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天与黑夜》教学反思(吴荣辉)
《白天与黑夜》教学反思
江门市新会区会城红卫小学:吴荣辉
本节课是粤教版的《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课《白天与黑夜》的第一课时,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见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我想引导他们认识新知识,但要想解释清楚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还要费一番思考。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昼夜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特意做了以下安排。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实验作出解释和分析。
教学的概念目标: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技能目标即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理论大胆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一堂课上下来,感觉效果不太好,虽然课堂上没有多少概念需要学生掌握,但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的猜想也只停留于课本提出的四种,模拟实验很热闹,学生很投入,大家对四种猜想都作出模拟实验进行验证,但实际还是没有目的的实验,说是验证,实际还是把各种猜想的情况做了一边,因为在讨论时,学生不知道是否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他们对于为什么要做实验,做实验为了观察什么不清楚,怎样观察实验中的昼夜交替不知道,以致于课堂热热闹闹,探究却是低效率,反思本堂课,应该说还是教师对学情分析不够,对实验的关键点把握不到位,未能培养学生更好地表达实验现象和结论。今后的教学中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这几个方面,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篇: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假性解释。
2、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回答和解决有关昼夜交替成因的问题。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问题
1、课件播放白天黑夜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看?(课件播放白天黑夜的图片。)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生答。
2、小结:地球上出现了白天和黑夜,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古人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生活当中也常常都是这样,地球上有时候亮堂堂的白天,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为---生:昼。
师:嗯,非常棒。有时候是黑漆漆的夜晚,用一个字来形容为---生:夜。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替过程,我们称为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启发思考,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关于昼夜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适时评价,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梳理总结。
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地球上不断地出现白天和黑夜,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存在这样的困惑:白天和黑夜是怎样 形成的呢?谁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讨论,然后指生回答问题,说出猜想。)
3、老师评价并总结:
也就是说白天与黑夜的出现与太阳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地球和太阳那么大,我们在课堂上怎样研究他们呢?(让学生讨论,指生回答)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办法: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圆球代替地球。(让学生把抽象的天体具体化)
4、学生分组实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试验一下吧。学生做实验,老师巡视。
5、汇报:生: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地球上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师: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生:另一面照不到阳光,就处在黑夜了。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昼夜是怎么形成的了吧。生: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而另一面就是黑夜了。
6、师小结(课件演示)三: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1、根据现象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的知识经验可真丰富,并且动手能力也很强,轻轻松松就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这儿并不是天天都是白天,也不是天天都是黑夜,而是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老师评价:发现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你提得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4、对昼夜变化进行猜想与假设
师:把你的想法用画图的或文字的形式填在记录单“我们的猜想”里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猜想当中地球是怎么样的,太阳是怎样的?(学生填写)
5、汇报猜想
(可能会出现
1、是地球绕太阳转动形成的2、是由于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
3、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小结:以前,人们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中,就有非常多的猜想。对于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班的同学非常棒,大胆猜想,提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大胆猜想。
6、商讨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对,通过实验来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请同学们商讨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以便验证猜想。(小组讨论)
老师: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方案。(学生汇报完以后,请同学评价或补充,来完善实验方案。)
7、谈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1)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2)调节好“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后,实验过程中,不要去移动。(3)转动地球仪时,自西向东,方向不能转错。(4)实验过程中,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8、进行模拟实验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分组实验吧,填好你们的实验记录单。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9、交流实验情况
师:我看到同学们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实验可能已经做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实验结果。)
10、寻找证据,深入研讨
老师根据学生们的汇报进行总结:同学们的这几种运动方式都在地球上出现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的现象,那么会不会同时出现这几种运动方式呢?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那一种运动
方式出现白天和黑夜交替可能性最大,哪些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课件出示资料,指生读资料)
A: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速度是250千米/秒,它距离地球1.5亿千米,如果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周,那得需要1047小时。
B:一昼夜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而地球自己转动一周约24小时,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一周需要365天。
C: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D:如果地球自己不转动,绕太阳转动一圈才发生一次白天和黑夜交替的话,那得需要8760个小时。
让学生讨论,提出观点,说明理由。(教师注意引导地球公转不是形成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课件出示)小结:
(1)地球仪不转时,一半是亮的(白天),一半是暗的(夜晚)。(2)亮(白天)和暗(夜晚)的交界处,应该是日出和日落。(3)地球仪转动时,原来亮的(白天),一会儿就变成了暗的(夜晚);原来暗的(夜晚)一会儿就变成了亮的(白天),不停地转动,不停地交替。老师总结(出示视频资料):同学们结合实验验证,以及对事实资料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由于地球朝一个方向的自转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你们真了不起,老师真佩服大家。四:运用拓展,深化认识
1、师:就这样,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停地交替,在这昼夜交替处,要想再次看到日出,想想看,地球需要转动多少?(一周)大概多少小时?(24小时)
2、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请大家课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 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
下节课能听到同学们的见解,看到你们的有力验证。
五、板书设计
21、白天与黑夜
地球不停的自转、自西向东 转动一周 24小时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这种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设计抓住学生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的冲突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及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实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确实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学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应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能为他们创设起较好情境、合适的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全可以在“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第三篇:《白天与黑夜》教学反思
《白天与黑夜》教学反思
《白天与黑夜》是小学科学课六年级上册的一课,六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这节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打开思路,寻找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从课的导入,让学生说一说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促进思考昼夜交替可能是与地球和太阳有关。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多种假说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暂时抛弃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自己当成当年科学家,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当你看到了昼夜交替现象,你有什么想法?”从而猜想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原因,并针对这些猜想设计模拟实验,实验的材料、过程和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发现前面的猜想,并不都是象他们自己想的那样是错误的,他们发现还有很多情况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学生们共提出了六种假说。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课后去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让他们不断对这些猜想进行修正,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究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兴趣,去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四篇:白天与黑夜 教学设计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会做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2.引导学生转变认识事物的思维角度,感受相对运动。3.经历人类认识宇宙和知识升华过程,体验认识的发展历程。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则是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教学准备:
小纸人、地球仪、蜡烛、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有关文字资料。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我们人类生活在哪儿?(教师画地球的简笔画)
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不发光,一片黑暗,像我们所看到的?(板书黑夜)
那地球上的光明是哪里来的呢?(画太阳)。
有太阳的时候,地球从黑夜有了?(板书白天)
我们在地球上每天都经历着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和黑夜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呢?谁知道?(24小时 交替)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教师:关于白天和黑夜,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部分问题随机解决,部分难题留着课后继续探究,主要留下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交替?是什么引起的?你有什么想法?小组内先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教师:做模拟实验的话,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自己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现在有了材料,你怎样进行模拟比较科学?
2、揭示昼夜
教师:你能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吗?(学生自主模拟做实验)
汇报交流
教师: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
教师: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画示意图)
3、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
教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吗?
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呢?
教师:谁来把你们组的模拟实验展示给大家?
(教师边指导操作,边指导叙述实验)(1)动手实验,初步的得出多种可能
(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教师用课件或简笔画展示学生的不同模拟实验)【会出现多种可能:
第一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围着手电筒转,自己不转。
第二种: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三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四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作出种种假设,教师同时把猜测和假设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方便了学生交流、质疑、完善。】(2)分析实验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分析找到模拟实验中出现的几种可能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验:
第一种:你们提的很好,如果太阳不动,地球自己不转,只围着太阳转,那我们就会光是白天。
第二种:对这名学生分析的非常有道理。不光这组同学有这种想法,其实古人在研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时曾把这种想法一度认为是正确的,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介绍:古人在昼夜交替这个问题上曾经也这样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形成白天和黑夜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展示:
出示课件
(一)“地心说”,介绍。
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但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
出示课件
(二)介绍“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昼夜的变化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
教师:去掉第一、二种方法,那么现在只剩下这两种方法了,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3)去伪存真,找到真相
教师: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让祖国的东方最先看到太阳?
教师:我们以祖国为例,用红色分别代表居住在我国东方的小朋友,蓝色的纸人住在我国西方的小朋友,确定好祖国的东方和西方。
教师:请你们分别用两种转法来实验,看如何让东方的小朋友最先看到太阳。【设计意图:采用不同颜色的小纸人标在地球仪上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地球仪上正确的分辨方向,找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学生独立操作实验)
学生汇报展示实验。
教师: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教师:我们的祖国从黎明到黑夜再到黎明,地球仪旋转了几周?一昼夜是多少小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昼到夜,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得出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是一昼夜,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
(三)模拟实验发现时差
教师:我们在动手实验中找到了昼夜交替的原因,那地球上的各个国家进入的昼夜时间是相同的吗?
(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教师:当中国处在白天的状态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处于夜晚呢?
教师:正对着光线的是什么时候?斜写对着太阳的东边是什么时候?西边呢?同一时刻他们所看到的太阳是一样的吗?
教师总结:所以同一时刻,由于地球的自传,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产生的原因。
(四)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
教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时差是怎样形成的,这得益于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实际上,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也受到时代的限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课件介绍日心说的一些局限性)
教师: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总结:有时候一些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也要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来证明,不能迷信一种说法,敢于挑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需要科学的验证,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未知领域正在逐步的探索。】(五)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该怎么运用它们呢?
教师:对,学科学还要用科学啊,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板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
昼 夜
照射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24小时
教学反思:《白天与黑夜》是青岛版小学科学课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他们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这节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打开思路,寻找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课的导入环节,通过白天和晚上在学校门口拍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促进思考昼夜交替可能是与地球和太阳有关。
白天和黑夜的形成,是非常抽象的天文现象,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学生讨论猜想的环节,并且利用大量的视频资料,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形象直观的阐述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为了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我设计了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很好的验证了昼夜交替现象。我设计了思想教育环节,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究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兴趣,去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首先是板书的问题。我教了十几年英语,现在尝试用汉语板书,书写还需要进一步锻炼。其次,对于科学课的探究问题,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另外,我抽到的这节课,没有分组实验。所以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对于我还是很大的挑战。下一步,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课实验教学能力
第五篇:数学活动《白天与黑夜》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2015年秋小一班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白天与黑夜》
这节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认识白天和黑夜。我在第一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由说说每天都做了哪些事情,让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导入到活动中来,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发言的空间。接着我进行总结哪些事情是白天做的,哪些是黑夜做的,并让幼儿知道白天是有太阳的,天是很亮的。黑夜是有星星的,有时还有月亮,如果没有月亮和灯光的照耀我们是看不到东西的。教师的总结让幼儿更加了解什么时候是白天和黑夜。第二个环节我是通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来巩固知识,此环节幼儿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但是我感到存在不足的是应在活动准备材料环节多准备关于黑夜人们常用照明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等。有些环节组织过程中,没有兼顾到全体幼儿,课堂机智性教育能力也有待提高。如发现个别幼儿特别兴奋时没有能够灵活地将他们引入活动中来,这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在整个课堂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