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祥教学实录 鲸

时间:2019-05-15 05: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志祥教学实录 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志祥教学实录 鲸》。

第一篇:赵志祥教学实录 鲸

《鲸》教学实录

时间:2004年10月 地点:江苏南通海门东洲小学 深圳市后海小学 赵志祥

一、师生交流

师:我是谁?一起叫一声。生:赵老师!

师:非常亲切,声音也很齐,大家见到赵老师想说点什么吗? 生:赵老师你教书几年了

师:几年了,二十二年,大概是你年龄的两倍。你是第一个发言的,按照广东人的习惯,老人或者长辈,碰到比自己年龄小的或者表现好的都要给他一个信封,叫“利是”。听说过没有?信封里放的是什么呢?过年的时候都有的,就是压岁钱。其实有时候里面放的不一定是钱,但比钱更珍贵的东西放在里面,我们看了以后会更高兴!一个是钱,一个是真情,你们说那一个重要?

生:真情!师:对,千斤难买是真情──同学之间的友情,母子之间的亲情,师生之间的真情。今天第一个发言的按照广东人的习惯我也发给你一个信封(发信封),不许看!(笑声)如果看了,没收。(笑声)

生:能不能自我介绍一下?

师:让我自我介绍还是允许你自我介绍? 生:两个都可以。师:那谁先来? 生:请赵老师先介绍吧!

师:长者优先,还挺有礼貌,就冲你这条也该奖你一个信封。(笑声)本人姓赵,名志祥,老家江苏徐州市,现为深圳市后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笑声)。

生:我叫……我的人生格言是: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因为我特别喜爱看书,所以大家都喜欢叫我“大书虫”!

师:“大书虫”?能不能改一改?你的格言我很欣赏,但是在年龄是你的四倍的人面前还敢自称“大书虫吗”?(笑声)

生:那我是小书虫。(笑声)师:哎──对啦!

生:赵老师,我想问一下你教过几个毕业班? 师:这还真要算一算,嗯──至少有七八个。生:教的是不是长大以后都当博士的?

师:不好意思,目前我知道的只有一个硕士(笑声)。有两个在加拿大,后来有没有读博士我不知道,但是上清华、北大的很多。他们一般都记得初中、高中的老师,我们小学老师他们一般都不记得。(笑声)其实上初高中,完全靠我们小学老师,尤其是一年级的老师!(笑声)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年级的老师教你们āōē,不给你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你们能上高中考大学吗?其实以前我也经常想念高中的老师,后来我当上小学教师后,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现在最怀念的就是我的小学老师,尤其是我的一年级老师!

二、以题入手,提高兴趣

师:我这个人喜欢突然袭击。班长、语文课代表、英语课代表请上台,准备听写。其他同学准备好纸笔,做好正确的写字姿势,准备听写。听写的都是这一课的生字,我相信东洲学校──全国这么有名的学校的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一定很高,而且水平也一定很高,五年级的那些生字,对我们来说都属于小儿科。

(听写“肢、胎、肺、滤”后,教师点评3个学生听写的生字并加以纠正,下面的学生相互检查)

师:特别要注意那个用肺呼吸的“肺”,看看有没有人把右边的那个字写成海宁市的“市”,上面写成一点,有没有?

生:没有。师:那我问大家,这个字你们以前是不是学过? 生:没有。

师:没有学过,那怎么知道写这个字?怪事了!(生举手)你说。生:是因为我经常看课外书,经常看到这个字。

师:我的学生也经常看这个字,也经常写,而且广东经常煲一种汤,叫猪肺汤。他们往往熟视无睹,经常碰到的字会写错。这是我第一次碰到的一个班没有一个人写错的,了不起!我现在教你们一点写好字的招数,好不好?

生:好!

师:有关月字旁的字有两个要点:第一招,月字旁要写的瘦长一点(师范写,指“肺”字)这叫左窄──

生:右宽。

师:第二招,写“月”字的时候,这一撇是竖撇,(示范写竖撇)记住,一定要先竖再撇。“三点水”也有一个绝招,外圆而内直(范写“滤”)。我也喜欢被赞扬,我写得好吗?

生:好!真好!

师:是真情地夸赞还是虚情假意地夸赞? 生:真情!师:孩子们,你们是目前见到的最厉害的班级啦!生:为什么?

师:本课共有五个生字,我一个字也没教,就让你们听写,全班一共错了两个字,还是同一个字。你们说自己厉害不厉害?

生:厉害!(笑声)

师:都上五年级了,前四年跟着老师学了那么多识字方法,现在该是发挥作用,自主、自觉地学习的时候了。我希望大家以后每一课的生字都自己学习,不要老师教。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样的!五个生字,大家听写了四个了。还剩下一个,我来写。注意哦,我写字和一般的老师不一样。(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行楷字“鲸”)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太大了!师:说得好!

生:有几笔是连着写的。师:连着写,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把字写得快一些。师:我为什么把“鲸”字写得又大又快,总有原因吧? 生:为了让后面的老师看得更清楚些。(笑声)

生:我想可能是这个鲸它长得非常大,还有它游得很快,所以您把这个字“鲸”写得又大又快。(众大笑)

师:了不起!(一边走向该生,一边掏腰包,笑声不断)给你两个“利是”(生大笑)。不过,请你给同桌一个,学会分享。孩子们,你们太聪明啦!什么都别说,每人都有一份。(生大声叫好,教师从袋子里拿礼物,学生感到异常惊喜)下面只要发言的,只要是举手的,只要是动脑筋的,你就会得到“利是”,暂时先让它们躺在这儿,好吗?(生齐答:好!)

太精彩了,一下子把我的心思全说出来了。很简单,游得快,个儿大。太快了!太大了!(师板书:“大”)这,就是“鲸”啊!

三、感悟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探究说明方法

师:这篇课文大家都读过了吧,有没有读过三遍以上的。(学生举手)把手放下,了不起,既然读过三遍以上,一定能找出课文中具体写鲸“大”的段落。第几段?大胆的说。

生:第一段。师:对,第一段就写了“鲸”大。水能告诉大家,《鲸》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

生:说明文。

师:既然是说明文,总要有一些说明的方法,看看第一段到底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生;用了鲸和大象比较!师:对,用了比较,还有吗? 生:列数据。

师:不错,用了列举数字的方法。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千公斤。16万公斤是什么概念!?

生:十六吨。

师:一吨是一千千克,赵老师才60千克,最小的有多少个赵老师重?(笑声)

生:三十多个!(笑声)

师: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我见过的最大的肥猪,有800多斤。想想看,相当于十几头大肥猪啊,这鲸,大不大呀?

生;大!师:(出示课文片段: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比较)看见“比较”两个字了没有,请你们也把这两个字写在课文中适当的位置,这就是读书笔记的方法之一。

师:(出示大屏幕: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是列举数字的方法,应该把列举数字这四个字写在什么地方?

生:文字旁边。

师:对!真聪明!就写在那段文字的旁边,上面、下面都可以。这种读书方法叫什么?

生:读书笔记。

师:读书笔记有几种方式:一是写读后感,二是摘抄,三是── 生:画片段。

师:这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式。生:批注。

师:对,这叫批注。我个人认为批注是最好的读书笔记方法。你们有时间看看毛泽东批注过的书籍,像《二十四史》、《菜根谈》什么的,批注的多,是他成为一个伟大人物的重要条件之一。咱们作批注多了,说不定也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呢!只有书读多了,批注多了,才能给你一个支点撬起这个地球,否则就是说大话。(生笑)那才是真正的“小书虫”变成“大书虫”,当“大书虫”变成“老书虫”的时候,那你就更了不起了。在座的各位都有可能成为撬起这个地球的“大书虫”。

这一段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说明方法。(投影出示课文片段: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同意吗?(生答:同意。)打比方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请问,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摇头)那就不是啦!

生:我觉得是举例的说明方法。师:举什么例?

生:举了一个是“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还有一个是“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举例,举例,举的例子一般都是真实的事。如果有一头鲸在这儿,你敢不敢坐在它嘴里?(生:不敢。)你都不敢,这个例子能举吗?谁敢?

生:他不吃我,就敢。(众笑)

师:哈,它不“吃”你,而是“吞”你喽!(众笑)看来,这不是例子。生:假设。

师:假设?你怎么知道是假设? 生:我是从“要是”两个字中知道的。

师:张开嘴没有?(生答:没有。)从“要是”两个字看出假设,不简单!网们读书要有一个能耐,除了要整体把握,特别要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这样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你们以后要写说明文,凡事都可以假设,不过要大胆、合理的想象才行。来,我们一起把假设这两个字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这么大的一头鲸,如果让我们去给别人宣传这头鲸,咱们能不能把它宣传的很大?

生:能!

师:那好,先看课文第一段,谁能把它读得非常大?据我所知,我们班的同学都查了资料,我也查了许多资料,现在最大的鲸已经超过了16万公斤重。有一个资料显示是19万公斤重,还有一种资料──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有21万公斤重,简直吓死人。你们来读第一段,是能读16万公斤重,19万公斤重,还是能读到21万公斤重?

生:(自信地答)30万公斤!

生:牛,还是真的?(生齐答:真的!)是个别读还是集体读?(生齐答:集体读。)(教师起头,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我想评价你们的朗读,你们愿意听我说实话还是愿意听我说假话?(学生:实话。)我认为声音没得说──洪亮、整齐;朗读的技巧没得说──该轻轻了、该重重了、该急急了、该缓缓了,可谓轻重缓急结合得完美无缺。差一点,语气太重,声音可以压低一点。往往声音压低的时候能制造紧张气氛(众笑),正如有理不在声高。如果真的十万公斤重的鲸突然站在你面前,你还会最大声叫“十万公斤重”啊?(生笑)轻一点,只要语气到位了,完全投入了,你的表情自然就丰富了。你要想到“你是地球上的生物一分子,你有这么庞大的身体”,你应该感到自豪,你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如果是这样,效果保证好。声音压低点,语速慢一点。读──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齐读)

师:声音是没刚才洪亮,但是鲸是长高了,估计有18万公斤重!为什么还没达到20万甚至30万呢?很多同学(教师模仿读“有十万公斤重”“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语气、嘴变化了,表情变化不够,脸上的表情太凝重了。表情是一种体态语言,很重要。回去后多对着镜子练一练吧。(笑声)

生:我大胆地提议,请赵老师读一遍好不好?(笑声、掌声)

师:你胆子真大,敢让老师读!不过,我不怕,我力争读18万,你们是愿意看着,还是愿意听着?

生:看着。

师:行,有一条,我读完,你读!(众大笑)师:敢不敢? 生:不敢!(笑声)师:你可以推荐一个人读。生:我推荐我班XXX。

师:行,咱俩分着读,我先读比较,你就读例举数字。为了更加精彩,全班同学来一起“假设”。你达到18万,全班同学达到20万。(老师、XXX、全体同学分读第一自然段)

师:好,你确实达到了18万,全班同学达到了20万。不过,有一条,恕我冒昧问一下,你胆有点小?你要是放开胆子读,我保证你一定能读到21万。(众生大笑)信不信?

生:不信。

师:自己都不信?能不能试一试?咬牙一试,我拼了。来,把话筒给他,读一半。

生:(读)“不少人看到过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你已经读得非常好!不过你还没有完全放开,对自己不相信。孩子们,尤其是我们班的男子汉、帅哥们,(生大笑)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相信自己。你跟我说“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生读: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十几头大肥猪”说!(生读:十几头大肥猪)强调“十几头”,读!(生:读“十几头”)全班读:十几头大肥猪。

师:对!“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读到“十几头”全班同学都要把眉毛挑起来,看我。(教师示范)

生:(全班读)“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众笑)

(二)略读2~7段,培养概括与辨析能力

师:好,看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数字:一、二、三、4、5、6、7)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数字有一些变化。师:为什么?

生:可能1、2、3小节是写鲸的重和大的,4、5、6、7是写鲸是怎么生活的。

师:你已经把数字和段落对上了号,我来提醒大家,看“一”的后面我写了一个什么字?

生:大!

师:下面我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完成板书设计。第一段写了这么多,我只用了一个“大”,那么二、三、4、5、6、7都写了什么?我想请你们用最简练的语言,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可以,实在不行,就用四个字,这叫小什么来着?

生:小标题!

师:对!先认真读书,给吗一个自然段想一个小标题,谁想好了那一段就上来写,你发现和别人不一样的也可以上来写。

(学生在认真阅读后,纷纷上黑板写小标题.5个学生上台写,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师:很多同学很聪明,先低头在自己书上写,写了差不多再看看黑板上他写的怎么样,一比较,就能找到更准确的答案。不错!

(学生陆续回座位,其余又上台补充,教师继续巡视,并说:有的同学很聪明,他觉得黑板上写得好的、对的,他就把它抄到自己的书上,这是一个聪明的方式。)(生笑)

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第六段的小标题应该是“睡姿”(师板书)。生:七段小标题应该是“繁殖”(师板书)。生:“变化”可以不要(师划去)。

生:我觉得第七段还写了“寿命”(师板书)。生:第四小节还写了食量。

生:我觉得怎么吃和食量都不要了,因为它在“食物”中已经包括了这两方面内容。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胎生”也可以不要!

师:“繁殖”“胎生”“寿命”大家选那一个? 生:选“繁殖”。生:选“寿命”。

师:其实胎生也对,寿命也可,繁殖也算正确,因为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的,基本都能概括这段意思。教参上写的是“生长”,我觉得很别扭,这个词不如“胎生”来得准确,“寿命”来得直接,“繁殖”来得更概括、更全面!

生:我觉得“生长”对的,“生长”里面包括“胎生、寿命、繁殖”。师:“小书虫”说的多好呀!“生长”和它们是父子关系!(笑声)师:第二段中,一个写 “变化”,一个写“进化”哪一个好? 生:“进化”好。师:为什么好?

生:因为“鲸”原来是生长在陆地上的,“进化”是慢慢的演变过来的,“进化”的程度深一点,经过很长时间。

师:说得多好啊!最重要的一点是地点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了不起!所以我也选“进化”。有个外国人,叫“达尔文”,认识吗?

生:不认识。赵老师认识吗?

师:我认识他,但是他不认识我。(笑声)知道这个人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生:《进化论》。

师:对呀!还谦虚地说不认识,哼!(笑声)说到“进化”就想到《进化论》,说到《进化论》就必然提到“达尔文”。如果想进一步认识他,赶快去“书城”,找找达尔文,查查他的《进化论》到底写了什么。

我再给大家提供一点,四个字──“哺乳动物”,第二段有一个词,是“哺乳动物”,找找看。(生开始找)

生:找到了。

师:如果大家同意,可以用“哺乳动物”来概括,也可以用“进化”来概括。生:我觉得应该把4、5、6、7合为一大段。师:请你给它们“戴”上一个小标题帽子? 生:生活习性。

师:对呀!聪明的同学一读就知道了。

四、拓展延伸

师:到现在为止,这篇文章已经学完了。生:啊?这么简单?

师:是啊!读书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这篇文章的年龄是你们年龄的2—3倍。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只能学他的一点的说明方式,与现在的人类拥有的“鲸”的资料相比,这只是沧海一粟。老师让你们准备的资料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现在拿出来放在桌上,我现在也应该发大家信封了,聪明的学生就应该猜到信封里面装的是什么了。

生:一张纸!

师:不是一张,是两张啊!(笑声)我是通过网络查到的最新的有关于鲸的资料,查了大概是12万字的资料,总结成这几千字的资料,很宝贵的,赶快看。(学生打开信封看资料。)

师:看看你们收集的资料和我提供的资料有什么不同?(学生迅速阅读资料。)

师:咱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鲸”的资料,如果我让你们介绍“鲸”你们会不会感到困难?

生:不会!

师:如果我说海洋里的鲸鱼非常大,你们会不会跟我抬杠? 生:会,因为“鲸”不是鱼,它是哺乳动物。

师:对,它是动物,最多说它是鲸。但是我发现有许多人还在叫它鲸鱼,包括中央电视台某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笑声)怪不怪他们?

生:不怪。

师:怪他的小学老师没把他教好,(笑声)没有告诉他鲸不是鱼,叫它鲸可以了。我想,咱们以后碰到人的时候宣传宣传鲸,告诉他鲸不是鱼。我们在这里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成立东洲小学五年四班“巨鲸演讲团”,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觉得谁当团长合适? 生:李南。

师:谁叫李南,站到前面来,我准备跟他竞争。你们为什么选他当团长?他做好当团长的准备了吗? 生:没有!

师:我做好准备了,准备的相当充分,我想当团长,他只能做我的团副,瞧,我名片都印好了,(发名片)谁站起来推荐我的名片?

生:(读名片)蓝鲸,巨鲸演讲团团长,体形巨大,长38.88米;食量巨大,每天吃4.88吨;力量巨大,赛过火车头。地址,银河系之太阳系之地球之太平洋。电话,1234567;传真7654321。

师:你读的不错,可以当秘书助理了。(笑声)谁来当秘书?(学生争先恐后。)

师:都想当,那很简单,先做秘书的名片,既然做了秘书,你也是鲸,你也要有像我一样的名片,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现在开始做名片。我这儿有空白名片,每人一张,拿过去做吧。可以仿照本团长的名片,选择一种鲸,要抓住最精彩的地方,用最简炼的语言把你的特点加以介绍,让别人一看就产生好感。别忘记写上:巨鲸演讲团团秘书。都是秘书,看谁厉害。现在打草稿,你们打草稿,我给你们发名片。写得不精彩的不发,我是花了好几天功夫做的,要是被弄坏了,我会心疼的不得了。(笑声)

(学生打草稿,教师发空白的引诱鲸图案的名片)师:打好草稿的同学可以直接用你的钢笔在名片上写,大家的字这么漂亮,完全可以不用打印,写出来的就像王羲之的签名一样,全是真迹。(生大笑)

(学生动手设计名片)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名片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白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酷之处颜色洁白无暇,特点是载歌载舞,称号金丝雀。

师:好,不错。可惜这个“瑕”错了一点点。(生笑)

生:蓝鲸,巨鲸演讲团首任秘书,最酷之处,体重190吨,体长33米,食量每顿4—5吨,地址:银河系之太平洋之地球之巨鲸演讲团之秘书办公室,电话1111111。(笑声)

师:写得是不错,很有创意,不过有点功高盖主哦,(笑声)只能当第二秘书,不能不能当首席。

生:虎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酷之处,牙齿多而密,可吃肉,食量巨大可吃蓝鲸!(笑声)

师:听听,没那儿哪就想吃我,还想当我秘书?(笑声)他说“食量巨大可吃蓝鲸”,非也!难道吃蓝鲸就叫“食量巨大”吗?书上分明写着:“有时侯几十头虎鲸围着一条大蓝鲸,几个小时就吃光了”,而我们蓝鲸一口就能把你吞了,你食量大吗?“猛”不代表“大”,一字之差,你的秘书要撤了,(笑声)如果改过来,或许可以考虑。(笑声)

生:我改,我改!(笑声)

师:你来,我想欣赏你的名片,看看你是不是可以担任本团长的首席秘书? 生:陆行鲸,巨鲸演讲团参谋,最帅,体型强壮,长7.8米;特长:上山下海无所不能。地址:银河系之太阳之地球之太平洋之北美洲之小岛,电话:7891011,传真:1111111。

师:很有特色,他写的鲸叫“陆行鲸“,说的是四千五百万年前,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海洋中的那种最原始的鲸,对不对?但是本团长都有一个特点,太能的人,不能用,sorry。(生笑)

生:虎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酷之处,牙齿巨大而锋利,长10-13厘米;猎物巨大,18吨以上,撕咬吞吃,速度极快,迅雷不及掩耳!

师:这个秘书本来可以当的,你写得非常精彩。但是你太凶了,它有这么长的牙齿,能让你当本蓝鲸团长的秘书吗?

生:不能!(笑声)

师:就没有一个能选上当我首席秘书的吗? 生:白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美之处:体色,雪花的白色;体型,优美小巧;歌声,悦耳动听;美称,海中金丝雀。地址:银河系之太阳系之地球之太平洋系。地址:银河系之太阳系之地球之太平洋。

师:之太平洋?改一改,在哪? 生:加拿大以北海域。

师:改成“之地球之加拿大以北之海域”。

生:(读名片)白鲸巨鲸演讲团小秘……(师生大笑不止)

师:为了维护本团的声誉,把这个“小”字去掉。(师生大笑,生那笔修改)生:(继续读)最靓之处:全身洁白,洁白无瑕;最动人之处:歌声悠扬,美妙悦耳;舞姿动人,可迷倒蓝鲸。(师生大笑)

师:好精彩呀!但是,一个专门想迷倒蓝鲸的白鲸,放在身边当秘书太危险!(师生大笑)

师:本团长现在是老眼昏花,不知道选谁了?很简单,下课后你们把名片送到讲台上,如果哪个老师认为你的名片好,在你的名片上画了三颗星,你到我这里来报道,行不行?

生:行!

五、深化体验 师:本巨鲸演讲团团长要宣读团长宣言:

吾乃巨鲸演讲团团长──老蓝鲸是也。多老哉?4500万岁也。嘿嘿,小意思也!

人云,鲸,鱼也。No!No!No!鲸乃哺乳动物也。远古,吾等似牛羊一般,居于陆地也;后因环境之变,移民于浅海也;时过境迁,移居深海谋生也;环境之需,体态逐步化为鱼形也。是故,人类误将鲸作鱼也。

鱼也好,兽也罢,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吾等愈来愈帅也。闲言少说,且看吾等风姿也!

想不想看? 生:想

(教师播放鲸在海中的画面。)师:帅不帅? 生:帅!(屏幕上出现三个字“帅呆了”,生自发齐读,大笑)

师:(播放课件)谁能给这个画面起一个名字?不叫什么“鲸”,用一个词!生:永恒的微笑

师:哇,真厉害!像不像?知道永恒的微笑吗? 生:知道,蒙娜丽莎!师:再看(又换画面)

给他起个名字,别管他是什么鲸,这么一幅动人的画面,给他用一个什么标题?

生:恕我直言──“扭动的虎鲸”

师:哈,还“恕我直言”,挺文雅的嘛!扭动的虎鲸,很好,像在跳舞。不过,它不是虎鲸哦。

生:海洋中的田亮。师:很好!想象丰富!生:永恒的雪花。师:精彩!生:水上芭蕾!

师:妙,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个!(师放又一幅)美不美? 生:美!

师: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 生:海洋之花。师:海洋之花──太有诗意了!生:金波跳跃。师:金波跳跃──美呀!生:朝阳下的睡美人!(笑声)

师:错了,朝阳下的睡美人,朝阳下还睡觉?应该是“朝阳下的懒美人”!

生:海上出美人

师:嗯,这下好了!倾国倾海呀!(笑声)师:再看一幅(师放)这就是蓝鲸,想一个题目。生:宁死不屈。生:海军上校。师:帅、酷!生:老态龙钟!

师:攻击本团长?!(笑声)生:英俊潇洒!师:哈,有点过誉。(笑声)生:老当力壮!

师:太好了,你当首席秘书!(笑声)生:壮志凌云。

师:是呀,我要飞到蓝天上去驾驭白云!你当首席秘书助理!(笑声)师:再看一幅,(师放)这个鲸的最大特点喜欢把尾巴扬起来!想想看? 生:海上蝴蝶花。

师:美极了!不过太轻巧了。生:海面出尾翼!

师:不错,就是太直白了点儿。生: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师:不错啊,把现代歌曲融入到里面!生:张小泉牌剪刀。

师:好厉害,我告诉你,张小泉的剪刀往这里一放,就断了。哈,想象力丰富!升为团副,享受团长待遇!(笑声)看本团长想到了什么,一起读。

生:二月春风“怕”剪刀。(笑声)师:好了,同学们,图片很多,我们以后再看!我准备选五个团副,想竞争团副有两条,第一,呆会儿把名片送给老师,如果老师给你签了三星,你就参加竞选。第二,要像我一样,我有团长宣言,你们也要有演说词。再往下看,(师播放投影)“吾老矣,子孙之事皆不问也。欲知他们之事,且听他们分解也。Bye-bye,bye-bye, bye-bye也!”(笑声)

今天的作业就是写“宣言”。写好后可以交给王老师,也可以写信寄到我那儿。不过,千万不要写“深圳市后海小学老蓝鲸收”。(大笑)

师:下课!Yes!Bye!Bye!Bye!

第二篇:赵志祥《伯牙绝弦》教学实录(最终版)

赵志祥《伯牙绝弦》课堂实录(2012 长沙)

执教者:赵志祥 整理人:徐昕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师:你们是什么学校的学生呀?(桐梓坡)我认识一个苏东坡,希望大家能沾上一点苏东坡的仙气。知道我是谁吗?(赵老师)能响亮地喊我一声吗?能深情的喊我一声吗?能亲切地喊我一声吗?

二、如题(出示标题)师:一起读!(伯牙绝弦)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大家读得这么好是不是老师提前给大家在班上不断说,是xian,而不是xuan,不要读错啦。说实话,我不告诉你们老师。生:是的。

师:老师要表扬你们,全班这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把这个字读错。行,这就是咱们今天说的课题。

三、出示伏羲图片 师:知道他是谁么? 生:伏羲

师:那你们又知道伏羲是谁吗?(不知道)大家知道在原始社会咱们人都是不穿衣服的,是这个伏羲发明了衣服。(出示八卦图)

师:这个又是什么,知道么?(八卦)是呀,八卦也是伏羲发明的。牛吧!那么,伯牙弹的琴,被伯牙摔碎的琴,也是他发明的。(出示瑶琴图)师:给大家看看伏羲是怎样发明瑶琴的?(出示文字)哪位同学来挑战挑战?(生答)

师:非常了不起,完全没有预习过,就能读得这般流利。想听听它的声音吗?声音到底有那么美妙吗?还如天籁。(生:想)你们现在也许觉得还不那么美,等你们到老师这个年纪了,就会觉得好听了。

四、读通课文

(出示两个版本的《伯牙绝弦》)师:通常对待智商高的学生我就给他读这个版本,(没有断句、没有标点、竖着读)对于智商低的同学,我一般给他们读这个版本。(书上内容)你们想选第几个版本?(生:第一个)你们的智商实在太高了。

师:自己读课文,什么时候你觉得课文读通了,读正确了,你就坐好,不用读了。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挑战读)

(师范读)师:我也来读读,看看咱们谁读得好。认为老师读得好的请举手。指名,师:你认为老师哪里读得不好呢?(生:“我觉得你有个字没读准。”“我觉得你读得像在讲鬼故事!”„„)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那么我来做个总结。你的声音好听,我的声音有磁性,咱们打个平手;你的智商高,我的情商高,咱们打个平手„„虽然我们每个方面都打成了平手,但是我还是赢了。(生疑惑)师:因为你们都是朗读,而我是诵读!”

四、尝试背诵课文

师:你们比我年轻,记忆力比我好,希望你们三五分钟能把这篇小课文背下来,好吗?开始——(生自由背诵)

师:真了不起啊,看样子孩子们的记忆力真强。

过渡:这篇短文很简单的,只要一看就明白了,有不明白的词语,你看看底下的注释,你也明白了。不信,你们看看——

五、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大意

1、生自学

2、同桌互考

师小结:一般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会读了、会背了、能翻译了就可以啦。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初中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两个选择,一、愿意学的留下,二、觉得可以不用学习的同学现在就可以回家啦。

第二课时

一、板书:伯牙绝弦(为教学埋下伏笔)

师:如果按照正常的,我会和普通老师一样,小朋友们,伯牙绝弦的“绝”是什么意思呀?我可不愿意侮辱你们的智商。我要问的问题是,谁能 用“绝”字来组词呢?

(生:绝技、绝望、绝唱„„)师相机板书。

师:山峰搭好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攀登高峰吧。智商低的同学,只能从中读出绝弦,智商高的同学能读出绝技、绝望、绝唱。

二、找“绝技”

师:能从这篇课文中找到三个绝技普通,能找出七个绝技就是高智商了。(生自己批注,找绝技)

指名回答: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若泰山、若江河、念得。

由翻译“志在高山”引出直译、意译。

三、找“绝望” 师:还有一个我就不多讲了,这是什么呀?(生:绝望)谁能读出绝望的味道呢?先练练——(指名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不错,但是,你们的感情始终只停留在表面上,因为你们不知道伯牙在子期的坟前那悲怆的场面。出示伯牙弹奏《高山流水》图

师:他弹奏这首曲子,有好多人来围观,他们认为好朋友死了不哭却跑了,非常好笑。伯牙非常伤心,因为能听懂琴音的,只有子期。钟子期的父亲也觉得奇怪,问伯牙,伯牙说:“老伯,您别忙,我把想对子期说的话,就在这里—— 师配音读“忆昔去年春„„” 他说完了,说说看,此时此景伯牙的心情如何呢?(绝望、悲痛欲绝)。如果此时此刻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你还会微笑吗? 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师:伯牙唱完了这段,读完了这段,拿起刀子就割断了琴弦。别人问,伯牙,你为什么要把这么宝贵的琴给摔碎了呢?伯牙含着泪说,读——

出示诗句: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为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师: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要摔碎琴呢?此时此刻,说什么都是枉然,都没有这首诗能表达伯牙的心情。背诵这首古诗 师:绝望,我们已经把它弄得非常绝了,还有珠穆朗玛没有攀登,咱们集体攀登,请问谁找到了绝唱——

四、找出“绝唱”

指名回答。

出示《高山流水》曲。师:难道只有歌和曲子才能叫绝唱吗?这个文也是绝唱。老师提议,在课题后写上绝唱,如果你觉得不过赢,还可以写上千古绝唱。

五、总结全文:请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配音背诵《伯牙绝弦》。推荐阅读:《警世通言》

第三篇:赵志祥《赵州桥》

2015年10月30日

瓦小三7班

赵志祥《赵州桥》

记录:戴晓晓

一、课前谈话:

1、你们喜欢老师慈祥点还是凶点?

明确说不好不是你们的错,是老师的错

二、1、读课题

预习了吗?读懂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赵州桥是什么桥?又叫什么桥

2、好,课到这里结束了,两个选择:(1)继续高难度的学习

(2)回家,玩游戏

3、听写要求:

如果不会可以看书,来不及可以看同桌,如果同桌小气可以看大屏幕。

第1个词,看老师动作(横跨)

第2个词,这是把刀,在干嘛?(雕刻)

第3个词,请看老师的手(第4个词,可以写一个字,也可以两个字,也可以四个字,谁来配合老师做动作,伸出你的手(相互抵着)

第5个词,赵州桥有名吗?全世界都知道,什么词?

第6个词,回过身来看我,什么词?(生:回首遥望)师:错,这叫回首望,继续看过来,目光穿越这面墙,想象下,能看到 自改;1个字不错的得A✨,错3个字内的A,3个以上B

三、1、第一项考核过关了,继续两个选择:(1)继续高难度的学习

(2)回家,玩游戏

2、出示

(1)第一次读,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许有感情

(2)第二次读,要求读得美,声音压低,最后一个字可以拖长音 师:这是你们的最高水平吗?

明确:说明文不要读得有感情,读得清清楚楚就行了

(3)但有一句要注意,这叫什么?——过渡句。

请拿出笔,在这句旁边写上过渡句,看这渡字,三点水,表示从河这边到河那边,你看,这上句坚固在哪段

读:

有时它会单独一段,就叫过渡段,不管过渡句还是过渡段,它们作用一样吗?

(4)看这句,什么句?

请拿出笔,在这句旁你认为可能的地方叫排比句。

3、这段句子如果说美,就美在

四、1、现在你们想走,老师也不愿让你们走了,因为老师有点喜欢你们了,一起来欣赏一组桥

喜欢吗?老师喜欢能用好听的词形容这些桥的孩子

拿起笔来,在赵州桥图片旁写上壮美两个字

2、有一座桥,比刚刚这些桥都壮美几百倍,几千倍的桥,想不想看?

出示赵州桥图,生笑

出示四图对比图,问生,哪座桥最不壮美?

3、可老师就认为赵州桥最壮美,不仅老师这么认为,作家

也这么认为,这是初中文言文,老师不知你们朗读水平怎样,敢挑战读吗?

4、民谣

老师不知你们记性怎样,但聪明的孩子5词就会背了,你们如果可以,老师就唱给你们听

齐读1次,2次,现在谁会背?会的背,不会的可以看着读。

谁能用温州话读?

五、1、刚起读古诗的孩子请问你们班读得最有感情的是哪首?

生背诵《秋词》、《秋思》

2、读得非常有气势,优美

第一次读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读得熟练些

现在会背了吗?

3、师诵读,让生发现

生跟读

出示加平仄诗,谁会读?

明确:横线短就读得短,横线长就读得长,竖线要读短,叹号要读得有劲。(1)生用一只手打手势诵读(2)用两只手打手势诵读

(3)站起来两首打手势诵读

(4)去掉平仄符号,读

六、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作家铁凝的文言文,民谣、古诗中的赵州桥,现在提高难度

如果让你用起先听写过的词来形容赵州桥,你会用哪个?

明确:创举,这创举在何处?(拱形)

第一个叫

2、这堂课上到这,内容非常多,有高中的,有初中的,3、作业:

课外推荐看看

这篇文章写得不好

课后分享:

两个月革命:两个月教完一本书 三年级以上不许叫生字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找一段文字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3、找最关键一点进行感悟

拒绝:

1、拼命梳理、2、除了作文老师改,其他都可以同桌批

第四篇:听赵志祥老师《渔歌子》有感

听赵志祥老师《渔歌子》有感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丰富课堂内涵,深犁课改亮点”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此次学习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有趣的观摩课与独到的讲座让我感悟挺多,受益非浅。细致地感受了浙江向浩老师、赵志祥老师身上扎实的教学功底、渊博的学识以及对教育事业源于内心最真挚的热爱,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每一堂观摩课都具有学习的意义,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的我来说,无凝提供了良好借鉴、使我收获颇多。

深圳一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赵志祥老师的课。赵老师的诗词教学《渔歌子》,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无论是教学的宽度还是深度,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课堂上,他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感情激荡精彩得令人望洋兴叹,深深感叹大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不来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要多读书。多读书,不一定“胸藏万汇”,但起码要有一桶水。好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些,底蕴厚重一些,能胜任小学的语文教学。

纵观整节课,赵老师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文,去支离破碎的分析,但又牢牢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重点,还结合班级特点,设计符合这个班学生的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有所得,提高了语文的素养。使我深深地懂得——教学设计就是一个舍弃的过程,正是赵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舍弃了繁琐的内容的理解,才有了大量的课外拓展,学生收获多多。听赵老师一课,我更明白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时间都在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中浪费了,更可悲的是自己的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扼杀了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确实对于内容的理解,我想积累运用,课外阅读更重要。所以是否可用一半的时间教完教材,腾出的时间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呢?

听课回来后,我不再像以往一样拿着别人的教案照葫芦画瓢,东施效颦,而是课前总要好好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以交给学生什么,让学生一课一得。比如我在教25《太阳是大家的》,以往,我总是关注内容的理解,而这一次,我注意引导孩子朗读在读中想象,让学生明白美丽的画面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就是美丽的画面,接着续写一天中,太阳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然后又搜集了许多儿童诗让学生大量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儿童诗的喜爱和丰富的想象,再安排练笔——写《儿童诗》,学生写得很棒,给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赵志祥老师的《渔歌子》教给了孩子们对韵的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更教给了孩子们吟唱韵文、诗句的方法。相信,今天享受到这节课的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一些经典诗文,他们一定会想到给他们上课的赵老师,一定也会用赵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吟唱。我想把这种吟唱的方法引进我们的经典诵读中,是否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呢?

就这样我认识了一个可爱、可亲、可敬的“老头”——赵志祥老师。他幽默诙谐的语言,充满时代气息,他那独到的教学见解、高明的教学方法、自我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我到现在还感动依旧。我也在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愿在大师的携领下,在前行路上的我们能够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听赵志祥老师《渔歌子》有感

陈燕云 2015年6月

第五篇:赵志祥《地震中的父与子》实录及点评

赵志祥《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执教:深圳市后海小学

赵志祥

【教者注】

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问女儿:这个(英文字母O)是什么?女儿张口就答:O。妈妈大吃一惊:你怎么认识的?女儿很自豪:幼儿园老师教的!第二天,妈妈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由将幼儿园告上法庭。法庭上,妈妈给法官和陪审团讲了一件事:某心理学家在白纸上点了一点进行测试,问题是:这是什么?幼儿园孩子的答案很多且想象丰富、奇特;小学生回答减半;中学、大学逐级减半;研究生回答统一又准确:白纸上的一个点。结果,妈妈胜诉。读罢,深有感触。于是,学习支玉恒老师《西门豹》的教法,进行本课教学。尽管诸多邯郸学步之举,但吾辈后生,贵在学。贻笑大方,不必介意。

第一课时

师: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高兴吗?生:高兴!师:谁还记得我们以前一起学习过哪一课?生:《鲸》。师:对。记得真清楚。那一课我们学得开心吗?生:开心!

师:今天,我们仍然会学得很开心。不过,学习中有可能会让大家“伤心”哦!生:不会。

师:好吧。咱们上课。课前已经把课文读过两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全部举手)很好!师:请大家看课题,这个星号是什么意思?生:表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师:谁知道什么叫略读?生:就是说要简单的、简略的读。

师: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这篇课文需要大家自己读懂,老师只能简单地提示你们一下。有信心读懂吗?生:有!师:很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同学举手)

师:嗯,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了。有的同学想举手还不敢举手,对自己没有信心是不是?生:是。师:请潇洒一点,凡是认为自己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好!看来只有几个同学还没有信心。没关系,我们再读读就能做到正确流利了。大家还愿意读吗?生:愿意。师:请看,题目叫——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生:是。

师: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赵老师要给大家提哪些问题?先提示一下,我一共要提三个问题。讨论时要注意,一定要先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现在请各小组开始读书、讨论。(学生小声读书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读书、参与讨论。)【教者注】 力求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学习。

师:刚才讨论时,有些同学提的问题已经接近老师要提的问题了。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提问题的,你们的思想即将和老师的思想产生共鸣了。哦,对了,我有个习惯:谁能猜准我要提的问题,将会得到我的特别奖励,你提的问题沾了一点边都行。想知道什么奖励吗?生:想!师:十月一之前,我会领着这些同学到书城买书,可以任意挑选你喜欢的一本,我买单!生:呀!(嗬!噫!)

师:要不要再讨论讨论?生:要——!

师:那开始吧!(学生再次认真读书,热烈讨论,教师参与。)师:好了。谁先说说?

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嗬!这么肯定!也就是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生:对!师:你能回答吗?生:能!师:请你说说。

生:本文主要写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师:我很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奋不顾身。你觉得你说的准确吗?生:还可以吧!(笑声)

师:我也觉得“还可以”。(笑声)要是能把时间和地点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说说吗?

生:能!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师:好!真想奖励你!但是,你提的却不是我要问的。抱歉啦!(笑声)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师:哦,提了这么个问题。那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怕回答不全面。师:知道多少说多少。

生:就是他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看,你还怕自己回答不全面,你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请坐!问得好,回答也好!可惜的是,不是我要提的问题。谁再来说? 生:课文第二十小节说:“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要颤抖地说?应该高兴才对。师:你在提问时把课文读得很好。那你说为什么?生:„„

师:是啊,挖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了,应该高兴才对呀。可他为什么还要声音颤抖呢?谁来帮他说? 生:我想他是还有点担心。师:是的。生:我想他是挖了很长时间很累了。

师:有这个原因。挖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睡,能不累吗?累了时候声音是有点颤抖。生:我想他是激动的。挖了38小时才找到自己的儿子,他一定很激动。

师:这位同学的心地很善良,而且能够以一个父亲的思想设身处地地看待这个问题,因此,你说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把这三个同学说的合起来就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面对提问题的学生)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问题提得很好,激发了大家的思维。遗憾的是,还没有猜对!谁再来猜? 生: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作为奖励,请你把“了不起”三个字写到黑板上,写在“地震中”下面。谁能回答,这对父子了不起在哪儿? 生: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师:回答的简明扼要!这样的父与子是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生:是!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能不能换成“了不起的父与子”?生:能。

师:这个问题已经接近我要提的问题了。最后再给大家一次机会。谁来说?谁认为我最有把握,请把手举得高一点。生: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 师:他们只是哭喊两声“我的女孩!”“我的儿子!”就走了。是吧?生:是。师:那你说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不愿见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师:他们不想看到孩子在地震中死去的惨相。你这是从父母的心理方面来考虑的。有这个因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了,不用救了。

师:他们考虑得比较现实。看到学校的教室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挖也没有用了。生:对。

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这位父亲抱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态度。

师:你说的是父亲。她问的是那些哭喊一声就走了的父母。

生:因为救火队长已经说了,地震中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挖会很危险。师:把这几个同学的观点综合起来就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教者注】 至此,基本上疏通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

师:到现在为止,同学们提的问题也很不错,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上读懂了课文。现在大家听听我要提的问题。课文当中有一段写那位父亲因为悲伤过渡而精神失常了。找到那一段没有? 生:找到了。师:读。(生读课文)

师:(板书:失常?)我要提的问题就在这儿。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 生:(纷纷举手)

师:别忙。请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你要是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请找到相关的事实依据;你要是认为这位父亲的精神不失常,也找到相关的例证。待会儿说出你的理由。开始吧。【教者注】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感悟课文中培养其思辩能力。

师: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的同学请举手。

一、二„„只有六个。其他人都是认为父亲的精神不失常的了。这样吧,你们这几位认为“失常”的同学请坐到那边去,那几个同学请让让。快点!你们几个人重新组成一个小组,从课文中找出从哪儿看出父亲精神失常的。要动笔画。懂吗?生:懂。

师:我们这些同学要认真读书、思考、讨论,那几位认为父亲精神失常,我们不同意,我们要考虑那些同学会从哪儿找到理由说父亲精神失常,我们也要找到理由和他们辩论,证明父亲的精神是正常的。(热烈讨论3分钟。中间,老师指导“失常”组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小时”。)

师:下面,我们的辩论即将开始了。认为父亲精神失常的同学为正方„„(认为正常的同学纷纷举手:“老师!”)请把手放下。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你们是觉得自己一方是对的,应该是正方,是吧?生:是!

师:呵,辩论的正反双方与辩论观点的正确与否无关。他们认为父亲的精神失常了,就是“是”,为正方;你们认为父亲的精神不失常,就是“否”,为反方。反方就是反对对方的意见的一方。懂了吗?生:懂了。

师:刚才正方同学找到了三个理由,一是两眼直直,二是只有一个念头,三是挖了38小时。先看第一个理由——两眼直直。请正方同学回答。

生(是):【教者注】以下“是”为认为父亲精神失常,“否”为认为不失常。别的父母喊了两声都走了,只有这位父亲还在那儿挖。别人来劝他,他两眼直直地看着别人,一般的正常人,像我,都不会两眼直直地看人,(笑声)可他却直直地看,说明他失常了。师:有道理。反方?

生(否):可能他的心里已经没有希望了,才直直看着别人,想请别人来帮助他。师:我想帮助你一下,好吗?(生答好)与其说父亲心里没有希望,不如说父亲心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渴望。他多么希望别人来帮助他啊!正是由于他过于渴望,才—— 生(否):才有点两眼直直的。师:有点像失常。生(否):但不是失常。师:谁来读读这段课文?要读出父亲的渴望之情。(生读课文)

师:请看第二个理由——只有一个念头。请大家找到那一段课文,看看只有一个什么念头。读。生:(读课文)“然而„„等着我!”师:请正方同学说说,为什么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精神失常?

生(是):因为他见人就说“你愿意帮助我吗?”警察、救火队长也在给他说„„师:注意,“只有一个念头”。生(是):他心中除了这个念头,其他的一片空白。师:这样就显得精神失常?生(是):是。

生(否):不对。我们小组讨论了,认为他还问“有几个孩子活着?”如果他精神失常了,才不会问别人呢,先把我的孩子救出来要紧。生(否):如果他精神失常的话,他干嘛还救自己的儿子?(笑声)

生(是):老师,我反驳李伟婷同学的观点。因为课文后边还说了,他是按照孩子的说法把别的孩子救出来的。

生(否):我反对肖瀚同学的意见。就算„„就算„„他没有失常,就算他是一个再有爱心的(人),也不可能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去关心其他的孩子。

师:好。停一下,别争了。我要听听这位同学的高见!生:我认为这位父亲不是完全失常,是半失常。(笑声)师:请别笑。说实在的,我同意他的观点。生:因为„„

师:请你现在别说,待会儿你悄悄地告诉我。请看第三个理由:挖了38小时。请你说说,为什么挖了38小时就是精神失常了? 生(是):我以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来看。(笑声)正常人的标准,挖几个小时,手就已经累了,而他挖了一天多,38小时,有点不可思议。师:就是有点不正常是吧?生(是):是。生(否):(纷纷举手):老师!老师!师:请你。

生(否):(美国)世贸大厦倒塌,死了很多人,挖了几个月呢!

师: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没切中要害。想一想,38个小时,不吃不喝呀。看看书,实不相瞒,我在这个地方,就是“38小时”旁边写了两个字:失常。我没写“精神”两个字,只写了“失常”。

生(否):课文后边说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正是因为他挖了38小时,才说明他了不起。否则就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了。师:你是说挖了38小时就了不起吗?生(否):是。

师:你说的已经接近关键处了。但是,请想一想,挖了38小时就了不起吗?你到我们新建的塑胶操场上挖38小时看看?恐怕校长都会踢你一脚。(笑声)

生(是):我反驳她的意见。他绝对有失常的感觉,否则的话„„比如说,其他的父母也有可能是这样想的,如果引起爆炸,那些本来没有死的孩子也有可能被炸死。他应该更理念一些,去„„ 师:注意,更理智一些。

生(是):对,更理智一些。去找那些救护人员来挖,这样安全一些。可是他只想到,我一定要救我孩子,我一定要救我的孩子,就像发疯一样,不顾任何危险。假设他真的使楼房发生爆炸的话,那他也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死。师:你说的有道理,但从这里是否可以看出,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生:可以。师:这是不是一种爱的力量?生:是。师:大家说是不是?生:是!

师: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个因为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上、行动上与我们一般的人有点不太相似的父亲,你会说你的精神失常了?你会这样说吗?生:不会!

师:你只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对他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对他说:你的精神失常了!只能是深深地敬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生(否):老师,我想给正方说一个故事。师:请!

生(否):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母亲去买菜,突然她看到自己很小的两岁多的小孩从高楼的阳台上摔下来,那位母亲呢,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接住了那个小孩!(后来)消防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跑过去,那位母亲却接不到一个沙包。我想,这位父亲也和那位母亲一样,为了找到自己的儿子,才能挖28个小时„„哦,38小时。我觉得这是一种父爱,和那个母爱是一样的。

师:你说的这个事,我昨天还和我们学校的老师一起谈论,确实很感人。不过,我要问问你,你用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 生(否):说明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信念的话,他就会产生一种超出常人的力量。师:一个什么信念?

生(否):就是一定要救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等着他,不会死。师:也就是说对自己孩子的生存充满了„„生:希望。师:充满了希望就会产生超出常人的力量?

生(否):是,产生超出常人的力量。要不然那位母亲就不能以超常的速度接住孩子。

师:抱歉!我要反驳你了。你已经说了,会产生一种超——乎——常——人的力量,这就是失——常。(笑声)生(否):老师„„ 师:对不起,先停下来吧!我建议你不用再辩了。尽管你辩的时候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帮助了正方的同学。生(否):老师,我还想说!我只发过一次言。师:好,请你说吧。生(否):人在紧急的情况下,肾上腺(quán)会分泌胰岛素„„ 师:肾上腺(xiàn)。

生(否):哦,肾上腺。比如,人在跑步的时候,跑着跑着,肾上腺就会产生激素,激素就会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到全身(笑声)„„就会指挥全身产生很大的力量„„力量,拼命跑„„人在紧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信念„„信念„„就会刺激肾上腺,分泌激素,就会„„就会„„

师:会使人兴奋,产生不一般的力量,对不对?生(否):对!师:让你想不到的出奇的厉害?生(否):对!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不过请问,你现在有没有这种力量?生(否):没有。师:全班同学有没有?生(否):没有。

师:因为这是一种超——常的力量,对不对?生(否):对!

师:那你请坐吧!(笑声)大家别再辩了。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辩论到明天也很难结束。我有一个观点,不知同学们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咱们下课接着辩。我认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失常了,但也不失常。(笑声)

师:(深情地)孩子们!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再加10个小时就是两天两夜,想想看,这是多么的惊人!因此,我还是同意那位同学的观点:说他失常吗?确实失常,他失去了和一般的正常人一样的举动。说他不失常吗?的确不失常。因为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所以,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我要救那些和我的儿子一样压在废墟底下的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在等着我!所以,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同意吗?生:(肃然)同意。师:你讲的这个故事很感人。我想请你做一件事,今天晚上把这个故事找到,如果找不到,请根据你的记忆把它整理出来,给大家传阅一下。好吗?

生(否):好!师:这个问题我们暂时讨论到这里。今天大家辩论的很精彩,出乎我的想象,有点失——常!(笑声)这是骂你们还是夸你们?生:夸我们!

师:对。这是真正的正常。因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学会了一种辩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者注】至此,课文的思想感情、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已经凸现。

第二课时(下课铃声想起。)

师:孩子们,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休息吧。

生:不休息。校长:孩子们,下课了,该休息了!生:我们不休息。师:大家累不累?生:不累!

师:(目视校长询问,校长点头应允)好!下面,老师的第二个问题要出来了。和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大家看书,找找,看看,想想。一定要注意特别之处。生:(读书思考了1分多钟)

师:不容易吧,这个问题?生:我发现了。师:什么号?生:感叹号。

师:记得上次上课时我好像批评了这个同学,是吧?(生答是)现在,我要重重地表扬他:了不起!我拿到课文的时候,读了一遍就深受感动了,读了第二遍就注意到叹号特别多。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5个。现在,请各小组做两件事:1.看看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儿?2.这些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然后,你想法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好吗?开始吧。(小组学习,教师参与)【教者注】此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

师:我看了,同学们找得很准。课文中叹号大都集中对话之中。看来咱们之间真的心灵沟通了。先看这一段。(投影出示课文片段1)生:(读书)“在混乱中„„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读得不错。特别是这儿,“阿曼达,我的儿子!”真的喊起来了。不过,有一点点不好。师:我认为你只是在用嘴喊,能不能用心喊?再来一遍。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读得声情并茂)

师:刚才,我发现有四个同学在微笑。我觉得这样的同学似乎有点失常。假如阿曼达是我们的亲人,被埋在废墟下面,你还会笑吗?生:不——会!

师:还是呀!我们再来,用我们的心一起喊一次:“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读——!(学生很有感情地齐读。)

师:好!这就是用心在喊。(投影出示第二个课文片段2)请看红色的字,还是“阿曼达!我的儿子!”读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很有感情,非常高兴。好像在笑,又像在哭。开始吧。(生读)

师:“阿曼达!我的儿子!”这一句读得很好。但是中间一句没读好。想想这句应该怎么读?(生练习)师:谁来读读?请你。

生:“是儿子的声音!”(稍微强调了“儿子”)师:有点感觉了。谁再来? 生:“是儿子的声音!”

师:哎——!好多了!大家说,如果要说点朗读技巧的话,这句话应该强调哪个词?生:儿子。师:是啊!大家想想,挖了38个小时啊,终于要见到儿子了。“是儿子的声音!”激动吗?生:激动!师:太激动了呀!38个小时的疲劳完全消失了!来,再读一遍。(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还有一个地方,叹号用的很多。(投影出示课文片段3)请你来读读。(生站起来)刚才你给我说,话都说完了,是吧?生:是。师:是的,该说的都说完了。现在也不让你说了。请你读。你的读,就代表了你的一切理解和感情。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

师:应该说是读得声情并茂。还有人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

师:感情更深了。注意,“是我,是爸爸!”的中间是个逗号,逗号的停顿应该短一些。这里应该读得稍微快一点。“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大家一起来一遍,读!

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 师:(出示课文片段4)接着读。

生:“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师:停。没有颤抖。再读!

生:“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

师:“不!”要读得斩钉截铁!读!生:“不!„„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好!读得非常感人。读出了阿曼达的自豪感。

【教者注】教学目的基本达成。但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敢放开,牵引较多。

师:我要提的第二个问题解决完了。下面我要说第三个问题了。我们每个人读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会深受感动。感动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你们猜一猜,赵老师读完这篇课文以后,会想些什么呢?或者说想到了什么? 生:你读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师:是的,我是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但这个念头我只是一念之差(注:教师的口误。本想说“一闪而过”)。生:您会想到,为什么那些父母只是哭一声就走了,而阿曼达的父亲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师:那是因为他很„„生:很爱自己的孩子。

师:对呀!大家看看,(指着黑板上的“爱”字)我把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由这个字你会联想到什么?生:(纷纷地)父爱!师:是啊。由父爱再联想一下?我听你们殷老师说,咱们班在课外阅读课上读过一篇很好的描写父爱的文章„„生:《背影》。师:对呀!你们会不会想到?生:会!师:赵老师会不会想到?生:会——!

师:还是呀!我读完课文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背影》。还记得文中那感人的情景吗?生:记得。师:我今天还特意给大家带来了《背影》的精彩片段,我们来重温一下吧!(投影出示《背影》片段。)请大家轻轻地、深情地读吧。生:(有感情地朗读)(注:个别地方教师作了删改)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师:这篇文章非常令人感动。我已经读了不下于20遍。我经常和我的儿子在一起很深情地背诵这篇文章。我们刚才学的这篇课文中的父亲对儿子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爱,那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这位父亲,对儿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 生:应该是默默的爱。

师:“默默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这个词不太恰当。生:应该是无微不至的。

师:这个词可以。不过呢,这个词只能说明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是通过一些微小的事情来反应父亲的爱。阿曼达父亲的爱是一种强烈的爱,是外显的爱。而《背影》中的父亲是„„生:是深沉的爱。

师:对——是深沉的爱,是含蓄的爱。一种是强烈的、外显的爱,一种是深沉而含蓄的爱,都是伟大的爱!由这伟大的父爱,我接着又想到了伟大的母爱。由母爱我又想到了唐朝一位诗人描写母爱的一首诗。是什么?生:《游子吟》。

师:“慈母——”生:“——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孟郊只是选择了母亲在他远行之前给他密密地缝衣服这么一件小事,来表达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之情。(生插话:表达母爱。)对。一言以敝之,表达母爱。这种事情,这种母爱是惊天动地的吗?生:不是。师:但是你能说它不伟大吗?生:不能!

师:是啊!读了孟郊的诗,我又联想到了一件事。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儿子,他即将离开自己的家,离别自己的母亲,到南方去工作。他把与母亲分别时的情景详详细细地写下来了。他的文笔没有朱自清先生精彩,但是他和朱自清先生、和《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作者一样,表达一个相同的伟大主题:母爱!我把这篇文章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投影出示,抒情、感人的《神秘园》乐曲也随之响起。)师:(静待数十秒后)想不想听听文章的作者朗读这篇文章? 生:想——!

师:(有感情地朗读下文)亲友们的热情相送冲淡了我的依恋和惆怅。娘站在一边看着我,什么也没说。等我快要出门时,娘突然说:“阳阳他爸,你过来。”我走过去,娘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塞到我手里:“孩子, 你爸走的早,没给咱家留下什么。娘穷,不能给你太多路费,只有这500块钱,你拿着。” 我想推辞,但我知道娘的脾气,只好默默地接过来。娘笑了,赶紧帮我打开旅行箱,又从我手里拿过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慢慢地、仔细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费力地直起老迈的腰,很满足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走出家门了,回眸间,没看到娘的身影。我知道,娘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泪了。尽管难过,可她不想让远行的儿子因为母亲的伤感而伤感,她想让儿子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尽管穷却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车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一层层地打开,一向自诩为“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的我,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那厚厚的一叠,除了一张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5元的,还有两张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娘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寒风中,娘正在集市上守着一篮子鸡蛋等待着买主,眼里含着期待;烈日下,娘正在农田里锄草,眼里含着希望;微弱的灯光下,娘正摩挲着儿子的照片,微笑着,眼里却含着泪花;阴雨连绵的日子,娘伫依窗前,遥望南方:“儿啊,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门别忘了带伞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娘啊,娘!”(大多学生与听课教师落泪。数十秒后,音乐缓缓停止。)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大家又有什么感想呢? 生:这篇文章非常感人。

师:非常感人。那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的母亲伟大吗?生:伟大!师:那她做的事是不是惊天动地的呢?生:不是。

师:我们每天生活在母亲的身边。也许,你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感受到母亲的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也许你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孩子们,现在,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母亲做了哪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母爱的事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记住,这样的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开始吧!(学生讨论,教师参与。有的学生还在默默地流泪。)师:谁来说说?

生:我们的母亲每天给我们做饭。一日三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母亲对我们不是深爱的话,不是早就做腻了吗?

师:是啊!一日三餐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十数年如一日,天天烧、天天做,而且顿顿都要想法变着花样让我们吃好。这种爱难道还不伟大吗?我想,你就以“一日三餐”为题,加上你的联想,加上你的感受,写一篇小文章,表达母亲的爱。好吗?生:好!师:请你也说说。

生:夏天的时候,爸爸总是买西瓜给我吃。每次吃西瓜的时候,爸爸总是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拿来让我吃。师:从这里你感觉到爱了吗?生:感觉到了。师:爸爸只是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很普通啊? 生:爸爸每次都是轻轻地端来让我吃,他是想让我吃的更舒服一些。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爸爸非常的关心和爱护我。

师:那你就可以以“一片西瓜”为题,写下这件小事。同学们,事情虽小,但是,只要我们善于联想,再把我们对父母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的崇敬之情、感激之情融在里边,我们就能写出非常感人的文章。像《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这位父亲应该说是太少太少了,更多的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位父亲和我刚才读的这篇文章中的那位很普通的母亲。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写一篇充溢着母爱、洋溢着父爱的很感人的文章呢?生:能。

师:有信心的同学举手。还有几个同学没有信心。不过没有关系。下课以后,我会把《背影》和刚才我读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发给你们,你们可以模仿着写。好不好?生:好!

师:模仿时要注意,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加上自己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起来催人泪下的。本来,想请大家在课堂上写的,但是刚才第一节课大家辩论的太热烈了,都不愿意下课,以致于时间悄悄地过去了。因此,只好留在课后来完成了。可以吗?生:可以。

师:我希望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在电脑里边写。因为可以随意地修改。知道刚才我读的那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生:是„„ 师:我当时说“想听听文章的作者朗诵吗”,你们说“想”。接着,就传来了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生:赵老师。师:对。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赵老师!

师:我就是在电脑里边写的,修改了好多次。写好以后,可以拷磁盘给我。更希望大家发e-mail给我。请大家记下来我的e-mail地址。【教者注】以上设计目的有三:1.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进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尝试。2.情感升华。3.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细小的事件,提炼写作素材,融入情感,细腻描写。

师:请大家坐起来。两节课就这样过来了。最后,我再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两节课大家都没有休息,校长让大家休息,大家都不愿休息。你们说这是为什么?(一生随口:不知道。笑声)生:我知道。大家太投入了。师:对。大家太投入了。孩子们,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投入。还有第二个原因吗? 生: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想学习。

师:学习的欲望驱使着你。这是对你太投入的解释。生:还有,就是我们都想打败对方。师:哦,强烈的打败对方的欲望也驱使着你。生:我们有兴趣,太入迷了。

师:知道为什么有兴趣、为什么太入迷了吗?因为我们都被《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伟大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一个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一个是课文的原因——太感人了。当然了,为什么我们投入,还是因为文章感人。说穿了,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父爱和母爱的感染。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养育着我们,滋润着我们,让我们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好。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42位同学都是感情丰富的人。能被爱感动的,能被爱吸引的投入,不愿意下课、不愿意休息的孩子,肯定是了不起的孩子!《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孩子了不起,我说,我们后海小学的你们这个班的孩子们也是了不起!(学生面露高兴神情,相互对望)师:哎呀,一点也不会交际!你们应该说,赵老师也是——生:了不起!

师:对呀,咱们不能光会辩论,也得会交往。再来一遍: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孩子!生:赵老师是了不起的老师(父亲)!

师:啊,他夸我是了不起的父亲!(笑声)看来,我们之间有一种父子般的默契。(笑声)下课以后,我们俩好好交流交流!孩子们,收拾我们的东西,下课!

【教者注】以上教学目的有二:1.简要总结。2.调节气氛,以防孩子们因“感动”而“感伤”。

开学初有幸聆听了深圳市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的阅读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听时感触颇深,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听后细细品味,更是受益无穷。借此机会原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亮点之一:猜问激趣。赵老师在研读课文时,既没有自己提问,也没有让学生直接提问,而是从课前交流入手,让学生猜问。“在你们读文时,大朋友会在哪儿提问题?会提什么问题?你们怎样回答呢?”这种猜问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战性,当然猜问不是目的,学生通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点批画,互问互答,逐步由浅层问题向深层问题探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步深入。学生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真可谓“一猜激起千层浪”。

亮点之二:辩论悟情一番猜问研读之后,大朋友终于在关键处(文中第十自然段:“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亮出底牌:这位父亲是不是失常了?结果有人认为失常了,有人认为没失常,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教者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语言文字展开激烈的讨论,反复揣摩找理由,仔细品味谈体会,教者游离在两者之间,意在激发学生争辩的兴趣,提升文章的人本价值。最后教者适时进行小结:“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的伟大,他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失去的是一般人的常态,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位父亲精神没有失常,因为他貌似失常,实则清醒:儿子处在危险中,需要我的救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举动中,包蕴着浓浓的情和强烈的爱,这情、这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学生听后先是瞠目结舌,而后一阵嘘唏,恍然大悟。真可谓大朋友一出手,方显英雄本色!

亮点之三:理解多元。朗读个性化本篇课文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贯穿全文,赵老师仅仅围绕重点句展开朗读指导。尤其在13——19自然段中,教者狠抓“!”处强调多元理解,个性感悟。如“阿曼达!我的儿子!”一句,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声音读出父亲喜出望外的感情;有的学生认为父亲连续挖了三十六个小时,又饿又累,应该压低声音放慢速度体现出悲喜交集精疲力尽的感情。教者因势利导,相机点拨。可以说个性化的朗读指导,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

亮点之四:“下水”迁移,深入研读。朗读升华,已然把本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听课人无不被赵老师纯熟的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所折服。但学完文本后,赵老师又把文本当成了凭借,适时的拓展了课外的阅读资料——朱自清的《背影》、孟郊的《游子吟》。最让人难忘的是他由文中悲壮的情自然引入平凡生活小事,亲自“下水”,声情并貌的朗诵自己的一段日记《母亲》,自身的禀赋和浓浓的母子情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学生和千余名观众,掌声在泪光中经久不息。作为听课者更深刻领悟到,作文教学指导一味的强调学生注意观察,但为什么学生却视而不见呢?关键是“观察和体味应该带着情啊!要用情去驱动你的双眼!”(娄湘生老师评价语)赵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典范。

课程改革大潮中,每个有志于小学语文的改革者都在艰难探行。而赵老师却能不露斧凿痕迹,将新课标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水乳交融,实在让人叹服不止。

下载赵志祥教学实录  鲸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志祥教学实录 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1.2《鲸》片段教学实录

    如何借助说明方法把说明文写具体 摘要:写说明文时,怎样运用说明方法来把说明文写具体呢?请看下面的片段教学实录及学生的小练笔。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仔细听......

    9《鲸》名师教学实录

    《鲸》课堂实录 执教: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一附小 林莘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师:【师简笔板画“鲸”】 生喊:鲸 。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 (播放媒体,学生观看鲸的录像片......

    《鲸》名师教学实录(精选五篇)

    《鲸》课堂实录 执教: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一附小 林莘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师:【师简笔板画“鲸”】 生喊:鲸 。 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 (播放媒体,学生观看鲸的录像......

    赵志祥《有趣的对联》通讯稿——石瑜

    2014年4月11日上午,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小学部微格教室,著名特级教师、深圳市教科院教研中心副主任赵志祥老师为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风趣的对联课。赵老师用......

    赵昭《匆匆》教学实录

    《匆匆》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赵昭 评析:郑丹 刘颖靳然 一、风趣识记,自然无痕导课 师:同学们,很高兴见到你们,在上课前,我先教你们背一首小诗,小诗有三节,每节有四句,我一次说一节,......

    听赵志祥老师讲授的《景阳冈》有感大全

    听赵志祥老师讲授的《景阳冈》有感 市一节 李曼 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呢?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

    贾志敏《推敲》教学实录

    贾志敏《推敲》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

    贾志敏《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惊弓之鸟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