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典型材料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典型材料
——————《可贵的沉默》案例描述及思考
彭艳玲
【背景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系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句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惯了,不懂关心他人,关心父母,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因此,本文是一个很好的教本。
【案例片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过生日,这真是个令人兴奋的话题。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把你们最喜欢的生日礼物和照片带来让老师欣赏,有吗?赶紧把它们拿出来吧!谁来说说你过生日的情景?
二、朗读感悟,为“爱”涵咏
1、用“”划出课文中写孩子们喧闹的句子,我重点引导学生点击几处重点文本,相机指导涵咏。
2、课文有两次写到孩子们热闹的场景
(1)我先引导学生感悟朗读第一次热闹的场景,随后交流:你们过生日时,父母都是这样为你们祝贺的?
随机我总结:从孩子们的眼神中,语言文字中和生活实际中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给自己的爱,感受到了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2)再体会第二热闹的场景(抓住“赦免”“七嘴八舌”等语)交流讨论:这里的热闹为什么与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
3、让学生反思生活,体验沉默。
(1)比较两个句子:(①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②沉默了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请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两个句子,看看加上“一词和不加“足足”一词效果有什么不同?
(2)随机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分钟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人们常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课堂上沉默了一分钟,几十个孩子就会有几十种不同的想法,孩子们可能在想什么呢?(让学生在书的旁边协商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随后,我再次引导交流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做不好,还说孩子们可爱呢?从而体会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三、探究概括,掀起“爱”浪
1、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16自然段,一起感受孩子成长后父母的幸福和快乐。
2、随机引导:同学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读书的时候要学会透
过课本的语言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故事,你们会发现文字背后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孩子们会体贴父母了”,那他们是这样体贴的呢?“孩子们送父母礼物了”,他们送了什么?送礼物时,说了什么?答案就在你们心里,答案就在你们笔下。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内容写一写。(出示:我送父母礼物了!爸爸妈妈夸我会体贴了!)
四、课外延伸,为“爱”喝彩
在这里,我就借用一句广告词儿:“心动不如赶快行动。”母亲节、父亲节快到了,你
们就赶快筹备礼物吧,但愿你们的礼物会给父母带去幸福、快乐,给周围更多的人带去爱!
五、作业超市——为“爱”绽放。
1、选做一: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在语文积累本上,并背下来。
2、选做二: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写一个小片断。
3、选做二:请搜索有关“爱”的习文读一读。
推荐读书:《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书里有许多精彩、感人的亲情故事,值得大家用心去读。
【案例反思】
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说写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
验去感悟,是学生情感升华之所在,从而把学习语言与塑造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同时较好地达到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这一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语文特点,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选择课外作业以“课本为桥梁”构建大语文体系,实现课内外相结合,缩短“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在丰富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累语言能力和阅读写作的能力。
第二篇:论文: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黄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教育转化学困生,对学困生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就成了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学困生的因材施教,必须在对学困原因进行科学分析、禀赋和特长的发现和引导及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才是积极主动的方法。
一、基于学困生的科学分析。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蹈矩,死啃书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而不服教导、淘气、顽皮、不负责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就其学习成绩而言就是学困生,这种观念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也是不科学的。
试想,一个对别人言听计从,行动上循规蹈矩的人,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怎么会不受制约呢?即使是学习成绩好,也只能是人云亦停留在别人已有的创造成果上,难能有什么创新和创造。而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在品行上的某些不良行为,多是由其心理年龄的特点决定的,并不是他们的本质问题。在青少年发育的某些心理特征上,多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公认的观念及家长和教师的期望不一致的行为,他们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蕴含着可贵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美国教育家对有创造力的孩子的描述是顽皮、淘气,所作所为常逾常规。这应该不是无稽之谈。多少具有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发
展的巨人中小学时代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承认人的智力水平有差异,智力显现有早晚,禀赋特长有彼此,但先天的低能者毕竟是少数。大发明家瓦特上完小学就被迫辍学,原因是“不爱学习”、“脑子笨”;十九世纪的伟人读书时被列为差生。一律将这些有差异的学生视为“学困生”,打入另册是极不科学的,极有可能错把人才当蠢才,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重在其“材”的发现和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适用于全体学生,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重视优秀生的因材施教,而对学困生束手无策。因为优秀生的“材”相对外现,有“材”可因,而学困生其“材美不外现”,无“材”可因。这就是要求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首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禀赋和特长,这正是我们因材施教中的“材”。应该说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禀赋和特长,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有特殊禀赋和特长的学生,在学困生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有的学生多门学科的学习都十分吃力,但他在绘画方面却是个天才;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却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的学生读书不行,却能歌善舞。当然,要发现学生的禀赋和特长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为学生表现施展他们的才华创造条件。这对发现学困生的“材“更是必要的。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禀赋和特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教师要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条件,让他们的才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引导、支持、扶植他们在自己有特长的领域里探索、求知、发挥,这是对学困生因材施教的重中之重,是因材施教成败的关键。那些学困生常常比其他学生更强烈的表现欲,在他们有特长的领域里,必然会投注更大的热情去奋发努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热情的扶持,那些与他们的特长领域相关的基础学科,也会成为他们刻苦学习的科目。教师切不可轻易去扭转他们的爱好,转移他们的兴趣,要求他们成为自己所教学科的佼佼者,甚至要求他们成为全才。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现实的。须知,“各个领域都行的全才是没有的“。以扼杀学生个性特长为代价,强行要学生做什么,不是因材施教。学生不是这种“材”,怎么施教呢?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更是不可取得。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学困生通常表现出对学习缺乏热情,对知识不感兴趣,在困难面前没有信心,没有顽强的学习毅力,这正是他们非智力素质较差的表现。非智力素质直接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就要特别注重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以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当然,这种教育要把学习目的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把社会的需要同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而不能只是空洞抽象的说教;可以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闻,精心设计知识的“趣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把整个教育活动变成他们意志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顽强的学习毅力。只要我们重视了这一点,用极大的热情去投入,培养他们的非智力素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还要十分重视干扰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不良因素的确良影响。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风气尚存不少弊端。色情、赌博、吃喝赠送、“一切向钱看”等不良风气,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本来就差,如果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诱发,教育转化中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成果又将化为乌有。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总之,对学困生因材施教,要有更新的观念、科学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否则,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第三篇:承认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正视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为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正视、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我认为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差异等引起的,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低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时充分预想学生差异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谓“目中有人”,落实到备课这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还应该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一方面,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应加强课件的交互性,使得(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在课堂教学中,课件能顺应学生学的思路,而不是教师教的思路。用课件辅助学生的学,而不是用课件牵制学生的学。例如,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二册“确定位置”一课,在设计“小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充分预想学生在找第几排第几个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或从前往后数排数,或从后往前数排数;或横着数排数,或竖着数排数;或从左往右数个数,或从右往左数个数等。学生数的顺序不同,数的结果也就不相同。因此,在课件设计时,加强了课件的交互性,当学生说到哪个小动物时,教师马上就能圈出那个小动物,说明学生说的是对的。这样,使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件的设计能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学,以学导教,以教促学。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差异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它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作为教师,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但是,决不能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三、学习方式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学数学。” 新课标理念中的“算法多样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认识和理解数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机会,不要把成人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
四、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
在作业的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能够融会贯通,他们有能力完成选做题。而且选做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练习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体现了练习的分层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鼓励个性的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第四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诸城经济开发区小学 周桂莲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这是教育的最美好境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它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毫无疑问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而有成效的作用?我在努力思考着,我在不断探索中,也有了一些收获。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并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等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教育、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当前,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面对的全体学生,共同前进。在实践中,我校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二)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是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所在
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所以,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着力于学生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和谐发展。不管是“天份”、智力、身体、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或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同等对待、一同施教,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面向全体,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的关系,要在落实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同时,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适应每一位同学的不同需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三)鼓励教师分层教学,是学生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首先,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即: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其次,教学分层,即:教学内容因学生层次不同而有适当的变化;最后,评价分层,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因材施教,还要注重教学方法。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正确制订教学目标、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目标、较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四)注重学生个性特长,是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关键
我常常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培养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我们采取学校组队,集中展示的方式开展活动。课外活动进行特长训练,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一年一度的学生广播操竞赛活动、校园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愉悦了他们的身心,而且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尤其是对一些学有特长的学生来说,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为教师,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培养其个人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健康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样一代新人辈出之日,即是中华民族腾飞之时!
第五篇:因材施教典型材料
2013-2014(下)因材施教典型材料
宋长宇
教师站在讲台上时,面对的是一群个性迥异的学生,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面对这样一群完全不同的个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学习活动,并尽自己所能的满足他们每个人发展的需要。而这中间包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以及个性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讨论一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了。
首先,一个最基本的是性别差异。虽然理论上男女的智力是平衡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早晚、社会期望长期形成的倾向等,大多数的男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理科偏长,同时大多是女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文科偏长。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男女生不同的优势分别侧重发展,男生侧重发展哩科,容易在理科上取得好成绩,女生则侧重发展文科,容易在文科上取得好成绩。
第二是女生智力发展普遍早于男生,即女生在青春期前的智力是优于男生的,而青春期时男生会迅速进步追上并超过女生,这样一来,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对待,小学时女生的成绩会比男生好,而到了中学男生成绩会迅速提高,女生则会有挫折感,这时就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以保护女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是男女生的兴趣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男生大多数爱好体育、政治等硬知识,女生则大多数爱好文学、娱乐等软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就会有很大提高。而这时应该利用起来的是榜样,或者说是偶像,这时的学生在他们关注的领域会有一些偶像,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以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伴随一生的信仰。
第四是在学习动力上,男女生也存在区别,女生一般自律性比较强,男生的自律性则相对较低,男生一般比较勇敢坚强,但却容易粗心,而女生一般比较认真勤奋,但却容易懦弱。教师可以比较放心让女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塑造其坚强个性上,使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强面对。与之相反,男生则需要教师更多的监督。
其次除了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不同的学生不仅有不同的能力,而且一种相同的能力也会有不用。外在的表现就是学生们有各自的特长,如有些擅长书法,有些擅长音乐,而有些学生则在这些其他技能上略逊一筹,唯独学习上非常有资质,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根据统一的标准一味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只搞好学习,而应该根据学生们各自的特长各有侧重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不仅在学习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