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Sectiong A教案 鲁教版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Section A Wudaoshui Middle School by Lili Chen Teaching goals:
1.knowledge objects:
A)key vocabulary: ping-pong ball/bat, tennis racket, soccer ball volleyball, TV, computer game, pen, ruler, apple….B)Target language: Do you have…? Yes, I do./No, I don’t.Does she/he have…? Yes, she/he does./No, she/he doesn’t.2.Ability objects A)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B)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using the key vocabulary and target language.3.Moral objects: Do sports in your spare time.It’s good for your health.Let students support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4.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Do you have … ?
Yes, I do./ No, I don’t.Does he/she have…?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5.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he third personal singular forms.6.Learning methods: Cooperation(group-work, pair-work)7.Teaching tools:
Multi-media computer, a ping-pong ball, a pen.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Greetings.Say: “hello” to students.Step II: warming-up.Free talk with Students.Step III: Presentation.(1)Hold up a pen and ask----What’s this in English?----How do you spell “pen”?----Is this your pen?----Do you have a pen?
------(help Students answer)(2)Look at the screen.Show Students some of pictures of different ball games, such as ping-pong ball, ……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check the new words.(3)Look at the picture in 1a and talk about.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Then, check the answers.Step IV: Practice First, hold up a ping-pong ball and say: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Students: “It’s a ping-pong ball.” T: “I have a ping-pong ball.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 Help Students answer.Next, ask a girl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Do you have a pen?” The girl: “ Yes, I do.”
And then, ask all students: “Does she have a pen?” “Yes, she does.” “Does she have a computer?” “No, she doesn’t.” “Does he have a computer?” “No, he doesn’t.” “Does he have an English book?” “Yes, he does.” Next, work in pairs.Finally, act out to class.Step V: Listening Activity 1b,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and then listen to the tape.Circle the words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Check the answer.Step VI: Exercise First, do this exercise by themselves, then check the answers.Step VII: Sum-up
In this English class, we’ve learned the names of sport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Do you have ……?
Yes, I do./ No, I don’t.Does she have ……?
Yes, she does / No, she doesn’t.” Does he hav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第二篇:鲁教版——落叶教案
《落叶》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 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贾平凹的《落叶》,本文说的是窗外 有一棵法桐,春天枝繁叶茂,无比温柔和美好,但到了深秋,变得瘦骨嶙峋,作者由此发出 了哀叹。但来年的春上,法桐依然美好。作者忽然醒悟了,明白了: “欢乐到来,欢乐又归 去“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教学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感受富于哲理的变化的语言。②学习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落叶的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
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领会品味文章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时间计划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
一 自读课文
1.文章思路 贾平凹的散文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他善于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揭示出社会人生 的奥秘和空灵的生命意蕴,作品具有高雅的文学品位。很美的文字,很深的道理。多美的法 桐叶,多么富于哲理的变化。读来很有韵味,在世事沧桑,悲悯多情之后忽地发现原来旧的 凋零是渴慕新的再生,而于这交替中在天地间长成。这篇文章初读觉得清晰、可爱,可是越 往下读越感觉到思想的深邃。作者给我们阐释了落叶深刻的蕴含。人都有珍惜生命的本能,绿叶能使人凡心涌起生机蓬勃的欢乐春潮。法桐重又披上绿的欢乐时,让作者领悟了落叶的 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如果我们都拥有落叶的精神,我们的人生 之旅该会有更多绿的欢乐吧。
2.文章主旨 《落叶》的结尾让我们领悟了落叶的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揭示了无论在什么样 的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不断拼搏。在思想内容上,以积 极向上的心态来展示生命和生活的内涵与真谛。写作特点 《落叶》一文中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托物言志是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于对 某些特定事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揭示作品主题。本文借法桐树叶的凋落与 新生,揭示出这样的道理:无论在任何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作者用词用句的整 饬、比喻拟人的运用、细腻生动的描写等都是值得我们多方面借鉴和学习的。
二 课后练习指导
《落叶》一文就落叶引发的感想与“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的情调有何不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悲秋情调,但有博大之气象。《落叶》一文具体地写了落叶的景 象,包括“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也就是只剩下树干,这就是“落木”景象。因为深秋落叶,作者引发的感思大不同于杜甫,主要为哲理思索。开 始时也有哀伤,但最后是上升为哲理的感悟和对这一哲理的赞美。“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这是哲理的感悟。“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新生”“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这是赞美这一哲理。其间有个重要的反衬,那就是对春天里法桐叶子的丰姿美态的细致描写。又有个关键 的转折段,也就是当“看到”这些叶子并不悲伤,欢乐时尽情欢乐,法桐也因此一年大出一 年,长到与屋檐齐平时,“我”忽然醒悟了,悟出了“哲学的命题”。其实,法桐叶子秋去春 来是本来就有的自然现象。“悲伤” “欢乐”是作者赋予的。作者恰切地借助了这一现象,表 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思。而这个感思又完全不同于前面出现的咏秋诗歌。
三 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落叶》课堂教案
实验中学初四
于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2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以下材料: 1.贾平凹简介 2.法桐的有关知识 3.描写落叶的诗文词句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地点拨和补充
1贾平凹,陕西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著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多部作品,著有诗集《空白》等。其中《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获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当代作家。2.法桐学名悬铃木,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由于最初由法国人种植于中国的上海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法桐株型高大,蔚为壮观,花期4——5月,果实9——10月成熟。伟岸、雄奇、实用性和观赏性极强。有着“行道树之王”的美称。
3.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 例如:闾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梧桐、对落叶倾注了诸多感情,那么著名作家贾平凹又对落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散文《落叶》。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想知道对于散文,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你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初读的要求:(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2)这篇散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学习结果
(1)生字:绰约
妩媚
忌妒
憧憬
婀娜
凋落
寒伧
嶙嶙
生词:寒伧
风姿绰约
妩媚
婀娜
停滞
憧憬
以上生字老师用一小黑板的方式出示,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填写注音,其余学生在下面注音。生词找学生交流自己对此语的理解。
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学习。(2)学生交流本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课文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哲理。
2.根据上面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继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置如下:(1)作者是如何描写法桐的呢?(2)作者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好记录。小组交流学习结果,以共享学习成果。
集体交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1)
这篇文章前六段分别描绘了春天、夏天、秋天、来年春天四个时间法桐的景色。其中写的最详细的是春天的法桐。作者从法桐的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描写了春天法桐的盎然生机。同时还采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鸟夫妻的欢乐来衬托绿叶的温柔美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其次较详的写了秋天的法桐,写出了它的枯瘦败落,和前面春天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的哀叹、同情溢于言表。然后作者又由来年春天法桐的新叶明白了,法桐旧叶的凋落换来了新生。正如我们收集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样,自然作者就得到了生命的感悟。(2)
由法桐叶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便不会有快乐的收获,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这种借某一具体的事务,通过它们的精神抒发自己的感悟及思想的写法就是托物寓意。它的常见思路是状物——寓意。
三、深入研读 1.品味语言
(1)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炼优美,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在赏析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打算如何赏析散文的语言?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并点明:可以从用词美、修辞美、哲理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角度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
学生读课文赏析,并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赏析结果。小组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学习结果。例如:“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做一个妩媚的笑。”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2)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2.质疑问难:
学生仔细的品读课文,找寻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质疑。
学生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帮助解答,老师视情况给与点拨。常见的问题有:
(1)
文章的标题为《落叶》,可是作者却用了较多的文字来描绘“绿叶”,这样的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了?(2)
第四段中“我觉得这很残酷”的原因是什么?“这”指的是什么?(3)
“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的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掉落去。”如何理解这句话?(4)
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四、拓展延伸
1.《落叶》一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你能试举几例,并简述他们的突出事迹以及你对他们评价? 课后作业
1、搜集并积累有关生命的诗词和名言警句。
2、阅读下面的文章,做一篇读书笔记 野菊花 陈创
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花朵不过一份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也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原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澶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扩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便身穿就黄金甲”。
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长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的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諦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牙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翅,拥护者黄花,风来向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膦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鸿篇巨著,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但时以窜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从,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那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落叶》课后收集的资料整理 实验中学
于玲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华罗庚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法国诗人]吕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
——塞内卡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
——肖楚女
第三篇:鲁教版——墨池记教案
《墨池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展到道德修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学情分析] 学生对王羲之的故事有粗浅的了解,知道他是位名书法家。但对他的勤学苦练缺乏深刻的了解且对做人的道德修养缺少体会。教学中应串联补充,唤起学生“勤学苦练方有佳绩”的情感共鸣,进而体会文本思想及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了解王羲之的轶事和历史上的勤学故事及典故。教师可以作简要补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教学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对王羲之成就的简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环节二 简介文史知识 1.曾巩简介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3.关于墨池的记载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和本文有关的人物及景观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环节三 诵读、积累
1.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墨池记》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听明语气)2.朗读课文。朗读方法可以多样。自读、默读、范读、齐读等。3.根据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4.积累:
(1)实词:任 极 意 徜徉 肆恣 致 信 善 能 固 章 揭 推 尚 被(2)虚词:之 以 于 岂 邪 况(3)一词多义: 方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然
有地隐然而高 岂信然邪?
及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书
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讨论交流,积累语句: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5)合作探究文中设问句的特点,积累: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6)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诵读,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 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1.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 参考:
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2.探究文本。(先自读思考,再小组讨论明确)(1)本文记叙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什么?课文中的相应原文是什么?(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抚州学官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4)“羲之之书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讨论交流。
(5)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
(6)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课文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
环节五 拓展延伸,活动体验
1.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2.假设你是“州学舍”里的一名学生,当你看到“晋王右军墨池”六字的时候,会有何感悟?
参考资料: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
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磨杵成针(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现实,拓宽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好的实现本文的情感目标。)环节六 总结全文
让学生对本文做小结。总结不完整的,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习惯,查漏补缺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节七 推荐作业(任选二题)
1、熟读成诵,掌握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读本文后的最深感受,3、除了“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外,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吗?
4、了解了这么多通过勤学而终于成就事业的人的事迹,你一定深有感触,请写下你的感受,并抄写一句名言或自拟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努力上进。(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及时加以运用和巩固,并做到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记叙故迹而生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的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对表达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一切学问都是“以精力自致”而“非天成”道理,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特点,弄清议论句的含义并 能正确解释。
第四篇: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周次
总课时数
课
题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能力目标 体察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发展自我观察、体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与生理协调发展。重难点分析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知识网络图
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接纳自己生理变化的方法
教学设计步骤:(自主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长大了。成长中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期的大门?是否发现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是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与烦恼?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奏出青春的华美乐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探究研讨,建构知识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本,找出本课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探究课本,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板书学习目标
(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接纳自己生理变化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按学习目标自学教材
1、学生自主学习
2、同位,前后位之间讨论、交流
三、展示交流,质疑问难
(一)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学生按学习目标回答
2、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纠正
3、教师点评
(二)引导学生完成《助学——课堂探究》
1、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感悟》(1)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2)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纠正
2、引导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3)老师点评
3、引导学生完成《生活在线》(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3)老师点评
四、运用拓展,收获讲评(练习的设计及本节学习情况的总结)
(一)引导学生完成《助学——课堂达标》
1、学生自主完成题目
2、学生展示成果
3、学生互相补充、纠正
(二)引导学生阅读《独特的“我”》
1、思考: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对自己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学生思考回答
(三)学后反思:和过去相比,自己在生理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想一想自己是否进入了青春期?
1、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小结
.周次
总课时数
课
题 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青春期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
能力目标 提高对青春期烦恼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对心理冲动自我控制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愉快、安全地度过青春期。重难点分析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知识网络图
1、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烦恼
2、消除青春期心理烦恼的方法 教学设计步骤:(自主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我们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心理上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就来学习《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二、探究研讨,建构知识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本,找出本课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探究课本,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板书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烦恼(2)消除青春期心理烦恼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按学习目标自学教材
1、学生自主学习
2、同位,前后位之间讨论、交流
三、展示交流,质疑问难
(一)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学生按学习目标回答
2、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纠正
3、教师点评
(二)引导学生完成《助学——课堂探究》
1、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感悟》(1)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2)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纠正
2、引导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3)老师点评
3、引导学生完成《生活在线》(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3)老师点评
四、运用拓展,收获讲评(练习的设计及本节学习情况的总结)
(一)引导学生完成《助学——课堂达标》
1、学生自主完成题目
2、学生展示成果
3、学生互相补充、纠正
(二)引导学生阅读《盲目冲动酿成的悲剧》
1、思考:张某、曲某和小徐的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危害?给我们什么警示?
2、学生思考回答
(三)学后反思:想想自己曾有过哪些青春期烦恼,是怎样认识和克服这些烦恼的?
1、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小结
第五篇:鲁教版七年级政治教案
《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 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第1课:生命最宝贵
1、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动和精彩。(2)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3)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3)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
3、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2)生命充满欢乐,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它无比宝贵,必须倍加珍惜。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制裁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2)我们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3)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第2课: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5、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体现:人生价值就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实现: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6、怎样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1)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我们珍爱生命就要珍爱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热爱珍惜今天。(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4)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多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第2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第3课: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
7、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2)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3)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学习上做到自主,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8、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1)建立纯朴、融洽的同学关系,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2)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到集体中。(3)树立主人翁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9、正确认识自己有何益处?
(1)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2)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
10、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改正今天的不足,去实现明天的自我。(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①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 价中认识自己。
第4课: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11、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2)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3)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2、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2)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13、如何贯彻“终身学习”(珍惜受教育权)?
(1)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2)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3)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4)我们要在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14、怎样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我们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①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②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③再聪明的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需要自己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第3单元 相逢是首歌 第5课:友情伴我同行
15、为什么生活需要友情?
(1)友情能使我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的进步和发展。(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会使人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战胜挫折。(3)取得成功时,朋友的逆耳良言,会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4)出现缺点和错误时,朋友的批评和劝告,能催人猛醒。友情给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16、如何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可把“让友谊之树常青”也答上,那样更全面些!)
(1)我们要获得真挚的友情,就要消除闭锁心理,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2)我们在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应 谨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17、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
(1)平等、尊重、真诚。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友情的前提。②朋友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尊重朋友就要懂得尊重朋友的自尊心。③朋友相交,贵在真诚。朋友之间要用真心去交流,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2)理解、宽容。对朋友某些过失要持谅解和宽容的态度。朋友之间的理解。宽容,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为前提。那种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3)关爱、帮助。当朋友、同学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应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从来不去主动帮助、关心、支持他人,这就很难寻到知心朋友,发展真挚的友情。
第6课:师爱助我成长
18、老师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老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的作用)?(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①帮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交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我们学会学习。(2)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3)老师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我们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
19、怎样做到尊敬老师?
(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虚心听取老师的教 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3)尊敬老师,还要对老师有礼貌。这是对老师敬爱之情的自然流露。20、怎样和老师交朋友?
(1)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2)主动、热情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3)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与老师发生矛盾时,用恰当的方式、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指出来。第4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第7课:做自尊自信的人
21、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能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22、如何做到自尊?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出有损人格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2)真正树立起自尊,赢得他人尊重,要靠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 要尊重他人。
23、为什么要有自信,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③充满自信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①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②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的体验,就不会有自信。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成功。③树立真正的自信,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④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第8课:走自立自强之路
24、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自立,怎样做到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
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能否独立的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25、自强的表现,怎样做到自强?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才是自强的重要表现。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 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为人生的目标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③在磨砺中走向自强。一个人走向自强的过程,是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第9课:风雨中我在成长
26、人生为什么难免会有挫折?
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所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也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27、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能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愿望难以实现。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2)对于强者,挫折能磨练意志,使人变得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聪明。从这种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28、怎样战胜挫折?
(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的战胜挫折,在生活中将会不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面对挫折,我们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4)主动寻求帮助。既可以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还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第10课:宝剑锋从磨砺出
29、为什么说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1)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凭着坚强的意志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2)我们选择坚强。①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②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30、磨炼意志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1)确立明确的目标。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注、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并非都是有趣的。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要靠意志力,这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要磨炼坚强的意志,就要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家长、老师和同学监督和帮助。(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磨砺意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还会增强磨 砺意志的信心和决心。