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园丁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背景:
1、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基于对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学校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但我们要从教法、学法方面改进来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机遇,顺应课改潮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3、“尝试教学法”在众多学校实验获得成功
“尝试教学法”由邱学华1980年开始实验,历经20余年,为解决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探索一种能适用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主体的不断尝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并实现学习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理念。尝试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尝试学习强调了尝试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目前的新课改理念一致。“尝试教学法”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目前,有98个县市在推广,运用教师约20万人,试用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人,实验基地1800多个,成立100多个研究分会。通过对 “尝试教学法”的实验学校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实地参观考察,经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尝试教学法”比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校开展《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的界定: 1、20多年来,“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实验与推广,在初级中学的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高级中学教学中的实验却很少。我们这一课题就是要吸取广大小学、初级中学实验的有益经验,在我校初中、尤其是高中学科教学中开展“尝试理论”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本课题立足现有教学模式及理论,结合我校学生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通过课题带动,使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变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走上主动学习之路,摒弃等、靠、喂的学习观念;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意义:
1、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初、高中毕业生。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5、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6、本课题研究是“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各学科进行的有益实践探索,它将填补“尝试教学法”在高级中学实验应用的空白,它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尝试教学理论”。
五、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邱学华老师从1980年正式开始启动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历经20多年,现已建成比较完 整的尝试教学的理论体系。以“小学数学”作为突破口,逐步向小学语文、常识等科,再向中学各科延伸发展,扩大实验面,在中小学各科都取得积极的效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中小学应用的普适性强的尝试教学法,前后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
从1990年开始,根据教育实验发展的需要,向理论研究方面拓展,相继开展尝试教学原则、和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组织全国各地106个子课题配合,开展协作研究。1996年,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出面,组成专家组对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专家鉴定,专家组给予很高评价并一致通过,标志着尝试教学法已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尔后又继续开展“尝试教学理论与素质教育”、“尝试教学理论与创新教育”的研究。从尝试教学法到尝试 教学理论,前后又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从2000年开始,又开展尝试教学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重点是从学习论的角 度,研究尝试学习方式,从而试图建立尝试学习理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尝试已突破课堂教学范畴,已向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课外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拓展,提出“大尝试”的设想。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尝试教学法理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其鲜明的特征可用八个字概括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先练”即教师不讲,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成功动机,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数学问题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新知。“后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解决又不能解决还差一口气的时候,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和易错点及反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取深刻、全面的知识。
4、新课程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也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七、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计算的教学。
2、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
八、运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组织学习《尝试教学论》,认真研究《中学尝试教学设计》,特别是对不同学科、不同 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的借鉴。
2、调查研究法:
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习惯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调查了解学生对教法、学法的看法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育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是课题的实施阵地,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素材,课题研究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以课堂教学来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达成研究成果。
九、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研究周期:二年,即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9年9月——2000年1月为准备阶段
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2、2009年3月——2010年1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主要工作: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一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二轮: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并针对有关问题撰写论文;争取有更大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3、2011年9月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整理研究材料;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十、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习题集:各学科按章节准备的尝试题、尝试练习、再尝试练习集装订成册。
十一、课题研究管理及研究成员组成
校长----教学校长(苏鑫)------教导处-----教研组长-----全体数学教师
十二、现有基础
1、思想认识一致。我校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教研意识强,本课题一经宣传,在一线的教师均要求参与课题研究。
2、教研基础好。在本课题之前,我校教师已开展过一系列的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手段比较了解。
3、教研队伍强。各学科都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还有市、区、镇各级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均毕业于部属师范院校,业务素质高。
4、“尝试教学法”已在小学及初级中学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经验。
十三、经费估算
学校负担课题研究实际支出的合理费用。
第二篇: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高天流云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从2000春季起,开展尝试教学理论的改革实验。实验从开始的一个数学学科,逐渐拓展到多科,实验班从几个班扩大到全校五个年级,共26个教学班。通过一年的实验表明,尝试教学理论在我校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我校实施尝试教学理论实验的措施和做法是:
一、重视学习尝试教学理论
实验,要有科学的态度,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我们在推广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始终把学习尝试教学理论放在首位。我们先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邱学华同志的《尝试教学法的理论的实践》、《再论尝试教学法》、《关于尝试教学法的几个问题》,同时,我们还注意把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为了便于教师系统的记忆和掌握,我校结合市教育研究院制定的小学教学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狠抓师资培训。每周定期举行一次专题讲座,并且把学习、讨论的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这样使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尝试教学法的认识,减少在实践中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为了把尝试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引向深入,在没有条件参加2000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尝试教学理论年会的情况下,我们邮购了全部会议资料,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同时密切注视邱学华同志到各地讲学或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尝试教学法的论述,及时传送到实验教师,以保证尝试教学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发展和完善。
二、加强领导,重在落实。
实验开始之初,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机构,使教改工作在组织上有了保证,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协调组织领导工作。制订了“运用尝试理论,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课题实验,首先在数学学科上全面推广。
任何教改活动的关键在于落到实处。我校落实的主要做法是:理论充实、实践探索、研讨反思、丰富创新。理论充实,即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邱教授的尝试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认识;实践探索,即鼓励教师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并及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研讨反思,即互相听课,组织讨论,进行课后反思,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总结经验,及时推广;丰富创新,勇于创新,灵活运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为了推动教学改革,我们打印三百多份尝试教学资料和教案发给各年级组,实验教师人手一份,让老师们学习,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尝试理论,根据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我们还联合附近的几所小学,开展校际间的交流课,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认真组织观摩课和兄弟校交流尝试教学经验。
尝试法促进了教学相长,这学期我校开展了全校性的尝试教学竞赛课,分三个阶段进行。(1)第三周至第六周,各年组教师人人参加 尝试教学汇报课;(2)第七周各年组评选一名代表参加校际观摩课,并同时录制成录像课十节以备参赛;(3)评出优质课一名,优秀课三名进行表彰。
三、实验效果喜人
自从开展尝试教学法一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实验教师的辛勤耕耘,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1、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改变。
实验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深入人心,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注重发挥学生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教法,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会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生动局面,使教师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素质教育的高效益和可行性。
2、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运用尝试法为主多法配合,如:目标因材施教,异步达标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佳组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有了提高,智力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较好。我校去年三百名毕业生参加一中分班检测,参加测试的学生有近1300名,检测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入前一百名的就有我校53名,双科不及格的学生总数为180多人,而我校仅有31人,另据我们跟踪调查表明,这届学生升入一中后,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的主动和探索精神及意志品质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得到了初中教师的认可。
3、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五大环节的课堂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许多弊端,“教师讲,学生听”、“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六段式结构,符合少年儿童的需要,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改变了“满堂灌”、“注入式”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增加了学生练习时间,以练为主,练在课堂,当堂反馈,及时矫正,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把主要的教学任务安排最佳时间里。
4、培养自学能力,促进中小顺利衔接。
中小学衔接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严重脱节,小学教学进度慢、坡度缓,而中学教学进度快、坡度大;小学直观教学多、练习形式多、教师辅导多,而中学直观教学少、练习形式少、教师辅导少;小学重感性知识,口头回答问题多,而中学重理性知识,书面回答题多。所以小学生刚升入中学感到不适应,解决教学方法上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从小学起就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想学、愿学、会学,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而尝试教学法的实施,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5、尝试教学实验,带动了其它学科改革。
通过实践探索,尝试教学理论已辐射、迁移到其它学科之中。一年来,我们将尝试教学原理迁移于语文、英语、自然、音乐、美术、劳动等各科教学领域,真正发挥了尝试教学实验的辐射效应。可以说尝试教学实验是纵向不分学段,横向不分学科,展现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
尝试教学理论在我校的推广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但这仅仅是成功的起点,我们决不会就此止步,而要乘着改革的春风,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实验中。
第三篇: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主体性(精选)
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是热作为对象性活动的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积极的.生动活泼的思维发展。尝试教学法是以尝试题为训练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提问,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获得“尝试——成功——再尝试——再成功”的心理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并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1.尝试教学法运用学习不可替代律,强调学生自学.尝试。让学生从小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别人。长期训练能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例如“小数除法”中“循环小数”一节,我出示尝试题“1÷6”后,请学生自学例
7、例8,并自写思考题。讨论时,学生提出的思考题有:“10÷3的商有何特点?应该如何表示?”,“例
7、例8的商有何共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什么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怎样表示?”等等。我又补充了一些问题,像“遇到商是循环小数时,应在竖式中除到哪儿为止?”等问题。这节课学生上得极有兴趣,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试”。教学适时,总是让学生先“试一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然后教师再给予针对性指导。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是探索的主体,他们在不受任何思维禁锢的状态下,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产生我能学好的意识,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独立性。
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和“<”的这几个符号的读法和用法吗(边板书)?”话音刚落,他们就七嘴八舌、自信地猜测着,我没有马上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阅读书本的图文,感受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文字,小组开展讨论找答案。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可通过看书思考找到答案,并且清楚地知道“=”、“>”和“<”的用法,接着通过尝试练习,证明他们总结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同时,在他们的细心观察下,又想出了独特的方法来区分“>”和“<”,有个别小组甚至看着这些符号的读法和用法,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享受尝试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只要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强调就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是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尝试教学法强调和谐气氛的创设.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宽松的环境和可预见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得“人人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心理取向。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
1.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将目标具体化,鼓起学生尝试的勇气和学习兴趣。尝试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每次学习的内容明确地.分层次地设计在一个个具体的尝试题中,使学生在每次尝试成功的同时,激起他们对新问题.新知识产生敢于尝试。善于阐释 的心理指向,从而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主动地 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教师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何异同?你能用最简捷的方法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吗?”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尝试.讨论.交流,进而获得问题的解决,避免的相关内容分课教学的思维中断,遗稿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
2.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首先布置一些课外准备课:(1)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2)观察这个圆柱体由哪几部分组成?(3)圆柱体各部分有什么关系?这样,在学新课时。学生因具备了课前操作练习,很容易回答出圆柱体侧面面积和表面积公式。即便回答不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检查尝试操作题中的个别错误,进行反馈自省,从而在遭受挫折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对实现的超越,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尝试教学法设置的尝试题,允许学生“越轨”,给予学生思维的广阔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质疑:比的后项不能为零,为什么足球比赛会出现1比0”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发现,足球比赛中使用的比是表示两个队进球数的相差关系,而我们学习的“比”是表示两个数想除的关系,它们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尝试教学法同时强调题组训练,通过多样.多变的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须知,小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仅仅以接受知识为目的。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教学法正是采取学生尝试.操作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主动地解决问题以获得新知识的。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推动了学生个性的蓬勃发展。
第四篇:尝试教学法——学生自主发展的助推器
尝试教学法:学生自主发展的助推器
——乐从中学语文科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总结
邱裕兴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
(1)语文教学向为人所诟病,认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甚或“误尽苍生是语文”2,为改变这种低效耗时的教学局面,纠正一些人的偏见,我们决()定参与“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基于对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学校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但目前我区区属学校大量扩招,明年我校班级规模进一步扩大,导致招收的学生基础将更差,而且差生面更广。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从教法、学法方面改进来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机遇,顺应课改潮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3、“尝试教学法”实验获得巨大成功
“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老师从1960年开始酝酿,于1980年开始正式实验,它是为解决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而探索出的一种能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法,到今天它的研究历程已有40多年了。尝试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主体的不断尝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并实现学习者自身 发展需要的学习理念。尝试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尝试学习强调了尝试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目前的新课标理念一致。“尝试教学法”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目前,有98个县市在推广,运用教师约20万人,试用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人,实验基地1800多个,成立100多个研究分会。可以说,这一实验研究的成功是巨大的,为此,我们决定参与这一实验。
二、课题实验假设和变量的确定
我们认为,如果能切实运用好尝试教学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模式,一定能切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本实验把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作为自变量,在尝试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实践尝试教学的理论要点(3):
1、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2、理解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3、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4、促进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5、掌握五种操作模式:一种基本式(七步教学程序: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和四种变式(调换式、增添式、结合式、超前式)。
6、运用六条教学原则:尝试指导原则、即时矫正原则、问题新颖原则、准备铺垫原则、合作互助原则、民主和谐原则。
7、重视七个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本实验把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因变量。“自主发展”,自主,是学生自己作主而不受他人支配;发展,是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上的自主发展。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学生自主发展”,并非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去学、教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在尝试 2 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发展”。它必须体现尝试教学活动(4)的三个特点:①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②学生尝试活动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③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的自主发展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5):
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
3、思考·领悟
4、应用·拓展
5、发现·创新。
三、实验目的
1、以尝试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培养学生的尝试、探索、创新的精神,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实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语文学科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组织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及策略;
2、尝试教学理论下,语文学科不同课型课堂教学优化模式研究;
3、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艺术;
4、语文科尝试教学法下的学生课堂活动评价方案;
5、语文科尝试准备练习、尝试练习的设计依据和方法;
6、尝试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7、有效“尝试”的设计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常常会因此而建构不同的意义。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
(6)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 3 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其鲜明的特征可用八个字概括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是成功的前提,尝试又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是创新的动力。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又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是尝试教学法的两个基本特征,“先练”即教师不讲,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成功动机,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教学问题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新知。“后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解决又不能解决还差一口气的时候,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和易错点及反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取深刻、全面的知识。
4、新课程理论、教育实验理论和语文教育理论等也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六、实验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组织学习《尝试教学论》,认真研究《中学尝试教学设计》,特别是对语文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的借鉴。
2、调查研究法
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习惯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调查了解学生对教法、学法的看法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育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是课题的实施阵地,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素材,课题研究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以课堂教学来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达成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与措施(1)、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周期:两年,即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5年12月——2006年2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学习有关理论及学科教学设计等。2、2006年3月——2007年10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6年3月——6月),主要工作: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一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二轮(2006年7月——2007年2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并针对有关问题撰写论文;争取有更大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07年3月——2007年10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3、2007年11月——12月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整理研究材料;写出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2)、课题研究的措施
1、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相结合。要求所有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尝试教学论》,要从理论上掌握“尝试教学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尝试教学的模式”、“尝试教学的五个操作模式”、“我的课堂教学观——三字十二条”等。做到“三个模仿”:①备课模仿,备好准备题与尝试题;②上课模仿,按尝试教学法中“七个步骤”进行课堂教学;③练习设计模仿,按尝试教学法的练习设计要求设计练习。要求教师通过尝试模仿,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实践作细致的分析,对尝试教学理论进一步研究学习。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把尝试教学法的精髓真正学到手。
2、全员参与与骨干带动相结合。从实验一开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听课评选出部分优秀教师作为实验的骨干教师,并让他们参加全国的各种研讨会,逐步成为尝试教学法的名师。
3、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在实验初期,我们重点是学习模仿,在充分掌握“尝试教学法”精髓后,才去创出自己的特色。
4、自愿与硬性规定相结合。为搞好这项实验,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阅读《尝试教学论》《中学尝试教学设计》及尝试教学方面的杂志。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写出实验体会及课题论文。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1节尝试教学研讨课。在常规教学检查中,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的检查,看是否符合尝试教学的有关要求。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及主要体会
(1)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系列
1)、肖士华《在尝试教学中增强语文素质》(2005年8月获全国尝试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入选尝试教学网站“学科教学论文”栏目)
2)、邱裕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6年7月获全国尝试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3)、吴林涛《“尝试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语文“合作授课”学习模式》(2006 6 年7月获全国尝试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4)、高欣荣《用尝试教学法探究现代诗歌的审美特质》、《尝试教学下的诗歌鉴赏》(2007年4月获“尝试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5)、何谊《尝试,必能间晴天》(2006年7月在上海协作区教育科研培训暨说课大赛获二等奖)
6)、张益慧《在新课标下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作文教学》(2006年7月获全国尝试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2、教学设计系列
1)、邱裕兴《辨析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2005年8月获全国尝试教学设计一等奖并入选尝试教学网站“学科教学设计”栏目)
2)、邱裕兴《语言表达之“简明”尝试教学设计》(2006年7月获全国尝试教学设计一等奖)
3)、吴林涛《语言表达得体》(2006年7月获全国尝试教学设计一等奖)4)、梁妙铃《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2006年7月获全国尝试学习研究会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5)、张益慧《标点符号专题复习》(2007年4月获全国尝试教学研究会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6)、梁妙铃《语言表达得体》(2007年4月获全国尝试教学研究会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3、说课稿系列
张敏波《〈斑羚飞渡〉说课稿》(2006年7月获尝试教学协作区全国一等奖)
4、优质课系列及先进个人
1)杜志伟 2006年7月在上海协作区尝试教学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吴林涛 2005年12月被尝试教学尝试协会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4、教学成效
1)、全体语文教师在实验中转变了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
3)、培养了学生的尝试、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形成 7 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两年来,从区的统考成绩来看,各年级的语文成绩均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探索出了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超前式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我校的教学实际。
(2)课题研究的主要体会
1、尝试教学法是完全可以运用于高中的语文教学的。
尝试教学原来是在小学进行教学实验的,经过二三十年的实验,已经由小学扩展到初中,也由原来只在小学数学,现在扩展到小学各个学科,再由此而扩展到高中及高中各学科。实验的结果表明,尝试教学法也是完全可以运用于高中的语文教学的。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诵读、咀嚼、讨论、欣赏、整合等过程,无不可让学生先尝试之,但这一尝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进行的。
2、从教学实施的结果看,尝试教学的确让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这当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诵读、咀嚼、讨论、欣赏、整合等,这些要让学生先尝试,尝试出错,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以求订正,或者自学教材等等,都可以发挥他的自主能动性,获得主动的发展。
3、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指导作用“和谐共振”的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这种认识,就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强调了学生“学”的内因作用,又重视教师“教”的外因作用。充分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的地位。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便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尝试教学过程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故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尝试教学模式五个教学步骤,它的每一步,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的 8 每一步也都必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两者相互作用,“和谐共振”,才可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当然,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内容、充分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的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只有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乐于尝试学习、勇于探索,从而得以充分的发挥。
4、尝试成功的愉悦才能使学生保持不倦的学习动力而获得教学的高效 尝试教学确立的一个观点就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这种学习的成功,必然会产生心理愉悦的感受。这种愉悦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它是一种内驱力,有助学生保持不竭的学习动力。传统教学之所以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动力。而实施传统教学的教师也是把教学过程理解成仅仅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认知过程。他们把教学过程仅仅理解为知识、技能上的感知、记忆、思考,更有甚者,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其实,教学过程的实质应是能动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结构应是动力过程、认知过程和策略过程的有机统一。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人,要使教学取得高效,必须从学生心理出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尝试教学可满足学生这种心理的需求。不难想像,这种课堂教学一定是会有高效益的。
5、尝试教学的“借力论”,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今天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正是尝试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
在尝试教学论中,其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合作互助原则,而达成尝试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邱学华先生提出在尝试中合作,在合作中尝试,并把这条原则形象化为“兵教兵”。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则把学
(7)生之间资源的利用称之为“借力论”。两位专家都非常重视学生本身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更把学生看成教学资源。认为学生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的,而是依靠学生学的;学生所学比教师所教永远要多得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合作学习,无疑会比教师一味的去灌效率要高得 9 多。从信息传播来看,师生互动的交往方式所获得的信息量也是最大的。另外,我们要考察教学效率问题,不但要考虑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更要考虑受教育对象的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理解教学效率。顾黄初教授就是这样认为的,他把课堂教学效率表示为:
有效教学时间
有效受教人数
课堂教学效率
= ———————
×
——————— × 100%
实际教学时间
全体受教人数
也就是说,看教学效率的高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质的率,而人数的比值才是一个量的率,而质与量的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效率。从公式可以看出,要使课堂教学效率高,除增大有效教学时间、减少实际教学时间外,还可以增大有效受教人数。而尝试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同时又在讨论中实施“兵教兵”,无疑是增大了有效受教人数。这样,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比常规的教学要好得多。
6、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运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 我们在施教过程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求未知,自主学习,必能走在教师的前面,从而获得高效的教学现实。尝试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就是依托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它为学生自学、尝试成功提供了可能。
尝试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下面就尝试教学的五个基本步骤中作一探讨:
一、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如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兴趣,它就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自学课本,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对准备题与尝试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三、尝试练习,能使教师掌握反馈信息,以便引导迁移,学生在前一步中基本完成了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但还需要来检验、巩固。
四、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可以使正确的迁移得以强化,错误的迁移得以纠正。
五、教师讲解,这有助沟通学生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化迁移。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而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先尝试,正是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正是为了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因而,它必 10 定能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7、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尝试教学的课堂效率 学生是尝试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探索者、研究者,要使他能主动、高效地学习,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策略。如,在教师出示尝试题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审题:一读以初懂题意,边读边思考;二读抄题目要点,抓住关键字眼,化繁为简;三读以用自己的意思把题目的意思表达出来。在自学课本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看书,要看书中题目的条件和相关说明及关键的语句;二是在书中作批注、作标记,以加深印象。在尝试练习阶段,着重让学生一比,二解,三检查。在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判,二改,三讲理。在讲解环节,学生一要认真听讲,二要认真思考。等等。学生如果在这些教学环节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能提高学习效率。
8、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保证教与学两个部件正常运转的润滑油”(8)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也涉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而这种交往是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背景展开的。在尝试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尝试教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尝试活动,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要相互讨论,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其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的反馈信息进行讲解,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多种交往的形式。尝试教学的尝试练习环节,正是教师充分信任和理解学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对尝试问题激发兴趣、对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都有助于调节、控制、优化着课堂心理环境,从而能确保教与学这两个部件正常运转。而这又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的转化。
9、精心设计尝试准备题和尝试练习题是搞好尝试教学的关键
学起于疑,疑能促学。但疑(问题)如果过深,却会窒息学生探求的兴趣;如果过浅,却又会提不起学生尝试探求的兴趣。因此,尝试准备题和尝试练习题的设计是否精当,是否体现知识的迁移,是否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就关系到尝试教学的成败,因此这个环节是尝试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设计尝试准备题和尝试练习题时,注意了以下要求:准备题,要体现以旧带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能为完成尝试题作好铺垫。比如,复习语言表 11 达的简明这一考点,在引入时,我们采用病句中的表意不明这类病句来作准备题,因为表意不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够明确,就是不简明的表现,两个存在必然的联系,以此引入体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很好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对尝试练习的设计,要注意这三种类型:一是同步尝试题,即与教材内容同类型同结构,便于学生去阅读教材自己获得问题的答案;二是变化尝试题,即把课本的题目的内容、形式、条件等适当加以改动,难度大致相当的尝试题;三是发展尝试题,即要求高于课本例题,但仍属于教材范围的尝试题。总之,这些题目的设计,要难易适中,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尝试探求兴趣。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实验,从教学效果来说,我们认为:尝试教学理论在落实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方面,在建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上都是具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这么说,尝试教学法,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助推器。
注释:
(1)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P137、153
开明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2)王晓辉、周娜、严虹焰、何平、严先元《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前言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3)邱学华《尝试教学论》P33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4)邱学华《尝试教学论》P8
科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P6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6)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编写《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P36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7)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P60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8)邱学华《尝试教学法》P67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五篇:构建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构建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耿冀湘
在现代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为人们所重视。而班级作为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围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良好的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塑造,具有极大的美育功能,使学生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我校围绕“尊重、赞赏、帮助——建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题研究,开展了可视文化(班级环境文化)、可 行文化(班级行为文化)、可创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尊重学生,凸显班级文化建设主体
在班级文化创建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物质文化、共建制度文化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发现自我,增强信心和动力,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感悟做人尊严,体验人生价值,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使班级文化建设驶上健康的快车道。
1.以学生为本,营造物质文化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创建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不但彰显了班级的个性和师生的内在精神,而且直接影响到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自主设计班级的布局:“书香园地”、“新闻栏”等栏目,将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时事摘抄分期布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小公民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与书为友,多读好书的阅读习惯;“班级掠影”、“荣誉栏”等展示栏,定期展示班级活动剪影,展出学生获奖信息;“方寸天地”、“书行天下”、“学习名人名言,做好凡人凡事”等班级特色专栏,都是各教室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室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印记着学生自主发展的足迹,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在构建五彩缤纷班级文化时,拓展了视野,培育了人文素养,也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2.以学生为主,共建制度文化
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师生共同进行班规的制定,如学纪建设,学风建设,仪表建设,卫生建设等细则在学生充分讨论中修订,在讨论修订中形成统一的认 识,成为班级学生共同的规范。各班级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管理方式,在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活动中,把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实施班干部民主选举制、岗位轮换制和值日班长制等制度,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增设多种 岗位,明确任务,用制度指引行动。班中学生人人有岗位,大到班长,小到节约
用电监督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更感受到“这是我的班级”,感受到了自身在班级中的价值。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促进了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赞赏学生。打造班级文化建设品牌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则应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
个性化的班级活动,挖掘积极因素,扎实开展活动,打造班级
文化特色品牌,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赞赏学生的闪
光点,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回自信。
1.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形成班级行为文化
班级活动是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活动本身就是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起到推动作用。为此我校从“特色育人、构建班级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人手,提出了“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班级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现实生活、全面发展需要出发,进行多元分析。动员组织学生一起确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主题,拟定计划,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相关活动的安排、展示方式、展示时间等。如“书香满怀、志存高远”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措施:通过读书活动,营造班级文化,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帮助同学掌握各学段必读的中外名著和古诗词,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读书明理,勤奋上进的良好品质。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的制订,使师生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中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各班级紧紧围绕班级特色主题,分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融人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有的班级以“礼仪”文化主题为抓手,从坐姿礼仪开始,学生学会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公共场合的各种礼仪,学会做文明人;有的班级以“格言伴我成长”、“寻找感动,树立自我”、“走近名人塑造人格”主题为抓手,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提高抗御挫折的心理素质;有的班级以“书行天下”为主题为抓手,把了解书法、练习书法为班级文化特色,使学生不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培养了虚心、诚恳、一丝不苟的品德。有的班级以“方寸之间天地宽”特色育人活动,以集邮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全面了解邮票文化,激发爱国情怀。该班级学生在进行集邮活动的同时,巩固和拓展课内的学科知识,从而达到“以邮促学、以邮育人、邮教互补”。学校涌现出了一系列凸现文化个性的班级。育人活动的开展,使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学生开始越来越团结,班级专栏心愿墙里贴满了学生的理想,学生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化品位,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际合作,学会自我教育,学会自我发展。使班级充满成长气息,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2.营造良好集体氛围,共同追求精神文化
班主任工作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如何转化学习困难生,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阻力最大的也是学习困难生的转化。而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校
挖掘积极因素,营造良好氛围,每年开展“感动真光校园十佳”、“礼仪之星、环保之星、服务之星、智慧之星、文学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进步之星”评选活动,推选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为学生树立起可学、可追赶的榜样,使榜样成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还开展小组互助活动,抓住有利教育契机,为学习困难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捕捉闪光点,扬抑结合,巧用激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心理品质和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三、帮助学生。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发展
1.加强校本培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人物是班主任,教师起主导作用。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进行文化引领,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管理的智慧,提高认识,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教材、学生实际进行文化构建,在教学中加以分析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班主任通过参加班级文化主题论坛,交流班级文化工作策略、问题、困惑及反思,相互交流学习,提升了工作艺术水平。并把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融于班级El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
2.整合教育资源,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1)学校充分运用整合影视、图书、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建设好校园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各班学生自主报名、分组参加文学、影视欣赏、艺术、体育、科技、机器人等探究拓展小组活动,把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丰富的教育资源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吧”转移了,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有效培养了合作意识,弘扬个性,发展特长,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将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以“爱国情、民族魂”为主旋律,以重大节庆Et、纪念日活动为载体,开展“知荣辱,讲文明、践行动”、“弘扬民族精神一寻访红色热土,建设精神家园”、“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活动”、“热爱宝岛台湾、赞美锦绣中华”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2008年是奥运年,为了宣传奥运文化,我校开展了“激情奥运梦,和谐校园行”活动,让学生感受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内涵,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中学生报社、上海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奥运知识大赛中,我校学生代表队在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荣获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奥运知识总决赛中学组团体铜奖。
3.建立评价机制,展示文化建设成果
学校定期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在校园呈现勃勃生机,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成为学生走进经典、传承国粹、积极创新、挑战自我的大舞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进一步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学校还通过学习型家庭创建、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社会共同参与
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家长学校讲座,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使学校、家长、社会更好的沟通,展现了创建过程中学生成长的足迹,学生在展示活动中培养自信情感,享受成功与自豪。正如校园开放日座谈会上家长们所说的那样:“校园开放日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也使我们做家长的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我们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们在学校中那么有能耐,我们做家 长的也更高兴,更有信心了”。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耿冀湘 上海市真光中学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