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教案

时间:2019-05-15 05:1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教案》。

第一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教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体会细节,品悟语言,把握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悟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的国家也一直有一个关于强盛的梦想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一样的一面

2.思考一:这是一篇演讲稿,其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

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思考二:(探讨)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1968年,我出生;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城,过着贫穷而缺乏梦想的生活;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1998年,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克林顿总统的演讲;2008年,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

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主持人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

思考二:(探讨)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1968年,世界各地发生骚乱,马丁·路德·金遇刺,但他的“我有一个梦想”却影响世界;1978年,中美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8年,中美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中国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

(三)深入探究

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启发听众本篇文章,作者要向听众传递怎样的观点与思想?

作者藉此告诉听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四)重点研习

1.文章写1968年时,主要写了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要突出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写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正是这句话诞生的大背景在一个极为混乱与动荡的时代,一个伟大的黑人以生命为代价展现出了他梦想的高贵这样写,说明正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梦想才显得更为重要、珍贵 2.讲1988年的故事,作者是如何来展现两国之间关系改变的?

从个人的生活细节入手,展现两国由敌对变为友好,交往加深如不再有带敌视意味的“美帝国主义”的口号,美国产品“可口可乐”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用品,美国流行乐影响中国年轻人,美国的经济模式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等 3.写克林顿在华演讲直播,作用是什么?

展现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一面,同时也通过美国方的做法告诉听众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来加深两者间的交流另外,将我的人生经历与国家大事勾连起来了

(五)鉴赏

这是一篇极典范的演讲稿,从文章来看,演讲稿一般具有哪些特点呢? 1.针对性

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是庄严的会议或重大集会,是同志间的座谈和讨论问题;是欢迎国宾,还是一般的友人聚会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2.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3.通俗性

演讲的语言,总是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4.适当的感情色彩

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既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第二篇: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学案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2、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殊含义,从中获取教益。

3、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一)我阅读我了解

白岩松的幽默:白岩松说: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把一条狗牵进中央电视台,每天让它在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中露几分钟脸,不出一个月,它就成了一条名狗。我在《东方时空》已经呆了七年,如此而已。演讲稿的相关知识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提出的问题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2、可讲性

3、鼓动性(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在于使演讲稿生动形象;以及文中和现场听众交流的文字)

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本文是节选,演讲稿的结尾被删除了)

(二)我学习我积累

1、识记字音

耶鲁(yē)

骚乱(sāo)

遗憾(hàn)

抚养(fǔ)

陌生(mò)

边疆(jiāng)

缺陷(qūe)

遥远(yáo)

标志(zhì)

印象(yìn)

2、辨识字形

① 骚(sāo)骚乱

② 憾(hàn)遗憾

③陌(mò)陌生

④遥(yáo)遥远

搔(sāo)搔痒

撼(hàn)震撼

栢(bǎi)栢草

谣(yáo)谣言

(三)我思考我明白

1、这是一篇演讲稿,白岩松选取了哪几个年份来讲述了“我的”哪些“故事”?这些故事背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影响深远的大事?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师生共同归纳:1968年出生,生活贫苦(十年**)、(世界各地发生骚乱,)1978年依然贫困(改革开放)、(中美建交)

1988大学,尝试可口可乐、喜欢摇滚乐(市场经济)、(中美交流越来越多)1998年当上央视主持人,拥有私车(更加开放)、(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40岁,直播北京奥运(北京奥运)(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

○2在这些年份,白岩松以及以白岩松为代表的中国人的个人命运如何?试着用“梦想” 一词组织短语,概括在不同年代的梦想状态。

板书:没有梦想――梦想萌芽――追逐梦想――靠近梦想――梦想盛开

2、标题中“我的故事”与背后的“中国梦”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要点:“我的故事”的背后,是中国几十年来由落后到强盛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富国强民之梦。正如歌曲《国家》所唱:“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时代的进步,其实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

3、文章写1968年时,主要写了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要突出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这样写,说明正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梦想才显得更为重要、珍贵。

(四)思考 探究

1、白岩松的成长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他依靠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的发展也给这些没有梦想的边城孩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个人的发展又促进了中国的进步。

2、本篇文章,作者要向听众传递怎样的观点与思想? 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五)作业:

构思一篇作文《我的故事》,要求文中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六)高考链接: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 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4、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第三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认识自我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练习粤教版必修1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岱宗(dài)温馨(xīn)隽永(juàn)游目骋怀(chěng)....B.伫立(zhù)糟粕(bó)租赁(lìn)舐犊情深(shì)....C.和煦(xù)箴言(jiān)揣摩(chuǎi)长篇累牍(dú)....D.慰藉(jiè)肄业(sì)驾驭(yù)残羹冷炙(zhì)....解析:A B项,“粕”应读pò;C项,“箴”应读zhēn;D项,“肄”应读y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思忖 赋予 人才倍出 食不果腹 B.装潢 向往 原形毕露 以逸代劳 C.幅射 谜团 欲盖迩彰 察言观色 D.臆测 奥秘 剑拔弩张 以德报怨

解析:D A项,“倍”应为“辈”;B项,“代”应为“待”;C项,“幅”应为“辐”,“迩”应为“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

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②在离地球三百千米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

,为6 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 B.骇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 C.耸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 D.骇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

解析:B 成语的正确使用中,我们首先当然要明白词语意思,其次我们必须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语境中各种社会问题,①处应使用“骇人听闻”。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根据感情色彩判断,②处选“娓娓而谈”。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从搭配判断,③处应该选“望其项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虽然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由于我是一个拙劣的小偷,不经意间还连累了我无辜的母亲。

C.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着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你被录取了。”

D.这种压力,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强大,以致我在高考模拟中发挥失常。

解析:D 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虽然”应改成“即使”;B项,主语残缺,去掉“由于”;C 1 项,句式杂糅,“传来……的声音”是一完整的句子,后面又出现了谓语动词“说”,两个句子混杂在一起。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

。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北方的 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北人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②⑥① C.⑥⑤③②①④ D.②⑤④③①⑥ 解析:A ④句承接上文“北方”。②句具体写“瓢泼大雨”。⑤句写“瓢泼大雨”的作用和北方“雨”“晴”变化的特点。①句用“忽晴忽雨”回应上文。⑥句③句续写“雨”“晴”变化的特点,③句解释⑥句。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凝望那道横眉

卞毓方

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

(原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鲁迅曾想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

B.在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鲁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

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

D.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鲁迅的全部对手。

E.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解析:AD 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

7.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该段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谁?作者在这段中着重写“他们”有何用意?

解析:第一问在文章开头部分已经点明。写那些“他们”后句有两个“既没有……也……”,概括内容可得出。

答案:①“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②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3自然段有何作用?

解析:自然段的作用要把它放在全文中去看。概括段意,答出在全文结构方面的作用。

答案: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其次,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

9.文章的结尾说“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从结尾段有关语句可以看出,“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本段中“黑暗”一词反复出现多次,鲁迅对黑暗的剖析是我们理解这句话的基础。

答案:作者在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

三、语言运用

10.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个句子。

例句: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

解析: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作答本题,须按照“我的……,像……,只有我才……”和“我的……,等待着我把它……”的形式写。另外,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仿写时也要注意。答案:(示例)我的远大高尚的理想,像骏马一样在草原奔驰,只有我才抓得住它们的缰绳。我的抱负像青松一样屹立在山峰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雨水滋润。(注意句式、修辞、表达一致,字数不一定相等)11.某中学学生董××因沉迷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人也变得萎靡不振,不愿与同学交往。请你在“网络”“游戏”“虚拟”三个词中任选两个,用选取的每个词各写一句话,提醒并帮助他。

要求:①每句不超过25个字。②每句话要做到语言辩证,有说服力。

解析:抓住题干要求:不要超过字数;语言要有辩证,说话不能太绝对;共写两句话;善意的提醒和帮助。

答案:(示例)①网络是人类的工具,但人类不应该成为网络的工具。②网络是人类的得力助手,但人类不能成为网络的奴隶。③游戏是人生的点缀,但游戏不应该成为人生的追求。④虚拟世界奇妙无穷,但人的灵魂不能变得空虚。

第四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古诗文单元知识点集中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古诗文单元知识点集中营:

通假字

何谓“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例如: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晨)

②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第14课《诗经·静女》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ài)”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

是喜爱的意思。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女:不是你(荑草)。匪,通“非”。女(rǔ):通..

“汝”,你。)

2.第14课《诗经·氓》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chī):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通“非”,不是。)

(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5)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于:通“吁”,感叹词。)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解脱。)

(7)淇则有岸,隰(xi第二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第15课《离骚》节选(屈原)

(1)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2)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幽僻).

(3)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

(4)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证明。)

4.第1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3)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柔韧牢固。)

(4)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5)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6)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一说“傍'喂通假字,通”旁“,旁边;一说”傍“不是通.

假字,译为”靠近“、“临近”。)

5.第17课《短歌行》(曹操)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通“辍”,停止。一说音读duo,拾取。)

(2)契阔谈讌,心念救恩。(“讌”通”宴“,宴會)...

6.第18课《饮马长城窟行》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文言词语

※文言文中的词语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文言词语

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属实词,而在文言文中属虚词。

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 方法: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了解它的丰富含义以及发展变

化的情况,同时了解一些有关知识,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文言实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文言实词专题第一讲:古今异义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1.古今词义的比较

(1)古今词义相同的有少量的词,几千年来,词义没有什么变化。例如:人、树、牛、山、水、云、石头、土、星星、房子等。

(2)古今词义不同的大多数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如:

① 让

古义:责备。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今义:.

礼让。

② 去

古义:离开。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今义:离开所在的地..

方到别处

③ 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 常指旁系亲属,即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④ 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生命。

2.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扩大(特点: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如:

皮原指兽皮,后扩大到指动物体表面一层组织,以及包在外面的东西。如“树皮”、“封皮”等。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后来扩大到河流的通名。

中国原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如:

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今义:指一般的肚子饿。

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这里指成年男子。《勾践栖会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这里指小男孩。今义:专指“妻”的配偶。

(3)词义转移如:

币古义指礼物,《苏武》:“置币遗单于。”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

涕古义指眼泪,《促织》:“儿涕而去。”今义一般作“鼻涕”解。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

爪牙原指勇士、武将,现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执性乖张。”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乖”。

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左转》:“是何祥也,吉凶焉在。”今义多指吉兆,如“吉祥”。

(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

(6)单音词变为复音词如“前”变为“前面”,“敌”变为“敌人”。

由于语言在发展中,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因此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必须注意古今异义的词。

1.第14课《诗经·氓》

(1)氓.之蚩蚩(古义:指民众,百姓;男子,文中指“民”。今义:道德败坏之人,音mang)

(2)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子.无良媒(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或“你”。今义:儿子。)

(4)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5)泣涕.连连(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体.无咎言(古义: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今义:身体。)

(7)士贰.其行(古义:不专一,指变了心。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8)士也罔极.(古义:准则。今义:程度副词。)

(9)总角之宴.(古义:欢乐。今义;宴会。)

2.第15课《离骚》(节选)

(1)纫秋兰以为佩(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2)日月忽其不淹兮(古义:久留。今义:淹没。).

(3)恐美人之迟暮(古义:代指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一说指楚怀王。今义:美貌的女..

子。)

(4)路幽昧以险隘(古义:这里比喻国家的前途。今义:道路。).

3.第16课《孔雀东南飞》

(1)为仲卿母所遣(古义: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今义:派,派遣。).

(2)便可白公姆(古义:告诉,禀告。今义:多指一种颜色。).

(3)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4)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值得同情。)..

(5)槌床便大怒(古义:古代的一种坐具。今义: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6)逆以煎我怀(古义: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7)阿母大悲摧(古义:悲伤。今义:破坏、折断).

(8)便可断来信(古义:使者,指媒人。今义:多指书信。).

(9)便言多令.才(古义:美好。今义:常用为命令、使。)

(10)恐此事非奇(古义:宜,适宜。今义:特殊的、惊异的、稀奇的。).

(11)否泰如天地(古义:否(pi),坏运气;泰,好运气。如:否极泰来..

今义:否,多指否定;泰,多指平安、安定。如:国泰民安 泰然处之)

(12)渠会永无缘(古义:他。今义: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13)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常用为阿谀奉承、拍马屁。)..

(14)生人作死别(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不认识的人。)..

(15)汝是大家..子(古义:大户人家。今义:常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16)庭吏再拜还(古义;两次。今义:又,副词。).

(17)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今义:现指运输事业。)..

(18)多谢后世人(古义:告诉。今义:多指感谢。).

4.第17课《迢迢牵牛星》

(1)泣涕零如雨(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零:古义:落下。今义:数的零头或空位。)

(2)相去复几许(古义:距离。今义:动词,到。)

5.第17课《短歌行》

(1)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指几何学。)..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文言实词专题第二讲: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一个句子里,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一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和分析,增强阅读能力。例如: 食:

①吃。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吃的东西,食物。《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专指饭。诸葛亮《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④读si,喂。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课本略)

文言实词专题第三讲: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作动词

第15课《离骚》:

1.名余曰正则兮(取名)2.字余曰灵均(取表字)3.纫秋兰以为佩(连结)...

第16课《孔雀东南飞》

1.仕宦于台阁(当官、做官)2.头上玳瑁光(发光)..

2.槌床便大怒(原指一种用于敲打的用具,这里引申为拍、敲打。).

3.自名秦罗敷(取名)5.谢家事夫婿(侍奉、服侍)6.交广市...魼珍(买,购买)

二、形容词作动词

第一,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第15课《离骚》:1.杂申椒与菌桂兮(杂聚).

第二,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第16课《孔雀东南飞》:

1.千万不复全(保全)2.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长得美)..

三、动词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第16课《孔雀东南飞》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纪念品)..

四、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即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数量、所属等。如:沉甸甸的稻谷三杯美酒中国的历史

第14课《诗经》两首

1.三岁食贫.(贫苦的生活)

第15课《离骚》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污秽的东西).兮(美好的品质)2.不抚壮而弃秽.

五、名词作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第14课《诗经》两首

1.夙兴夜寐(在早晨;在夜里)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在早晨;在傍晚)....

第16课《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掩口啼(用手巾)..飞(方位名词“东南”用作“飞”的状语,朝东南。)2.手巾..

3.卿当日胜贵(一天一天地)4.理实如兄言(按道理)5.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在早....

上;在晚上)

6.勤心养公姥(用心).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

1.乌鹊南飞(向南,朝南).

六、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第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第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第三,名词使动用法

A.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

B.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第14课《诗经》两首

1.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使„„三心二意)

第15课《孔雀东南飞》

1.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受荣华).

2.以此下心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

3.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七、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可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作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为“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A.形容词意动B.名词意动

第15课《离骚》

1.既不难夫离别兮(形容词意动,把当成难事).

第16课《孔雀东南飞》

1.戒之慎勿忘(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2.便利此月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

利)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

去日苦多(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第五篇: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我的母亲》同步训练 粤教版必修2

《我的母亲》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A.折扣(zhé)揣测(chuǎi)敷衍(fú)撮土(cuō)....B.殷勤(yīn)刮痧(shā)轨道(guǐ)便利(biàn)....C.就寝(qǐn)门框(kuàng)惦念(diàn)张罗(luo)....D.昼夜(zhòu)玩耍(shuǎ)阎王(yán)搜索(sōu)....解析:A项,敷fū。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A.轻爽 相依为命 惦量 折扣 B.独力 拥挤不堪 不祥 贺吊 C.刮痧 清炉冷灶 耽误 撮土 D.功夫 马马虎虎 嘱咐 巡察 解析:惦量—掂量。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1)“铁肩担道义,________著文章”,这是学界精英应该具备的素质,说白了就是“道德文章”四个字。

(2)目前,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________字词的教学,以为是小儿科,将其交给学生自学,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3)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________在一个干部的床头见到的。

A.棘手 忽略 偶尔

B.棘手 忽视 偶然 C.辣手 忽视 偶然 D.辣手 忽略 偶尔

解析:(1)辣手:指老手、能手,形容非常厉害;也形容事情难办。棘手:指像荆棘一样刺手,形容事情难办。对学界精英的评价用“辣手”的前一义项合适。“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明代杨继盛写的一副对联。(2)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多指有意的。忽略:没有注意,疏忽,多指无意的。“以为是小儿科”表明是有意而为,用“忽视”符合句意。(3)“偶然”与“偶尔”意思相通,但在用法上有区别。偶尔:与“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与“必然”相对,表示意外。由于句意是“意外”地见到,选用“偶然”合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精品图书参展,介绍、展现本省出版界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风貌。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C.随着地壳上升,上覆地层受流水等外引力不断地剥蚀,将地下的硅化木剥露出地表,成为今天最鲜活的记忆。

D.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是关系到祖**亲的荣誉。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爱幻想”后加“的特性”之类的中心语;或删去“天性中的”,而在“爱幻想”后加“的天性”;C项,省略不当引起的主语残缺,“成为今天最鲜活的记忆”前缺主语“硅化木”。D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在“不仅……而是……”改为“不仅……而且……”。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

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

解析:C项,“及其他野兽”实际就是被省略了的内容,它与省略号不能同时存在,应删其一。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的一组是(B)(1)与她交谈,________________,绝无肤浅和媚态。

(2)当人怀着淡泊的心境观照那______________的时候,他就在瞬间体悟到了永恒。①就像她的作品,平实自然,最突出的感觉是她的平和自如 ②最突出的感觉是她的平和自如,就像她的作品,平实自然 ③白云青山、幽谷清泉,茅舍板桥、牧童樵夫 ④白云青山、茅舍板桥,幽谷清泉、牧童樵夫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句中注意与上文的衔接,由人而及作品;(2)句要注意分类:“白云青山”和“幽谷清泉”为一类;“茅舍板桥”和“牧童樵夫”为一类。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家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2 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在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7.画线句子“可是,母亲并不软弱”,从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答案: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在北平的无数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8.“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软而硬”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软”指母亲的善良、有爱心、会吃亏等美好品质;“硬”指母亲的坚强,做人讲原则。这样写,恰恰充分展示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9.“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怎样理解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答案:指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予“我”的终生影响。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父亲的旧怀表 【美】萨里娜•迈勒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 3 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爸,你买这车干吗呀? 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可拣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 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呢,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 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有删改)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C)A.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断,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

B.“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

C.霍布修表时说的那段话中,一般人“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衬托父亲不重外表,内心高尚的人格精神。

D.“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E.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

解析: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主观性太强;D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E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分析错误,作者写“狭窄的小层、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品格。

11.简要分析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解析:画线句子写的是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写这些的作用无非有两方面,一是对刻画父亲形象的作用,二是在表达技巧方面的作用。解答时要结合文本,逐一分析。

答案:①从人物形象角度看,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说明父亲日常用度的节俭。②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起到了陪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高尚。

1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解析:父亲的优秀品格在文本中有非常明显的表述,因此解答这样的题目是非常简单的。答案:①朴实、无华、简洁;②忠实、可靠;③生活节俭,性格温和;④善良、高尚,5 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

13.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父亲的旧怀表”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的作用。解答时应分点作答。就主题表现而言,“旧怀表”是表现主题的凭借,既借以赞美父亲的品格,又寄托了作者的思念;就人物塑造而言,作者借助“旧怀表”,以小见大,写出了父亲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就结构安排而言,“旧怀表”是文章的线索,串联了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答案:①主题表现:作者不仅通过“父亲的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②人物塑造:“父亲的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③结构安排:“父亲的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的生活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

四、语言运用

14.(2014•四川卷)请紧扣下面句子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是从人物角度考查,不仅注重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要能够正确理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顿”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争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下载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