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案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青铜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放在青铜器的鉴赏,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欣赏方法上。
三、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这节课,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2、讲授新课
青铜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青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流传的“夏铸九鼎”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已经开始了。商代和周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品种繁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杂器等。
礼器包括:
食器:鼎、鬲、簋、簠、敦、豆、铺、匕、勺等:
洒器:爵、角、斝、盉、尊、卣、壶、罍、兕觥、方彝、瓶、瓿、觚、觯、斗等;
水器:盘、匜、鉴、盂、盆等。
乐器包括:钟、铙、铎、铃、磬、缶等。
兵器包括:戈、戟、矛、剑、铍、匕首、刀、斧、钺、镦、镞、胄等。杂器包括:炉、铲、虎子、樽、节、铜镜、阳燧、带钩、车马器、度量衡器等。(3).青铜器的造型美和纹饰美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欣赏《铜和尊》《人面纹方鼎》《龙虎尊腹部纹饰》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欣赏《凤纹尊》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3.课堂小练习
尝试简单的描绘一件或几件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感受青铜器的艺术美。
4、作业展示
5、小结
第二篇:《沉雄瑰丽的青铜器艺术》教教学设计
八 年级下
美术 科
教学设计:李肖惠
总第 一
课时,科长签名
教导处印章 第_一__周第 _一___课时
《沉雄瑰丽的青铜器艺术》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要点:
1、重点: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特点,应用美术术语与手绘形式感受青铜器的审美特征。
2、难点:古代青铜器实用功能与特定精神内涵相统一的关系。
3、兴趣点:中国古代青铜器背后的历史故事。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从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欣赏评述。
2、较高要求:能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铸造工艺三个方面来描述作品;能描述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评价要点:
1、能初步认识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点。
2、内衣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造型与纹饰的审美感受,能清晰描绘出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教学过程: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矛、剑、镞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小结 1.青铜器的概念。2.青铜器的分类。3.青铜器的发展和制作。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欣赏课,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分类和制作过程,以及其发展历史。很多学生对于青铜器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刻,特别是对于它的发展和制作。要进一步了解青铜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更多的学习过程。
第三篇:《沉雄瑰丽的青铜器》教学反思
《沉雄瑰丽的青铜器》教学反思
在2012.4我在区教研活动中上了一节教学研讨课,课后听取各家意见后做了一些反思。
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力求多样化是这一节课的特点。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这一节课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也想放松。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总之,我想自己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加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美术爱好的学生,让学校的美术教育取得突破。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美术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第四篇:《青铜艺术》教案
《青铜艺术》教案
任春艳
郑州市金水区第四中学
青铜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青铜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让学生了解河南省的文化,感受青铜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
不同时期青铜的艺术特征,青铜的制作方法以及造型纹样的奇特与美感。教学难点:
分析不同时期青铜的艺术特色,以及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知识。教学设计: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学生:喜欢
老师:好,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河南博物馆去欣赏一下青铜艺术,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留下了很多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器更是河南文物中耀眼的奇葩,安阳、郑州出土了司母毋大方鼎、莲鹤方壶等国宝级的精品。青铜艺术闪耀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他的铸造工艺、造型、精美的装饰纹样所形成的艺术特色,它作为离奇的文化象征意义,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价值和陈设欣赏价值。现在我们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欣赏一下青铜艺术。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莲鹤方壶,提问: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是青铜器,为什么是青铜? 学生回答:它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灰青,所以叫青铜。欣赏青铜器,猜一猜它的用途,并进行分类。播放青铜编钟演奏的音乐,了解古人演奏的方法,感受青铜艺术的魅力。
2、欣赏青铜器,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商周司母毋大方鼎
春秋时期
莲鹤方壶
秦汉时期
长信宫灯、铜马车
总结:商周青铜器
特别是礼器,形体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春秋青铜器
青铜器不再是主要作为礼器,逐渐变成了
贵族享用的生活用品。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秦汉青铜器
青铜器向轻便、精巧、使用的生活用品和
观赏器方向发展,他们往往以使用和美观(主要体现在造型美)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欣赏青铜器纹样,了解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几何纹样 —— 卷云纹样,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 ,卷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动物纹样—— 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亦称“兽面纹”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经常用于礼器,在大型青铜器上面,体现出奴隶制社会贵族的权威,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认识活动纹—— 采桑纹、狩猎纹、战斗纹,再现了古人生活的景象,对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生动的资料。
四、简单讲解制作方法
演示动画示范,块范法
失腊法,让学生明白制作方法
五、学以致用,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让学生分析《神兽》和《饕餮乳钉纹方鼎》
六、欣赏国宝级的青铜精品,开阔学生的眼界。
《秦始皇陵兵马车》、《毛公鼎》《虎食人卣》等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青铜艺术,青铜器在我国分部很广,各个地区都有。但有些精美的艺术品在其他国家的博物馆,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爱护国宝,爱护这些艺术品,中学生要知道爱护文物,宣传保护文物,让更多的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从我做起。
第五篇:瑰丽的电声教案
《瑰丽的电声》教案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电子音乐和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
2、欣赏雅尼的作品《夜莺》。
3、对比欣赏古筝演奏和电声乐队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和欣赏,引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开放的视野感受电声音乐的魅力。
2、欣赏和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感受传统与创新、自然与科技、音乐与社会的和谐之声;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修养。
知识目标:
1、了解电声乐队和用电子音乐方面相关的知识和音乐
2、学会哼唱《夜莺》的主旋律。
3、对比《渔舟唱晚》片段,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认识电声乐队中常见的四大件乐器。
2、通过对比和不同层次的欣赏,进一步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手段。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欣赏雅尼的作品《夜莺》。教学难点:
学会哼唱《夜莺》的主旋律,并激发学生对电子音乐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具准备:
电子琴 录音机 打印图片 整体思路:
从我们身边的电子音乐入手,通过对电子音乐和电声乐队的介绍,欣赏雅尼的《夜莺》,对比欣赏不同版本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使学生感受电子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聆听初音未来的《甩葱歌》进教室。
2、板书课题——《瑰丽的电声》,提问:你理解的电声是什么声音呢?
介绍电子音乐的概念。
电子音乐: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创造出来的音乐。
3、听听我们身边熟悉的电子音乐,感受它神奇的魅力。
二、认识电声乐队
1、介绍电声乐队常见的四大件乐器。
电子琴 电子鼓 电吉他 电贝司
2、讲解电声乐队的概念。
电声乐队:以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
三、欣赏《夜莺》
1、聆听引子部分
提问:采用了中国的什么乐器?它模拟了什么声音?
(笛子 夜莺的叫声)
2、聆听主题
提问:有一句旋律反复出现,你能找到吗?试着哼唱一下。
3、学唱主旋律(1)教师引导唱或教唱(2)通过不同形式练唱主旋律
比如:模仿吹笛子、模仿弹钢琴、模仿拉小提琴
4、聆听整首曲子
要求:当你每次听到主旋律出现时,请起立,三秒钟之后坐下。
四、欣赏《渔舟唱晚》
1、欣赏电声乐队演奏的《渔舟唱晚》
思考:采用了什么乐器的音色?同时还加入了什么样的音响? 归纳:采用了古筝的音色,加入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2、欣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思考:这首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意境?
归纳:古筝用悠扬如歌、平稳流畅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
3、讨论:电声乐队版和古筝版的《渔舟唱晚》哪一个好,为什么?他们能否相互替代?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