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

时间:2019-05-15 06: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

第一篇: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

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

赤城初中

麻葆华

摘 要:安全问题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近年来学校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滞后和缺失。其原因是当今人们过于看重学生的成才而非健康成长,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安全意识薄弱,等等。我们应该建立健全中学安全教育体系,系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构建学校安全文化,开展教师安全教育培训。然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谈“安全”就色变,使学校安全管理走向了一个极端。应该走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误区。

关键词:中学安全教育;观察;发现;缺失;原则;对策:误区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现针对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恶性案件,造成多名师生伤亡,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多年以来,我们总是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做紧急情况处理和善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再次摆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面前。

一、中学安全教育滞后和缺失的原因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教育也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但是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一幕幕悲剧的上演,促使我们必须反思:中学安全教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吗?中学安全教育改革了吗?中学安全教育依旧滞后和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1.当前人们过于看重中学生成才而非健康成长

中学生是这个社会中庞大而又脆弱的群体,也是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活跃,追求自由,同时又面临着选拔性考试,压力巨大。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关注程度高度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而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成长。换而言之,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健康成长而是成才。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

2.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必须承认,现在中学基本上都有安全制度和安全紧急预案,也有实施安全教育的措施。但是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安全教育大多被束之高阁,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和家长会的提醒上面,总之,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错误理解使中学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3.教师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大多数中学教师的工作重心在学科教育上,而对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缺乏安全教育意识。即使有少部分教师(如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等)能够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但是由于本身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也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对中学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使安全教育工作难以在中学顺利开展。

4.家长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知识轻技能

谈到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没有哪个家长不重视、不关注的。毕竟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和使命。但是对于具体的安全教育措施,恐怕绝大多数家长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根据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基本上只是介绍简单的安全知识,而忽略了中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部分家长甚至全部依赖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却又缺乏与学校、与教师之间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造成中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匮乏。

5.中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尚显不足

中学生还处在未成年阶段,自我保护能力差,即使中学生接受了安全教育,但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也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另外,由于中学普遍缺乏安全演练,使中学生难以正确地掌握安全技能。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和媒体的影响,一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崇尚暴力等极端行为,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极少数中学生甚至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中学安全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开展“以人为本”的中学安全教育,对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学的实际情况,中学安全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中学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安全,所以开展安全教育,要把中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要把中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目标。

2.科学性原则

开展中学生安全教育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指导,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改进和完善安全知识与技能,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学安全、知安全、能安全。

3.实用性原则

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既要深刻理解安全知识,更要指导中学生正确掌握安全技能。

4.全面性原则

中学安全教育应把人身、财产、交通、食品、卫生、消防、毒品、溺水、电击、雷击、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危害包括进去,要尽可能全面。

三、开展中学安全教育的对策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袭击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恶性案件,温家宝同志表示,我们不仅要加强治安措施,还要找到发生此类事件的深层次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类矛盾日益突出,校园安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就促使学校必须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以人为本”的中学安全教育,以适应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1.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的中学安全教育体系

学校要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不断增强安全教育意识,把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和科学化,并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建立畅通无阻的家校沟渠道,敦促家长配合学校开展校外和家庭的安全教育。要全社会参与中学安全教育工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规范校园周边环境,化解社会矛盾,强化调解工作,确保社会和谐。

2.开设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课程,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我认为,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学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观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养成。促使中学生认识和避免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2)安全知识的学习。促使中学生了解人身、财产、交通、食品、卫生、消防、毒品、溺水、电击、雷击、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

(3)安全技能的培训。促使中学生掌握遇到安全问题之后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

(4)安全心理学的学习。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并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各地各校还要因地制宜,制定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校本安全教育内容,突出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并保证每学期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0课时。

3.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

中学安全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学应该构建开放式安全教育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胆鼓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社区、进安全隐患地(水库、交通事故高发区等地)实地学习安全知识。要开展警校共建工作,指导安全教育。学校还要定期邀请交警、消防官兵、医生、食品监督专家、地质专家等专业人员进校开展讲座、座谈、实地演练等活动,帮助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有效地掌握安全技能。学校还应通过图片展、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主题班会等多种活动,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促使中学生知、情、意、行相结合,从而在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已有的安全知识内化为长久的安全技能。

4.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中学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大多数教师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电视、报刊、网络和生活经验等,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学期应该有针对性地、有前瞻性地对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安全观;二是引导教师充分了解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特别要认识到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和激发因素;三是培训教师正确掌握安全技能,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救人;四是鼓励所有教师在教学时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强调的是有实验课的物理、化学和有室外课的体育、地理、生物等相关课程的教师要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可见重视中学安全教育,切实保障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不仅是各级政府和各个中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我们强烈呼吁抓紧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使中学安全教育有法可依。

四、走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误区

1、走出“宣传到位就是落实到位”的误区

每到学期开始,学校领导和各处室都要发安全教育与管理红头文件,号召动员全校师生绷紧安全弦,大讲特讲安全怎样怎样的重要,忽视安全会有多大的危害。学校要求各班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校园张贴安全标语,印发安全知识小册子等等,让学生切实做到人人讲安全,校园保平安。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总是有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学生都这么大了,应该有一定的自觉性,对于学校宣传安全的精神应该有所领悟,应该会在学习生活中落实到位的。殊不知说到不一定做到,做到不一定会做的更好。宣传只是一种认识,一种思想行为的引导。认识到位不一定做的到位,引导到位不一定学生全面接受。狠抓落实,加强过程管理才是真正落实到位。近些年来,校园内外发生的安全事件,不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宣传真正到位了吗? 安全真正落实了吗?所以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应始终在落实上下功夫,说到就要做到,做到就做更好。

2、走出“不发事故就是安全无事”的误区

校园平安无事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的最大追求和心愿,也是师生、家长和社会共同的期盼。一旦某一所学校发生了安全事故,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时,有些没出事故的学校领导便标榜自己治理校园是如何如何的得力,如何如何的有方,我校没发生事故,就是安全无事,安全抓得好;却不知在看似安全的外衣下校园潜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实际上学生一进校园,学校的一切事情都处在动态发展之中,虽然看似无事,表面一切正常;但是学生的一日常规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焦躁,情绪失常,行为怪异,不良爱好等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无不暗示着动荡不安的因素存在。这些安全隐患像定时炸弹一样时时围绕在学生的周围,它可以诱发成重大的校园安全事故,若不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应该冷静的想一想,发生的安全事故哪一件不与存在安全隐患没有消除无关,不与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无关,不与不发事故就是安全无事的侥幸心理无关。学生出走了才知道他以前的所作所为,跳楼自杀了才知道他为情所困,动刀打架才知道他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件件实事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擦亮眼睛,看清现实。

3、走出“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就是学校安全工作做好了”的误区 学校大部分工作主要是靠班主任告知和落实的,班主任工作做好了, 学校工作就做好了一大半。这是实事,也是真理;但是也不能绝对的把学校所有的工作推给班主任,殊不知学校的事业是大家的事业,万一出了事每一个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充当了各种角色,工作细密头绪多,尤其是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上下台阶要抬头低头,行走在公路要注意车辆行人,交通安全要讲;吃饭适量,要细嚼慢咽,冷饮少喝,多喝白开水,饮食卫生安全要讲;钱财物等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不要外露,不要向他人公开讲明,财产安全要讲;对于应急地震,要冷静理智,抱头藏在墙角和空间小的地方,或迅速撤离现场有序跑到空旷的地方,人生安全要讲;对于火灾来临,要均匀呼吸蜷缩身体积极与消防人员配合,消防安全要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跟师生交往产生的各种关系和自身待人处事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如何去化解和平息,心理安全要讲等等。班主任虽然讲到了,尽了义务,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随时随地存在,会向学生不定时的袭来,班主任不可能随时紧紧跟到学生后面,监视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所以学校应该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千万不要出现仅仅只局限于少数人去抓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风险。

4、走出“只抓校内安全不管校外安全”的误区

抓好校内安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健康有序安全生活和学习的保障。但是这还是不够的。学生在星期天或节假日时常会走出校外,到社会更广阔的空间活动。有些学生会到网吧上网,接触到社会上闲杂人员,由于缺乏防备心理,过度的相信他人,被诱骗拐骗者有之;有些学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到惊险刺激的地方游玩,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被摔的遍体鳞伤者有之;有些学生干脆到酒店里大吃大喝,纵欲过度,不省人事者有之;还有个别学生趁机闹事,以解恩仇,动刀动棒者有之······学生走出校园就意味着各种不安全因素会随之而来,平安无事的回到校园一切都好,万一出个三长两短,学校也脱不了干系。因此抓好校园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要建立机制健全机构与社会上其他行政部门加强协作,校内校外齐抓共管,校内校外标本兼治,确保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彻底的走出“只抓校内安全不管校外安全”的误区。

安全无小事, 件件是大事。心中想安全, 天天保平安。在当今人们谈“安全”色变的形势下,各级学校对安全教育与管理都当作头等大事去抓,甚至把安全工作视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与安全挂上钩,让学校的安全的教育与管理走上了畸形发展的胡同。我认为,学校狠抓安全是毋庸置疑的,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走出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吴淑娴。强化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路径选择[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

[2]张克勤。守护生命:日本中小学的安全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6)。

[3]郑小兰。安全教育[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97~99.

第二篇: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

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

宁城高级中学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现针对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恶性案件,造成多名师生伤亡,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多年以来,我们总是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做紧急情况处理和善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再次摆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面前。

一、中学安全教育滞后和缺失的原因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教育也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但是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一幕幕悲剧的上演,促使我们必须反思:中学安全教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吗?中学安全教育改革了吗?中学安全教育依旧滞后和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1.当前人们过于看重中学生成才而非健康成长

中学生是这个社会中庞大而又脆弱的群体,也是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活跃,追求自由,同时又面临着选拔性考试,压力巨大。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关注程度高度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而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成长。换而言之,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健康成长而是成才。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

2.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必须承认,现在中学基本上都有安全制度和安全紧急预案,也有实施安全教育的措施。但是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安全教育大多被束之高阁,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和家长会的提醒上面,总之,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错误理解使中学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3.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大多数中学教师的工作重心在学科教育上,而对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缺乏安全教育意识。即使有少部分教师(如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等)能够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但是由于本身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也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对中学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使安全教育工作难以在中学顺利开展。

4.家长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知识轻技能

谈到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没有哪个家长不重视、不关注的。毕竟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和使命。但是对于具体的安全教育措施,恐怕绝大多数家长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根据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基本上只是介绍简单的安全知识,而忽略了中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部分家长甚至全部依赖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却又缺乏与学校、与教师之间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造成中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匮乏。

5.中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尚显不足中学生还处在未成年阶段,自我保护能力差,即使中学生接受了安全教育,但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也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另外,由于中学普遍缺乏安全演练,使中学生难以正确地掌握安全技能。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和媒体的影响,一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崇尚暴力等极端行为,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极少数中学生

甚至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中学安全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开展“以人为本”的中学安全教育,对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学的实际情况,中学安全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中学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安全,所以开展安全教育,要把中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要把中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目标。

2.科学性原则

开展中学生安全教育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指导,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改进和完善安全知识与技能,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学安全、知安全、能安全。

3.实用性原则

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既要深刻理解安全知识,更要指导中学生正确掌握安全技能。

4.全面性原则

中学安全教育应把人身、财产、交通、食品、卫生、消防、毒品、溺水、电击、雷击、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危害包括进去,要尽可能全面。

第三篇: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问题

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力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属于发展过度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集中表现就是叛逆和不成熟,心智的发展还不完善,自身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青春期的中学生,是生理、心理发展冲突加剧,处于“风暴期”、“精神饥饿期”的敏感期、迅速发展期。也是心理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发现中学生的存在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并找出其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对于的措施,来解除心理障碍,塑造健康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大,心态变化。

中学阶段有着繁重的课业要求。学生在大量的作业、考试、检查的冲击下容易变得灰心丧气,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表现出惧怕考试、惧怕老师甚至惧怕学校的行为,严重的还会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极度低下而跳楼自杀,这些都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们的花季,感情渐渐开始在心中发芽。

但是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情感问题。而且,中学生生理已经开始发育,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从而导致走进误区心理冲突加剧。

三、人际关系复杂,难以处理。

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它只是没有真正社会的开放程度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会成为学生在学习之外沉重的心理负担,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从而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责任。

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环境污染。

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撒谎、欺骗、偷窃、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场所,如游戏厅网吧等对中学生的毒害使得中学生走进心理误区。

中学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形成良好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但是在现如今,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巨大,学业压力往往让更多的中学生承载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需要学校和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一方面,学校应该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进专业的心理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让学生定期接受心理辅导。另一方面,针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专业小组,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地方可以缓解,有人可以倾诉,有人可以理解。

从家庭层面来说,家庭中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争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保持持续的关注。经常带孩子去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为孩子释放学习压力。家长还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一些极端的发生,加强

与孩子的联系。

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应给予中学生更多的包容。因为他们的心智发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很多事情上的想法和处理方式还不够成熟。再加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成年人,难以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弄不好会令其走向极端,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只重视生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而极少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使生理健康得不到保证,这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因此只有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以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所以,必须要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所以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其意义不可低估。

我们坚信,依据全面发展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而提出的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安维祥

[摘要]中学生健康不仅指生理、身体方面的,而且包括心理方面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家庭、社会环境等是产生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家庭、社会要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学校,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宣传与教育,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标。

一、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2.情绪和情感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3.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学校虽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了认识,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调查研究不深入,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维护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具体实施时,教师首先要认清常见的心理障碍种类和形式,如自卑、好高、逆反、封闭、虚荣、妒忌、冷漠、厌学、趋向、求刺激、性差异、早恋等心理,以便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其次寻求心理障碍防治的措施与途径。

2.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条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根本的。家长不但要生活中关心爱护孩子,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要做不溺爱和娇宠孩子,而应尊重和理解孩子,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的孩子,有时还可以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有着健康的心理。

3.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绝大多数是在这时得到完成的。因此学校不能划分班级等差,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提倡疏导,忌用堵塞,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4.加强学生的修养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适应各个年龄段的过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在行动上要善于自我激励和反省。其次,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辨别是非、美丑、真假、善恶,懂得坚持真理,抵制不良影响。最后,告诉

学生每当遇到烦恼、苦闷、失意时,要坦诚向老师、长者、朋友倾吐,求得理解和帮助;遇到表扬批评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

5.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活动,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活动中,而班主任是联系班组最紧密的纽带。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6.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普及,它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教人员的事情。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教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共铸整体教育合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摒弃德育化、课程化和医学化的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总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好更快地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魄,使青少年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全面

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3]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第五篇:直面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

直面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

南漳县霍效菊

摘 要: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厌学、考试焦虑普遍;其次,还表现在人际关系、青春期等方面。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包括: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①、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中学生中已经有一定的普遍性。

②、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分好班、差班,考试排名次,张榜,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2、人际关系方面

①、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在中学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

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②、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也缺少了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③、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而专制式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会造成这样的家庭中的学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3、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绪严重

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自卑倾向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内心。导致中学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绩落后、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②逆反心理普遍

中学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许多问题的认知上,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另外,中国传统 “师道尊严”、“父为子纲”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深远。于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求中学生接受他们的观点,这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反感。于是,部分中学生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观点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进行干涉,这样就形成了较强的逆反心理。

③性困扰频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性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这是自然的东西,可是,在许多情况下,自然性不得不服从于社会性。如果中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势必会带来许多

社会问题。

二、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②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③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2、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

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更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

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3、更新教育观念。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压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人。给予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在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后,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

4、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1)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是开展心理健康调节训练。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2)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等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

(3)深化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量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教材、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还欠缺;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学一线教师应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推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下载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发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一课时 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

    中学生安全教育论文:对中学安全教育问题的探讨

    中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对中学安全教育问题的探讨 摘 要:中学安全教育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近年来学校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滞后和缺失......

    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兼记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闽清县高级中学林宜照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

    对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探讨

    对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探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

    发现自我,认识自己

    六点起很困难,背单词很困难,静下心很困难...但是总有一些人,五点可以起床,一天背六课单词,耐心读完一本书。谁也没有超能力,但是自己可以决定一天去做什么事情。你以为没有路可走,......

    分析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

    我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并且确立了我们国家儿童享有的十大权利,其中生存权与健康权位于前两位。一般意义而言,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道德......

    上海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反思

    上海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反思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一些建议: 心理健康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

    中学生生命与安全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生命与安全”。 众所周知,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十分不容乐观,每年由于交通事故而逝去生命的人数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