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数学活动
开展数学活动 让数学课更精彩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开展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
二、开展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开展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开展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地瓜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的重量,再把地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地瓜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开展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
第二篇:开展数学教学论坛活动工作总结
开展数学教学论坛活动工作总结
信庄小学
通过开展数学教学论坛活动。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围绕“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在本次数学教学论坛活动中,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月份我们举办了各学科教学论坛活动,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28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各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第三篇:小学数学活动如何有效开展
小学数学活动如何有效开展
保康县黄堡镇岞峪小学
朱开翠
内容提要: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 生活实践 多媒体 网络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使数学实践活动由课外走进了课内。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认识到,数学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价值,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活动中人人是平等的,人人都能参与,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大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比较、优化、尝试、探索,最终得到理想的解决策略。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学生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提供了舞台。我认为小学数学活动有效开展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教 “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就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数学活动课《可能性的大小》,学生通过课上“摸球”活动,初步接触了统计思想,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具有的可能性,并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社会上的抽奖、体育彩票就与可能性有联系,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可能性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假设你是商场经理,怎样设计一次抽奖促销活动等。通过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经常发生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切实感受到处处存在数学,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对数学应用的理解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知识时,我首先从生活入手进行导入激趣:“老师星期天要去襄阳,你能帮助我测算一下到襄阳的路程吗?”学生兴趣盎然,各自在备好的“地图”上认真地测算。为测两地的图上距离,有的同学将重叠过的线拉直,求出了图上距离;有的用直尺直接量两地的直线距离。如何用图上距离求实际路程呢?同学们边看图例,边讨论,边试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确定路线应该按图上两地公路的长度作为图上距离,然后求出两地的实际路程。用线段比例尺可以这样求: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数×图上距离=实际路程;用分数比例尺可以这样求:图上距离÷比例尺=两地路程。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轻松愉悦、兴致盎然的气氛中。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发现了新知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电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了自家用电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电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再如,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参观,教师10人,学生200人。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学生设计完后,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通过比较,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这种数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二、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1、提倡开放课堂,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不是上几节课,搞几个数学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他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智慧。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回去出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考考爸爸妈妈,2、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菜或购物时是怎样算账的。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爸爸妈妈在算账时已经运用到乘法分配律。如:一斤辣椒4.5元买了二斤,先算4×2=8元,再算5×2=10角,一共是9元,这样的例子每位同学都能举出两三个。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之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如学习了容积单位后,我让同学们去超市或药店调查哪些物品上有这些单位,并做好记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学习《利息》这节知识时我让学生去邮局、信用社调查当前利率和一些存储知识,学生了解到利率和利息税率在不断调整,但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不变的,还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利
率、利息税率要变?是根据什么在变?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将学生置身于生活这样真实的大舞台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有用的。
2、加强实践,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在学习《因数倍数》和《质数合数》之后我将我的手机号码编成了一道数学题。“(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比最小的质数大1。(3)比10以内3最大的倍数少2。(4)10以内最大的奇数。(5)比10以内3最大的倍数少2。(6)比10以内3最大的倍数少2。(7)最小的自然数。(8)10以内最大的偶数。(9)最小的自然数。(10)最小的合数。(11)10以内合数中并且是3的倍数的偶数。”然后让同学们以同样的方法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或家里的电话号码编成数迷考考小组同学,看谁编的好!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习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中华牙膏管口处直径为5㎜,小红每次刷牙挤1㎝的牙膏,这样一盒牙膏可用180次。该品牌牙膏现推出新包装,将管口直径改为6㎜,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牙膏1㎝。这盒牙膏只能用多少次?计算后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说到这样的创意会给牙膏厂家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时我顺势引导,热爱数学吧!它会使你变得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从而不知不觉地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一数》这是一年级小朋友上数学课的第一课时,对于他们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引入一个游乐园的场情,学生看了就非常喜欢,加上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学生数数里面有些什么,是多少个,数完后,通过多媒体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再如教学计算题时,由于题目本身存在着枯燥性,学生的兴趣也提不高,在教学时我设计一些比赛形式:如小蚂蚁搬木箱、谁先到家等。还有游戏形式:如过独木桥,开锁等游戏,这样学生对计算就不会觉得枯燥,整个课堂也会活跃起来,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提高了。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是一本百科全书,叶澜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是给他种满庄稼。如复习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后,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整百年要除以400?”我让大家自己到网上查阅,很快几个有电脑的孩子查来了并工工整整的抄在一张纸上,大家都争着阅读、研究。再如学了圆的认识之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为什么井盖是圆的?”第二天学生写了一大页答案:
因为井是圆的 ;因为是圆的不用辨别方向就可随意盖上,搬运方便;因为圆的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掉下去;因为圆的美观;因为圆的井盖制作成本最低等。利用网路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还是那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是给他种满庄稼”我们将实践活动的意识与学习方法种植到孩子的头脑中。
数学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教育创造空间,有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学数学活动如何更好的开展,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数学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
数学实践活动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学生要改变以听教师讲授,回答教师的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要大胆尝试,努力克服困难,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就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疑惑的。数学实践课堂就是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这一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例如,教学《大树有多高》,学生在比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师提出测量大树有多高这一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同一时刻影长与竿高的比是一定的这个结论,并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大树高度、楼房高度的计算等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中不是教师要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想做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有助于增进学生的互相交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分工,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有自己成功的机会,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败的时候;有头头道道说理的时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认别人的时候。一个实践课题,一个探索过程,展示的是智慧的空间,又给学生创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既相互交流又相互竞争,同时又体现了小组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实践活动课则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就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拓宽知识范围,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到银行去参观或查资料,了解什么是利率,然后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存钱、取钱,计算相应的利息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第五篇: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2013-03-21 21:25:32)
经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各位成员对小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们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反复实践,在各自数学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收获颇多。这一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时,我们就小课题内容,回顾总结前期工作,展望后期工作,做了如下阶段性的总结。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今年我参加了幼儿园的小课题“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教研活动,活动一晃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收获颇多。下面就自己参与小课题的具体工作做如下小结:
1、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在一开始做这个课题时,我有好多的困惑与苦恼,每次对课题的内容把握不是很好,没有真正明白我所负责的课题是怎么回事儿。可是经过几次的研讨、互相交流,我终于理解了课题的真正内涵—寻找自己开展数学活动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有效开展数学活动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于是,我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任务做了认真的对比和研究,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而可行的活动计划并在活动中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下去。
2、课题从身边入手,在情景,游戏中体验数学,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在数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首先从孩子的身边、和生活中发现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情景化,并设置生活场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在数学区域进行操作,亲自动手,譬如:在主题“有趣的生活”中排序一节里,我运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苹果、梨、小草莓等进行排序,并设置了障碍—大树,把它们情景化,拟人化,让他们先看看小水果的排列规律,再猜猜哪个调皮的水果藏在了大树后面,并把它找出来,这节活动孩子们兴致很高,学习兴趣很浓厚,不但找出了小水果的排列顺序,而且还给小水果重新设计规律,进行再次排队,活动效果很显著。
在“数学王国旅行记”和“彩色的世界”主题中—《单双数的认识》一节里,我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在玩游戏《排队找朋友》时,孩子们兴致很高,按老师的要求排好队,进行两两找朋友,请全部找好朋友的队站在一起,最后请剩下一个人找不到朋友的队站在一边,这时告诉孩子们,两人两人全部拉成朋友的队是双数队,而总是剩下一个人找不到朋友的,是单数队,依次游戏加深单双数的概念,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因此,这节活动孩子们不但印象深刻,掌握也很牢固。
在“多彩的秋天”的主题中,孩子们学习6以内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我利用季节变化,请孩子们捡树叶在课堂活动中应用,是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又知道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收获也是颇丰的。
在认识钟表时,我结合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活动时间,让孩子们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并知道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3、课题的收获。
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与实施,在课题研究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还掌握了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书写、认识单双数、二等分、四等分、6以内的分解组成及加减、相邻数、序数及时钟的认识等内容,不仅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而且探索数学的愿望也增强了。
总之,在小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把小课题后续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希望与大家共勉。
陈清亮 大一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通过这一阶段数学小课题的研究,我了解了很多幼教知识理论,为我的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了方向。
首先通过研究,使我明确了3—6岁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能够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努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文明的习惯、积极的探究欲望、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己的活动目标。
2、让幼儿感知数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感知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例如幼儿在参观玩建筑物后,我及时提问:这各建筑都有什么形状?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3、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让幼儿紧密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数的信息,体会数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例如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表,有闹钟。爸爸妈妈有手表有手机,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上面也有数字,洗衣机上面也有数字等,它们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小朋友可以给老师讲一讲他们各代表的意思,感知其中的乐趣。
4、幼儿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起探究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我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在整理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再如整理图书是按照大小摆放,家里来了四位客人应该那几个杯子让客人喝水等等,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5、让游戏走进课堂。游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我经常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游戏需求,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例如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认识单双数时,就采用了游戏找朋友和占圈这两个游戏,幼儿的情趣高涨,兴趣很浓,学习的也快,掌握的也很牢固。所以努力创设情景,使幼儿的数学活动趣味化、游戏化在数学活动中十分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参与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不足之处请多多指导。
高建霞
大三班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三)参与小课题《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使我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在教研活动中能够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动手动脑大胆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为目标。我还从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入手,寻找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策略,运用“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情景化,生活化”的理念设计数学活动,让数学活动走向“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现就小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9月份开展了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学初,参加了数学组《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知道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知道了研究数学课题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到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在这次学习中,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作为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业,还要认真参加教学研究,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改进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二、自我评价和反思
十月初我园开展了《数学活动自我评价》,就参加了区级赛教优秀课例进行展示。通过观看优秀课例,我们进行了自我评价、共同讨论,课后反思,大家各抒己见,发挥着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如何上好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通过互评互相学习,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三、观看观摩课 十一月中旬,单位组织了青年教师赛教活动,通过我们自己准备的课和观看其他教师的观摩课活动,我感觉到大家都在更新理念,设计出新,改变了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我们的数学活动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其中我对一节数学活动《有趣的拼图》影响很深,这一节课以情景游戏贯穿始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拼图。在拼图环节中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小朋友们都摆出了各种各样图画,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而教师始终以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较认真、积极参与创作,但还有个别幼儿独自想象创作不够,还有待提高,总之这一节课幼儿积极性很高,知识掌握的也很好。
四、制定班级教研计划 针对小课题的教研内容,我们融入了本班的教学计划和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班级教研计划,同年级组参与教研的教师共同研究数学活动内容及问题的提出,对小课题有了新的看法,对研究教学方法和步骤有加入了新内容,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做到了细化,让每一个活动都能落实到具体实践操作中,让活动有计划有明确目的,能如实顺利开展。
五、幼儿数学活动兴趣的培养
大班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我们在引导幼儿时,应该用通俗浅显易懂的事来指导幼儿,这时,我们应该把有而感性却事物放在首位,兴趣是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在这一学期中,我用角色扮演、鲜艳的图片、故事、丰富的教学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用游戏贯穿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六、数学活动走向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
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去发散思维,让孩子去大胆想象,让孩子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如在分解教学活动中,让小朋友自己分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你分给了谁?还可以怎么分?还有谁和她分的不一样?让幼儿大胆尝试,引导幼儿学习。
在学习序数、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用游戏贯穿始终,用踩数字方块,顶沙包顺着数过去,倒着数过来。幼儿玩的兴高采烈,知识掌握的也很好。总之幼儿的天性爱玩,注意力时间短,对此设计活动时,用幼儿喜欢游戏,在玩中学习。
情景化的教学,就是借助情景活动的内容,融于教学活动中。对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用情景化教学,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乐趣。如在《快乐时钟屋》这一节数学课中,让幼儿扮演小白兔和小蜗牛,比赛看谁拨的既准确又快,看谁是小白兔谁是小蜗牛?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置身于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总之,通过小课题的教研工作使我认识到:一节优秀的活动课,是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精益求精,在实践活动中总结自己的优点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和总结才能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积极认真地参加数学教研活动,不断地完善自己,虚心接受同行的指导和评价,将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使自己的专业成长地很快。
刘昭
大二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四)——《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时间过得真快,回首在刚开学时园内组织我们各位老师进行了教研活动学习,我们的盲目到教研活动如火似荼、井井有条的开展,已经经过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中班数学进行了《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我们从开学初教研计划的制定并认真付之于行动中,使我在驾驭数学活动的能力,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将本阶段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每周四召开的教研活动我能积极参加,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心得体会,按时按点完成园内教研活动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每一次的活动笔记。
在园内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每位教师教态大方,各种教具新颖,吸引幼儿,也感染着我。为了使教学生动有趣,大多数教师的活动体现“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的原则。各位老师巧用多媒体,可以更直观的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运用生动趣味和鲜明色彩性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注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我受益匪浅。针对教学进行“幼儿园数学活动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寻找“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开展“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情景化,生活化”活动设计等一系列研究。
在这次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中我发现:对于平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活动中的多个环节都需要幼儿表达,对教师讲的操作规则理解,操作过程中需要同伴帮忙。我还发现数学活动幼儿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时,同一操作活动甚至会得到多种操作结果,在出现多种方法和结果时,幼儿往往会与同伴辩论,只有通过辩论,幼儿才会逐步理解思路,整理表达,反复操作。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要从一开始就教给幼儿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这学期学习长短排序,问幼儿“铅笔是怎么排的?”幼儿错误的说成“从小到大排”“从大到小排”等,我纠正了好几次,然而仍有个别幼儿无法正确表达,导致了幼儿语言表达的混乱和理解的偏差。使我感到,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每一个数学活动所表达的数学概念及其含义。在保证数学概念准确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加入表达,因为幼儿一但先入为主地记住了某个错误的概念,再想纠正就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再一个就是注意时间,因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我们的教学用语必须简洁明了,让幼儿易学易懂,这样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才能产生兴趣,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气氛,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从中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征,现象,同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品及摆件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学有好奇心,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就要让数学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往往创设各种情境,让数学活动生动化、游戏化。这样可以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情景化生活化、游戏化,数学课应用很广泛,创设的情境应能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使幼儿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本阶段小课题的研究还有待于完善,自己将不断努力,再接再厉,将本次小课题活动争做地更完善,更全面。
张莉
中二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五)——《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逻辑性,而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基于数学本身的特性和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应结合现实生活和借助于周围环境来开展。《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根据此要求我积极参与小课题《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工作,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记忆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数学教育。寻找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
本学期参加幼儿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通过观摩和交流,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数学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字》,让幼儿亲身观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整个的教学都以游戏为基础,体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性很高,知识掌握的很好。
对照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我做了《幼儿园数学活动自我评价》,从目标上根据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兴趣入手从能力、认知、情感制定三维目标;活动准备上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过程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并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知识水平我制定了几点计划:
1、提供教学活动相关的多种材料,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操作、探索并从中获得经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丰富数学区角材料,投放幼儿熟悉的材料如:木珠、玻璃球、雪糕棒、纽扣等,供幼儿自由活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3、活动过程以操作,游戏,情景为主,并运用小组讨论或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教学方式
在开展《有趣的图形》的系列活动中我能充分挖掘周围存在的图形,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等,并用各种颜色、形状的图形进行拼图,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在《按规律排序》的活动,我设计了去图形王国参加音乐会这一情景,在游戏中自然地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以克服各种难题来了解规律的概念及可以按规律来进行排序,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获得知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会有许多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幼儿衣服上扣子的大小、多少;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缺席几个小朋友(数量、统计);使用完玩具之后进行不同颜色,不同类型的分类摆放,在小朋友排队时可以比高矮,或按高矮排序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景中获得到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通过教研实践证明: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数学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幼儿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对于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