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时间:2019-05-13 03: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第一篇: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品读是以主体发展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感悟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来安排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读书训练为主线,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目标明确、步骤合理、检测严格的阅读实践,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再到掌握读书方法的过程。

一、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自读感悟、整体感知是指在课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内容建立初步的印象,为进一步凭借课文进行语文训练,感悟语言、培养语感打好基础。学生自读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引导学生勤查工具书,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在此基础上,人人都去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读懂了什么”、“什么不懂”,如课文中写了什么事,什么人,是怎样的人,写了具有什么特点的景物等等。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只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完全有能力去读懂课文,感知内容,并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感悟。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突破口,设计相应的作业,及时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把自己读懂的,感悟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整体感知的质量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下阶段探究质量的提高。

二、精读领悟,知情明理

古人强调多读时“熟读精思”。语文教学强调感悟。读懂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没有“读”这个基础,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自己读书探究理解课文,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情、味、神。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一些语言特别优美,含有文化底蕴或人生哲理的典型段落、词句,作重点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说说、议议,知其情、明其理,让学生领悟语例的内涵,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烁的语感火花。

1、抓关键词,知文中情

“知情”即读书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要得其“弦外音、味中味”,要读得入情境。为了使学生知晓文中情,教师要善于点拨,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惑时。教学时,如果我们能抓住一些揭示文章内在联系的关键词语,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髓,掌握语言的表现技巧和积累好词佳句。先读后悟,悟后再读;默读中自悟,朗读中互悟。同时,在领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

2、抓中心句,明文中理

在阅读教学这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找准分析的切入点,既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激活学生阅读的潜力,又能使教材的生动形象在课堂中得以再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表现在如何指导学生巧妙地寻找理解语言文字的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找到开启课文宝库的金钥匙。

课文的中心句往往是理解课文思性内容的切入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中心句,在语言文字的前后联系中自读、自悟、自得,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

3、抓典型语段,悟写作方法

在典型语例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感因素,设计有助于语言内化的训练过程,在反复练读的基础上,重在领悟典型语例表达形式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悟出一般的言语表达规律,建构言语心理图式,为语言形式的迁移做好铺垫。

三、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熟读成诵,方能积累语言。语文课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尤其是要强调诵读积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潜思体会,领悟语言,感受文采,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熟读背诵,培植和积淀语感,获取语言材料,丰富语言库存,把精美的词句蕴藏在心中,把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印入脑海,把范文中的佳词好句、精彩语段深刻地留在记忆中。诵读到位了,语言积累多了,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正可谓是“下笔如有神”。

四、组合迁移,培养能力 为避免一味诵读带来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核心,创造性的把读和复述、表演、写作等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探究式品读采用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第二篇: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犁川教学区 上犁川小学 时花瓶

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智慧,了解多样文化,逐渐丰富文化积淀;习得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读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阅读教学过程的主旋律。通过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也就是通过读来实现悟,在悟之后能更好地读。

探究式品读是以主体发展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感悟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来安排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读书训练为主线,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目标明确、步骤合理、检测严格的阅读实践,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再到掌握读书方法的过程。

一、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自读感悟、整体感知是指在课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内容建立初步的印象,为进一步凭借课文进行语例训练,感悟语言、培养语感打好基础。这一阶段,包括两个紧密相扣的环节:

1、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思维及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导入新课学习。如:审题质疑、提出猜想等方式。

2、学生自读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引导学生勤查工具书,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在此基础上,人人都去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读懂了什么”、“什么不懂”,如课文中写了什么事,什么人,是怎样的人,写了具有什么特点的景物等等。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只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完全有能力去读懂课文,感知内容,并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感悟。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突破口,设计相应的作业,及时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把自己读懂的,感悟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整体感知的质量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下阶段探究质量的提高。

二、精读领悟,知情明理

古人强调多读时“熟读精思”。语文教学强调感悟。读懂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没有“读”这个基础,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自己读书探究理解课文,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情、味、神。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一些语言特别优美,含有文化底蕴或人生哲理的典型段落、词句,作重点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说说、议议,知其情、明其理,让学生领悟语例的内涵,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烁的语感火花。

1、抓关键词,知文中情

“知情”即读书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要得其“弦外音、味中味”,要读得入情境。为了使学生知晓文中情,教师要善于点拨,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惑时。教学时,如果我们能抓住一些揭示文章内在联系的关键词语,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髓,掌握语言的表现技巧和积累好词佳句。先读后悟,悟后再读;默读中自悟,朗读中互悟。同时,在领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

2、抓中心句,明文中理

在阅读教学这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找准分析的切入点,既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激活学生阅读的潜力,又能使教材的生动形象在课堂中得以再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表现在如何指导学生巧妙地寻找理解语言文字的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找到开启课文宝库的金钥匙。

课文的中心句往往是理解课文思性内容的切入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中心句,在语言文字的前后联系中自读、自悟、自得,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

3、抓典型语段,悟写作方法 在典型语例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感因素,设计有助于语言内化的训练过程,在反复练读的基础上,重在领悟典型语例表达形式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悟出一般的言语表达规律,建构言语心理图式,为语言形式的迁移做好铺垫。

三、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熟读成诵,方能积累语言。语文课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尤其是要强调诵读积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潜思体会,领悟语言,感受文采,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熟读背诵,培植和积淀语感,获取语言材料,丰富语言库存,把精美的词句蕴藏在心中,把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印入脑海,把范文中的佳词好句、精彩语段深刻地留在记忆中。诵读到位了,语言积累多了,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正可谓是“胸中常有臆,下笔如有神”。

四、组合迁移,培养能力

为避免一味诵读带来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核心,创造性的把读和复述、表演、写作等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

1、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如遇到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读懂的情况,就应该提倡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解决,把复述课文提前,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读演结合。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表演来指导朗读,体悟语言的魅力。如《笋芽儿》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共演课文童话剧,体会笋芽儿在春天里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柱子的生长过程,从中理解“撒娇”、“央求”、“自豪”等词,琢磨文章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3、读写结合。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抓住文中未加展开的情节或留下的空白点,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合理的想象,或扩写,或续写,或补写,通过写句成段来实现读写迁移。综上所述,探究式品读采用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尝试

[教学论文·小学体育]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学 校:临潼区北田街办北田小学 姓 名:王 欢 邮 编:710605 联系方式:***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临潼区北田小学 王欢

摘要:“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方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体育 探究 学习小学生 教师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创新实践精神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体育新课程标准》关于积极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立足课堂转变观念,才能使每一位小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这几年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小学生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充分发掘和培养小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其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问题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从问题情景出发”的教学模式,有意识的使小学生带着明显的学习目的进入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这样一些手法:(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快速跑教学时,我先让小学生想象并讨论一下动物世界里驼鸟的跑步动作,小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动作的特点,使其受到启发掌握动作要领。(2)利用已学知识推理演绎创设问题情境,如滚翻教学时,让小学生联系滚动的技术动作,从中找出共同点,积极实践做出正确的动作。(3)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模仿动物爬行教学中,教师提供影象动画片让小学生观察蚂蚁等动物的爬行动作,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的独立探究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留给小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与时间。

探究性学习倡导小学生的学习,是以已掌握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探究构建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给小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让小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小学生在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时思考问题,主动去体验技术动作,通过一系列的自学程序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寻求自身问题的解决渠道和正确方法。以模仿动物爬行为例,许多农村小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有些动物,爬行根本无从谈起,教师积极引导小学生上网搜集图片资料等,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验得出正确结论。小学生不仅经过探究模仿掌握了基本技术动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更浓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务必组织好学生,及时给予正确示范和必要的帮助以及探究方法的提示,特别是培养小学生独立运用上网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搜索查找、使用资料的意识。

三、引导小学生开展交流与合作。

探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教师要适时引导小学生自愿组成各种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如在跪跳起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跳起后站不稳,更有甚者根本就跳不起来。针对这些小学生比较突出的错误动作,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其纠正的方法,而是立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承担一个比较突出错误动作的练习任务,大伙积极地开始寻找错误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通过体验与思考迅速地找出解决错误动作的方法,此时教师在巡视时不做任何语言动作提示,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评出最佳共享。每一个小组都针对自己一组的问题选派一位代表发言指出错误原因与解决方法,让同伴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避免错误再次发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不但充分挖掘发挥了每一位小学生的潜能,而且各种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四、积极评价,让小学生充分享受探究乐趣。

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评价机制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应用,对结果进行及时系统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种灵活的评价方法,以最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在进行低单杠教学时,让小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并为自己组里的每一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判,动作完成出色的学生大家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一部分同学看到其他小伙伴比自己做的好时就会积极主动寻找原因,然后改进动作并取得更好成绩。有个别小学生因体质差异完成动作困难时大家会及时给予保护帮助。通过小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及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找到自己动作的不足,充分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这样不仅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而且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更好地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学习铺平道路。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小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学习与小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经常有目的地引导组织小学生参与具有生活背景的体育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利用课外延伸的方法,把课堂上一些没有来得及实施的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完成。比如在游戏老鹰捉小鸡教学时,我首先组织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养殖厂小鸡,然后回家自己创编游戏内容,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评选出最佳并进行教学实践等。这样的延伸,不但最大限度拓展了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充分展示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获2009年西安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叁等奖);

(同时获2010年临潼区教学研究室论文评比贰等奖)。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探究性学习研究熊其军

探究性学习研究胥永华:

第四篇:关于生物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关于生物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商城县河凤桥二中

梅光辉

我是一位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老师,对于“探究性教学”,之前的认识是很浅显的。上大学时,只是在教育学及生物教学的课程中有所涉及,老师也很认真地讲解过,但当时几乎是纯理论的,缺乏实践,听起来很难懂。现在踏入教师行业,在教育的最前线,确实发现探究性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于“探究性教学”,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两个多月的生物教学中,也做了简单尝试,收获颇多。下面对我的认识和尝试,简单总结如下:

一、探究性教学的涵义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探究性教学主要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二是,启发思考;三是,自主探究;四是,协作交流;最后是,总结提高。

三、探究性教学的优点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四、生物探究性教学实施面临的问题

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科学探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探究活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的探究连续用时较长或时间跨度大,当堂难以完成。二是,科学探究活动实施难度过大。科学探究有很强的程序性,完整性,是科学家式的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太难了。由此产生了悲观情绪,影响了课改探索的热情。三是,科学探究活动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但费时费力,减少了学生“正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考试成绩。

五、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简单尝试

作为新老师,在刚刚开始生物教学时,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教学内容不熟,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点,还有组织课堂的能力有限,有时甚至无法加于课堂。另外,不能与实际相结合,缺乏实例,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段时间后,经过调整,已基本适应正常生物教学。对于生物教学,我也做了简单尝试。

我任七年级生物课,上册探究性实验就有6个,技能性实验8个,高中生物第一册探究技能性实验8个,研究性课题3个,实习实验1个。因此,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生物学科特点,以学生观察、实验等亲历过程,把实验作为启发兴趣,探索问题、阐述内容、解释原因、归纳总结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培养他们科学探究式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严格规范并富有探索性的实验操作,极大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三疑、三探”的模式。一是,设疑自探。教师提引导性问题,学生自己思考,提出探究性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二是;解疑合探。教师整理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归类分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讨论,有条件动手做实验,学生小组探究,得出结论;三是,质疑再探。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各小组共同提出,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加以实践和考察。

对于生物探究性教学,我的认识是浅显的,在尝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学习,继续探究,把生物探究性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能力。

生物探究性试题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

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如何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尝试教学法与学生分组学习

尝试教学法与学生分组学习

尝试教学法的核心要求是“先学后教”,学生怎样先学、老师后教什么?是所有正在实践“尝试教学法”的老师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体会较深。

刚开始,我让学生先自学、练习,然后再讲解,结果时间花了不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基础差,自学练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给浪费掉了。

后来,我事先(备课时)预设许多问题(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按座位分成三个自然组,采取“互点题”(由一组组长指定二组某一同学上台做某一题,二组组长指定三组某一同学做某一题,三组组长指定一组某一同学做某一题,其他同学在下面做本组的同一题)的形式,让学生先练,给三个组积分,一周累计总分最高的为优胜组计奖。这种方法比过去好,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有竞争意识。但依然有许多差生蒙混而过,整体效率不高。

最近,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座位邻近的3人或4人为一组),并根据数学成绩确定九个小组长,上课时让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几名同学带着老师预设的问题自学或练习,这个过程中,小组的几个同学可以合作讨论,互相帮帮助,小组长检查指导,直到大家都会(当然也会有统一的时间限制)。这种分组模式能够让全体同学正真动起来,在有限时间内让更多同学达标。

昨天,我在上“模拟实验

(二)”的数学课中,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玩”游戏,在模拟实验中得出接近随机事件的理论概率。活动开始前,我让各小组长统一指挥,两人一组玩十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记下其中有几次是打平手的(即手势相同的),然后把全班九个小组的情况合起来分析计算,这样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更多的模拟实验次数,达到了更佳效果(模拟实验次数越多越接近理论概率),这样的活动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实践证明,课堂上采取“学生分组学习”的方法,小组长既是组织者,又是指挥员、战斗员,还是裁判员,他能带领全组同学积极开展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更能便于老师真实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何培养和发挥小组长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想:

一是合理分组、选定小组长。分组要按座位顺势安排,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以3至4人为宜,小组长应该选数学成绩稍好、组织能力更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选定以后,要召集他们开个会,告诉他们这个职务应该扮演的角色:教师助理;这个职务的职责:带领本组全体同学共同学习,还是一个监督检查员。指出他们的工作不仅能帮助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协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是要预设好学生学习或练习的内容,上课开始时就出示具体问题,明确具体要求(包括活动规则、时间限制等),让小组长“有章可循”,易于组织和操作。

三是在课堂上营造学生分组学习的氛围,舍得给时间学生,敢于“放权”给小组长。要有意识的在活动中培养小组长“小老师”、“监督员”、“指挥官”形象,使其产生领导力,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教师要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课堂的总导演、总设计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们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卢有洲

2008.11.14.

下载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尝试品读与感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

    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尝试论文

    【摘要】李四光说过“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师常有的一种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 蒋卫山(武进遭桥初级中学,江苏武进213171) 第20卷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

    小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总结

    小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总结 东港市碧海小学 1 小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总结 校本教研要取得成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的自主参与。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引导教师发挥研究主体......

    建构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改尝试(5篇)

    建构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改尝试作者:郎国方 来源:(《物理教师》l概念界定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摘自网络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一、“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点:1、是来源相同: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园丁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背景: 1、实施新课程的要......

    英语教学中的品读与感悟 2012-4-27(最终5篇)

    英语教学中的品读与感悟 2012-4-27 23:30 语文教学素有注重品读赏析的习惯,同为语言学科,我想英语也大可以借鉴此形式让学生通过赏析文本来获得某些感悟。因此,在前置性学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