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教学中的比喻手法
物理教学中的比喻手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感到有些知识点很难讲清、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都会很自然的运用到比喻的教学手法。恰当而生动的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变成形象的,这样能更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够将物理学深奥的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让那些即使没有学过物理的读者也能看得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比喻,以供大家参考。
一、力学
1、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通常在讲“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在增大”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比喻成“人出生到成年,身高的增长越来越慢,但毕竟在增长。”
2、讲惯性时是一个难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般都有这样一些错误理解:“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进修才有惯性”或“才表现出惯性”、“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是外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运动速度大的物体难停下来是因为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没有”等,我们可以这样,用一个人来背这个物体的难易来比喻物体的惯性大小。那么背这个物体的难易程度就只由这个物体的质量决定了,不管这个物体是在运动的车上还是在静止的地面上,是在高速的车上还是在低速的车上。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那么要背起它来用的力都是一样的。更不能说,你不背它就说它不重,那么惯性的理解也是一样。
3、在讲述时间与时刻时,可把时刻比喻成数学中的元素,时间比喻成集合,时间是由大量的时刻所组成。
二、热学
1、分子势能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用“弹簧连接的两小球”来作比喻,帮助理解和记忆,即从r0开始,不论分子间距离增大或减小,分子势能都增大;当距离大于10r0时,势能几乎为零。
2、在讲热量与内能这两个物理量时,常有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分不清什么时候物理含有多少热量,还是应该说物理含有多少内能?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诱导学生认识: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热量的概念是指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数量,热传递一旦停止,热量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而可以这样比喻:水滴从云层落到湖里,降落过程中称之为雨,湖里后,这种降落过程结束,就不能称之为雨了。不能说下雨之后湖里的雨增加了多少,只能说湖里的水增加了多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能清楚地区别热量与内能了。
3、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4、在讲“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就对器壁产生一个持续的均匀压力。”这一结论时,学生不易接受,可以利用“大量密集的雨点接连不断地打在伞面上,对伞面产生持续的压力”的形象比喻,由于有生活经验,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三、电磁学
1、在讲电阻的定义式时,可以把电阻比喻成一条通道,当这条通道宽度相同而越长时就越难通过,反之就容易;当这条通道长度相同而越窄时就越难通过,反之就容易。
2、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定律,也是难点,由于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涉及到原磁场的方向,磁通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定律本身包含的内容复杂,加上定律文字叙述概括,理论意义丰富且深奥,学生常常理解错
误,不少学生把“阻碍原有磁通的变化”理解为和原磁通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碍”和“阻止”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拿一个性格孤僻而又好客的双重性格的人作比喻。即:当家中有客人来时,他持反对态度,不愿让人来他家做客,客人来的时间久了也就自然了,而当客人要走时他又想让客人长久的住下,不愿让其离开。就是“来时抗之,走时挽留”。还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
3、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在讲它的性质时可用试探电荷来检验,但试探电荷的线度和电量必须足够小,电场的存在和强弱并不因检验电荷的有无和电量大小而改变。这一性质与“人的体温可用体温计来测量,体温计很小,放入人体不致引起体温变化;即使没有体温计,人的体温也照样存在,并基本保持不变。”
4、在讲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克服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学生对电场陌生,而对引力场熟悉,可以借用重力做功来比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5、在讲解电容器的电容时,可用盛水的直筒容器作比喻,水量相当于电量,水面高度差相当于电势差,不同的直筒容器,使它们水面升高1厘米所需水量不同,它只决定于窗口的形状和尺寸,而与水无关。这与使不同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电量不同是类似的,它也只决定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和尺寸。这样讲解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容的含义。
6、在讲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后,学生常会难以理解:“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为什么是标题而不是矢量?”这里我们当然可以用“是否符合矢量运算规则”来判断它是标题还是矢量,但是运用比喻更简单明了。力是矢量,只是改变其大小或方向,就会改变。用电炉烧水,当改变电流方向时,电能转变成热能的不会改变,因此电流是标量。
7、在讲电流的方面和磁场的方向时,通常要用“⊙,”和“ •,×” 分别表示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内,这种表示方法学生往往容易相互混淆,这时可用“一支箭”作比喻,垂直纸面向外好象箭射向读者,只能看到一点;而垂直纸面向内,好象箭从读者处射出,只看到箭尾“×”或“”。
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有一个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变化率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学生容易搞混,这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让一条形磁铁快速插入和慢慢地插入线圈中的演示实验。然后这样比喻,把线圈比作一个200ML的杯子,条形磁铁比作水,往线圈里插入磁铁就好比往杯子里倒水,一种情况是快速倒满,另一种情况是慢速倒满。这时候再来问变化量与变化率,学生就一清二楚了!
9、在讲电流时,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但是,金属导体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正电荷不移动,为什么电流方向可以被认为是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呢?学生通常对这个概念感很难理解。这时可以这样来比喻,把学生比作自由电子,椅子比作正电荷。原来学生都是一个个坐在椅子上的,现在要求第一个学生往前走,而后面的学生往前坐一位补上去,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后面就多了一个空椅子,那就好像是椅子往后走了一个位一样。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10、在学电动势时,学生很难理解,可以用小孩子坐滑梯来比喻,小孩在重力的做用下从高处往下滑,小孩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少。小孩子不能自己爬上滑梯,只能通过大人把他抱上去,借助于外力的作用。电子在电源外部电路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在电源里面是靠非电场力做功而移动的。
11、在讲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我们可以把串联电路比喻一段没有支流的河流的几段,各处的水流大小相等;并联电路就象几条支流的水汇入长江一样,主干河流的水流大小等于各支流之和。
12、在讲串、并联电池组的电压时,我们可以用电池的长短还比喻串联或并联电池组的电压,串联的话就是电池一个个接起来,那么它的长度就一节的几倍,那么电压也就是一节的几倍。而并联就是电池全并列排在一起,它的长度没变,所以电压也不变。
四、光学与原子物理学
1、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通过对物距不同产生的像的像比较,得出“物体凸靠近焦点,像越大”、“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的两条规律。然后把物比作敌人,把像比作八路军,就可以出现近似漫画的情景;敌进我退,在撤退中慢慢壮大,当敌人越过焦点后,我们一下子跑到敌人的背后,从背后进行反攻,通过这样的比喻,不公使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条理化,而且形象、具体、生动。
2、在讲授原子模型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时,为了说明“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这一事实,可以这样比喻:老师在上课时,距讲台近的学生个子比较小,能量也比较低,被老师牢牢掌控,距讲台较远的学生,个子高,能量就大,越容易摆脱老师的吸引,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溜出教室。
3、在讲原子中的电子只能按一定的轨道绕核运转,因而原子的内能不会连续地变化,只允许取一系列不连续的值,即原子能级是量子化的。这是微观粒子的共有属性,在宏观世界中没有任何相应的“模型”说明它。可以比喻:人在上台阶时,人的势能只能是某一台阶处的势能,不能占据任意两级台阶间的任意能量值。
4、在光电效应中,当单个光子的能量小于逸出功时,不发生光电效应;增大光子数量仍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学生对此难以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比喻说明:一座山很高,一只鸟飞不过去,一群鸟同样的鸟仍然飞不过去。
5、光进入媒质后速度变小,是光子被媒质的原子吸收后再放出光子,然后再被第二个原子吸收、放出„„。这样吸收与放出延误时间可以用火车在火车站停车影响它的运动速度来比喻。
6、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也是令许多学生困惑的,可以用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既可以是儿子又可以是老子。对老子讲是儿子,对儿子讲就是老子。”光在相应的条件下表现波动性或粒子性,其实都是光的本质的不同侧面而已。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物理规律编成生动的比喻来理解,易懂易记生动形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教起来也顺手,同学们对这些形象的比喻教学法,“一见钟情”永志不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少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这样的两全之策,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修辞比喻手法
修辞第一站——比喻》教学设计
(2012-07-05 13:44:57)转载▼
标签:
杂谈
修辞第一站——比喻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比喻表达的基本效果;
2、练写比喻句,提高用比喻进行表达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巧妙表达的愉悦。
教学重点:如何用生动的比喻来扮靓自己的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感官在比喻句中寻找相似点 教学预设:
第二课时
一、叮当显身手
师:比喻的三种类型把初次接触修辞的小叮当可给弄糊涂了。你们帮帮它吧。从上面选中一个序号并点击,告诉叮当出现的句子是什么类型的比喻句。
1、明喻: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刺猬的身体好似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2、暗喻: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3、借喻:他摇晃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蓬草 = 凌乱的头发)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幼苗 = 儿童)
备注:只有喻体(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
二、叮当有问号
师:带有比喻词的就一定是比喻句吗?大家来判断一下吧。①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
解析:他们都是同类,这是拿他和哥哥的长相在进行比较
②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玲,王东等等。--表示例举 ③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
④读完了《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表示想象 解析:这是在进行回忆。因此,比喻句的判定标准: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要合情合理。
三、叮当爱唱歌
师:因为比喻能使句子显得更加鲜活生动,浅显易懂,所以在作文、诗歌、歌曲各种文学体裁中都能看到比喻句的身影。小叮当特别喜欢唱一首歌,歌中就有比喻句。会唱的一起唱起来吧。(播放歌曲《七里香》)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歌? 生:周杰伦的《七里香》 师:你们喜欢他的歌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他的歌的哪一点呢? 生:旋律很美、歌词写得好、特别等
师:有同学说歌词写得好!老师选了《七里香》里的几句话,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大家一起朗读,带着你们喜欢的感觉把作曲者那种美好的情感、味道读出来。
投影出示: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
师:(读歌词)美不美呀?(美)美得就像是一眼甘泉,让我们尝到一种甜甜的味道。你最喜欢哪句跟我们分享一下?(根据学生说的简单分析内容)生:……
师:这些句子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词者美好的情感,如果他很直白地说你真可爱,能不能达到这种美的效果呢?(不能)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写出像这样的诗一般的语言?那写好比喻句的关键是什么呢?比喻其实就是相似的联想,好的比喻不仅能扩展读者的想象空间,更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来。只有抓住本体的特点,找出与喻体最贴切的相似点才能形成恰当的比喻句。
那我们又从哪些方面去寻找新颖、贴切的喻体来更好的传达我们的情感呢?我们知道我们体会一些事物要用我们的感官,感官有哪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四、叮当找相似(7分钟)投影出示:
1、例: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点是?
这是把岩石比作铃子,铙钹、钟鼓,从岩石的碰撞声与乐器的演奏声,从声音方面找相似点确立喻体的。
2、你能从以下句子中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吗?(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小小的张满了的帆。(2)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4)心里就像喝了仙露一样,别提有多甜了。(味觉)老师总结方法:
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后知道怎样寻找喻体没有?(根据本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入手找到和它有共同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再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对喻体进行延伸,语言将会在你的手中,喷洒出智慧的花瓣,你的感情也会表达的更加到位。)
五、叮当小练笔
师:讲了方法以后,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思想就像脱缰的小马,想去尝试一下奔跑的感觉。以下任选一题,根据开头写比喻句。写三句或三句以上,尽量找相似点,要生动、具体,类型,喻词自己决定。(可加入其他的修辞手法)。投影出示:
1、水……
2、火……
3、风……
4、雨……
5、树……
6、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7、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
8、花是最美丽动人的。你瞧,……
9、自拟主题
六、叮当听你说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小学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2-02-12 19:28:04)转载▼
标签:
分类: 个人感想 教育
对小学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案例一】
◆苏教版语文四下第23页,你能用拟人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得更生动吗?
春风吹,杏花开了。
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
布谷鸟咕咕叫。
对于四下的学生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大家都举手了。一个成绩偏后的孩子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笑脸。”我很高兴地赞扬道:“完全正确,可是你能告诉我这张脸的颜色吗?”这个学生马上补充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粉色的笑脸。”我更高兴地赞扬道:“对呀,多好看的粉色呀。”学生很满足地坐了下去。又一学生举手了,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粉嘟嘟的笑脸。”我开心地说:“更好了,‘粉嘟嘟’这个词,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这张小脸。”又一女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说:“春风姐姐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杏花姑娘就害羞地张开了粉嘟嘟的笑脸。”我激动地说:“真好,春风姐姐在逗杏花姑娘玩呢,是不是呀?”成就感写在了小女孩的脸上,羡慕的目光齐刷刷地聚拢过来。
一条条地这样拼下去,一个个充满童心的句子诞生了。
-----春风吹,青蛙美滋滋地睁开双眼,走出洞来,做了一个深呼吸。-----布谷鸟在春天的舞台上,奏响了一支祥和动听的乐曲。-----蜜蜂为花儿舞蹈,花儿为蜜蜂献上了甜美的花蜜。-----布谷鸟在花丛柳树间穿行,纵情地歌唱,自由地飞翔。-----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追赶着花的芳香。-----迎着和煦的春风,青蛙像绅士一样走了出来。
-----在蓝湛湛的天空下,在绿油油的大树上,布谷鸟对着同伴炫耀自己美妙的歌喉。-----在春天的舞台上,布谷鸟骄傲地唱着美妙的春之歌。
看着一张张兴奋的小脸,脸上洋溢着得意而天真的笑容,教学继续进行着。◆观察下面这幅图写一段话。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
第一个学生:“太阳开始工作了,把千万缕光芒洒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使一切都有了生机。”我高兴地说:“我喜欢‘太阳开始工作了’这个说法,因为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一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工作。”一个爱表现的男生肯定又有了新的发现,你看手举得那么高。他说:“太阳上班了,绿色工厂开工了。”“呀,我太惊讶了。这么有意思的想法,真好!”我毫不吝啬自己的激动。是呀,第一课学得“一棵树就是一个绿色的工厂。”孩子的心里到底有多少奇怪的想法,我又一次好奇了。全班同学都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一学生接着说:“台灯可以放心地休息了。”“多好的句子,太有创意了。”我再次激动地说。一个刚转来的男孩举起了手,说:“太阳开始工作了,窗户来了一个深呼吸。”“哦,老师简直有点佩服你了,真是一个奇妙的小脑袋,老师想得没有你好。”我夸张地然而确实是真情地说。连起来一说,一段美妙的文字诞生了:
太样开始工作了,绿色工厂开工了,小鸟正在认真地进行发声练习。闹钟报告起床的消息,窗户来了一个深呼吸,窗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台灯可以放心地休息了。【分析】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正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拟人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一样都具有主客体不分、自我中心状态、泛灵论等心理发展特征,在思维具体性和绘画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拟人化是儿童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经常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把一切事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星星、月亮,都认为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通语言的。所以让小朋友用拟人的方法去表现事物,他们非常乐意。同样采用拟人化手法的儿童文学都特别容易得到孩子的欢迎。在这里我们不满足于一两个拟人句的使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拟人的方式直接构思整篇文章,使文章充满情趣。【案例二】
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对比喻句也安排了专门的练习,比如:u 三下第93页处处留心就安排了这样的练习。
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弯弯的月亮像()大象的耳朵像()蝴蝶花多么像()
这是是写几个比喻局那么简单吗?如果把这个练习教成写几个没有生命的干瘪的比喻句,这项练习设计就太没有价值了。我们可以在比喻句基础上,追问一下。比如:月亮像一条小船,那么什么是大海呢?(天空)这条小船要从哪里是向哪里呢?(晚上到黎明)这么一追问,问出了一首很好的儿童诗。
月亮/月亮是小船/天空是大海/从夜晚驶向黎明。还有:嘴/天上怎么有张嘴/难道天上还有张脸。还有:是哪只鸭子游过天空/留下了一片金灿灿的羽毛。还有:哎,树梢上怎么又跟香蕉/如果我能吃到/那肯定是根最甜的香蕉。【分析】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喻解就是对比喻的理解。因此比喻句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小学语文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反思】
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写景的有三种境第一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无景。有的同学按顺序写了景物的颜色、变化、声响、动态与静态,虽然很具体,但文章却是那样呆板、没有生气,就像一张拙劣的风景照,其间原因就是他没有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是把大家都能看到山
山水水平铺直叙地写出来了。这种作文属于最低境界。
第二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也有景。有的同学能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描绘景色,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这样的作文会让人眼前一亮,心向往之。那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修辞呢?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满足于“具体”的标准,立足于“生动、传神”是写景作文第二境界的要求,如果我们将自己用心感受到的景物借助修辞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第三种境界——眼中无景,心中也无景。这是写景作文的最高境界。此时,所有的修辞技巧信手拈来,但不同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联想,或者将自己融入山光水色中,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片云、一缕峰、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让我著我之色彩,并能传神地表达出来。因此,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能激发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使文章更为生动有趣。教材中列出的比喻和拟人的练习我们语文教师不能轻描淡写地过去,应该认真钻研,充分发掘教材的资源,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比喻是一种常用到的修辞手法,在作文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在的散文小说,都有比喻的身影。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借喻。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掌握它的特点理解它,运用它并要多用,妙用。但学生在运用比喻时常出现错误,在运用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新颖的、动用恰当的比喻,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气势和文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文章和修辞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达到双向收获的目的。
关键字:比喻; 特点; 区分; 运用
修辞是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手法,它是文章的润滑剂和清新剂。就像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修辞在作文中的作用就如小鸟必须凭借的空气,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如果一个人没有特有的精神风貌的话,那他再怎样的高大,也只能成为一个行尸走肉的躯体,没有生气,没有风骨,更没有灵魂。而作文没有好的语言来支撑,有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文章难以升华。我们在阅读作品中,只要看到清新自然的语言,就能使心情为之舒畅,精神为之一振。怎样才能使作文富有文采,让读者为之陶醉呢 ?方法之一就要学会使用形象化的各种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掌握使语言活泼化的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使语言和文章富有变化和宕荡起伏的气势。而比喻犹如一滴甘露,如能将这些甘露恰当地洒在作文中,就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美不胜收。把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是一种历史悠久又运用广泛的形象修辞。早在先秦以前,就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春秋战国,比喻已成为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诗经》《楚辞》中的比兴手法,就是为了把话说得更有韵味,所以尽力保持一种含蓄的形态;而诸子散文中使用比喻则是为了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由于人们偏爱具体形象,运用比喻论事说理,正符合人们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依赖于事物的相似性,使论辩进退自如,给接受者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以后的诗词戏曲和小说及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比喻的例子。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佛印,有一天到东坡家做客,进门就先到池子边洗脸,看到苏小妹坐在阁楼纱窗内,风姿灼人,便吟到“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虽感到羞辱,但不便发作,于是对下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佛印把苏小妹比作烟雾笼罩的芍药花,美丽至极,又有调戏的情趣。而苏小妹回应的下联既有报复之爽,又不失大家闺秀之礼,同时又展示了一代佳人的才气。而到了近代,是钱忠书先生把比喻运用到了极至。并在《读〈拉奥孔〉》中曾指出比喻的精髓:“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汉语言学家张斌在《现代汉语》中给比喻下了这样的定义:“比喻是用与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又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俗称打比方。”钱忠书先生和张斌先生对比喻的分析和定义中都涉及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有相同之处才可比,有不同之处才可分,否则就无法区分何为说明的事物,何为被说明的事物。钱钟书先生曾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如果去除《围城》中所有精彩的比喻,那么这部小说将会少了许多幽默成分而黯然失色。可见比喻能使抽象化为形象,深奥化为浅显,复杂化为简明,平淡化为神奇,它给语言增添鲜明优美的艺术色彩,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比喻的类型及特点
常见的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这是按比喻各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各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一般说来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句子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在表达时,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明喻常用的比喻词是:“像”、“好像”、“像……似的”、“仿佛”、“如同”等等。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以上几个句子都是明喻,符合明喻句子中甲像乙的特点。其间出现在本体:荷叶,翠鸟。喻体:舞女的裙,离弦的箭。比喻词:像,像……一样。明喻我们很好理解和辨别,也是最常用到的,在小学二三年级我们就开始接触了。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和明喻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它和明喻有很多相同之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句式也基本相同,只是比喻词发生变化。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五一节这天的人民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这两个句子个就是暗喻,它有本体“乌云”和“广场上的人们”,喻体“水墨画”和“欢腾的海洋”,而比喻词则是“成了”。
借喻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再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两个例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借喻和暗喻很容易混淆,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比喻句中本体是否出现。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像上面几个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三、学生运用比喻中常出现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谈作文而色变,每次谈到写作文和作文课,很多学生就神情紧张,摇头叹息。作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大作小作,教师精改详评,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仍然不少,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见大的起色。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多少年以来学生和老师共同的苦恼。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多出现一个模式,堆砌华丽词藻,摘录佳句名言,或是在“优秀作文”中摘抄其中一段,或是死记硬背一件事,以这件事作为“轴心”,围着这件事进行语言的旋转。比喻在学生作文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因为一个好的比喻,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鲜明的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遗憾的是,在作文中常常出现比喻不当的毛病,这不仅影响了正确思想的表达,而且还损害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比较常见的是比得不贴切,比喻的本阼和喻体一定要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但又要有一点或几点相似,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关系。这是比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一般来说,运用同类的两个事物打比方,这样的病例不太多,关键出在相似点上。有的两个事物根本没有相似之处和可比之处,硬是把它们拉到一起来作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有的事物比较抽象,无法对它进行描述和说明,学生则围绕在它的旁边转圈子,无法进行实质性的表达,例如“诚信”、“思念”等。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就能把比较抽象的概念表述清楚。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这一比喻,使诚信这一词变得鲜明可感,生动形象。同时又使语言变得清新自然,达到双重收获的目的。
四、使用比喻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要正确理解比喻句。各种手法有各自的特点,在反映的对象、句法结构、表达效果上都各不相同,我们学习时必须注意,对它们的理解不要仅仅满足于记住定义,重要的是能理解并恰当地运用到作品中。在我们阅读课文中,常遇到一些生动优美的比喻句。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很好地理解这些句子,掌握这些句子,使它们成为我们理解课文的手段和工具。我们理解比喻句,主要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例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比喻句,只要把比喻词“仿佛”和喻体中的“无暇”、“翡翠”的意思弄明白,就知道该句子是以无瑶的翡翠来作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漓江水非常翠绿透明。
其次,正确区别比喻句和非比喻句。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要注意不能将是否有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第三,要注意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才能积累经验,把经验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一个司机要撑握车的性能,一个建筑师要知道建筑材料的特点一样。对于比喻的运用,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可以照搬照套,在运用时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哪里要运用哪里不需要用,而是要跟据自己的情感发展,顺其自然,就如桶装水一样,满了自然而然的会溢出来。我相信在钱忠书先生的《围城》中的那七百多个比喻不是他特意的思考了后加进去的,而是为了制造一种幽默,经过自己的情感酝酿,顺理成章而得到的。当然,“文章本生成,妙手偶得之。”在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怎样酝酿情感也不会达到钱忠书先生的高度,但是重要的还是平时的积累和思考,摹仿和创造。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可比之处,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造句,不仅能用某一种修辞,还要逐渐做到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积累得多了,在写作的过程中,只要某一问题不好用直接的描述表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用一个比喻来替代。一个新颖而恰当的比喻又会反过来增加文章的色采,这样使文章和比喻都达到双重收获的目的,达到事半攻倍的效果。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看作者是怎么处理比喻句的,所运用的比喻句达到何种效果。如果这里运用其它方法好不好,试着换一下,看表达效果发生怎样的改变。同时注意收集和分析好的比喻句,看作者抓住了它们之间怎样的特点和哪些可比之处。在运用比喻这一手法时最应注重的是比喻要贴切而新颖,要做到就近取喻而不落入窠臼,设喻翻新而又不流于猎奇生硬,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出新的关键在于对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有过人的深入而细致的理解,从而发现、选择新鲜又恰当的喻体。才能使比喻既合情合理,又生动形象。
比喻是我们在作品和作文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修辞手法,它对表情达意和增加文章的文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成功地运用它,首先得理解它的特点,抓住它的性质,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在作文中多用,巧用,妙用,能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第三篇:含有比喻手法成语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含有比喻手法成语
光阴似箭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恩重如山
健步如飞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易如反掌
暴跳如雷 人面桃花 人面兽心 动如脱兔
对答如流 如虎添翼 望眼欲穿 归心似箭
洞若观火 守口如瓶 柔情似水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如花似玉
如花似锦 如获至宝 如隔三秋 如出一辙
如胶似漆 如丧考妣 如雷贯耳 如堕烟海
爱才如渴 如日中天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呆若木鸡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守口如瓶 高手如林
浩如烟海 心乱如麻 面如土色 挥汗如雨
如影随形 如鱼得水 口若悬河 身轻如燕
风烛残年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成竹在胸
刀山火海 切肤之痛 丧家之犬 牛鬼蛇神
蛇鼠一窝 尾大不掉 青出于蓝 狼心狗肺
九牛一毛 绕梁三日 明珠暗投 狐假虎威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如坐春风 亲如手足
猪狗不如 虎落平阳 多如牛毛 肤如凝脂
臣门如市 倒背如流 机变如神 咆哮如雷
如臂使指 忧心如捣 大手大脚 汗如雨下
哀思如潮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冠盖如云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爱如己出
爱如珍宝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如泰山
鼻息如雷 堆积如山 甘之如饴 吹气如兰
笔翰如流 碧空如洗 宾客如云
人生如朝露 兵败如山倒
扩展阅读:
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高手如林,洞若观火,柔情似水,恩重如山,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如花似玉,如花似锦,如获至宝,如隔三秋,如出一辙;
如胶似漆,如丧考妣,如雷贯耳,如堕烟海,如影随形,如日中天,如临深渊,如虎添翼;
如履薄冰,如鱼得水,如坐针毡,如狼似虎,度日如年,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骨瘦如柴,冷若冰霜;
高手如林,水平如镜,守口如瓶,胆小如鼠,美如天仙,心急如焚,力大如牛。
第四篇: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
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
春深似海 呆似木鸡 繁花似锦 归心似箭 光阴似箭 侯门似海 好语似珠 皎阳似火 口似悬河 流年似水 貌似强大 面似靴皮 情深似海 日长似岁 如痴似醉 如花似朵 如花似锦 如花似玉 如花似月 如饥似渴 如胶似漆 如狼似虎 如龙似虎 如鱼似水 似曾相识 似懂非懂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似箭在弦 似漆如胶 似是而非 似水流年 似水如鱼 似笑非笑 似有如无 似醉如痴 文似其人 疑似之间
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
震耳欲聋,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惊天动地, 天翻地覆, 摩肩接踵, 无孔不入,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地动山摇,只手遮天,气吞山河,山穷水尽,十万火急,浩气长存,万古长青,天衣无缝,度日如年,永垂不朽,永无休止,死去活来,千里迢迢,尘土飞扬翻江倒海、蚍蜉撼树、一落千丈、一手遮天、一掷千金、刀山火海、大海捞针、气吞山河, 一目十行 一手遮天 寿比南山 翻天覆地 顶天立地 一步登天 晴天霹雳
壮志凌云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怒发冲冠 气吞山河 地动山摇 皓月当空
不是四个字的成语:
下马威 无底洞 五车书 父子兵 父母官 钻空子 耳边风 忘年交 应声虫 闷葫芦 杯中物 迷魂汤 迷魂阵 破天荒 恶作剧 莫须有 紧箍咒 眼中钉 眼中刺 绵中针 解语花 敲门砖 敲边鼓 敲竹杠 癞蛤蟆 掉书袋 清君侧 邯郸梦 百事问 纸老虎 笑面虎 布衣交 杵臼交 摇钱树 煞风景 睁眼瞎 千里驹 小广播 炮筒子 铁公鸡 口头禅 步后尘 马前卒 安乐窝 东道主 马后炮 变色龙 马大哈 旱鸭子 落汤鸡 寄生虫 无底洞 [/I] 二、五字成语 一去不复返 一字值千金 一言以蔽之 一物降一一棍子打死 一鼻孔出气 三百六十行 十万八千里 十年九不遇 十指有长短 人心隔肚皮 人穷志不穷 下笔如有神 久旱逢甘雨 小巫见大巫习惯成自然 天下无难事 天子无戏言 天高皇帝远 日久见人心 无风不起浪 无毒不丈夫 无官一身轻 无立锥之地 无立足之地 无巧不成书 无往而不胜 艺多不压身 功到自然成 可望不可即平地一声雷 礼轻情意重 皮笑肉不笑 民以食为天 岁寒知松柏 先下手为强 防患于未然 水火不相容 事后诸葛亮 花无百日红 更上一层楼 时势造英雄 坐山观虎斗 庐山真面目 报喜不报优 步步生莲
花 时势造英雄 兵败如山倒 图穷匕首见 所答非所问 狗咬吕洞宾 治标不治本 快刀斩乱麻 苛政猛于虎 虎毒不食儿 知子莫若父 单丝不成线 空口说白话 终非池中物 临时抱佛脚 物不平则鸣 依本画葫芦 贪多嚼不烂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读书破万卷 病急乱投医 盲人骑瞎马 学而优则仕 树倒猢狲散 射人先射马 疾风知劲草 疾风扫落叶 眼不见为净 骑鹤上扬州 替古人担忧 疑心生暗鬼 瞒上不瞒下 照葫芦画瓢 贵人多忘事 独木不成林 恨铁不成钢 恶事传千里 顾头不顾尾 顾前不顾后 换汤不换药 热锅上蚂蚁 蚍蜉撼大树 欲速则不达 惺惺惜惺惺 墙倒众人推 慷他人之慨 [/I] 三、六字成语 一不做,二不休 一是一,二是二 一而二,二而一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丁是丁,卯是卯 千叮咛,万嘱咐 玉不琢,不成器 过五关,斩六将 吃一堑,长一智 经一事,长一智 眼中钉,肉中刺 言必行,行必果 知必言,言必尽 挂羊头,卖狗肉 悬羊头,卖狗肉 既来之,则安之 眼不见,心不烦 冤有头,债有主 前怕狼,后怕虎 求大同,存小异 道不同,不相谋 人不知,鬼不觉 神不知,鬼不觉 胜不骄,败不馁 雷声大,雨点小 龙生龙,凤生凤 此一时,彼一时 当面鼓,对面锣 风
里来,雨里去 谦受益,满招损 高不成,低不就 礼之用,和为贵 父母在,不远游 死不死,活不活 狡兔死,良犬烹 貂不足,狍尾续 一动不如一静 一客不烦二主 三寸不烂之舌 五十步笑百步 九牛二虎之力 百闻不如一见 百思不得其解 百动不如一静 天无绝人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 天机不可泄露 不分青红皂白 不可同日而语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食人间烟火 不费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不得其门而入 五十步笑百步 太岁头上动土 化腐朽为神奇 化干戈为玉帛 立于不败之地 老死不相往来 耳闻不如目见 过五关斩六将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眼不识泰山 死无葬身之地 死马当活马医 迅雷不及掩耳 驴头不对马嘴 风马牛不相及 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意而用之 以不变应万变 东风压倒西风 出污泥而不染 可望而不可即 士为知己者死 万变不离其宗 井水不犯河水 手无缚鸡之力 水至清而无鱼 如入无人之境 如坠五里云雾 拒人千里之外 身教重于言教 坐收渔人之利 茫然不知所措 杀鸡焉用牛刀 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不解近渴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吹皱一池春水 驴头不对马嘴 英雄所见略同 事实胜于雄辩 拉大旗作虎皮 明人不作暗事 知一而不知二 损有余补不足 前
怕狼后怕虎 哀莫大于心死 闻名不如见面恭敬不如从命 海水不可斗量 家丑不可外扬 事实胜于雄辩 赶着鸭子上架 惟恐天下不乱 顾左右而言他 敢怒而不敢言 流言止于智者 真金不怕火炼 鞭长不及马腹 [/I] 四、七字成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发而不可收拾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句话不离本行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万绿从中一点红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逢喜事精神爽 上梁不正下梁歪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不忍则乱大谋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下泪 不识庐山真面目 今朝有酒今朝醉 车到山前必有路 勿以恶小而为之 长江后浪推前浪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余而力不足 打破沙锅问到底 只重衣衫不重人 出师未捷身先死 犯天下之大不韪 半夜敲门心不惊 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钱能使鬼推磨 此地无银三百两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多行不义必自毙 羊毛出在羊身上 听其言而观其行 身在曹营心在汉 初生牛犊不怕虎 君子之交淡如水 识时务者为俊杰 英雄无用武之地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近水楼台先得月 挟天子以令诸侯 画虎不成反类狗 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其一不知其二 放之四海而皆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冒天下之大不韪 恶龙不斗地头蛇 强龙不压地头蛇 强将之下无弱兵强中更有强中手 墙里开花墙外香 宰相肚里能撑船 冤仇宜解不宜结 解铃须用系铃人 神龙见首不见尾 得饶人处且饶人 偷鸡不着蚀把米 置之死地而后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清官难断家务事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船到桥门自会直 船到江心补漏迟 识时务者为俊杰 树欲静而风不止 牵一发而动全身 胜败乃兵家常事 黑云压城城欲摧 粪土之墙不可朽 翻手为云覆手雨 踏破铁鞋无觅处 糟糠之妻不下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五篇:写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位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写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大家了解一下吧!
写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
光阴似箭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恩重如山
健步如飞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易如反掌
暴跳如雷 人面桃花
人面兽心 动如脱兔
对答如流 如虎添翼
望眼欲穿 归心似箭
洞若观火 守口如瓶
柔情似水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如花似玉
如花似锦 如获至宝
如隔三秋 如出一辙
如胶似漆 如丧考妣
如雷贯耳 如堕烟海
爱才如渴 如日中天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呆若木鸡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守口如瓶 高手如林
浩如烟海 心乱如麻
面如土色 挥汗如雨
如影随形 如鱼得水
口若悬河 身轻如燕
风烛残年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成竹在胸
刀山火海 切肤之痛
丧家之犬 牛鬼蛇神
蛇鼠一窝 尾大不掉
青出于蓝 狼心狗肺
九牛一毛 绕梁三日
明珠暗投 狐假虎威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如坐春风 亲如手足
猪狗不如 虎落平阳
多如牛毛 肤如凝脂
臣门如市 倒背如流
机变如神 咆哮如雷
如臂使指 忧心如捣
大手大脚 汗如雨下
哀思如潮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冠盖如云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爱如己出
爱如珍宝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如泰山
鼻息如雷 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