此而已吗?(省略号)想想彼得还可能悟到了什么?

3、好一个“若有所悟”,因为有所悟,彼得才从绝望中走了出来;因为有所悟,彼得找到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同学们,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愿望展现出来吧!读……

设计二:学在“语言文字留白处”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1、这一句话,短短37个字。需要我们慢慢咀嚼,细细体味。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他不怕辛苦平整土地;

?看到了他精心选择花苗;

?看到了他日夜照顾鲜花;

?看到了他当花圃里长满美丽娇艳的鲜花时,四处奔波销售鲜花;

?看到了他精心设计,改良品种,不断提高产量。

朗读,把你看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这一句话,短短37个字。又怎能说清楚彼得的努力与奋斗!请大家联系我们的生活体验,结合插图,发挥合理的想象,用上“为了……,他……”的句式,说说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培育花苗的?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先准备好的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员还可以议一议、评一评。最后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

交流: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为了……,他……。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彼得,你会用哪一个词?为什么?

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彼得确实是在用他的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朗读,把你用心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这一句话,让我们想到了太多太多。我们用丰富的联想充实了这貌似简单的一句话,它是如此简单,又如此深刻!让我们再次朗读。

现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彼得的花圃吧!

出示图片,老师引说:这里,曾经是一片坑坑洼洼的土地;这里,曾经是一片挖了6个月也挖不出一粒金子的土地;这里,曾经是一片让人绝望的土地。

在彼得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之后,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看见人们络绎不绝地来购买鲜花;

?我看见家家户户插上了鲜花;

……

泥土,是多么慷慨,只要你勤劳耕耘,它就会奉献出你需要的财富。就像北大荒的原野,有了人们的辛勤耕耘,再荒凉的土地也会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4、这一句话,短短37个字。表达了太多太多,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

设计三:学在“文章主旨生发处”

1、同学们,读到这儿,我们的耳边又会情不自禁地响起彼得的那句话(回应开头)。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泥土里。”

2、当这句话回响在我们耳边时。你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看到同学们闪亮的眼睛,老师很好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对于“金子”又有怎样的理解?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吧!

3、为什么彼得如此骄傲,如此自豪,请同学们再次回顾课文。

?因为只有他不甘心落空,留了下来――他更执著;

?因为只有他若有所悟,找到了真正发财致富的办法(成功的钥匙)――他聪明;

?因为只有他为了实现梦想,付出了长期、艰辛的劳动――他更勤奋。

所以他是“唯一”找到真金,获得成功的人。他当然骄傲,他应该骄傲!再读。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假如添上几个数学符号,也许你会得到一个耐人寻味的公式,为你实现梦想保驾护航。

真实的目标+勤劳、聪明、执著……=真金

第二篇:吴忠民:应当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生长点

目前中国的官民矛盾问题比较突出,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另外还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有着很大的生长空间。这是社会管理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从影响面影响力较大的角度看,中国社会的矛盾问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生长点。

第一,劳资矛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民的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小,劳动者也就是雇员的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大,而且,劳资关系必然涵盖绝大部分的社会经济领域。所以,劳资矛盾将会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社会是否能够安全运行的最为重要的社会矛盾问题。这种迹象现在已经开始初步显露出来。在未来不短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劳资纠纷仍然会保持着迅速上升的势头。过了这个时期,中国的劳资纠纷和矛盾才有可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由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加速于20世纪90年代、全面提速于近年的中国城市化运动正进入一种大跃进的状态。城市化大跃进造成了公共资金的巨大投入和浪费,造成了政府严重的负债。更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大跃进,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征地拆迁行为,而且对征地拆迁当事人的补偿往往是不合理的。同一般的维权活动不同,土地房屋是居民极为重要的基本生存条件,是事关当事人基本生存底线的头等大事。这就是在一些地方的征地和拆迁过程中,一些土地房屋的事主为何屡屡发生自焚抗议活动的根由。显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由于一些征地拆迁行为过于强行和武断,由于被征地拆迁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补偿,所以,围绕着征地拆迁问题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在某些地方甚至是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问题。

第三,由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国现在的流动人口高达数亿人,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活动。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着严格的户籍制度。在户籍制度条件下,当地人和外来人口各自的社会福利及其他方面的待遇有明显差别,这就造成了种种不平等的现象,进而容易引发种种纠纷和冲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农民工中,“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已经占到61.6%,其文化程度、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同城市居民相比,仍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有着无根性的特征。对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未来一个重要的行为目标就是要消除这种歧视现象,结束城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显然,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巨大,其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在迅速增强,所以,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围绕着这一问题,社会矛盾问题便会明显加重。

第四,由对以往遗留问题的“倒找”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不仅现实当中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问题,而且还会出现一些社会成员对以往遗留问题进行“倒找”的利益诉求行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法制不健全,许多改革措施带有一种试探和随机的色彩,这就难免造成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随着法制的逐渐健全和社会成员法治意识的形成,许多社会成员有可能会对以往所遇到的不公正不合理的问题进行追溯性的维权活动。客观上看,这就会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加重社会矛盾问题。

第三篇:如何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

如何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

马营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秦财山

课堂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如何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是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探究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学,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首先我们认为二年级学生不会自学,也不会预习。应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的指导预习。先教孩子怎么预习,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必须对这节课所需要完成的知识目标十分清楚,根据目标确定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备课的时候更应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用什么办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等。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些识字基础,但毕竟年龄小,知识量少。应在讲明学习目标后,在前十分钟左右,可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行预习,时间不能太长,然后师指导,在预习中老师要不停巡视,随时解决问题。比如我在讲杜牧的《山行》时,这一首诗描写什么,本来是我确立的重点,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了,所以我就重新确立了讲课的重难点,对古诗词中写景的诗句进行了总结,对写景角度及特点的规律进行了整理归纳,从而让学生通过这一首词达到了触类旁通之效。而且学生在听课时也是很认真,很有兴趣,因为自己不会所以认真。假设我把先前的重点放在学生都已明了的主旨上,我想学生肯定没有多大兴趣,那样的课只能是内容的重复,效率一定不高,浪费时间。

在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我们让学生先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不能或不会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这就对下一步的“教”产生了影响。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预习,我们认为对于我们二年级的老师和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第四篇:《轻松教与学》学习心得体会

《轻松教与学》学习心得体会

想要轻松教与学就参加《轻松教与学》吧,体验不一样的教授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轻松教与学》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通过参加《轻松教与学》培训,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授课老师和助老师们教会我如何轻松、满足、快乐、成功的生活。那是一些简单但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要规则:三赢: 你好、我好、世界好。事情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事情有三种:1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2、别人的事,请尊重他的界限,不要超出界限。

3、老天的事,顺从它。目的是我们可以轻松、快乐、成功的生活。

一、心里困扰的来源:

1、系统性的问题。“系统”指的是生命系统,一般上就是家族系统,最主要的是父母与本人的关系:父母与本人的连接是否足够。亲子之间的“原爱”推动孩子去介入父母之间的破裂关系、兄弟姐妹之间争取父母的爱,以致夸大的心理包袱,这些都是咨客无法意识的自觉,亦往往无力自拔。

2、成长过程的问题 出生之后成长至今的过程中出现过的重大心里创伤。这类问题产生身份上的扭曲(我是谁,我能够、不能够有怎样的人生!)需要的是创伤治疗技巧。

3、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上的偏差无论什么事,一个人都需要很多的信念、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支持,才能做出回应及行动。这方面的偏差会做成态度上的不恰当、人际关系以致婚姻及家庭关系问题、做事徒劳无功,及很多的情绪及压力问题,而且会不断重复。

4、生活技能上的缺失成长过程中家庭及学校里及学校里没有培养出孩子有效沟通、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解决问题及有效思维的能力,以致往往有心无力。就算问题解决了,或者事情重新展开,也会因为这些技能上的缺失而再次出现问题。

二、轻松满足生活成功快乐人生的方法:

1、生命的传承

我们存在是为生命系统服务的,生命给了我们两个权利:更有资格活下去、更有力量把生命传下去;人生只有一个方向:向前。

2、人生三件事

自己的事,自己照顾自己,负责不奢望别人的照顾;他人的事 只能尊重、接受不能企图操控;老天的事,需要顺从、洞察。

三、所有心里困扰的来源:

不愿面对-逃避的态度:不见、不谈、不想。不愿接受____接受时“容许”它有存在的空间,盲目的否定、不顾一切的坚持。不愿放下____没有空间容纳变化、突破、以致更好的未来的可能。

四、所有解决困扰的方向:我接受、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

五、人生本来很简单: 接受与被接受、尊重与被尊重、和爱与被爱,我们便能每天过的轻松快乐满足成功。增加的动力就是公民意识、精神卫生、品德素养和心理健康。

六、普遍存在的心里素质缺失:

1、没有建立“自我”的意识--用别人的标准照顾本人的人生。

2、听话就是乖---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线思考、标准答案---缺乏多思维思想的能力

4、与本人感觉分离、过分强调理性思维---身心分离

5、不懂如何管理本人的情绪---被情绪操控 6没有培养出有效表达的能力--与他人的链接有困难 解决方案:

1、接受自己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保护自己;有资格感;坚持三赢+有效;自我提升、不断增值;言必行、言必准;2情感关系

这是两个人的事缺一不能成;没有的3个权利,不能强迫另一个人,不能把父母投射到另一半,把爱与拥有分开,不能身兼两职,所有情感关系的问题都是“果”都是投射;解决秘诀恒久沟通,不断做本人愿意做,使对方更有成功快乐的事。

3、亲子关系

父母的爱应该超过所有其他的事,并且不能做交换的筹码;父母唯一做的事,帮助孩子发展出照顾好自己人生的能力;在孩子的心灵最重要的是父母,最不重要的是学习;对于孩子导比堵更重要;凡事以孩子能干活为止。

4、与社会关系

不要抗拒变化,变化带来机遇,解决问题就是学的更快;你无法改变系统但是你有更多选择;你能够满足其他人的需要,其他人就更愿意满足你的需要;坚持三赢,首先照顾好自己,才有力量照顾好对方及其他人。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家庭中、社会中,我相信,我与我周边人的人际关系便融洽。运用于教学中,我会更轻松愉快的教,学生快快乐乐的学。

轻松教与学的一点心得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难学。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开始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我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在自身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上思索,去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起学生的兴趣

古有“一天之计在于晨”,而一堂课的开始也犹如一节课的“晨”。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如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通过趣味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快便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精心设计导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

二、营造良好情境,去感染学生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伴随任何心理负担,除了以学为乐的心理状态外,环境的熏陶也是很重要的。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只有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上老师的课。第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数学知识的有趣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教师占有丰富的数学信息和完善的表达能力,才能做到幽默的讲解,巧妙的点拔,灵活的搭桥和自身的聪明机智去感染学生。第三,教师应学会营造民主、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感情渠道通了,教学情景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感场所,不断迸发思想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自然得到发展。第四,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动嘴动脑,鼓励与众不同、独到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探索新知识,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去学数学。

三、提供材料,鼓舞学生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而应该是依据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生成。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再现”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的例子无处不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数学材料,创设数学活动,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教”的学习空间,设法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通过向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开放性的、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合理诱导,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构建新知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动的数学,使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思考者。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鼓励学生把学习成果以多种形式展示交流,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而是使新问题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过程中的新知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更新,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我的数学”。

四、解答疑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使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数学地思考、数学地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心理特征等,通过批改作业、课堂提问、测验等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的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充满自信心。

五、创造成功,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每个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结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数学应当是积极的、愉快的过程,因而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当然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不能打击,应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意识。成功时的兴奋、喜悦,可以成为学生继续创新的加速器,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再不是令学生望而生畏的过程。

六、借助媒体吸引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进入课堂,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及平移、对折和旋转等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学生操作,有利于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唤起情感活动,并按个人需要进行进度调节,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点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优美的情景中体验、领会、把握数学,使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开发数学智力、陶冶情操,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了。

第五篇:学习《教与学的秘密》心得[最终版]

借鉴+实践+反思=?

――学习《教与学的秘密》心得体会

坝盘镇民族完小 郭建平

我在学习研讨《教与学的秘密》一书之前,首先上网了解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因为《教与学的秘密》是作者王晓春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根据自己的体会所撰写的。《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另一著作。佐藤学,1951年出生,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 佐藤学教授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在学习班中他推进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学校里他推进构建教师之间互教互学的“合作性同事” 的关系;在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方面推进由监护人参与授课的“参与学习”实践。他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形象――“学习的共同体”,从内部推进对学校进行的改革。他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了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一、建立倾听的课堂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我的课堂上,我很希望学生多多发言,但是事与愿违,有时会沉默、自问自答、或是迁怒于他们,后来读了《教与学的秘密》之后,我知道“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与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对话中。”,我也试着去努力了,心平静了,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努力在营造一种倾听与回应的氛围,对暗暗支持你的声音没有很敏感地肯定它,在这方面,我要好好努力!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在日常交谈中,有一类人是不为大家所喜欢的,就是无论你在讲什么,他都没听进去,而只顾自唠叨,你会觉得索然无味,暗自祈求这无聊的对话赶紧结束。这是因为,对话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如果你有过这种经历,就不难理解课堂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小我们就被鼓励要积极发言,发言要大声清楚,通常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势来丰富和活跃课堂,于是乎,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形形色色的手势还见缝插针,把课堂塞得满满当当的,然而没有倾听的“ 对话”只不过是不入耳的喧嚣。我们的学生常常在没有听清教师的话语后就急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只要发言就要鼓励”的信条下,肤浅变得堂皇。发言结束后学生如释重负,对于别人的发言充耳不闻。没有倾听,对话变得缺乏深度,思维变得龟裂而不流淌,根本不能汇成集体智慧的海洋。小学阶段的闹哄哄到了初高中阶段后变成了表情麻木,沉默不语,而美国的情况却相反,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我们原先的对话是没有倾听、急于表现的“虚假”对话。不仅学生需要倾听,倾听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听学生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同学回答。佐藤学认为,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能在有这样的教师的教室里学习的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他提出要创建一个润泽的课堂,润泽是相对于“干巴巴”的教室而言,干巴巴的教室里教师与学生都是紧张的,润泽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每个人的呼吸都是这种均匀、柔和,大家互相倾听,真诚地交流,轻声模糊的发言也是被允许的,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思维正在延续的过程,事实上,真正的创造性的发言往往都是轻声模糊的,如果强迫学生大声地喊出自己的意见,或用手势在对错之间站队都隐含着撕裂他们思维的危险,在“润泽”的气氛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都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而不会为无话找话而紧张地中断自己的思维。

二、打开教研的大门

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事后却只用短短 30 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事先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据说是为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性姿态,以及观摩者对授课教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别人缺点的研讨方式,都必须改变。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能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

我曾经和几位在我看来极为出色的老师交谈过,在交谈中他们的眼中流传飞扬着智慧的神采,然而一旦当我提出是否可以听课时,谈话尴尬地戛然而止,神采即刻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警惕,接下来通常都是婉转的谢绝。在佐藤学教授看来,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情况的校内教研体制,即每个教师都要保证一年一次的公开授课;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为什么教师们都一丝不让地死按住门把呢?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研讨往往是集中在评价课的好坏上,加上评课人又带着各自的标准和立场,这使得教师们陷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恐慌之中。授课教师徨徨走进研讨室,感觉不啻于一场宣判会,谁都不喜欢被人评头论足,指手划脚。这也解释了教师为什么会花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一节公开课,他们所认为的公开课的价值也在于精心的准备使授课水平有了提高,很少人会提及事后的研讨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研讨在他们看来尤同句点式的评价,无论听者还是讲者都注意“好坏”的简单评价,除此之外,研讨会充斥的便是一些无聊的空话和套话。实际上,如果想真正触及一节课的丰富性、特殊性,并且对教师的反思有所帮助,让整个研讨会充满意义和乐趣,首先我们就该抱着无论从每堂课我们都能学习到什么的想法,把原先放在教室后面的凳子向前移,移到学生中间,这样才不至于只看得到教师的“表现”,被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比如,教师的板书如何、条理是否清楚等等束缚住自己的眼睛,对课堂发生的一切丰富多彩的事都置若罔闻。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不会到研讨时把那些填空式的评价说完以后,就无话可说了,才有可能就课堂的实际情况作活泼的交流,分享和谈论课堂上的乐趣和困难。这样的研讨才是让人期待的,并进一步地形成同事间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合作,而不是互相猜疑、各自为政、互相排斥。教师从研讨会上获得乐趣和收益,就不会再对公开课感到惧怕,甚至会要求开放日常的课堂。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

综合学习产生混乱的原因还在于认识上的错误,即把综合学习理解为通过“经验”进行学习,而把学科学习理解为通过“知识(技能)”而进行的学习,这种两分法的错误理解导致了认识上的错误。如果按照上述理解,那么,综合学习就陷入到活动主义与体验主义中,而学科学习就陷入到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中了。为避免混乱,必须先要确认一点,那就是,不管是综合学习还是学科学习,都要实现学习的课程,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

佐藤学所说的综合学习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最具创新同时也最具争议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往往过于表面,这直接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扭变成传授课,在课堂中完成了海洋生物的“探索”,一些学校认为是兴趣活动课的翻版,一些学校认为是综合实践活动是日常紧张学习的放松操,让学生出去走走,参观参观。要加深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首先必须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与分科学习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孩子气的蹦蹦跳跳,恰相反,它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学习。佐藤学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和分科学习的区别在于组织方式的不同,综合学习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而分科学习是以“内容”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分科学习的初衷是分门别类地清晰呈现知识,使知识能深入、累加地传授给学生,以实现夸美纽斯所设想的“百科全书”式人物的理想。然而,现实却不是分门别类地,问题总是以复杂的、丰富的方式整体地呈现。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手足无措是不难预料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意识到分科课程这种缺失后的新的课程形态。此外,当面对一个真实问题时,人往往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去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深入的探索的精神也是宝贵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惊喜不仅在于它带来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在于这种课程形态带给我们的冲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表现为一种与客体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活动,这带来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立体审视,课堂也是这三种实践的活动,将扁平、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会拿出面对丰富生活的兴趣,调动所有的情感、兴趣、知识、智慧投入学习之中。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其中蕴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丰富意义,提供了一个契机。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运用于学科学习中,但是认为就是把课堂弄得热热闹闹,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理解”,这也就是新课改课堂被人指责为“活动课”的原因所在。目前综合实践活动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教师缺乏开发、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素质,实际上,一来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毕竟是新生事物,对于新生事物我们总该允许一些探索的时间,二来 是因为我们的教师从小所受的教育也表现出了后遗症,佐藤学说,他甚至觉得,这种素质与其说是存在于那些学生时代就一直优秀的教师中,还不如说是存在于那些学生时代不爱学习,而在大学阶段或进入社会后才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大开眼界、不断进步的教师中。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和学生一起愉快地学习,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他还指出,许多教师为活动主题苦恼的原因在于他们都只在学校中生活,也不在社会中生活。当你留心生活,就会发现丰富的生活向你展现的课题比比皆是。

四、打造学习共同体

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公立”学校是“我的学校”,同时也是“大家的学校”。每次访问小千谷小学时,我总是感到,要在学校生活中实现这一理所当然的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委员会、市民的真心诚意的共同参与。如果学校失去了这些热心于教育和学习的人们,那么,它即使能够招收和训练学生,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发挥任何创造能力的机构而已。……一进小千谷小学,迎面扑来的是学生的声音:“欢迎到我的学校来!”听到学生喊:“请来我们的教室啊!”真是比什么都高兴。学生的心情真诚的、坦率的。

佐藤学教授称日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为“静悄悄的革命”,他认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性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其实,我们目前经历的这场课程改革也是如此,教师是这场革命的中坚力量,只有我们都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教学,“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面临着太多的困扰,但是在和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交谈中让我们坚信脚下的路是正确,这场革命最终将会是一个双赢,即无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变得更有活力,愈加热爱他们的生活,意识到这点,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和沉着,在我们的耳边回荡着佐藤先生的箴言“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2017年2月24日

下载关注学习“生长点”,品读《金子》教与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学习“生长点”,品读《金子》教与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潜心学习关注民生

    潜心学习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再谱新章 ——梅花中心小学2007年工会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校工会在市教育工会和学校支部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进......

    绿色学习关注你我他

    “绿色学习关注你我他”主题活动 针对近期校园网上的《科技日报》深度报道我校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改革研讨会,在经过认真解读一些专家学者关于学习的改革之后,针对我院的学......

    品读红色经典,向革命先辈学习

    品读红色经典,向革命先辈学习我敢说,没有几个人会不知道一些关于长征、革命、抗日的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的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我就在寒假期间观看了电影《智取威虎山》,这部......

    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非常重视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兴趣等,不仅能在教育过程中依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还能根......

    学习两会精神 关注民生问题

    敬爱的党组织: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京闭幕,大会提出和讨论的很多热点话题,最受关注的话题主要有:保......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法,适时调节课堂气氛,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海洋中自主学习,自行探索......

    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犁川教学区 上犁川小学 时花瓶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解读......

    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品读是以主体发展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感悟语言,提高语文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