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抓实干夯牢基础,齐心协力均衡发展(教学管理经验交流)
真抓实干夯牢基础,齐心协力均衡发展
——彭州市隆丰中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们从今年班级的考试成绩来看,做的还不够好,我们与优秀的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天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去年我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点滴感动,所以今天要讲的也不是什么管理经验,仅仅是我校在教育局先进理念的支撑下脚踏实地的一些粗浅做法向大家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真抓实干夯牢基础,齐心协力均衡发展》。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周密部署,创新学校多层级管理,是我校今年班级工作取得均衡成绩的有力保障。
班级成绩是反映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周校长在开学前的行政会上提出2013年教学管理目标,强调班级是学校的窗口和生命线,完成中考任务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这种认识,学校专门成立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和情况分析会,采集教职工建议,结合学校本身特点,提出教学管理理念:真抓实干夯牢基础,齐心协力均衡发展。本届班级有三个特点:优生少且不特优,班级平均分较低还尾大;学科优劣不均数学、英语及格率还特低;班级发展不均衡成绩差距忒大。介于此,我们制定了统筹管理、机动协调、整体作战的方案来管理班级的工作,创新年级组、教研组和课改组多层级管理体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以服务的姿态管理班级工作。这样为我校今年中考成绩能均衡发展逐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依托课改,真抓教学过程管理,讲求课堂高效,是我校今年班级工作取得均衡成绩的关键。加强了对班级教学的过程管理,从教师的备课到课堂授课,从作业的批改到培优辅差,从考试的组织到考后对学生个人成绩的分析,都全程跟踪,督导落实。教务收集检查相关资料,按照要求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详细批阅,做好登记并利用工作例会对做得差的进行亮相批评。对于上课,我们学校行政每周都要到班听推门课,并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作为学校校际干部和教学分管人员,每周至少听4-6节推门随意课,而且还要在周一例会对教师的课进行点评(主要提不足),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采用发言人制度务实开展每次活动,每次解决至少一个问题。这些措施对教学常规管理震动很大,对提升课堂效益起到一定的效果。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做到课堂高效率、课下轻负担是搞好复习并使学生得到持续发展提高的保证。去年开始,我校全校实行课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着重强调教师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高课堂容量,但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而是要增大学生的思维容量,使学生思维的效能达到最大。二是关注讲、读、练所占时间的比例,讲求有效教学。各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好教师讲解(讲评)、学生阅读评、课堂训练及评价的时间,做到 讲讲、读读、练练、评评的有机结合,同时练习要做到精选精练,优选优练,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我校刘云洪在经验交流上提到有一句话值得分享:教师讲得多学生若没听懂等于零,学生练会一道题他至少等于一,甚至还可能以一当十,达到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结合。
加强班级培优补差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培优补差的目标是增大高分层、拔高希望层、提携中下层。培优补差的主阵地在课堂,贯穿于班级教学管理要求的全过程,让优等生优势更优,去年中考我校总分650分以上的59人占参考人 数的11%,差科得到弥补,中考后低分数段也就少了许多。我们的整体战中也体现于此,各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协调,挤出一些自习课对弱势科目、跛脚学科的学生倾斜,让这些尾巴不拖累整体,出现提升给予充分肯定,树立师生的自信心。为我校此次中考均衡进步迈出坚实的步伐。考前我们组织了摸底和诊断性考试,通过年级组质量分析会,组织班级教师找差距、寻对策,针对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逐渐优化后期教学策略,培养教师们创先争优的意识。
三、提高管理策略,科学备考,是我校今年班级工作取得均衡成绩的坚实基础
1.科学训练:加强训练是致胜的法宝。但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收获有些,产量却不会高。我们的措施:各学科组认真学习教研室下发的《2012年成都市中考学科试卷分析》,每个教师要关注考试改革的走向,广泛收集信息,学会编制筛选高质量的习题。要求教师要精选,提倡学生要精练。倡导教师自制练习题,严格控制选用现成的试卷,在此基础上,把最精华的试题筛选出来。整合成新的试卷,尽最大可能使每一份试卷、每一道题目拥有较强针对性和典型性。
2.召开好“三会”。开好“三个会”,即班级教师会、班级学生座谈会、班级家长座谈会,让教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首先我校在2012年9月8日下午召开了13级教学管理工作会,这次会议的务实召开创造了我校多个会议要素之最。参会人员最多的教学管理会,所有上班级课的教师、教辅人员、各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都要到会共计48人;开会时间最长,共计5个小时,将晚饭时间推至晚上8:30,大家还意犹未尽;发言人数最 多,10个班主任、8个考试科目备课组长和班级年级组长共计19人主发言人,他们认真分析充分准备,对本班、本学科和年级状况仔细解剖,了解现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最终征得教学管理的共识性意见提供了群众基础;
对于学生思想工作,通过召开班级动员外,我们在每次考试后都召开学生分层座谈会,切入到各层学生对中考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指路,找捷径,避免学生后期复习的盲从性,树立信心、认真备考迎战。最后60天我校开展“奋战60天,夺取最后胜利”等主题活动,在班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考前我校通过专职心理教师对学生考前心理进行调查并进行疏导,解决考前学生危难情绪,放下包袱轻松应考。
我们召开家长会,家长到会率95%,我们从中考政策、学生思想和正确认识求学三个方面对家长进行宣讲,周校长亲自上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得家长连连称赞,积极配合学校站好义教阶段家校共育的最后最重要的岗哨。
3、全员德育,德育智育有机结合。在学校常规管理中,我校政教办大力配合教学管理要求,发扬全员德育意识管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结合教学管理阶段特点开展主题活动,凝聚师生团结拼搏精神。
四、教师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是我校今年班级工作取得均衡成绩的重要前提
我校班级今年工作能够取得较为均衡的成绩,还得益于我校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教师和班主任,在班级会上取得共识后,大家就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服从学校的调配,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班级的协调下及时调整步伐进退,甚至还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现象:有的学科教师会因为外出公干返校后硬要回自己的课时,还有个别学科教师因放假放掉课后想方设法去蹭课来 上,有些公共科目游说班主任帮忙自行组织统一测试,并及时阅卷后进行质量分析,拿出整改方案为学校统筹调配提供依据„„。
正是有一大批这样的教师忘我工作,才换来今年我校班级工作的点滴成绩。肯定成绩,能够增强信心和力量,而总结经验教训,则使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工作的方法,以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将会沿着教育局关于“聚焦课程课堂,实施快乐学习”的指导方向,继续真抓实干夯牢基础,谋求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再创隆丰中学的均衡发展。
谢谢大家!
2014-3-11 5
第二篇:教育创强夯基础均衡发展谱新篇
教育创强夯基础 均衡发展谱新篇
——饶平县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始终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总体目标,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县义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基础教育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已达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要求。现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饶平县地处广东省“东大门”,东邻福建省,西连汕头,北接梅州,南濒南海,位于广东省沿海经济带最东端,居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之间,是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的交汇点。县域总面积222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9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136公里。全县辖21个镇、1个林场,总人口105.3万人,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6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209.91亿元,国地税收总收入18.09亿元,本级财政预算收入6.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4亿元。我县荣获“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全国渔业百强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省水产生产先进县”、“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水族机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等称号。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饶平县委、县政府确立“科教兴县”的
发展战略,立足教育优先发展,全县各级党政抓住创建教育强县的契机,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师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全县教育系统强化学校管理,注重内涵发展,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教育事业得到健康稳步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280所,其中小学242所(其中民办1所,26所暂无学生),初中28所(其中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其中民办1所),完全中学(初中部)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义务教育学生86114人,其中小学生56135人、初中生2997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职小学专任教师3721人,初中专任教师2898人,学历达标率100%。
二、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体系》逐校逐项进行县级自查,目前,我县有公办小学215所,初中 26所,完全中学(初中部)9所,大部分学校达到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只有个别学校班额达不到省的标准,我县已落实整改,从而提高各项指标均衡水平。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1、综合差异情况
我县小学8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为0.62323,初中8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为0.34979,完全符合省定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小于0.65、初中小于0.55的要求。
2、小学8项指标差异情况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系数为0.72377;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差异系数为0.92454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差异系数为0.35418;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差异系数为0.70069;生均图书册数的差异系数为0.64127;师生比的差异系数为0.53506;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的差异系数为0.57503;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的差异系数为0.53131。
3、初中8项指标差异情况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系数为0.2813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差异系数为0.49491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差异系数为0.45842;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差异系数为0.23564 ;生均图书册数的差异系数为0.3127;师生比的差异系数为0.27368;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的差异系数为0.43479;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的差异系数为0.30684。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保障义务教育投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初步建立了群众满意、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具有饶平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健全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机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一)履行政府职责,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1.党政重视,机制健全
(1)强化意识。一是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规划布局、经费保障、组织协调、人事管理
和规范办学等方面负有的主要责任。二是明确了各镇中心小学对镇辖区内义务教育发展的管理职能。三是明确了各镇人民政府对所辖区域农村义务教育的组织协调、儿童入学、土地征用、校园周边安全、发展幼儿教育、保全教育资产和营造尊师重学氛围等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四是明确了村民自治组织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做好流失生返校动员、协调土地征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教育资产保全工作等。
(2)加强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长直接负责的义务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工作制度:一是教育工作议事制度。把义务教育发展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县政府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年都围绕义务教育发展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全县集中力量要办好的大事实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二是教育工作办公会议制度。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县领导经常到中小学校一线进行现场办公,解决中小学危房改造、新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困难和问题。三是教育工作定期调研制度。县长每半年、分管副县长每季度坚持到教育系统调研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掌握工作动态,明确一个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环境整治、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义务教育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四是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明确政府各部门、镇政府推进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和细化任务,并严格平时督查,实行考核。
(3)落实责任。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确保顺利推进此项工作,我县出台了《饶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县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镇政府签订了《饶平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时间,扎实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成立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指导和协调全县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各项工作,并按照评估内容将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各单位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2.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为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我县克服财政困难,坚持扶贫先扶智,积极开源节流,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杜绝教育乱收费和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现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依法依规落实教育“三个增长”,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现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连续三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012至2014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44642.2万元、55079.4万元、6248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08 ﹪、23.38﹪、13.45﹪。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 90025万元、102444万元、1137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2.68﹪、13.80﹪、11.03﹪。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逐年提高,2012至2014年,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小学 4737.24元、6018.35元、6936.81元,初中3700.41元、5065.10元、7759.96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逐年提高,2012至2014年,在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
分别为小学871.28元、1345.88元、1385.18元,初中1050.02元、1499.73元、1551.61元。
(二)强化工作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创均”、“创强”,基础在强校,近年来,我县从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入手,结合布局调整,以建设义务教育优质标准化学校为阶段目标,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制定并有效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积极开展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活动。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经调查、统计、测算,全部达到省定的小学、初中“标准化学校基本要求”的规定标准,达标率为100%。通过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苏区县在财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我县积极创新筹资方法,完善县、镇投入分担机制,各镇政府立足先行筹措,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发动村(居)委、乡贤和企业捐资筹措创均创强资金。通过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各级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凝聚各方力量推进创强工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教学仪器设备。至目前,全县已经投入“创均”、“创强”资金70080万元,其中中央改薄资金3134万元、省奖补资金17480万元、市奖补资金1575万元,县财政投入15194.6万元,各镇财政、各村(居委)、学校自筹和社会力量捐资共32696.4万元。近三年,我县学校基建工程项目308个,总建筑面积约12.4683万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
237个、篮球场324个、排球场100个、羽毛球场258个、器械区220个,新建多功能教室83间,新增教学平台707个,新建计算机室146间,更新中小学生课桌椅4.75万套,更换教师办公桌椅 2143套,新建科学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团队室、体育器材室等共1765间,按中小学校标准配齐配足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补充符合师生需要的图书,新购进常规仪器、图书一大批。正是举全县之力“创均”“创强”,县、镇、村各级倾力投入,乡贤、校友等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支持,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多方筹措,攻坚克难,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创强”不断改善,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均衡化督导工作,促进教育公平
我县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高度关注困难群体学生入学问题,确保入学机会均等。根据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结合学校招生入学范围和学区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招生计划,确保学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依法规范操作,及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政策与相关信息。
我县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的精神,设立“饶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有专职人员10人,为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的有效实施,出台《饶平县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试行)》(饶教〔2013〕21号),制定和完善我县挂牌督导的措施和办法,按照有关要求配备专兼职责任督
学40名,全面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根据学校网点布局,将全县划分为14个督学责任区,分别配备市、县督学,全面完成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受聘督学在县督导室领导下,在责任区范围内依法行使教育督导职权,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导。
(1)建立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体系。依法贯彻落实各项招生政策,制定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招生计划,纳入学籍管理,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原则,认真贯彻落实非户籍人口子女与我县城乡居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达到100%。
(2)建立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我县把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阶段的相关资助政策,足额配套资金,规范操作,准时拨付资金,使贫困生真正享受国家助学优惠政策。近三年来共补助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107万元。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社会力量助学作用,推动助学体系多元化健康发展,为贫困学生编织一张助学保障网。据统计,近三年来通过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共筹措资金500多万元,惠及城乡学生。
(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我县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出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明确构成关爱体系各方应有的责任。各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并认真细致地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积极开展
留守儿童“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形成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合力。对留守儿童坚持“二优先”: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要;努力做到“三加强”: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家校联动组织工作。
(4)解决“三残”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我县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用“随班就读”为主的方式;另外,县教育局和残疾人联合会要求县特殊学校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保证这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将他们纳入学籍管理,建立学籍档案。至目前止,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以上。
一系列的教育惠民措施,既丰富了教育惠民的内涵,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为“防流控辍”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提高我县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巩固率工作,我县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校长和教师责任。近几年来,我县小学阶段巩固率达到100%;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5%以下。
3.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1)提高待遇,稳定队伍。我县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队伍稳定,教师们安教乐教。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的有关政策,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福利。2009年开始全面实行绩效工作制度,并调整中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标准与公务员持平,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年有所增长,2014年我县教师月平均工资4321元,略高于公务员月平均工资4261元。二是建立
边远农村和山区学校教师特殊岗位补贴制度。为鼓励教职工扎根边远农村和山区学校,2013年按省有关规定落实山区及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
(2)招聘教师,充实队伍。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教师编制,在保证有充足数量的教师的同时,着力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仅2011-2014年就招聘教师641人,其中2011年新招聘教师217人、2012年新招聘教师182人、2013年新招聘教师140人、2014年新招聘教师102人,新招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增强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我县创新招聘教师机制,实行中小学校教师定点定岗招聘制度,每年新教师招聘直接定岗农村中小学招人,并规定至少服务4-5年,参加招考的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学校。这种招聘教师机制,摆脱了新教师不愿意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窘况,破解了我县城乡教师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提升了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制定了《饶平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并有效实施,使我县师资配置保持基本平衡。
(3)抓好师德,树立形象。我县重视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引导教师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德立身,以爱立教,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奖惩方案,将教师日常表现和考核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
监督,并作为每年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4)强化教研,提高素质。制定了《饶平县实施广东省“强师工程”工作方案》,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开展“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活动,致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有带动能力的教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引领。为提高全县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先后举办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能力培训等活动,还利用国家、省、市、县课堂教学比赛的契机,组织教师观摩学习,改进教学方法,经常组织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示范课、科研论文评比等教育教研活动,有效地开展“传、帮、带”,培养一批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共有28位名教师、36位学科带头人、713名骨干教师。近三年,全县立项并实施的科研课题项目共69个,其中省级 61个、市级8个,已经结题的61个;教师在教学、教研、课题、竞赛等方面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 393个,其中国家级 7个,省级65个,市级321个;教师论文获国级奖5 篇、省级奖 36篇、市级奖298篇,有83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公开发表。
4、加强依法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
(1)依法依规治校,规范办学行为。我县不断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各中小学校均制订“一校一章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贯彻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设重点班和重点学校;各中小学校严格执行省定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学校按省规定安排中小学作息时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没有违规收费、违规集体补课现象发生。
(2)创新德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我县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班会、家长会、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干预,提高心理素养,使德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科目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德育模式。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全过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等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升华为素质品格。近三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县级德育达标学校90所,德育示范学校11所,市级德育示范学校5所。全县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加强安全管理,构建平安校园。校园安全工作事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我县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建立健全各级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县教育局设立安全办,作为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关心、家长参与的齐抓共管管理网络。二是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每年制订《饶平县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安全工作要点》,层层级级签订《饶平县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订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每年召开
一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每年组织一次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安全责任制完成情况考核工作,切实抓好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投入到位。制订实施《饶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保人员配备及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全县各中小学配备2名保安人员,购置配备各类安全设备设施,切实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网络建设。四是创建平安校园到位。我县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配合综治、公安、消防、工商、文化、司法等部门依法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构建严密的校园安全隐患工作防控体系。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省级安全文明校园3所,市级安全文明校园15所,县级安全文明校园 204所。五是宣传教育到位。经常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期初与学期末安全教育周活动,采取积极措施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各中小学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演练,从而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救护、自救能力。近两年全县没有发生1次死亡3名学生的安全事故,校园内没有发生死亡1人以上学校主要责任事故。
(4)强化体艺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我县在抓好常规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重视抓好体育、艺术、卫生教育。一是各中小学校严格依据广东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基本条件标准进行建设,全县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均达到100﹪。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美术器材、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的配备均达到规定要求,学校还配备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心理咨询教师。二是县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
生田径运动会、科技创新大赛、篮球赛、兵乓球赛、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让学生的爱好、特长、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和发展。学校还重视阳光体育运动,重视美育,举办体育艺术节,创新“大课间”和课外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2014年优良率达70%以上。同时,抓好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健康教育,落实体检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三年来,我县有45个项目获潮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励,有4个项目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励,我县中小学生在参加省、市运动竞赛中都取得较好成绩,参加各级艺术竞赛有 196人次荣获奖励,其中获国家级的有7项,省级的有73项,市级的有116项。
四、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党政重视,穷县办大教育
饶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当作改善民生的重要大事来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把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饶平县,要办出“大教育”,这是饶平党政所面临的必须破解的难题。县委书记马儒生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他在调研教育工作时强调,我们要举全县之力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建设幸福饶平。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得以高效推进。党政高度重视,敢干并能干,社会合力支持,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过程中,县委书记、县长靠前指挥,亲自牵头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强力推动创建工作;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出台一系列文件,为学校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有思路、敢担当,能干事、敢干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过程中发挥了主角作用。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顺利进行。
(二)兴学育才,蔚然成风
近年来,饶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推行一系列尊师重学举措,不断探索捐资助学的新方式,拓宽捐资助学的覆盖面,在全县构建了以政府搭台、社会捐资奖教助学体系。在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方面,我县进行了改革创新,通过大力实施奖教奖学,成立教育促进会、教育基金会等机构,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进一步弘扬尊师重学的社会风尚。富而思进的饶平乡贤也响应饶平县委、县政府提出“乡贤回归工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慷慨解囊。友和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詹玉湘先生捐资3000多万元新建新丰中心小学教学楼及其配套教学设施;深圳航鹏船舶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芳先生捐资3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捐助300多万元用于新塘镇中心小学奖教奖学助学,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奖教奖学机构达160多个,募集各类捐资助学资金超亿元。仅今年,全县就有7000多名师生受到奖励资助近500多万元。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学氛围,县委、县政府于今年9月1日在县大会堂召开“饶平县尊师重学表彰会暨庆祝
2015年教师节大会”,会上,表彰了一批尊师重学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县领导、县直各部门和镇场领导开展尊师重学现场捐款。
五、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县教育正朝着“均衡、协调、优质”的目标不断前进,并且已经由“有学上”逐步迈入“上好学”的新阶段,城乡教育日趋均衡,各类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城乡、校际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二是基础教育质量尤其是初中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三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县将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均衡教育发展成果,创新教育体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我县将从三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拓展县城和中心镇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深入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山区教育发展的科研课改新模式。二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着力在转变育人模式、改进教育方法、完善评价制度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三是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在县域内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保障和改善农
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选派县城教师下乡支教,并定期轮换一定比例的校长与教师。把促进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六、自评结果
根据广东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我们对照指标要求,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得分为97分,现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敬请省督导验收组予以督导验收。
潮州市饶平县人民政府 二○一五年九月十八日
第三篇:齐心协力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真抓实干 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简报
齐心协力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真抓实干 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市司法局局长杨建平深入南郊区、矿区专题调研。
4月1日、13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建平带领局机关基层、社矫等部门负责人分别深入南郊区、矿区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的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依法治理四项主要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他要求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要重视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努力把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武才陪同一起调研。这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了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检查司法所的方法进行。在南郊区的调研中,南郊区司法局领导首先汇报了他们在市今年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部署会后,认真落实会议要求,成立了全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领导组,研究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区广播电台开设了《普法栏目》,最近重点宣传了《人民调解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各级人民调解员已全部上阵投入到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中,一季度全区共调解案件 57件。全区已形成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的良好氛围。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多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杨建平同志在听取汇报后指出,南郊区近几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重视、工作扎实、基层司法所建设成效显著,司法所编制人员落实、队伍素质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开展的好,特别是能主动参与城市拆迁,调解重点矛盾纠纷,为大同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要全力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要勇于实践、广开思路、多出亮点、多出示范。在和基层司法所长座谈会交流中,杨局长一行就大家普遍反映的当前开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大家进行了探讨研究,最后杨局长一行检查了口泉司法所、平旺司法所。
在矿区调研中,首先听取了矿区司法局领导汇报,而后召集了全区基层司法所所长座谈会,和大家共同讨论研究了当前基层工作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杨建平同志指出,从去年以来,矿区基层工作进步很大,经多方协调将26个街道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全部收编到位,并为大家发了制服,使司法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呈现出了新的活力,司法所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大力开展了法律服务所的整顿,规范了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措施落实、做到了不脱管、不失控。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健全、管理得力,矫正对象底数清楚,社区 矫正志愿者队伍作用发挥的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层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突破。最后,杨建平同志强调:矿区身处城乡结合部,治安形势复杂,今年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非常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基层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要主动参与,拓展职能,千方百计地搞好服务保障,靠作为赢取地位。二是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要针对基层队伍人员新的特点,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基层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三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巩固司法所设施建设的成果,加快创建“规范化司法所”步伐,尽快改变创建工作落后的局面。要下功夫做好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争取在创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上走在全市前面。要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降低地区矛盾发案率,总结出过硬的矛调工作典型。最后徐武才同志在矿区调研中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不能满足于现状,对于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多和领导汇报;二是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三是把基层司法所工作当作事业干;四是对基层同志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多关心疾苦。
第四篇: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精选范文: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
一、实施双百工程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二、深化养成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篇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正式)优化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甘肃省民乐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辖区面积3687平方公里,人口24.22万,其中农业人口20.68万,辖6镇、4乡、1个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海拔1589-5027米,年均气温0-7.6℃,无霜期78-188天,年降水量155-501毫米。自然环境比较艰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农业县。但就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近年来教育事业却突飞猛进,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都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强县。尤其是义务教育,不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质量,都居全市一流水平,这一切都与该县“普九”之后,努力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决策和有力措施密不可分。
一、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及职业中专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小学174所,县直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174所);在校学生47326人,其中普通高中7324人,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1281人,初中12643人,小学21303人,幼儿4775人;教职工3140人,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6.4%、98.6%和85.6%。
近年来,民乐县把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实现“两基”目标之后,发展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
长,办好每一所学校”上来,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拉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县18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中,现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标准化管理学校68所(其中农村中小学62所),市级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6所(其中农村中小学21所),市级信息化花园式学校5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52所),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学校56所(其中农村中小学49所),市级标准化语言文字达标学校8所(其中农村中小学5所),市级平安校园176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70所),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学校12所(其中农村中小学8所),县级标准化管理学校1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13所);省颁一类标准幼儿园3所,二类标准幼儿园14所,规范化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120所。1996年,“两基”目标实现后,“两基”工作先后于2000年、2004年、2006年和2007年高标准通过了省、市级一、二轮复查,并得到高度评价。
2009年我县被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确定为全国学业质量测试的样本县,我们严格按照《测试方案》的要求,操作规范有序,样本准确无误,成绩真实可靠。
二、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民乐县于1996年实现“两基”目标后,就把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当作义务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如何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作为发展义务教育的重头戏来唱,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强化措施,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党政组织的充分肯定,《甘肃日报》、《甘肃教育》、《张掖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曾以《盛开在祁连山下的基础教育之花》为题,大篇
幅地报到过民乐县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全市、全省引起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建立和完善制度为保障,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乐县把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制度,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在完成“普九”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地制定了《民乐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在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校舍建设标准、面积定额和装备配备标准的前提下,从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计算机的生机比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校长负责制的学校管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二是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了《民乐县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城乡学校和区域内学校之间均衡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备师资力量、着力改造薄弱学校、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三是制定了《民乐县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交流制度》。为了鼓励城镇中心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帮教的积极性,从2005年开始,实行城镇中小学教师下乡支教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学艺的城乡双向交流制度,对缩小城乡教师教学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制定了《民乐县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教学基本功达标实施方案》。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三字一画”(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徒手画)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每三年进行一轮达标活动,不达标者不予评优晋级,有利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高。五是制定下发了《民乐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方案》、《民乐县教职工管理条例》、《民乐县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
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及《民乐县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不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办学行为,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近年来,民乐县抢抓机遇,用足用活政策,着力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方面,大作而特作文章。一是抢抓全省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对上世纪80年代在“人民教育人民办”的背景下建起的一大批白墙、红瓦、土木结构的校舍进行了改造,累计投资1300多万元,建起了一批砖混结构的校舍,并对所有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地面的硬化。二是抢抓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累计投资近3000多万元,对“三无” 校舍(无上、下圈梁和构造柱)进行了改造,并对所有中小学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一大批夏有绿、冬有青的校园相继建成,办学条件有了大幅改善。三是抢抓2003年“10〃25”地震灾区中小学重建和近几年实施的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项目,累计投资9800多万元,在全县所有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都建起了教学楼共32幢,结束了民乐县农村学校没有教学楼的历史,并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硬化、绿化、美化,大部分学校还建起了高标准、高品位的文化长廊、体育活动场地和师生食堂。2009年全县投资385万元对所有寄宿制学校配备标准化灶具,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目前,全县形成了在农村“修得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环境最优美的地方是校园”的喜人局面。四是抢抓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投资480多万元对全县所有中小学都配备了三种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全县共建起计算机教室167个,多媒体教室172个,dvd播放室158个,建起校园网138个,新增微机和笔计本电脑1288台,生机比和师机比分别达12:1和2:1,所有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普通小学实现了“校校通”。目前[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天网、地网、校园网三网合一的教育科研网络基本形成,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的目标,85%的中小学达到了花园化、信息化、人文化的育人环境标准。
(三)以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民乐县地处祁连山脚下,近一半的村落分布在祁连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差,针对这一情况,民乐县正视现实,适时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
下页篇二: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一、实施双百工程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年,*市在按照“三统一”标准,对标准化寄宿制小学进行改造提升、配套厨房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实施了“双百工程”。一是为全市百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统一配备科学实验室,改写了农村小学没有科学实验室的历史。*年,市政府把为百所农村寄宿制小[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学统一配备科学实验室,列为全市人民办的16件实事之一(其中:*市22所、*县22所、泽州县22所、沁水县12所、陵川县12所、城区10所)。市级财政投入资金206万元,为全市10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分别配备一个48-56座的科学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按小学二类配备标准,为学校配备了一套数学和科学仪器。在实施中,市财政对每所学校拨付2万元,各县(市、区)以比例,配套自筹资金。陵川县作为省级贫困县,每校补贴资金增加5000元。二是将百所农村初中联入市教育城域网,有效提升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经费360余万元。目前,各学校校园网接入城域网所需光缆已与*联通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有关方面正在通力合作,紧张施工。预计2011年9月,全市357所高中、初中和寄宿制小学,都将联入教育城域网,受益学生将达25万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数的87%。
二、深化养成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期间*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年,*市在原有基础上,动员全市教育系统,以“孩子们的未来是我的动力,孩子们的习惯是我的责任,孩子们的智慧是我的企求”为职业责任感,以“关爱、示范、认真、坚持、创新”为教育职业精神,扎实做好了幼儿习惯养成,全面深化了小学生习惯养成,大力加强了初中学生习惯养成,巩固提升了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习惯养成,初步实现了“学校推行特色化、课题推进科学化、行政推动常态化”的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了教育均衡和内涵式发展。具体做法是:一是抓好组织领导。设立了养成教育办公室,建立了“局长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包片抓”的养成教育工作新机制,形成了“以县为主,全员参与,主动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抓好细化落实。采取了以下做法:(1)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将基
本行为习惯与各学段相匹配;(2)学校对各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3)学校把养成教育内容细目化、序列化,并有机纳入了培养目标、常规管理,渗透到了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之中。三是坚持课题引领,抓好课题研究,形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双轮驱动”。在全市确定了103所市级课题实验校,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已汇编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四是抓好典型引领。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参考》,精选了养成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全市部分优秀学校的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以及养成教育的序列化内容等,为全面推进养成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五是抓好督导检查。按照养成教育工作部署,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46名省、市督学深入103所课题实验校蹲点,具体督促和指导养成教育工作。10月份,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养成教育流动现场会,汇编了《*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xx-*学年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为养成教育实践推进工作提供了借鉴。
第五篇: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一、实施双百工程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年,*市在按照“三统一”标准,对标准化寄宿制小学进行改造提升、配套厨房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实施了“双百工程”。一是为全市百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统一配备科学实验室,改写了农村小学没有科学实验室的历史。*年,市政府把为百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统一配备科学实验室,列为全市人民办的16件实事之一(其中:*市22所、*县22所、泽州县22所、沁水县12所、陵川县12所、城区10所)。市级财政投入资金206万元,为全市10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分别配备一个48-56座的科学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按小学二类配备标准,为学校配备了一套数学和科学仪器。在实施中,市财政对每所学校拨付2万元,各县(市、区)以1:1比例,配套自筹资金。陵川县作为省级贫困县,每校补贴资金增加5000元。二是将百所农村初中联入市教育城域网,有效提升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经费360余万元。目前,各学校校园网接入城域网所需光缆已与*联通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有关方面正在通力合作,紧张施工。预计2011年9月,全市357所高中、初中和寄宿制小学,都将联入教育城域网,受益学生将达25万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数的87%。
二、深化养成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期间*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年,*市在原有基础上,动员全市教育系统,以“孩子们的未来是我的动力,孩子们的习惯是我的责任,孩子们的智慧是我的企求”为职业责任感,以“关爱、示范、认真、坚持、创新”为教育职业精神,扎实做好了幼儿习惯养成,全面深化了小学生习惯养成,大力加强了初中学生习惯养成,巩固提升了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习惯养成,初步实现了“学校推行特色化、课题推进科学化、行政推动常态化”的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了教育均衡和内涵式发展。具体做法是:一是抓好组织领导。设立了养成教育办公室,建立了“局长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包片抓”的养成教育工作新机制,形成了“以县为主,全员参与,主动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抓好细化落实。采取了以下做法:(1)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将基本行为习惯与各学段相匹配;(2)学校对各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3)学校把养成教育内容细目化、序列化,并有机纳入了培养目标、常规管理,渗透到了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之中。三是坚持课题引领,抓好课题研究,形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双轮驱动”。在全市确定了103所市级课题实验校,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已汇编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四是抓好典型引领。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参考》,精选了养成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全市部分优秀学校的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以及养成教育的序列化内容等,为全面推进养成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五是抓好督导检查。按照养成教育工作部署,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46名省、市督学深入103所课题实验校蹲点,具体督促和指导养成教育工作。10月份,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养成教育流动现场会,汇编了《*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XX-*学年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为养成教育实践推进工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