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专理课程实效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高专物理课程实效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其本质是岗位资格培训,不是为了让学生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而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走向技术岗位,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贴近岗位任职需求,增强物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物理课程实效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好物理课程教学定位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掌握全部的知识。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岗位要求的知识并不复杂,所以任职教育的物理基础知识应本着从少从精、够用就行的原则设置。士官学生的文化基础偏低且参差不齐,如果有用的知识就要学,补齐基础知识再学习专业知识,由于学制有限,留给专业知识的时间就不够,最后出现了文化知识没补齐,专业知识也没有学会。任何知识都有用,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但前提是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作为基础课教师不能认为有用的就该教,而是“必需”的才应该教。
二、根据专业需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士官大专班用的教材是军队院校士官物理学通用教材。尽管该教材已充分考虑到士官物理学教学现状,根据“够用”为度的原则,对知识结构进行了适当地调整,但毕竟是通用教材,缺乏航空专业特色,在针对性上存在不足。并且航空保障维修分为多个专业,不同专业课程对物理基础知识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加强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衔接,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各专业课程对物理知识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梳理,如到专业教研室座谈、借阅参考相关专业课程教材、适当参与专业课程教学等。根据调研情况,分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增删,明确教学目标,相应制定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实施细则。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的选择上,在满足“够用”的前提下,也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基础和工作岗位特点等角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正确认识接受教育者的智能特点,准确把握其接受知识能力的规律,放弃目标高远却华而不实的想法,追求物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优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需要动力,更需要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而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方法,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适应的岗位任职教育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才能够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郭沫若老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优选教学方法,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创新考核
为了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从而科学评价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了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培养自我和塑造自我的主动性,必须对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加以改革创新。要把考试手段和培养学生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多维考核,而不是仅局限于试卷笔试。例如论文考核、口试考核、作业考核、实验演示考核等。要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同时对试卷的出题形式也要创新,不能只是选择、判断、填空、计算等固定题型,教师作为任职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必须适应任职教育深入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使物理课程教学更好服务于各专业需求,物理课程任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熟悉各专业课程的需求,尽可能多地了解与物理知识运用密切相关的航空工程实践知识。这样才能将物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别具匠心地组织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以获得教学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第二篇: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吴维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注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应立足于高等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物流教学改革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必然要求,案例研讨、作业现场教学、准公司模拟实训、物流游戏、知识迁移等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求知,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由于高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辨证的观点来说,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教学方法不仅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这样才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那种包罗万象的、适用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要求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伴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高职物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并且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案例研讨
实施步骤一,案例导入。将企业日常经营所发生的物流案例导入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情境真实,让学生完全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案例所设置的讨论题目应覆盖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让他们以大的视野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途径去综合利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拘泥于局部或某一单一物流环节去思考问题,束缚自己的思维空间。步骤二,随机分组。讲授专业课很多情况都是上合班课,案例分析时要打破班级的界限,随机将合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例如采用属数分组法,随机从教室最前或最后排的学生座位开始,让坐在最边上的学生第一个属数,然后按照他所在的横排或竖排的顺序,依次属数,比如1、2、3、4、5、6、7、8,整排属完后下一排同学接着上一排的数字继续属数,直至教室所有同学都报完自己的数字为止,这样全体合班同学被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所在班级不同、男女生比例也不同,真正做到随机组合。步骤三,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他主持小组的讨论活动。组长要负责任务分工、角色安排,对成员的参与度、贡献大小做出绩效评价,表现积极突出的成员,组长可以考虑给他加分;相反,对于那些投入不够、没有完成所分配任务、表现消极的组员则予以减分处理。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将本组的主要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案制作成PPT,并且选派一位组员作为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做小组陈述。步骤四,成果展示。由各小组所选派的代表用PPT陈述
观点,进行成果展示。每位代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完毕,然后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质询和答辩,最后由专业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为做展示的小组进行交叉打分,对每个小组的评价做到既客观又公正。这种案例分析方法,以企业的运营实际为背景,通过随机组合和团队协作的模式实施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和适应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有效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又有助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作业现场教学
当讲授像《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时,可以将其所有的模拟实习和实训单元的教学场所由教室和课堂搬移至合作企业的物流作业现场,聘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行业的技能专家为学生做物流业务流程的现场教学与交流。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企业实际的运营环境,对物流行业状况建立一个总体认识;了解物流企业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文化特征;从企业专家的讲解中获得最新的物流技术、职业技能需求、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问题研究等大量的相关信息,使学生能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地训练,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缩短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企业现场教学模式是一种对校外资源的有效整合,符合“办工厂化大学”的职教理念。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代表着高职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推广和使用。
3.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
组织学生成立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分设各职能部门,安排好角色分工,模拟专业物流公司的运营情境。“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物流企业环境,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充当各个岗位职责的角色,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管理和经营各种物流服务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比如在进行《国际货运代理》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准公司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组建虚拟的三方公司,由学生充当各个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所模拟的第一方公司是国内的一家专业外贸公司,在其公司内部设置外贸工作岗位,负责对外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并向货运代理人下达订舱位委托。第二方公司则为国际货代公司,货代人员负责向船方下订舱委托,并与堆场确定集装箱入场箱位,并向海关商检报关报验。第三方公司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分别扮演船方、堆场、报关行开展业务。这三方公司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并且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具有价值增值性的工作链。扮演各种工作角色的同学,以任务为驱动,以业务流程为纽带,相互协作,以工作的高效率和周到的客户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绩效。这种仿真的工作情景,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战”场所,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4.物流游戏
教师根据物流企业业务流程自己开发物流虚拟游戏。学生在游戏开始时,物流流程是不合理的,通过游戏发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并在下一轮游戏中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改进。通过游戏,使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处理能力。
5.知识迁移
介绍自动化电子货架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身边的可以利用EPC的系统。例如在物流信息管理教学中,学生们仅仅乐于学习一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而不敢也不能涉及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神秘感,又熟悉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的流程,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企业的高级计划排程。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数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媒体将成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中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不仅节省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扩充了知识的信息量。
2.视频教学
在讲授专业课的课堂上,安排学生观看3~4个多年积累和精心挑选的物流专业录像,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的物流运作经典的视频教学资料,如日本大福物流管理运作中心、嘉里物流公司,供应链物流运营专题片,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和现场作业等资料。由于课时有限,故安排观看其中的3~4个即可,每个视频资料都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学生观看时思考并组织讨论,辅以课堂点评,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沙.高职特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3(8):40-45.[2] 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2(5):3-7.[3] 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12(2):23-28.[4] 白世贞、陈化飞.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J].物流科技,2011(10):15-18.
第三篇: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证研究
摘 要:对于教学,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第一,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老师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系,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作为高职《财务会计》专业课老师,笔者特别赞同这种“教学合一”观点,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探索如何实现“教学合一”。
关键词:《财务会计》 ;课程教学;“教学合一”
一、课程培养目标及课时的安排
(一)课程培养目标。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懂科学、会技能、有素养、善交际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财务会计》课程应当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会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才等。
(二)课时的安排。课程目标确定了,又出现这样的矛盾:如果上课少讲了理论,害怕学生考证不过关,如果上课多讲理论,害怕学生不会做账,另外还存在一个问题:教授学生做事还必须教授学生做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操作起来在时间的安排上却有难度,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设置里授课时间的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比如2013级设置了《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该课程总体内容属《财务会计》课程的初级阶段内容,开课一学年(第二、三)学期,每周4节,每学期17周,总课时136学时。根据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认为这样安排比较合理:52节左右的理论学习,30节左右的练习讨论与总结,54节左右的会计分岗位实训时间,实训时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二、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一)教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将这个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中。比如:教会学生进行整体思维,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每堂课都先交代总体安排后再作具体教学,例如:在进行“存货”这部分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说教学思路是核算“存货的增、减、余”、教学主要内容是以“原材料”为主,学习算出存货成本的四种方法以及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两种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日常核算,教学的具体安排是6节理论、6节练习、8节实训,共20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进行存货的管理及账务处理。这样一来,学生每学一个知识,都会将所学进行前后联系,然后进行知识的整合。教师对每堂课的安排以及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会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中,教授知识是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二)育人先育德。德育教育并不是班导师或政治老师的事情,而是每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作为会计专业老师,我认为,德育教育应当贯穿每一堂课。我院的高职学生反映出来的普遍现象是对学习、对工作、对人生的不自信,不自信就会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在课堂上,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比如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这部分教学时,通过对“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看待对股票的投资时应考虑的问题,比如:第一,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二,买卖股票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及佣金;第三,投资后公司分红的情况;第四,公允价值的涨跌情况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会计专业的,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相比,在这方面自己就是专家。这样,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生有了自信心,良好的品德才会得以展现,就会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了。
(三)因材施教、积极实施。我院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师设置,往往是一个老师要教几个班的学生,这种时候,老师绝不能想我自己的好的教学方法,要让几个班的学生来适应我。由于不同班学生情况不一样,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也不一样,故教师应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并要思考采用积极的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现在好多老师口中流行的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在听课,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没听课。那么,那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什么没听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这样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首先调查同学们喜欢听课的内容(当然要是专业内的)以及喜欢的上课方法,大部分同学喜欢自己动手而不是喜欢听别人讲,这样师生共同选择内容后一起研讨;其次针对没有积极主动性的部分同学,老师也要设置一些学生很可能完成的目标让其完成,不要消极地任其发展。比如在教授“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原材料进行核算”部分,可以安排在对“原材料”账户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分析完后引导学生练习,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学生听起困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账务处理,老师从旁进行指导,如果学生又不听课又不动手做账,可以让其讨论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讨论结束后让其在班上公开发表,这时老师一定要多鼓励与表扬。
(四)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茫然的,他不知道他学的知识有什么用,或者怎么用。
这样一来,教学中的主体“学”出现疑惑,要搞好教学,还得将这个问题解决好,以下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学”来分析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学”要有目的,不是口头上说你们以后要当会计,事实上学习三年后学生能不能胜任会计工作呢?就像教练在教室里教了几年游泳,学生如果连水都没下过,毕业后就可以去游泳了吗?学生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疑问,所以才不爱学、不想学、学不好。书本上有的就在书本上学,但要让学生认识到有用,书本上没有的就到社会上去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到我们的校企合作单位去实习,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假期出去找工作,或者通过校内实训来完成等等,学生通过实习或实训,会发现他现在所学到知识是自己正需要的,这样他才会主动学习。当然老师在教学时也应当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教授“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举例往往是“20X4年甲公司”,学生会感觉这个和自己没有关系,学来也没什么用,如果老师举例“2014年4月18日四川长虹”,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这是我们省内企业,会关心,就会主动学习。
再来谈谈教师的“学”。当然,作为会计,广安市财政局每年都会组织例行培训,学院也会派出教师进行国培、省培、校企交流、校校交流等,教研室成员也会每周都进行研讨教学。固然以上说的学习很重要,毕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但如果老师将自己所学“背书”给学生,那学生学起也就没什么乐趣了。我要说是教师的“学”要和学生的“学”联系起来,不仅仅自己要“学”知识,还要“学”学生,要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感觉别人在教我什么,而要让学生感觉到我和老师一起在学什么。这样,学生就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师教的事了,就会积极主动学习。
三、学生的学习研究
以上第二个问题中主要探讨的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以下谈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学生如何学好会计专业,如何学好《财务会计》,其实这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要把学生的“学”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当成一个学术来研究,同时也要当成一种艺术来欣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合一”。
(一)主动学习,完善自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高职学生,无论从思想还是行为上都不成熟,但和中小学生相比,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学生们会通过课堂老师传授的信息,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一步完善,正确的教育引导会使学生语言、行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曾经有学生主动和我探讨这样的案例“有一个会计专业课老师上课叫学生讨论朋友放到你那里的钱拿不拿?学生讨论完后,老师说了一句“不拿白不拿”,学生对老师的总结语感到很难理解。”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学生不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主动地在思考问题,当然这不是专业知识问题,而是作为人的品德问题。另外还有学生对我说了这样的话“我每节课都在研究老师是如何安排整个课堂、如何用语表达。”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学生学习是主动的,而这种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必须的。我常常鼓励学生说“老虎来了,你跑不跑?答案:跑,跑不过老虎但要跑过同伴。”作为大学生,要主动学习,并首先要从品德上完善自己,在思想层次较高的跑道上进行冲刺,向社会展现出现代大学生风采。
(二)主动学习,学会自治。高职大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要学会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能力。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就如同学前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一样,知识储备是其次的,适应能力是最重要的。而这种适应能力在学习阶段,主要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从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来讲,第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比如在学完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时,就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同的折旧方法对计算利润的结果有没有影响?如果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有影响的话,对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又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要搞懂这样的问题是有难度的,但关键是学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另外曾经有一个班有几个学生找到我,要求她们自己给同学们复习总结,我同意了,结果这个班的《财务会计》课程学习气氛非常好,期末考试考得很好,当时在校时也有不少的同学考过了助理会计师,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整体思维都非常不错,毕业时这个班同学的就业也非常的理想。
(三)主动学习,正确学习。财务会计课程其实是一门非常有乐趣且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学习中主要把握几个要点:
第一,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制度等。这个其实并不难,建议从网上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下载到电脑桌面或手机内存,方便随时查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很多不懂的东西,多读多看几遍自然就懂了。就像看电视剧里出现一个新的词语,第一遍不懂,多出现几遍自然就懂了,甚至还会在适当的场合里用这个词语了。第二,亲自动手去做,感受做到乐趣。《财务会计》课程不像有些课程只需要去听去看,用脑思考一下用嘴讨论一下就可以了,这个课程是需要动手去做的。比如学习“存货”部分,如果只听只看只讨论,是体会不到乐趣的,当然也就学不好,如果亲自动手去计算、去建账、去做账,然后再讨论存货的管理的,这样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受到快乐,对学习也就信心倍增了。第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面两个学习方法主要是侧重于学习已有的知识,这里讲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精神中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新的会计方法和理念,随着国际上的会计理念与会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会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新一代的会计人员,要敢于面对这种挑战。作为会计专业的现代大学生,也有责任和义务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最大的努力。
总之,教学无定法、无定式。作为教师,要将正确的东西教给学生,同时将学生体内正确的东西诱导出来,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将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进行传播,为我国的会计职业的发展尽一份心力,做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第四篇:高职汽车专业《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汽车专业《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摘要:传统《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教学效果较差。为此,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举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理实化一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问题;对策
《汽车构造》课程为高职汽车类相关专业主体、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中起着链条、纽带作用,对于学好专业课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合理设置《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分开的弊端,这里探讨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
1《汽车构造》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传统的《汽车构造》课程分成了汽车构造的理论讲授和汽车拆装与调整两部分。在前一学期进行课堂理论授课,在接下来的学期内安排汽车构造拆装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有时间间隔较长,导致理论上不理解,实践中不认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不到实物的具体结构,难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教学的效果差,教学的效率低。现代汽车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其中有大量复杂的结构、设计精巧的原理(如:差速器、同步器等)。尽管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对于刚开始涉足汽车的学生来说,难以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更不容易理解,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和厌烦的情绪。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描述汽车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难以将实际结构表述清楚。
进行实践教学时,多数学生对讲过的理论知识已经印象不多,见到具体实物时难以与学过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学生所学不能融会贯通,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2《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理实分开的弊病,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主。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以常用零部件活塞环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理实一体化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2.1课前准备
这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对上课过程的规划和课件、零件及工具的准备。
在教学规划上,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期望要达到的效果提前设定,并通过精心准备设定相关教学情境,并通过提问、讨论和动手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活塞环的教学中,我们将活塞环的教学划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理论模块主要针对活塞环的结构、功用、工作条件、材料、工作原理和使用等展开介绍,可以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等便于理解;技能模块包括活塞环的认识、装配和“三隙”的检验等内容进行实操。实际上课过程中,两大模块交替进行,以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在教学工具的准备上,提前准备好需要的零件和工具,需要准备的零件有若干套配有活塞环的活塞,气缸体,需要准备的工具有活塞环拆装钳若干,厚薄规若干。
2.2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理论中穿插实践,实践中包含理论。采用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操作演示法→实践强化法进行教学,逐级深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法:在介绍活塞环的结构和功用的过程中,可以现场向学生展示活塞环的实物,结合活塞环的安装位置,分析它的工作条件和所需要的材料。
多媒体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活塞环的工作原理,同时结合动画演示活塞环工作过程,分析气环的密封作用和油环的刮油作用。并引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各道活塞环能否互换,活塞环开口方向有无要求,活塞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操作演示法:现场演示如何用工具拆装活塞环,并主动邀请学生参与操作,结合实际现场指出操作中的不规范做法,具体说明拆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图片及动画讲解活塞环“三隙”,并用厚薄规演示如何测量活塞环“三隙”。
实践强化法:通过学生实际手动操作,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活塞环拆装和“三隙”的测量练习,教师从旁观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3分组考核
各小组学生都操作一遍之后按小组进行考核并打分,并将分数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以此提高学生对平时考核的重视程度。考核采取随机方式,每个学生操作其中的一项,教师现场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既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4教学评价
实际教学中得到的结论是,相比传统教学而言,在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普遍提高,上课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情况也大有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还能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来。
3《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1)年轻教师的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系年轻教师居多,只有少部分来自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大学直接到现在的教师工作岗位,缺少动手实践能力,很多年轻教师对汽车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上的。在讲课的时候只能拿一些汽车构造的实物零件给学生看,或者干脆带着学生到实训室,走马观花地看看。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把理实一体化课的上好,对于年轻教师,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理实一体化教室条件有待提高。首先理实一体化教室太少。我系2011级新生有12个班级,而我系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室只有一间,如果都上理实一体化课的话,一个一体化教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次上课最多容纳一个班30人左右,是无论怎么排都排不开的。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室内的设备很多已经破旧不堪了。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底盘的部件很多已经非常破旧,例如,一体化教室的那台日产发动机的外部的附属零件缺乏,凸轮轴严重损坏,活塞环损坏,甚至转动起来都非常吃力。还有一些底盘也非常破旧,零件丢失严重。虽然如此,同一型号的发动机的数目太少,都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3)教材与理实一体不配套。当前所采用的教材并非专门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编写,教材内容与实际上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真正为理实一体而编写又符合我们上课实际的教材少之又少。
(4)缺乏专门为理实一体配套的多媒体资源库。构造中的有些结构比较容易理解,结合实物能清楚地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原理,也有一些结构即使有实物,学生也很难理解其工作原理,如差速器、活塞销的偏置等,如果能将实物和动画结合起来,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将大有帮助。当前在教学中虽然有些通过网络搜集的动画,但多数只针对个别零件的原理,缺乏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
3.2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理实一体化教师需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具备既要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训练的双重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多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也可以引进技能型人才,实行以老带新的策略,逐渐提升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保证工作的落实,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认真考核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水平的目的。
(2)加大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要顺利开设,其中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具备配套的实训室和相应实训设备。针对当前实训室过少的问题,应考虑在原来基础上多开设几间实训室,并配备上课所需要的汽车部件。适当引进配套全、较新式的发动机和底盘总成,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顺利接轨打下基础。
(3)开发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根据传统教材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来说困难很大。所以应在教材内容的取舍和安排上做相应调整,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及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相关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4)建设理实一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的可视化,实现教学和教研的结合,使运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于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的知识重点、难点能够迎刃而解。通过多方资料收集,将发动机和底盘各个系统相对应的视频、音频、动画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建立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对于汽车构造的教学会大有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子熙.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卢晓.让教学栩栩如生[J].中国教育报,2002,(6).
第五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的研究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的研究
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反映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的名言,千古流传,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诚,是诚实;信,是信用,意思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给他人以信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生活中无信无义的事件屡屡发生,诚信作为社会问题被凸现出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比如:制度缺失、内容缺失.机制缺失等,而且,由此带来的规范失序和道德真空已经侵蚀到了校园。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诚信程度将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解决我校高职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是我们电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当前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对于大学生来说,诚信则意味着刻苦踏实.实事求是.遵守校纪校规及大学生行为规范.不做任何不诚实的事情,从而取信于人,给他人以信任。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偷盗、赌博、酗酒闹事、破坏公物、撤谎、制造虚假履历材料、就业协议毁约等等。下面列举的是两例较为典型的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作弊现象。考试作弊自古就有,古今中外。而且屡禁不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从原来的偷看书本、传纸条、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等“低劣”手段到使用通讯“设施”遥传信息等“高超”的手段,更有甚者,则有“枪手”代考、群体作弊等等。对于有的学生而言,作
I 弊已成了一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每当考试,他就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每个环节都考虑得“详密周到”。我们对本系学生2002年的违纪处分原因进行统计,有65.5%的学生是因为考试作弊而致。我系有一位退修老师曾多次痛心地讲诉他了解的一件事,他儿子是我校某系的普通班学生,儿子跟他说:“在他们班有这样的学生,平时经常不来上课,考试只能作弊甚至找人替考,这还不算,不但能考试通过,还能得奖学金”。相反,据说在美国的大学里允许没复习好的学生申请缓考,单独出题给申请缓考的学生缓考,也绝不允许学生作弊。其实我们系在学生党校结业考试就是这样要求和实行的。
2、高校学生的求职履历“掺水”现象。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一些学生任意提高、甚至伪造学习成绩、荣誉奖励等材料,这些行为损坏了我校的学生形象。比如有的学生把别人的CET—4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奖学金证书及其它一些荣誉证书,改名换姓复印,把它变成自己的“辉煌经历”,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曾有一家用人单位来电话咨询,近几年他们招聘收到的35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有15人同时为我系的学生会主席,7人同时为同一个班“品学兼优”的班长。查看近几年我系新生档案,有近一半学生在中学任职一栏写的是班长、支部书记,经过调查后发现,其目的是为了到大学能当上干部。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表现,是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相距甚远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漠然视之,如果不加以充分重视和认真解决,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二、当前我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大环境诚信危机侵蚀着大学生思维。在社会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而且趋于高发与泛化。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对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个人生活领域中人际
II 交往间的互不信任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等“公务人员”、素质不高的执法人员、甚至假新闻、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这些不诚信现象的泛滥,强烈地预示着我们已濒临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诚信危机中。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这种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接受着冲击和考验,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道德要求,急功近利,言而无信,一切以我为中心。甚至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我系曾为毕业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70%以上学生将物质生活的丰裕视为第一位;而50%以上学生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俭朴、诚实、守信等视为可有可无的品质;80%以上的同学要求工资待遇在1000元以上而对工作性质、范围毫无要求,更有甚者药剂专业学生公然填写了为高工资可卖假药,让人心痛。
2、从现行的教育体制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首先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德育的评价提法很高,但具体实施起来要求并不高,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学生一直奉行“唯有考分高”、“考分高就能过独木桥”等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育和品德的分离。而且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道德的完善,也失去了学校教育中德育为核心的这一根本。其次,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毕业分配推向市场以后,学校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详细的记录,《学生德育考核实施细则》如《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失去了原有的效力,更缺乏记载反映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容,也没有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相反在美国学生从他高中到大学低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在银行,建立自己的户头,就开始不断地借
III 钱还钱,借钱还钱。这样一个过程,从小他就开始累积一个东西。累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这个人是讲信用的”。在这个过程中间,等你一毕业,你有很好的信用,你到任何一个公司去,他会去查你的老底,看到你在金融、在银行借钱还钱从来没出过毛病,那你这个人是可信的。否则将来走向社会就将没法生存、立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学的专业非常之好,成绩非常之突出,答辩非常之成功,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准备在美国进一步发展。于是他先找了一家“世界五百佳”里的公司去应聘,一切都顺利,但是最终回来的一封信,开头是“我们十分抱歉地通知您”,意思就是没有被录取。那好,大的不行,去一个中型公司去看一看。那么去中型公司一样,无论是他的科研成果,还是他的能力,都得到了给他考试的人的极高的评价。他又回家去等着,得来的一封信的开头还是“我们十分抱歉地通知您”,仍然没有给录取。大的不行,中型的不行,那去小的,没有大的小的也将就。到了小公司那就更不用说了,非常如鱼得水地进行了面试,可万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得到的信,开头仍然是“我们十分抱歉地通知您”。大中小公司统统不予录取,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就使得他在海外难以安身立命。就是当年,做留学生的时候,曾经乘坐火车逃票被人家抓出来了,抓出来之后,那么就请到该说话的地方去了。于是你在你的代号中间就永远有了这么一笔偿不完的诚信帐,末被录用的根源在这儿)。现在我们在学生品德评语中,往往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望加倍努力”等几乎适用于每一位学生的“套话”。从这些“套话”中根本无法看出一个人品质的优劣,更看不出其诚信程度,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遵守校纪校规及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不够令人满意。而学校对违反行为规范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有力。原生化系2000届有一
IV 名毕业生学生是物制药的,叫富阳(化名),因欠学费,毕业证没发,后来该生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需要借毕业证一用,然后再还回来,直接找到学生处,态度非常好,并写了保证,可是此去杳无音信。处长找到我们让帮着找,我们心知200%找不回来,因为这名学生在学校时就经常缺课辅导员老师找其谈话,多数原因是漫天扯谎,并且屡教屡犯没有诚信。
3、从教育工作者看,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够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所说的教书育人就要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准的提高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上来。学校教育者在诚信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任务。然而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略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更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举个例子:我们系的报纸是由两名学生干部负责订取,一次学生取回报纸订完其它报纸,要订沈阳晚报时,报纸正被一名老师正看着,这位老师告诉学生不用你订了,一会我订上,学生走了老师看完报纸,随手一撇走人。系主任找报纸找不到,去批评两个学生,学生说某某老师说他订呀!学生很委屈。学生会认为你老师不讲信用,这虽然是一件极小的事,但也许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当有些学生由于不诚信将要受到处罚时,一些老师竟然对他们表示同情,甚至为他们说情、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到处兼职,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教案几年不变,上课迟到早退,有的人还接受学生贿赂提高考试分数、收取考前“重点”辅导费等等,这都违背了诚信的基本准则,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破坏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4、从学生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诚信是一种品质,一种极其主观的东西,在诚信面前,需要表现出一种主动、一种积极,但有些学生由于自身修养
V 不高,世界观不成熟、价值取向偏颇,尤其是近两年来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浮躁不定的心态,甚至于做出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之举。上课缺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多数理由是说谎。此外,一些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社会上出现的由于不诚信而产生种种后果的感受还不深刻,对诚信缺失现象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分析,这也是导致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三、诚信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有效。虽然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导”不能少,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诚信教育的对象不只是个体,首先是集体。我们要把个体组织成集体,对集体进行教育。集体不仅是诚信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健全的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以有形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个成员,塑造他们的灵魂,能给人以智慧与力量、温暖与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当然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搞好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的巩固与发展,这体现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3.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都是千差万别的,VI 因此只有从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出发,从他们的实际诚信品质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才能把切合他们品质发展水平和需要的诚信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诚信品质发展的要求,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4.实践性原则
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诚信品质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诚信教育的关键也是实践。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体现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更深切地理解诚信,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提升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诚信教育效果。5.系统性原则
从广义上讲,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家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应渗入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组织,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狭义上讲,诚信教育要渗透体现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校园中时时、事事、处处显“诚信”,使学生接受,使诚信教育信息更牢固、更深化。通过深入持久的系统性的诚信教育,可以创造广阔的诚信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准。
四、解决我校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对策
诚信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品德修养,它需要培养,更需要教育。这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千教万教教人
VII 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人”指的就是做人要“诚信”。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诚信本身“诚”偏向于内在,偏向于生命主题;而“信”偏向于外在,偏向为行为表现。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提高,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
1、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首先学校应将诚信教育纳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其基本要求就是要提高诚信程度,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要做一个真正意义的人,诚信不可缺乏。所以,如果抛弃了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甚至会偏离轨道。因此,我们要把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其次要充分利用载体,加强宣传教育。要采取发倡议书、举办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及通过广播站、网站等宣传阵地,倡导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诚实守信的学生。营造一个“人人知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开辟社会大课堂教育阵地。除了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诚信知识外,学校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有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有正常的经济秩序;也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起讲诚实、守信用的观念。
2、改革现有考核体系。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高等技术职能的技术工人,增加实践考核的学分而对于笔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随堂考试等,试题不宜过难,可以仅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命题。严禁抄袭,否则不予毕业。这样即可增加学生的到课率,又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对于一些高危课程
VIII 可以少开,甚至不开。同时,可以创建德育学分。德育考核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调节学生的道德行为,维系一定道德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德育考核体系,建立学生德育诚信电子档案,上传到校园网上,以量化的方式直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素质、政治学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及奖惩等各方面情况,作为学生毕业推荐的依据,同时网络的公开性也可以让用人单位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体系有利于学生明确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这样可以使辅导员在为学生服好务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合理的进行管理。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让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3、在此建议学校,完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将诚信内容加入其中,积极发挥约束作用。诚实守信,乃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如果说社会上的种种诚信危机应以法制来制约,那么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就应以(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来约束。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学校要通过建立健全惩罚机制,让学生认识到,“失信”是要付出代价的。旷课要受处分、考试作弊要取消评优、偷窃要勒令退学等等。只有不断完善(处分条例),健全约束机制,才能使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后果引起高度重视。学生毕竟有其年龄、心理特点,进行一两次诚信教育是不可能有明显效果的,必须打持久战。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有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诚信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备的规范制度来促成诚信规范的养成。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时,就制定了“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给班级学生的诚信度进行量化评估,促使学生养成诚信处
IX 事的优良品质。为便于操作,我们还制定了“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学生自查自律表”,其中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用于记录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和表现好的诚信行为,并据“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加减分,最后计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学生自查自律表”由纪律委员发给部分不太自觉的同学,用于每天自我评价,并写出与“昨天”对比的进步情况以及“明天”要达到的目标。毫无疑问,这些制度可以促使学生诚信品质的规范化培养,更有利于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一种表现。
4、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学生自身修养。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情况,有些学生总会为自己辩护,并归罪于客观原因,而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与其自身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学校要积极倡导“自律”精神,让学生认识到,面对“诚信”缺失,不能过多地强调社会原因,推卸自身责任,而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认识,努力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由于不诚信而受到处罚的一些学生,要铭记教训,振作精神,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不轻诺,牢记“言必行、行必果”。
5、弘扬“诚信育人”精神,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则。为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诚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同时,教师又是守望社会的灯塔,就应具备高尚的品德,不管社会怎样变化,都把培养学生的真与诚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并且要热爱本职,敬业爱岗,对学生负责,做到“诚信育人”,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要特别注意规范学校的活动,把。诚”与“信”作为我校行为的基本准则,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
X 活动绝对不能作假,因为学校、教师不讲诚信,会大大妨碍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6、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做到教书育诚。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任课老师若能在平时对学生注重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不但能培养出有“才”的学生,还能促使学生成为有“德”的人。诚信教育比较成功的班级,往往就能做到测试无人监考学生无人作弊。
7、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人为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因此,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班级诚信环境的创设很重要。这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室有宣传诚信的阵地,如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宣传诚信美德的故事;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培养浓厚的诚信之风,让学生感到诚信就像宪法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对诚信教育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共同重视和解决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